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诸相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p
发帖数: 2771
1
第一卷 人世间 第811章 见相非相
止 汽开始解释了白蚁干净的原因,你点头同意的时候也柑慌川六我指的是那很
短的一段时间,就是一刹那,你的确相信了我的话,对不对?”见格林姚思索一阵点头
后,东邻子继续说道:“然后你心里又琢磨起,蟑螂是白蚁亲戚,这事儿了。对不对?”
见格林拇再次点了点头,东邻子便很认真的分析道:“就在你琢磨的那一刹那,那
个,“肮脏蟑螂,的“相”那个特定的感受又出来了。对不对?你知道就在那短短的一
瞬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吗?”
发懵的格林姆只有继续发懵的听着:“那一瞬间发生了很多很多事事情。第一,你
把蟑螂的那个小相。嫁接到了白蚁的“相。上,就合成了新的一个。“白蚁相”而这个
新相里面就包涵了“白蚁很脏,这个小相。这就是“罔相,;第二你的一种微妙而重要
的本能倾向发作了!这种倾向就是 把新的“白蚁相,当作了,白蚁本身”这就是“颠
倒”你本能的、潜意识的认定这个包含着“白蚁很脏相,的新相。就是白蚁本身,这就
是,罔相颠倒当你一接受这种倾向,就诞生了第三件事儿:你觉得“它应该很脏啊!”
这三件事儿就构成了一个身心运作模式。你注意哦。在这个模...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2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1) 他们被考验给考爆了 (2) 傍门是什么? (3) 走出俗世天地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他们被考验给考爆了
话说这太上老君急翘翘索回五件宝贝,再生出死翘翘的两个徒弟,就没事儿人一样昂然
飘渺而去。他们走倒是走得干净利索,拖走了每一片云彩、留下了一头雾水的唐三藏师
徒,嘎巴嘴儿、眨巴眼儿,反应不过来。
他老人家走了,孙悟空他们还在气哼哼的呢。孙大圣他们气啥呀?他气得是:把自己给
折腾得七荤八素的妖怪,居然是尊敬的菩萨大人亲自安插的。唐三藏和老猪气得是:把
自己给吓得仪态尽失、脸面扫地的魔障,居然是老师布置的有惊无险的演戏考题。
由于三藏和老猪脸面都没了,所以也就无话可说;特别是三藏,一方面是教训深刻、一
方面是惊叹于自己心里最隐秘的小九九菩萨却明察秋毫,于是也就死心塌地再不做二想
。这孙大圣就不同了,他实在是理解不了太上老君的大实话,关于菩萨设置此难的目的
:“看你师徒可有...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3
同善养生
◎云间谢汉云。幼抱沈荷。因念诸恶业中。惟色易犯。遂取繁阳冯太史所辑不可录。重
订付梓。以广其传。及刊铺甫成。而病已霍然。后令嗣及诸孙辈。皆名振一时。如星门
。霞轩。体三等。相继获售。其书香正未有艾也。
◎徐信善。与杨宏。好友也。赴试同寓。遇高僧相云。杨当大贵。徐当贫。是夜。杨偶
见寓中处女美丽。计以重赂求淫。徐严词力止之。次日。僧复遇徐。大骇曰。一夕之间
如何便有阴骘纹起。易贱为贵。当大显。复相杨。曰。气色殊不及昨日。固当与徐同显
。而名次稍后矣。发榜果然。
◎宋简州进士王行庵。制行不苟。与表弟沈某为邻。沈素好淫。公每劝之。沈不听。潜
使一仆妇诱公。公严拒之。嗣又择一美婢。使固诱公。公亦严拒之。沈意将破公之戒而
笑之也。一日公与沈外出。遇盗。沈以舟小得脱。公舟为盗所截。霎时闲雷电震惊。盗
战栗而去。公安然反回。一无所失。沈后出外回家。见其妻与人苟合。欲取器击之。手
忽不能举。怒目顿足。浩叹一声而卒。公年五十。患病设醮。道士奏疏。拜伏良久。复
云。查公大限。寿止五旬。天曹以公两次不淫。并能实意劝人。增算三纪。公闻之悚然
。后果寿八十六。亲见子孙富贵。
[批]此与徐公信善。既能持
g***t
发帖数: 2278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本着学习的心问一个
如同“无我”一样,此无我之实相并不是修了证了才有,而是本具的。本来就是无我,
只是我们执着有我所以不能解脱。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既然世界的真相是无我的,那
么“我”现在也是无我的,那么我又何必修行呢?这个就是混淆了胜义谛和世俗谛。尽
管世间的本质是无我,但若不修行,则会依然迷惑执着有我而轮回。
而修与不修,证与不证,说到底,就是轮回和涅磐的对立。这二者对于彻底证悟的人来
说,无有分别;对于我们这些未彻底证悟的人来说,还需修和证。依上面一段的道理,
轮回与涅磐无有分别乃是胜义谛,未证悟此胜义谛前,还需努力修行,证悟之后,了知
诸法如幻,轮回与涅磐皆不取。未彻底证悟而放弃修行,则是混淆了胜义谛和世俗谛,
耽误自己。
既然你前面引用了龙树菩萨的中论,这里也列出中论的观涅磐品中的一段: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
二际者,无毫厘差别。
佛经中也有很多这类的圣教量,这里举节选其中两部:
《圆觉经》:“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
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
诸戒定...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49
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请教佛教的修行目标
不是诸相皆无,诸相是客观存在的,你要做的是“不住于相”。
在佛教中间必须要以唯心主义的角度去看问题。

呀。
b*******s
发帖数: 954
6
说的很好啊。
再补充一点啊,我听一行禅师的audio讲,就是我们学经文不能被经文控制,如果被经
文控制了,经文就像蛇一样,会反咬我们一口。
相反,我们要正确的去掌握和运用经文,就像你说的 一样。
另外,从好多不同的地方都看到Buddha苦口婆心, 一遍遍的讲叫我们不要有Fixed
point of view. 就好象心经里说, “诸法空相 (Regard all dharmas as dreams)”
,好象金刚经里说,“诸相非相”...
