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 发帖数: 2216 | 1 稿件来源:老北京网
http://www.bj.xinhuanet.com/bjpd_sdwm/2004-08/17/content_2699821.htm
辽代是北京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辽统治燕京的180多年中,其社会习俗对北
京影响很大。在婚姻上.可以妻庶母娶寡嫂,婚嫁不论行辈更是常事。
婚姻习俗与社会发展水平有极大关系。燕京作为中原故地与中原其他汉族地区的婚俗
没有多大的差别。但到了辽代,契丹人的大量流入.尤其是契丹成为统治者后,樊丹婚俗
对燕京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中原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同年,辽太祖废除传统部落选汗
制.燔柴告天,即皇帝位,成为契丹民族历史上的第一皇帝。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一个
游牧民族,祖先为东胡人。传说,有一位骑白马的男子漂浮于土河顺流而下.一位乘小车
驾灰牛的妇人自潢河而下.相遇于两河汇流处的木叶山,遂结为夫妇,即契丹始祖。后生
八子,各居分地,号八部落.这就是契丹古八部的由来。
契丹统治燕京后,在婚俗上首先是契丹与汉族通婚。
契丹建国之前.婚姻只限于本民族各部落 |
|
a****h 发帖数: 6153 | 2 孔孟两家可能是族谱保存最完好的。现在孔孟两家的名字还都是孔繁森,孔庆东,孔祥
东,孔祥熙,孔令侃。。。。
明洪武年间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用作孔姓行辈:
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承(永)、
宏(以)、闻(质)、贞(用)、 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起)、毓(钟)、传(振)、继(体)、 广(京)、
昭(显)、宪(法)、庆(泽)、 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其用心可谓久远矣。 |
|
g***j 发帖数: 40861 | 3 甘肃省中部西南的永靖县,是母亲河的上游。这里有闻名全国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
峡黄河三峡,也有分别以三个峡命名的水电站。这里还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孔子后裔居住
区,聚居着3.5万名孔氏子孙。
据曲阜孔府主持编修的《孔子世家谱》记载,孔子后裔有一支远迁至广东惠州,被
称为岭南派。宋末元初(约公元1265~1286年),岭南派的孔子第五十二代孙孔嘉兴来
到甘肃,先是居住在颜家湾(今永靖县陈井镇年家湾),明成祖朱棣年间(约公元1403
~1424年),又迁居太极半个川(今永靖县太极镇大川村)。如今孔氏岭南派的后裔将
最早定居永靖的祖先称为“来甘始祖”或“来川始祖”。经过700多年的繁衍生息,形
成了占永靖县总人口17.5%的孔子后裔。
有趣的是,在明代统治者推行的民族融合政策的影响下,从永靖开始孔子有了回族
的后裔,俗称“孔回回”。孔子的第五十八代孙孔公佑移居大川后,生了4个儿子,第
四个儿子名叫孔彦嵘。孔彦嵘大约生活在15世纪80年代左右,也就是明宪宗成化年间。
永靖与号称中国“小麦加”的河州邻接,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回族分
布较广,孔彦嵘与马家湾(今永靖县盐锅峡镇抚河村)人的回...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4 罗新:耶律阿保机之死
罗新 叙拉古之惑 叙拉古之惑 微信号 xulaguzhihuo
功能介绍
寂静的学术世界
天显元年(丙戌岁,926年)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完成了他征战生涯的最后一个目标
,当然也是辉煌的目标:吞灭渤海国。班师南归的路显得过于漫长,到七月二十日,大
军才回到半年前攻拔的扶余城。这一天“上不豫”,阿保机病倒了。夜里,“大星陨于
幄前”。七天后,五十五岁的阿保机驾崩。《辽史》说,他死的这天早晨,长达一里的
黄龙盘旋缭绕在扶余城内的子城上,“光耀夺目,入于行宫”,同时或稍后,“有黑紫
气蔽天,逾日乃散”。阿保机这场死,比起古代其他帝王的死,似乎动静特别大,异象
特别多,故史称“扶余之变”。
古开国之君起自匹夫,提三尺剑而得天下,虽是马上得来,却必定说成受天之命。史书
中受命之君种种奇迹瑞象的记录,多与诞降有关,大概都是“鼎革”预备工作的一个环
节。耶律阿保机也不例外,《辽史》记他母亲因“梦日堕怀中”而有娠,生时“室有神
光异香”,一出生就会爬,壮硕如三岁孩子,三个月即可行走,一岁会说话,能预知未
来,自称常有神人在身边护卫,等等,与古来神皇圣帝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然而,和他...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87 | 5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
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
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
