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观心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观双运
马鸣菩萨告诫学法者:修学止观的时候,是要依止观双运而修,不应当偏止或观
任何一边,如果执著修止却不修观,贪著定中的乐受,不能够依“止”入“观”,证入
佛法智慧,或者不修止,偏在修观,只是依文解义思惟经中义理,没有“定”作为庄严
,来依所观经文法义降伏自心;这依“止”修“观”的意思,详细点说就是说,能依六
识心如理作意思惟法义之后,说服了自我第七识意根末那,使这个心发起决定性,于所
观照思惟之法,不怀疑、不退失,因而有了该分佛法智慧的实证。所以不修止偏于观是
一样有过失,过失就在没有办法来实证佛法,出生智慧,即使有智慧也是属于干慧。意
思是说,好像井中泉水干枯了,没有办法如泉水般源源不绝,流注胜妙佛法智慧,当然
也不会有解脱的功德受用。这里仍然先就偏修止的部分过失,来为大家探讨.
复次,若唯修止,心则沉没;或生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宜应兼修于
观。云何修耶?谓当观世间一切诸法生灭不停,以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应观过去法如
梦,现在法如电,未来法如云,忽尔而起。(《大乘起信论》卷2)
在为大家逐句说明这意涵之前,先为大家讲解止观的定义内涵。
所谓“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未到地定
所以修学佛法的菩萨们,在初始之前,您要真实断我见,您就要认清楚凡夫是如
何著相,而落于很浊重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而生死不断;而外道又是如何错误的以
为,我只要意识能够入于定境,我的意识不要去攀缘人相、我相、众生、寿者相,那么
我就解脱了、我就涅槃了。这两种都不是真实的离相,不是真实的无相;只有佛法里面
的如来藏,这个实相心才离于一切言语、离一切影像。这也是为什么正觉讲堂要施设无
相念佛来作为断我见,证得未到定来断我见—以定然后而慧—这样一个施设的一个目的。
无相念佛虽然不是真实无相,不是真实离相,不是如来藏,可是依无相念佛的练习
,依拜佛这样子的一个法门的施设,可以让众生们——修学佛法的众生们,能够渐渐地
摄心为戒,乃至能够渐渐地净念相继,而发起未到地定。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
扰的一个意识的定心——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依您有三归、您有五戒、您有菩萨戒,
依这样的善心,乃至依您在修学定慧之外,还有努力地在修集福德。您有努力地依于定
慧,而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一切烦恼“先以定动,后以智拔。”依这样子种种的四
种修。
“修学知见、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这四...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3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阿姜达摩答罗
当人观到色蕴为感受的基础,
同时也观到色蕴和身体都是无常时,
将会看到感到也是无常。
延伸这种内观,
行者会了解,所有的蕴,
包括想、行、识,也都是无常的。
它们是无常、不满足、没有永恒的自我。
没有禅修就不会经验到三法印,
因为有黏着的缘故。
祇要消除黏着,
人就可以从自己身体内体证四圣谛。
问:请先解说佛教的基本教义?
答:佛陀教导通往究竟安乐及和平的正道。而从知苦的止息这条正道所采用,最简单最
直接的教导方
法就是正念禅。正念是所有正确修习的基石。
问:我们可否藉由读书及思考有关四圣谛和八正道来了解这条正道?
答:书籍与修习不同,它祇是指出利用佛陀四圣谛止息苦的可能性。知识的了解,来自
书籍和教学。
修习则不同,它就像实际在你身心这实验室内作实验。当一个人在师父指导下禅修,发
展完美正念和正定
时,他就完全了解自身的正道。这境界可经由持续警觉来达成。换句话说,每刻正念于
身体、感受、心和
心的对象的过程。这些就是四念处。
问:这种正念、内观禅修发展的结果为何?