我想Buddha的这些教诲也决定了佛教的包容性。
r*****d
发帖数: 922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人都是佛的国度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有的人就是不明白,从相上是找不到佛的。能找到的其实都是幻相。能所都在嘛。
Y**u
发帖数: 144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观精要 三
根登曲佩著 白玛旺杰译
如果你有一种天然的悟性,口头上不承认任何观点,也同样可以体悟到佛法的
正见。否则,我们无法对圣天菩萨所说的「戒禁不言」一语,其深奥意趣,能够有个真
实的了解。某日,古印度商人给孤独(26),诚邀世尊,到其花园卸用午斋,但,世尊沉
默未答,然而,给孤独从世尊沉默的表现中,领悟到世尊接受邀请之用意。如果商人给
孤独缺乏一种悟性的话,他不可能对世尊的这种默许,产生一丝的领悟。
细腰美女(27)在自己盲儿面前所称赞的「你是征服宇宙的统治者」,是一种
承许。盲儿问美女母亲:「那么,汝之所言,是你自己的肺腑之言,还是为了照顾我的
情面」时,细腰美女也只能如此作答「我所讲的全是我的肺腑之语」。事实上,细腰美
女如此的承许,完全是害怕伤害了盲儿的情感,而言不由衷地讲出来的,在美女的心底
里,绝对不会相信,其双目失明的盲儿,就是征服宇宙的统治者。像盲儿的存在一样,
我们也无法回避外部世界的力量,诸如火的烧毁能力,水的冰冻能力,以及风的摇撼能
力。但是,我们必须把对现象的承认,与自己由衷而发的「自方承许」区别开来。关于
这点,在宗喀巴大师问任...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5)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五节课
昨天讲了菩萨不能有四相,今天讲无论在见、修、行、果哪个方面,菩萨都不能有所住
——实有的执著。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
触、法布施。”
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布施。即是说,不
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
真正的菩萨不会有实有的执著,以六度中的布施为例,菩萨在行布施时,并不耽著于六
尘——色、声、香、味、触、法。
〖色〗:凡夫对所施之物有颜色、形状的执著,对乞丐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
但菩萨真正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声〗:乞丐来到家门口说:“行行好,给我点儿东西吧。”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
作意:“好,我马上给你啊……”
〖香〗:鼻子不去分辨是香的东西,还是臭的东西。
〖味〗: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触〗: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法是意识的对境。比如,认为“我今天给了乞丐十元钱,应该有很大功德吧!
”这些执著法的分别念也没有。
藏地寺院在安居时,经常念弥勒菩萨的一个愿文,有句偈颂是:“不住一切法,...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五节课
昨天讲了菩萨不能有四相,今天讲无论在见、修、行、果哪个方面,菩萨都不能有所住
——实有的执著。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
触、法布施。”
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布施。即是说,不
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
真正的菩萨不会有实有的执著,以六度中的布施为例,菩萨在行布施时,并不耽著于六
尘——色、声、香、味、触、法。
〖色〗:凡夫对所施之物有颜色、形状的执著,对乞丐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
但菩萨真正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声〗:乞丐来到家门口说:“行行好,给我点儿东西吧。”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
作意:“好,我马上给你啊……”
〖香〗:鼻子不去分辨是香的东西,还是臭的东西。
〖味〗: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触〗: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法是意识的对境。比如,认为“我今天给了乞丐十元钱,应该有很大功德吧!
”这些执著法的分别念也没有。
藏地寺院在安居时,经常念弥勒菩萨的一个愿文,有句偈颂是:“不住一切法,...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五节课
昨天讲了菩萨不能有四相,今天讲无论在见、修、行、果哪个方面,菩萨都不能有所住
——实有的执著。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
触、法布施。”
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布施。即是说,不
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
真正的菩萨不会有实有的执著,以六度中的布施为例,菩萨在行布施时,并不耽著于六
尘——色、声、香、味、触、法。
〖色〗:凡夫对所施之物有颜色、形状的执著,对乞丐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
但菩萨真正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声〗:乞丐来到家门口说:“行行好,给我点儿东西吧。”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
作意:“好,我马上给你啊……”
〖香〗:鼻子不去分辨是香的东西,还是臭的东西。
〖味〗: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触〗: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法是意识的对境。比如,认为“我今天给了乞丐十元钱,应该有很大功德吧!
”这些执著法的分别念也没有。
藏地寺院在安居时,经常念弥勒菩萨的一个愿文,有句偈颂是:“不住一切法,...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的开悟明心是什么意思?

一针见血
不是“灭”一切相,是“离”一切相。“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t******g
发帖数: 17520
13
大概看了一下头贴,
律藏中又是如何说的?
