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读书报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s*******w
发帖数: 2257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柯云路长篇小说《芙蓉国》
究竟谁在历史中被牺牲?
——读柯云路长篇小说《芙蓉国》
作者:聂金星 原载:中华读书报
应当承认生活是不完善的,那么从生活延伸而来的历史同样也是不完善的。
一种历史走进生活的方式,不是让历史变成我们今天社会人们所想像的历史,如果是那
样,历史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历史也不会为人们如此激情地回忆。一种历史之所以
能够
走进人们的生活,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现实中存在着空缺,而这种历史让空缺变得异常
的鲜明。缺乏血肉生命体验的历史是虚假的历史,而人为的给一种历史进行填充或者是
修改,借此让历史更符合于现代人的接受心理,这无疑是对历史的另一种伪造和装饰。
柯云路的《芙蓉国》之所以能够走入人们的阅读视野,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它择取的历史
时间的特殊性:1966-1976。面对这样一段历史,越来越多的人将是赤裸地走近它。所
谓赤裸,是因为它的阅读者不再是历史的亲历者。阅读历史,并非因为我们是它的历经
者,并非因为历经才会对此有真实的情感,同样认识判断历史的价值不应当以对历史的
依恋情感为基础。
柯云路首先是作为亲历者走进历史时间中的,他的书写无疑带有一种记忆的沉重感。爱
伦堡在《人·岁月·生活》中写道... 阅读全帖
z****1
发帖数: 1103
2
诺贝尔文学奖:她作品每页都是奇异残忍的故事(图)
北京时间十月八日,瑞典文学院将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
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因为她“复调般的作品,成为了我
们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丰碑”。她的代表作包括《锌皮娃娃兵》、《切尔诺贝利的回
忆》(又名《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我还是想你,妈妈》、《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大家熟知的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菲利普·罗斯、乔伊斯
·卡罗尔·奥茨等人依旧没有获奖。
阿列克谢耶维奇如今已67岁
根据瑞典文学院内部人士透露,每年二月,他们都会收到超过二百份提名申请。在文学
院雇员与外部专家的合作下,这份超过二百人的名单会被提炼为二十人,在五月份被缩
减为五人。这样,十八位诺奖评委们就可以利用夏天的时间去了解这五位提名者创作的
所有作品,并在十月初做出选择,而评委会也会在奖项公布前半小时将好消息通知给获
奖的作家。
在诺奖之前,阿列克谢耶维奇已经收获了不少重量奖项,如2013年的德国书业和平奖。
阿列克谢耶维奇本是一位记者,因此她的作品多来源于实地采访,写实性极强,属于...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据《中华读书报》报道,亚洲首位“雨果奖”得主、《三体》作者刘慈欣首度为孩子写
作,“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将于2015年11月面市,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青
少年出版文化品牌“神秘岛”推出。
张扬的想象力是科幻文学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与童心、童真有
天然的联系。科幻作品的精神核心是对新世界的向往,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对未来的展
望,这一切也都是在孩子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
在中国科幻文学刚刚兴起时,多数作品是写给孩子看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科幻文学
逐渐远离儿童,为儿童写科幻文学的作者也越来越少。基于此,刘慈欣决心推动“给孩
子们创作科幻故事”潮流的复兴。
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来看,正是童年时看了《地心游记》等科幻小说和《十万个为什么
》等科普作品,才从生活闭塞的村庄中跳脱出来,让自己的想象力插上翅膀,遨游广袤
的宇宙。
如果你是地球防护部队的最高将领,面对远远超出地球文明的外星侵略者,你有几成把
握保护人类的生存?如果你是一名科学家,拥有一项可能造福人类但也可能毁灭人类的
先进科技,你会将这一科技投入使用吗?如果你得到来自未来的信息,可以改变人类的
历史,...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5
4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6-03/16/nw.D110000zhdsb_2016
我们所有的财富只是我们的记忆?
曾作金陵兰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s******n
发帖数: 459
5
来自主题: Movie版 - 银幕世界走出的“外星人”
《中华读书报》2000年08月09日
z**********e
发帖数: 22064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记忆的神话——80年代译制片与怀旧(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 09:34:10 2015, 美东)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5-09/02/nw.D110000zhdsb_2015
《中华读书报》(2015年09月02日 17版)
《解放》封面
《鸽子号》海报
《卖花姑娘》剧照
七八十年代之交的译制片成为某种记忆神话与两个更大的神话营造有关:其一,是
世界想象。我们在七八十年代之交创造了一个50-70年代中国闭关锁国、与世界相隔绝
的神话,因此,才有新时期“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几乎是彼时的时代最强音——
的叙事。其二,则是另一个神话的建构,即50-70年代是一个前现代的、制造历史停顿
的时期,一个曾为历史叙述的蒙太奇剪去的时段;以致我们遗忘了,50-70年代,我们
经历了充满差异性的历史时段。
■主持:赵雅茹
■嘉宾:戴锦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从文化原则到市场法则——80年代译制片与怀旧(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 09:37:52 2015, 美东)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5-09/16/nw.D110000zhdsb_2015
《中华读书报》(2015年09月16日 17版)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海报
《克莱默夫妇》海报
《亡命天涯》海报
在译制片的时期,中国引进外国影片的主要参数不是全球电影工业系统和发行放映
体制,而是冷战格局与意识形态。彼时,译制片都是广义的文化政治行为,而不能视作
市场行为或经济行为。1994年,广电部做出引进“十部大片”的决定,这固然是文化事
件,但其主导原则已经变为市场原则。
■主持:赵雅茹
■嘉宾:戴锦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
任)
王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雅茹:此前我们回顾了80年代译制片的前后脉络,...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走向同质化的世界视野——80年代译制片与怀旧(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 09:41:48 2015, 美东)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5-10/21/nw.D110000zhdsb_2015
《中华读书报》(2015年10月21日17版)
《佐罗》海报
《追捕》海报
《叶塞尼亚》海报
曾经,不同国别的、甚至不同年代的电影同时涌现在中国银幕上。那时我们曾拥有
近乎整个世界;也是在那时,我们开始撕裂和剪裁我们的世界视野。今天,我们不再是
“走向”而是进入了(欧美)世界,毋宁说是国际市场,我们却因略去了广大的第三世
界而丧失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视野。但并非别无选择,而是我们是否仍有选择的意愿。
■主持:赵雅茹
■嘉宾:戴锦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
任)
王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雅茹:80年代译制片中哪些影片...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9
国学访谈录:儒家经学的历史作用——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2009-03-06 中华读书报 点击: 927
时间:2009年2月6日
参与者:余敦康、姜广辉、梁涛
整理者:魏寅
余敦康,1930年生,湖北汉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
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近年来着力从事于经学的现代诠释。主要著作有
:《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何晏、王弼玄学新探》、《周易的
现代诠释》等。
姜广辉,1948年生,黑龙江安达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颜李
学派》、《理学与中国文化》、《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等,主编《
中国哲学》,近年来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中国经学思想史》四卷,
三百万字。
梁涛,1965年生,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史、经学史及
出土简帛的研究。著有《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訄书〉评注》、《中国思想史前
沿》(编著)等,参与撰写《中国经学思想史》。
经学是根,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梁涛:经学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在历史上也发挥
p*********w
发帖数: 23432
10
吴虹飞:我就要报艾未未一饭之恩zz
来自幸福大街主唱吴虹飞(称自己是身份复杂的工科民女,曾为前酒吧歌手、没落诗人
、节奏吉他手、打口带贩子、读书报记者、网站娱编、中文教师、以及艰深文学史研究
者。)
最新消息请看:http://twitter.com/wuhongfei99
我总是因为一个人太弱,一个人见识太少,出于同情就爱上他,想对他好,直到他羞辱
我为止。但我对艾未未没有这样的感情。我以为他很强大。我总觉得,他不需要很多人。
我对这个国家没有过恨,因为我一直忙碌于我那些可怜的不成样子的爱情中。我对这个
国家只有厌恶。
如果我有机会见到艾未未,我也许会勇敢的对他表白,未未,我是一个不合格的朋友。
我没能帮到你,出于害羞,我也没拥抱过你。因为你的朋友太多,我只能远远看着你。
我以为你很聪明,很强大,所以我也从不过多的关心你,反而是你给我许多的鼓励,总
是说我做得好。
所有说他坏话,污名化他的人,新华社,环球时报之类都是我的敌人。他请过我吃饭,
请过我家里人吃饭,我就要报他这一饭之恩。
我认识艾未未7年了,这7年里,他是唯一一个,持之以恒请我吃饭的人,记得5年前我
搬家,他还派了一个小面... 阅读全帖
p*********w
发帖数: 23432
11
“请转告他,我爱他”——吴虹飞幸福大街夏季专场
开始时间: 2011年5月13日 周五 21:00
结束时间: 2011年5月13日 周五 23:40
地点: 北京 东城区 鼓楼东大街111号MAO LIVE HOUSE
发起人: MAO LIVE HOUSE
组织者: 毛豆 睡米
类型: 音乐/演出
从什么时候开始起,表达爱,依恋,对恋人说“不能没有你”之类,就变成了一个令人
感到羞愧的事情呢?在这个慌张的年代,让我们勇敢地学习表达吧......