答:修习正念是为了了解我们内在的法,如法修习,会引导我们放弃对感官对象的执取
,能停止苦流,
再生的轮回。...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当头棒喝
在《起信论》里面所说的“止”的意思是“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指的是实证般若实相
的离一切世间戏论的境界;而“观”的意思“明见因果生灭之相”,指的是现前观察世
间万法皆由实相因第八识如来藏心出生,一切善恶业也都由如来藏记存的智慧现观。在
这里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这里说的止,是心得决定、无所怀疑住于如理作意的第一义
谛智慧“明见”境界,而不会单纯的是四禅八定的定境修证。因为禅定的止与实证解脱
智慧无关,更与实证般若智慧无关,只是将觉知心制心一处、安住在定境中。纵使证得
四禅八定的最高境界——非想非非想定,仍然还是世间中的定境,仍不脱世间戏论,所
以不是马鸣菩萨所说的能“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既然无法离开戏论,便仍在生死当中
尚未解脱。
马鸣菩萨在这里对于止观的开示,是佛法般若实证智慧上的心得决定、心不动摇的
止,显然对于许多将止观一味解释成静坐禅定、一念不生的说法,无疑的作了一个当头
棒喝般的破斥。因为这样狭隘的将止观解释成静坐求一念不生,事实上是对于佛法的内
涵并非真正的如实了解,其实是以定为禅,而又证不到禅定境界的错误行门。因为这样
既不能真正的证得“息灭一切戏论境界”第八识清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莫哥西亚多
观察五蕴生灭的现象即涵盖整个四圣谛,
这种内观才是真正毗婆舍那的目的,
毗婆舍那禅修应该愈早做愈好。
我们应该记住,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
随时都有疾病和死亡的危机,
因此必须尽早做禅修的练习。
毗婆舍那是预防来世危机,
止息今生痛苦的唯一道路。
佛法的目的是为了导向解脱、得到涅盘,它的教法富有次第性;道德(戒)是这条道路
的第一阶段,
而道德的实践带给我们内心的快乐与宁静。专注(定)是第二个阶段,它带给我们更高
的喜乐,因为专注
所得到的内心纯净,可使人体验到天堂般的快乐、轻安、喜悦。然而,祇有专注仍是不
够的,仍缺乏将内
心的染着永远根除的力量,唯有再加上毗婆舍那的智能方可使我们得到解脱,导向最高
境界的涅盘,这是
第三阶段。
要得到解脱必须知道毗婆舍那,了解它的目的以及如何修学。佛陀说,行者须用毗婆舍
那来清除他对
自我及整个世界的错误观念。毗婆舍那使我们对世界看得更清楚,我们种种不正确的观
念造成我们在生死
苦恼中轮回,所以我们应该赶快修学毗婆舍那来摆脱轮回之苦,就像一个人头发着火或
者胸口被矛所刺中
般紧迫;有机会接受毗婆舍那的练习真是非常宝贵的啊!
当我们透过...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出入息观的修法 zhuan
1.为何修出入息观?
修出入息观是将心集中一处,克服胡思乱想的心。心乱则没有定力,整天被外境所转
。佛教经典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说,只要你能够专心地定在一点,心定
不动,心就有力量做很多事情。即观呼吸的出息与入息,很专心地看着呼吸的出、入。
因为这种观法在佛教中非常普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法。我在这里教导大家怎
样修。
2. 出入息观的修法
首先找一个环境清净、空气清新的地方静坐,光线不要太亮,在座位上最好铺一个坐
垫。盘腿可以单盘或双盘,不管怎么盘,全身肌肉要放松。就是说,你在静坐时身体的
任何肌肉都要舒服、放松,不要拉紧,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全身的肌肉不放松,你就
不可能把静坐修好。手可以放在腿上,也可以结手印,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或者右手
在上,左手在下,然后两个拇指相碰在一起。当你把坐姿坐好,把头摆正,眼睛朝前方
看,如此,头就不会低下来;在头没有低下的情况下,眼睛慢慢往地上看,然后盖住,
这样,你的头就摆正了。此时,精神不要集中在眼睛,专心地注意呼吸。呼吸的观法有
数呼吸、观丹田呼吸与观鼻尖呼吸。其中,中国天台宗讲的是六妙门的数息观,而缅甸
的马哈希法门则是...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1
利他主义与菩提心——丹增嘉措堪布在多伦多的开示
这次在加拿大多伦多,各位法友共聚一堂,有机会讲闻佛法,我非常高兴,感谢大家!
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围绕利他主义与菩提心来展开的。华智仁波切说:“修行修行乃为修
自心,倘若能以菩提心修心,即使未有身语之善根,除解脱外更无他歧途。”对于真正
想寻求解脱的人来说,不应该将佛法挂在嘴上或只作形象上的修行,必须修持自心。若
想成佛,菩提心是必不可少也是唯一的妙法,因此当依菩提心来修持自心。如果菩提心
的修持能够有所成就的话,由于心的善根起到主导作用,哪怕普通的身语善根一个也没
有修成,依然能踏上解脱之道。这个偈颂强调了菩提心之重要性。无论修持何种显密佛
法,无论属于闻思修何种阶段,从最初发心直至最终回向都不能离开菩提心,其原因就
在这里。
所谓菩提心,是来自于理性的观察,并伴随着智慧的利他心而生起的。以前在一个叫做
RA真的地方,有位名叫香门切出的修行人请教波多瓦格西:“请问什么是菩提心?”波
多瓦格西回答说:“所谓菩提心,是救度轮回中一切苦难众生,并将他们安置于佛的果
位。”弟子惊讶地说:“啊扎吗(表示惊叹的意思)!那可需要多大的胆量啊!”波多
瓦格... 阅读全帖
p*****2
发帖数: 15
12
八、像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
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
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
陀。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见到此事以后接着要观想佛。为什么要观想佛呢?因为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能够遍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所以你们心想佛的时候,当下这颗心
就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真佛。自己的这颗心作意佛的时候,这颗心就成了真正
的佛,一切诸佛正遍知海都是从众生的心想而出生的,所以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
阿伽度(如来)阿罗呵(应供)三藐三佛陀(正等觉)。
此处的道理我曾讲过无数次,我本人对此有深刻的定解。其实这正是密宗“即
身成佛”的理论依据。大圆满中经常说:心性本来就是佛,认识心性就是见到了普贤王
如来。《大幻化网》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教证。其实汉传佛教也有这样的说法,比如黄檗
禅师曾说:“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
现在汉地有些人不承认密宗的即身成佛,其实这...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3
利他主义与菩提心
日期:2012-04-12
丹增活佛  讲述
----------------------------------------------------------------------------
----
这次在加拿大多伦多,各位法友共聚一堂,有机会讲闻佛法,我非常高兴,感谢大
家!