我觉得这一段很有意思
占卜可以很准, 佛陀并没有否地, 佛陀否定的是, 事件发生
的原因并不是 ”言必有“而”来“的。
---------------------------------
在佛陀与时人的对话中,有一婆罗门问佛陀:
瞿昙,我有年少子弟,知天文族姓,为诸大众占相吉凶,言有
必有,言无必无,言成必成,言坏必坏。瞿昙,于意云何? (
《杂阿含经》,卷二,2-13a)
佛陀反问他:「色......受想行识本无种耶?」答曰:「如是。」佛
又问:「色......受想行识,常住百岁耶?异生灭耶?」这婆罗门肯
定后者,于是佛说,那你的年少子弟「为大众说,成者不坏,知见非
不异耶?」于是此一婆罗门承认佛之说法「显现开发」,能拯救迷失
方向的人,示以正路,好像「闇惠明灯」(注9) 。这番答问透露给我
们的消息是:对色、受、想、行、识的本质应有正见,须知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岂可以方术执着必有、必无、必成、必坏?此皆不能如
实观察,故缚于色相。此所以在佛陀叙述的故事中,善化治王子看他
父母给予他共相娱乐之彩女,有所省...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谢安朔】觉悟次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0ze4a.html
我写的博文是净化灵魂,升华生命内在境界的法理智慧。必须有实质性的修行,心灵
的忏悔,禅定的境界,对人生态度的归正,方方面面的圆融,整体升华提高,才算得
上是真正的修行。如果心的基点依旧落在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情欲执着上面,看法理
就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要单纯靠禅定往上修,一个境界几年走不过去。因为心灵没有标准,在起心动念的时
候,不知道哪个不是你的。但坚持学正法,会把不属于原始真性的习气业力全部清洗
掉,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思维不是你,思维就己经不见了。心灵境界纯净了之后,会
发现平常可以让你生气的、执着的、容易激动的这些情绪,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还没
有准备去改的时候,就己经不见了。为什么呢?那就是正法,那就是真理,而真理的
本质一定解体虚妄。
慈悲,不要认为是有意的,是一个“神”有意为你做什么,不是的。慈悲是神本质的
一种特质,就像人有感情一样,没有感情的法界内的空性称为慈悲。它存在生命的微
观构成中,从空性绽放出来的一切光明,内核里就带有无私、奉献、无我,就带有智
慧和无边圆融事物...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5
《西藏度亡经》的心理学阐释 ZT
荣 格 译者 谢继胜
译者按:这篇文章是西方心理学大师——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为《西藏度亡经》英译本所
写的前言。正是这篇文章激起了西方人对藏传佛教的狂热兴趣。本文在海外藏学研究的
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徐进夫先生译《西藏度亡经》汉译本(北京宗教文化出
版社)却没有翻译荣格的这篇文章。有鉴于此,译者译出此文,供藏学同好参考。
在进行这项心理学阐释之前,我愿意先就这部经典本身说几句话。《西藏度亡经》或者
称为《中阴得度》是一部关于死亡和频死指导的书。像《埃及度亡经》(TheEgyptian
Book
Of The Dead ) 一样,《西藏度亡经》也意味着它是对死亡之人在其中阴 (Bardo) 阶
段的指导,这一阶段被象征性地描述为在死亡和再生之间的四十九天中间阶段。《西藏
度亡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叫做“临终中阴”(ChikhaiBardo) 描述临终时的心
理变化。第二部分叫做“实相中阴”(ChonyidBardo)涉及死后即刻伴随产生的梦境和被
称作业的幻相(Karmicillusions)。第三部分叫做“受生中阴”(SidpaBardo)...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6
"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In plain English, this is due to your mastering of mind, so that you can
enter and leave as you wish. 瑜伽师地论 use this as one of reasons to prove
that 阿赖耶识(不灭尽) should exist.
北传:杂阿含5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8.htm
......
「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
「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
「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
复问∶
「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
「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
「尊者!云何为出灭...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7
"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In plain English, this is due to your mastering of mind, so that you can
enter and leave as you wish. 瑜伽师地论 use this as one of reasons to prove
that 阿赖耶识(不灭尽) should exist.
北传:杂阿含5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8.htm
......
「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
「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
「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
复问∶
「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
「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
「尊者!云何为出灭...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消除头脑里的“应该”zz
你这种断章取义,任意套用的方法真是可怕啊。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
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
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
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
此生,性自劳虑。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
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
地者随顺觉性。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
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
者。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
,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
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19
贴上次的读记:
石解: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者,有其相,无其体,有其名,无其实。不知道这一点,就
会不见生不见灭,流转不停。有相而无体,是因为相是相对而生。相对又从无生,如平
地挖土,成一坑一包。坑包相较,而生高下。高下相倾,而生二见。一者见高执高,高
之根在低,高因低成故。无低则无高。二者见低执低,低之根在高,低因高成故。无高
则无低。执于高者,因高空故,高不可执。高低互转故,实执于低。故执高者必下,落
低者必升。一升一降,空中轮转。究其实际,二者均平。故见其高相者,知其低根。见
其低相者,知其高影。全体观之,即无流转。生死诸相,亦复如是。知其相者,即为真
性。真性不流转,不动摇,而知一切动摇,流转相。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一个
原理。

灭。
b******s
发帖数: 184
20
诸行有常,诸法有我,轮回不止。
般若实相。
D******u
发帖数: 70
21
鸟窠以吹毛示侍者,以诸恶莫和、众善奉行示白居易。《指月录》中如师说法者,真不
能多得也。如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人非佛而谁?不知此我者,专其心去恶行善,
必能有悟。若悟后专心行善离恶,必能成就。历代禅师于未悟时已是纯善之人,故悟后
曰:不改旧时人。亦有未曾在善留心者,悟后则曰:不是旧时行履处。世尊于说法时,
每每呼众人曰:“善男子,善女人。”到处则必言善因善果。此是修行人根本之事,余
权书言之颇详。如不以此为事,则不能望其有因有果,亦万不能有超入之期。切不可妄
以上智自命,而不屑屑于此,则自暴自弃矣。悟此我后,要开佛知见,发出八万四千陀
罗尼,成就如来之我。修持六度万行,成就大菩萨之我,彻底推翻,无修无证,安坐成
佛,上同如来,下同众生,成就诸祖之我。试问此我为何如乎?若不然者,只图自了,
则不声闻缘觉之我。再下者,则茫然不知此我而只知行善,则为天我。善恶相杂,则为
人我。嗔恨重,则为修罗之我。纯乎恶,则为禽兽我、饿鬼我、地狱我。诸君请择而行
之。
r****n
发帖数: 8253
22
根据这个图,来解释一下无常,苦,和无我。
诸行无常:诸行,即一切行法,或者叫做有为法,指的是所有的五蕴
无常,简单的说,就是没有持续存在的事物。宏观意义上,它指的是人总有生老病死,
所有事物总有一天会消失。严格意义上,它指的是非连续性,这个非连续性,即包含
了事物的非持续性,也包括了事物的分立性。这个非连续性并不太好理解,因为和我
们的日常经验不太一样。其中也涉及到时间的问题。
在图中,每组的五蕴基本单位(红黄圆+蓝圆)都是生起即灭的,仅仅有极为短暂的驻
留,甚至是难以想象的短(普朗克时间尺度范围),这是无常的一个重要所在之一。注
意,我图中故意将当下那组进行了加深,而过去未来那些做了虚化处理,这个是指南传
所说的当下有体,过未无体,非常非常重要。当下有体,过未无体意思是指当下是真实
的,而过去未来所生的法是消失的,是不存在的,没有任何的“体”。或者也可以说,
诸法只在当下刹那存在,或者说这个世界和“自我”,仅仅存在一个刹那。请仔细理解
这句话!
