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西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e
发帖数: 9589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孙大炮同志的万古流芳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hanghai 讨论区 】
发信人: taniame (策那妈), 信区: Shanghai
标 题: 孙大炮同志的万古流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10 19:52:24 2011, 美东)
我以前看过几部电视剧,歌颂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洪天王为国为民,愤然起义。杨东
王忠心辅佐,万死不辞。后俩人因种种误会和变数而反目,终于导致天国凝聚力丧失,
走向灭亡,被万恶的满清鹰爪得逞。多少百姓为天国英雄而潸然泪下。
我以前也看过几部电影,歌颂伟大的义和团兄弟们奋起抗击洋人。大师兄们为国为民,
愤然抵抗。众弟兄忠心耿耿,万死不辞。后因洋人太过邪恶与无耻,加之万恶的清庭自
断臂膀,使义和团失败,走向灭亡。多少百姓为义和团英雄们而潸然泪下。
这些英雄们倒下了,没有关系。中华民族现代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出现了。那就是孙文中
山君大炮哥。
炮哥(余未敢直呼当世圣人之名讳,乃代以炮哥)年幼时赴夏威夷,开始偏向基督,崇
尚西学(皆有官方记载),对于华人信奉关帝等无脑偶像甚为不悦,公然反对。这一点
被后来许多基督教的朋友们广为流传且引以为傲。后返乡,与友人捣毁关帝...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2
同样要搞清楚,不是每样东西,挂上个‘传统’的标签,就是正义的高尚的先进的必须继承的国粹。和200年前(说1000年也大致不错的)的祖先相比,你已经不读四书五经了,你的学校教育完全是‘西学’,而不是‘传统’。我们对于传统的‘礼’,只能是抽象地继承,也就是所谓的‘礼仪’‘礼貌’,而不是真正的传统上的‘礼’。真正的‘礼’,按孔子的说法,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尊卑分明的社会关系,这样的社会,我更愿意它尘封在历史书里。
同样要指出的是,LZ所说的‘传统拱手礼’分左右,也是不准确的。‘传统’的拱手礼是这样:“中国古代拱手有吉凶之分,吉事为阳,凶丧之事为阴;男为阳,尚左,女为阴,尚右;行吉礼时,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行凶丧之礼时,男子右手在外,女子则左手在外。”我对拱手礼没意见,但我不知道这里有几个人愿意学习继承这种正宗的拱手礼。
d******a
发帖数: 32122
3
如果是这样的话,如果那两个亲属有女的,主持人岂不是胡搞吗?
"发信人: askquestion (ask),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从春晚的拱手礼说中国传统教育的失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3 10:23:31 2012, 美东)
当主持人让一个嘉宾和他的亲属向大家拜年的时候,两个亲属居然把右手发在上面,后
来支持人让大家一起拱手的时候才提醒大家一定要左手在上。
"

须继承的国粹。和200年前(说1000年也大致不错的)的祖先相比,你已经不读四书五
经了,你的学校教育完全是‘西学’,而不是‘传统’。我们对于传统的‘礼’,只能
是抽象地继承,也就是所谓的‘礼仪’‘礼貌’,而不是真正的传统上的‘礼’。真正
的‘礼’,按孔子的说法,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尊卑分明的社会关系
,这样的社会,我更愿意它尘封在历史书里。
礼是这样:“中国古代拱手有吉凶之分,吉事为阳,凶丧之事为阴;男为阳,尚左,女
为阴,尚右;行吉礼时,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行凶丧之礼时,男子右手在外
,女子则左手在外。”我对拱手礼没意见,但我不知道这里有几个人愿意学习继...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4
梁启超又被捧起来了
那是远在1902年,梁启超还在积极提倡向西方学习、主张用西学进行思想启蒙和制
度变革的时候,他已经隐隐地感觉到一种深远的忧虑,那就是照这种食洋不化的路数走
下去,中国精英群体很可能只能沦为洋奴。那一年他写了《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在开篇语重心长地说:“且吾有一言,欲为我青年同胞诸君告者:自今以往二十年
中,吾不患外国学术思想之不输入,吾惟患本国学术思想之不发明。夫二十年间之不发
明,于我学术思想必非有损也。虽然,凡一国之立于天地,必有其所以立之特质。欲自
善其国者,不可不于此特质焉,淬厉之而增长之。今正当过渡时代苍黄不接之余,诸君
如爱国也,欲唤起同胞之爱国心也,于此事必非可等闲视矣。不然,脱崇拜古人之奴隶
性,而复生出一种崇拜外人、蔑视本族之奴隶性,吾惧其得不偿失也。”
g****t
发帖数: 31659
5
唐朝安史之后没多久就名存实亡了.
