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 发帖数: 1865 | 1 ZT
佛弟子均知,佛法的实质是智慧之学。声闻人闻佛(或圣弟子)说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
界之意涵,智慧观察一切有情无我,断除恶见,修除我执而出三界轮回;缘觉圣人,于
无佛之世,依自观察思惟,亲证蕴处界空,成辟支佛果;大乘别教菩萨依菩萨道五十二
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
性、等觉性、妙觉性,次第修习,成就一切种智,断尽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成大菩提
果。三乘菩提,皆由智慧观修而得,本质上与神通无关。然而,藏密一脉,多有上师及
其徒众,在宣扬上师的佛法证量时,不是在三乘菩提的道次第上用心拣择,而是夸耀神
力来证明上师修证高深,类同神通外道。兹举一斑以窥全豹:
“一次,小索尔.喜饶札巴在上师门旁的一佛塔处,绕塔巡礼,上师发现他的双脚不
触地面,离地面一尺左右高而行走,上师惊叹不已,认为他不是一般的活佛。他经过实
修,其修炼的功力,与上师的修悟意境一般无二。有一次,上师在静室中修法时,对四
位也正修持佛法的高峰弟子说:‘现在你们比试一下所修功力吧!’四位弟子按师父之
意,盘膝贾府入定,其他三位意念生起如山不动般稳固,而小索尔则盘膝从坐垫上跃...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看见达照法师写的文章:《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不得不让人摇头
,世上竟然有这么荒谬的出家人,连最基本的佛法知见──能生万法的第一因,也就是
万法都要以真心第八识为根本依的道理都不知道,却在这里大放厥词,洋洋得意写了二
万多字来毁谤 平实导师,曝露他对佛法的无知,也曝露他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像这
样的人,若非处于末法时代,何能至此?真是可悲、可叹啊!也因此缘故,本文辨正,
都不尊称达照法师,仅以达照称呼之,何以故?达照本身没有佛法正知见故,将外道法
引入佛门,破坏 佛的正法故,毁谤完全符合 佛说的胜义僧 平实导师故;然而契经都
说,一但谤佛、谤法、谤胜义僧,其戒体(不论是声闻戒体或菩萨戒体)已失,本质已经
不是出家人,仅具有出家表相的凡夫而已,所以不尊称为达照法师,仅称达照而已。
一、第一因的真实义:
所谓第一因,即是无上因,表示没有其他的因可以超过祂,因为这个第一因、无上
因就是 佛所说的真心第八识,何以故?当中阴身投胎时,是由真心第八识携带意根投
胎于受精卵中。由于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的关系,能够执持受精卵,能够接触四大、摄
取四大,长养这个受精卵,使得这个受精卵能...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证严法师将佛法浅化的证据罄竹难书,兹举较明显的例子“将初地到十地菩
萨证量、智慧及功德浅化”来说明。譬如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二~五页云:学
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
,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要做一位欢喜地菩萨,需具备
什么条件呢?
首先要培养欢喜心,也就是爱心、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愿意施舍。不管出力或
是物质的布施,抑或以自己体悟的道理去改变他人,都要从欢喜心和爱心开始,然后才
能‘舍得’,包括舍出金钱、物质和时间。
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
;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就能恒持道心,
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
从证严法师书上这些话得知:证严法师认为只要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来行善
,就能恒持道心及没有烦恼,就可以进入初地菩萨果位了。像这样的初地菩萨实在太好
当了,每个人只要像证严法师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请问:什么是佛法呢?佛法的内涵是什么呢?各位
菩萨,您是不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的确!如您所想的一样,佛法太浩瀚、太广
大了,真的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我们来举述一段文字,请您仔细听听看这样的
说法,是不是佛法的真实道理呢?
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大禅师,他是这样说的:
“佛教的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悟,悟到一
个缘生的道理。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
象。比如说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文章,能够到达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
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看来简单,实际上则是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养
,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文稿的检字
、排版及印刷,邮件的寄发及传递,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才能完
成一篇文章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任务。这种关系的举例,尚且是粗浅而且是明显的,如
果要更进一步的考察,每一个关系的单元上,也都连带著许多的关系,这种关系连带关
系的现象,便是因缘。事物的出现,是由于因缘的聚合,事物的消失,是由于因...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要比较有效的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无生法?无生法指的是:这个法不
是被出生的法,祂没有出生的时候,从无始劫以来,祂自己就本自存在了;因为祂的存
在,不需要其他的因缘来成就或支撑,因此也不会因为其他的法的改变或灭失,而使这
个无生法消失,或者在体性上产生改变,所以无生法本身也是不灭的。这个无生法就是
每个人都有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如来藏心。
譬如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2中的开示:“若法无生,亦则无灭,即是
诸佛
秘密之教;如是妙理,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性相湛然,名曰真如、亦名法界、亦名实际
,随顺因缘而不违逆,是为正法,其性常住,永无隐灭。”这个无生法祂是真实
不虚,
而且对于六尘境界如如不动,因此说祂具有真如体性;同时因为祂有常住的体性,永远
不生不灭,因此才可以成为众生永恒的依靠。如果能够先从熏闻正确之佛法知见开始,
经过种种培植定力、慧力、福德之行,将来就有机会能够经由禅法,亲证自己本有的如
来藏心,这个就是大家所说的开悟明心。因此,开悟就是找到了如来藏心这个无生法,
并且能够安忍于在生灭性的意识心之外,别有如来藏心之本来无生、未...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7315 | 6
要好好读经。 :)
生,这里,我理解对人来讲就是生而成人了。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外处,比丘们!这就叫作生。 |
|
r****n 发帖数: 8253 | 7 1) 念觉支,就是思念、想念,有兴趣,很想修、决定修。
如果没有动力,其他觉支就谈不上了。
-----------------------
这是胡扯,念觉支是培养正念,正念就是念心所,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对目标对象的觉察
觉知。
2) 择法觉支,这个择法其实是两部分,
第一是老师方面,帮你选择方法,一定要符合根性,到底是修观呼
吸,还是不净观,还是内外六处观,还是观心,要符合当下你的状况
才比较容易入手。
-------------------------------
择法觉知重点在于培养慧,对善法不善法如实辨明,辨别正法邪法,择正法,舍邪法。
“若圣弟子,能如实知善不善法,有罪无罪法,应修不应修法,下劣胜妙法,黑白法,
有敌对法,缘生法”
注释书说培养择法觉支要远离愚痴人,亲近智者,思维诸蕴,处,界的差别等。 |
|
J******s 发帖数: 7538 | 8 顶这个!
