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诸行
首页 6 7 8 9 10 末页 (共10页)
k*******n
发帖数: 14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我把标点重新点了一下,希望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看了也能受益。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
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佛在阐述第八种外道。由“此”的“此”说得是这样一段经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
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
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
失措。}
是说这些在三昧中的修行人觉察到行阴在相续不断的扰动,他入了一个什么境界呢,那
就是前三阴已经断了(色受想),但是行阴还在,所以他看东西,见有非有,观无不无
,所以认定 “死后俱非” “有相无相”。说白了,没看清真相,把自己绕糊涂了。要
知道,这些是已经离欲了的大修行人,尚且堕入外道,可见修行之路不易。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 阅读全帖
w********a
发帖数: 19
2
每日沉溺于幻想之中,以酒度日,郁郁寡欢,以穷屌丝的气质做高富帅的梦。日子就这
么惆怅的过着,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碰到一位大师......从此我的人生改变了。
大师:施主,等一下、莫动......我看你骨骼惊奇、并非凡人,何以满面愁容,闷闷不
乐?
我:哎~ 说来话长...... 男人的纠结,无非就是事业和女人呗。
大师:情如水中月、镜中花,钱财如浮云,施主又何必苦苦追寻?施主需知诸行无我、
诸法无常,*&%*¥..@#%.........
我:少他妈跟老子废话,到底有办法解决没?
大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以45度角方向斜视远处天空中的那片白云,许久.....从怀里
掏出一本满时褶皱的秘籍,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人!生!赢!家!!!!当然,还
收了我10元钱.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一边苦读秘籍一边实战练习,最终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哈哈,好
吧,蛋扯够了,逼逗完了,开始进入正题。
虽然事业达到一定高度和爱情经营的美满看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俩回事,但在大的道理上
讲是相似的,就是做成功一件事,既然想做成一件大事,那需要自身具备的一些素质和
培养出的性格是相同的。
1. 自信、勇敢
泡妞篇:俗话说窈窕淑...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3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1) 一阳初长
(2) 护法神灵
(3) 真修有真机
(4) 意马收缰获真诀
(5) 镜中的怪物是谁?
(6) 拈花之笑不着之字原来如此
(7) 天地同行
(8) 道理是一层比一层更高尚的
(9) 从上往下怎么看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一阳初长
除掉了索命束身的六蠢贼之后,就相当于身体和心灵给清扫掉了表面的一层浮土,三藏
的心态开始清明起来,那么土去石出,他们再行走就遇到了“悬崖峭壁崎岖路,迭岭层
峦险峻山”。原先看见的土包子,这浮土一旦清掉,才发现下面深埋的都是崎岖嶙峋的
山峦。这就是开始硬邦邦的、实打实的真修行了。
去掉六妄识贼,心性清朗,那么意念、血气、脉气等等,就开始聚敛收缩汇聚,用过去
五行理论就是金秋肃杀,金就是肃杀的性质。这肃杀凝聚就是悟空的洞见带来的,悟空
本性属金。那么他们就自然的进入了寒冬。三藏的心性,开始的时候生存在俗人的夏季
,心浮气躁,蒙昧不堪。被选作圣僧,并走向真修路途,是在趋向聚敛的秋天。去掉六
伪见,就出离凡人、进入了冬藏季节,扎扎实实的开始了修行。
虽然刚... 阅读全帖
d*****1
发帖数: 263
4
时间就象一条平静的溪流,安静地不疾不缓地徐徐流淌。7788wX.Com(wwW.
pAosHU8.cOM_泡&书&吧)
红火热闹的元宵节过后,人们渐渐从大年里的悠闲疏懒里走出来,重新把注意力转
移到眼前的各种事务上。官员们坐在衙门里,认真地署理着从年前积压到现在的公文卷
案;商人们背负起包裹行囊,辞别了亲人们,再次踏上奔波的路途;农户们一面收拾撂
闲一冬的农具,该修的修该补的补,一面恳请各路神灵保佑今年没灾没害顺顺当当,同
时憧憬着今年能有个好收成;女人们也把年节里穿的戴的精细首饰和锦缎衣裳都取下来
换下来,该洗的洗该擦的擦,小心翼翼地藏起来,然后用青帕把头一裹,布袄在外面一
罩,又开始风风火火地整饬家务盘算油盐,并且为买菜量米时多给少付的那一文钱而与
米铺伙计或者挑担贩子斤斤计较大半天。散布在城里各处的私塾族学也都开了课,走在
小巷里,经常能听到琅琅的童音: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在京师城外的几个水陆码头上,随时都有大大小小的驮队或者船队赶到或者离开,
勤劳的人们从这里把西边的皮毛青盐药材运送去东边,又把南... 阅读全帖
E*****m
发帖数: 25615
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俠客行第二十章就是嘲笑基督徒解經
当下各人络绎走进石室,只见东面是块打磨光滑的大石壁,石壁旁点燃着八根大火
把,
照耀明亮。壁上刻得有图有字。石室中已有十多人,有的注目凝思,有的打坐练功,有
的闭
着双目喃喃自语,更有三四人在大声争辩。
白自在陡然见到一人,向他打量片刻,惊道:“温三兄,你……你……你在这里?”
这个不住在石室中打圈的黑衫老者温仁厚,是山东八仙剑的掌门,和白自在交情着
实不
浅。然而他见到白自在时并不如何惊喜,只淡淡一笑,说道:“怎么到今日才来?”
白自在道:“十年前我听说你被侠客岛邀来喝腊八粥,只道你……只道你早就仙去
了,
曾大哭了几场,那知道……”
温仁厚道:“我好端端在这里研习上乘武功,怎么就会死了?可惜,可惜你来得迟
了。
你瞧,这第一句‘赵客缦胡缨’,其中对这个‘胡’字的注解说:‘胡者,西域之人也
。新
唐书承乾传云:数百人习音声学胡人,椎髻剪采为舞衣……’”一面说,一面指着石壁
上的
小字注解,读给白自在听。
白自在乍逢良友,心下甚喜,既急欲询问别来种切,又要打听岛上情状,问道:“
温三
兄,这十年来你起居如何?怎地也不带个信到山东家中?”
