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观心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N
发帖数: 1037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白居易 禅《八渐偈》
http://hk.plm.org.cn/gnews/2007716/200771669204.html
八渐偈并序
唐.白居易
唐贞元十九年秋八月,有大师曰凝公,迁化于东部圣善寺钵塔院。越明年春二月,
有东来客白居易作八渐偈,偈六句,句四言赞之。初居易尝求心要于师。师赐我言焉:
曰观,曰觉,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济,曰舍。繇是入于耳贯于心。呜呼,今师
之报身则化,师之八言不化。至哉八言,实无生忍观之渐门也。故自观至舍,次而赞之
,一言为一偈,谓之八渐偈。盖欲以发挥师之心教,且明居易不敢失堕也。既而升于堂
,礼于床,跪而唱,泣而去。偈曰:
1、观
以心中眼,观心外相。
从何而有,从何而丧,
观之又观,则辩真妄。
H******3
发帖数: 169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要小看这十几分钟的修行
不要小看这十几分钟的修行---索达吉堪布
随时随地禅修
真正的禅修,不需要影响工作。你甚至不必单独安排时间来修行,坐车开车、上下电梯
乃至行住坐卧都可以。事实上,在禅宗本来的修行中,只要你懂得以心观心,从而认识
心的本性,随时随地都可以转变意念;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将心念转变为对实相的了
解,就是在禅修了。
《五灯会元》里有一则公案:唐宣宗问弘辩禅师:“什么叫佛心?”禅师答道:“陛下
每日处理种种事务的心,即是陛下的佛心,即使千佛来作开示,也别无其他。”
在座诸位每天的事情也不少,但如果你能观心,也一样会明白“即心即佛”——我们的
心与佛无别。这种禅宗的修行窍诀,在密法中也有很多,不过,要有些境界才做得到。
为了引发这种修行,我们要培养每日打坐的习惯。比如,早上起床后,你可以禅坐10分
钟到半个小时。坐好后先排垢气:吸气,然后伴随呼气,观想贪嗔痴等烦恼从鼻孔呼出
体外;这样连排三次。之后,静静地安住一会儿。
不要小看这十几分钟的修行,从这里得到的平静,将为你一整天的心态输入正能量,起
到很好的调整作用。
晚上睡觉前,最好也禅修几分钟。这时候禅修,就像通过按摩去除身体的劳累一样,轻
轻松...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655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ukkha (沉浮颠倒之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观呼吸》——慈心的力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9 11:27:49 2012, 美东)
处理愤怒
当我们向某人发怒时,通常都是针对那人的某方面而发的,例如:几句粗鲁的话、
某一眼神、或一个轻率的行动等,时间一般都极为短暂。在我们的心里,那人的其他方
面都不见了,只剩下触动我们发怒的那部分。当我们这么做时,其实是把那人的一个细
小部分抽离出来,并加以放大和无限上纲(把一些小事幻想成为严重恶行,然后狠狠批
判)。我们看不到令那人如是表现的所有背后因素,我们只集中考虑那人的局部,即令
我们发怒的那个部分。过去多年,我们收到很多囚犯来信,他们都很想学习佛法,当中
有些人犯过可怕的罪行,包括谋杀,可是,现在他的观点改变了,且希望改变自己的生
活。其中有一封信很有见地,且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作者在信中描述:当有狱警出现
时,其他囚犯都会向狱警叫嚣、奚落或嘲弄的;这名囚犯曾尝试向其他人解释,说狱警
也是人,无谓令人难堪,可是,其他人都被愤怒...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655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ukkha (沉浮颠倒之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观呼吸》——慈心的力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9 11:27:49 2012, 美东)
处理愤怒
当我们向某人发怒时,通常都是针对那人的某方面而发的,例如:几句粗鲁的话、
某一眼神、或一个轻率的行动等,时间一般都极为短暂。在我们的心里,那人的其他方
面都不见了,只剩下触动我们发怒的那部分。当我们这么做时,其实是把那人的一个细
小部分抽离出来,并加以放大和无限上纲(把一些小事幻想成为严重恶行,然后狠狠批
判)。我们看不到令那人如是表现的所有背后因素,我们只集中考虑那人的局部,即令
我们发怒的那个部分。过去多年,我们收到很多囚犯来信,他们都很想学习佛法,当中
有些人犯过可怕的罪行,包括谋杀,可是,现在他的观点改变了,且希望改变自己的生
活。其中有一封信很有见地,且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作者在信中描述:当有狱警出现
时,其他囚犯都会向狱警叫嚣、奚落或嘲弄的;这名囚犯曾尝试向其他人解释,说狱警
也是人,无谓令人难堪,可是,其他人都被愤怒...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5
八大人觉经略解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0/008/008-6.htm
西土圣贤集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明 蕅益释智旭解
----------------------------------------------------------------------------
----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今初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不论在家出家。但是归依于佛。即为佛之弟子。既为佛子。即应恒修此八种觉。言常于
昼夜者。明其功无间断。言至心者。明其亲切真诚。言诵念者。明其文义湻熟。记忆不
忘也。八大人觉。释现结叹文中。
二别明即为八。初无常无我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
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此入道之初门。破我法执之前陈也。先观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等。则于依报无可贪著。次以四大观身。地水火风互相陵害。故有四百四病之苦。各无
实性故。究竟皆空。次以四阴观心所谓受想行识。并此色身。共名五阴。于中实无我及
我所。但是...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谁最近实修了
这两个好理解
1. 什么是 观光的观
2. 什么是 观心向,以及是否在观光的反观
这个我不懂:
3. 什么在 做是否在观光的判断
大部分情况不是我散乱走神,而是被骗,比如qingwu说的混淆眼识和意识。这时候以
为自己还在观,其实不对。这时候我理解是反观还在,但判断错误。(因为这个理由,
所以我认为你说的“如果你能秒秒反观,你也不可能转”不对)
这个判断,我觉得是自性的一部分,但不是观、反观,也不是心行心向,是不是有个
独立的名词?也许你把他放在反观里?