汉唐,里面的唐,属于意淫的产物.
中国本土意识形态最高峰在宋朝.那是对印度哲学的斗争结出的硕果.

梁启超又被捧起来了
那是远在1902年,梁启超还在积极提倡向西方学习、主张用西学进行思想启蒙和制
度变革的时候,他已经隐隐地感觉到一种深远的忧虑,那就是照这种食洋不化的路数走
下去,中国精英群体很可能只能沦为洋奴。那一年他写了《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在开篇语重心长地说:“且吾有一言,欲为我青年同胞诸君告者:自今以往二十年
中,吾不患外国学术思想之不输入,吾惟患本国学术思想之不发明。夫二十年间之不发
明,于我学术思想必非有损也。虽然,凡一国之立于天地,必有其所以立之特质。欲自
善其国者,不可不于此特质焉,淬厉之而增长之。今正当过渡时代苍黄不接之余,诸君
如爱国也,欲唤起同胞之爱国心也,于此事必非可等闲视矣。不然,脱崇拜古人之奴隶
性,而复生出一种崇拜外人、蔑视本族之奴隶性,吾惧其得不偿失也。”
c******n
发帖数: 16403
6
腾飞之路——佐贺近代化改革考
五藤高庆/作
佐贺藩10代藩主锅岛直正
佐贺藩家纹 “抱き杏葉”
佐贺藩是日本西部的年产35万7千石的藩国,今天的日本佐贺县即是当年佐贺藩的领地
(不完全,现在一部分领地归长崎县管)。佐贺藩下辖鹿岛,小城,莲池三个小藩。首
代藩主锅岛胜茂。该藩位于日本九州岛西北。在幕府时期负责警卫当时日本唯一的开放
港口长崎港。
若纯以石高这一衡量标准来说,36万石的佐贺藩在日本并不能算是数一数二的强藩,只
能算是中上等的藩国,然而就是这个藩,在幕末实现了难以置信的腾飞,取得了规模空
前的成功。
它是当时日本唯一陆军装备重炮的藩国,也是当时日本火炮铸造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
的藩国。铸炮量达数百门之多。
它是当时日本最先全面装备西式火枪,采取西式军制的藩国。藩士的装备(橡胶雨合)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它是当时日本最早装备西式军舰,甚至包括蒸汽动力军舰的藩国。而且是日本首个独立
完成蒸汽动力船的藩国。
它拥有日本首个钢铁反射炉。而且制造了当时最先端科技的象征——蒸汽机关和蒸汽火
车模型。而这一切都是自力完成。
它是当时日本教育水平最高的藩国之一,拥有当时日本技术最好的理化研究...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瞎聊几句大炮和陈炯明
孙文也不见得懂数理化,很可能他对西学的根本有自己的理解,
所以一通百通,样样都能忽悠。今天评论这个,明天评论那个。
列宁在流亡阶段,还点评东方革命,提过若干次孙文的名字。
其实列宁知道个毛的东方阿,他懂论语吗?还不是忽悠。

那懂数理化来比较, 不公平
似?
g****t
发帖数: 31659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瞎聊几句大炮和陈炯明
我压根没看出来你在质疑啥。
我前面举这个例子是为了回应托老的“康梁”。
康梁其实压根不懂西学,跟孙中山比起来,基本上可以说对世界无所知。

我没说他偶然哈, 俺只是质疑你的比较而已, 不是质疑大炮的伟大
g****t
发帖数: 31659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瞎聊几句大炮和陈炯明
我看过梁如何读史记,李鸿章传之类的文。其他的梁著作不熟悉.
你说他懂西学,至少在今天,我没看到过.
要说抢funding,那也要看从哪儿抢。
从华侨那里抢是一方面,从苏联和列强那里是另一方面.梁和列强有过哪些接触?
孙在十月革命时期,就给列宁发过贺电了.

康不懂,梁也不懂?