... 阅读全帖
E*****m
发帖数: 25615
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俠客行第二十章就是嘲笑基督徒解經
当下各人络绎走进石室,只见东面是块打磨光滑的大石壁,石壁旁点燃着八根大火
把,
照耀明亮。壁上刻得有图有字。石室中已有十多人,有的注目凝思,有的打坐练功,有
的闭
着双目喃喃自语,更有三四人在大声争辩。
白自在陡然见到一人,向他打量片刻,惊道:“温三兄,你……你……你在这里?”
这个不住在石室中打圈的黑衫老者温仁厚,是山东八仙剑的掌门,和白自在交情着
实不
浅。然而他见到白自在时并不如何惊喜,只淡淡一笑,说道:“怎么到今日才来?”
白自在道:“十年前我听说你被侠客岛邀来喝腊八粥,只道你……只道你早就仙去
了,
曾大哭了几场,那知道……”
温仁厚道:“我好端端在这里研习上乘武功,怎么就会死了?可惜,可惜你来得迟
了。
你瞧,这第一句‘赵客缦胡缨’,其中对这个‘胡’字的注解说:‘胡者,西域之人也
。新
唐书承乾传云:数百人习音声学胡人,椎髻剪采为舞衣……’”一面说,一面指着石壁
上的
小字注解,读给白自在听。
白自在乍逢良友,心下甚喜,既急欲询问别来种切,又要打听岛上情状,问道:“
温三
兄,这十年来你起居如何?怎地也不带个信到山东家中?”
...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7
有人看过这篇文章么:
年少修行忆事
作者:无名氏
我在台湾出生,出生的时候,佛陀已经入灭了近二千五百年。小时候,我有时会带
着一种惶恐的心情靠近镜子,望着镜中人,摸摸脸,揑揑身体,问自己:「这是谁?」
我甚至于闭起眼睛,注意呼吸几分钟,努力的想自己「生从何来」,然而答案依然没有
浮现,我总有懊恼的感觉。那时,我觉得大部份的人,每天活着,活得那么的老神在在
,竟然都不会想要出离一再循环的生死牢狱(rodha, Vism.495),实在不可思议。隐隐
约约之中,我似乎已在寻根,寻找一条能够「终结生死」(ni-rodha﹐灭,无牢狱(之灾
) )的理路。
在我七岁左右的时候,就由父亲的口中得知,印度曾经有一位释迦牟尼佛,因为体
悟了人生有生、老、病、死的苦,于是透过修行而悟道(脱离生死轮回)。佛陀的修行故
事,在我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可说是记忆犹新,这让我更加的肯定──确实是有个
「出脱生死之道」;那时,我生起了想要修行的心意,可是又不敢说出来。家人及身边
的人都没有在修行,我没有可学习的对象,也不知道何处可找到正确的方法。在缺乏老
师及经书的引导下,我也只能独自摸索。
一...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超级牛的人:无名氏
这人太厉害了,我第一次看到,而且他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
谢谢rainbowcc的转帖,我单独列出主题
------------------------------
年少修行忆事
作者:无名氏
我在台湾出生,出生的时候,佛陀已经入灭了近二千五百年。小时候,我有时会带
着一种惶恐的心情靠近镜子,望着镜中人,摸摸脸,揑揑身体,问自己:「这是谁?」
我甚至于闭起眼睛,注意呼吸几分钟,努力的想自己「生从何来」,然而答案依然没有
浮现,我总有懊恼的感觉。那时,我觉得大部份的人,每天活着,活得那么的老神在在
,竟然都不会想要出离一再循环的生死牢狱(rodha, Vism.495),实在不可思议。隐隐
约约之中,我似乎已在寻根,寻找一条能够「终结生死」(ni-rodha﹐灭,无牢狱(之灾
) )的理路。
在我七岁左右的时候,就由父亲的口中得知,印度曾经有一位释迦牟尼佛,因为体
悟了人生有生、老、病、死的苦,于是透过修行而悟道(脱离生死轮回)。佛陀的修行故
事,在我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可说是记忆犹新,这让我更加的肯定──确实是有个
「出脱生死之道」;那时,我生起了想要修行的心意...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有因有缘:
向解悟请教四个问题:
一:第四禅,舍念清净,心一境性,请问此时是否有贪?若无,第四禅=涅槃?
二: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此句怎么解呢?受、想、行、识非生
灭法?非应生灭灭已?
三:证涅槃必灭无明,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触灭则受灭,问
题来了,无触了,受还没灭吗?