时间 5月13日周五晚21:00
地点 MAO LIVEHOUSE 北京东城区鼓楼东大街111号
乐队 吴虹飞与幸福大街
嘉宾 “钻”乐队(幸福大街前吉他手唐军组建的乐队)
预售 50/60元( 预售、学生/现场)
电话:64025080 / 64027494 (下午1点以后) 13699201742
幸福大街淘宝: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htm?item_num_id=8064652627
摇滚房子: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1716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yes (hoooyo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载]方舟子涉嫌抄袭总调查:“打假斗士”的另类记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13 23:14:28 2011, 美东)
我觉得对方舟子打假, 应该看两面观点. 方在舆论上的观点都多了, 这是另类观点和记
录.
http://edu.163.com/11/0331/09/70FC6DJ700293L7F.html
[转载]方舟子涉嫌抄袭总调查:“打假斗士”的另类记录
方舟子:打假斗士是怎样炼成的 11年打假百余起 【编者按】:在中国,方舟子是一个
知名度极高的公众人物,他被冠以打假英雄、打假斗士,他在新浪的微博粉丝高达57万
之众,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承认,他对学术打假作出过贡献。
与此同时,对方舟子本人涉嫌抄袭的指责一天也没有停止,但他始终不承认自己存在任
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时常为此与学界人士爆发激烈论战,这使得他的形象颇受争
议。本着公正客观的立场,本报将陆续披露对方舟子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 打假
...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4504
1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方舟子涉嫌抄袭总调查01zz
【编者按】:在中国,方舟子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公众人物,他被冠以"打假英雄"、"
打假斗士",他在新浪的微博"粉丝"高达57万之众,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任何一个不带
偏见的人都承认,他对学术打假作出过贡献。与此同时,对方舟子本人涉嫌抄袭的指责
一天也没有停止,但他始终不承认自己存在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时常为此与学
界人士爆发激烈论战,这使得他的形象颇受争议。本着公正客观的立场,本报将陆续披
露对方舟子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
"打假斗士"的另类记录
“他反差很大,双重标准明显———看别人的毛病很清楚,自己的缺陷不觉察。他
有洁癖,又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活得也不轻松。”中国社科院学者易华对方舟子这样评
价说。
正是在这种正反两方的严重争议中,方舟子不时出现在公众视野。而他的每一次出
场,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流水的朋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是最早欢迎方舟子加入国内科普圈子的人之一。1999年
,刘华杰在网上采访了方舟子,文章发表在《科学时报》上。他还为方舟子策划并编辑
了2000年出版的《方舟在线》一书。
这本国内第一本多学科网上争鸣文集的出版,因为“立场鲜明,立战性强”,使生
物化...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1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方舟子抄袭剽窃年谱》
《方舟子抄袭剽窃年谱》
发布: 亦明
日期: March 03, 2011
目录

正谱
附录
【附录01:《方舟子在1988年“模仿”梁小斌》(作者:亦明)】
【附录02:《方舟子在1988年“模仿”顾城》(作者:亦明)】
【附录03:《方舟子在1993年抄袭吴晗〈朱元璋传〉之一》(作者:亦明)】
【附录04:《方舟子在1993年抄袭吴晗〈朱元璋传〉之二》(作者:亦明)】
【附录05:《方舟子在1993年抄袭吴晗〈朱元璋传〉之三》(作者:亦明)】
【附录06:《方舟子在1993年抄袭李贽〈续藏书〉》(作者:亦明)】
【附录07:《方舟子在1993年抄袭吴晗〈朱元璋传〉之四》(作者:亦明)】
【附录08:《方舟子在1995年抄袭母校MSU教授》(作者:亦明)】
【附录09:《方舟子在1999年抄袭孔繁〈荀子评传〉》(作者:亦明)】
【附录10:《方舟子在2000年抄袭哈佛大学教授迈尔》(作者:亦明)】
【附录11:《方舟子在2001年抄袭〈自然〉杂志》(作者:亦明)】
【附录12:《方舟子在2001年抄袭〈纽约时报〉》(作者:亦明)】
【附录13:《方舟子在2001年抄袭〈科学〉杂志...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984
1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方舟子:网坛剽客曹长青??
曹长青能不计私怨,真是不错。
-------------------------------
新浪网联席主席吴征的学历真假,经众多网民的质疑、调查和分析之后(光
是新语丝网站就刊登了四十多篇有关文章,新语丝论坛的相关讨论更是不计其数),
可以说已是真相大白。于是就有投机分子要来摘桃子,把众多网民的劳动占为己
有。四、五天前,对此一事件置若罔闻的多维网突出开始连载曹长青的“专稿”
《对吴征的六点质疑》,即是这种表演。多维网在中文网络臭名昭著,被称为
“多伪网”,以造谣、剽窃闻名;曹长青做为“民运分子”、“藏独分子”,在
美国华人社区中也是臭名昭著,属于典型的“妓者”,信誉极低。所以对他们的
表演,最好的办法是置之不理。但是看到今天(2001年12月12日)的《中华读书
报》也刊载了曹长青的这篇文章,不能不说几句。
曹长青的文章(据《中华读书报》)一开始就说:“本文在调查核实的基础
上,提出六点质疑”,既已“核实”,何来“质疑”?自打嘴巴且不说,光看他
的口气,好像这六点质疑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俨然成了神探。大概看到网上有许
多人骂他剽窃别人的工作无耻(有个帖子这么说:“曹开... 阅读全帖
b****i
发帖数: 256
16
【驳方舟子在央广网《不认为老婆之假值得打》的连篇谎言】
刘菊花的硕士论文是引用不当,还是从头抄到尾?按十年前方的标准,是否构成抄
袭?方现在真的是全中国销量最大的一个科普作家?方究竟是劣迹斑斑罄竹难书,还是
挑不出刺?正告方舟子,你利用媒体优势和信息不对称欺骗国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2月9日,中国广播网刊发了一篇充斥着谎言的文章《方舟子回应“选择性打假”:
不认为老婆之假值得打》(http://china.cnr.cn/xwwgf/201402/t20140209_514808727.shtml),引发媒体四处转载。尽管此文已遭到许多知情网友的抵制和谴责,但对于那些不明真相的公众,此文仍有误导之嫌。因此,我们决定撰写此文,以铁的事实戳穿这些无耻谎言,肃清流毒,以正视听!