但这个判断,我抓不住这是什么(就象我抓不住心的决定一样),所以就是一心观、
反观而已。

心被
j*******7
发帖数: 6300
7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清教徒的布道观(巴刻)
清教徒的布道观
J. I. Packer(巴刻)
赵中辉 摘译
论到传福音的工作,清教徒曾作以下的解释:「本着圣灵的能力,将基督耶稣介
绍给人,以致人们能信靠神,接受祂为救主,并在教会中奉祂为王、服事祂。」
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清教徒对传福音的工作毫不努力,因为根据加尔文的意见,
他们认为新约中「传福音的」是指使徒的助手,这职分现今在教会中已经停止;至于传
福音的「宣教事工」,他们则毫无所知。但我们可不能以为清教徒根本不注重传福音。
他们注重传福音,许多清教徒是大有成果的传道者,如今日仍被纪念的巴克斯特(
Richard Baxter)就是其中一位。不但如此,清教徒又产生了许多传福音的文学作品。
我们能想到的,是巴氏的《对末悔改者的呼召》等。在清教徒的文献中,论及传道、领
人归主的作品,在十七世纪后半叶的教会中相当受重视。「这种传福音的工作强调领人
得救归主,进而推广『新造的人』的观念,这乃教会的光荣。其实这乃是神将此尊荣加
给牧师与传道人。」
两种布道观
事实上,更正教的传福音工作可分两大类――现代的与清教徒的。广义来说,「
现代型」的特性乃是以地方...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8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我
们要用的这本书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简介:
新婚当天,她被人设计,“杀”了他的孩子。
此后三年,她被迫守了活寡,而他却游戏人间,逍遥快活。
“梁心,你就那么想我碰你?不惜要对我下药?”
他单手桎梏着她,夺过她手里的药瓶,厌恶道。
“不是这样的……”她百口莫辩,剩下的只有慌张。
“呵,那是怎样?我最讨厌你这副敢做不敢当的样子,既然你这么贱,那我就成全你。”
那一晚,他丝毫没有怜惜的暴躁,让她觉得,他们或许,只能这样了。
只是当她开始重建自己的生活,忘记他,远离他,他却开始步步紧逼,抓住她,靠近她。
“唐钰择,你究竟想要怎样?”
“想要你。”
正文第一章 被破坏的婚礼
-----------------------------
“我以上帝的名义见证这场婚礼,唐钰择先生,你是否愿意这个女人成为你的妻子
与她缔结婚约?无论疾病还是健康,贫穷还是富贵,都爱她,照顾她,尊重她,接纳她
,忠贞不渝?”圣像之下,神父含笑注视着眼前宛若璧人的一对男女,眼神慈祥又充满
祝福。
唐钰择眼帘半垂,神色漠然,仿佛并未听见神父的话,半晌没有回答。
台下的宾客见状不由面面相觑,发出窃窃的议论声。
梁心不必转身,就能感受...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第七天开示
内观第七天开示
对微细与粗重感受保持平等心的重要性~觉知的持续不断~五个朋友(五力):信心(
信)、努力(进)、觉知(念)、专注(定)、智慧(慧)
七天过去了,你还有三天可以用功。把握这几天努力不断地用功,了解你应该如何修行。
这个修行方法有两方面:觉知与平等心。你必须对身上出现的所有感受发展出觉知,同
时你必须对感受保持平等心。由于保持平等心,自然地你迟早会发现,以前没有感受的
部份,感受开始出现了,而粗重、坚硬、不愉悦的感受开始融解成微细的振动。你开始
在全身体验到一种非常愉悦的流畅精力。
这时的危险,是将这舒畅的感官经验当做努力的目标。事实上,修行内观的目的不在体
验某种特别的感受,而是要培养对于一切感受的平等心。感受持续变化,无论是粗重或
是微细。你修行的进展,只能以培养出的对感受的平等心来衡量。
即使你体验过微细的振动畅流全身,很可能粗重的感受会在某处再度出现,甚至没有感
受。这并不代表退步,而是进步。当你增强了觉知与平等心之后,自然会深入心的潜意
识,挖出潜藏的染污不净。只要这些深藏的情结还存在潜意识里,它们必会在日后带来
痛苦。消除染污不净的唯一方法,是让它们浮现到心的表
r****n
发帖数: 8253
11
内观智慧概述
内观智慧来自对真实法的直接体验。真实法是当我们放下所有的概念,只把心意识放在
当下进行的现象。心它发现,实际上发生的,是我们所称的「身心过程」。
当你清楚地觉知道当下时,你知道那是什麼吗?如果你观禪坐时,臀部附近的感受,那
你实际上并不知道臀部,你并没去观照它的形状,你只知道那裡有压力,那是我们叫究
竟(胜义)真实。究竟真实,指目标由直下经歷,不假思索或预想成见。这是身心过程
的特性。
只有当安住深层、清楚的觉知,专注地观照身心现象的真实法,才能有深切的经验,真
实理解心的过程。只有在深厚觉知的敏锐贯穿下,我们才会有对真实法的体验。你把这
些当自然现象观照。那裡没有人,没有「我」,没有「你」,只不过是个自然现象。当
你能清楚观这现象时,你将发现,他们自己不是绝对的实体,只是依於跟相关因缘现象
。我们说,我们觉知因缘条件的性质,明显的就是过程。身心过程流动,依存於流动过
程的是叫做「时间」的这个东西(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当你继续下去时,就会看待宇宙内的全部事物,它们终究是我们说明的三共相-无常、
苦、无我。我们也说十六观智,可以被归类为无常、苦、无我三类。
■ 洞察
a*******g
发帖数: 867
12
念佛即禅观论
明·蕅益大师著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耶异耶?
答曰:同异皆戏论也。即亦同亦异、非同非异,亦戏论也。以三种法门,无不离四
句故。若知一切法,无非即心自性,仍可四句而诠显之。何者?梵语禅那,此云静虑。
静即是定,虑即是慧;静即止,虑即观;静即寂,虑即照。是故定慧也、止观也、寂照
也,皆一体而异名也。或谓寂照约性,余二约修;止观约因,定慧约果,不过一往语耳。
夫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虽昏迷倒惑,灵知终不可灭;虽流转纷扰,本体终未尝动。
此岂非寂照真源,止观血脉,定慧根据乎?究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参禅。达此现前一
念心性,名为止观。思惟忆持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念佛。盖念者始觉之智,佛者本觉
之理也。
就此念佛法门,有念自佛、他佛、自他佛之不同。若单念自佛,与参禅、止观全同
。若单念他佛,与参禅、止观,亦异亦同。若双念自他佛,与参禅、止观,非异非同。
夫念自佛者,是四念处观,所谓观身、观受、观心、观法。若一切法门,不为四念
处所摄,即外道法。故知与禅观同也。
夫念他佛者,或念相好、或法门、或实相,或不能作此三种念者,则但持名号。若
念相好,一往似与禅观异。然必止息异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观不以概念为所缘
南传主张 vipassana 的对象是真实法,不是概念。这其实是南传,中观,唯识的共识
。不同处是各家对真实法的界定不同。
概念是稳定不变的,如果修观落于概念,看的是不变的现象,如何破常见?