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
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
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
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
[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
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
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朱彭寿说:清代“二百余年来,旗人由科...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87 | 6 [转帖]略论清代旗人制度性特权及其影响 [转贴 2009-03-26 19:38:33]
字号:大 中 小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
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
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
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
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
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
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
[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
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87 | 7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
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
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
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
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
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
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
[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
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
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朱彭寿说:清代“二百余年来,旗人由科... 阅读全帖 |
|
o**1 发帖数: 6383 | 8 ☆─────────────────────────────────────☆
sexdon (钦命头品顶戴加尚书衔领网评办事部堂) 于 (Thu Mar 24 00:55:36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sexdon (钦命头品顶戴加尚书衔领网评办事部堂),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仇恨大清是汉族人的耻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4 00:55:11 2011, 美东)
仇恨大清主要是处于对历史的无知,对自身缺点的懦弱而找借口,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和严重的民族歧视。汉族人从来都认为少数民族是仆人,而我大清期间,虽然创造了中
国历史上的辉煌,但是这些心里阴暗的人看来,我大清的一切功绩也不能让他们弱小的
不值钱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他们在我大清强大的时候到处作乱,天地会乱党,长矛还有
孙文匪患都是明证。
仇恨大清的人基本上有几类,
1。严重的大汉族主义者,觉得清朝是外族,从骨子里面藐视,但是冰冷地事实就在那
里,没有办法,所以只能骂找平衡了
2。严重历史知识缺乏的,历史读物仅仅就是电视剧和高中历史课本,对清朝仇恨基本
上是清朝后期...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9 吕思勉(资料图)
严耕望称钱穆、陈垣、陈寅恪与吕思勉为“史学前辈四大家”已广为人知,严氏在其《通贯的断代史家》一文中又称许吕思勉“贯通”的特点亦为人广泛征引,吕氏著述之多、范围之广又为四人之冠,“贯通”二字当为定论已无疑义。而吕氏著述又与当时风气不合,亦是事实。由于机缘遇合,2008年顷,我有幸成为吕氏著作《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吕思勉文集》之一种)的责任编辑,在细读《九种》之时,时时感叹他读得真细。吕氏“执微”的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撰文略加评介,谨表晚辈景仰之情。