在海外,大炮抢funding根本抢不过梁。
不是蔡锷死得早,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g****t
发帖数: 31659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瞎聊几句大炮和陈炯明
孙文也不见得懂数理化,很可能他对西学的根本有自己的理解,
所以一通百通,样样都能忽悠。今天评论这个,明天评论那个。
列宁在流亡阶段,还点评东方革命,提过若干次孙文的名字。
其实列宁知道个毛的东方阿,他懂论语吗?还不是忽悠。

那懂数理化来比较, 不公平
似?
g****t
发帖数: 31659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瞎聊几句大炮和陈炯明
我压根没看出来你在质疑啥。
我前面举这个例子是为了回应托老的“康梁”。
康梁其实压根不懂西学,跟孙中山比起来,基本上可以说对世界无所知。

我没说他偶然哈, 俺只是质疑你的比较而已, 不是质疑大炮的伟大
g****t
发帖数: 31659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瞎聊几句大炮和陈炯明
我看过梁如何读史记,李鸿章传之类的文。其他的梁著作不熟悉.
你说他懂西学,至少在今天,我没看到过.
要说抢funding,那也要看从哪儿抢。
从华侨那里抢是一方面,从苏联和列强那里是另一方面.梁和列强有过哪些接触?
孙在十月革命时期,就给列宁发过贺电了.

康不懂,梁也不懂?
在海外,大炮抢funding根本抢不过梁。
不是蔡锷死得早,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a**i
发帖数: 5846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黑孙派的十大招数
其实你老很早年间貌似说过一个话很有道理,北洋其实是中国体制的最后守护者。相对
来说,从大炮起,国共的卖国程度都是北洋无法比拟的。
其实孙大炮的开创性也在这里,他是第一个全面提出要以西方制度,文化来全面改造中
国的。看大炮的思路,很显然,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完全是两个路子。他主张的是全
面接受西方的话语,逻辑,制度。到后来是接受西方实力的指挥和为其大棋出力,以融
入这个新的世界。这个路子和北洋比起来,我觉得其实是更先进的。国共都承认孙文也
很正常,孙文的路子被他们完全继承了。不过一个是听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一个是投靠
苏联为代表的共产而已。这个路子的正义性,必须是捧大炮才有道理。去捧大头这种,
牛头不对马嘴了就。
t****u
发帖数: 8614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孙粉的招数
从大头受的教育来看,他老想称帝是顺理成章的。
我们今天认为称帝是愚昧的,逆历史潮流,是因为完全接受了西方的话语体系。我老不
挑战这个话语体系,实战中中华文明已经完败。事实上我老也在使用这个话语体系。
但若从中华文明的话语体系,满清失德,天下为有德者居之,冤大头这么认为,也没有
啥大错。袁大头的思想,本质上就承曾李左张,一脉传下的,概括来说就是“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试图保留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而且技术层面上使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
站在文明冲突这个层次来看,北洋这些人不管什么派系,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主动还
是被迫,最后都打出来尊孔的旗号,在思想武器上,试图用儒教这个历史上辉煌过的原
创性意识形态来对抗西方的各种主义。实际上就是我老一直说的,成为了中华文化道统
的最后守卫者。
然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加之北洋本身的问题,这个最后的抵抗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其实就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失败。大炮或是TG都是西方文明的代理人。你老今天说袁大
头是窃国大盗,当皇帝是开历史倒车。我老同意,因为我老也是接受西方话语体系的。
而接受西方的话语体系,乃是承认了中华文明是inferior的。否则,如果您... 阅读全帖
O****X
发帖数: 24292
15
中土对印度佛教文化的吸收算是一个
这个成功可以复制
A****0
发帖数: 12393
16
我在想如果没有释学干扰,中国文化是不会更进步,更理性,更科学.
总觉得受三哥连累了,搞得中国文化太惰殆.
很多亡国之君,比如上面谈到的薄衾难耐五更寒,就是迷释, 把自己迷成了笑话.
佛教的积极作用恐怕是把法轮大妈集中起来,省得她们到处邪教去.
O****X
发帖数: 24292
17
应该相反吧,中国人的学问太注重实用性太入世
A****0
发帖数: 12393
18
所以有利益动因啊,比如水车的发明
机弩的发明.
A****0
发帖数: 12393
19
你没看我贴的大唐西域记里印度对度的划分么?
这种执着很容易造成宗教哲学上形而上,而不是工艺,技术上长进,相反,如果工程,工艺,
技术
发展需要,就能催生理论体系的完善.