四:以色受想行识中的 “受 ” 举例:您所说离贪爱即能涅槃,不必灭诸受,那您看
一下这段对话,怎么解释
【舍利弗有一次说:“同修啊!涅槃真是快乐!涅槃真是快乐!”优陀夷问 他:“可
是,舍利弗,我的朋友,如果连感觉都没有了,怎么会有快乐呢?” 舍利弗的答案具
有高度的哲学意味,而不是一般所能了解的。他说:“没有 感觉本身就是快乐。”】
请问:涅槃中有受吗?受不灭吗
G****t
发帖数: 1799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行传
1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
2第二世蒋扬确吉罗卓
3现今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降临世间,他所传下的教证二法,由于过往上师及善知识们的执持与
弘扬,使得至今仍有佛法可以听闻。也由于他们的指导,使我们入佛们之后,知道要去
恶行善,进入解脱遍智的道上,他们的功德是等同佛陀的。西藏四大教派中有一最重要
的口诀就是「要知道上师善知识的恩德比佛陀还要高、还要大」。说明了上师的重要。
知道上师的重要后,必须对上师有信心、相信上师,但是对上师的信心要如何产生
呢?就是要了解上师的生平事迹,对上师的信心自然生起。不论是显教或密教,对上师
的信心,都要透过上师行传的了解,因此听闻传记就显得非常重要。
1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
编辑
第一世汤杰千巴蒋扬钦哲旺波的名字是蒋噶旺贝蒋千,第二世的名字是确吉罗卓,第三
世的名字是突登却吉嘉措;在这三世仁波切的名字之前,都要冠上「汤杰千巴蒋扬钦哲
旺波」,这个名称为蒋贡康楚仁波切所赐。
汤杰的意思为一切,千巴是知道,合译为「了知一切」。所谓「汤杰千巴」意即没
有一样不知道的,是全知的;这四个字的涵义是不容易做到。以世间法来说,要精于歌
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佛教三法印:
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
,将来终归幻灭;藉因緣所生之諸行法,當因緣變化時,即無法保有常恆不變之相。(
热力学第二定律)
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亦即無有本來自在、不藉諸
緣出生、常恆不變的本體;所谓我的存在只是相对的生理和心理幻象。(大爆炸理论)
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無有一切生死的煩惱與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
;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不來不去的般若中道體
性義。(宇宙加速膨胀)
n******g
发帖数: 17225
12
学诚法师,1966年生于福建仙游,1982年于莆田广化寺出家,1991年毕业于中国佛学
院并获硕士学位,2007年被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授予教育行政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
年被全印度比丘僧伽会授予“三藏大法师”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
佛学院副院长、陕西法门寺住持、北京龙泉寺住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
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等。■本报记者 陆航/摄
2000多年前,始于西汉都城长安,跨越陇山山脉,经河西走廊连接亚洲、非洲和欧
洲的丝绸之路不仅见证了中西贸易的繁荣,也促进了各宗教的交流与传播。在丝绸之路
上,除了兴盛的佛教外,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拜火教等多个宗教与民族文明相
遇融合、共同发展。为进一步探究千百年来,佛教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发展、丝
绸之路上各宗教间的对话,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
丝绸之路见证佛教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古代丝绸之路贯通远东、中亚、南亚、中东、欧洲和非洲,
见证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汇聚了不同宗教的智慧与贡献。在中国倡导和推动“一带
一路”构想的大背景下,请您谈谈历史上佛教... 阅读全帖
d*****1
发帖数: 263
13
一连好几天,宰相公廨都没有消息,商成坐不住了。让朝廷下决心与突竭茨决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必然是个曲折而漫长的过
程,但在草原上筑城的事情也不能再拖,人工材料等许多筹备现在就必须着手。时间不
等人,他不能在驿馆里消磨时间。他决定不再坐等宰相公廨的通知,自己找上门去。
这天上午,当他就要出门去皇城的时候,礼部和工部的那两个官员又来找他了。
他的县伯府邸即将完工,就差最后的挂匾,他们这是过来请他去实地察看一遍,看
有没有什么地方不满意的,也好及时返工改建。
商成本来不想跑这一趟。住哪里不是住?未必工部修的房子就一定比燕山卫署分给
他住的那个府邸更漂亮?未必;无非就是占地面积更大一些,用料更讲究一些罢了。可
是一来段四他们在旁边撺掇,两个六部小官府邸也是诚心诚意地恳请,二来新府邸就在
内城西侧的崇一坊,正好在皇城礼兴门的路途左近,他最后还是答应了走一趟。
改建出来的应县伯府很气派。不用说高矗门庭下用拇指粗铁环扣悬挂起来的四个足
人高的大灯笼,就是整条街巷的西侧全是一丈高青砖挂檐赭色高墙,单是便把对街的两
三户家人都比较下去。五基石阶上,高大轩敞的赭漆正门...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6059
14
新林轩的一间阁室中,王义正给纤娘子交代要哪些酒菜。商成听不明白“鸿雁归来”、
“暮鸟投林”都是指些什么,也懒得问,干脆就坐在椅上转头审量木壁上挂的几幅字画
。他很快就认出了两幅字都是熟人的手笔。一幅是四个正书大楷“梅间梁风”,一幅是
用中楷抄录的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不管是大字还是小字,架构都很丰满
,笔画也很圆润,个个看上去胖乎乎地,完全就和常秀一个模样。他暗暗地撇了下嘴。
他回京才半个多月,就已经在好几个地方多次看见这位工部侍郎的墨宝。唉,也不知道
城里到底有多少常文实的胖字。
王义已经点齐菜肴,转头问他说:“喝什么酒?”
商成顺口就想说“随便什么酒都行”,忽然想起来前两回进京喝的那些酒精度数很低的
饮料,还有与酸醋差不多滋味的御制贡酒,临时改了口,问纤娘子道:“有没有燕山白
酒?”
纤娘子低着头轻轻声音答话:“有。燕山霍酒有三种,工部西坊新制白酒两种,请问客
人要哪一种?”
“……工部的吧。”
王义插话说道:“工部的两种白酒,一样先来一斤。方才点的那些菜馔,你们仔细着细
心烹制;先给我们上几样佐酒的小菜。”停了停,又问道,“内苑的秀娘子,今天在你
们梁风不?她在的话,就...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6059
15
第二天是初六,是朝廷各衙门年节后开衙的第一天。一大早吃罢早饭,商成把碗一丢嘴
一抹,就带着俩侍卫去兵部找真芗。他答应霍士其在兵部帮他寻个职司,凭十七叔自己
的勋衔履历也能在兵部谋个职务,可这毕竟是人事调动,属于公务,他就是个上柱国也
不能乱插手,所以就想先找真芗打探下口风。实在不行的话,他还得另外想办法。
他到兵部的时候,辰时初刻的钟已经敲罢,可真芗却还没有到衙。不止真芗迟到了,兵
部尚书和右侍郎也还没到衙点卯。前后几进的兵部内衙门里,除了一些文书杂役以外,
难得看到几个穿青着绿的官员。就是这些不多的小吏,也没看见什么人在急忙办公,而
是不停地从这屋钻那屋进进出出地说闲话,再不就是抱着热茶汤边吸溜边听别人譬说这
几天里城里发生的稀罕事。
正院的一个主簿和他比较熟悉,知道他来找真芗有事,就把他先让到厢房里,又让人赶
紧送来一壶热茶汤,便陪着他一边说话一边等真芗。
商成有点过意不去。自己是来办点私事,不能耽搁别人做正事,所以他就对那位主簿说
:“你要有事就去忙着,不用专门陪我。”
那主簿笑着给他添水,说:“我没什么可忙的。新年开衙第一天,还能有什么事?”