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围绕利他主义与菩提心来展开的。华智仁波切说:“修行修行
乃为修自心,倘若能以菩提心修心,即使未有身语之善根,除解脱外更无他歧途。”对
于真正想寻求解脱的人来说,不应该将佛法挂在嘴上或只做形象上的修行,必须修持自
心。若想成佛,菩提心是必不可少也是唯一的妙法,因此当依菩提心来修持自心。如果
菩提心的修持能够有所成就的话,由于心的善根起到主导作用,哪怕普通的身语善根一
个也没有修成,依然能踏上解脱之道。这个偈颂强调了菩提心之重要性。无论修持何种
显密佛法,无...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14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5
第十节 次第与证悟
“观想自他成为本尊”,是金刚乘最微妙的修心法门之一。你已经知道它的技巧—
—当你幻想、计划或回忆时,就一直在用它——运用想像力,在自己心中创造特定的图
像。
所有佛教修行的目标,都在除去自我。而金刚乘除去自我的方法极端聪明且具创造
性,它让自我做大部分工作来除去自己——金刚乘不去粉碎自我,而设法用一个可爱、
更具有吸引力的东西来取代。
佛法修行的顺序,不管哪一乘,在开始的时候都要先了解:你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
样子——你不是那个名字、标签、颜色、形状等等,那些只是你的幻觉。这时候,金刚
乘打开了它善巧的宝藏箱,引入本尊的概念。
金刚乘本尊都有又长又美丽又复杂的名字、亮丽的颜色和形状,还具备种种让人心
动的特质,例如力量、慈悲和其他你所喜爱的一切。这些本尊的描述,实际上都是宣传
术——颂扬本尊好得不可思议,你便完全陶醉在某个本尊的功德中,几乎想去探究他的
来源,以及现在他位在什么地方。在你完全迷失之前,要提醒自己;不要以为这些金刚
乘本尊是实存“在某处”的掠夺者、惩罚者或奖励者,而在外面乱找。
在精巧地建立起这位不可思议本尊的美丽概念与形象,又吊足了你的胃口之后,金
...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6
主讲人:净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仁者,今天是为了即将剃度出家的这位居士,再专题讲一下“达摩与明心见性
”, 也为我们各位共同受持共勉,达摩祖师曾为我们留下的法语有:《达摩宝卷》,《
血脉论》,《悟性论》,《四行观》和《破相论》。达摩是中国的初祖,禅宗认为是祖
师,我四上少林,三次去过达摩祖师打坐的默然洞。达摩祖师在中国留下了很多玄妙法
语,到现在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达摩祖师对中国的佛教历史影响非常重大,不但是传
了禅、也传了密,对净土也有影响。由于今天的一些人到现在也不理解达摩祖师留下的
法语,以文解义,一说“人人是佛”那还修啥呀。一说“佛不度佛”,我也是佛还度啥
呀。因此我就用今天的话把它说出来,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认识达摩祖师的法语真相
都非常重要。达摩祖师的身份、背景,我略去不讲,我讲记载上没有的,只讲实相,他
到中国来是怎么回事,也不说那部论。就根据我知道的难懂的地方,来共同谈一谈。
一是达摩祖师到达中国,开始到南华寺,一些中国的法师一看来的僧人光着脚,连
鞋都不穿,就知道是从印度来的。佛法是印度产生的,佛是在印度示现的,大家就请... 阅读全帖
k*******d
发帖数: 1523
1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 云龙吟 4
书名丨六朝云龙吟4
作者丨弄玉X龙璇
出版丨河图文化有限公司
简介:
程宗扬做梦都没有想到那宛如神仙的剑玉姬出招如此狠辣,藉由云如瑶流产之事,
嫁祸给萧遥逸!他怒极、恨极,更恼自己一直披着小侯爷的名而没有解释!云家因此事
切断给予江州的援助,江州纵有殇侯坐镇,又能支撑多久?
宋国朝堂因纸币发行而派系倾轧;太乙真宗的掌教之争终是尘埃落定;剑玉姬虽算
无遗策,黑魔海巫宗却非团结一心……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一章
巍峨的梵天寺木塔浸浴在苍茫的暮色中,一行白鹭掠过飞挑的塔檐,檐角金色的铜
铃在晚风中摇曳,发出清脆的响声,铃身映射出落日的余晖。
站在凤凰岭的最高处凭栏远眺,半岛上的雷峰塔、碧波荡漾的西子湖,甚至湖畔绿
杨荫里的翠微园都隐约可见。
当目光掠过湖畔那边的桃林,程宗扬的眼角微微跳动了一下。
剑玉姬放出话,要斩断云氏对江州的支持,但经过自己在中间的奔走,如今的云家
与江州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黑魔海在晋国的根基早已被清除干净
,她哪里来的信心和手段能拆散双方的合作?