这段最正点
尔时,二十亿耳重说偈言∶
「离欲心解脱,无恚脱亦然,远离心解脱,贪爱永无余,诸取心解脱,及意不忘念。
晓了入处生,于彼心解脱,彼心解脱者,比丘意止息,诸所作已作,更不作所作。
犹如大石山,四风不能动,色声香味触,及法之好恶,六入处常对,不能动其心。
心常住坚固,谛观法生灭。」
念。 |
|
w*****r 发帖数: 7106 | 9 常有修学原始佛法者—修学解脱道而未断我见之人—作如是不解真实义之说:“
自古以来常有大乘与小乘之争。”又言:“大乘法是质变后的佛法,与阿含经典所说不
符。”又言:“解脱果成就,证得第四果时,便是已成佛道。”
然而如是言,实有大过。所以者何?谓如是等人,不知解脱道之正义,亦不解佛
菩提道,不解成佛之道,亦不肯承认自身不懂成佛之道,不肯承认自己所知之佛法属于
欠缺佛菩提道之残缺佛法,由是故作诽谤大乘佛法之言,乃言:“大小乘之争。”乃言
:“大乘非是原始佛法,大乘是原始佛法质变后之佛法,非是佛口亲说者。”
然而实际本质上,绝非大小乘之争,实是小乘凡夫与大乘圣人争执也;大乘贤圣
未尝与小乘中诸凡夫人争也,唯是宣说如实之大小乘佛法尔;若所说是如实语者,则非
是争也。今观小乘凡夫所言“大乘与小乘争”,观其所说成佛之法者,则皆虚妄不实;
若所说虚妄不实者,则是与人争,非是他人与之争也。
大乘菩萨虽亦修证解脱果,然而却以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为依归,以佛菩提智之一
切种智为主修。小乘人则唯从事于解脱道之修学,不修证大乘法中之般若;是故,小乘
之极果为解脱果之第四果,...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0 嗔心及一念心, 明显的是蕴处界法, 也就是世俗谛, 所以这里并没有讨论所谓胜义谛的
必要性. 另外請教你 :
『一念心生起,不是从自己来,不是从他来,不是从自、他共同来,不是无因来,本来无
来处。』
說明了什麼勝義諦 ? |
|
G**W 发帖数: 1865 | 11 所以这个无明具有上帝的本质,
说具有上帝的质就是你的无明,什么是无明,就是不明法界真实故。
===
没有时间性,无始以来就有,
不知道你之前一直说中观是无因生者的意义是什么,
因为这个无明,也是无因生的,你似乎是支持无因生论阿?
无因生是说無始无明本来就有,而应承中观(我从来没说应承中观是中观),是蕴处界
的无因论,这里有两句话你自己参参有啥不同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590521.html
你真有興趣, 這裏己經明白說了 :
1)一念心生起,不是从自己来,不是从他来,不是从自、他共同来,不是无因来,
本来无来处
2)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如果喜欢应承中观的无因论,也请自便。 |
|
|
G**W 发帖数: 1865 | 13 龙树菩萨於此段论文中,亦如同 释迦世尊说有个「常」而「无能败坏」的「诸法实相
」,又称为「如」丶「 法性」或是「实际」,本书第三章中已有详尽的举证及说明「
诸法实相」即是如来藏心。佛陀是依此「常」而「无能败坏」的诸法根本「如」而说三
法为法印的,因为一切有为法无常印丶一切法无我印丶涅盘寂灭印皆依此「真如法性」
而有丶而建立故。
龙树菩萨又明确地责备「恶取空者」说:若不见此真实本际的「常」法,而仅见其所生
的一切法无常丶苦丶空丶无我丶不净,则是妄见者。龙树菩萨接着又说明:所谓般若中
道智慧所依的「实相印」,是依於此真如法性而舍离世间常见的颠倒见,同时亦不执着
於世间无常相,并不是说舍离常见而执着於无常法者可以称为法印,乃至於寂灭法亦如
是。因为众生不离四颠倒,将识阴的变相当成常住不坏之实相,故执此五阴为常,故
世尊破此常颠倒者,而於诸经说蕴处界一切无常,然有一分断见外道执言取义,反着无
常以为真实,拨无因果,认为一切法空丶无常,成为此执无常见者,因此 龙树菩萨於
此论中更为说明此执。并且於论文中更明确地说:般若波罗蜜中,是破执着於无常等见
,而非破从来「不受不着」的真如法性。当实际证得了...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4 我很高兴您能引出 世亲菩萨 《俱舍论》
因近几十年来, 不断有所谓修习佛法的弟子诽谤大乘妙法, 诸如大乘非佛说啦, 如来藏
是外道等. 然这些人并不知道世亲菩萨修行着书立论的两个过程,希望您能花点时间看
看末学以下回覆,不要把这些当成唾沬之争,
在第一因中, 常有人引用世亲菩萨所着《俱舍论》中的论点抨击大乘法所述如来藏。
如引用《俱舍论》卷六所说:“一因生法,决定无有。” 来说于佛法中并没有如来藏
这样的一切法等依因, 没有第一因.