在部派佛教当中,说一切有部认为过去当下未来三时法体恒有,而我们几乎所有人的观
念,其实都是说一切有部这种观念,而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诸法只在当下...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3
根据这个图,来解释一下无常,苦,和无我。
诸行无常:诸行,即一切行法,或者叫做有为法,指的是所有的五蕴,包含所有的意
识现象以及被观察的物质现象(一定要加个被观察,因为佛法所说的色法,只是针对
被观察的)
无常,简单的说,就是没有持续存在的事物。宏观意义上,它指的是人总有生老病死,
所有事物总有一天会消失。严格意义上,它指的是非连续性,这个非连续性,即包含
了事物的非持续性,也包括了事物的分立性。这个非连续性并不太好理解,因为和我
们的日常经验不太一样。其中也涉及到时间的问题。
在图中,每组的五蕴基本单位(红黄圆+蓝圆)都是生起即灭的,仅仅有极为短暂的驻
留,甚至是难以想象的短(普朗克时间尺度范围),这是无常的一个重要所在之一。注
意,我图中故意将当下那组进行了加深,而过去未来那些做了虚化处理,这个是指南传
所说的当下有体,过未无体,非常非常重要。当下有体,过未无体意思是指当下是真实
的,而过去未来所生的法是消失的,是不存在的,没有任何的“体”。或者也可以说,
诸法只在当下刹那存在,或者说这个世界和“自我”,仅仅存在一个刹那。请仔细理解
这句话!如果你没有觉得震撼,必定是没有理解。注意...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4
发信人: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问谁知道这话的意思: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7 09:04:04 2011, 美东)
Hi, freeman08, Thank you!
This is what just I googled on this topic:
http://iask.sina.com.cn/b/7245158.html
由于小乘声闻以灭尽生死为涅盘,在解脱轮回生死到生死灭尽的涅盘过程中,分涅盘为
两个阶段∶一曰有余依涅盘,二曰无余依涅盘。
-- 这只是所谓小乘的涅盘,
Freeman08底下的意思是,所谓大乘的涅盘,还更超越这些小乘涅盘。
经文指出两种涅盘皆以‘诸漏已尽’的寂灭为体。但前者诸根的身依还存在,饥时要吃
,寒时要穿,四大不调时也要发生疾病;唯由于烦恼之漏已尽,六根门头所反映的种种
好丑境界,只是可厌弃的法有的扰扰之相,更不会起执着爱憎之心,这正是显出现证涅
盘生活的境界;可是残余的身依尚存在,故称‘未般涅盘’,所谓‘子缚已断,果缚...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很好的文章, 很多点, 只拿2个出来说一下。
1:
=====================================================================
于《法句譬喻经》中,即有关于修习超越阿赖耶及其自显现的开示。
经言:有一少年比丘淫欲炽盛,难于自制,及欲持斧自断其根,释迦止之,曰:“
卿何愚痴不解道理,欲求道者,先断其痴,然后制心。心者善恶之根源,欲断根者先制
其心,心定意解然后得道。”于是世尊即说偈曰——
学先断母 率君二臣
废诸营从 是上道人
汉译本这首偈不易解,若依藏本,则可改译如下——
应先弑父母 灭君及二净
且灭国与境 斯人自性净
据敦珠法王开示,偈中的“父母”,指能执与所执(如情欲与执持情欲);“君”指
阿赖耶;“二净”指崇拜梵天的清净行,以及执着于苦行、戒律的清净行;“国与境”
即阿赖耶识及余识等八识聚,以及内入之能所。若能超越上述种种,则为自性清净。此
即以阿赖耶为君,以阿赖耶识为国,亦即阿赖耶识之生起,实依阿赖耶。故修证阿赖耶
的空性,便须除情意之执,且除人我、法我之执①(崇拜梵天为我执,执神我不灭故;
禁戒行则为法执,执禁戒...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很好的文章, 很多点, 只拿2个出来说一下。
1:
=====================================================================
于《法句譬喻经》中,即有关于修习超越阿赖耶及其自显现的开示。
经言:有一少年比丘淫欲炽盛,难于自制,及欲持斧自断其根,释迦止之,曰:“
卿何愚痴不解道理,欲求道者,先断其痴,然后制心。心者善恶之根源,欲断根者先制
其心,心定意解然后得道。”于是世尊即说偈曰——
学先断母 率君二臣
废诸营从 是上道人
汉译本这首偈不易解,若依藏本,则可改译如下——
应先弑父母 灭君及二净
且灭国与境 斯人自性净
据敦珠法王开示,偈中的“父母”,指能执与所执(如情欲与执持情欲);“君”指
阿赖耶;“二净”指崇拜梵天的清净行,以及执着于苦行、戒律的清净行;“国与境”
即阿赖耶识及余识等八识聚,以及内入之能所。若能超越上述种种,则为自性清净。此
即以阿赖耶为君,以阿赖耶识为国,亦即阿赖耶识之生起,实依阿赖耶。故修证阿赖耶
的空性,便须除情意之执,且除人我、法我之执①(崇拜梵天为我执,执神我不灭故;
禁戒行则为法执,执禁戒...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化城
我们跟大家讲解了大乘真是佛说。那么同样是佛说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两种的道
,到底差异在哪里?相信各位在这一系列课程听下来之后,心里面已经有所了悟,我们
在这里用提纲挈领的方式,跟大家讲一讲: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并且
我们会直接用阿罗汉的证境跟佛的证境的差异,给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看,阿罗汉
在成就阿罗汉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
这是每一个阿罗汉在成就阿罗汉证境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
面逐一来看看: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首先,“我生已尽”,我们可以