他这样一说,商成就想起来了。他曾经...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正见:佛陀的证悟
在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帮助
读者检验自己是否有佛法的正见。文字简单易懂,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
如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众生脱离根本困境
的智慧。这本看似简单的书,传达的却是佛法的核心教导——佛教的四法印,并引导你
贯穿在个人思维、心态和生活中。作者所涉及的面向,揭示的问题,指出的方向,会给
读者种下解决生命中根本问题的种子。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是当今世界公认
最创新、最具创意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兼上师和导演于一身,曾任贝托鲁奇
电影《Little Buddha》顾问,并编写和执导过三部佛教主题的电影——《高山上的世
界杯》,《旅行者与魔法师》和《朝圣》。他亲自执导的影片《高山上的世界杯》、《
旅行者和魔法师》在世界各大国际电影节好评如潮。他本人也被《亚洲周刊》、《纽约
时报》、《伦敦晚报》誉为“亚洲最会说故事的导演”、“当今最红的新秀导演天才之
一”。他导演的电影《朝圣》在2013年釜山电影节被选为首映片。
他,宗萨钦哲仁波切所著《正见》...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洛阳。寓止嵩山少林寺。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有僧神光。久居伊洛。博览群籍。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遂诣祖参承。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
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
值大雪。光夜侍立。迟明积雪过膝。立愈恭。
祖顾而悯之。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光闻祖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祖前。
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
祖遂因与易名曰慧可。
乃曰。诸佛法印即得闻乎。
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曰。将心来与汝安.
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a*******g
发帖数: 867
18
初果须陀洹断三结,身见、戒取、疑三结已尽。此处身见即我见。
杂阿含经卷第十
时,尊者阿难语阐陀言:“善哉!阐陀,我意大喜!我庆仁者能于梵行人前,无所覆藏
,破虚伪刺。阐陀,愚痴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
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汝今堪受胜妙法,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阐陀作是念:“我今欢喜得胜妙心,得踊悦心,我今堪能受胜妙法。”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
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
苦生时生、灭时灭。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
说。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
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
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阐陀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阐陀比丘见法、得法、知法
、起法,超越狐疑,不由于他,于大师教法,得
r****n
发帖数: 8253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正法的流变的过程
正法之流变
/林欣
作者简介:林欣(Mahinda),1971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中学时代皈依佛教,
大学时代开始研究<阿含经>及原始佛教,毕业后于广州市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其间曾到
西双版纳、五台山、西藏、缅甸等地考察参学。于2002年7月至缅甸帕奥禅林出家受具。
虽然诸佛世尊所觉悟、所显示之“法”是常住不变的普遍真理法则,但诸佛的正法
、律,也即诸佛世尊用来阐述?法?的教理教法,却是缘生缘灭的,必定遵循诸行无常的
自然法则。
在《律藏》中记载:过去的毗婆尸佛、尸弃佛及毗舍浮佛因为疲厌而不广为声闻弟
子说法,不制立学处,不教示波罗提木叉,导致其正法于彼佛灭后不久即行消失;而拘
楼孙佛、拘那含牟尼佛及迦叶佛因为不疲厌为声闻弟子广说正法,制立学处,教示波罗
提木叉,其正法于彼佛灭后仍然得以久住。
现在的乔答摩佛陀所教导的正法、律也将如此,必定是缘生缘灭的,因为一切有为
法必定是无常的。佛陀的正法、律在流传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改变,这也是世尊早有预
料中事。
世尊曾经用阿那伽(巴 anaka)战鼓的故事来比喻正法的未来命运:
“诸比丘!过去久远劫时,有一个名叫达萨拉哈(Dasaraha)的刹
r******2
发帖数: 102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咒语非佛说zt
佛法复杂吗?不复杂,是后人搞的复杂。是世人的贪嗔痴让佛法变得复杂。是那些伪造
经典伪造理论以及邪师让佛法变得复杂。
这个世界有太多事情比佛法复杂了。
佛法的核心就那么几个,几乎几句话就能写完。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
观色、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
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明白以上几句,基本佛法就彻底了解了,能够真正做到,时时刻刻做到,就必然证果。
a*******e
发帖数: 100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咒语非佛说zt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 观色、受
、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
尽者,说心解脱,明白以上几句,基本佛法就彻底了解了”
如果以上这些就是你理解的全部佛法,说明你蹲的那口井还很浅。别忙着评论别人,还
是多读读经吧。
r******2
发帖数: 102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咒语非佛说zt
呵呵,不知道舍利弗尊者听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就立即证初果了。
其实严格来说,这句就已经把佛法概括了。尽管高度简单。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句是对佛法缘起的高度概括。它其实三法印,四圣谛的根
本。对于慧力强大的舍利弗尊者,这一句就足够正果了。
而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则是佛陀临终前叮嘱弟子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四句里面涉及了佛法最重要的无常和涅槃两个概念,无常是指的有为法,它已经可
以包含苦,和无我,而涅槃则是无为法,是修行者的最终目标。
而后面的杂阿含经文,则是五百阿罗汉结集的时候诵出的第一经,也是佛法的高度概括
,它是指明了具体的通向涅槃解脱的修行方法,以及当中的次第。
至于佛法其他的东西,都是上面这些经文的不断延伸,于是有四圣谛,八正道,四念住
,戒定慧。
r****n
发帖数: 825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打坐讨论 (转载)

“非我”比“无我”语义上更准确。无我容易让人误解成虚无。而非我,则是指“那”
不是我。这个“那”,就是所有的五蕴。也就是五蕴当中的任何都是非主宰,非恒常,
非独立。
不过只要清楚“我”的定义是恒常,主宰,独立,那么说无我也无所谓。
杂阿含64经
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无
我无我所,二俱非当生,攀缘四识住"
杂阿含 110经
诸比丘!于色当观无我,受、想、行、识当观无我。此五受阴,勤方便观:如病、如痈
、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杂阿含 202经
佛告彼比丘:‘于眼正观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
苦不乐,彼亦正观无我。如是乃至意触因缘生受── 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
无我。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次第我见断、无我见生’
杂阿含262经
愚痴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
寂灭
相应部
大德!无我法,说无我法者。大德!如何为无我法耶?’‘罗陀!色是无我法,受是无我法
,想是无我法,行是无我法,识是无我法”
意、法因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
f*******8
发帖数: 3612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猿意马如何对付

这些东西我不但懂,而且很精确,
你没看我说是“一种”么?