【记者:我想跟您做一个假设,如果她不是您的爱人,把她的学术成果放到您的面
前,您能挑出问题吗?
方舟子:要挑的话看用什么标准,她主要是引用的问题,那篇论文后面也有80篇文
献拿去引用别人的东西,摘录下来就不做改写了。按现在的标准这是不妥的,但是在十
年前是没有这些要求的,那个时候大家觉...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188
17
来自主题: Banquet版 - 1999十大恶俗用语
1999十大恶俗用语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28日 11:11 中华读书报
策 划
好端端的一个词就这么被毁了。大约是从点子大王何阳
被质疑开始吧,策划人从企业毕恭毕敬的大师沦为介于骗
子和废物之间的社会角色。
市场严重不规范,企业乞怜于拍脑袋的“策划”时期过
去后,“策划”这词儿又被传媒人接了过来,动不动“策
划”一本书,“策划”一期专题,自我感觉还特别好,真明
白市场、擅长策划的人只好不做声了。
工薪阶层
这个词呢,“工薪阶层”自己倒不爱用,商家特爱用,
通常打在装修成本不高的餐馆或卡拉OK的玻璃上,其实就
是自个的东西便宜的意思。
这词儿越用越滥,把真正的工薪阶层惹急了。也是,一
个月挣多少钱算工薪阶层呢?那穿着新款宝姿时装在电视
上接受采访的吴士宏算不算工薪阶层呢?
这个词儿的流行和泛滥基本在北方,广东人聪明多了,
一律叫“打工仔”,打工仔也可以坐在五星级酒店里喝早
茶,环境和观念都不一样。可以想象北京小餐馆的老板,生
意不好,没招了,笨手笨脚地往窗户上贴“工薪阶层消费”
的条子,憨憨地。
体健貌端
这是报纸征婚广告生造出来的一个词,全称当
m***i
发帖数: 517
18
来自主题: Banquet版 - [转载] 书中自有茶香来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lk 讨论区 】
【 原文由 radium 所发表 】
书中自有茶香来
转自中华读书报
□刘心武
古典名著中的茶香飘缈,既助我们消遣消闲,又为我们提供了多
么开阔的想象空间,融注进了多么丰富的思想内涵啊!
中国古典小说里,《三国演义》在生活细节的描写上是点到为止

比如刘备三顾茅庐,经历多次误会,又立候多时,方才终于见到“真
佛”诸葛亮;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什么茶?不再交
代,茶具、用水更略而不提。《水浒》则进了一步,对生活场景的描
摹,有粗有细,拿写茶来说,就相当细致了。《水浒》中的“王婆贪
贿说风情”等情节里,写到王婆的茶肆,那其实应该算是一个冷热饮
店,不仅卖茶,也卖别的饮品,如王婆就主动给西门庆推荐过梅汤与
和合汤。作者写这些细节,不光是留下了社会生活的斑斓图象,有助
于展拓读者阅读时的想象空间,也是揭示人物心理、丰富人物性格的
巧妙手段。梅汤,即酸梅汤,应是用酸梅合冰糖熬煮,再添加玫瑰汁
桂花蕊等辅料,放凉后,再拌以天然冰碎屑,兑成的夏日上等冷饮,
王婆向西门庆推荐梅汤,是看穿了西门庆想勾搭潘金莲的野心,以此
来暗示自己可以为其“做媒”
A**A
发帖数: 3392
19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153450
2012年02月29日 来源:中华读书报
拒绝遗忘的血火丰碑
飞虎队也许是二战期间最具浪漫色彩的一支队伍,一群20来岁的半大小子,穿着西
服打着领带,在一个被军队变相开除的老头子的带领下,来到战火纷飞的陌生国度,肩
负着锄强扶弱维护正义的使命,驾驶着老旧战机,以少胜多,打败了当时称霸太平洋(
601099,股吧)的日本空军,赢得了异国人民的尊重,也有人也迎来了爱情。如此好莱坞
式的故事,难怪很多人想把它搬上荧屏。 王 宇
老牛仔和淑女远渡重洋而来
1941年7月10日。一艘载着近260名美国年轻人的轮船从旧金山起航,前往中国。如果只看这些年轻人的表情,谁也猜不到他们要横跨太平洋去打仗。
船上有一个25岁的姑娘,名叫爱玛。多年后,她回忆起那次远洋旅途:“我们在船上跳舞,玩得很开心。我给他们照相,他们太年轻了。我想,他们怎么能去打仗?他们只是些孩子。”
这些花花公子式的美国青年,将要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帮助素不相识的中国人打素不相识的日本人。他们的这支队伍叫美国志愿援华...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8502
20
☆─────────────────────────────────────☆
ASLA (恐你妹) 于 (Tue Mar 27 17:20:42 2012, 美东) 提到: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153450
2012年02月29日 来源:中华读书报
拒绝遗忘的血火丰碑
飞虎队也许是二战期间最具浪漫色彩的一支队伍,一群20来岁的半大小子,穿着西
服打着领带,在一个被军队变相开除的老头子的带领下,来到战火纷飞的陌生国度,肩
负着锄强扶弱维护正义的使命,驾驶着老旧战机,以少胜多,打败了当时称霸太平洋(
601099,股吧)的日本空军,赢得了异国人民的尊重,也有人也迎来了爱情。如此好莱坞
式的故事,难怪很多人想把它搬上荧屏。 王 宇
老牛仔和淑女远渡重洋而来
1941年7月10日。一艘载着近260名美国年轻人的轮船从旧金山起航,前往中国。如果只看这些年轻人的表情,谁也猜不到他们要横跨太平洋去打仗。
船上有一个25岁的姑娘,名叫爱玛。多年后,她回忆起那次远洋旅途:“我们在船上跳舞,玩得很开心。我...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4403
21
来自主题: Joke版 - 看真实白毛女(ZT) (转载)
据《中华读书报》2002年4月3日发表的“白毛女的故事”一文介绍,《白毛女》的题材
来源于晋察冀民间一个关于“白毛仙姑”的传说。大意是讲在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
身长满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抗
战时,有些“根据地”的“斗争大会”常常开不起来,其原因就是村民们晚上都去给“
仙姑”进贡,使得斗争会场冷冷清清。西北战地服务团的作家邵子南首先注意到了这个
题材,爲配合“斗争”需要,把村民们从奶奶庙里拉回来,他编了一个戏曲剧本,主题
是“破除迷信,发动群衆”,此爲《白毛女》的邹形。
不久,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周扬看到了这个剧本,尽管他对原剧本主题局限于“
破除迷信”感到不满,但却从中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尽管他一下子还说不准确这新的
东西到底是什麽。
很快,周扬决定由"鲁艺”创作并演出一部大型舞台剧,就以"白毛仙姑”爲题材。创作
班子很快搭了起来,由"鲁艺”戏剧系主任张庚总负责,编剧仍爲邵子南。邵子南在他
原先的戏曲剧本的基础上,很快就写出了剧本的演出本,主题当然已经不是民间传说中
的行侠仗义,而是反映阶级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沉重灾难。但试排几场之
c*x
发帖数: 555
22
来自主题: Arts版 - [转载]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 原文由 ang 所发表 】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王小波
前不久在<<中华读书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在北大听戴锦华教授的课,听到
戴教授盛赞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就发问道:假如你有女儿,想不想让她看这本
书?戴教授答曰:否。于是作者以为自己抓到了理,得意洋洋地写了那篇文章。读那
篇文章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片歪理,因为同样的话也可以去问谢晋导演。谢导的儿子
是低智人,笔者的意思不是对谢导不敬,而是说:假如谢导持有上述文章作者的想法,
拍电影总以儿子能看为准,中国的电影观众就要吃点苦头。大江健三郎也有个低智儿
子,若他写文章以自己的儿子能看为准绳,那就是对读者的不敬。但我当时没有作文
反驳,因为有点吃不准,不知戴教授有多大。倘若她是七十岁的老人,儿女就当是我