指时程的方面,我们来看看解脱道的修行,从已证初果之后到最终“我生已尽”所需要
的时程。证初果之后极为怠惰的修行人,当他真正证初果、破我见之后,他最多、最多
七返人天之后,必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如果是利根人的话,在成就初果没有多久
,也许经过仔细的观行之后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也就是当生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在《
阿含经》里面可算是屡见不鲜,有非常、非常多的初果人当生到达阿罗汉的境界。所以
,从时程上来讲,成就阿罗汉----解脱道的极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我们跟大家讲解了大乘真是佛说。那么同样是佛说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两种的道
,到底差异在哪里?相信各位在这一系列课程听下来之后,心里面已经有所了悟,我们
在这里用提纲挈领的方式,跟大家讲一讲: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并且
我们会直接用阿罗汉的证境跟佛的证境的差异,给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看,阿罗汉
在成就阿罗汉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
这是每一个阿罗汉在成就阿罗汉证境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
面逐一来看看: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首先,“我生已尽”,我们可以
指时程的方面,我们来看看解脱道的修行,从已证初果之后到最终“我生已尽”所需要
的时程。证初果之后极为怠惰的修行人,当他真正证初果、破我见之后,他最多、最多
七返人天之后,必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如果是利根人的话,在成就初果没有多久
,也许经过仔细的观行之后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也就是当生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在《
阿含经》里面可算是屡见不鲜,有非常、非常多的初果人当生到达阿罗汉的境界。所以
,从时程上来讲,成就阿罗汉----解脱道的极果...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791
29
来自主题: bagua版 - 诸菩萨,
诸菩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x*******a
发帖数: 11067
3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对个诗
我也出一个:
诸相非相,诸法非法,事事皆非何时是
x*****3
发帖数: 89
31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1) 决战紫禁之巅 (2)孤绝之城 之上的云天
(1)决战紫禁之巅
话说孙悟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龙有龙,顺着那糊涂国王的好奇,显摆个尽兴,让那国
王和众臣都见识见识这对他们来说不可思议的神仙真貌。你看那国王他们震惊的模样,
就知道,这干人别看他们拜过僧拜过道,也都虔信了几十年,可是,究竟有没有神仙,
对他们来说,仍然只是一个美丽神话故事,选择相信佛相信道,一方面出于有大量的出
家人,气场足感染力强,一方面,有这三个小法小道的二神仙弄些玄虚事情,摆在面前
的事实总是要相信的。然后国王和百姓们的虔信,又反过来加强了修道人的信心,互相
鼓励和激发而已。
这就是世俗宗教。可是信仰并不等同于宗 教,宗教也完全可以与信仰剥离,或者说宗
教可以随意挑选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只要人多嗓门大就能笼络人。能笼络人呢自然
是世俗的手段、满足的是追名逐利求保佑的世俗愿望。世俗的手段、世俗的愿
望,跟任何高于人类的信仰,都已经脱节 了。所以这种宗教,不养育出来妖魔鬼怪的
也难。强盛的人心聚集,一定会加持成型出来一些个另外世界里面的生灵。
虽说这些生灵比人类高明,...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3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1) 心锁 (2) 意外不意外 (3) 精密工艺 (4) 躲不过 有因由 (5) 善缚妖
魔 (6) 善
(1) 心锁
这个自称佛门内道的妖怪,估计在它眼里,唐三藏孙悟空他们才是外道。你看它这
么高的当此,对它来说,成佛就跟玩儿似的,可是咱们却发现,这个老佛,却有点憨豆
先生的味道。
你看那些神仙,就拿孙悟空猪八戒他们来说吧,远远没有修到佛的层次,可是就凭
他们超脱了三界的轮回,他们认识许多神仙,而且孙悟空还掌握了天上地下不少八卦新
闻。而这个老佛呢,脑袋里除了他看不上的唐僧师徒,它面对众多神仙的时候,居然一
个都没听说过,当然认识就更是免谈啦。
面对真武大帝派来的龙蛇龟相武将们,这妖魔颇为困惑:“这猴儿怎么得个龙蛇龟
相?此等之类,却是何方来者?”“汝等是那路龙神,敢来造吾仙境?”困惑当然了,
不认识、没听说过,连什么档次的神仙也搞不清楚。眼看它迷茫的小眼神儿,人家心下
晓得这厮没见过世面,五龙二将自报家门:“那泼怪!我乃武当山大和宫混元教主荡魔
天尊之前五位龙神、龟、蛇二将。”结果呢,这么一个大佛,仍然是对人家的来历不知
所云:“这畜生,有...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8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诺那华藏精舍 修密基本问答 4
世界佛教圆觉宗 藏密宁玛巴 诺那华藏精舍
修密基本问答
二.问答篇
3.何谓因乘与果乘?