你不仔细看,就这么扣帽子,
这种习惯也是诸行的一种。呵呵。不过是另一种。
你看看我前面第一篇为什么说这个诸行无常后,立即就提到“诸法无我”,
我对这个层层递推的关系清楚得很。尤其是最近几个月。
h*********0
发帖数: 31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净行品》缘起序
《华严》妙典,理事圆融,理由事显,事因理成,理事各臻其极,圆证毗卢法身。
以故如来初成正觉,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如来自
证法门诸因果法。因果,即事。如来自证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圆融,不生不灭,非
有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佛以究竟证故,常享常、乐、
我、净之法乐。众生以彻底迷故,恒受生死轮回之妄苦。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虽
有照天照地之光,莫由发现而得受用。故借诸菩萨,互相酬倡,为说十信、十住、十行
、十回向、十地、等觉各法门。又复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此如来以
自证之因果,普示一切众生,令其各各亲证之一大轨范也。
其在信位,则以《净行品》,为以因地心,上契果觉之弘誓大愿。虽进而登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各深位,犹复以此一百四十一愿,而为进修之据。是知此一
品经,关系甚大,不徒为入佛之初基,洵可谓成佛之大本。而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果
能心心念念,常诵此文,常发此愿,便可三业顿获清净,念念上契佛心,临终直登上品
,与《普贤行愿品》功德,交光互映,无或差池。故宋初省常
S**U
发帖数: 7025
26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1.html
略由三相,应知建立缘起差别∶一、从前际中际得生;二、从中际后际得生;三、于中际生已随转,及趣清净。
此中云何从其前际中际得生,及于中际生已随转?谓如有一,宿非聪慧,无明为缘,造作增长罪、福、不动,身、语、意业,由此为缘,随业行识,乃至命终随转不绝,能为后世续生识因。如是展转,有内、外爱,识生果时,能为助伴,现前而起。既命终已,由前际因,于现在世自体得生,生已渐次,于母腹中,因识为缘续生果识,随转不绝,任持所有羯逻蓝等名色分位;后后殊胜,始从胎藏乃至衰老。又即此识当续生时,能感生业,与异熟果,异熟生识复依名色相续而转,谓依眼等六根转故,由是说言名色缘识。俱生五根,说名为色;无间灭等,说名为名。随其所应,能与六识作所依止,识依彼故,乃至命终数数随转。又五色根,根依大种,根处大种所生诸色,及诸余名,由彼执持所有根等,堕在相续流转不绝。此二总名随转依止,由是故言∶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于现在世,犹如束芦相依而转,乃至寿住。如是名为从其前际,中际缘起诸行得生;于其中际,生已随转。...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1016
27
大家来分析: 诸佛菩萨关于2012前后的忠告
诸佛菩萨震撼预言,斯日命短,如少水鱼,念佛如救头燃,菩萨灾难预言,从苏州定慧
寺请得,很震憾!欢迎转载,功德无量!诸恶莫作众善奉得一心念佛,必得平安!
观音菩萨大慈悲、眼含热泪颤巍巍。苦口婆心告众人,眼前劫难来得凶。站在云端慧眼
看,泪珠滚滚落南天。眼看天下要遭难,只因众生少行善。死亡数字现已见,老少抛尸
在路边。高楼大厦无人站,妻室儿女全失散。恶人难免大劫难,善者自身能保全。若是
有人不行善,灾难很快到眼前。忠孝之人得长在,不忠不孝命早完。如果有人不听劝,
只等命丧归黄泉。每逢庙内讲一遍,一方之内能保全。一人宣讲太疲倦,应靠印刷传人
间。如果有人报上刊,蟠桃会上成神仙。如果有人能听劝,从此以后多行善。去掉贪心
把佛念,可以减少灾和难。有些凡民不信善,伦理道德全忘光。天差一日奏三遍,玉帝
闻奏怒冲冠。御旨立刻传下殿,大劫就在这几年。天罗地网来下界,二十八宿尽临凡。
天兵天将一齐到,杀尽恶人行天道。刀兵水火一齐现,高山平地同一般。山禽水族都遭
难,抛尸露骨罚黄泉。十月二十三日晚,满天星斗全不见。玉帝御旨真伤惨,要把恶民
全收尽。观音七次把...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8
什麼叫做『真常唯心』? 不用去佛學院上課,以下就是 :
真实唯识门--所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
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
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
,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
: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
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
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
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了无明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常唯心』
關於『真常唯心』,到底是在說什麼 ?
以下From :蕭平實
真实唯识门--所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
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
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
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
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
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
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
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
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0
《杂阿含经》卷12〈293经〉:“此甚深处,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所谓一切取离
、爱尽、无欲、寂灭、涅槃;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
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槃。因集故苦集,因灭故
苦灭,断诸迳路,灭于相续,相续灭灭,是名苦边。比丘!彼何所灭?谓有余苦,彼若
灭、止、清凉、息、没,所谓一切取灭、爱尽、无欲、寂灭、涅槃
=============
只要是涅槃,必定是无生,无住,无异,无灭的,这里的生住灭,都是指有为法,绝不
是什么所谓不生贪嗔痴。
涅槃也是非缘起的,而且是诸行寂灭,这些都是很清楚的经典原文,有些人接受不了涅
槃无五蕴,接受不了涅槃无生灭,想办法把涅槃调和成和五蕴生灭相容。
t******g
发帖数: 17520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我去查了, 嘿嘿, 似乎就是这一处而已
比丘。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是故。比丘。于空诸行当知.当
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无我.我所。譬如明目士夫。手执明灯。
入于空室。彼空室观察
-节选 杂阿含 273经
G**W
发帖数: 1865
32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
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
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
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
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
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
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
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
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了无明种、
业力、烦恼种,令有情轮回生死,所以说阿赖耶识不是真实的「我」,说阿赖耶识非真
。然后在这...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量义经》能舍一切诸难舍
能舍一切诸难舍
财宝妻子及国城
于法内外无所吝
头目髓脑悉施人
《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2008.08.11晨语证严上人开示】
学佛,要学得能舍,我们能舍,舍的功夫却是很深,「能舍一切诸难舍」,可见这个舍
并不简单,舍的意思就是布施,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这是佛陀对我们的教育,
世间万物,都是来辅佐人的生活,每一个人来到人间,都是需要世间物质,来帮助我们
的生活,看看说,妈妈生下来的婴儿,第一个接触到的,就是两只手把他接下来,再来
,所接触到的物质,那就是水,用水为他沐浴,洗得干净,然后就是布,赶快把他包起
来为他保暖,然后就是一直一直,物质来帮助他。
所以说来,我们开始来到人间,我们已经就是接受,接受人的施舍给我们了,所以我们
若以这个角度来看,哪一个人不是受惠者呢?哪一个人不是在接受人布施,提供给我们
,我们已经接到,很多人付出的布施,到底我们人人,有付出的布施没有?