O****X
发帖数: 24292
20
看到了啊,可是你要看到一点,俺国在印度这些名称传入之前是没有这些东西相对应的
名称的,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就拿来用啊

艺,
A****0
发帖数: 12393
21
有啊
分厘毫微, 10进,简单而egineering friendly.
O****X
发帖数: 24292
22
这是在实用范围里的,扩展到当时不实用的范围里去就没有了
像俺国先贤数个数也就是1生22生33就生无穷了,哈哈
m********y
发帖数: 21909
23
既然可以中学西用,你们小将又怕民主和法制干嘛?这些都是用而已, 启蒙加上儒学
,变成一个什么样的思想。这个就跟佛学加儒学,就变成禅宗一样啊。
A****0
发帖数: 12393
24
完全同意你的说法
O****X
发帖数: 24292
25
那时候在西学里这个是很常见的理念
R*******a
发帖数: 2463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新儒学最近有些涨势 (转载)
新儒学都是行尸走肉。
对儒学和西学的综合比较,同盟会的那帮人早做完证毕了,之后以新儒学自诩的不是腹
中空空就是欺世盗名。
章太炎的书,没几个人能读下去的。老毛读下去了,而且把《代议然否论》记在心里,
作为发动文革的精神力量来源,来彻底推翻旧儒学。
这些矫旧纸堆以纹饰的货色,都是些什么东西?
C*******r
发帖数: 10345
27
原来已经有了,呵呵。对国内思想动向了解还是不够。刚才翻了翻,觉得很多文章还比
较幼稚。这篇不错,转过来大家参考。
更远大侠:
几年没有联系了,谢谢您9月27日和10月1日的两封来信,迟复见谅。
没有想到我的《复兴中国先进的传统蒙学教育》一文引起您如此长篇议论。谈到蒙
学教育,我不能和王财贵教授比,王教授的观点亦曾给我许多灵感,但我个人不想推动
读经运动,因为这里的“经”主要指六经和其他一些儒家经典。明明西周王官学至西汉
已经集成于黄老学,还学腐儒株守六经,这真有点近乎愚民了!
您说“几年没有与你辩论了,我看你的思想真是一点也没有进步”。这也是我想对
您说的——被西学洗了脑,再回归中国现实的土地不容易。
读罢两封信,我感觉您写信的主旨只有一个:希望新法家改弦易辙,回归西方的普
世价值,鼓吹公正原则、平等原则、人道原则、自由原则、人权原则。
首先要清楚的是,西方这些普世价值是西方历史经验的总结,在西方有一定的进步
意义。如果靠鼓吹这些原则,中国真的能实现公正、平等、人道、自由、人权,那我百
分之二百地愿意放弃自己的观点,和您一道为这些原则的实现而奋斗...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28
四川军阀刘文辉:如果县政府大楼比学校好,则把县长就地处决!
1935年,四十岁的刘文辉被侄子刘湘逐出成都,落草雅安,出任西康建省委员会主任。
1939年1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刘文辉为西康省主席。
主政西康期间,他十分重视教育。1939年,在一次演讲中,他对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
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们国家很需要你们,你们是我
们国家的后起之秀。特别是我们这个康定、康巴地区文化素质比较差,希望你们,好好
地学习,把你们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们的知识提高,将来为这个康巴做点贡献。”
1930年代,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
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县政府却破烂不堪。好奇的孙明经就问一位县长:“为
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
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刘文辉的话是有些不中听,但话粗理不糙:教育不兴,焉何能
把西康“变边地为腹地”?
为了表示对刘文辉的响应,当时的巴安县县长赵国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到当地
小学代课教书,当起了国语老师。他的行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刘文辉...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9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064
罗慰年

容闳是清朝留美第一人。因为家贫,容闳得到教会资助,来美国念书。后进入耶鲁大学
,是耶鲁大学第一个来自清国的毕业生。学成后,容闳亟欲报效祖国,是近代华人第一
个海归。回国后,当上曾国藩的幕僚。他大胆向慈禧奏折,开创了留学事业。被誉为“
中国留学之父”。容闳后来出版《西学东渐记》。他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无人可以
匹敌。
留学美国后我才知道,容闳晚年回到美国,在美国去世。他的墓地不在中国,而在美国
。而且在离纽约不远的康州。我一直有个心愿,想拜竭容闳的墓地。不承想,这个心愿
埋在心里快二十年了,还没有实现。直到去年四月,我跟两位来自广州的朋友,去容闳
毕业的耶鲁大学参观校园,随后去容闳墓地祭奠。才终于完成了拜竭容闳之墓的心愿。
容闳之墓在康州哈福特市郊的雪松岭公墓(Cedar Hill Cemetery)。雪松岭公墓是一
个十分幽静的墓园。我们参观的那天,墓园没有守园人。离铁门不远处,立了一个一米
高的木柱。柱子顶上安了个有玻璃盖的小盒子。里面放着墓园...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寅恪:论韩愈
陈寅恪卖弄史料还可以
谈论思想,论及道德,就是扯淡拉
老陈自己有什么思想?