秦桧道:“剑玉姬……是个什么样的人?”
对于秦桧的询...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8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不知道这篇原来贴过没有,就放在这里吧。
-------------------------------------------
发信人: WaiChi , Re: 请问Waichi (Sun Mar 24 17:09:17 2002), 转信
目的, 有法门上每个阶段要求的目的或目标, 亦有自我理想性的目的或目标, 亦有
自心(非脑思想, 非心行)当下之目的. 很乱hoo? 对不起.
sample:
你问某佛法修者他或他打坐的目的是什么? 几乎个个都告你, 不是解脱就是明心见 性,
或成佛! 但, 这只是理想性的 "目标"! 然后你再细心问, 你会发觉他坐中法 门阶段上
的要求 "目标" 是静念相继. 然后你再再再细心问他, 终于你会发觉他, 每次当下坐中
都他妈的杂念讨厌死, 全心全意想打死杂念, 当然也尽力拉回念佛, 事实上他打坐当下
, 心之目的就是打死杂念, 心行 "目标" 就念佛, 心根本目的 不是念佛, 不是解脱, 不
是明心见性, 不是成佛.

--------------------------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
例如: 修净土者, 往生佛土乃其...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0
阿弥陀佛!非常随喜lila 不杀生的慈悲。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阐述藏密素食观。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说过:“杀害无辜众生仅为自
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贪爱饮酒,只为杯中物能引人沉迷、陶醉,凡此种种皆已具足堕落
复活地狱之缘起。虽眼根齐备,奈何却直堕恶趣深渊,诸人天众生因此不能不引以为戒
: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杀害众生而食其肉,被杀者之苦痛又何堪
言表?来生堕入复活地狱后,必将感受难以忍受之痛苦——浑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实乃
惨不忍睹。”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
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
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
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
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
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
如果有人说:佛陀已经开许所有佛教徒可...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1
主讲人:净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仁者,今天是为了即将剃度出家的这位居士,再专题讲一下“达摩与明心见性
”, 也为我们各位共同受持共勉,达摩祖师曾为我们留下的法语有:《达摩宝卷》,《
血脉论》,《悟性论》,《四行观》和《破相论》。达摩是中国的初祖,禅宗认为是祖
师,我四上少林,三次去过达摩祖师打坐的默然洞。达摩祖师在中国留下了很多玄妙法
语,到现在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达摩祖师对中国的佛教历史影响非常重大,不但是传
了禅、也传了密,对净土也有影响。由于今天的一些人到现在也不理解达摩祖师留下的
法语,以文解义,一说“人人是佛”那还修啥呀。一说“佛不度佛”,我也是佛还度啥
呀。因此我就用今天的话把它说出来,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认识达摩祖师的法语真相
都非常重要。达摩祖师的身份、背景,我略去不讲,我讲记载上没有的,只讲实相,他
到中国来是怎么回事,也不说那部论。就根据我知道的难懂的地方,来共同谈一谈。
一是达摩祖师到达中国,开始到南华寺,一些中国的法师一看来的僧人光着脚,连
鞋都不穿,就知道是从印度来的。佛法是印度产生的,佛是在印度示现的,大家就...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修法
菩提心的修法
——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法若讲广一点,内容就比较多,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给大家略说。
大概在半年以前,我要求大家每天早上要观菩提心,时间最少是半个小时,可是我当时
比较忙,没有详细讲怎么样观修,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比较茫然。有些人早上起来之后
,想一想“我今天要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就可以了,有些人观到胜义菩提心的空性方
面去了,这种现象最近比较多,所以我今天简单介绍一下观修方法。
一、观修菩提心的必要性:
学过《入行论》等大乘论典的人都知道,在所有的修行当中,菩提心的地位举足轻重。
如果没有修成菩提心,一切显宗和密宗的修法功德不大,甚至很可能修偏了,所以首...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3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李圆净居士原著
演培法师白话讲述
第一篇 拔病苦
第二篇 救厄难
第三篇 兴福慧
第四篇 度生死
第五篇 广劝惩
第六篇 普示现
第一篇 拔病苦
★晋朝有个和尚,名叫竺法义,住在兴宁中始宁山上,很精细的研究所有的佛经,从他
学习的学生经常有一百多人,当咸安二年的时候,他感觉生起心气病来,病得很久,所
以他就一心一意的虔诚归依观世音菩萨,忽然有一天梦见一个人破开他的肚皮,把他的
肠胃都拿了出来,并且洗刮他的五脏六腑,看见有结成一块块肮脏的东西很多,都把他
洗得干干净净了,再放进去,还原缝好,对义说,你的病已经除掉了,当他一觉醒来,
果然病都好了。宋朝尚书令官员傅亮编撰这件事的奇迹,常常说,他的父亲在世时,和
义一起游山玩水,义也常常说这件奇事,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肃然起敬的。(太平广记)
★元魏时(即北魏孝文帝亦称元魏)名道泰,住在常山的衡唐精舍,曾经梦见有个人告
诉他说,你的性命将于四十二岁的时候,当寿终正寝,到了那个时候,果然生起很严重
的病来,他自己忧虑必定会死,将他所有的衣食资产多为布施,有位朋友对他说,我听
见供养六十二亿菩萨,和念一声观世音的人,得福恩是一样...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 自知,设
有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
信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 疑之劣性不除,
转因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