您会这样引用, 其实不了解 世亲菩萨回心大乘前所造《俱舍论》的時候,并未完全符
于佛陀三乘圣教,彼时只知只信二乘罗汉蕴处界法而不信大乘法,所以曾毁谤大乘法中
的主轴-如来藏。后来其兄圣无着菩萨施设方便而令知大乘法的殊胜,才知小乘法并非
是究竟,所以后来回心大乘。
世亲菩萨在了解诽谤大乘的极大过失后,欲割舌以谢其罪。圣 无着菩萨乃劝其言:「
你用口舌谤法,难道将舌割去就能消去此地狱罪业吗?你应该以谤法的口舌用来赞叹你
先前所诽谤的大乘法,并加以注释丶弘传,用这样的方法来忏悔先前的罪过」。
世亲菩萨听从圣无着菩萨的建议,所以不断注释且弘传大乘妙法,终成「千部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真如是什么?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
其实、究竟的真如,是常恒不变;智慧与无边功德,也是不离于真实而本有此功德
胜能的,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即佛性)。如来藏即一切法
空性,即一灭谛;而为功德胜能的所依因。人人有如来藏,因而人人都可成佛。1 真如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如不变,这真实不变的法性,说名真如。2
真如即是如来藏,如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如来藏’,约自性说。如,
即真如,即一切法自性。”3
释印顺又于《大乘起信论讲记》说:尽十方,穷三世,一切的一切,无不以真如为
体。众生的心体,即此真如“平等”性。真如是大的,心体当然也是大的。“不增减”
,是平等的解说。真如法性,在众生分中并没有缺少,成了佛也不会增多。大,有圆满
的意义,不多也不少。不增不减,无欠无余的法性,是生佛平等的,迷悟一如的。4
注1 印顺主讲,演培?续明记录,《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新竹县),1998.
1 初版,页7。
注2 印顺主讲,演培?妙钦?文慧记录,《摄大乘论讲记》,正闻出版社(台北市)
,1992.2 修订一版,页269。
注3 同注 1,页248。...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什么是无明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5 18:48:16 2009, 美东)
无明avijjà。在《清净道论》中是这样解释无明的:以不适当的身恶行等名为不应有
(称为不应有、不应得的意思)。由这些不应当有的称为无明。
vijjà解释成存在,因为有了身恶行等等的存在,而不应该有这些存在的却拥有了,所
以这个称为无明,这是从辞源学来解释的。
而相反地,以身善行等名为应当有的(应当存在的),没有彼应有(没有这些应该有的
),所以称为无明。
这也是从辞源学来解释的。所以在这里vijjà用有、用存在来解释。
还有vijjà是知道、支持、了解。再加a就是不知道,不知道什么?
不知蕴、处、界、根、谛故为无明。
也就是对于五蕴、对于十二处、对于十八界、对于二十二根、对于四圣谛不知道、不了
解,称为无明。
或者又以:
不知以逼迫为苦等四种义故为无明。
也就是不知道苦、不知道集、不知道灭、不知道道等等。
还有:
令有情驱驰于无始轮回的一切胎、趣、 |
|
i***s 发帖数: 39120 | 17 因邻里纠纷,她用号称“三步倒”的农药毒死邻居。重庆北碚区警方27日向记者透露,犯罪嫌疑人周某目前已被刑拘。
3月3日,北碚区警方接到报警称其儿子曹某倒在自家院落里死亡,死因不祥。警方接警后迅速出动并对曹某的血液进行抽样检测,未发现异常。随后的尸检结果显示,曹某胃部残留了号称“三步倒”的剧毒农药毒鼠强成分。后经调查,警方排除了曹某自杀的可能。
办案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曹某因有智力障碍,平时常在邻居处随便拿东西玩,很不受欢迎。据邻居介绍,曹某和住在他隔壁的周某曾发生打斗,积怨很深。
警方随即对周某进行传唤。经审讯,周某交代了预谋下毒毒死曹某的犯罪事实。
据周某交代,曹某经常到她家乱拿东西、乱砸东西,去年底两人还为此发生打斗,曹某打断了她的左手拇指,在医院花了两万多元才治好。事后虽然周某和曹家多次协商,但曹家一直没有赔钱。周某认为曹家因看到自己是寡妇就欺负她,因此怀恨在心。
周某称,她知道曹某一直以来有在外捡拾东西吃的习惯,2月19日便在集市购买毒鼠强,将其涂抹在吃剩下的半个橘子上,加上“水花生”除草剂,放在自家门口等曹某捡去吃。随后,曹某因食用她放在门口的橘子倒在自家院里毒发身亡。
目前,...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18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
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
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
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
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
良的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关键词: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王国维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史学家,早在1917年,他就通过辨识甲骨文字、破解其
中历史信息而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重
要论著,取得了确证殷商君王世次的重要学术成就。1925年,他又高调提出所谓“二重
证据法”的命题,成为学术史上被多数人评价极高的史学方法。然而细检众论,随声者
多、考实者寡,对于“二重证据法”这个影响重大的问题,理应置于大的学术背景及史
学史的进程中重新审视。
一、“二重证据法”风靡于世的时代因缘
历史学在其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363 | 19
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
,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
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
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
几乎坠马。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操教
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曹操得脱。
...