当日风气
“四家”之中,“二陈”对新材料之使用最为重视。海宁王国维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陈寅恪继而大倡“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开风气之先。又言“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截钉斩铁,与先生平日语气不同,表示对治学要运用新材料这一点的强调。后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成一时名言,风气遂成。而其间新会陈援庵以其《元也里可温考》及《摩尼教入中国考》二文对...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87 | 10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朱彭寿说:清代“二百余年来,旗人由科举入仕而为一、二品...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11 没有什么标准经书 可能偶然 比如桓温 温字就是因为出生不久温峤来拜访他家 赞赏这
个小婴儿 由此桓温得名 温
兄弟行辈习惯是渐渐形成的 比如萧衍自己兄弟辈就字形上没有关联 但意义上有关系
他给儿子取名就有意字形同部 |
|
f**o 发帖数: 12685 | 12 今天比较有闲,又正好碰到这个有趣的问题,所以来答答,不能代表什么人群,只是说
说自己的想法。
交代一下,本人满族,90后,姑且算是年轻人(虽然一直有人在微博上说我已经年过半
百……),京旗出身(旗人有东北、京旗、直省、边疆之分)。所幸家谱还比较清晰,
往上写个四百年啥的没问题。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跟其他几位答题者不同,本人家中满
俗还有遗存。
我对本民族现状的看法:在即将被糅合的边缘努力挣扎。
而未来如何,我并不持乐观态度。我现在主要做清史和满学,特别着力于旗俗部分,因
为我觉得这个东西不久就会亡,所以我想要在灭亡的边缘更多的记录下实体。这就是我
的不乐观,也是我在文化论上的悲观。当然,如果真的良好传承了更好……
说到本民族,我说一个事情,不怕其他几位答题者不爱听。要知道,到了民国初期,诸
位的祖父母、曾祖父母的那个时候,满族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按照一般人的认知,应
该跟现在一样,所谓“汉化很深”,何况都已经到了民国。而事实上正相反,在民国初
期,满族和汉族的区别,是可以一眼、一耳就分辨出来的。因为就算同样说着汉语,满
族和汉族的民族文化还是不同。语言,礼俗,服饰,截然不同。
什么?你说... 阅读全帖 |
|
h**z 发帖数: 9751 | 13 韶山毛氏行辈:
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
|
|
|
w********9 发帖数: 8613 | 16
blog.sina.com.cn/s/blog_4f5cb8d90100mufj.html
常遇春的民族身份——2010年卷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0-12-01 12:57:28)转载▼
标签: 家谱文章 常遇春 民族问题 文化 分类: 桃柱随笔.散文
常遇春的民族身份——2010年卷
(上图:常遇春身着御赐龙袍像)
常遇春是什么民族
常桃柱
关于常遇春的民族身份,自来都有争议,北方回族中有人认为他是回族,并且把他编入
了回族英雄人物传。他们认为常遇春是从中亚迁来的穆斯林后裔(属于色目人。色目人
,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外国人)。他们的证据是常遇春后人至今仍然是虔诚的伊斯兰教教
徒,在北京,现在还有一个常营回族乡,而且有当地家谱为证。
关于这些回族同胞的言论,有一些道理,但是这些说法只及一点,未及其余。常遇春的
后裔,有一些人信仰伊斯兰教,但更多的并不信仰,据调查,散布在云南、四川、广西
、江苏、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的广大常遇春后裔,人口占常遇春后裔的巨大部分,
估计在十分之九。这些人大多不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其他姓氏的汉族人的
生活没有区别。如...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7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我作这一篇文的本意,其实是想研究怎样改革家庭;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
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总而言之:只是革命要
革到老子身上罢了。但何以大模大样,用了这九个字的题目呢?这有两个理由:
第一,中国的“圣人之徒”,最恨人动摇他的两样东西。一样不必说,也与我辈绝
不相干;一样便是他的伦常,我辈却不免偶然发几句议论,所以株连牵扯,很得了许多
“铲伦常”“禽兽行”之类的恶名。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
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但祖父子孙,本来各各都