甚矣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辗转自误,更以误人。 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
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 子禄,终究
不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
切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 著,佛又不许。因此
世间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25
内观实践经验总结-如何高效突破观智(禅修重点)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8357821/
原地址字体看起来更清楚一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3e460b0102x76w.html

《内观实践经验总结》系列(大概三到四篇左右)是本人到目前为止禅修实践核心经验
的总结,是这次离开网络讨论前的最后几篇文章,应该是本博客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些
文章,写完这几篇文章后我准备继续密集禅修以突破初果,希望这些个人经验能够给各
位提供一些修行参考。
之前一直认为自己博客写的很清楚了,后来身边一些受我影响开始内观的人有时会征求
我的建议作修行参考,我发觉博客中很多实践细节实际上我讲的还不明白,这次主要目
的是详细分享个人所有重要经验的可操作性细节。
此系列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篇主要讲述获得禅修突破的主要几个重点因素(都
是本人血的教训总结而来,花费了我很多青春),之后的几篇我会分别从专修以及散修
,包括制定自己的修行计划三个具体操作层面来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圆满这四个因素,其
中除了专修部分以马哈希禅法为例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
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
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
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
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
先见道,然后才是修道,这样才能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只是不断地压伏烦恼,就像是
石头压草一样,这样只能暂时伏住烦恼种,并没有转化清净,当遇到重大的境界时,烦
恼终究还是会压抑不住而再度生起。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就特别强调:“如
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
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
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
就是开悟了。
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时
的首座神秀,却传给了不识几个大字的南方蛮子慧能。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虚空粉碎 大地沉落
要与大家一起讨论的议题是:禅宗就是禅定吗?
其实禅宗不是禅定,禅宗与禅定两者差异是非常的大;但是很多人却是误会了,以
为禅宗就是禅定。如果以为禅宗就是禅定,那误会就非常大,禅宗实证的内容也不是禅
定所证的内容,并且禅宗的悟入也不是透过禅定的方法而悟入,而是透过参禅的方法,
最后一念相应而悟入。
我们先从实证的内容来说:禅宗所实证的内涵不是禅定的内容。因为一般禅定的实
证内容是属于三界境界,例如四禅八定的世间有为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内容只是通于世
间法而已;因为禅定的实证内涵乃是意识境界,是与世间共,也与外道共。但是,禅宗
所证悟的标的却不是这些三界境界,禅宗所证悟的内容也不是意识境界,禅宗证悟的内
容是与禅定所证的内涵大大不同;禅宗所证悟的标的乃是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
,也就是生命的本源、因果的所依。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
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所
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诸
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就是禅定吗?
禅宗就是禅定吗?其实禅宗不是禅定,禅宗与禅定两者差异是非常的大;但是很
多人却是误会了,以为禅宗就是禅定。如果以为禅宗就是禅定,那误会就非常大,禅宗
实证的内容也不是禅定所证的内容,并且禅宗的悟入也不是透过禅定的方法而悟入,而
是透过参禅的方法,最后一念相应而悟入。
我们先从实证的内容来说:禅宗所实证的内涵不是禅定的内容。因为一般禅定的
实证内容是属于三界境界,例如四禅八定的世间有为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内容只是通于
世间法而已;因为禅定的实证内涵乃是意识境界,是与世间共,也与外道共。但是,禅
宗所证悟的标的却不是这些三界境界,禅宗所证悟的内容也不是意识境界,禅宗证悟的
内容是与禅定所证的内涵大大不同;禅宗所证悟的标的乃是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
藏,也就是生命的本源、因果的所依。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
、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
所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
诸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来称
述这个第八识真心阿赖耶识,...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9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
【 以下文字转载自 OrdinaryHeart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OrdinaryHeart
标 题: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09:06:20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08:49:16 2011, 美东)
不知道这篇原来贴过没有,就放在这里吧。
-------------------------------------------
发信人: WaiChi , Re: 请问Waichi (Sun Mar 24 17:09:17 2002), 转信
目的, 有法门上每个阶段要求的目的或目标, 亦有自我理想性的目的或目标, 亦有
自心(非脑思想, 非心行)当下之目的. 很乱hoo? 对不起.