的年龄,有一本书我都不宜看,那恐怕没有什么人宜看。昨天在一酒会上见到戴教授,
发现她和我岁数相仿,有儿女也是小孩子,所以我对自己更有把握了。因为该文作者
的文艺观乃是以小孩子为准绳,可以反驳他(或者
C***r
发帖数: 759
23
2000年05月17日
知音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我与王世襄先生的翰墨缘
戈革
  感谢《中华读书报》的介绍,使我知道了王畅安(世襄)先生
《锦灰堆》一书的出版消息;老朽立即故态复萌,急忙派人去书店买
回一部,虽然我现正患目疾,医生基本上禁止我读书写字,但我仍禁
不住将此书浏览一过,感到十分满意,“大快朵颐”,甚至更加放肆
地不顾医生之诫,公然命笔来撰此短文,亦鄙人“死不改悔”之一端
也。(这事充分证明,此稿并非报社、出版家或作者的邀写之作,而
w****o
发帖数: 20
2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李白与杜甫
记得至少许久前<中华读书报>上有一篇文评<李白与杜甫>。
以下摘自一篇写郭氏的文章。
**********************************************
四十岁以上读了几天书的中国人都听过郭沫若这个名字,现在的年轻人更熟悉的是Amei
(张惠妹)和乔丹。我们读高中时,同学常谈论风流才子、文人政客郭开贞。一个时代有一
个时代的标准,即使是不让人讲话的年代,民间总有议论,公道自在人心。
郭是伟人的好朋友,又是中科院院长,当然是莘莘学子心中的偶像。六十年代武昌实验中
学的高中生就讨论过郭自述“幼时看见玉臂动情”是否色情。团支部知道后立即斥责,打
压了之。没记档案“污蔑领导”已是万幸,更不会有文章见报了。现在的娃娃当然会一笑
了之,这已是又一个花花世界了。
有人觉得郭沫若佥壬,也有人爱他隽味,我喜欢郭才子的许多文章和诗《女神》《棠棣之
花》...尤其是他写的夏完淳,那气节一直影响我到今天。郭沫若放浪形骸的书法更是令
人神往。翻翻《辞海》,能使他留名的也是这些诗、文和他作为四堂(郭沫若(鼎堂)、
罗振玉( 雪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彦堂))之一的《甲骨文字研究》。
y****e
发帖数: 419
2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轻薄为文哂未休——兼论陈福康之文风
钱锺书先生的巨作《宋诗纪事补正》(以下简称《补正》)出版不久,陈福康先生尚
未读到“三分之一”便急不可耐地为文贬损。本来对这种文字无须置辞,但看到有人把这
当作好“学风”意欲推广,于是便写了《对〈对宋诗纪事补正的几点意见〉的意见》,算
是对提倡这种学风的一种回应。而陈先生依然沿用这种文风(见《中华读书报》2003年12
月17日《堪嗤无济尤堪悲》),甚至为自圆其说,还敢于削改引文,用自编的话冒充论据
。对这种不正之风,自然不能听之任之。
一、关于“署名问题”
陈福康对《补正》封面署“钱锺书著”,大加挞伐,声称自古以来同类著作中未有如
此署名的。于是我在文中例举了从古到今如此署名的一些著作,证明同类著作这种署名方
式不仅古代有,而且当代的例子也不少,决不始于钱先生,在事实面前,陈福康无言以对
。只好闪转腾挪,先承认称“署名问题”这种提法“欠妥”,接着马上推说是《文汇报》
编者为其加的标题,仿佛错不在他。试想如果你不谈钱先生如何署名,人家又根据什么加
上这个小标题,我同你讨论的关键是你文中贬斥钱先生署“著”的内容,而不是那个标题
的对错。遮挡了一阵后,陈文又说了一段自己都应该脸红的话:“王
x*****u
发帖数: 3419
2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zz《中国性史图鉴》中的失误
《中国性史图鉴》中的失误
新华网 ( 2003-12-30 15:11:55 ) 稿件来源: 中华读书报
文/(湖北省荆州日报社)陈礼荣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刘达临先生多年来所从事的中国性学研究,一向令人敬服。只是
近读先生撰著的《中国性史图鉴》,发现书中在介绍母系社会两性关系的性文物时,使用
的竟是楚地出土文物“虎座鸟架鼓”图片。其更有甚者,是在图片的注文中,刘达临教授
还将这一件美仑美奂的楚国彩绘漆木器,表述为:“凤鼓。凤在虎上,反映母系社会的影
响”;并在文后括号里附有略注:“春秋,复制品”云云(见该书第101 页)。
在我国,龙与凤几乎都同时伴生于华夏文明酝酿和生成时期的新石器时代。作为华夏
文化在交流和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灵物崇拜,凤的意向组合首先反映的是早期人类对
于禽鸟“沟通天地”自然功能无比尊崇和慑服的敬畏心理。
其实,在荆楚大地的出土的战国(而不是春秋)楚墓随葬文物中,“虎座凤鸟”的造
型比较常见。有的专家学者认为,这是因为楚人认为凤凰具有导引人的灵魂飞升列仙的神
奇魅力,而“龙从云,风从虎”的爻辞,又使人相信虎是凤(风)的最好伙伴,所
y****e
发帖数: 419
27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4年7月28日
刘梦芙
《中华诗词》去年第5期刊出庄严先生《略论当代诗词审美(艺术)标准》一文,文
中说:“我国诗歌队伍中,有一部分人以‘师古’、‘复古’为诗词审美和艺术的取向,
所以他们的诗词审美(艺术)标准,便是摹唐仿宋、优孟衣冠,格律谨严、古香古色。这
是一种违反时代、脱离现实、孤芳自赏、于世无关的‘小圈子’的标准。”我认为,这一
论断极为浅薄,逻辑上是荒谬不通的,曾撰《诗词“师古”、“复古”等于“违反时代、
脱离现实”吗?》一文进行反驳。
今年《中华诗词》第2期刊出庄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一文,是对笔者去年
批评文章的回应。庄文开头就说:“人们则一致认为:这不是事属个人的不同观点的分歧
,而是事关全局的诗词导向的挑战。”看来庄先生放言高论,就能决定当代诗词的“导向
”,“维护诗词正确发展的道路”。那么笔者就不自量力,继续来“挑战”吧。
当代诗词创作的“复古”问题
庄先生此文章有一大特点:文学史在他笔下,成了任意打扮的丫头。为了有利于自己
的观点,庄先生不惜歪曲史实、偷换概念,读者如不留心考察,还以为他说得真是有理。
在这篇“妙论”中,庄
y****e
发帖数: 419
2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们是否配谈读经
http://www.gmw.cn/content/2004-09/08/content_99260.htm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4年9月8日
王彬彬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作为一种文化上同时也是政治上的逆流,主张读经的声浪
时有所现。新文化的代表性人物鲁迅、胡适等人,对这种逆流终身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每
一出现即予以迎头痛击。如今,主张读经的声浪似乎又颇具声势,这使我又不时想到鲁迅
、胡适们当年反对读经的一些言论。我以为,这些言论仍然值得今日的主张读经者想一想
。这里,我先介绍胡适写于1935年4月8日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在1935年4月7日的《大公报》上,傅斯年发表了讨论学校读经问题的“星期论文”,
尖锐地指出了经之不可读。胡适激赏此文,并将其转载于《独立评论》第146号,同时,
胡适自己也写了《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一文,对傅斯年表示响应和支持。傅斯年文章中
,特别令胡适欣赏并予以引用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经过明末以来朴学之进步,我们
今日应该充分感觉六经之难读。汉儒之师说既不可恃,宋儒的臆想又不可凭,在今日只有
妄人才敢说
y****e
发帖数: 419
2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秋瑾全集笺注》的学术功力
http://www.gmw.cn/01ds/2004-09/08/content_97203.htm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4年9月8日

曾景忠
近代著名革命女侠秋瑾,不仅因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被清政府逮捕后英勇就义,而彪
