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蒋梦麟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w****2
发帖数: 12072
1
被西方史学家称为“蒋介石的知己”蒋梦麟,早年为前清策论秀才,留学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获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
、行政院秘书长等职。蒋梦麟于抗战后期出任红十字会会长时,视察役政情况有一段回
忆:
在贵阳一个壮丁收容所里,我曾经和广州来的壮丁谈话。我问:“你们从哪里来?
”他们说:“广东曲江来的。”“你们一共有多少人?”他们说:“我们从曲江动身的
时候有七百人,可是现在只剩下十七个人了!” 我说:“怎会只剩了十七个人呢?是
不是在路上逃跑了?”他们说:“没有人逃跑啊!能逃跑到哪里去?路上好多地方荒凉
极了,不但没有东西吃的,连喝的水都没有。我们沿途来,根本没有准备伙食,有的地
方有得吃,吃一点;没有吃的,就只好挨饿,可是路却不能不走。而且好多地方的水啊
,喝了之后,就拉肚子。拉肚子,患痢疾,又没有药,所以沿途大部分人都死了。”
我看到好多壮丁被绳子拴在营里,怕他们逃跑,简直没有丝毫行动的自由,动一动
就得挨打了,至于吃的东西,更是少而粗粝,仅是维持活命,不令他们饿死而已。在这
种残酷的待遇下,好多壮丁还没有到达前线就死亡了。
我在湘西、广西的路上,...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75
2
来自主题: PKU版 - 蒋梦麟(1886--1964)
蒋梦麟
(1886--1964)
虽然直到1927年,他都是名义上
的校长,但其实二十年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都
是蒋梦麟在北大主持日常校务。
乱世总是青睐英雄。然而,对教
育家来说,风雨飘摇的年代往往伴随着无奈与
尴尬。蒋梦麟,这个几被人遗忘的"
教育名家",不幸便在那样一个"扰攘不安的岁月

"里生活在北大。蒋梦麟(1886-1964年),浙江余姚人,字兆贤,
号孟邻,1908年
赴美留学,入加州大学农学院,后又
入哥伦比亚大学,1917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归国后,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19
c*****s
发帖数: 425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们校长Re: 蒋梦麟是谁啊?
蒋梦麟(1886—1964)浙江余姚人。1940年考人南洋公学,1908年留美,1912年获加州大
学教育学士学位,继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向杜威学教育,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
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职教社办事部总书记。1919年职教社与江苏教育
会,北京大学等五个单位合组“新教育共进社”,出版《新教育》月刊,蒋任该刊主编至
1921年。1919年“五四”运动时,一度代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蔡重返北大后蒋任教授兼总
务长。1920年蔡元培出国。蒋二度代理北大校务。1923年蔡辞职,蒋第三次任北大代校长
。1927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28年继蔡元培之后任大学院院长,教育部部长。 1930年11
月辞职。重任北京大学校长。抗战后任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1941年兼任红十字会中
国总会长。1945年未子文任行政院长,蒋任行政院秘书长。1947年辞职。1948年任“中国
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1964年逝世于台湾。
t******r
发帖数: 8600
4
总政分管的南京政治学院院长蒋乾麟,是一个政治流氓、学术骗子,从总政宣传部调任
南京政治学院后,道德败坏,贪腐成性,是个十足的上海无赖和小混混。请看发表在天
涯社区本院教授给他的一封公开信:请问蒋乾麟将军,你每年发表那么多篇大作,承包
那么多课题,有多少真正是你自己完成的?张口理想信念,仁义道德,闭口党纪国法,
治国强军,你是否有些许是能对照执行的?上海的别墅你住得安心吗?一百多万的豪车
你藏到哪里去了?经济适用房拖了五年才建成你说得清账目吗?近三十层的办公楼,一
个厕所五六十平米你坐得心安吗?违纪的下属老婆去你办公室一趟就成了英模你作何解
释?德才兼备是我党考查干部的标准,到你笔下道德模范雷锋却成了“成才标兵”,成
什么才?靠假积极博出位吗?雷锋同志有你这种心机吗?你这样混淆德才标准习主席知
道吗?亏你还好意思在换届大会上自吹自擂,也不想想这八年你把我们学院祸害成什么
样!想想你对那些大老虎的吹捧巴结我真觉得恶心。堂堂少将博导,甘做苍蝇,你就是
一个沽名钓誉的政治流氓,学术骗子,你有什么资格研究习主席军事思想,你还想像以
前那样捞取政治资本吗?白日做梦!将士们都在为了强军梦而洒汗流血,...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5
北大怎么了?
原创:狮子之桑提阿果 骆驼到狮子3 微信号
功能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弥足珍贵;在变幻无定的大时代,锤
炼坚硬的骨头和轻捷的足,不可或缺;在开放转型的进程里,坚持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
,你我同行。
前言:清华教授和北大博士比内功
资中筠先生近期忧心忡忡地说:“中国大学,特别是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名牌大学,招
收的是中国最聪明的学生,却用谎言毒化摧残他们的大脑,是招天下英才而毁灭之,这
是伤天害理的行为!这是我忧虑得非常深的一个问题,有时一想起来,真是忧虑得我经
常晚上睡不着觉。”
资先生夫妇二人是我非常敬重的学人,虽然有的观点并不完全同意。资先生年近九旬却
因为那些社会问题睡不着觉,我也替她担心,希望能够有什么办法尽一点心意,让她能
够稍稍安心。
鉴于资先生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我想,她对母校肯定感情很深。虽然她也严厉批评了
清华,但可以想像,那是“爱这深、责之切”罢了。清华和北大这些年一直暗暗较劲,
互争长短,如果清华在和北大的比较中占了一点上风,或许可以让资先生稍稍欣慰一些。
近期,看到了一个非常正能量的电视视频,或许可以帮助资先生。
视频中,...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为什么49年前的学生运动都是爱国的?49年之后的学生运动都是反冻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6 08:53:57 2018, 美东)
北大怎么了?
原创:狮子之桑提阿果 骆驼到狮子3 微信号
功能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弥足珍贵;在变幻无定的大时代,锤
炼坚硬的骨头和轻捷的足,不可或缺;在开放转型的进程里,坚持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
,你我同行。
前言:清华教授和北大博士比内功
资中筠先生近期忧心忡忡地说:“中国大学,特别是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名牌大学,招
收的是中国最聪明的学生,却用谎言毒化摧残他们的大脑,是招天下英才而毁灭之,这
是伤天害理的行为!这是我忧虑得非常深的一个问题,有时一想起来,真是忧虑得我经
常晚上睡不着觉。”
资先生夫妇二人是我非常敬重的学人,虽然有的观点并不完全同意。资先生年近九旬却
因为那些社会问题睡不着觉,我也替她担心,希望能够有什么办法尽一点心意,让她能
够稍稍安心。
鉴...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为什么49年前的学生运动都是爱国的?49年之后的学生运动都是反冻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6 08:53:57 2018, 美东)
北大怎么了?