sample:
你问某佛法修者他或他打坐的目...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12-15修行记录

就是 理想-目的-法门,三者之间一定要相应。
否则就类似"想吃饭,却煮沙"。当然不对了。
甚至搞不清到底 想吃饭,还是只想煮沙,就更乱了。
但是我觉得要提出的就是,选则相应的法门,就不是必须修行者自己做
(估计也没那个能力、眼力),应该是师父、师兄替你选。
--------------------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waichi
例如: 修净土者, 往生佛土乃其"理想", 念佛之名号乃其"法门", 佛之名号亦和其理想
"相应",愿往生佛土乃其"目的", 修行此四种条件"理想""法门""相应""目的",要非常明
确清楚配合, 缺一不可, 然後修时自当脑"念"佛号, 心行"念"佛号愿往生佛土之"目的"
, 然後"观"心之行动, 如"观"见心不"老实", 离开"目的"而行, 亦可说是心之杂念, 心
之杂念不一定有念头的, 大多数情况只有行动, 此乃心之特色之一, 心既离开"目的",
此时须全面制心断除心之杂行, 以令心止於"目的", 但所谓全面制心断除心之杂行, 须
配合"修观", "观"乃自性本有之其中一种功能, 人人皆有, 人人时刻都用, 但只有知见
的知而不真知, 故不懂以...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 00:02:03 2012, 美东)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OrdinaryHeart
标 题: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09:06:20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08:49:16 2011, 美东)
不知道这篇原来贴过没有,就放在这里吧。
-------------------------------------------
发信人: WaiChi , Re: 请问Waichi (Sun Mar 24 17:09:17 2...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3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在家中運用基督的教導(ZZ)
还有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
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
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
,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
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大念住经的个人理解
多谢各位不断拿来佛经来探讨或争辩,看了大念住经,
感到和自己原来从w学的念佛号的方法没有差别。
(根法属于未经许可不可公开讨论,就不说了),
这个理解还没有参考别人的解释,所以对名词的理解不一定准确。
-----------------
1 念住经的念住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师门,就是老实修的意思,一门深入,就是念住。
在Dipa Ma那里也是老实修的意思,就是
If you want to progress in meditation, stay with one technique.
念住的反面是不老实修,在Dipa Ma那里就是一个提示性问题:
Are you really doing it, or are you just thinking about it?
2. 念住经是个总纲,具体的法门还需要根据个人根性来选择。
南传里流行比较多的好象是观呼吸和不净观。
于心观心的修者似乎少见。
3. 念佛其实可以走于心观心而住的路子,这就是我认为自己所学
符合四念住的地方。
-----------------------------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心观心耶?诸比丘! ... 阅读全帖
O*********9
发帖数: 552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ZT--GS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5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华严五教止观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有五
一法有我无门(小乘教)    二生即无生门(大乘始教)
三事理圆融门(大乘终教)   四语观双绝门(大乘顿教)
五华严三昧门(一乘圆教)
第一法有我无门
夫对病而裁方。病尽而方息。治执而施药。执遣而药已。为病既多。与药非一。随
机进修异。所以方便不同。今偏就五停心中。为众生著我者。说界分别观。众生从无始
已来。执身为一。计我我所。然计我有二种。一即身执我。二离身执我。言离身执我者
。谓外道计身内别有神我者是也。广如经论中破。于此不更繁文。言即身执我者。执我
如来慈悲为破此病故。都开四药以治四病。其中别门各有药病。具如后释。言四病者。
一执身为一我。二执四大。三执五阴。四执十二入。言四药者。一色心两法。二四大五
阴。三十二入。四十八界是也。次释。若众生执身为一我而成病者。即说色心二法为药
。亦云。此中乃有色心二法。云何为一我耶。众生闻此遂即转执色心为实成病。即为开
一色即为开一心。色为四色。即四大是也。开一心为四心。即五阴中四阴是也。此乃是
四色四心。云何但执一色一心为一我耶。众生又即转执四色四心成病。佛即为合四大为
一色。即五阴中色阴是也。合四心为一心。即...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7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38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和面曾因受风而麻胀不适,现在已无之前的不适感。
(2)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整中的作用,增强了治...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敦:法语微言Zz
1.以法对答
1979年12月18日,国王与王后陛下私下拜访了龙普。向他问候健康、与他对谈佛法之后
,国王发出一问: “在断弃杂染时,应当首先断弃那些?”