行至葫芦口,军皆饥馁,行走不上,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操教前面暂歇。马上有
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尽皆脱去
湿衣,于风头吹晒;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
:“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
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
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说
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众军多有不及收 |
|
发帖数: 1 | 20 这个将分三个重点来说明,第一个重点:什么是众生?第二个重点:众生真的无量
、无数、无边吗?第三个重点:众生会度尽吗?
首先谈第一个重点:什么是众生?所谓的众生,就是有情——就是补特伽罗。每一
位有情都有如来藏,因为有如来藏的关系,所以才被称为有情。然而每一位有情身中的
如来藏都是唯我独尊、八个识具足,这八个识真妄和合运作似一,使得众生以为外境真
实有,不知见闻觉知等等都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由于不知道种种外境虚妄,所以不断
地在六道当中轮回生死。每一位有情的如来藏——也就是因地有情的真心,与佛地无垢
识一样都是那么清净,没有差别!所以 佛在初成道不久曾开示:“奇哉!一切众生具
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不仅如此,佛在经中也开示“心、佛及众
生,是三无差别”的道理。所以,每一位因地有情的真心,与佛地的无垢识一样都是那
么清净,没有差别;只是众生没有证得如来藏,不知道如来藏自性清净。
或许有人会怀疑:“如果每一位有情的真心与佛地的无垢识一样那么清净,应该每
一位有情都像 佛一样那么自在,为什么我们无法像 佛一样自在,反而像一般众生不断
地在六道轮回生死呢... 阅读全帖 |
|
j********u 发帖数: 15 | 21 《佛说十善业道经》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
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
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
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
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
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
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
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
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
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
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
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 |
|
a*******g 发帖数: 867 | 22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三 实我法见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依《成唯识论》释我法义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分析佛法里面对于世俗的认知,对于自我和法的概念有什么样的看
法。我们了解到它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它是我们对于自我以及法的一个幻觉或错觉。那
么这个幻觉和错觉是怎么产生的?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分析一段论文。如《成唯识论》卷一说:“世间、圣教说有我法,但
由假立,非实有性。我谓主宰,法谓轨持,彼二俱有种种相转。我种种相,谓有情、命
者等,预流、一来等。法种种相,谓实、德、业等,蕴、处、界等。转,谓随缘施设有
异。如是诸相若由假说,依何得成?彼相皆依识所转变而假施设。”大意是说:无论是
我们世俗的语言所说的我和法,还是圣教当中所说的我和法,所有这一些名言概念,都
是依于语言文字而假立的,所以并没有实有的我和法,并无实有的物可以作为此名言概
念的对应,在名的背后并没有一个所指的实在的不变的物作为名所指的义。这就是《成
唯识论》的中心观点。那么要去证明这一点,就需要进一步的说明,既然世间、圣教都
讲 |
|
S**U 发帖数: 7025 | 23 佛陀第一次说法在鹿野苑,对五比丘说四圣谛。
佛陀最后一次说法对须跋陀罗,说(四圣谛中的)八正道-有八正道才有解脱,没有八
正道就没有解脱。
古典的杂阿含经也是用四圣谛来分类佛说∶
蕴处界-苦谛
因缘-集谛
(灭谛无法言传)
道品-道谛
所以说四圣谛是最基本的佛法理念,佛陀说法49年以四圣谛为核心。修行佛法就是实践
八正道。 |
|
S**U 发帖数: 7025 | 24 大乘经含有佛法的成分,也有非佛法的成分,要以阿含来决择。
结集审查是否佛说的标准之一∶「修多罗相应」,修多罗是专指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中的
杂阿含一分-蕴、处、因缘、道品等相应。十二分教中,大乘经分类属于方广,没有「
修多罗」的地位。这是大乘自己都承认的。 |
|
G**W 发帖数: 1865 | 25 这个叫做『教下』与『宗门』, 这个其实很重要. 因为诸佛虽然愿力不同, 但是佛佛同
道, 所悟所証必是同一个「东西」. 拿教証来讲, 不可能释尊悟的是「眼识」而迦叶佛
过去証悟时証的是「耳识」, 绝没这个道理, 因为真理与实相是绝待的, 而这个绝待的
标地只有一种. 所以三转法轮的经典从阿含, 般若, 唯识三系均是围绕者这个中心而说
, 并非如许多阿师乱说佛陀讲经说法前后不同, 互相违背, 绝没这回事. 而証悟的那个
标地, 佛陀在不同时期因众生因缘不同而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均有说到, 在宣讲阿含时因
教示二乘圣人的标地是以蕴处界缘起性空为主, 所以这个实相讲的并不明显。
当然, 从教証上理解了証悟的这个「标地」, 并非就是「实証」, 但至少在见地上己大
略知道方向. 就如从 LA 欲开车至 San Francisco, 大方向必定是往北而非往南, 往南
就只能到圣地牙哥了. 佛法所谓的証悟, 并非很多学佛人的议题, 因为很困难, 单从教
証上来说就很少人能信解了, 何况参禅而实証, 因为实証必须具足 :1. 慧力 2. 福德
3. 定力(动中未到地定的定力).