瑜伽师地论将「获得真理的方法」分为现量,比量,圣教量。真实观,「现观」(
abhisamaya),必是现量。在概念上思惟无常,无我,缘起,是「相似」vipassana, 不
是真实观,不能以此得解脱。
看到好久不见的人变老了,这是比较两个概念,比量,看到这种无常无法解脱。禅修观
到腿一直在痛,这是痛所引起的概念,没有观到真的受,所以没有观到受无常。
南传主张观真实法的显现特性,作用。摄阿毗达摩义论就详细描述真实法。
这样理解,下引阿含经的意义就清楚。
相应部22.12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色无常,受无常,想无常,行无常,识无常。如是观者(evaṃ passaṃ),诸
比丘!多闻圣弟子则生厌离,厌离则喜贪尽,喜贪尽则解脱,解脱已生智∶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Pali
Evaṃ me sută...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4
你有观到心的作用在脑袋里发生吗?
修如实观就是单纯的观察,如果没有看到心的作用在哪一特定地方发生,不要想像在哪发生。
心的作用是很微妙的,当你强烈相信一件事,你的心就会使你认为你看到它是这样。例如依我见修观,就会找到某种「我」。正确的是∶修观之前,不要预设答案。

如果善不善是大脑的功\用,就可以设计一个「好人╱坏人仪」测量善不善,法院靠这个
判罪,反正如果量出来是坏人,就算没犯被告的罪,也犯了别的罪,才会量出来是坏人
,判罪也不冤。也可以客观判断谁是阿罗汉,仪器会测出来是纯善。
S**U
发帖数: 702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法所说无相心解脱
心解脱的心是增上心学-定。
心解脱和慧解脱的区别在于成就的定不同。没有得根本定的人,现观四圣谛称为慧解脱
,如马哈希系统。帕奥系统主张先得四禅,再以定力成就观慧,心解脱。
下面就要谈到对证果有争议的地方。
杂阿含经心解脱和慧解脱是一起说的,解读就有两种可能。一是解脱有两种,一是解脱
必须正定正慧都成就。
参考其他杂阿含经有慧解脱阿罗汉的说法,前者较合理,但是后者也不是没有阿含根据
∶杂阿含经也有单说
心得解脱;八正道的正定只说四禅,没有提到刹那定;慧解脱阿罗汉的人远多于俱解脱
阿罗汉,而没有解释它成就的定,是可疑的。大念处经心念处说观外心,内外心,这要
以定力成就他心通才可能。所以有帕奥这种解读,但这样解读无疑提高证果的难度,也
否定了依马哈希等纯观系统可以证果,所以帕奥的主张在南传一定会引起争议。
a*******g
发帖数: 867
16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出家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有时候也有迷茫的时候,尽管也知道改变和进步是潜移默
化的,但还是想找到一个参照物来判断自己的所得。
出家,究竟获得了什么。
出家前比较注重盘腿能盘多长时间啊,一天能诵多少经啊,能听多少讲座啊,能磕多少
个头啊,能参与多少佛事活动啊,能坐多久一动不动啊等等。
出家后,这些事情还在做,但是,都已经不是参照物了,这样下去,盘腿打坐迟早会坐
很久,诵经能诵很多,寺院里有图书馆,也有很多有声读物,磕头是功课,佛事活动总
是有。
但是,全都做到很好,又能如何?
寺里有随众的表格记录,有专人负责记录各项功课的出勤状况,到时候公布出来,
能反映一个出家人的用功状况,可以由外而内地策励自己,但这毕竟是有形的,对内心
肯定有作用,但我想找到一个直接质问并作用到内心的参照物。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个。
每次和别人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以后,比如,争执啊,抬杠啊,只要是彼此不高兴了
,如果自己能提起观照力的话,就一定赶在别人和自己沟通乃至道歉之前,向别人道歉
和沟通。
这一点,由低到高,从一开始,根本不想跟别人沟通,到过了两三天以后有了道歉和沟
通的...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7
宗萨钦哲仁波切珍贵开示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修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居士)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曰:「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
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
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又《安乐集》曰:「依天亲《
净土论》(即《往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
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
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方便门
,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顺菩提门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
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
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
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
者,则违菩提门。...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ZZ)
各经中重复出现的话语,原始经典中收录的有《法句经》。
《法句经》被作为僧团中的入门教科书背诵。
此外,南传长部第三十三部经《等诵经》,对应北传《长阿含经·众集经》、《大集法
门经》,是把佛常说的法依数字编排。南传增支部、北传增一阿含,也是依法的数字编
排。此类经是把相关的法组织在一起,对法作比较整体的说明。
摘录《等诵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33.htm
一切众生皆因食而存续、一切众生皆因行而存续
...
哪些二呢?
名与色。
无明与有的渴爱。
有见与无有见。
无惭与无楚C
惭与楚C
恶言与恶友。
...
界善巧与作意善巧。
处善巧与缘起善巧。
...
哪些三呢?
三不善根∶贪欲不善根、瞠恚不善根、愚痴不善根。
三善根∶不贪欲善根、不瞠恚善根、不愚痴善根。
三恶行∶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
三善行∶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
三不善寻∶欲寻、恶意寻、加害寻。
三善寻∶离欲寻、无恶意寻、无加害寻。
...
哪些四呢?