原创:狮子之桑提阿果 骆驼到狮子3 微信号
功能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弥足珍贵;在变幻无定的大时代,锤
炼坚硬的骨头和轻捷的足,不可或缺;在开放转型的进程里,坚持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
,你我同行。
前言:清华教授和北大博士比内功
资中筠先生近期忧心忡忡地说:“中国大学,特别是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名牌大学,招
收的是中国最聪明的学生,却用谎言毒化摧残他们的大脑,是招天下英才而毁灭之,这
是伤天害理的行为!这是我忧虑得非常深的一个问题,有时一想起来,真是忧虑得我经
常晚上睡不着觉。”
资先生夫妇二人是我非常敬重的学人,虽然有的观点并不完全同意。资先生年近九旬却
因为那些社会问题睡不着觉,我也替她担心,希望能够有什么办法尽一点心意,让她能
够稍稍安心。
鉴...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8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03881
作者:谢泳
来源:作者博客
来源日期:2011-4-6
本站发布时间:2011-4-6 19:52:52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非常高兴有机会在美丽的珠海和诸位交流学术。今天我想谈的是从西南联大的历史
经验试答钱学森之问。所谓钱学森之问,来源于去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
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后来被简化为钱学森之问,它的核心内容是:为什么1949年
后中国大学教育中没有培养出创新人才。我想从西南联大的历史经验来试着回答这个问
题。
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战前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所大学
,联合组成的一所大学,现在公认这个大学办得比较成功,人们从各种角度寻找原因。
我们找来找去,我想还是要从1949年以前,中国基本的文化制度这个角度,来探索这所
大学的成功,可能是一个比较符合事实的角度。
诸位知道,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文化制度虽然也有一定缺陷,但大体上和世界
文明主流还是同步的。这个同步的标志就是,那时中国的新闻制度,中国的出版制度和
中国的...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共囊括大陆是谁一手包办?
余兆麒
《春秋》杂志总第337期
近月来美国政府与报界正闹着泄漏国防密件的风波【1971年7月13日及14日,《纽
约时报》连续发表该报记者Neil Sheehan根据特别渠道获取的约翰逊政府时期五角大楼
机密文件而写成的关于美国政府如何卷入印度支那半岛战争的报道,因原文件依然属于
高度机密,报道随即引发了社会轰动,并导致美国政府与《纽约时报》等媒体之间的系
列官司。】,而这种风波也只有在民主国家才会掀起,若在共产集权国家内,绝不会出
现这类闹剧的。
因为美国的刊露国防密件,却使我想起当年美国太平洋学会的一批所谓学者专家们
,对中国问题一误再误的往事,此中秘情,实不一而足;惟若干年来,对此一秘幕能作
权威性揭露的,除了亡友何浩若兄於四年前在台北立法院所作的专题报告为最有声有色
、有凭有据而外,尚未见其他有系统的揭露。
何浩若兄当年在立院所作之专题报告,「自由钟」月刊曾经披露。笔者因於周内将
有欧美之行,连日在摒挡中偶翻旧箧,适检出何兄生前之长函两通,窗下重读,在字里
行间,愈觉何兄之一腔积忿,跃然纸上。一时感触所及,特撰此文,并摘录何兄所作专
题报告之重要部份,...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共囊括大陆是谁一手包办?
余兆麒
《春秋》杂志总第337期
近月来美国政府与报界正闹着泄漏国防密件的风波【1971年7月13日及14日,《纽
约时报》连续发表该报记者Neil Sheehan根据特别渠道获取的约翰逊政府时期五角大楼
机密文件而写成的关于美国政府如何卷入印度支那半岛战争的报道,因原文件依然属于
高度机密,报道随即引发了社会轰动,并导致美国政府与《纽约时报》等媒体之间的系
列官司。】,而这种风波也只有在民主国家才会掀起,若在共产集权国家内,绝不会出
现这类闹剧的。
因为美国的刊露国防密件,却使我想起当年美国太平洋学会的一批所谓学者专家们
,对中国问题一误再误的往事,此中秘情,实不一而足;惟若干年来,对此一秘幕能作
权威性揭露的,除了亡友何浩若兄於四年前在台北立法院所作的专题报告为最有声有色
、有凭有据而外,尚未见其他有系统的揭露。
何浩若兄当年在立院所作之专题报告,「自由钟」月刊曾经披露。笔者因於周内将
有欧美之行,连日在摒挡中偶翻旧箧,适检出何兄生前之长函两通,窗下重读,在字里
行间,愈觉何兄之一腔积忿,跃然纸上。一时感触所及,特撰此文,并摘录何兄所作专
题报告之重要部份,...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共囊括大陆是谁一手包办?
余兆麒
《春秋》杂志总第337期
近月来美国政府与报界正闹着泄漏国防密件的风波【1971年7月13日及14日,《纽
约时报》连续发表该报记者Neil Sheehan根据特别渠道获取的约翰逊政府时期五角大楼
机密文件而写成的关于美国政府如何卷入印度支那半岛战争的报道,因原文件依然属于
高度机密,报道随即引发了社会轰动,并导致美国政府与《纽约时报》等媒体之间的系
列官司。】,而这种风波也只有在民主国家才会掀起,若在共产集权国家内,绝不会出
现这类闹剧的。
因为美国的刊露国防密件,却使我想起当年美国太平洋学会的一批所谓学者专家们
,对中国问题一误再误的往事,此中秘情,实不一而足;惟若干年来,对此一秘幕能作
权威性揭露的,除了亡友何浩若兄於四年前在台北立法院所作的专题报告为最有声有色
、有凭有据而外,尚未见其他有系统的揭露。
何浩若兄当年在立院所作之专题报告,「自由钟」月刊曾经披露。笔者因於周内将
有欧美之行,连日在摒挡中偶翻旧箧,适检出何兄生前之长函两通,窗下重读,在字里
行间,愈觉何兄之一腔积忿,跃然纸上。一时感触所及,特撰此文,并摘录何兄所作专
题报告之重要部份,...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12
余兆麒
《春秋》杂志总第337期
近月来美国政府与报界正闹着泄漏国防密件的风波【1971年7月13日及14日,《纽
约时报》连续发表该报记者Neil Sheehan根据特别渠道获取的约翰逊政府时期五角大楼
机密文件而写成的关于美国政府如何卷入印度支那半岛战争的报道,因原文件依然属于
高度机密,报道随即引发了社会轰动,并导致美国政府与《纽约时报》等媒体之间的系
列官司。】,而这种风波也只有在民主国家才会掀起,若在共产集权国家内,绝不会出
现这类闹剧的。
因为美国的刊露国防密件,却使我想起当年美国太平洋学会的一批所谓学者专家们
,对中国问题一误再误的往事,此中秘情,实不一而足;惟若干年来,对此一秘幕能作
权威性揭露的,除了亡友何浩若兄於四年前在台北立法院所作的专题报告为最有声有色
、有凭有据而外,尚未见其他有系统的揭露。
何浩若兄当年在立院所作之专题报告,「自由钟」月刊曾经披露。笔者因於周内将
有欧美之行,连日在摒挡中偶翻旧箧,适检出何兄生前之长函两通,窗下重读,在字里
行间,愈觉何兄之一腔积忿,跃然纸上。一时感触所及,特撰此文,并摘录何兄所作专
题报告之重要部份,...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你这人怎么说话的?