自己标榜,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位用,那就是说,本质上还是要行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第一就是要君臣父子,不能犯上作乱
你嫌共产党不好,就去投奔国民党
你嫌国共都不好,也可以,孔子说道不行,到海上玩漂流去
丫那里也不去
给他院士,他也当,当着院士,整天说今上的这些东西搞不懂
这叫做孔孟之道么
,这叫做中学为体么
c***h
发帖数: 1862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慈禧太后的“四个不能变”
慈禧太后的“四个不能变”
前不久吴国光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慈禧太后的“四个不能变”,读来感触颇深。 满
清末年,王朝内外交困、统治岌岌可危。为保住爱新觉罗的江山社稷不丢,慈禧太后在
改革派大臣李鸿章、张之洞的推动下实行改革。改革之初,慈禧太后首先定 下了“四
个不能变”:即三纲五常不能变;祖宗之法不能变;大清朝的统治不能变;自己的最高
皇权不能变。
这“四个不能变”把改革牢牢限定在经济领域,不能在政治领域越雷池一步,损害
当权者任何既得利益。于是中国只能搞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也就有 了
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当 时有话语权的人们认为,中
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西方社会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只能用他们的器物,不能借鉴他
们的思想文化。也就是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可 以利用外国的硬件,但必须使用中
国的软件。只能让外国的硬件适应中国的软件,绝不允许改变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洋务
运动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经济成长,也在一定 程度上促进的中国社会的进步。然而,由
于没有与之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腐朽的专制体制成了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与其它
国家的竞争中每况愈下...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叶嘉莹:我的遗憾都已过去了
转自南方人物周刊
“很多人问我学诗词有什么用,这的确不像经商炒股,能直接看到结果。”叶嘉莹先生
清音平缓,“钟嵘在《诗品》序言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
咏’,人心有所感才写诗。
‘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身处贫困卑贱之中,安分守己,不为外
物所动;独处时有诗为伴,陶渊明、杜甫、苏东坡、辛弃疾,都在你的眼前……”
头发花白的叶嘉莹端庄“独处”于她的“磁场”中,背后的三大排书架上,整齐地
罗列着她的著作。她面朝壁上的《班昭图》,据说,画中女子是画家范曾依她形象所绘
。头顶的吊灯柔和地俯照着“画中之人”与“画外之人”。“画外人”清澈的眼神里流
露出一丝清高,方正的下颌突显出她的刚强。
在一篇文章中,叶嘉莹提出过“弱德之美”的概念。她说,词本身存在于苦难之中
,而且也在承受苦难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弱”。而在苦难之中,你还要有所持守,完
成自己,这就是“弱德”。
有人问,您是否有什么遗憾?