四念住∶学友们!这里,比丘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
世间的贪与忧;在受上随观受……在心上随观心……住于在...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20
楞严经里,富楼那问世尊:“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
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世尊答的清楚:“因(无)明立所”。性觉本是妙明的,性觉这个湛然之体非如木石,
它是常寂常照,没有间断。它既无能知,亦无所知,觉就是明,明就是觉,所以说“性
觉必明”。性觉不要觉外生明,也不要明外生觉,它是一个东西,如果你把它当作两个
东西,那么就有能有所,因为有能所之故,就“妄为明觉”。
因一念无明,妄想有个我,有个我明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动了心, 业相
起来之后,生出能明、所明,这就是转相,转向虚妄,钻到有相里面跑了。能所对立,
扰乱生尘,引成尘劳烦恼,于是‘起为世界,静成虚空’。可见清净本然之中,只因‘
立’了个‘所’,于是出现山河大地,出现种种众生。问题都由于立了所。
无明妄动就有能有所,所以都是妄想。观音菩萨在耳根圆通章里,连解动、静、根、觉
、空、灭是六个能所,才是观音大士‘从闻思修’,‘寂灭现前’,‘入三摩地’,证
入圆通。
用意识心修是可行的,像目犍连尊者那样,“旋意识分别,复湛然不动之本性,以致心
光发宣运用,致发神通...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21
楞严经里,富楼那问世尊:“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
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世尊答的清楚:“因(无)明立所”。性觉本是妙明的,性觉这个湛然之体非如木石,
它是常寂常照,没有间断。它既无能知,亦无所知,觉就是明,明就是觉,所以说“性
觉必明”。性觉不要觉外生明,也不要明外生觉,它是一个东西,如果你把它当作两个
东西,那么就有能有所,因为有能所之故,就“妄为明觉”。
因一念无明,妄想有个我,有个我明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动了心, 业相
起来之后,生出能明、所明,这就是转相,转向虚妄,钻到有相里面跑了。能所对立,
扰乱生尘,引成尘劳烦恼,于是‘起为世界,静成虚空’。可见清净本然之中,只因‘
立’了个‘所’,于是出现山河大地,出现种种众生。问题都由于立了所。
无明妄动就有能有所,所以都是妄想。观音菩萨在耳根圆通章里,连解动、静、根、觉
、空、灭是六个能所,才是观音大士‘从闻思修’,‘寂灭现前’,‘入三摩地’,证
入圆通。
用意识心修是可行的,像目犍连尊者那样,“旋意识分别,复湛然不动之本性,以致心
光发宣运用,致发神通...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2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我
们要用的这本书是...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6
23
当今时代弘法的三个要点——
菩提心为前导 般若为心要 净土为归宿
当今时代人们的根机、意乐和烦恼的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弘法
方式。而圣者法王如意宝弘扬佛法的方式,就是导师佛陀对于这个时代所应采用的弘法
方式的最好示范。
圣者法王如意宝针对不同根机和意乐的众生,示现了不同的弘法方便。比如对具备金刚
密法根机的弟子,传授了以光明大圆满为主的殊胜教授。而从推广佛法,普被娑婆世界
所有众生的角度而言,则表现为三个弘法要点:即菩提心为前导,般若为心要,净土为
归宿。
菩提心为前导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基石,一个修行者,如果没有生起菩提心,是不可能获得大乘佛法
的那些殊胜果位的。藏地、汉地,以及深受汉地佛法影响的日本、韩国等地,自古都盛
行大乘佛法。
汉地历史上可能是众生根机较高的缘故,弘法的重点基本都落在高深的圆顿法门上,虽
然也有《劝发菩提心文》那样的弘扬菩提心的论著,但是相比而言,对于世俗菩提心实
修的完整教授并不兴盛。现今末法的黑暗越来越浓,众生的根机也越来越浅薄,高深的
法门要能浸润众生的心田,首先需要世俗菩提心这一大乘基础法门作为前导。
值得庆幸的是,世俗菩提心在...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4
基督教自由观:自由的人与不自由的上帝
by 魏连嶽
前言、
诗篇119篇是诗篇中最长的一首诗。总共176节经文。而这一篇诗篇说了一大堆关于上帝
的律法、诫命或法则。一般说到上帝的律法、诫命或法则常让人感到压力、让人感到被
约束、感到不自由。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说信耶稣很好、基督徒也不错,但是因为:
成为基督徒后就不能抽烟、醉酒、不能说谎、星期天要到教会、要奉献、要祷告;很多
喜欢的事都不能做,许多不喜欢的事却必须做,非常的不自由。他们喜欢无拘无束,所
以他们不想成为基督徒。似乎在上帝律法及诫命的约束下,基督徒没有什么自由,这是
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很奇怪的,诗篇119篇竟然有一个经文完全违背了我们一般人对自由的想法。
诗篇119:44-45说到:「我要常守你的律法,直到永永远远。我要自由而行,因我素来
考究你的训词。」英文版的圣经是说:「I will walk about in freedom, for I have
sought out your precepts. (我要寻求祢的律法,使我能行在自由之中)。」这里说
到:人在上帝的律法及诫命中才能得到自由。
这是不是搞错了!照道理...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 神佛观
凡要研究一个宗教,最重要的莫过于研究她所崇拜的对象如何,本文的目的只是将基佛
两教的神佛菩萨等,作较系统性区别,看看他们之间有何不同之处。
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神
一、独一无二的上帝
上帝,英文是 GOD,希伯来文是 JEHWAH,中译「耶和华」,意思是「今在的,自有永
有的」(出埃及记三14)。古代犹太人对上帝,另有以下的几个称呼:1、耶(EL)原文意
为「那有权能者,那刚强者」;2、耶罗喜穆(ELOHIM)意为「伟大无量」;3、耶里昂(
ELELYON)意为「至高的上帝」;4、阿多乃(ADONAI)意为「上帝是主人」。
上帝是有位格的(Personality),凡能自称「我」的就是有位格,所以上有自觉,自决
,自由的表示。在旧约圣经各处记有上帝向人说话,这就是上帝有位格的具体表现,例
如:「耶和华对亚伯兰说……。」(创世记十二1)
上帝至少有以下几种本质与属性:1、创造万物者(创一1;赛四十26,四二5)。2、全能
者(创十七1)。3、遍在者(诗一三九7)。4、不可见者(廿三8;约一18)。5、全知者(诗
一三九1-6)。6、永远者(申卅三27)。7、不变者(一○二26-27)。8、不...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禅宗与念佛
--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
宗 舜 文正义
内容提要 本文以中国禅宗四祖至六祖的禅学思想为中心,阐述了禅宗对待念佛这
一修行方式的态度,探讨了禅宗与净土宗之间的复杂关系。
初祖达摩、二祖慧可和三祖僧璨时代,禅宗命运维艰,与念佛尚未发生关系;道信
所提倡的“一行三昧”念佛法门,与净土宗既有渊源又有区别:1.净土宗行者念佛是
求生净土的修行方法。道信只是将念佛当作引发禅定的特有方便。2.净土宗在其始,
着重于观想念佛,后来专以阿弥陀佛为念。而道信所主张的“系心一佛”,只是心诵,
而非口诵,也无专定的对象。3.初期净土宗在念佛时往往需要观想佛的相好功德。而
道信主张的念佛,则“专称名字”,“不取相貌”。
弘忍在摄众时,也借助念佛,但已经不完全采用道信的念佛名的办法,而是赋予了
很强的“观念”色彩。弘忍对念佛求生西方始终否定,从根本上同净土宗的念佛划清了
界限。
神秀继承了禅宗历来的作风,不立文字,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心的重要性。他将道
信纯为禅定的念佛观,与修善断恶联系起来,作为修禅的一个有机部分。神秀采用的仍
然是念佛净心的方法。神秀将向外求佛转变为观心自照,与道信所称的念佛,在认识和
实践上又
E*********g
发帖数: 18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十日课程开示第一天
这个看上去挺不错的,如果以前没贴过,我就都贴上来
====================
The Discourse Summaries
(葛印卡老师)
内观十日课程开示
目录
前言
附注
第一天开示
开始时的障碍~内观禅修的目的~为何以吸呼作为入手处~心的本质~何以会有障碍及
如何克服~应注意事宜
第二天开示
放诸四海皆准之善与恶的定义~八正道:戒与定
第三天开示
八正道:慧(pabba)~闻慧、思慧、修慧~次原子粒子(kalapa)~四大(四元素)~
三个特质:无常、自我的虚幻本质(无我)、苦~透视表相