☆─────────────────────────────────────☆
truth (民主·枫林·桃园·红卫) 于 (Fri Apr 27 04:01:55 2012, 美东) 提到:
http://gaogeli.blshe.com/post/1892/37526
一、军政部长何应钦追问:近千万壮丁哪去了
二、各级兵役司令官叫苦:“逃兵太多”
三、各级长官难言之隐:“层层吃缺贪污”
四、兵役司令官承认:“没有把新兵看成是人”
五、兵役视察真相:“传令嘉奖”抓壮丁
六、北大校长揭露:送到部队的壮丁只有四分之一
七、《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一半士兵开小差或非战斗死亡
八、流沙河家乡兵役科长交代:贫苦民众惨遭蹂躏无处哭诉
九、兵役机关正式公文披露:如是“吃”壮丁
十、老百姓亲眼目睹:如此虐、杀壮丁
十一、国内外权威人士:壮丁非正常减员500万至1000万人
十二、按国民政府公布数据计算:壮丁非正常减员801万人
十三、美国人判断:受虐待致死的壮丁多于阵亡士兵
十四、朱德的历史结论:国民党战场连战皆北的症结所在
十五、起义官兵的灵魂裂变:泪血大控诉
十六、叩问“许多学者”:...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329
14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zz
这所只存在8年的大学,何以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链接里有图
http://business.sohu.com/20160920/n468811315.shtml
**
很多专家都说过这样一句话:西南联大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8年时间,西南联大虽然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
人文大师。
2016年,中国启动了大学“双一流”建设: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
数量和实力,双双进入世界前列。
实现“双一流”目标,很难,不妨向西南联大取取经。
联大长征
1937年8月28日,本是个平常日子,
但因为一封公函而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别日子。
这一天,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
接到了来自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公函。
公函要求:三校南迁长沙,联合组建长沙临时大学。
一个多月前,“七七事变”爆发,
硝烟弥漫的北方,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
但课桌未稳,部分教授和学生还没到来...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15
1927年春天,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方面的国民党人,发起过一个大规模的“清党”运
动。此一运动的展开,以“四·一二”事变为标志,前后两期,持续到9月,大部告一
段落,历时不过半年左右时间。[1]南京政府取得较晚的其他省区,开始也晚,结束亦
迟,是为余波或尾声。[2]
“清党”运动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血腥。它开创了中国现代史上,甚至多半也是
两千年中国历史上新生政权结合群众检举的办法,用武力在全国范围残酷地清除异己的
先例。
“清党”运动的最大成功,是它成就了一个南京政府。没有“清党”的举措,南京
的国民党人就难以独树异帜,自诩正统,更难以名正言顺地夺取各地的党政权力。也正
是因为他们有了这样一个政府,牢牢地掌握了所占地区的权力,他们才得以最终使久经
分裂的国民党重归统一,并且从此主导了国民党乃至于中国政治以后的发展。
关于“清党”运动的历史,向来没有太多的研究。除了两岸相关史书对其经过情形
有过观点截然相反的总体陈述[3]外,其后专门性的学术研究论文通常已不再注意其事
实经过,而是转向讨论其暴力、专断的必然与得失,以及此一运动对国民党的利弊等方
向去了。[4]
但是,对于“清党”运动本...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6
江沛:蒋介石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
来源: 《民国档案》 2011年01期  发稿时间: 2013-03-29 18:03
江沛
《民国档案》 2011年01期
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南开大学算是一个“异类”。不仅在于它是民国时期
私立大学中的佼佼者,名师集合,人才辈出,更在于其虽于抗战炮火中毁于一旦,却又
能依赖舆论及政治力量的运作得与北大、清华联合并肩且跻身国立,摆脱办学困窘并时
来运转。其实,南开命运转机的背后,既有蒋介石欣赏、尊重张伯苓执掌南开的教育理
念和利用张氏树立政府形象的政治意图,有校长张伯苓对蒋介石主导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及由此对蒋介石所发挥的影响力,有蒋介石视南开大学为战时中国文化不屈标志的态度
,当然也有蒋介石与张伯苓长期相交相知而日见加深的友情。
一、教育理念近似而惺惺相惜
私立南开学校的成长、南开大学的发展,源于早期严修、张伯苓在“教育救国”潮
流中的理性思考与执着追求。严修、张伯苓早期先后考察过日本大中小学教育、美国的
大学教育,特别强调大学对于近代中国崛起的使命,当年在南开所提倡的“文以治国、
商以富国、理以强国”的学科布局正源于此。此外,张伯苓又把对人精神...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7
江沛:蒋介石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
来源: 《民国档案》 2011年01期  发稿时间: 2013-03-29 18:03
江沛
《民国档案》 2011年01期
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南开大学算是一个“异类”。不仅在于它是民国时期
私立大学中的佼佼者,名师集合,人才辈出,更在于其虽于抗战炮火中毁于一旦,却又
能依赖舆论及政治力量的运作得与北大、清华联合并肩且跻身国立,摆脱办学困窘并时
来运转。其实,南开命运转机的背后,既有蒋介石欣赏、尊重张伯苓执掌南开的教育理
念和利用张氏树立政府形象的政治意图,有校长张伯苓对蒋介石主导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及由此对蒋介石所发挥的影响力,有蒋介石视南开大学为战时中国文化不屈标志的态度
,当然也有蒋介石与张伯苓长期相交相知而日见加深的友情。
一、教育理念近似而惺惺相惜
私立南开学校的成长、南开大学的发展,源于早期严修、张伯苓在“教育救国”潮
流中的理性思考与执着追求。严修、张伯苓早期先后考察过日本大中小学教育、美国的
大学教育,特别强调大学对于近代中国崛起的使命,当年在南开所提倡的“文以治国、
商以富国、理以强国”的学科布局正源于此。此外,张伯苓又把对人精神...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8
来自主题: NKU版 - 南开大学和西南联大
谢泳:知识分子退步了 西南联大的当代意义
武际可按:近年来许多人在议论世界第一流大学,大学教育的前景和现状。这里转载厦
门大学谢泳教授在《世纪大讲堂》的一个报告:谢泳:知识分子退步了 西南联大的当
代意义。也许会对理解这个论题有些帮助。
谢泳,1961年出生,山西省榆次市人。1983年毕业于山西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后留
校任校报编辑。1986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批评家》杂志社任编辑,主要研究中国当
代报告文学。1989年后在山西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工作,后任《黄河》杂志社副主编
,转而研究储安平与《观察》周刊、西南联大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出版过《逝去
的年代》、《储安平与观察》、《清华三才子》、《血色闻一多》等著作。
2007年谢泳受聘厦门大学教授。
以下是谢泳报告的全文。
谢泳:知识分子退步了 西南联大的当代意义
2008年10月09日 10:17凤凰网专稿【大】 【打印】 中 小
相关标签:
[王鲁湘] [西南联大] [谢泳] [世纪大讲堂]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70年前的
4、5月份,应该是一个值得我们怀念的季节,人...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9
[一种声音]去留与荣辱——《南渡北归》笔记【1】
来源: 千里 于 2016-03-29 09:30:56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对国民党来讲,黄金、贵重文物的搬迁不是问题,成问
题的是那些士林名流的去留行止。他们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也没有闲着。一场
关乎人心、人才的争夺战开始打响。
争夺战的重点是当时中国教育文化的重镇平津地区。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
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
“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一,各
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三,中央研究院院士;四,在学术上有贡
献并自愿南来者。
听风观涛,平津地区学人内心五味杂陈。
回想1937年7月末,北京沦陷,何基沣将军撤离北平时面对学生曾喊出了“同学们!北平
——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的誓言。因此,在随后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统一安排而撤
离平津的教... 阅读全帖
z********1
发帖数: 774
20