她说,“我的遗憾都已过去了。”停顿片刻——“我最大的遗憾,还是我小时候书
读得不够。”
又问,您少年时读《论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甚明了“道”是什么,现
在能总结出来...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1933
33
蔡元培为何在十年间七辞北大校长?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均无争议的历史人物大约只有两个: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蔡元培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去世时,国共两党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国民党的《中央日报》
推他为“万流景仰,高年硕学”;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称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提起蔡元培,世人都会想起他扮演过的一个重要角色:北京大学校长。北大之所以
成为国人心目中向往的大学,实始于蔡元培是他一手塑造了北大精神,称他为“北大之
父”并不为过。
蔡元培为什么受到朝野各方的一致尊崇?当然是因为他的道德学问:一是中、西学兼修
,学问背景特殊;二是对革命、对教育有特殊贡献;三是个人品德高尚,无可挑剔。
第一代真正“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
先说他的学问。蔡元培出生在绍兴城里,早年的科举道路可以说一帆风顺:17岁中秀才
,23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28岁成为翰林院编修,用中国过去的一首诗来讲,可说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他读书刻苦,楼上读书,楼下起火浑然不知。
夏天读书蚊子多,就找个空坛子,把脚伸进里面。从17岁到28岁的11年间,他走完了科
举考试的整个过程,功名富贵已是囊中之物。按...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34
☆─────────────────────────────────────☆
redpill (No turning back) 于 (Mon May 14 16:51:46 2012, 美东) 提到:
以下转载的部分,是从其它网站的看来的。奇怪的不是它的内容,而是它的出处。也许
对于史学家来说并不奇怪。不过看过之后还是有点难以至信。这些话真是的它们说的吗
?转帖到这里,听听历史爱好者们的高见。
---------------------------------------------------------------
4. 民主第一
美副总统华莱士九月十一日在芝加哥建立和平委员会发表演说,曾强调“民主第一”的
口号。他认为不仅在政治上需要民主,而且在经济上也需要民主;不仅在一个国家内需
要民主,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需要民主。他说:“‘民主第一’的口号,表示全世界
在经济与政治两方面,都应获得自由”。“能巧妙遵循这样的‘民主第一’的口号,并
予以有力实施,则必能获得和平”。这见解是十分正确的。在法西斯侵略阵线秋风落叶
般日趋崩溃之途的今天,为了实现和平繁荣的世界,不再蹈第... 阅读全帖
s******6
发帖数: 748
35
落后的是技术而不是文化,也就是没赶上工业革命的趟
其实是争论100多年的东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全盘西化
可惜54之后选择了后者
w***u
发帖数: 17713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经史出的都是国学大师,上世纪其实国学的巨大成就在小学上,然
后是考古,反而没有国学大师的说法,因为采用了西学的整套方法论。发表意见比较容
易出大师。
D***e
发帖数: 48486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几句民国时期的一些牛人
韩和汤不好比吧
韩毕竟还是山东省政府主席吧,汤驻军河南,但不是河南省政府主席吧
韩想活命同时保留一定实力,只能跟阎老西学吧,跑到山东一日寇不光顾的地方躲着

走?
D***e
发帖数: 48486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几句民国时期的一些牛人
韩和汤不好比吧
韩毕竟还是山东省政府主席吧,汤驻军河南,但不是河南省政府主席吧
韩想活命同时保留一定实力,只能跟阎老西学吧,跑到山东一日寇不光顾的地方躲着

走?
w***u
发帖数: 17713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版的方言
没有录音机,现在的研究只能局限于文献喽,韵书诗词之类,算当时广为接受的通用语
言,再对照现在各个方言。从古以来的小学,虽未像经史成为显学,但并不是空穴来风
或建立在沙滩上的,虽离完全差很远,但也能发现某些一致性,规律和流变。当然西学
的引进也给音韵学带来新鲜空气。
c*****1
发帖数: 3240
40
☆─────────────────────────────────────☆
anchorage (fallout) 于 (Mon Jun 25 20:06:27 2012, 美东) 提到:
看黄老自传产生疑问,他这么老实的人也不会调戏女(男)学生吧,有知道真相的吗?
☆─────────────────────────────────────☆
GeorgeCobain (铁丝钢琴手) 于 (Mon Jun 25 20:37:03 2012, 美东) 提到:
他那个department被取消了吧?黄仁宇真是悲催的要死 呵呵。。。。。
☆─────────────────────────────────────☆
cccpwx (Siemens少年) 于 (Mon Jun 25 21:46:03 2012, 美东) 提到:
好端端的南开的电机工程辍学。
抗日参军,结果抗战胜利了,自己被赶出大陆了。
一生的命运就被侵华战争和内战被改变了。
最后和沈志华差不多,想不开,还去研究了清贫悲催的历史。
真是中国越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越悲哀。
☆───────────...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献忠屠蜀怎么做到的
你这个是假造的书,其部分内容被人汇编后在网络流传极广。但是作者不是那两个传教
士,而是清末民国初年的法国人古洛东。
古洛东(Gourdon),法国人,约生于一八四O年。一八六六年出巴黎外方传教会派来中国
,在重庆从事教会活动。一九三O年左右卒于重庆,葬在重庆商岸观音山。
——首先注意作者出生日期,这注定了作者只能依靠别人资料写作,不可能亲见亲闻。
其次注意这是当年一个在校大学生询问重庆天主教爱国会的一些人得出的资料。因为编
辑找不到他的中文资料。换句话说古洛东到底真是法国传教士,还是巴黎小混混跑重庆
骗吃喝只有天知道了。
三,古洛东是如何编写的书?