(旁白)
六度以布施为首,四摄法中也以布施为前导,可见布施是修行的根本,布施即是舍,要
做到能舍一切诸难舍,第一步须从内心做起,也就是舍去种种无明习气。
舍 : 无明习气
【2008.08.10晨语证严上人开示...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4
大概看了一下头贴,
律藏中又是如何说的?
我觉得这一段很有意思
占卜可以很准, 佛陀并没有否地, 佛陀否定的是, 事件发生
的原因并不是 ”言必有“而”来“的。
---------------------------------
在佛陀与时人的对话中,有一婆罗门问佛陀:
瞿昙,我有年少子弟,知天文族姓,为诸大众占相吉凶,言有
必有,言无必无,言成必成,言坏必坏。瞿昙,于意云何? (
《杂阿含经》,卷二,2-13a)
佛陀反问他:「色......受想行识本无种耶?」答曰:「如是。」佛
又问:「色......受想行识,常住百岁耶?异生灭耶?」这婆罗门肯
定后者,于是佛说,那你的年少子弟「为大众说,成者不坏,知见非
不异耶?」于是此一婆罗门承认佛之说法「显现开发」,能拯救迷失
方向的人,示以正路,好像「闇惠明灯」(注9) 。这番答问透露给我
们的消息是:对色、受、想、行、识的本质应有正见,须知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岂可以方术执着必有、必无、必成、必坏?此皆不能如
实观察,故缚于色相。此所以在佛陀叙述的故事中,善化治王子看他
父母给予他共相娱乐之彩女,有所省...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中国台湾:宋泽莱
在中国、日本这些大乘佛教的流行区,阿含经一向被视为小乘经典加以忽略,
但自一八二○年后,欧洲诸国的学者开始重视阿含经,他们确认阿含经并非仅是小
乘经典,实则是释迦时代的原始教说,里头记载了当时佛教的客观环境、反应佛陀的人
本主义、生活经验、力求解脱的精神,
它是唯一不被过份神教化的佛教经典,也是活生生的佛陀的一幅实人的图像。
在日本,到了差不多十九世纪的末叶,留欧的学者接触到了南传的五部尼柯耶(南
传巴利语佛教经典),再对照北传中文“四阿含”,以及从十八世纪末叶百多年来欧人
从印度、中亚细亚的出土文物、手抄经,
由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阿含是原始佛教的圣典,是佛陀最早的言行记录。这一套
原始的教义,将有助于了解往后佛教的发展情况。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可以从几方面来加以了解。
1.首先是佛陀思想的逐渐瓦解。在根本佛教时期,佛陀基于当时对抗乌云漫天的
印度形而上宗教学,提出了他的“无我论”“无常论”“涅盘寂静(解脱见解)”,来
遏止大我或梵我(Atman or Brahman)的奥义书论者的学说。
并且为了不使学生遗忘解脱之道不离人本经验,把他的教法限...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这文章资料挺是丰富的,可惜虽然作者博学,但未得“无常变通”之妙意,每次对派别
的领会,一定要定型化。。然后,定型的哪有不碰棱角的?,所以,很自然的,他又走
向“对立化”。。从对立化中,你是不是反而更觉得他“博学了呢?。。
其实,根本不需要对立。。需要的,只是“否定式”“放下”。。
正好我刚讲到放下。。讲到修行,是“之”字型不断上升的。。
以”之”字为框架,你就能发现不同派别为什么都是beautiful的了。。这是因为,你
会发现,“之”字上升中的那些平台,那些中间过程,怎么都被不同的派别描述得那么
清楚呢?。。

由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阿含是原始佛教的圣典,是佛陀最早的言行记录。这一套
原始的教义,将有助于了解往后佛教的发展情况。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可以从几方面来加以了解。
1.首先是佛陀思想的逐渐瓦解。在根本佛教时期,佛陀基于当时对抗乌云漫天的
印度形而上宗教学,提出了他的“无我论”“无常论”“涅盘寂静(解脱见解)”,来
遏止大我或梵我(Atman or Brahman)的奥义书论者的学说。
并且为了不使学生遗忘解脱之道不离人本经验,把他的教法限定在眼耳鼻舌身(十
二入处)里头,再...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37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一位师兄的经历 (zt)
以此偈语赞佛,千万亿劫不堕恶趣
尔时文殊师利赞叹如来,说此祇夜:
我礼一切佛,  调御无等双,
丈六身法身,  亦礼于佛塔,
生处得道处,  法-轮涅盘处,
行住坐卧处,  一切皆悉礼。
诸佛不思议,  妙法亦如是,
能信及果报,  亦不可思议。
能以此祇夜,  赞叹如来者,
于千万亿劫,  不堕诸恶趣。
-------------文殊师利问经
来到这个论坛有一段时间了,非常赞叹很多师兄的布施好文章功德。最近看到不少帖子
都谈到违缘,我就说说我的亲身经历。
首先声明,我是个初学,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如果说错,请大家不要介意。
说实话,当初学佛,就是想图个人天福报,至于往生西方,根本就没想过。
为什么要图人天富报呢,因为业障现前,出现了贫穷,不顺等因素。
那时候,穷的连明天吃什么都是问题。至于工作,可能某单位招九十九人,只有一百人
报名,我肯定是那第一百名倒霉蛋。
人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就想:是不是我小的时候,在马路上捡过一分钱,没交
给警察叔叔?所以,才落到现在的下场?难道非要我去扶个老太太过马路,才能转运?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求’佛。不能说是学佛,只能以‘求’字来代表当时...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5138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伪科学卫道士——方舟子
读了人物专访——方舟子论基督教后,形成了关于他的这么一个观点,理由是,人类的
现代科学文明是且只能诞生于基督教文明区而非任何其它文明区。基督教对人类科学与
哲学的推动是双向的,既从正面促进,也从反面激励。反观其它历史文明形态和宗教文
明区,都没有,也无可能导致现代科学文明的诞生。
方舟子对基督教的“地狱说”恐惧得要命,于是批驳基督教是灭绝人性的宗教。
以下link是他对基督教的激烈反对和谴责,充满了个人偏见和愚昧无知。
http://www.oursci.org/archive/ency/phil/015.htm
为了方便读者并保留记录,我将该文复制在此:
“为什么我是/不是/曾是/还是基督徒”网站http://victorian.fortunecity.com/cubist/199/toc.htm
【方舟子简介】方舟子http://www.xys.org/~fang/index.html是一位生物化学家,专研分子遗传学,获中国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学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曾在University of Rochester和The Salk Institute for B... 阅读全帖
x**d
发帖数: 880
39
【共同社9月25日电】共同社记者就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问题采访了前
日本驻中国大使宫本雄二。
记者:您认为中国如何看待日本将尖阁诸岛国有化?