近日,抗战期间中、日士兵战斗力比较,成了网友讨论的一个热点。此前也有读者给我
们写信,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本期专题,我们就谈一谈抗战期间中国士兵对抗、杀死一名侵华日军,究竟需要付
出多大的代价。
湖南会战为例,中、日军队伤亡比超过3:1
据日军统计,湖南会战中国方面死、伤、俘、病合计2264人;日军伤、亡6万多人
1944年4月,日军动员兵力5余万,发起纵贯中国南北的“一号作战”战役,至12月
该战役始告结束。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其间历经中原会战、湖南会战、桂柳会战,日军
先后攻占河南、湖南、广西和广东部分地区。其中,湖南会战自5月底打到9月初,持续
3个多月,是此次“一号作战”期间中国军队抵抗时间最久、最顽强的一次战役。
以此次战役为例,可以一窥中国军队与日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此役,双方参战人
数,中国军队先后投入16个军,4多个师,约35-38万人;日军先后投入1个师团,约25-
28万人。双方伤亡人数,据日军方面的统计,中国方面死亡66468人,被俘27447人,伤
病132485人,合计2264人;日军伤、亡6万多人。而据国民政府军令部的统计,中国方
面伤、亡9557人(死4...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1
马寅初于中共建政之初,提出计划生育,最初没有得到毛泽东的支持。马寅初甚至在之后的“反右运动”和“文革”中受到冲击。文化大革命后,1978年12月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后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获得再评价,本人也获得平反,恢复名誉。“痴叟”撰文《计生教父马寅初:两个老婆,七个子女》,为读者揭秘马寅初传奇人生。
马寅初
1980年马寅初在家中与亲人合影
01、跳江少年
1882年6月24日,马寅初生于浙江绍兴嵊县浦口镇,其父马棣生是小作坊主,酿酒手艺甚佳。家中五兄弟,马寅初排行老幺,最得父亲器重。老爷子只让马寅初上私塾识文断字,希望子承父业,偏偏马寅初“打死也不做生意”。一度与父争吵,纵身跳入黄泽江,险些淹死。其父老友张江声对马寅初顿生怜惜之心,出面劝说马店主让儿子上洋学堂,为此解囊相助。马寅初遂拜张江声为义父。
02、北大首任教务长
1907年,马寅初未毕业即留学美国,先在耶鲁大学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后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哲学双料博士学位。1914年毕业论文《纽约市财政》得到美国学术界高度认可,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新生教材。1915年,马寅初归国,宣称“一不做官,二不发财”。191...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作者:张少鹏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2011.10
摘要:陈寅恪南下岭表,在政治上象征着他不仅对中共不信任,而且对国民党失望。在
文化上则隐喻着他在祖、父两辈先人之卓绝人格的影响下想成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一
方面承先哲之统绪,示来者以轨则,另一方面尊崇气节,贬斥势利,以转移一代世风。
而陈寅恪南下岭表则主要受国共两党划江而治、陈序经个人魅力及抗战末期在燕京大学
所受良好照顾等因素的影响。
1948年12月15日,陈寅恪随胡适乘国民党派往北平的专机飞往南京,第二天即乘火
车前往上海。1949年1月16日,陈寅恪偕夫人唐篑及女儿小彭、美延乘船南下广州。从
此,在广州康乐园终老。关于陈寅恪南下岭表而未飞赴台湾一事,学界聚讼纷纭。实际
上,就陈寅恪当时的地位而言,其南下岭表具有浓厚的政治象征与文化隐喻意味。揭示
其间的象征与隐喻,不仅可以解开陈寅恪南下岭表的“本事”,透视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和文化追求,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陈寅恪的认识,进而促使我们在陈寅恪精神的感召下
增进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一、政治象征
陈寅恪随胡适乘机飞往南京时,虽然陈寅恪曾表示他很苦恼,“当...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3435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quchudalu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段祺瑞的长跪不起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3 11:09:11 2014, 美东)
真相:3.18 惨案后段祺瑞的长跪不起、终生食素与李闻血案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和严
惩凶手
分类:精华文录
2011-03-24 17:57 阅读(423)评论(0)
段祺瑞终生食素与蒋介石暴跳如雷
2011-02-09 13:43
转载自 颜昌海的主页
说民国史,会给人以“两多”的印象:战争多和惨案多。而惨案最为人们所熟悉,经常
提到的,便是北洋政府时期的3.18惨案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李闻惨案。这两个惨案,衍生
出了两篇名文: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与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都是中学语文课
本里重要的学习内容。1949年后的大陆学生因此被打上的烙印,恐怕终生也难以抹去。
不过,随着历史真相的被披露,人们重新认识了3.18惨案和李闻惨案,更对教科书中的
“施暴者”段祺瑞和蒋介石肃然起敬。
不可否认...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3435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quchudalu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段祺瑞的长跪不起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3 11:09:11 2014, 美东)
真相:3.18 惨案后段祺瑞的长跪不起、终生食素与李闻血案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和严
惩凶手
分类:精华文录
2011-03-24 17:57 阅读(423)评论(0)
段祺瑞终生食素与蒋介石暴跳如雷
2011-02-09 13:43
转载自 颜昌海的主页
说民国史,会给人以“两多”的印象:战争多和惨案多。而惨案最为人们所熟悉,经常
提到的,便是北洋政府时期的3.18惨案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李闻惨案。这两个惨案,衍生
出了两篇名文: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与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都是中学语文课
本里重要的学习内容。1949年后的大陆学生因此被打上的烙印,恐怕终生也难以抹去。
不过,随着历史真相的被披露,人们重新认识了3.18惨案和李闻惨案,更对教科书中的
“施暴者”段祺瑞和蒋介石肃然起敬。
不可否认...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3435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quchudalu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段祺瑞的长跪不起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3 11:09:11 2014, 美东)
真相:3.18 惨案后段祺瑞的长跪不起、终生食素与李闻血案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和严
惩凶手
分类:精华文录
2011-03-24 17:57 阅读(423)评论(0)
段祺瑞终生食素与蒋介石暴跳如雷
2011-02-09 13:43
转载自 颜昌海的主页
说民国史,会给人以“两多”的印象:战争多和惨案多。而惨案最为人们所熟悉,经常
提到的,便是北洋政府时期的3.18惨案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李闻惨案。这两个惨案,衍生
出了两篇名文: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与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都是中学语文课
本里重要的学习内容。1949年后的大陆学生因此被打上的烙印,恐怕终生也难以抹去。
不过,随着历史真相的被披露,人们重新认识了3.18惨案和李闻惨案,更对教科书中的
“施暴者”段祺瑞和蒋介石肃然起敬。
不可否认...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3435
26
真相:3.18 惨案后段祺瑞的长跪不起、终生食素与李闻血案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和严
惩凶手
分类:精华文录
2011-03-24 17:57 阅读(423)评论(0)
段祺瑞终生食素与蒋介石暴跳如雷
2011-02-09 13:43
转载自 颜昌海的主页
说民国史,会给人以“两多”的印象:战争多和惨案多。而惨案最为人们所熟悉,经常
提到的,便是北洋政府时期的3.18惨案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李闻惨案。这两个惨案,衍生
出了两篇名文: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与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都是中学语文课