作者在《序》中说:“迨十余年前,余下上海时,耶稣会神父慨然出—抄本以示众,内
载利类思及安文思二公在四川开教情形,颇为详细。余甚为欣慰,不觉精神为之一振,
复向各方征求其余事实。即本书所记载者是也。”我们可以得出书主体部分出于记载利
类思及安文思事迹的手抄本,他加以注释。
六,古洛东的注释依据什么?
“按《四川通志》《明史》本传”,“以上事实散见《通鉴纲目》”。可见古洛东注释
的依据不过是我们常见清朝人的书而已。
七,古洛东的注释符合原文本...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42
☆─────────────────────────────────────☆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于 (Sun Nov 10 11:37:11 2013, 美东) 提到:
满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发表于 2010-09-01 和 09:40:30 | 作者: 向海的风 |
近来,由“改革家”李鸿章引发了不少辩论,为李鸿章叫好者、鸣冤叫屈者不少。闲来
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是断然不能摘掉的。
诚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作为那段历史的制造者之一,李鸿章软弱卑的劣行
径正是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缩影。很多文章为李鸿章翻案,还摆出一幅教训人的架势,说
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已经做的够好了,李鸿章很无奈,不过是慈禧太后的替罪
羊而已… …还有大力吹捧李鸿章外交才干的,称其为“东方的卑斯麦”,据说卑斯麦
先生闻听此言,不以为然的说道“幸亏我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呵呵,这些文章还
是有些水平的,作者还知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论历史人物,但这些文...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22804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秦晖
晚清的儒者学习西方,与西方在国人中的道德形象有关,这个形象,决不仅仅是个“船
坚炮利”的强者,所谓的“西洋国政民风之美”才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富国强兵的功利
主义反而只是次要的或者是顺带的动机,所谓“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并不是因为三
千年来没有打过败仗或败得这么惨,而是因为那时的儒者以为西方实现了“三代”的理
想,导致几千年来第一次对自己的道统产生了怀疑
从“差异原则”理解儒家
最近,儒学、国学的传统话题很热闹,但是,我们在用语言来表述某种意思的时候,经
常有所谓的符号和我们要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代语义分析的研究表明,语言
解释的空间是无限的,同样的话语可以表达很多不一样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意思。比如同
样是谈儒学的人,这之间的差别可能非常之大,这就是索绪尔讲的“任意原则”。如果
是这样,语言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索绪尔提出语言的表达还有另外一个规定,就是“差异原则”,通俗地讲,就是指一
句话要表达什么意思,往往是要通过我们借助这句话去针对什么来体现的。用我的语言
来讲,就是说我们讲某一套话语的时候,往往有一个假想敌,我们这个话语真正的意思
是通过我们要...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22804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三代”为民主,秦汉始堕落?
当时,很多学者都在这样论述,如郭嵩焘就明确地说:“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
…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
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中国文化很了不起,但那是
指的三代,三代只有中国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地方,但是秦汉以后就不行了,自汉以来中
国似乎已经逐渐成了“夷狄”,而“三代”却跑到西方去了。而谭嗣同说得更绝:秦后
“二千年由三代之文化降而今日之土番野蛮者”。总之孔孟之道似乎在中国早已被毁灭
,就像徐继畬所说:惟西方尚“得三代之遗意”。
薛福成也是这样,他说:“唐虞以前,皆民主也。……匹夫有德者,民皆可戴之为君,
则为诸侯矣。诸侯之尤有德者,则诸侯咸尊之为天子。此皆今之民主规模也。迨秦始皇
以力征经营而得天下,由是君权益重。秦汉以后,则全乎为君主矣。若夫夏商周之世,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犹行于其间,其犹今之英、义诸国君民
共主政乎?……所以三代之隆,几及三千年之久,为旷古所未有也。”(《薛福成日记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712页)在他看来,西方搞的那一套其...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22804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岂有百姓困穷,而国家自求富强之理?