第四天开示
如何练习内观(Vipassana)的问题~业的法则~心行的重要性~心法四蕴:识、想、
受、行~保持觉知和平等心是离苦之道
第五天开示
四圣谛:苦(苦谛),苦的原因(集谛),苦的寂灭(灭谛),根除苦的方法(道谛)
~缘起
第六天开示
培养对感受的觉知及平等心的重要性~四大(四元素)及其与感受的关系~物质生起的
四种原因~五盖(五种障碍):贪爱、瞋恨、心理和生理上的怠惰 (昏沈)、焦躁不
安(掉悔)、怀疑
第七天开示
对微细与粗重感受保持平等心的重要性~觉知的持续不断~五
r****n
发帖数: 8253
28
基本同意你说的
我们目前对禅定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以为禅定是制心一处,是高度的专注,是将心集中
在某个固定的对象或者单一的行为上,时时刻刻不偏离。将禅定片面的理解成专注禅定
(止禅),此邪见不除,将永远不知道观是什么,不知道四念住是什么,当然就无法证
果解脱。
我们并不知道禅定实际是心(实际就是意识)的一种非常单纯的状态。在禅定的状况下
(不是专指止禅的四禅八定)也照样可以有见闻触等等正常功能,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
保持。
根据阿含经典,可以大概看出,佛陀说的四禅是包括观禅的定的状况(现在所说的
刹那定),甚至以其为主,佛陀时代可能很少教止禅。而教的实际是纯观禅,也就是直
接正念观察五蕴的生灭无常,苦,无我。(包括出入息也是)
而由于整个印度修止禅的传统非常强,到了觉音的时代,止禅已经重新渗入到整个佛教
了,觉音本身也曾经是一个婆罗门,也应该精通止禅,所以在他的清净道论当中,分出
了两种修禅的状况,就是止禅和观禅,不过觉音最好的一点就是,他准确的说明了修止
禅必须出定进行观禅,而且将近行定,安止定这些概念说得比较清楚。在清净道论的巨
大影响之下,佛教整体偏向了修止禅,并把四禅八定默认为指的
Y**u
发帖数: 144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本焕老和尚禅七开示选录Zz
疑情
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
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
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
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
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
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
”——我明明知道自己念佛,那么这个念佛的究竟是谁呢?在高旻寺,来果老和尚就提
倡“念佛是谁”这个疑情,就是教你在“念佛是谁”这四个字上面去来回地、反复地“
参”……。
禅宗中还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疑情。总而言之,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
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不论用哪一法门,都是为了降伏其心。降
伏什么心呢?就是降伏我们尘劳、烦恼、无明、贡高、嫉妒、人我、是非这一切一切的
心。为什么要降伏这些心呢?因为这些心,都是我们生死的根本。我们从无量劫到今天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0
☆─────────────────────────────────────☆
Ylsu (Yisu) 于 (Mon Apr 16 21:53:32 2012, 美东) 提到:
疑情
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
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
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
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
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
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
”——我明明知道自己念佛,那么这个念佛的究竟是谁呢?在高旻寺,来果老和尚就提
倡“念佛是谁”这个疑情,就是教你在“念佛是谁”这四个字上面去来回地、反复地“
参”……。
禅宗中还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疑情。总而言之,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
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不论用哪...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1
再跳跃地说一句,因为对“无常是苦”的狭隘理解以及缺乏反观力,
也就当然无法理解六祖的“定慧不二”以及莲花生大师的“轮涅不二”的道理。
你(以及很多类似人)的反对大乘,也是因此而来。
===========
呵呵,本来就是定慧不二啊,外道的禅定,才是只有定,没有观的。他们认为出定才能
修观,认为定就是高度专注于一个所缘或者一个主题,时刻不偏离,制心一处,这些都
是外道禅定。(包括现今大乘以及南传很多人所修的禅定)
而佛法的正定,则是类似于现今南传的纯观禅法,是通过如实观察身心现象,进而逐步
去除五盖,获得心的纯净。这种禅法的所缘不是单一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可以是任何
身心现象。一边修观,一边建立起定力,止观双运。只是由于外道禅定渗透入佛教,取
代了佛法的正定,于是不得不改名叫纯观禅法,以和外道的那种修定方法区别开。
至于轮涅不二,龙树也好,莲花生也好,没一个真正搞明白。
轮涅确实是不二的,五蕴和涅槃确实是本质同一的,但是它们又有互斥性,即二者不可
能共存,要么是生灭的五蕴,要么是无生灭的涅槃。生灭的五蕴,和无生灭的涅槃,是
同一的两种不可或缺的存在方式,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存在方式...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供灯时的观想方法
供灯时的观想方法
供灯有着殊胜的缘起:众生的相续具有无明愚痴黑暗,而诸佛菩萨具有智慧光
明,供灯喻示着光明遣除黑暗,因此可以通过供灯的缘起消除自他相续中的无明黑暗。
上师在讲记中提到一些供灯的善巧方便:观想灯器犹如三千大千世界一样大,
灯油犹如四大海水般深广,灯芯犹如须弥山王一般高,点燃之后光明周遍一切世界,照
破一切黑暗的处所。虽然只是一盏灯,但要把它观想为无量无边,如法界、虚空般巨大
。同时,观想有无数盏这样的灯,用来供养上师三宝。
养成经常供灯的习惯非常好,供灯非常吉祥:即生经常供灯,后世能拥有很好
的眼根和锐利的智慧,很容易证悟诸法实相。所以边供灯边发愿,是非常殊胜的修持方
法。
《贤愚经》中有贫女供灯的公案:贫女难陀以清净心供养佛一盏灯的缘故,得
到佛的授记,未来成佛的名号为灯光如来。现在我们也要以清净心经常供灯,祈愿上师
诸佛相续中的智慧能够融入我们的相续,让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够生起殊胜的菩提心。
——摘自生西法师辅导《入行论》第20课
1美国菩提学会(BICW):http://www.bicw.org
2 国际...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3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叶衣佛母心咒+断瘟咒 +药师心咒
最近国内禽流感闹得凶,有回国的不妨记一两个辟离瘟疫的佛咒,点进YOUTUBE的链接
会有中文注音。这也是我发此帖的目的。
佛咒就是本尊,觉醒的境界就是本尊——宗萨钦哲仁波切
「本 尊」是一个金刚乘的专有名词。从较普遍的佛法上讲,唯一被提及的名词是「佛
」。如果你去上座部(南传佛教)的国家,本尊几乎是次于佛陀的。事实上,很多地方
也许连「本尊」这个概念都没有。比如,尽管在密乘中,文殊、观音或度母等本尊被珍
视为与佛同等,但如果你去到上座部(南传佛教)的国家,首先,他们可能连诸如观音
菩萨的形象都没有。即便是有,这些本尊一般上也被称作佛陀的「俗家弟子」。他们不
是真正的「本尊」,他们是「弟子」,就像阿难或者须菩提一样。事实上,他们还是等
级较低的弟子,因为他们不是出家众。
同时,「本尊」也常常被指为是天人、神仙。不幸的是,即便我们谈到密续的「本尊」
时,我们的心还是马上把它与某种天神联系在一起。所以,一旦提起「本尊」这个词,
我们想到的是光圈、有超凡能力且样貌好看的本尊、发光、不同的颜色、飞来飞去等等
。其实,密续的「本尊」不外是指一种觉醒的状态。所以,它不必是个 天神类的生命
。它真的不...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3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摆明了能做一切, 只不过做时心不执取, 就能起观, 别人亦如是能做一切, 心不执取
而起观, 你却强说他人不是.."