龙普答:
“种种杂染在内心成群升起。直接观心。哪个杂染先升起,就先断弃哪个。”
----------------------------------------------------------------------------
----
2.不违拒造作
每次两位陛下拜访龙普之后,告辞时,国王会说: “我们恳请您,继续维护您的诸蕴,
让它们活过百岁,让大众有一个崇敬的对象。您可以接受我们的恳请吗?”即使这只是
一种礼节,是国王祝福龙普的一种形式,龙普也不敢接受,因为他不能违拒造作的本性
。因此他会如此答复:
“恐怕我不能够接受。这完全取决于造作的自然发展。”
----------------------------------------------------------------------------
----
3.四圣谛
1956年雨安居的第一天,一位林居禅修传统的比丘长老来拜见龙普。龙普对一些甚深主
题给予一番指教之...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40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集禅修心得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晨曦,云雾中的佛学院,犹如仙境般宁静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41
强烈推荐回家人老师的戒淫
戒淫(上篇)
这篇《戒淫》上篇,共分7大部分,分别是:
1.为什么要戒淫;
2.从相上看,正淫与邪淫的区别;
3.相上戒淫的原理(相上的淫是如何生成的);
4.如何戒;
5.戒不住相上淫的关键(戒淫的以后的事情);
6.根据不同的人建立的不同的戒邪淫模式(系统戒邪淫程序,心理测试等);
7.以后的问题。
里面还有很多小的标题,如现代人普遍的正淫观点,如现代人一些邪淫现象的生成等等
。总之会纵文化,含历史,看宗门,分正邪,破无明,说详尽,适现在,晓厉害。因此
对于大家的问题,如前面已经讲述范围中的,会立刻回答的,对于后面的要讲述的,可
能要过几天回答,见谅。
戒淫(上篇)
前言
偶尔心动,想写篇修行人如何将情执布施给法界的文章,将这个想法告诉白眉,白
眉嚷嚷道:“老师,你的烂尾工程太多。”想来也是,有好几篇文章都没有结束,还到
处心动发愿,实在不妥。
今日是佛陀的成道日,就找这个借口将《戒淫》上篇写完吧。
《戒淫》一共有3篇。
上篇是针对事相上淫欲心重,习气深,连相上的淫欲心都戒不了的人看的,主要就
是“誓不沉心”到“如如升起心”的应用。
中篇是针对事相上已经持...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
http://www.yxjs.org/wenji/02_wxlasl/01_wxljsqj/08_amtjls.htm
阿弥陀佛本尊咒
即大往生咒,三咒应连持,年老人单持第三咒十字亦可。
一、嗡,卑马,达拉,塞,沙哈。
二、大也他,嗡,阿米迭阿米迭,乌巴委,阿弥达省巴哇,阿弥达,比真迭,阿弥
达。嗄米尼,冈冈拉,格衣帝嘎里,萨哇,格削,牵洋嘎利,沙哈。
三、嗡,阿弥达,札卑,阿弥达,哞。
此咒应面授方可持诵。
经义略说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方便,无非使众生摄心归一,做到一不可得,方是度尽苦厄
。随机应化,非有定法,念佛法门,亦是方便法门之一种,不可专执持名为念佛,凡内
观自性,外参经论,念念不离觉性,皆念佛也。千百年来,念佛者多,成就者少,其原
因为:一贪得便宜,不耐吃苦;二不明心要,力量不足;三分宗立派,秽净之见横生;
四不得持名法门之诀窍。今先要明白此念佛之物,究为何物?终日受苦颠倒流浪生死之
物,又为何物?然后再去念佛,心地明白,方可我不离佛,佛不离我,佛我同光,体用
如如,在在净土,处处西方,行者须明生死事大,加意痛切,努力精进,则生西并非难
事,阿鞞跋致,此生定可证到也。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三、如何断我见
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与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
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
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
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
知心认定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於『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
…常住不坏者,如是见解即名我见。所以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意识心,莫『堕於意识
心中而自以為不堕於意识心中』,莫将意识心变相境界错认為第八识如来藏境界,是故
应先了知「勘验意识心之方法」,方能真断我见无餘。如何勘验「所悟是否為意识心?
」答:可以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中所说较為粗浅之心所有法勘验之,即可正确勘验。
先说第一种勘验法:观察所悟之心,是否為觉知心?若是觉知心,则非真实心。復观察
所悟之心,是否能领受五尘与法尘?若是能领受痛痒冷暖之心,能领受色、声、香、味
之心,能了知法尘之心,当知即是意识心,不论所住境界相如何胜妙,都仍然是意识境
界;综而言之,若是一念不生之际,仍然能领受六尘,仍然能触知六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目 录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二、我见之意涵
三、如何断我见
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
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
丙、断疑见
丁、断戒禁取见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甲、五蕴我
乙、十二处我
丙、十八界我
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
甲、识阴的定义
乙、识阴的出生
丙、识阴的苦
丁、识阴的苦集
戊、识阴的苦灭
己、识阴的苦灭之道
六、总结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佛门修行者是否已证初果?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巳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为判;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于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
若实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转结为急切之务;若断三转结
者,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
当以断除三缚结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禅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
者,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
之即断,对于众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于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
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1803
45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清羽记 24
简介:
与孟非卿联手直捣黑魔海在晴州的老巢,大破贼众还搜刮到不少金铢,解了鹏翼社
的资金短缺窘境。
程宗扬生起疑惑:如今黑魔海如乌合之众,却有一些年轻教众修为甚深;难道主事
者藏有何种秘典,足以快速制造高手?