比郭嵩焘更早的徐继畬,早在鸦片战争后不久就在《瀛寰志略》中大力推介美国的情况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徐继畬:
《瀛寰志略》,卷九)
徐继畬对共和制美国的赞誉比君主立宪的英国高许多。而当时(1840年代)美国国力还
不如英国,打败中国的也是英国,美国那时还根本没跟中国打过仗。在1844年的时候,
美国还是门罗主义的时代,实力仅及于西半球,在世界上并不是一个强国。半个多世纪
后的美西战争后,她才具有追求世界霸权的能力。如果只是因为被打败而崇拜强者,徐
继畬何以有如此评价?其实徐甚至认为美国“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
”。(徐继畬:《瀛寰志略》,台湾华文书局影印道光三十年福州版,745页)美国是
否真的“不尚武功”当然大有争议,但徐对美国的赞誉并非因为美国的武功则是无疑的
。徐继畬认为美国的民主制度近于“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他因此以华盛顿比古圣,
说华盛顿堪称“全人类的典范和导师”,他开创共和的“贤德”之举已成为联结“...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2463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四大发明的确是有问题的
没有贡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条路子,也根本走不通。
根据足本红楼梦,正统汉文明到崇祯帝就亡了。前清直到现在的后清,没有文明可言。
l******s
发帖数: 3045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天工开物》的失而复得
《天工开物》自明代以后曾一度消声匿迹,等到宋应星这位圣贤化泥近两百年后,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的价值才被中国人自己发现。但此时,崇尚西方的日本和众多西
方国家已经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当成了旷世奇书。那么,这部奇书是怎么样在中国
消失,又是怎样失而复得的呢?
牌楼村东北的一处断垣的门廊上嵌着一块“瑞吸长庚”的石牌。根据遗址,可以看
出这是一幢建筑面积很大的明代建筑。如今,古宅内的厅室已经成为菜园。宋名熺说,
宋应星字长庚,听老辈人说,这幢宅子是他著书之所。但徐钟济却指出“长庚”是指启
明星,否定了“瑞吸长庚”与宋应星有关的说法。但“瑞吸长庚”还是将我们带入了另
外另外一个时空。
19世纪,由于日本“脱亚入欧”崇尚西学,用甲午海战的炮弹震醒了清政府,中国
随即兴起了日本留学潮。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的江苏人丁文江就是东渡留洋的一名。
民国三年(1914年),任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的丁文江奉命来到云南个旧考察
,在《云南通志·矿政篇》中发现了一段有关《天工开物》对冶铜法的详细记载,觉得
具有非常价值。但回到北京后,遍访书肆和藏家却一无所获。
中国地质学家章鸿钊告诉丁文江,在日本东京帝国图...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9531
48
原因很多,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的文明也很多。现在重要的是明白差距,抓紧赶上。搬
上那些所谓维护民族自尊心的言论其实是害中国,历史上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失败就是例子。
m******r
发帖数: 435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第一次问答节略
第二次问答节略
第三次问答节略
第四次问答节略
第五次问答节略
第一次问答节略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
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官六人坐定寒暄毕。
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否?
李云:一路风顺,惟在成山停泊一日。承两位在岸上预备公馆,谢谢。
伊云:此间地僻,并无与头等钦差相宜之馆舍,甚为抱歉!
李云:岂敢!
伊云:本日应辨第一要事,系互换全权文凭。
(当由参议恭奉敕书呈中堂面递伊藤;伊藤亦以日皇敕书本交中堂)
伊令书记官阅诵英文与前电之底稿相较,陆奥令书记官将敕书与前电华文之底稿相
较,中堂令东文翻译与罗道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
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
李云:甚妥。我国敕书是否妥协?
伊云:此次敕书甚妥。
中堂复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诵毕,将「节略」面交伊藤。
伊略思片刻,答以此事明日作复。
旋问:两国敕书应否彼此存留?
李云:可以照办。
伊云:顷阅敕书甚属妥善,惜无御笔签名耳!
李云:此系各国俗尚不同;盖用御宝,即与御笔签名无异。
伊云:此次姑不深求;惟贵国大皇帝既与外... 阅读全帖
b*******8
发帖数: 37364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开船政兴留学选材面太窄
小留们早先进船政就有误打误撞成分很多事没有别的出路
大多也就是中人之资留学欧洲的人还是太少了
核心技术人家不给 学了个皮毛
只有等全面兴办西学广泛遴选后
才能真正崛起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