“做时心不执取, 就能起观”。
1. 这里执取是指什么?
2. 执取了就不能起观么? 为什么
y***i
发帖数: 11639
3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摆明了能做一切, 只不过做时心不执取, 就能起观, 别人亦如是能做一切, 心不执取
而起观, 你却强说他人不是.."
“做时心不执取, 就能起观”。
1. 这里执取是指什么?
2. 执取了就不能起观么? 为什么
z**n
发帖数: 22303
3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秋阳创巴仁波切关于心的开示
旱地以前有个大禅师曾说过,一个人修为如何,不需要说什么,在我面前一站我就什么
都知道。藏传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对他的态度就很能说明一切。
你看看当代最伟大的上师之一宗萨钦哲仁波切关于秋阳创巴仁波切的开示吧:
我是一个非常非常懒的人,我仇恨责任与缠身的关系,老实说,我没有看到这个叫做哈
里法克斯的地方有什么诱人之处。没有,什么也没有。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什么呢
?第三次了。说了一大堆,我?这里?这个地方?可不是一个小时的访问。三,四,五
天。我猜,那是得有点儿什么联系才对。但如果你问我这联系……我不知道。他们说,
在宗萨钦哲与前任创巴以及苏曼寺之间有深厚情谊,秋阳创巴仁波切他自己到过宗萨寺
,等等。但我一点也不知道这些事,实际上我会告诉你:我什么感觉都没有。我不知道
我是否是那个与噶玛冈仓和苏曼有关系的蒋扬钦哲的转世。你们知道,苏曼寺拥有特殊
的噶玛冈仓世系。苏曼巴有他们自己的特点,蒋扬钦哲旺波和蒋扬钦哲秋吉罗卓都钟情
于此。不管怎么说,所有这些,我都没感觉。我是那种连昨天吃了什么都记不住的人,
更别谈过去的生活了。我没有回忆。没有。对藏人来说,人际关系看起来是件大事。最
近,当我访问宗...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3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1) 孙悟空的出场太隆重了
(2) 出了五行、就得悟空
(3) 后面的魔难是有原因的
(4) 火水未济呀
(5) 为何不济?
(6) 修行迷中谜之谜底
(7) 修行真苦啊!
(8) 百转千回 层层叠叠
(9) 佛和菩萨的大智慧
(10) 一点意犹未尽的话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孙悟空的出场太隆重了
伯钦送三藏一程,来到一座大山,唤作两界山。伯钦说需要就此打住他送行的脚步了,
你看这三藏闻言,急得连滚带爬的下了马,央求人家无论如何再送他往前走走。伯钦说
不是他不想送,乃是因为这是他的上界,是他断然不能越过的界限。人家都这样说了,
这三藏还硬是扯着人家的衣襟儿,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一方面是舍不得,一方面是害怕
。害怕自己走不下去,舍不得失去这么大一个靠山。
假如,伯钦不存在这界限的限制;假如,伯钦看三藏这么窝囊样儿,处于同情和看不起
的情绪说:老弟,看你这弱不禁风的模样,大哥我替你去取经得了。估计三藏会高兴的
如释重负,当即就把袈裟、关牒、行囊等等全部免费赠送了。你看这三藏法师,一开始
真正的踏上修行的路...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214
38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内观禅修 (Vipassana Meditation)
前段时间参加了10日内观课程,觉得收获很多。内观是从心的深层去净化心灵,从苦的
根部去断除苦。佛陀曾说过:心中任何东西升起,在身体内都有感受流过(Everything
that arises in the mind flows together with sensations. Vedana-samosara&#
7751;a sabbe dhamma.)当执着于各种各样的想法时,在心的表层是不断抓取或排斥人
或事,在心的深层则是不断抓取或排斥身体上的感受。而这种抓取和排斥只会产生更多
的抓取和排斥,而这种越来越多的抓取和排斥就是越来越多的痛苦。感受是无常的,升
起后很快就灭去。我们对感受的抓取和排斥造成了更多的苦。通过内观培养平衡的觉察
(awareness)和平等心(equanimity),逐渐对身体上的感受只是觉察,不再抓取或
排斥,不再习惯性起反应,内在的智慧会逐渐展开。我觉得对于抑郁的朋友,这可能是
非常有用的方法。
有几个链接可供参考:
《生活的艺术》
http://www.dhamma.org/en/art.shtml
http://www.dhamma.net.cn/...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东正教灵修学中的耶稣祷文
东正教灵修学中的耶稣祷文
修士司祭单萌心
两年前,我在这里的演讲中提到,依照东正教的理解,人类生命的终极目标在于和上帝
结合。我也简略地谈过,有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可以引导人与上帝结合,使主耶稣居于
我们内,我们也同样居于主耶稣内。这个简易法门就是耶稣祷文。在今天的演讲中,我
将专门和大家探讨耶稣祷文,向大家简述这个法门最重要的一些方面。在我的讲论中,
我将引用正教会诸位圣贤和神圣的长老们(特别是近代和当代的长老们)对此的教导。
耶稣祷文是一个简短的诵句,其基础是圣经中提到的瞽目者的祈祷(玛特泰福音/马太
福音20:30–31; 路喀福音/路加福音 18:38) ,及基督所讲的比喻中的税吏的祈祷(
路喀福音/路加福音18:13)。耶稣祷文的全文是:“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罪
人”。为了让心灵更加专注于经文,这个诵句经常被简化为“主耶稣基督,怜悯我”。
此种祈祷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它的灵活性:人们可以在自己的个人灵修时间中诵念圣名
,也可以在教堂里,在旅途中,在日常劳动中,甚至在卧榻上持名。每日实践耶稣祷文
可以帮助人恒常赞念上帝,建立起与神人耶稣基督之间的亲密共融。通过持诵圣名,人
...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智者大师论修禅的发心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法门。何等为十。
一为利养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地狱心。
二邪伪心生。为名闻称叹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鬼神心。
三为眷属故。发心修禅。多属发畜生心。
四为嫉妒胜他故。发心修禅。多属发修罗心。
五为畏恶道苦报。息诸不善业故。发心修禅。多属发人心。
六为善心安乐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六欲天心。
七为得势力自在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魔罗心。