本里重要的学习内容。1949年后的大陆学生因此被打上的烙印,恐怕终生也难以抹去。
不过,随着历史真相的被披露,人们重新认识了3.18惨案和李闻惨案,更对教科书中的
“施暴者”段祺瑞和蒋介石肃然起敬。
不可否认,这两起惨案虽发生相差20年,都是悲剧,是中国国运的悲剧,是中国民主运
动的悲剧,但又何尝不是段祺瑞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的悲剧?这两个当时中国合法的政府
,因为这两个惨案,失去了自己在人民心中的合法性。3.18惨案发生后一个月,段祺瑞
政府倒台,李闻惨案发生3年后,蒋介石政府退出大陆。
虎兕出于...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27
一、引子:“此情可待成追忆”
1961年八月的一个下午,《往事并不如烟》的作者章诒和(时年19岁)来到北京东黄城
根附近的迺兹府胡同12号,这是一座不算大的四合院,院子里只住着一个人,他就是章
诒和父亲章伯钧的对手、同时也是1957年反右运动中 “章罗同盟”的二号人物罗隆基。
几十年后,章诒和在这篇专写罗隆基的《一片青山了此身》中提到她对这个四合院的感
受:“环顾四周,只有电扇发出的声响。他这个家,安静得有些过分。”就是在这个终
日阒寂的院落里,年过六旬的罗隆基和不到二十岁的“小愚”(章诒和的小名)有过这
样一段交谈:
罗隆基知道我是学文的,他的话题就从学文开始。问我:“现在文科教材里面,有没有
现代文学史?”又问:“在现代文学史里面,有没有新月派?”再问:“新月派里面,
有没有罗隆基?”
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我学戏剧文学,不开现代文学史课,而在我自己所读的现
代文学史里,新月派宗旨已不是从“那纤弱的一弯分明暗示着、怀抱着未来的圆满”,
给“社会思想增加一些体魄,为时代生命添厚一些光辉”的文学流派。官方认定的文学
史上,说新月派在政治上是既反对国民党、又与共产党作对的第三种力量的...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国共两军抗战英雄之比较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的"长官"阶层连维持士兵生存的基本食品都要肆无忌惮地无
情克扣,代表"国家至高荣誉"的"国光勋章"和"青天白日勋章" 及其附属权益,又怎能
拱手相送给士兵?
国民党军抗战英雄缘何少有士兵
——三论国共抗战英雄之比较
高戈里
(高戈里的博客:http://gaogeli.blshe.com/
我的《国共两军抗战英雄之比较》和《中共抗战英模"六大平民本色"--再论国共抗
战英雄之比较》在博客上发表后,被部分网友转贴多家论坛,为回应一些非议,三论如
下:
根据中华民国26年11月8日《国民政府公报第2505号》修正公布《陆海空军勋奖条
例》, "国光勋章"为"国家至高荣誉","颁授捍御外辱、保卫国家,著有特殊战功之军
人"。仅次于"国光勋章"的国家荣誉是"青天白日勋章",系于民国18年5 月15日由国民
政府公布《陆海空军勋章条例》颁行。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一共授予2人"国光勋章"、授予170人"青天白日勋章"。
虽然,国民政府公布的《陆海空军勋章条例》第四条规定:"青天白日章不分等级
,凡陆海空军官佐士兵,于攘御外辱,保卫国家...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6566
29
近期上映的《建党伟业》里边有很多电影巨星,而这些电影巨星扮演了那时的很多牛人
。里边有字幕介绍这些牛人也只是说一下名字与职称,事实上,民国时期的很多牛人都
有留学背景。今天我这篇文章介绍的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的一批牛人。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最古老的五所大学之一 。 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至今有256 年历
史,是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的“国王学院”,英文名字是
King's College 。 美国独立后改名为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出来的牛人包括三位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胡适、马寅初;
教育家陶行知;散文家梁实秋、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社会学家和社会活动
家闻一多、潘光旦、吴文藻;外交家顾维钧、蒋廷黻;金融学家宋子文;科学家唐敖庆
、姜圣阶;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陈公博。
胡适,师从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鼻祖),北京大学校长,中国驻美大使。胡适拥有
35个博士头衔,涵盖了几乎美国所有名校。其中只有一个不是名誉博士,而是名副其实
的博士,那就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胡适在《现代学术点将录》里名列第一位,第二
位是王国维,第三位是傅斯年...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38600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国民党抗战之七大奇迹
国民党抗战之七大奇迹
送交者: 2016年10月18日00:11:29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国民党可悲可怜的抗战“功绩”
目录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一: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二:给伪军发军饷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三:自己虐死的壮丁,比被日军打死的士兵还多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四:全面抗战已经开打,国府却还继续给日军支付庚子赔款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五:一部分国民党军(注意:是国军,不是伪军!)竟被日军称为“
友军”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六:逼老百姓帮日军打击本国军队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七:之所以能坚持到最后竟然是因为表现太差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一: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
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进行抵抗,是中华民族每个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就算不积极投
身抗战,最起码,不能投敌,资敌,助敌。而国民党军队,这支但负着主要抗战使命的
军队,却出了一个世界军事史上令人瞠目结舌的记录: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
不信吗?我们先来看看侵华日军死亡人数。日本厚生省1964年调查统计,日军在中国大
陆的死亡人数总共为43.56万人。其中1937年起至1945年8月14日的死亡人数是38.52万
人。(详见... 阅读全帖
K***l
发帖数: 724
31
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出来的牛人们 2011-07-04 21:24:21
文学城博客 作者:润涛阎
近期上映的《建党伟业》里边有很多电影巨星,而这些电影巨星扮演了那时的很多牛人
。里边有字幕介绍这些牛人也只是说一下名字与职称,事实上,民国时期的很多牛人都
有留学背景。今天我这篇文章介绍的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的一批牛人。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最古老的五所大学之一 。 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至今有256 年历
史,是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的“国王学院”,英文名字是
King's College 。 美国独立后改名为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出来的牛人包括政治家:唐绍仪;三位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
、胡适、马寅初;教育家陶行知;散文家梁实秋、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社
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闻一多、潘光旦、吴文藻;外交家顾维钧、蒋廷黻;金融学家宋子
文;科学家唐敖庆、姜圣阶;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陈公博。
唐绍仪,政治家、外交家,民国第一任总理,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后来被蒋介石派
戴笠暗杀在家中。
胡适,师从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鼻祖...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32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谢泳:论中国知识分子
1.常遇到一些朋友,问我最近有什么好文章,我总是这样回答:好文章都在网上。
2.一般说来,凡是批评的声音,最后证明总是对的。
3.中国新闻史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被查封过的报纸不是好报纸!