只是生命的桥梁的一级,决不是固定不易的。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也便是将来的
祖。我知道我辈和读者,若不是现任之父,也一定是候补之父,而且也都有做祖宗的希
望,所差只在一个时间。为想省却许多麻烦起见,我们便该无须客气,尽可先行占住了
上风,摆出父亲的尊严,谈谈我们和我们子女的事;不但将来着手实行,可以减少困难
,在中国也顺理成章,免得“圣人之徒”听了害怕,总算是一举两得之至的事了。所以
说,“我们怎样做父亲。”
第二,对于家庭问题,我...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10963 | 18 虽然偶老绝不赞成一棍子打死周,但本文确实值得一读,。。。
===========================================================
周恩来弥留时露诡异微笑 做作表演直到生命最后(图)
文章来源: 北京之春 于 2016-01-10 10:11:37
976年元旦过后,周的病情继续恶化,已近弥留阶段,偶尔从昏迷中醒来,还要身边的
工作人员给他念毛泽东诗词,“当读到‘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时,甚至露出笑容
,还喃喃自语道:‘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啊。”本文摘自2003年8月23日《北京之春》
,作者胡平,原题为《解读晚年周恩来》。
[IMG]
周恩来与毛泽东最后一次握手
一、评周最难
评周最难。评周之难,不仅在于我们对其行为难有全面的了解;评周之难,尤其在于我
们对其处境难有准确的把握。
相比之下,评毛要容易一些。毛晚年享有绝对权力,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在当年的中国
,唯有毛一人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其意志、思想和个性。所以,晚年毛泽东的形象是清
楚的,明确的。我们对之既不难解读,也不难评判。
晚年周恩来的情况就不同了。在文革中,周始终是... 阅读全帖 |
|
f**********d 发帖数: 4960 | 19 张之洞与李鸿章保持着长期的敌对关系,积不相能,互不买账,天下人皆知。张之洞与
袁世凯的交道如何?他们若即若离,非敌非友,该利用时彼此利用,该帮衬时互相帮衬
,在官场,明里较劲和暗中拆台,两人也未能免俗。
袁世凯袁世凯
作者:王开林
张之洞与李鸿章保持着长期的敌对关系,积不相能,互不买账,天下人皆知。张之
洞与袁世凯的交道如何?他们若即若离,非敌非友,该利用时彼此利用,该帮衬时互相
帮衬,在官场,明里较劲和暗中拆台,两人也未能免俗。
张之洞比袁世凯年长二十二岁,行辈为先,资望更高,在其心目中,袁世凯行伍出
身,乃是粗人。徐树铮致书马通伯,实话实说:张之洞倚老卖老,不好侍候。袁世凯对
张之洞执礼甚恭,却一再遭到怠慢轻忽,心中难免着恼,耿耿于怀。两人若能“尽其材
画,戮力中朝”,武昌之变何从有之。徐树铮是段祺瑞倚重的智囊,在北洋人物中堪称
佼佼者,他偏袒袁世凯,对张之洞颇有微词。徐树铮举例证明,张之洞为人行事过于傲
慢,其偃蹇恶态令人不可向迩。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之洞从武昌入京,路过保定
,其时袁世凯代理直隶总督,恭请张之洞阅兵。仪式完毕,袁世凯在官邸设宴,直隶要
员悉数列席,态度无...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o (长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橘玄雅:满族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民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4 11:38:39 2017, 美东)
今天比较有闲,又正好碰到这个有趣的问题,所以来答答,不能代表什么人群,只是说
说自己的想法。
交代一下,本人满族,90后,姑且算是年轻人(虽然一直有人在微博上说我已经年过半
百……),京旗出身(旗人有东北、京旗、直省、边疆之分)。所幸家谱还比较清晰,
往上写个四百年啥的没问题。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跟其他几位答题者不同,本人家中满
俗还有遗存。
我对本民族现状的看法:在即将被糅合的边缘努力挣扎。
而未来如何,我并不持乐观态度。我现在主要做清史和满学,特别着力于旗俗部分,因
为我觉得这个东西不久就会亡,所以我想要在灭亡的边缘更多的记录下实体。这就是我
的不乐观,也是我在文化论上的悲观。当然,如果真的良好传承了更好……
说到本民族,我说一个事情,不怕其他几位答题者不爱听。要知道,到了民国初期,诸
位的祖父母、曾祖父母的那个时候,满族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弱智又被逼得脑子不够用了。先查一下人类的字典,先辈,指行辈排列在前的人。你老
爸看来排行在你之后。弱智不是病,是残疾。吃瘦肉精太多的残疾。你长辈不吃肉,直
接吃瘦肉精生出的你。
[在 phlin (四匹) 的大作中提到:] |
|
s*******m 发帖数: 2572 | 22 看到有人争论给孩子起名字就奇怪,都没有族谱么?起名字是那么随随便便的么?名字
名字,有名有字,只是个代号的话,就写作“名子”好了。
真要讲封建就好好讲,光揪着随父姓随母姓就能拳脚相加,真是太没有格调了,太“佃
户”了(不能侮辱农民,又想不出个词来说阶级低下,没家风没身份的)。姓张李王刘
加起来有三亿六千万中国人,没个族谱,竟然还有老爷们为了这个争,真是祖上有好东
西不捡竟然捡破烂,还招摇过市充门面!