以上萝冰参考, 不喜欢不要...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6 这个叫做『教下』与『宗门』, 这个其实很重要. 因为诸佛虽然愿力不同, 但是佛佛同
道, 所悟所証必是同一个「东西」. 拿教証来讲, 不可能释尊悟的是「眼识」而迦叶佛
过去証悟时証的是「耳识」, 绝没这个道理, 因为真理与实相是绝待的, 而这个绝待的
标地只有一种. 所以三转法轮的经典从阿含, 般若, 唯识三系均是围绕者这个中心而说
, 并非如许多阿师乱说佛陀讲经说法前后不同, 互相违背, 绝没这回事. 而証悟的那个
标地, 佛陀在不同时期因众生因缘不同而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均有说到, 在宣讲阿含时因
教示二乘圣人的标地是以蕴处界缘起性空为主, 所以这个实相讲的并不明显。
当然, 从教証上理解了証悟的这个「标地」, 并非就是「实証」, 但至少在见地上己大
略知道方向. 就如从 LA 欲开车至 San Francisco, 大方向必定是往北而非往南, 往南
就只能到圣地牙哥了. 佛法所谓的証悟, 并非很多学佛人的议题, 因为很困难, 单从教
証上来说就很少人能信解了, 何况参禅而实証, 因为实証必须具足 :1. 慧力 2. 福德
3. 定力(动中未到地定的定力).
以上萝冰参考, 不喜欢不要...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7 大乘佛法之如来藏和阿含圣教根本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得以生起。那再生的身心虽不是原先的那具身心,却是由它而来。
弥兰陀王:尊者,您是一位智者。』
参考资料:The Questions of King Milinda
以上是南传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8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三、断灭论的涅槃玄想
如印顺法师及应成派中观那样否定了第八识的缘起性空,一定还会引生出另一个大问题
出来「阿罗汉捨报入无余涅槃以后,是否断灭?」。这又是应成派中观一个大过失,对
这一点都没有注意到。
佛在阿含中质问疑法的弟子说:「是什么原因,让无明凡夫不到涅槃本际?」是因为一
念无明,是对于蕴处界的虚妄性全无所知,所以不能到达涅槃的本际──不能入无余涅
槃。阿罗汉把五阴十八界灭尽以后成为无余涅槃,可是无余涅槃里面是不是断灭?这可
得要探究了!
假使人们都只能有六识,那么六识出生的助缘──意根──究竟是什么?难道真的是像
印顺法师所说的「头脑就是意根」吗?佛说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十八界都灭尽,显然
是灭掉六尘也灭掉六识,并且还要灭掉六根的;然而六根是五色根加上意根啊!意根既
不是物质大脑,当然是心;那么六识加上意根不就有七识心了吗?入涅槃时这七识心都
灭尽了,如果那时没有一个第八识心存在,无余涅槃不就是断灭了吗?那确实是断灭了
!也必然会是断灭!所以法界的事实是不只只百六个识,而是八识具足。
因为,六根中的意根也是心,祂是无色根,是意识的所依根,而识阴中就已经具足六...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9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得以生起。那再生的身心虽不是原先的那具身心,却是由它而来。
弥兰陀王:尊者,您是一位智者。
参考资料:The Questions of King Milinda』
以上是南传上座部《弥兰...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0 如来藏也只是名相,主要的还是在说有这么个非蕴处界的作用存在,
般若经中也用了其它名相:「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
特别是那个「非心心」,所谓不是心的心,不是众生所知道的心,不是也符合
跑日君概念的『主要是指那些非现象界的,非生灭的存在形式的统称。』。
般若诸经用了『心』这个字,因为有作用,不是『无』,不是『没作用』,否则就不用
『心』字了。
再不然,也可以用『甚深缘起』的『甚深』呀。 |
|
G**W 发帖数: 1865 | 31 如来在经典中说如来藏这个藏识,「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这重要的句
子在玄奘法师的翻译典籍中,就有八部经论提到,一般大家总是没有办法区别如来藏和
「我」有何不同。《楞伽经》一再说如来藏是无我,称之为「无我如来之藏」,实叉难
陀翻译为「无我如来藏」。经典说的「阿陀那识」就是执持身根的识,就是阿赖耶识,
就是执藏一切种子功能作用的识,就是如来藏,就是能够发起如来一切德能的宝藏,就
是真心,每位众生都有的真心,祂不是现下的我,不是我目前见闻觉知的心,不是这个
大家能知能觉的自我第六意识心。
但是到了《大般涅盘经》说如来的境界是「我」,让这些「凡愚」更无法理解,
而《大般涅盘经》说的如来的我,是甚深的境界,因为如来的真如可以和五别境心所有