炳于史册,而且因其诗作中表现出的崇高爱国精神、革命情怀和杰出的艺术才华,而在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秋瑾的诗作,历来受到文史两界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先后
行世的有芷馥本、曾宝铨本、长沙本和王灿芝本等。上世纪60年代,上
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秋瑾集》所收作品最多,销行亦最广。中国近代文学史专家郭长海
先生,长期从事秋瑾研究,在比勘各种版本秋瑾作品集的基础上,与郭君兮女士合作,重
新编辑《秋瑾全集》笺注本,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资助,最近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秋瑾集》所收秋瑾的诗作,多从灿芝本和黄民编《秋风秋雨
》一、二两编,陈志群编《神州女报》第一、二两期辑得。郭长海先生认为,灿芝本不收
秋瑾挚友徐自华编《秋风秋雨集》,“是其大误”。但他编《秋瑾全集》,不以《秋风秋
雨集》和《神州女报》为辑佚根据,而是大量从
y****e
发帖数: 419
3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考证、义理和审美
http://www.gmw.cn/content/2004-11/02/content_123563.htm
制作日期:2004年11月2日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方
《文史探真》 汪春泓著
昆仑出版社2004年5月
标题的三个概念套自桐城古文的“义法”,却也是时下文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共识。在“
文”的语境里 文学与文论 ,三个概念亦可理解为材料 及疏证 、观点 及思想 与文学
作品或文本 。这对研究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对材料的搜集、钩沉和疏理,以科学的方法
加以释证、推论,以及,辅之以精到的审美感受去鉴识和解读。我读汪春泓的《文史探真
》,深感其于此用力甚劬;其成果也令人叹服。
《文史探真》一书,按其内容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简帛出土文献与战国、汉代文
史新解”、“经典重读与两汉文史新探”、“地域文化因素与魏晋文史个案”、“佛教与
六朝文学、文论”以及“《文心雕龙》在后世的接受和影响”。五个方面各包含着相互关
联的诸多问题。其特点是“出新”;而以著者的本意论,则“出新”与“探真”原本是同
一杼机。对此,我也有同感,并愿为之说。且例言如下。
“有新材料,然后有新学问”。这是上个
y****e
发帖数: 419
3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俞平伯的雷峰情结
http://www.gmw.cn/content/2004-11/30/content_128546.htm
制作日期:2004年11月30日 来源:中华读书报
乐齐
俞平伯藏雷峰塔內“无孔两字砖”拓片
《俞平伯全集》中的《记西湖雷峰塔发见的塔砖与藏经》和《雷峰塔考略》(收《杂
拌儿》)两文,以及《西关砖塔塔砖歌》和《西关砖塔藏宝箧印陀罗尼经歌》(收《燕知
草》)两首古风,被称为有关雷峰塔诗文的“两文双歌”。它们充分体现了俞平伯毕生的
浙杭情结和对西湖胜迹雷峰塔难以割舍的缱绻之忱。
80年前,1924年(民国13年甲子)9月25日下午1时40分,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
峰夕照”——位于南屏山的雷峰古塔,轰然坍塌。一声巨响,尘雾腾滚,瞬息间千年古塔
化为一垄断砖碎瓦。塔坍之际,万人瞠目,举世惊骇,招惹得浙杭百姓和海内外墨客骚人
,投以极为关注的目光。这其中首先要提到的是24岁浙籍诗人俞平伯。自1920年北大毕业
后,常年寓居杭州,已达五年之久。他偕夫人许宝驯同舅父(也是岳父)许引之(字汲侯
)全家,曾一度共住位于孤山的俞楼——其曾祖俞樾(曲园)当年在杭州讲学的“诂经精
舍”。这里
y****e
发帖数: 419
3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文人食事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5年3月30日

李国文
粥和饭,从本质讲,并无不同,只是水放得多寡而已。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谱》里作了一个权威的论定:“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
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尹文端公曰:‘宁人等粥,毋粥
等人。’此真名言,防停顿而味变汤干故也。”
食粥一事,中国旧时文人笔下时常涉及的。宋代费衮《梁溪漫志》里,有一篇《张文
潜粥记》,讲得最透彻了。“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
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将旦,一粥甚系利害,
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渴。盖能畅胃气,生津液也。今劝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要
,必大笑。大抵养性命,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正在寝食之间耳。”
这与宋代陆游的一首《食粥诗》,主旨上颇为相似:“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
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们所以把食粥提到养性命,求安乐,得长
生的高度,其实,这是和我们中国这个农业经济社会靠天吃饭,经常因天灾人祸,十年九
荒造成的粮食匮乏状况相关联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干稀搭
y****e
发帖数: 419
3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大器晚成”的《魏源全集》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日期:2005年7月7日
■李瑚
为了纪念中国近代伟大思想家、爱国诗人、经学家、史学家和舆地学家魏源诞生210周年,
湖南岳麓书社出版了《魏源全集》。这部全集历经两届编委会,费时21年,其间曾有14位
学者先后病逝。最后由湖南出版集团筹划,由岳麓书社精心组织编成印制出版。
《魏源全集》共20册,其中收入的著作按经、史、子、集四部为序,计有:《诗古微》二
卷本和20卷本 第1册,《书古微》附《禹贡说》、《古微堂四书》、《老子本义》、《蒙
雅》 第2册 、《圣武记》附《夷艘寇海记》 第3册 、《海国图志》 第4—7册、《元史新
编》(第8—11册 、《古微堂内外集》、《古微堂诗集》、《补录》(第12册)、《皇朝
经世文编》 第13—19册、《淮北票盐志略》、《净土四经》、《诗比兴笺》、魏源传记资
料、大事年表、行踪图、魏源研究百年回眸 第20册。
以上20册囊括了已知的魏源全部著作,是自魏源逝世以后148年来一次最大规模的编纂工程
。因此,它是值得欢迎的目前出版界一次空前盛举。
总观全书,我认为,全集的特色在于:勤搜遗佚、慎选版本、考证求实、增附参考资料。
全集开始
P********w
发帖数: 65
34
http://www.gmw.cn/content/2006-07/04/content_442618.htm
■周卫荣 发布时间:2006-07-0409:16 中华读书报
半两钱在中国货币史上居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跨越战国、秦、西汉三个时期,历经
200余年,是我国古代最早具有统一名称和形制的铸币;它承前启后,把青铜文化传承下
来,使青铜铸币作为我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沿用两千余年。半两钱不但意义重大,而且