答:释迦牟尼佛所传成佛法门,分为显密。显教谓之“因乘”,分为声闻、缘
觉、菩萨乘,依之而修须多生多劫才能成佛;密宗谓之“果乘”,分为下三部外乘
(事业、行乘、瑜珈乘)及内三乘(马哈、阿落、阿兑),修下三部法须十六生成
佛,修内乘法即身或三生可以成佛,本门圆觉宗所传是内乘无上部密法,不重事相
仪轨(如点油灯、仪式、磕大头、手印、坛城布置等外相法),直接从心地起修,
直指心性而不迂回,故能即身成就。此吾人佛性本具,有如房屋现成,只因蒙尘不
显,只须将尘除尽,则焕然一新,不必重新起地基建屋,此即“果地起修”,亦即
本来是佛,成佛惟显本心,无须外求之道理。
注:果乘之“果”系指佛宫殿净土,圆满佛身,佛所受用眷属与佛事业,修果
乘者乃依果(佛位)所具诸相不离体性及诸佛密用而修观之义。
4.何谓小乘、大乘、金刚乘?
答:乘:运载义,是譬喻佛法如渡船,能把众生从生死的此岸运载到涅磐(般
木)的彼岸,其又有前进的工具和前进的目的之双层作用。
小乘:不以利他度世为自己最大责任,而以自求解脱生死为最大目的。属声闻
P******a
发帖数: 478
34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Aug 8 03:14:05 2008) 提到:
劝发菩提心文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846.htm,标题编号已修改以便今人阅读)
省庵大师著
1.绪论─序分
1.1 总标心愿为修行之先容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
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
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
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
?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1.2 别辨心愿为立行之标准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
、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
a**u
发帖数: 8107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学佛学什么
☆─────────────────────────────────────☆
Yisu (yisnotme) 于 (Thu May 20 11:53:20 2010, 美东) 提到:
学佛的样子?
学佛的语言?
学佛的行为?
学佛的神通?
学佛的心行?
学佛的志向?
一切都离不开对佛的了解和认识。佛究竟是什么,每个修行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不了
解佛, 不认识佛, 则无从学起。 佛的意义恐怕不光是解脱自己, 更多的是造福他人
。 学佛的人是越学越高, 还是越学越低。 这恐怕是我们最先要值得探讨的, 在我们
学佛之前。
purity 前面有一个帖子,叫"爱是不保留"。 一句话就很好。 我们也来说说自己对
佛的理解吧。 brainstorm, 一句话就行, 先不要去评论别人的。
我先开个头。
佛是身最低, 志最高。
☆─────────────────────────────────────☆
taipingnan (泰平之南) 于 (Thu May 20 12:01:08 2010, 美东) 提到:
呵呵,对头了,都是学佛的人,为何会学出各种样子,关键就在于他到底想要...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法所说无相心解脱
心解脱和慧解脱的区别是什么?

嗔痴-还
没断除。
第一。
,空心解
脱,无相心解脱,此等诸法是意义有别?抑名辞有别耶?或意义为一,唯名辞有别耶?』
德!又或依
于事由,谓此等诸法意义为一,唯有名辞各别,而有其事由。
耶?
同于第四
方、上下横、一切处、于一切情况下、一切具有之世界,与慈俱起,广大远行无量而无
怨念,无
恚念之心遍满而住。与悲俱起之心……与喜俱起之心……与舍俱起之心
Y**u
发帖数: 5466
37
朋友们认真听着,我为你们说一说妄心。 今天你们来到这里,贪恋爱着钱财异性, 思
念华丽的园林屋宅, 这都是明显的妄心。 你们大概没有这种妄心, 但是你们有细微
的妄心, 你们却不知道。 什么是细微的妄心呢? 听说到觉悟, 就起心执着于觉悟;
听说到陧盘,就起心执着于陧盘; 听说到空, 就起心执着于空, 听说到定, 就起
心执着于定; 这都是妄心。 也是佛法的束缚。也是对佛法的偏见。 如果这样用心的
话,那就不能解脱。 因为那样不是本来的寂减清静。
心如果停留在陧盘上, 就被陧盘束缚了, 心如果停留在清静上, 就被清静束缚了,
心如果停留在空上, 就被空束缚了, 心如果停留在定上, 就被定束缚了, 这些都是
妨碍觉悟的。 般若经说:若心取相, 即着我, 人, 众生, 寿者,离一切诸相, 即
名诸佛。维摩经中讲: 什么是病痛的根源呢?是因为有攀缘的胡思乱想, 怎么能断却
胡思乱想呢?需要用空的般若智慧, 没有了攀缘的境, 就没有了病根。 学习佛法如
果不能识别种种细微的妄心, 怎么能出离生死的苦海呢?
r****n
发帖数: 8253
38

苹果属于色法,你看苹果,当然不能支配控制苹果,但是你如果用手移动苹果,挤压苹
果,即产生了支配影响。但实际上,这当中并不存在真正的主宰支配。还是错觉。
后面控制支配你的“看",更是一个严重致命的错误。
看这个过程,佛法称呼其为名法,包含了眼识外加一些伴随的心所的相续生灭,阿毗达
摩称呼其为眼门心路过程。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确实感觉我们可以控制看,影响看,可是在微观过程当中,却毫无
主宰支配的现象产生。而只有缘生缘灭!