法,又和善十一的心所有法相应,这些甚深的理说,连深入的学者都搞不清楚,何况是
一般大众呢?更何况有能力来对此议论说「有我」,说「无我」。
而一般经典所要说的「我」,是因为佛教的观点是在宣说其根本的内涵。如来藏
本身没有世间人「瞭解的我」的特性,因此从这一个观点,就无法说祂是「我」,可是
祂是真实永恒不坏灭,这又是一般住在世界上...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32 我觉的如果说离开蕴处界还有一个什么东西, 那就还在边见中。 见解和实证是有区别
的, 就好像坛经中讲:
"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
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听上去好像有个本心要去证, 但是实践中这个本心, 本性作为语言意识逻辑的一部分
, 却觉不能成立。 也可以说, 有一个'所谓'的东西我们要去参, 不能说它离开了
念头, 也不能说它就是有念, 即不能动, 还不能停, 参的就是这个。。 |
|
w****g 发帖数: 570 | 33 我觉的如果说离开蕴处界还有一个什么东西, 那就还在边见中。 见解和实证是有区别
的, 就好像坛经中讲:
"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
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听上去好像有个本心要去证, 但是实践中这个本心, 本性作为语言意识逻辑的一部分
, 却觉不能成立。 也可以说, 有一个'所谓'的东西我们要去参, 不能说它离开了
念头, 也不能说它就是有念, 即不能动, 还不能停, 参的就是这个。。 |
|
G**W 发帖数: 1865 | 34 隔阴之谜
Q. 唯识是怎样解释,人死后转世,怎么大多没有了前世的记忆,?
如下所述 :
民间所谓的灵魂叫做中阴身,有情生命入正死位时因五根坏灭,意识无法生起, 你的
第七识意根(俱生我执),因为未断我见我执故(见思二惑),便促使第八识 (也称如来藏
)出生中阴身,此中阴身具简单的意识功能,通死前記憶,七天一生死,最多七次,依
生前习气而运作,又称“食香”。 因此民间办丧事有所谓头七,七七等名称。中阴生
由于通死前意识記憶,因此死后徘徊家中, 眷属身旁, 哀凄心悲不愿离开。
中阴身,所谓的灵魂, 受生时则永断。因此而说意识不通三世,你这一世的意识,并
非你上一世的意识心. 又因为你上一世的意识 及记忆随着你入胎时中阴断灭而已断,
这个现象就是所谓的 “隔阴之谜”,并非死后有什么“孟婆汤”,那只是民间传说而
已。除非修得宿命智.
Q. 在中阴时,前六识还起现行吗?还有六根吗?
如下所述 :
中阴身当然有六识现行, 会悲伤自己己死, 行来止去, 知道有人祭拜他, 而且有小五通
, 所以当然有六识视行, 而六识须要有六根存在才能产生, 所以当然也是有六根. 只是
中阴身的意识功能非常简单, 无...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5
本来也很好,
但是没有纯修阿含(不依南传)的阿罗汉出面与南传共同商议定案,可能有点难。
即使南北传阿罗汉出面商议,大原则大方向,应该可以定,这点相信南北传一致。
一些细节比较难定。
我认为南传清净道论的修行方式,也是许多南传阿罗汉的综合意见,
是一种方法,但应该不是唯一的方法。
上次就发现,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
杂阿含与相应部居然不一样。
北传杂阿含是先有空三昧,再有无相三昧,最后才有无所有三昧
看起来似乎有点像三果之后的次第到达阿罗汉果的过程。
南传相应部是三者是一体三面,没有先后,只是进入阿罗汉果的方式不同。
这点就麻烦大了。
有余涅盘、无余涅盘的解释,南北传也不同。
南传,据SeeU法友提醒,南传阿含没提到有余涅盘、无余涅盘,
我查一下,果真没提到。应该是”论”提的解释?
南传阿含没提,“论”提,就弱了,
就有可能有余涅盘、无余涅盘是后代流行语,非佛陀原始说法,
南传”论”里,因为有这个词在流行,自己解释,自己理论自圆其说就好。
北传阿含提,增ㄧ阿含解释有余涅盘是没有贪爱、无余涅盘是十结尽解。
北传阿含提,就强了,解释权应该在北传。
且应该只针对北传阿含自己的内容,自...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6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得以生起。那再生的身心虽不是原先的那具身心,却是由它而来。
弥兰陀王:尊者,您是一位智者。
参考资料:The Questions of King Milinda』
以上是南传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正是很多现代学人崇尚的原始佛...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7 慼谢免王的时间,
【如何修证佛法】小弟很久前看过两次,
我很惊讶他说 世尊悟的是一个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不用悟,用现观就可以了知,
缘起性空就只是蕴处界的现象.