蔺采泉寻上门,虚情假意地威吓他不得介入太乙真宗内部夺权,引得秋少君执意上
龙池一问究竟。
程宗扬在晴州与乐明珠再次相逢,小紫使计诱来小香瓜,亮出贝齿狠咬一口,接着
吸啜小香瓜的鲜血!这究竟怎么一回事?
目录:
第一章宛若神姬
第二章巧取贼窠
第三章戏中有戏
第四章阴阳鱼踪
第五章棺中倩影
第六章香粉明珠
第七章少君心悲
第八章兰汤浴美
第一章宛若神姬
云母石制的香盘中,一枝深栗色线香缓缓燃烧,丝般纤细的烟雾缭绕着袅袅升起。
忽然一股劲风袭来,烟雾弥散。堂上风雷大作,程宗扬精赤上身,双刀呼啸飞出,
随着肌肉牵动,汗水从他轮廓分明的胸膛不断飞溅开来。
在他对面,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左手持盾,将他的攻势一一封死;右手单刀不时攻
出,迫使程宗扬回刀防护。
程宗扬体内真气游走,双刀犹如虎狼不停撕咬对手的防线。一滴汗水从他鼻尖淌下
,在落到胸口的一刹那,对面的盾牌忽然一侧,藏在盾后的单刀抓住他...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2章 曹溪一脉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7
☆─────────────────────────────────────☆
wuyu (wuyu) 于 (Sat Aug 27 09:00:11 2011, 美东) 提到:
自己体会对制嗔心的最有效方法是一旦发现自己起嗔心(不管是“愤怒`”,“焦虑”
,“悲伤”,“惊恐`”)的时候,只简单标记“烦恼”,越快越好,速度是关键。不
要去体会细微的感觉,不要去压制。
我一标记“烦恼”时,心一下就清凉了不少。
这方法可能对初习心念住,正念还不强的同学更有效。
“贪心""慢心"比较难觉察一点,但也只简单标记“烦恼”。
对我来说,人生的”烦恼“或”漏“主要是“嗔”“贪”“慢”
“痴”“疑”太笼统不易明确对制
大家都来向“烦恼断尽无漏”的目标努力吧
☆─────────────────────────────────────☆
JeanIris (Iris) 于 (Sat Aug 27 11:10:54 2011, 美东) 提到:
赞!
☆─────────────────────────────────────☆
SeeU (See you) 于 (Sat Aug ...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篇无名氏的心经注解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9
菩提心有两个面向:相对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是十地菩萨其中一地的菩萨
所了悟之空性。在了悟究竟菩提心之前,重点应放在相对菩提心之上。在本质上,相对
菩提心是利他心,也就是利益他人、离于所有自私目标的甚深愿望。如果正确地修持相
对菩提心,究竟菩提心将自然而然地展现于相对菩提心之中,最终将完全证得究竟菩提
心。
(一)相对菩提心
相对菩提心本身有两个次第,即利益他人的愿望,以及把这种愿望付诸行动。这两个次
第之间的差异,犹如想要前往某处和实际展开旅程之间的差异。
相对菩提心的修持包含了:(1)观修自他交换法(2)把逆缘用于修道的座下禅修。
(1)自他交换之座上修法
菩萨的修行:第十一、所有痛苦无一例外地来自渴求自身的快乐,圆满成佛则来自利他
的念头。因此,真正以自身的快乐来换受他人的痛苦,乃是菩萨的修行。
目前,当你快乐时,你或许相当满足。其它人或许不快乐,但你不真正地把它视为你的
问题。当你不快乐时,你只顾着想要去除让你心烦意乱的人和事物,而不在乎、甚或不
记得其它人或许也不快乐;这一切都是迷妄!
有一个方法可以训练你从一个更宽广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这个称为“自他交换”的法门
,包...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50
(二)悲无量心的修法
接下来,便在无记舍心的基础上,开始修悲无量心。慈无量心或者悲无量心是我
们修菩提心时最需要的。
在修悲无量心时,也有观想和观察两个阶段。
1、观想。这时,不用观想很多人,只观想自己的母亲。有些人也许会因为儿时母亲的
抛弃等各种因素,而对母亲感情不深。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就可以观想人群当中对自己
最亲、最好的人。但一般情况是观想自己的母亲。
怎样观想母亲呢?要把母亲观想在自己的面前,不用观想本尊的相貌,而只观想母
亲现在的仪容。如果她已经去世,就观想她生前的容貌。
我们对母亲本来就是有慈悲心的,但是还需要不断加强,然后再将慈悲心迁移到
其他人身上。早期是观想母亲,其次则观想目前对我无利无害的普通人,最后便观想仇
人。在对仇人成功地修好慈悲心后,再将观想的范围逐渐扩大,最终将范围扩大到天下
一切众生。这样一步一步修行是有必要的,如果没有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虽然偶尔会
冒出这样的念头:“一切众生都是我的母亲”,但是,在遇到一些具体情况时,就不会
这样想了。所以,首先从小范围修起,再将对境一点点扩大,这样修是最踏实的。
2、观察。最开始...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