这所谓的宏观的主宰的感觉,其实是一系列微细的心识心所连续生灭而造成的一种整体
现象。而这整体的主宰支配现象,在微观的现象上,丝毫不存在。
因此,诸法无我,这里的诸法,是针对所有的微观现象,真正的现象,没有主宰性,没
有支配性,试图寻找主宰,寻找所谓的自由,更是痴心妄想。堕神我邪见。
没有控制,控制的前提是这个心识必须要有持续性驻留,而不能只存在一个刹那。
一旦认为心是持续性驻留,必定堕常见和我见。而你就是。
h***s
发帖数: 1716
39
你的确极其弱智, 你的SB语录还在楼上端放着呢, 你猪头太有碍社会环境乐, 哈!
"
发信人: venusfire (J星 爱自由),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 佛法关于五蕴生灭相续的简单图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2 15:08:49 2011, 美东)
别问了。 直接告诉我你打算怎么扁吧。
。。。
我既然学佛,自然对阿弥陀佛怎么创造世界,
对文殊怎么游历诸世界,
对维摩诘怎么把世界从那里抓到这里
这些事情的机理有兴趣。
我到什么地步,凭什么告诉你?你有什么资格知道呢?
"
这些事情的"机理"?
"机理"解释一: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
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
"机理"解释二:机理是指事物变化的理由与道理。
比如, "阿弥陀佛怎么创造世界"实现的运行规则和原理? (解释一)
或者, "阿弥陀佛怎么创造世界"的理由与道理? (解释二)
你这种SB, 实在太有娱乐价值了... 还一个劲的, 世上没几个比你JB星NB的, 那感情是
啊, 你这JB都要研究"创造世...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0

苹果属于色法,你看苹果,当然不能支配控制苹果,但是你如果用手移动苹果,挤压苹
果,即产生了支配影响。但实际上,这当中并不存在真正的主宰支配。还是错觉。
后面控制支配你的“看",更是一个严重致命的错误。
看这个过程,佛法称呼其为名法,包含了眼识外加一些伴随的心所的相续生灭,阿毗达
摩称呼其为眼门心路过程。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确实感觉我们可以控制看,影响看,可是在微观过程当中,却毫无
主宰支配的现象产生。而只有缘生缘灭!
这所谓的宏观的主宰的感觉,其实是一系列微细的心识心所连续生灭而造成的一种整体
现象。而这整体的主宰支配现象,在微观的现象上,丝毫不存在。
因此,诸法无我,这里的诸法,是针对所有的微观现象,真正的现象,没有主宰性,没
有支配性,试图寻找主宰,寻找所谓的自由,更是痴心妄想。堕神我邪见。
没有控制,控制的前提是这个心识必须要有持续性驻留,而不能只存在一个刹那。
一旦认为心是持续性驻留,必定堕常见和我见。而你就是。
h***s
发帖数: 1716
41
你的确极其弱智, 你的SB语录还在楼上端放着呢, 你猪头太有碍社会环境乐, 哈!
"
发信人: venusfire (J星 爱自由),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 佛法关于五蕴生灭相续的简单图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2 15:08:49 2011, 美东)
别问了。 直接告诉我你打算怎么扁吧。
。。。
我既然学佛,自然对阿弥陀佛怎么创造世界,
对文殊怎么游历诸世界,
对维摩诘怎么把世界从那里抓到这里
这些事情的机理有兴趣。
我到什么地步,凭什么告诉你?你有什么资格知道呢?
"
这些事情的"机理"?
"机理"解释一: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
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
"机理"解释二:机理是指事物变化的理由与道理。
比如, "阿弥陀佛怎么创造世界"实现的运行规则和原理? (解释一)
或者, "阿弥陀佛怎么创造世界"的理由与道理? (解释二)
你这种SB, 实在太有娱乐价值了... 还一个劲的, 世上没几个比你JB星NB的, 那感情是
啊, 你这JB都要研究"创造世...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9:净诸业障菩萨
圆觉的每一部分都出彩,就好像这一部分讲的四相, 如果真的能花时间去搞清楚这四
相是什么,对实际的修行帮助会非常大。。
顶礼我师释迦牟尼
顶礼净诸业障菩萨
s********h
发帖数: 938
43
哎~~(单田芳评书中的调子),w师兄此言差矣。G师兄如此严肃,本德岂能失礼。且看
本德向G师兄开示本德所理解的如来藏,真如:
1.非你所推理与想象所能知
2.不在你推理与想象的意识活动之外
3.欲识如来藏,当先识诸相存在的本质。
4.欲识诸相存在的本质,当先识自己的思维的本质。
5.明白自己思维本质以前,不宜想象如来藏。
开示毕。大德的帽子原物奉还给G师兄。俺还是那个思来想去搞不懂的门外汉。哈哈。
G**W
发帖数: 1865
44
謝謝指導.大德所說的好 :
1.非所推理与想象所能知
2.不在推理与想象的意识活动之外
3.欲识如来藏,当先识诸相存在的本质。
4.欲识诸相存在的本质,当先识自己的思维的本质。
5.明白自己思维本质以前,不宜想象如来藏。
如來藏一詞見於佛經處處,為什麼很多人會誤會是外道的神我,意識我呢 ?
c***h
发帖数: 2262
45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一位菩萨戒比丘诽谤大乘佛法的忏悔书(邪见害人不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27 00:30:15 2015, 美东)
那么,行 住 坐 卧 思考 吃饭,就都在”定”中
当说要如何降服其心(烦恼)的时候,不就是说熄灭烦恼的方法是甚么了吗?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般若经对于佛陀所教的内观缘起的方法总合出的一句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方法最后所表现出来的极致境界,是金刚经所强调的”空”。
熄灭烦恼,只会在打坐不动的时候吗? 一起身走路,就有烦恼吗?