缘起性空解决不了一切问题
不过那书是他早期的著作
人的看法会随时间而变
只是不知道他后来是怎麼认為的 |
|
G**W 发帖数: 1865 | 38 阿罗汉到底有哪些定义?阿罗汉如果直接翻译就叫作应供,又称為杀贼,或称為无生,
一般民间有时也会把阿罗汉简称為罗汉。
如果以声闻的修行果位来讲,是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当他证得四果,也就是在
声闻人的最高果位时,他就是阿罗汉。阿罗汉是依照 佛所教导的四圣諦、八正道,他
在蕴、处、界裡面去作观行;他去观一切法苦、空、无我、无常,渐渐地、慢慢地去断
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捨寿的时候,
他愿意将自己、自我把他灭尽;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后,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脱
离生死轮迴的苦,就直接入无餘涅槃,这样的一位圣者,我们就称他叫作阿罗汉。
所以阿罗汉是经过须陀洹、斯陀含和阿那含,来成就阿罗汉。须陀洹我们一般称他為初
果,斯陀含就是二果,阿那含就是三果,最后成就阿罗汉,就是我们俗称的四果。所以
阿罗汉很简单的一个定义是说:他能解脱於三界的束缚,所以阿罗汉又称呼為应供;恰
巧佛的十种称号当中也有一种叫作应供;阿罗汉也叫应供,佛也叫应供,所以有些人就
误认為,佛就等同於阿罗汉,阿罗汉就等同於佛,所以会有这样一个误解。有机会再进
一步说明。
应供的意思其实就是...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39 然而,如果要归结八识心王,那就只有一个心,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又称爲如来藏。我
们眼耳鼻舌身还有意识,以及末那识,这七转识都是由阿赖耶识现起,因爲出生五色根
以及七转识的种子是由阿赖耶识所执持的。有情依着他的业来受报到六道中,所面对的
种种的苦乐的果报境界,也都是由阿赖耶识的相分所显示的。这也就是说,三界一切众
生的正报身,以及他种种苦乐境界的依报,都是第八识所现,所以才说「三界唯心」,
都是唯识这个阿赖耶识所现。不仅凡夫众生如此,四圣法道中的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
,也都是依八识心王而显现丶而修丶而证。正如《金刚经》中有〈依法出生分〉,「依
法出生」是说依於这个法而有般若波罗蜜多出生,也就是依於这个法而有到达无生无死
彼岸的智慧出生;当然所依的这个法,不会是说世间法的蕴处界,一定是说一切法界中
的真实相,也就是常住不变异的真如心——第八识如来藏。只有常住而不变异的真如心
如来藏,才可能出生诸法,才是一切法界的实相;凡是会断灭的法,会间断的法,或者
是无始以来一直常住,但是未来也可以坏灭的法,都不可能出生万法。
所以,依法而出生的一切法,这一切法是包括三乘菩提,否则不能称爲一切法。这个「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0 南传菩萨道的修观,与解脱道没有不同,还是缘蕴、处、界、缘起、四谛现观。帕奥禅
师也提到这点。菩萨道的修行只是比解脱道多了十波罗蜜。
北传菩萨道的修行,观所缘可以是悟入唯识性或是如来藏。
唯识或是如来藏是南传没有的内容。
如果认为悟入唯识性或是如来藏与四谛现观相同,则佛与阿罗汉的观慧所得(大乘术语
是一切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并非大乘不共法。一切种智才是佛所独有。 |
|
G**W 发帖数: 1865 | 41 如果是善良好施的基督徒诽谤了佛法时怎麼说 ?
他本人的发心或动机又是什麼 ?
那他还是因為无明,无明就是对实相不了解.
诽谤真实佛法 (有情实相与蕴处界运行的实际相貌),
就像是吃毒药,不管吃前知不知道后果都一样,吃了就会中毒.
然乱说真实佛法的业过与诽谤真实佛法差不多,
因為那会障碍听受人很多世的法身慧命
甚至可能比杀害那个人更严重,
所以如果一个在事间法上善良的人诽谤佛法会有什麼后果 ?
也因此善知识开示每个有情从无始劫来都曾经在地狱待过,
也都成就过四禪八定.
所以也都还在这里混. |
|
t******g 发帖数: 17520 | 42 这就是对 蕴处界 一知半解, 然后用自己学到的(量子力学?)找一个自己觉得爽的
答案
界诸
灭, |
|
f*******e 发帖数: 5594 | 43 1.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那就不是“识”了。识的作用就是分别,不分别,就谈不上
“识”。如果蕴处界之外没有分别,那也就没有“识”。
2. 你的意思是说解脱就是不知有"我"这回事,那么石头也不知道有"我"这回事,石头
算是解脱吗?“不再存在了”是断见吗?“根本没有解脱不解脱可言”,那解脱与否都
无所谓了?
一个
种。 |
|
t******g 发帖数: 17520 | 44 这就是对 蕴处界 一知半解, 然后用自己学到的(量子力学?)找一个自己觉得爽的
答案
界诸
灭, |
|
f*******e 发帖数: 5594 | 45 1.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那就不是“识”了。识的作用就是分别,不分别,就谈不上
“识”。如果蕴处界之外没有分别,那也就没有“识”。
2. 你的意思是说解脱就是不知有"我"这回事,那么石头也不知道有"我"这回事,石头
算是解脱吗?“不再存在了”是断见吗?“根本没有解脱不解脱可言”,那解脱与否都
无所谓了?
一个
种。 |
|
t******g 发帖数: 17520 | 46 我来帮校长回答一下
所以说您断我见的缘还没熟,但是您毕竟有善根,能在这条路上探索.