4.过去学美国历史,曾记住林肯说过的一句话:"让民众了解事实,国家定会安然无恙
。"这句话后来成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句名言,因为在美国人的理念中,民众有知情权。
5.宣传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很厉害的,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这可说是对宣传的最好解
释。
6.这一百年间,谁最爱这个国家?谁最关心这个国家?谁最能替老百姓说话?谁比较最
能不计自己一时的利害得失而为国家的命运着想?我想了想,还是知识分子。
7.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是一个时代政治宽容的主要标志,在这方面,大陆这五十年实在是
乏善可陈。
8.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作家不是自由写作的群体,而是权力控制下的宣传力量。
9.对于多数知识分子来说,对于新时代的政治要求,没有表现出普遍的抵抗性,可能是
他们后来悲剧命运的开始。
10.不信任知识分子,可以说是新时代的基本特点。中国在五十年代顺利走上苏联道路
,就是因为听不进知识分子的意见。
11.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政...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804
33
替你转抽这B货
发信人: kirklook (Ni),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为什么国民党部队没有逃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11 18:57:40 2012, 美东)
哈哈哈哈,我说吧,百度学家在下面满头大汗忙碌了这么久
就是去百度这个“农民缴械五万国军”的月经贴了
你去搜搜,这个在历史版是不是月经,哈哈哈
还蒋梦麟呢,你们谁真读过蒋梦麟那本书哈哈哈,谁?说啊
搞了这么多年就一个蒋梦麟,再找不出别的来了
还不要说里面的推理方法何其搞笑:
只要是缺少的数字,一率是死在路上了~
为了证明国民党害死壮丁,不惜自打耳光说国军没逃兵。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再百度百度去吧,看看能百度出点新鲜的不
k******k
发帖数: 6800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国民党部队没有逃兵?
哈哈哈哈,我说吧,百度学家在下面满头大汗忙碌了这么久
就是去百度这个“农民缴械五万国军”的月经贴了
你去搜搜,这个在历史版是不是月经,哈哈哈
还蒋梦麟呢,你们谁真读过蒋梦麟那本书哈哈哈,谁?说啊
搞了这么多年就一个蒋梦麟,再找不出别的来了
还不要说里面的推理方法何其搞笑:
只要是缺少的数字,一率是死在路上了~
为了证明国民党害死壮丁,不惜自打耳光说国军没逃兵。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再百度百度去吧,看看能百度出点新鲜的不
z****n
发帖数: 1933
35
蔡元培为何在十年间七辞北大校长?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均无争议的历史人物大约只有两个: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蔡元培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去世时,国共两党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国民党的《中央日报》
推他为“万流景仰,高年硕学”;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称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提起蔡元培,世人都会想起他扮演过的一个重要角色:北京大学校长。北大之所以
成为国人心目中向往的大学,实始于蔡元培是他一手塑造了北大精神,称他为“北大之
父”并不为过。
蔡元培为什么受到朝野各方的一致尊崇?当然是因为他的道德学问:一是中、西学兼修
,学问背景特殊;二是对革命、对教育有特殊贡献;三是个人品德高尚,无可挑剔。
第一代真正“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
先说他的学问。蔡元培出生在绍兴城里,早年的科举道路可以说一帆风顺:17岁中秀才
,23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28岁成为翰林院编修,用中国过去的一首诗来讲,可说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他读书刻苦,楼上读书,楼下起火浑然不知。
夏天读书蚊子多,就找个空坛子,把脚伸进里面。从17岁到28岁的11年间,他走完了科
举考试的整个过程,功名富贵已是囊中之物。按...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3735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记念刘和珍君
断碑 - 三一八断碑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期间,两艘日本军舰护卫奉系军阀军舰
进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
大沽口。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法、意、荷、比、西
等8国公使,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
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
威胁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6、17日,在北京的国共两党开会,徐谦以中国国民党执行
委员会代表的身份同李大钊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决定,组织各学校和群众团体在
天安门集会。3月18日,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北京市党部、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市委、
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与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
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广场北面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和
他撰写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台前横幅上写着“北京各界坚决反对
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 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参加了大会
,大会主席、中俄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与北大
作者: 谢泳
毛泽东在北大的经历是不愉快的,这种不愉快在他一生中都有痕迹,他对知识分子的态
度特别是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评价,与他早年的北大经历是有关系的。
《西行漫记》里他对斯诺说过:“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
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
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