佛陀教的方法,不会那么逊吧。
于是,
走路的时候,该如何无所住而生其心,降服烦恼?
吃饭的时候,该如何无所住而生其心,降服烦恼?
思考的时候,该如何无所住而生其心,降服烦恼?
布施的时候,该如何无所住而生其心,降服烦恼?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非凡夫俗子一般见虚罔相,见人、我、众生相
这里何谓人 我 众生相? 人...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46
当值遇生死关头时,总会让人强烈地想要寻求生命的意义,探索「生从何处来,死往何
处去」,找寻生命的出口。自己往日在罹患重病时,就曾经极端迫切地渴求,希望生命
中能够出现善知识来教导「人生真实的智慧」,至少让我知道「我的本来真面目」是什
么,这样就能让我死而无憾。但是在茫茫佛海中,又要如何寻觅?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
处!
由于深信《三世因果经》中所说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
是」。所以对于自己病重的身体,毅然决然摒除了友人所介绍的求卜问卦建议,欢欢喜
喜地接受一切境界,此时脑海中不时浮起曾经读过的一句话『当业报至时,非空、非海
中、非入山市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报;唯有忏悔力,才得以除灭』。相信唯有真
诚的忏悔,才能改变业力。所以在多年日夜不停地拜忏求悔之后,乃能在佛菩萨慈悲摄
受安排下,经友人介绍得以亲近『正觉』。但是首次见到平实居士身穿在家衣服,又让
我起了疑心:「这个人是在家人,我可以跟他学法吗?」,因为师父经常耳提面命教导
:「在家人是白衣,不可以白衣高座,不可以跟在家人学法。」
但因为求法若渴,也就暂且抛开师父的交待。当第一次到「正觉」讲堂试听平实居士的
...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1715
47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谁最近实修了
我理解:
诸相非相 = 心相一元= 心不为割裂下的心, 相不是割裂下的相
相空=心空, 心空=心有用而无体,因无体可寻而说性空,因有用,而说妙有。
p*****m
发帖数: 65
48
老实说,我也有楼主的这个疑问。
但是若说南海诸岛是越南等国的,心里更加不爽,两相权衡,还不如支持“南海诸岛自
古属于中国”比较安逸,虽然说起来底气未免有点不足。我想,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吧。
世界上的形势,本来就是讲拳头,拳头一时搞不定,才搞舆论工作,正所谓文功武吓。
只是有点看不起我党,舆论工作出不了国门,就只能虐自己的几个老百姓。
b*****d
发帖数: 61690
49
日防卫相暗示将在距中国最近岛屿部署兵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21:40 环球时报
环球网3月19日消息 有关在日本最西端的冲绳县与那国岛部署陆上自卫队一事,日
本防卫相北泽俊美19日在参院外交防卫委员会上说:“防卫省内已得出相当积极的商讨
结果。希望在鸠山内阁讨论,作为政府的方针得以确定。”
日本共同社19日报道说,有关在该岛部署自卫队问题,麻生内阁前防卫相滨田靖一
也曾表现出积极态度。但是日本政权更迭后,北泽一度对此态度谨慎,称“希望不给近
邻各国造成不必要的担忧,应谨慎行事”。
与那国岛距离冲绳本岛约520公里,距离中国台湾岛仅110公里,与中国的钓鱼岛相
距约150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于向该岛派驻陆上自卫队一事,日本自去年起即
开始有所动作。日本政府去年7月4日确定方针,在与那国岛配置陆上自卫队,这将是日
本在冲绳本岛外的离岛首次驻扎陆上自卫队部队。日本《产经新闻》当时评论称,日本
此举旨在“对该岛附近航行的船舶进行监视并进行离岛防卫。意在强化西南诸岛的防卫
能力,与军力不断增强且在东海活动频繁的中国进行对抗”。
但是,自
p*****e
发帖数: 7299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诸 葛 亮 与 阿 斗
奴 才 见 解
田家英
读史记《秦始皇本纪》,觉得奴才的见解常有其独特的地方。秦并宇内,吞二周而亡诸
侯,天下是咱家的了,于是忙煞了一批帮闲、帮凶、走狗之类,浩浩荡荡。除了三呼“
陛下神灵圣明,”扬着鞭子,监督奴隶刻石歌颂功德,这些唯唯诺诺或者嘁嘁喳喳的奴
才,便忙着“使天下无异议”,策划“安宁之术”,改官制,严刑罚,强化特务基层活
动,运用喽罗监察网。这里,最有名的自然是“焚书”与“坑儒”。焚书,这在中国“
书缺有简”算是最早了吧,非秦书,皆烧之,诗书百家语钦定不准读,准读的是医药卜
筮种树之书,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是要把天下士子都造成“博士”,“方士”。等因
奉此,大家都读核准的书,又是要大家都做奴才。不过,虽然用意如此,滔滔者天下皆
是也,又岂非显出奴才身份并不高贵了么?所以站在奴才立场最好的不是奴化诸生思想
,倒是直接了当掘一个大坑,推他下去。于是便有异议了,秦时当有言论,可惜不及详
考,好在目前就有近似主张,那宏文是:……始皇何曾坑儒……所坑诸生不是所谓“真
儒”,而是当时干犯禁令的人,所谓禁令现在虽无当时什么《出版法》或《检察条例》
可资考证,但“或为妖言以乱黔首”,必然是...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