宫本:中国认为野田政权终于开始强化“实际控制”,即便日本解释国有化是为了
阻止(反华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购岛,中国也不会接受。
记者:中国不认为(国有化)比东京都购岛要好吗?
宫本:中国坚持认为日本政府与石原在背地里勾结推动了国有化。现在为牵制日本
,中国已开始采取对抗措施。
记者:您认为日本实际控制着尖阁诸岛吗?
宫本:中国海监船和渔政船不断驶入日本领海毫无疑问是基于中国政府的态度,这
样的行动今后还将继续。日本的实际控制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记者:有必要强化自卫队和海上保安厅的警戒态势吗?
宫本:作为有效推动外交对话的手段,有必要进行强化。没有这种“背后的有利支
持”,外交途径的交涉就难以取得进展。日美安保体制存在的作用也应基于这一思
路。
不过,如果仅以实际控制为目的强化警备,中国也将强力对抗,有可能发展为
双方的军备竞赛,对此需要加以警惕。
记者:有解决问题的良策吗?
宫本:为预防发生不测,双方应尽早展开对话。我认为,如果日本坚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伊甸园之路 -- 灵修之谈 (十六)
文章来源: 西方一衲子 于 2004-03-21 02:51:46
<圣经>里首先讲的是伊甸园,上帝在伊甸园里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在伊甸园
里很快乐,不穿衣服,所以不用担心有没有衣穿的事情,树上长满了可以吃果子,所以
不用担心饿着,总之伊甸园是衣食无忧的乐园。
伊甸园在哪里?有人说,在地球上。很多基督徒都这么相信。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可
以说对地球很了解了,卫星遥感,深水探测,宇宙飞船等技术都有了,还没有发现哪里
有这么个园子。<圣经>上说,伊甸园里有上帝,上帝的名字叫耶和华。可见,这个园子
不可能在地球上,很可能在天堂里。基督徒可能说:上帝无所不在,想在哪里就在哪里
!为什么一定要在天堂?!好,您有兴趣,自己去参这个公案好了。可是如果你这么说
,我想问,你们又对上帝了解多少?有的基督徒会说:上帝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你不
能用你的智慧想象上帝!当然,可这是一句无比正确的废话,而且这种废话丝毫不能掩
饰你的无知。这等於是搪塞嘛,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嘛。你要是我徒弟,还这么讲话,就
说明你不是个淳朴的人,我早大嘴巴抡你了。
灵修的诸多境界,我本来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伊甸园之路 -- 灵修之谈 (十六)
文章来源: 西方一衲子 于 2004-03-21 02:51:46
<圣经>里首先讲的是伊甸园,上帝在伊甸园里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在伊甸园
里很快乐,不穿衣服,所以不用担心有没有衣穿的事情,树上长满了可以吃果子,所以
不用担心饿着,总之伊甸园是衣食无忧的乐园。
伊甸园在哪里?有人说,在地球上。很多基督徒都这么相信。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可
以说对地球很了解了,卫星遥感,深水探测,宇宙飞船等技术都有了,还没有发现哪里
有这么个园子。<圣经>上说,伊甸园里有上帝,上帝的名字叫耶和华。可见,这个园子
不可能在地球上,很可能在天堂里。基督徒可能说:上帝无所不在,想在哪里就在哪里
!为什么一定要在天堂?!好,您有兴趣,自己去参这个公案好了。可是如果你这么说
,我想问,你们又对上帝了解多少?有的基督徒会说:上帝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你不
能用你的智慧想象上帝!当然,可这是一句无比正确的废话,而且这种废话丝毫不能掩
饰你的无知。这等於是搪塞嘛,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嘛。你要是我徒弟,还这么讲话,就
说明你不是个淳朴的人,我早大嘴巴抡你了。
灵修的诸多境界,我本来不... 阅读全帖
a****l
发帖数: 234
42
放诸古今皆准的权力规则
by 同人于野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年3月10日)
十九世纪末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些人心中的偶像。他大力推动
民主自由,在四十多年的任期内,把比利时从一个专制独裁国家成功变成了一个现代民
主国家。他赋予每个成年男子选举权,甚至比美国提前半个世纪立法允许工人罢工。他
对妇女儿童的保护领先于整个欧洲。比利时1881年就普及了基础教育,确保每个女孩都
能上到初中,并且在1889年通过法律禁止十二岁以下儿童工作。在利奥波德二世治下,
国家的经济像政治一样获得了大发展,他比罗斯福更早采取建设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的
手段来减少失业和刺激经济。
然而在非洲刚果这个比利时殖民地,确切的说是利奥波德二世本人的殖民地,他完全是
另外一个形象。刚果人,包括妇女儿童,在奥波德二世的统治下没有任何人权,完全是
奴隶。他们在警察部队的强制下劳动,动辄被施以断手之类的酷刑,有超过一千万人被
迫害致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利奥波德二世在橡胶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国家推行民主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最残暴的独裁?有人可
能立即会说这是制度问题。...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43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在恒
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世这
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法,
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所
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一定
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中国
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本土
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产生
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人不