历史书上随便翻翻,再草根的人也至少两三个名。所以啊,要传统就好好来,大老爷们
自己引经据典,把下面的搞定,看你媳妇还依你不依(不依就离,太不贤良淑德了,男
人都想的这么周全了,还是不是中国女人):
代表族系行辈的正名一个,就是父姓+排辈+根据五行紫薇确定的最后一个字(排除法到
最后也没有多少可选的了,外加祖辈名儿要避讳),这个名的使用要狠小心,除了官场
家谱和死了排位上,用的不多;
为了吉利,孩子还要有个小名儿,越贱越好,什么石头石锁石柱最好;
三四岁时看孩子天资,再起学名一个,代表期望,将来读书写书落款用,是老师和同学
可以称呼的;
孩子自己大了,可以随便“字”自己,和狐朋狗友称呼的,反 |
|
w******6 发帖数: 16 | 23 店小二”是指古时候饭店、旅店里的服务员,那么,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店小二”呢?
在元朝时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上了学才有学
名,一旦做了官也就有了官名。但是,普通百姓家能够上学或当官的只是极少数,绝大
多数没有这个机会。因此,他们的名字多是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个数目作为称呼
。如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曾祖父叫“四九”,父亲叫“五四”,二哥叫“重六”,三
哥叫“重七”,他本人叫“重八”。古代酒店或旅店里的服务员,很显然都是老百姓,
所以,人们也要给他们取一个数目符号用来称呼。当家老板是理所当然的“店老大”,
这些服务员也就随之被人们称之为:“店小二”了。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4 社戏
鲁迅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
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
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
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
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
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
,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
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
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
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
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
起,我耳朵只在冬冬皇皇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 阅读全帖 |
|
d********m 发帖数: 3662 | 25 我是很向往鲁迅笔下的农村生活的。我老家也是农村,临着富春江,算半个水乡。小时
候捞虾摸鱼自然是不会少,和小伙伴们经常捏架,但鲁迅所说的小伙伴之间“年纪都相
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的确是我挨长辈骂的最大理由。 |
|
发帖数: 1 | 26 说起我们中国人起名,就不得不提其中的辈分。中国人排资论辈由来已久,“辈分”又
为“辈份”,清末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就写道:“你父亲叫我大叔,你是他
的儿子,怎么也叫我大叔,只怕辈分有点不对吧?”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亦很常见,
按辈分,很多年龄大的人却得称呼年龄小的人为叔叔或姑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其辈分
大。所以,在讲究社会公平的今天,有些人排斥辈分。
一、为什么现在重名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传统宗族文化中,人名被赋予独特意义。为了同宗族之间更好的传承和区分世系次第
,古人取名不仅讲究意义,更重内涵,尊卑有序长幼有别,还得避免用到祖先的名字,
由此字辈也就应运而生。作为一名80后,刘姓,家族字辈目前在用的为:“德建方树基
诚存斯延龄若克传宗志丕振乃家声”。本人乃是“声”字辈,算是家族中最小的一辈了
。对于我们上世纪90年代前生的人来说,相信大家都一样,名字中还是会加辈分的,90
后出生的人大多都不会再用辈分了,有些甚至家族辈分不再往下续了。现在,越来越多
的年轻人不再受字辈观念的束缚,对于名字便没了那么多讲究,只求朗朗上口就好,所
以类似婷婷、静静、强强这样通俗简单的名字越来越多见...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1476 | 27 以前科普过, 大体实古人名字是分开的, 名是父母长辈叫的, 男子20, 女子15成年后可以
取字, 字由名衍生, 是供同辈同事共同混社会的叫的. 在街上直呼其名是基本上是一种失
礼的行为.
张飞字翼德, 诸葛亮字孔明, 字与名取同意. 取"号"好像是魏晋后才盛行的的风雅了.
至于为什么古人名多一个字(尤其是魏晋前), 就讨论的乱了. 一说是古人好简单, 反正有
字区别着也不怕重名; 二说是古人起名喜欢讨僻, 叫两个字容易俗, 咳咳, 那个什么之的
例外; 还有一说, 是跟算地格天格有关, 这就不清楚了. 魏晋前大家取名也没怎么理会家
族特点, 分清楚大小伯仲叔季就好, 后来家族大了, 大家渐渐喜欢加个行辈字在里面, 这
也使两个字的名的机率大大增加了 (这一段基本瞎掰...blahblah...) |
|
q****u 发帖数: 1421 | 28 卷七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失遗。心
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
。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
。坐宝莲花。所说心咒。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
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
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若有
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
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燃香闲居。诵此心佛所
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
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
。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
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