八为得利智捷疾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外道心。
九为生梵天处故修禅。此属发色无色界心。
十为度老病死苦疾得涅槃故。发心修禅。此属发二乘心。
就此十种行人。善恶虽殊。缚脱有异。既并无大悲正观。发心邪僻。皆堕二边。不趣中
道。若住此心。修行禅定。终不得与禅波罗蜜法门相应。
云何名菩萨发心之相。所谓发菩提心。
菩提心者。即是菩萨以中道正观。以诸法实相。怜愍一切。起大悲心。发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者。一未度者令度。亦云众生无边誓愿度。
二未解者令解。亦云烦恼无数誓愿断。
三未安者令安。亦云法门无尽誓愿知。
四未得涅槃令得涅槃。亦云无上佛道誓愿成。
此之四法。即对四谛。
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
a*******g
发帖数: 867
41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658597.html
仓央嘉措情诗选
其十七
至诚皈命喇嘛前,大道明明为我宣,
无奈此心狂未歇,归来仍到那人边。
其十八
入定修观法眼开,启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
其十九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
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以上二诗亦为一首,于分为二。藏中佛法最重观想观中之佛菩萨,名曰本尊。此
谓观中本尊不现,而情人反现也。昔见他本情歌二章,余约其意为蝶恋花词云:静坐焚
香观法像,不见如来,镇日空凝想。只有情人来眼上,亭亭铸出娇模样。碧海无言波自
荡,金雁飞来,忽露惊疑状。此事寻常君莫怅,微风皱作鳞鳞浪。前半阕所咏即此诗也
。)
a***n
发帖数: 1993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
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
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谓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便为真性。故今广辨空
宗性宗有其十异: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三,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
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诠表诠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谛三谛异;九,三性
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
初,法义真俗异者。空宗缘未显真灵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
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为义。义是真谛,故智度论以俗谛为法无碍辩
,以真谛为义无碍辩。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
者从一法生。华严十地亦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法
者知一乘,义者知诸乘。如是十番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谛,以义为俗谛。
二,心性二名异者。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性宗多目诸法本源为心。目为性者,诸
论多同,不必叙述。目为心者,胜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3
事持及理持---五种层次之念佛法门
(本文原载《慈云杂志》)
如何契入念佛法门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顿兼修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繁忙紧张生活的现代人。念佛法门简
单易学,八十老翁念得,三岁孩儿也念得;大学教授念得,贩夫走卒及不识一字的阿公
阿婆也念得。但能信心具足,皆可依其根机而获得或多或少的利益和感应;若能深入佛
法、细意思惟,乃至能因念佛法门而明心见性。有极少数人因为自视为利根人,不屑于
念佛,而丧失修行上的大利益,颇令人惋惜感慨。
念佛虽然人人念得,却因根器及知见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层次。兹将持名念佛法门所修之
境界,由浅至深,简略分述于后:
一、随兴持名︰此种人刚开始学习念佛法门,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念佛!甚至不知道「念
」佛与「念」佛之不同。只是听说念佛好,便跟着别人学念佛,从持念佛名开始。口中
虽在念佛号,心中却老是在打妄想。贪瞋痴慢疑,样样皆不离。偶尔参加念佛共修,遇
到刮风下雨或心情不佳,便不参加共修。平常心中默持佛号,也只是随兴默念,大约是
打妄想的时候多。
二、念佛不辍︰此种人因为过去生所种善根福德为因,今生复有善侣提携接引为缘,常
与念佛人伴党;渐渐知悉...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44
发出离心 舍凡夫心
在《道次第》中,下士道的内容为念死、念恶趣苦、皈依三宝、深信业果,中士道的内
容主要是念人天善趣之苦。同样是念“苦”,在不同的修学阶段,所念内容却大相径庭
。下士道的修学,是以成就人天善果为目标,故念恶趣之苦,希求人天之乐。而中士道
的修学,是以发起出离心为目标,故进一步念人天之苦,因为人天亦非究竟之乐,仍在
有漏的三界之内。此外,还应该了解苦生起之因——集谛,即有情生命延续的原理及状
况。
我们要不断思维死亡之苦、恶道之苦,乃至人天之苦,思维烦恼和业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这种观修,有助于我们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说到出离,首先是出离环境。我们出家,就是对尘世生活的出离。但出离环境并非目的
,因为任何境界都没有实质。我们之所以要出离环境,是因为心对境界的贪著。所以,
出离环境是为了摆脱心对此产生的贪著,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出离凡夫心。
凡夫心也属于集的范畴。我们希望出离苦,首先应出离集。知苦,方能断集。所谓集,
就是烦恼、业力,就是生死相续。
业力,包括身口意三业。一般来说,似乎偏重于身业和语业,但意业却是根源。贪嗔痴
三毒,就属于意业的范畴。我们在贪的时候,就造下贪的意...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4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因为觉得随口而出答案并不能增加自己和别人的辨别力(观力)。