噢, 不对, 你是基督徒, 你不相信如来藏
那
你谈存在, 我就谈概念, 你谈概念, 我就谈有, 你谈有, 我谈假有, 你谈假有,
我谈实无, 你谈实无, ,, 我谈虚空, 你问什么是蕴处界?
我说没必要知道,只要知道如来藏就可以了。 哈哈哈
缘还有没熟, 没有熟的缘。。。
本本上的东西都还没看明白, 又下出一个 会成熟的缘 的概念 |
|
发帖数: 1 | 47 释印顺对佛法错误认知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他对涅槃法和缘起法都分不清楚、理
不明白,而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否定了涅槃法——第八识如来藏。譬如释印顺他在《
中观论颂讲记》中说:【佛说的生死与涅槃,都建立在缘起法上。】2 释印顺这样说是
有严重问题的!如果生死与涅槃都是建立在缘起法上,那他前面所举《俱舍论》中说的
“若胜义法,唯是涅槃”就应该改为“若胜义法,唯是缘起”才对。那接著就要再进一
步来探究所谓的“缘起法”是因何而有这个缘起法?如果“缘起法”是本来就有的,那
么这个“缘起法”本身就应该是非缘起了,也就不该名之为“缘起法”。释印顺认为:
“执有生死外的常乐我净的涅槃,那就是‘增上慢人’了。”所以他认为涅槃“不过引
诱初机,劝舍生死入涅槃,岂真的有可舍可取!”因此他在《中观论颂讲记》的〈观缚
解品 第16〉己2 示正义中,解释 龙树菩萨的这句偈颂“不离于生死而别有涅槃 实相
义如是 云何有分别”说:生死与涅槃,系缚与解脱,这不是截然不同的两法。
生死就是涅槃,系缚就是解脱,“不”可说“离于生死”之外“而别有涅槃”,也
不可说离系缚之外,而别有解脱。因为在诸法“实相义”中,一切平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上已经谈到心真如门的部分,谈到真如跟五阴十八界,祂不是两个法,不是一也不
是异,就是论文所说的非一相、非异相。这一集节目当中,我们要继续探讨 马鸣菩萨
对心真如门之立空与真实不空的法义。在这论文当中,菩萨有以下的开示,在《大乘起
信论》的卷上略说:【以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不能触,故立为空。据实道理:妄念非有
,空性亦空;以所遮是无,能遮亦无故。言真实不空者,由妄念空无故,即显眞心常恒
不变、净法圆满,故名不空;亦无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离念智之所证故。】
(《大乘起信论》卷1)
首先来探讨为何论文当中说这心真如立为空?论文中说:“以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
不能触,故立为空。”这在说明这心真如祂是一个空性,这心体不是众生所知的色法,
不是物质的法,所以祂无形无色,更没有方位处所可言。那么众生希望去找到这个心眞
如如来藏,他想要从烦恼、妄想、妄念的出生源头去找到这个心真如,这是因为经论当
中常会说到妄想、妄念是由这个心真如所出生;那他就想,既然妄想、妄念由祂所生,
那我就从妄想、妄念的源头去追,就一定可以找到祂。但是 马鸣菩萨论文当中说到:
这心真如是“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不能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9 首先来讨论,为什么因果轮回是可信的。事实上我们在这一世,都可以亲自观察到,身
口意行它是有影响力存在的。譬如您帮助了一个人,完成了某件事情,虽然这件事情已
经完成了,但是这件善行的影响力,并不是这样就结束了;下次被您帮助的人遇到了您
,他还是会非常感激您,甚至对您有种种回报。这种因果关系,因为是发生在同一世,
所以我们便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乃至种种世间法上的努力,与佛法上的熏闻、修学等
等,都是因为种下种种的因,而有将来种种的收获与果报的成就。虽然同一世的因果现
象,是很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但是如果这种因果关系的时间,是要跨越一世或多世才
能显现出来的,那一般人就没有办法直接观察得到,这就造成有一部分的人,没有办法
相信因果轮回的主要原因之一。
譬如大家都知道守五戒及努力行十善业,未来世便能不落入三恶道,而且有足够的
福德可以往生到欲界天去,获得欲界天身,这也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异熟果,它需要在
未来世才能成就。而要能够直接观察到这种因果关系,便需要有宿命、天眼等神通,及
具备佛法之正知见;虽然我们无法以神通来直接观察,但是因为信受三宝,以及依据佛
法正理,加上对于周遭事物的观察,也可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要布施,也要有波罗蜜。”也就是要以佛法的智慧来作布施。我们要继续来探讨:什
么是有智慧的布施?以及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继续开示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
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
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正法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
益。佛陀首先说,布施的智慧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能舍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就是
食、衣、住、行所用的种种资生之具。第二种有智慧的布施,是要能舍内、外物。也就
是说,他不但能舍身外之物,而且连身体以及器官,也能够施舍出去。第三种是能在施
舍外物以及内物之外,并且还能够趁机以解脱智或般若智来教化众生。这三种布施都有
不同的难度,对于一般具有因果知见的人来说,第一种的舍身外物是最简单的事,但是
对一些无智又吝啬的世俗人来说,要舍外物都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了。第二种的舍内
物,就是施舍身体或是体内的器官,这就很不容易做到了!先别说是体内的器官,就说
有一些男众,想说要修行了,干脆就把三千烦恼丝给理光吧!但常常是思索再思索,甚
至是想了好...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