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
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西行漫记》第127页)
毛泽东可以算是北大的校友,但严格说他与北大的关系并不深,他只在北大图书馆做过
三四个月的小职员。40年代他在延安和傅斯年会面时,忆及五四时的北大,傅斯年说:
“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毛泽东给傅斯年题字写的是:“坑
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傅斯年文物资料选辑》第115页)
从这些细节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对他当年在北大的经历是有些怨气的,1949年以后,他也
没有表现出多少对北大的热情。1949年4月30日,毛泽东给北京大学纪...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8
来自主题: NKU版 - 南开大学和西南联大
说起西南联大,现在人们多会把目光聚焦在当年的三个常务委员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
苓身上。不过,细究起来,当年蒋梦麟和张伯苓多在重庆参加政府要事,对于偏居一隅
的西南联大,没有表现出多少具体的作为。他们对于西南联大的影响,毋宁说是过去在
北大、南开时期教育理念的延续。关于这一点,有诸多事例可以举证:在西南联大组创
初期,张伯苓就对曾经当过自己学生的梅贻琦说:“我的表你戴着。”当时社会声望和
政治地位均高于梅贻琦的蒋梦麟校长,则秉着“对于联大事务不管即是管”的超然姿态
。不过,在两位前辈这样的姿态背后,其实也隐藏着极为现实的考虑,当时,“论设备
、论经费、论师生的人数,都是清华最多,依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一联(合),清华是
划不来的,反面看来也可以说,清华在联大占了压倒的优势。”如此看来,由三校长组
成的常委会,大部分时间由梅贻琦担任主席,主持日常校务,并非出自君子之间的谦让
或者是年轻者应该多负担责任。而对于梅贻琦来说,虽然之前已经出任清华大学的校长
,但是西南联大却是其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代表着其教育思想之大成的《大学
一解》,就是在西南联大时期完成的。
s*******w
发帖数: 2257
39
来自主题: NKU版 - 南开大学和西南联大
西南联合大学能够办得比较成功,我们在总结西南联合大学遗产的时候,也认为,三位
校长,就是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合作得比较好。因为这三个校长,其中有两个,比
如说梅贻琦和蒋梦麟是留美的学生,张伯龄是考察过日本的教育。梅贻琦和蒋梦麟,
1949年以后,都去了台湾,只有私立南开大学的张伯苓留在了大陆,1951年,他也是晚
境很凄凉,很快就去世了。
L****u
发帖数: 622
40
最近才有任期制。以前好像没有。许校长是实际上北大任期最长的一任校长。
名义上比许校长长的有蔡元培和蒋梦麟。蔡元培实际上他在北大只有4年时间,后来一
直不呆在北大。
蒋梦麟是北大1927年停办之后复校的第一任校长,当了6年就碰到了日本侵华战争,北
大南迁长沙和昆明,和清华,南开合并组建临大和西南联大。 实际上蒋梦麟担任北大校长时间也只有6年半。
所以说许校长是实际上北大任期最长的校长。
其他的数十位校长基本上都是当不了几年就因为学运或者被学生赶走(比如马寅初)。
l*****l
发帖数: 4170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彭小明:清华蒋南翔模式评述
2011清华百年校庆,借用人民大会堂为会场,党中央常委六人出席,给出了全国大学校
庆的最高规
格。还有一天举办蒋南翔(1913-1988)教育思想报告会。出任清华校长达十四年的蒋
南翔被誉为中
国最著名的教育家。除了文革中遭受猛烈冲击之外,蒋南翔一直受到党政喉舌的推崇和
褒奖,身后亦
备及哀荣。在风高浪险的中共文教系统中这样的高级干部相当比较少。原因在哪里?概
括地说,蒋南
翔身体力行为中国共产党打造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党化教育系统。这套模式对于中国教育
到底意味着什
么?功过如何?
1. 院系调整的贯彻样板
1949年清华是否继承了原来清华的传统?按照梅贻琦校长“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
之谓也”说
法,应该说是。因为除了胡适和梅贻琦飞往台湾以外,重要教授都留在了北平,冯友兰
、吴晗、季羡
林、雷海宗、潘光旦、曾昭抡、叶企孙、黄万里……这样一流的人才阵容是足以担当清
华的传统和盛名
的。但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衰败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1952年的院系调整。决策当然
是中共中央作
出的。实行者却是以蒋南翔为代表的一批党化知识干部。清华最为典型,从一所文理兼
顾,享誉世界
的综合性大学忽然被调...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4170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ucarl (盛笑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彭小明:清华蒋南翔模式评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3 19:55:49 2011, 美东)
2011清华百年校庆,借用人民大会堂为会场,党中央常委六人出席,给出了全国大学校
庆的最高规
格。还有一天举办蒋南翔(1913-1988)教育思想报告会。出任清华校长达十四年的蒋
南翔被誉为中
国最著名的教育家。除了文革中遭受猛烈冲击之外,蒋南翔一直受到党政喉舌的推崇和
褒奖,身后亦
备及哀荣。在风高浪险的中共文教系统中这样的高级干部相当比较少。原因在哪里?概
括地说,蒋南
翔身体力行为中国共产党打造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党化教育系统。这套模式对于中国教育
到底意味着什
么?功过如何?
1. 院系调整的贯彻样板
1949年清华是否继承了原来清华的传统?按照梅贻琦校长“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
之谓也”说
法,应该说是。因为除了胡适和梅贻琦飞往台湾以外,重要教授都留在了北平,冯友兰
、吴晗、季羡
林、雷海宗、潘光旦、曾昭抡、叶企孙、黄万里……这样一流的人...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钱穆书法之“谜” (转载)
好啊,发财才有资本读书啊,自己不读可以让下一代读。我前两天和一朋友聊天,她祖
辈是读书人,到她这代务农了。我祖辈是农民,到我这代五谷不分。
给你抄两段,这些人我都不熟,你能看出的名堂比我多。这些都在他的《八十忆双亲与
师友杂忆》书里,书写得很质朴吸引人,除了有点自夸,哈哈。
“张君劢闻余至旧金山,特请人来约期相见。时君劢伤腿未愈,行动不便。余夫妇赴其
寓,君劢留晚餐。(吃饭时钱穆问张君劢你不是推崇西方民主吗,应该回台湾执着宣传
啊,干嘛躲在美国做传统士大夫居高临下状,一反你以前的参政制宪意态啊。张君劢没
深辩。离开旧金山前又在市区茶叙,也没提这事。)后乃撰文其力驳余所持对中国政治
传统非君主专制之见解。惜余未见其文,而君劢亦在美逝世矣。”(被他说得好像张君
劢反对他是泄私愤噢。)
“北大旧学生张充和,擅唱昆曲,其夫傅汉思,为一德国汉学家,时在史丹福大学任教
。傅汉思曾亲驾车来旧金山邀余夫妇赴史丹福参观,在其家住一宿。史大有一图书馆,
专意搜集中国共产党材料。识蒋梦麟亦自台北往,在馆中相遇,坐谈一小时。梦麟告余
,已连读君之《国史大纲》至第五遍,似君书叙述国史优处太多,劣处则少。余问梦麟...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3844
44
随便搜了一篇,不知可信否,权当参考
蒋梦麟回忆——拉壮丁(果粉慎入)
蒋梦麟先生是国民党文教高官, 曾任北大教授, 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抗战时任中国红十
字会长, 在台湾时负责石门水库的兴建.