内涵丰富,是我国历史货币中最具研究价值且分类断代较为困难的一类。王雪农、刘建民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完成《半两钱研究与发现》。这是钱币学领域难得的一部学术佳作
,对今天钱币界后学既是雪中送炭,又具有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
这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有《半两钱铸行情况的历史考察》和《半两钱的铸造工艺
与半两钱的分类断代》两个章节。作者既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半两钱,阐述各个时期半两钱
的历史定位;又在蒋若是半两钱范断代研究的基础上,以范铸工艺为基础,以不同时期的
半两钱铸造工艺保留下来的技术特征为依据,对半两钱进行分期断代。下编则分10个门类
,对不同时期的半两钱进行个别剖析。
在书中,作
M******a
发帖数: 6723
3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儒家认同的抉择
http://www.gmw.cn/01ds/2009-01/21/content_881651.htm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9年1月21日
■彭国翔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近年来,随着海外特别是西方儒学研究著作的不断引入,读者发现不少西方学者在
其儒学研究的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于儒家传统核心价值的欣赏甚至认同。于是,儒学能
否成为西方人士安身立命的所在,自然成为很多中国读者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中华读
书报》提出以“外国人能否成为儒家”为议题作为目前国学讨论的一个焦点,正是审时
度势下颇具慧眼的一项举措。
儒家以四海为家
事实上,如果“外国人”指的是国籍意义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的人士,那么
,大批在1949年之后“花果飘零”到异域而取得他国国籍的海外华人,很多都是中国儒
家传统价值的提倡和力行者。20世纪60、70年代,当儒学价值在中国大陆遭受史无前例
的浩劫之时,反倒是那些具有外国国籍的海外华人在国际上为儒学“正名”。在这个意
义上,外国人可以成为儒家,显然不是问题。不过,时下的疑问并非针对这一类具有外
国国籍的华裔人士,其对象毋宁是种族意义上“中国人”之外的其
l***t
发帖数: 28
3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首届“中国文学节”正在酝酿中
首届“中国文学节”正在酝酿中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4月2日 19:22 中华读书报
中国作协酝酿在共和国50周年大庆之际,举办首届“
中国文学节”。
文学节活动期间,中国作协将重点推出十部优秀长篇
小说,向建国50周年献礼。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
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和青年文学奖五
项全国文学界的大奖的评选工作和颁奖大会也将于文学节
中举行。令人瞩目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继去年封顶后,
今年将正式开馆。同时将举办“建国50周年文学成就展览”,
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划分展区,展示建国
50周年来文学事业的辉煌成就。节间还将举办华文作家笔
l***t
发帖数: 28
3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网上文学原生态
网上文学原生态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4月2日 19:53 中华读书报
特曼曾经写过一首诗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出行/他看
到的第一个物体是什么样/他就变成了什么样/有一个大
人每天出行/他看到的第一个从未见过的物体是什么样/
他就变成了什么样。现代社会生活中,无论对孩子还是大
人来说,电脑往往就是这样一个让人“一瞥惊鸿”,最后
被它彻底俘虏的物体。随之而来的网络热更是以钱塘初潮
的汹涌之势,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学自然也在大受
影响之列。虽然网络文学迄今还没有引起包括大部分作家
在内的社会公众的注意,但它却已在无声无息地动摇着传
统文学的总体格局。
C***r
发帖数: 759
3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陈寅恪与听曲文(ZT)

2002年6月24日 星期一
全文检索: 中华读书报 高级查询
陈寅恪与听曲文
刘士林
在1957年前后,已68岁的陈寅恪先生,不知何故忽然着迷似地喜欢上看各种戏剧演出
,正如蒋大枢先生在《编年事辑》中所记载:“本年前后,先生喜听京剧、昆曲等,(藉
抒思古之幽怀,如遇京中之名角来穗,)时驱车市内欣赏之。”(蒋天枢著:《陈寅恪先
生编年事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64页)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特别是
京剧和昆曲,以其道德内容之纯正与艺术形式之完美,因而为旧式士大夫所喜爱乃至痴迷
本不足怪,但在陈氏这里却由于两种原因而不可不加以留意。其一,由于陈氏此前并无这
方面的特别嗜好,因而此乃一个突发性之事件。另一方面,根据其时之历史背景看,由于
社会制度本身的巨大变化,即使是过去特别喜欢观赏戏曲的旧式文人学者,一般也都因为
种种顾忌而不得不有所收敛,由此可知陈氏“听曲文”正可谓“逆历史潮流而动”,因而
在其后所存之相关现实境遇等也就十分值得关注和探询。其二,陈氏之听曲文显然也不是
一种打发光阴的消遣方式,如其经常提到的“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不仅此
时他后期的
C***r
发帖数: 759
3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对联:举世无双的文学形式(ZT)

2002年6月24日 星期一
全文检索: 中华读书报 高级查询
对联:举世无双的文学形式
对联是通行方块字的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雅一点称为楹联(或楹贴),俗一
点叫做对子。追溯它的历史,乃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蜀国国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
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对联。考察它的应用,则遍行三教九流,多
曾见于大江南北。然而,对联却一向被看做文人们的雕虫小技、笔墨游戏,从来是不入正
宗的。诗、词、散文不用说,俗曲、谣谚、宝卷、弹词都是可以写入文学史的,唯独对联
却不曾入史传,甚至连个人的专集都不收入。比如《郑板桥集》、《徐文长集》等等,作
者都是题联名家,可是文集中却不收对联。又如清末著名洋务派人物、曾任湖广总督的张
之洞,其个人文集开始附有杂著类,收有不少对联,到后来刊行增订本《张文襄公全集》
时却反而将包括对联在内的杂著类删去。在封建社会,对联似乎算不上正统意义上的文学
作品。
可是,对联并没有因此而湮没不闻,弃置不用。这是由于对联自有它独特的功用:在
只言片语、着墨不多的文字中,既能叙事绘景,写意抒情,又能信手拈来,随处可用;既
可题于园林亭榭、
C***r
发帖数: 759
4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一个耶鲁女孩的悲剧

2002年6月24日 星期一
全文检索: 中华读书报 高级查询
一个耶鲁女孩的悲剧