这种问题必须认真体会,否则念佛经谁不会啊。
而且最近工作紧张,心也不静,乱说也不合适。
如果“所说的”和“自己观察到的”心理过程不能对应,那就是单纯背书了。
我其实就做到过一次“见”,但即使是一次关键实验(识之分离),
就足以让人受益很多,那是质变。现在的辨别力绝对比做到之前要高。
然后才能大概知道“我执”究竟是什么意思。
’,
这种话题是有点深,作为自我警惕是好的,不敢说百分百。
观这个词也应该是有深有浅,但凡能从某种现象上出离,就能观,
出离的深度和观的深度正相关。
从这一点上说,善人比恶人的观察力通常要强,
因为善人毕竟对“粗重自我”的执取要比恶人少。
如果能从业识中出离,就能观,
如果能从心识中出离,观的能力应该是更强。
不由自主,不知不觉投入某个东西并认之为自我,就是不“自觉”,就失去了观。
f*******8
发帖数: 3612
4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因为觉得随口而出答案并不能增加自己和别人的辨别力(观力)。
这种问题必须认真体会,否则念佛经谁不会啊。
而且最近工作紧张,心也不静,乱说也不合适。
如果“所说的”和“自己观察到的”心理过程不能对应,那就是单纯背书了。
我其实就做到过一次“见”,但即使是一次关键实验(识之分离),
就足以让人受益很多,那是质变。现在的辨别力绝对比做到之前要高。
然后才能大概知道“我执”究竟是什么意思。
’,
这种话题是有点深,作为自我警惕是好的,不敢说百分百。
观这个词也应该是有深有浅,但凡能从某种现象上出离,就能观,
出离的深度和观的深度正相关。
从这一点上说,善人比恶人的观察力通常要强,
因为善人毕竟对“粗重自我”的执取要比恶人少。
如果能从业识中出离,就能观,
如果能从心识中出离,观的能力应该是更强。
不由自主,不知不觉投入某个东西并认之为自我,就是不“自觉”,就失去了观。
J*******3
发帖数: 1651
47
失传多年:网传毛泽东24岁时写的救世奇文《心之力》被发现
《心之力》著于1917年,堪称神州青少年爱国济世精神英武之楷模,曾被湖南一师杨济
昌老师打满分100分,另加5分共105分的超高分。被称为建国之才的救世奇文。其中98%
的智慧和分析,早在约100年前就为21世纪中国的各种问题和以后应对各种国内外危险
指定了出路,是过去和今后中国自强和自救的真正方向,为我们的前进奋斗亮起了航行
明灯。此文当年在湖南一师广为流传和誊抄,后几度失传,解放后和文革中因被诬陷为
“唯心主义”而禁止传播。今由湖南一师当年同学的后代在先辈的遗物发现并传出。
《心之力》写于1917年,毛泽东24岁,已初现大志和治国、兴国、强军、外交等理
念,从此,毛泽东主席带领着中国人民创造了自汉唐盛世以来最伟大的千年辉煌。
更为惊诧的是即使以今天的国际和国内局势来看,《心之力》毫不过时,可见毛泽
东主席24岁时的思想如何的杰出与深远。《心之力》俨然就是毛泽东思想坚实而全面的
基础,几乎所有新中国的成就早就在此文中预先展示。 “与时俱进”一词原来当年是
毛主席所用,令人惊叹。
以下为失传多年、得之不易的《心之力》原文(全文)...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T: 浪子秦观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yuwei2008 (雨薇),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ZT: 浪子秦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6 03:19:59 2011, 美东)
——史实出自《宋史》、《全宋词》
1085年。冬。张槿用力地搓着手,冻僵的手指总算有了些知觉。今夜,苏轼门下四
大天王,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在搞制服派对,对媒体绝不开放。张槿作为最畅
销八卦小报《开封娱乐周刊》的首席狗仔,也只能守候在苏轼的豪宅门外,期待能在散
场时捕捉到暗藏的八卦素材。
盯着宅内的灯火,手机震动,张槿收到报社主编的短信指示:重点监控秦观。
是的,新科进士秦观、当红作家秦观、大众情人秦观、绯闻天王秦观——请给出一
个忽视他的理由先?当苏轼夸他有屈原、宋玉之才,当王安石赞他的词“清新婉丽,鲍
(照)、谢(眺)似之”,当黄庭坚歌颂他“国士无双”,当全国以妓女为主的女文青
们集体票选他为“北宋第一梦中情人”,秦观就成为当仍不让的媒体宠儿,24小时被滚
动跟拍。更要紧的是,他与传说中的苏小妹的绯闻成为网上...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353
49
来自主题: Love版 - 也转一个8秦观的
————————————————————————————
《秦观和他的那些词》
撰文 咪蒙
史实出自《宋史》、《全宋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为这超越时空的不朽爱情感动多年,那么,
我要不要告诉你,其实,这更可能是偶像词人秦观摆脱某位痴情女子的漂亮借口?
1085年。冬。
张槿用力地搓着手,冻僵的手指总算有了些知觉。今夜,苏轼门下四大天王,秦观、黄
庭坚、张耒、晁补之在搞制服派对,对媒体绝不开放。张槿作为最畅销八卦小报《开封
娱乐周刊》的首席狗仔,也只能守候在苏轼的豪宅门外,期待能在散场时捕捉到暗藏的
八卦素材。
盯着宅内的灯火,手机震动,张槿收到报社主编的短信指示:重点监控秦观。
是的,新科进士秦观、当红作家秦观、大众情人秦观、绯闻天王秦观——请给出一个忽
视他的理由先?当苏轼夸他有屈原、宋玉之才,当王安石赞他的词“清新婉丽,鲍(照
)、谢(眺)似之”,当黄庭坚歌颂他“国士无双”,当全国以妓女为主的女文青们集
体票选他为“北宋第一梦中情人”,秦观就成为当仍不让的媒体宠儿,24小时被滚动跟
拍。更要紧的是,他与传说中的苏小妹的绯闻成为网上最热门的八卦,每一点蛛丝马迹
... 阅读全帖
o******t
发帖数: 4384
50
来自主题: Love版 - [合集] 也转一个8秦观的
☆─────────────────────────────────────☆
wuyelan (水晶麻子) 于 (Sun May 8 15:17:38 2011, 美东) 提到:
————————————————————————————
《秦观和他的那些词》
撰文 咪蒙
史实出自《宋史》、《全宋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为这超越时空的不朽爱情感动多年,那么,
我要不要告诉你,其实,这更可能是偶像词人秦观摆脱某位痴情女子的漂亮借口?
1085年。冬。
张槿用力地搓着手,冻僵的手指总算有了些知觉。今夜,苏轼门下四大天王,秦观、黄
庭坚、张耒、晁补之在搞制服派对,对媒体绝不开放。张槿作为最畅销八卦小报《开封
娱乐周刊》的首席狗仔,也只能守候在苏轼的豪宅门外,期待能在散场时捕捉到暗藏的
八卦素材。
盯着宅内的灯火,手机震动,张槿收到报社主编的短信指示:重点监控秦观。
是的,新科进士秦观、当红作家秦观、大众情人秦观、绯闻天王秦观——请给出一个忽
视他的理由先?当苏轼夸他有屈原、宋玉之才,当王安石赞他的词“清新婉丽,鲍(照
)、谢(眺)似之”,当黄庭坚歌颂他“国士无...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