下面是他在抗日时 考察各地拉壮丁的情形, 从他所写的 《新潮》 一书中取出:

当时我是以红十字会的会长资格,去视察各地壮丁收容所的。管收容所的人,见我
带了药品,他们以为我是一位医生,因 为里面生病的人很多,所以都让我进去了。

在贵阳一个壮丁收容所里,我曾经和广东来的壮丁谈话,我问:“你们从那里来的
?”他们说:“广东曲江来的。”“你们一共有多少人?”他们说:“我们从曲江动身的
时候有七百人,可是现在只剩下十七个人了!”我说:“怎会只剩下十七个人呢?是不是
在路上逃跑了?”他们说:“先生,没有人逃跑啊!老实说,能逃跑到那里去呢\?路上好
多地方荒凉极了,不但没有东西吃,连水都没有的喝。我们沿途来,根本没有准备伙食
,有的地方有得吃,吃一点;没有吃的,就只好挨饿。可是路却不能不走。而且好多地
方的水啊,喝了之后,就拉肚子。拉肚子,患痢疾,又没有药,所以沿途大部分...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06
45
2011-02-07 文章来源:议报
段祺瑞
看中国编者按:三一八惨案中,总理府卫队擅自开了枪,死伤多人。鲁迅的学生刘和珍
、程德群等数十人中弹死亡。当时并非军阀总理段祺瑞下令开的枪,但作为一国总理,
他对着死难学生长跪不起,向天下人谢罪。他让人立即调查死难者的名字,给予优抚,
在悼念死难同胞大会上,当众长跪不起,并立誓终身食素以赎罪。这个誓言一直坚持到
他病危,虽然医生一再劝他改变饮食,增加营养,他大辈子“不动摇”,直到临终。
1926年,中国现代史上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当时的北洋政府是段祺瑞执政。在官邸
前镇压徒手请愿的学生,打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者中有一名女学生叫刘和珍,鲁
迅为此写下沉痛的悼文。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中国知识分子和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良知,用同仇敌忾
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多、梁启超
(刚刚动过手术、正在住院)、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等著名知识分子纷纷
谴责段祺瑞政府;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鲁迅先生更是激愤不已,
为此而终止正常创作,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名垂青史的悼文《纪...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1613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真的是进步了啊
对比一下, 一百年前为人不齿的北洋政府.中国真的是进步了啊.
1926年,中国现代史上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当时的北洋政府是段祺瑞执政。在官邸
前镇压请愿的学生,死四十七人,伤二百多人,死难者中有一名女学生叫刘和珍,鲁迅
为此写下沉痛的悼文,中国学生都是读过的。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中国知识分子和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良知,用同
仇敌忾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 多
、梁启超(刚刚动过手术、正在住院)、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等著名知识分
子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鲁迅 先生更是激
愤不已,为此而终止正常创作,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名垂青史的悼文《纪念刘
和珍君》便是其中之一。
当 时,诸多媒体加入了谴责屠杀暴行的行列,如《语丝》、《国民新报》、《世
界日报》、《清华周刊》、《晨报》、《现代评论》等,特别是邵飘萍主持的《京 报
》,大篇幅地连续地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地报道“三一八惨案”真相,在惨案
发生后的十二天内,就连续发表了一百一十三篇有关“三一八惨案”的消 息、评论、
通电,《京报·副刊...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7
2016-09-05于建嵘的东书房
摘要:大学之所以立于世,是因为大学精神。大学是传承与创新的机构,传承的是文明
,创新的是知识和思想!是之谓:科教重地,人文秀区。一个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其弘
扬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闪烁了应有的光芒!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
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
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
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作者丨闫恩虎(经济学教授)
转自丨中国社会学
二十多年前,听北京的几位教授在一块闲聊,有点炫耀各自学校的光荣。清华教授说×
×领导人是清华毕业的;人民大学教授说××领导人可以说是人大校友。北大教授平静
中有点不屑:“我们北大没出过什么大人物,70多年前有两个教授发起成立了一个政党
,就是现在宪法上写的执政党;有个图书管理员觉得寂寞,到南方搞农民运动,发动秋
收起义,头像现在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有一位讲师写了几本小说,叫《阿Q正传》、
《狂人日记》等,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他”。大家一阵唏嘘,片刻沉默。不...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8
http://hx.cnd.org/?p=129926
作者:闫恩虎(经济学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学
摘要:大学之所以立于世,是因为大学精神。大学是传承与创新的机构,传承的是文明
,创新的是知识和思想!是之谓:科教重地,人文秀区。一个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其弘
扬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闪烁了应有的光芒!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
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
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
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二十多年前,听北京的几位教授在一块闲聊,有点炫耀各自学校的光荣。清华教授说×
×领导人是清华毕业的;人民大学教授说××领导人可以说是人大校友。北大教授平静
中有点不屑:“我们北大没出过什么大人物,70多年前有两个教授发起成立了一个政党
,就是现在宪法上写的执政党;有个图书管理员觉得寂寞,到南方搞农民运动,发动秋
收起义,头像现在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有一位讲师写了几本小说,叫《阿Q正传》、
《狂人日记》等,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他”。大家一...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1613
4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中国真的是进步了啊
对比一下, 一百年前为人不齿的北洋政府.中国真的是进步了啊.
1926年,中国现代史上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当时的北洋政府是段祺瑞执政。在官邸
前镇压请愿的学生,死四十七人,伤二百多人,死难者中有一名女学生叫刘和珍,鲁迅
为此写下沉痛的悼文,中国学生都是读过的。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中国知识分子和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良知,用同
仇敌忾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 多
、梁启超(刚刚动过手术、正在住院)、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等著名知识分
子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鲁迅 先生更是激
愤不已,为此而终止正常创作,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名垂青史的悼文《纪念刘
和珍君》便是其中之一。
当 时,诸多媒体加入了谴责屠杀暴行的行列,如《语丝》、《国民新报》、《世
界日报》、《清华周刊》、《晨报》、《现代评论》等,特别是邵飘萍主持的《京 报
》,大篇幅地连续地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地报道“三一八惨案”真相,在惨案
发生后的十二天内,就连续发表了一百一十三篇有关“三一八惨案”的消 息、评论、
通电,《京报·副刊...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大,一艘搁浅在时代洋流的人文巨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6 14:50:48 2016, 美东)
2016-09-05于建嵘的东书房
摘要:大学之所以立于世,是因为大学精神。大学是传承与创新的机构,传承的是文明
,创新的是知识和思想!是之谓:科教重地,人文秀区。一个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其弘
扬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闪烁了应有的光芒!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
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
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
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作者丨闫恩虎(经济学教授)
转自丨中国社会学
二十多年前,听北京的几位教授在一块闲聊,有点炫耀各自学校的光荣。清华教授说×
×领导人是清华毕业的;人民大学教授说××领导人可以说是人大校友。北大教授平静
中有点不屑:“我们北大没出过什么大人物,70...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