陈鸿
乔伊斯·梅纳德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年轻人必读的文学圣经。自1952年出
版以来,它所叙述的叛逆故事不知打动了多少代少男少女的心。塞林格因这本书而功成名
就,其后不久,就宣称“厌恶腐朽的成人世界”而躲进山中,隐居了起来。所有的媒体都
得不到他的一点儿消息,甚至连一张新的照片都弄不到。自1965年之后,他就没再发表过
一行字,似乎是与世隔绝了。但他的隐居,又并不完全彻底,与外部世界有自己独特的一
套联系方式,有时介入得还很深。那种联系,是相当出人意料的,从某种角度上看甚至是
残酷的。因为它演绎的是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洛丽塔”故事。
我们现在读到的故事之一,是塞林格的“少女情人”乔依斯·梅纳德所写的自传,中
译本的书名叫《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梅纳德,一个聪明的美国女孩,当年才18岁,正
就读耶鲁大学,在文学写作上似有无可限量的天赋。一次,她应《纽约时报》编辑之约写
稿,一鸣惊人。报纸在显著位置上不仅登出了她的文章,还刊出了她故作玩世不恭的小照
。对于这次意外的成功,
C***r
发帖数: 759
41

2002年6月24日 星期一
全文检索: 中华读书报 高级查询
今年是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110周年诞辰,我们特别约请上海学者冯锡刚从其尚
未出版的著作《晚年郭沫若》中选取精华,撰写此文,以为纪念。——编者
郭沫若与毛泽东的五次唱和
冯锡刚
斥责“摩登唐吉珂德”
1945年10月初,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应柳亚子的一再求索,将作于1936年2月的
《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向来自视甚高,读罢咏雪词而尊毛泽东为词坛“第一国手”
。郭沫若看到毛泽东题写在柳亚子纪念册上的墨迹,诗意葱郁,即步原韵吟出和作,抒写
“国步艰难,寒暑相推,风雨所飘”的忧国忧民之情,并录奉毛泽东。不数日《新民报晚
刊》编者辗转获得抄稿,率先在报上发表。一时间各方和作接踵而来,成为一场蔚为可观
又别具生面的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交锋。郭沫若写出第二首和作,上阕是:
说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轻飘。
看今古成败,片言狱折;恭宽信敏,无器民滔。
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
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
诸多和作中,指责咏雪词有“帝王思想”的不在个别,而《大公报》主笔则以连载数
日的长文《我对中国历史的一
C***r
发帖数: 759
42

2002年6月24日 星期一
全文检索: 中华读书报 高级查询
二十世纪第一个二十年近代女性翻译家群体的脱颖
郭延礼
随着西学东渐,19世纪的70年代,中国出现了翻译文学,有翻译诗歌、翻译小说、翻
译戏剧、翻译散文、翻译童话和寓言等。其翻译主体多为男性。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知
识女性开始介入文学翻译活动。最早的一位是福建诗人薛绍徽(1866—1911),字秀玉,
号男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她是一位诗人,著有《黛韵楼诗集》4卷、词集2卷、
文集2卷,辑有《清闺秀词综》10卷。1900年,她与丈夫陈寿彭(字逸儒,一作绎如,陈
季同之弟)合作译了法国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的科学小说《八十
日环游记》,这是我国翻译的第一部西洋科学小说。
《八十日环游记》(作者署名房朱力士,即儒勒·凡尔纳不规范的音译),37回,光
绪二十六年(1900)经世文社刊,署薛绍徽译,1906年小说林社再刊,署陈绎如译,改书
名为《寰球旅行记》,实系《八十日环游记》的翻刻本。同年又有“有正书局”刊本(署
名雨泽译),改37回为37节,书名同上。短短数年间,再版三
C***r
发帖数: 759
4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维克多·雨果

2002年6月24日 星期一
全文检索: 中华读书报 高级查询
维克多·雨果
——流亡思想家的回归
沈大力
编者按:4月20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隆重召开雨果诞辰二百周年纪念大会。本文是
著名的法国文学专家沈大力先生的大会发言,现予以全文刊登。
各位朋友:
维可多·雨果是世界最著名的法国作家。今年,人们纪念他二百周年华诞,我于2月2
5日应邀赴诗人的家乡贝桑松,参加在他故居举行的逝者纪念牌揭幕典礼和法国文化部组
织的大型文艺晚会。我目睹了法国公众重温雨果生涯的盛况,看到这位文豪已经成为法兰
西的“民族丰碑”。
与之相应,我们今天在北京集会,表明维克多·雨果的理想具有人类普遍的价值,仍
保持着它超时空的现实性。
我们中国人永远感激维克多·雨果。他是少有的一位西方作家,曾凛然站出来谴责英
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野蛮暴行。在座的法国驻华大使毛磊阁下曾为颇有影响的“两世界”
杂志撰文,谈到此事。他说:“圆明园的富丽堂皇和当时面临的危险局势,引发了一场疯
狂的破坏,当时流亡格尼塞岛的维克多·雨果给以了猛烈抨击”。
确实,英法联军远征之时,维克多·雨果被迫流亡格尼塞岛。他是在被英国当局从泽
c**r
发帖数: 2019
4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转载] 科幻翻译及其它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ciFiction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chrr (lactose), 信区: SciFiction
标 题: 科幻翻译及其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Jun 30 01:38:45 2002) WWW-POST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科幻翻译及其它
星河
2002年6月26日中华读书报
看到王鸣阳和刘华杰两位先生有关科技翻译的文章(载本报5月15日“科技
视野”版),感触颇多。其实在科幻作品乃至其他作品中的翻译状况,又何尝不
令人担忧?尽管这已超越了科幻文学的范畴,但还是想在此顺便说说。
据说现在中文系本科生挣钱的方式之一,就是“翻译名著”。之所以打上引
号,是因为从事这种翻译工作根本无需掌握一点外文。比如说一位书商要出版
《战争与和平》,找到一个连俄文字母都不认识的学生,再加上5个版本的《战
争与和平》,就可以开始工作了——您就一本择一句地开始拼吧。认真点的还用
通顺的中文重新整理一遍(尽管
o**a
发帖数: 2
4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尖锐的呐喊--------刘升盈
中华读书报
尖锐的呐喊----—从《女太监》到《完整的女人》
刘升盈
杰梅茵·格里尔对于中国读者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在西方的知识女性中却是大名鼎鼎
,尤其在澳大利亚,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很多澳大利亚中年女知识分子提起她的名
作《女太监》,都赞不绝口,此书曾被奉为她们青年时期的人生指南,深刻地影响甚至改
变了她们的命运。
杰梅茵·格里尔1939年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在墨尔本大学完成大学学业,接着又
在悉尼大学获得英语硕士学位。1964年,她获英联邦奖学金,在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攻读
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生活于英国,现为瓦维克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研究教授。20世纪60