记载历史。举个例子,印度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叫迦利陀娑(Kalidasa),他在印度诗
坛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李白。但是印度人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迦利陀娑是什么时代的人
。学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早的说他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人,最晚的认为他是公元
后六世纪的人,前... 阅读全帖
s**p
发帖数: 2771
44
九月季秋
寒露以后,燕中北地区的雨水几乎就没有停顿过从燕州到燕水越留镇至鹿河莫干,
时而大雨瓢泼宛若天河决口,时而细丝纷纷仿佛三月青蒙,忽而断续缠绵,忽而倾盆直
泻,绵连几百里的山峦草滩处处都是雾霭迷漫蓝岚翻涌,还是没头没尾地落个不停偶尔
也有雨住的时候,浸骨的凉风卷走灰云,剩下一颗苍白的日头孤零零地悬挂在天穹上,
疲惫地闪耀着惨淡冰冷的光芒,俄尔便无奈地隐到大团大团的铅灰色暗云背后寒冷的雨
依旧在无休无止飘着,落着……从燕山北麓深入大漠,放眼极望,视线所至几不见一丝
的绿色无论是高高的大草甸还是坦阔的大草滩,无一处不是草枯木萎凋落的草皮树叶被
风卷着,有气无力地贴地打旋几只落队的大雁排出稀疏的雁阵,一路拖着凄凉的叫声向
南方飞去寒露已过,霜降即至,草黄虫俯,朔风将起,寒冷肃杀的冬天即将来到
九月二十三,霜降前一天,一队三四十骑人马,裹着一身的浆水泥斑,顶着凛冽的
朔风,在枯草黄滩间由南向北疾驰因为雨水不断,这条人踩马踏车轮碾压出来的道路上
到处都是积水,混满泥浆的水凼深的地方能半没车轮,所以马队便分成两列尽量在泥道
边的硬地上前进,马蹄杂踏溅起的浆水飞得到处都是一支正...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万法的构成
原始佛教将世间的所有事物,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说明如下。
万法=究竟法+概念法
(诸法无我)
究竟法=有为法+无为法=缘起法+非缘起法
(无为法是涅槃,非缘起法是涅槃。)
有为法=缘起法=五蕴=名法+色法
(一切有为法无常,一切缘起法无常,诸行无常)
名法=识蕴+受蕴+行蕴+想蕴=心法+心所法
色法=色蕴
心法=识蕴
心所法=受蕴+行蕴+想蕴
(心和心所同生同灭,心主导,负责识知,心所为辅助,所以心又叫做心王)
以上是原始佛教万法的构成,如果学习原始佛教,一定要弄清这些关系,这样才能够理解经文里面说的很多概念。并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知见。
r*****d
发帖数: 922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行者随笔(转载)
(3)
黄色、白色、紫色的小花开遍了整个心宝山;五色旌旗在山顶,在蓝天的背
景下迎风招展;玫瑰红、天蓝、黄色、白色和绿色的风马在空中飞扬,一条神话一般的
“之”字小路通往心宝山上的文殊殿——他们了义的上师——心的光明之地。
文殊殿里,僧人们在法王如意宝从五台山带回的文殊像前,礼拜、供养,悄声念
诵《喇荣课诵集》里的愿文。
当上师仁波切踏上心宝山山顶,山上的道友紧紧簇拥在上师身后,跟随上师绕转
文殊殿,默诵《普贤行愿品》中的四句:
“清净一切善业力,催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或“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
队伍在心宝山的山脚下汇集,两位汉僧为上师迅速铺设了法桌——八个十斤装的
金龙鱼空油桶被透明胶捆绑成两排,横躺,上面放了一块长方桌板——它一路上被一位
师父顶在头顶,桌板上铺一块绿花桌布,桌上放了镂刻着花案的莲花香炉和麦克风。
上师带领四众弟子会供,供护法,共同发愿,念诵《文殊大圆满基道果发愿文》
,《前译教法兴盛之愿文》、《普贤行愿品》等愿文。
S**U
发帖数: 7025
47
熟睡时意识灭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醒来又能记得昨天的事呢?可见记忆不是靠意
识是常。依南传或中观,过去的事(包括过去生),能成为意识的所缘,不需要一个不
变的东西来保存记忆。唯识成立阿赖耶识,虽然有持种的功能,也还是生灭的。都尊重
「诸行无常」的法印。
龙树的<中论·观有无品>,引用杂阿含的<迦旃延经>-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就是以缘起的无常又相续,离有、无两种边见。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http://agama....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熟睡时意识灭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醒来又能记得昨天的事呢?可见记忆不是靠意
识是常。依南传或中观,过去的事(包括过去生),能成为意识的所缘,不需要一个不
变的东西来保存记忆。唯识成立阿赖耶识,虽然有持种的功能,也还是生灭的。都尊重
「诸行无常」的法印。
龙树的<中论·观有无品>,引用杂阿含的<迦旃延经>-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就是以缘起的无常又相续,离有、无两种边见。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http://agama....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9
由于缘受生爱,此为十二缘起中的重要环节,随观受以及它们在缘起的影响,在初期佛
教的禅修里占著核心的地位。在修习受念处时需要对任一受是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
清晰地觉察。
(廿二)觉乐觉时,便知觉乐觉。觉苦觉时,便知觉苦觉。觉不苦不乐觉时,便知觉不
苦不乐觉。(23)
在将受作基本的三种分类之后,进一步修习将受区分为「世间的」与「出世间的」受。。
(廿三)乐食、苦食、不苦不乐食,乐无食、苦无食、不苦不乐无食。(24)
在上述受念处修习的第一步骤,是要清晰地察觉现在经验的受是乐、苦或不苦不乐受;
到此为止,仅是单纯地感知受本身,而丝毫未对其作反应。
在仅止于单纯地感知受而不去对它作反应时,必须依受的感性色调来观察,对任何现在
所显现的受,例如说「感受到痒」、「感受到兴奋」或其他感受,而不加入个别的本质
与特性。不只不受个人过去的经验内容所影响,而且是将知觉导向苦、乐、不苦不乐的
一般特性。
将受区分为苦、乐、不苦不乐三种类别的主要理由,可以藉由一部《中阿含经》来理解
,此部经指出这三种分类互不重叠。也就是说,当感受到此三种其中之一时,不会感受
到另外两种,此一情境使得修习者不可能将其中之一... 阅读全帖
首页 6 7 8 9 10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