年代后期,她开始投身于女权主义运动,成为一名勇敢的女权主义斗士和卓越的女权主义
作家。
《女太监》是杰梅茵·格里尔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她最重要的女权主义作品之一,出
版不久就引起巨大反响,从1970年到1989年,再版18次,并被译成10余种文字,被视为“
现代经典”。本书共分5个部分:肉体、灵魂、爱情、憎恨和革命。作者以大无畏的批判
精神,以锐利的思想和渊博的学识,以如匕首投枪般的文笔,向男权社会和传统思想宣战
,指出女
w********h
发帖数: 12367
4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遭遇”莎士比亚(z)

2002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中华读书报
“遭遇”莎士比亚
许钧
著名戏剧家曹禺在1984年为中国莎士比亚学会研究会会刊《莎士比亚研究》撰写的发
刊词中曾这样写道:“有史以来,屹立在高峰之上,多少文学巨人们教给人认识自己,开
阔人的眼界,丰富人的贫乏生活,使人得到智慧、得到幸福、得到享受、引导人懂得‘人
’的价值、尊严和力量。莎士比亚就是这样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见何其
莘著《英国戏剧史》,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62页)据何其莘教授说,这位巨人是在上
个世纪之初才姗姗来迟,与中国读者认识的。确切的时间是在“1903年,英国作家兰姆兄
妹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第一次被译成中文,题名为《海外奇谈》。”第二年,林纾
译了兰姆的这部故事集中的20篇莎翁戏剧故事,结集为《吟边燕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但这些译文,只不过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而已,莎士比亚的真正剧作的完整汉译,到
了1921年才与中国读者见面,而被第一个完整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剧本,便是如今已为世人
熟知的《哈姆雷特》。从1903年算起,莎士比亚在中国差不多也就一个世纪的历史。时间
虽然不长,但他在中国的命运
w********h
发帖数: 12367
4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美国文学与美国文论(Z)
from 中华读书报
美国文学与美国文论
杨仁敬
写一部美国文学史,要不要包括美国文论?怎样包括?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学
者郑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以前,在一些英美学者撰写的英国文学史或美国文学史里,文学与文论是分开的。文
学理论或文学批评是为文学创作服务的,往往被用来评介作家和作品,开导读者。但学者
并没有忽视文论,通常在阐释作家时附带评一评他们的文学论著,如雪莱的《诗辩》、华
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詹姆斯的《小说的艺术》等等。
19世纪60年代,英国诗人和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发表了《批评论文集》(第一卷,18
65,第三卷,1888)。第一卷的开篇《现代批评的任务》成了一篇纲领性的文献。阿诺德
提出:文学批评应该跟文学创作一样,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从属于文学创作。批
评家要反映时代的声音,做时代的预言家。阿诺德的真知灼见受到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等人
的赞扬,在欧美文坛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他后来被誉为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奠基人。
到了20世纪20年代,英美文学批评有了长足的发展。艾略特、理查兹、燕卜荪和利维
斯等人作了可贵的探索,以自己的论著丰富了文学批评,在20和30年代
l***r
发帖数: 40
4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2003年法国文学大奖综述(ZZ)
惊喜交加众望所归 2003年法国文学大奖综述
来源:光明网-中华读书报胡小跃
11月12日,随着联合文学奖的揭晓,flash今年的各文学大奖终于落下了帷幕。在短短的3
周内,法国颁发了20来个奖,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五大奖及近年来越来越引起重视的法兰西
学院小说大奖。
今年的法国文学大奖,可谓是惊喜交加。首先,龚古尔奖作出了惊人之举,提早半个
月于10月21日抢先揭晓,不仅让同行慌了手脚,传媒也始料不及。长期以来,法国各大奖
都有自己固定的揭晓时间,但近年来已有奖项不守规矩,引起了非议和惊慌。但谁也没有
想到,今年搞小动作的竟是作为龙头老大的龚古尔奖,而且是在它百年大庆之年,这不能
不让人感到惊讶。提前揭晓,主要是怕自己心仪的小说被其他奖夺走,因为按规矩,同一
本小说不能同时获两个奖,所以,落在后面的奖往往显得非常被动。今年,龚古尔奖再也
不能容忍这种“屈辱”了,如果把百年大奖颁给被其他奖挑剩的作品,岂不是对不起先人
?于是他们便先声夺人,龚古尔奖评委会主席埃德·蒙夏尔-勒鲁说:“我们有自由首先
选择。”
让人惊讶的还有,原先呼声极高、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世界之窗》,尽管一直在龚古
尔奖和勒
w********h
发帖数: 12367
4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讲故事,八卦,or what
从Ithaca将先行的《万象》杂志取回,翻开看那些小文章,童元方、恺蒂、冯象等人
的文章还在,写来写去还是那些旧人旧事,冯象倒干脆就重新阐述圣经人物起来,雅
各亚当地叙述起来,已经全然没有以往的美丽。整本杂志充斥着八卦和以无聊作为悠
闲高尚的格调,无诙谐机智语言,文人之弱窥之尽也。
不知觉间,数年已经倏忽而逝。第一次见到《万象》是在重庆南路的一家书店,大约
是某个下雨的晚上,看到这方方正正的杂志,翻开后杂七杂八的话题倒也有趣,在回
学校的地铁里,看着那篇谈论东西方鬼故事鬼电影鬼文化的区别很高兴。后来的一年
就订阅并将以往错过的一些买来,大约是一报一刊的生活,报纸是《中华读书报》。
那是二〇〇〇年以前的事。
冬季的校园,提早返校从信箱里掏出从编辑部来的改稿通知,并到前台把新的一期的
《万象》取走,那时候大约还是很听从评阅人的意见,建议要补的实验不管多麻烦就
一概补上,放在今日肯定是委婉的抵赖。校园空旷,河边的草坪晒着冬日的阳光,翻
着手里的杂志报纸,等待一日之尽的宁静。我有单车一辆,在暮色降临之前匆匆回到
有灯光的住所。
四年已经过去,生活已经完全改变,稍稍胖了起来的面庞提醒着那个瘦削的
w********h
发帖数: 12367
50
《悲欢颐和园》:王国维沉湖之谜
中华读书报
www.booktide.com 2005-08-17
敞开大门的颐和园,在让世人见识了它神秘的同时,也被世人赋予了新的神秘。公元
1927年6月2日,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而死,就是至今还令人琢磨不透的一个
谜。
对于一代学人王国维,中国学子必然是不陌生的。而对于他自沉昆明湖的经过,今
天的人们就未必明了了。详述王国维蹈水自尽的前前后后,应该会有助于人们探究其中的
真正缘由。公元1927年6月1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王国维,一清早就来到学校的工
字厅。这天是国学院第二班36名学生毕业的日子,所以工字厅里早已布置妥当,毕业宴会
即将在这里举行。毕业宴席共设有四桌,所有师生欢聚一堂,大厅里始终弥漫着一种喜庆
的气氛,而王国维就座的那一席却寂然无声,人们已经习惯了他的沉默寡言,所以也没人
特别在意。散席时,王国维和平常一样与人一一作别,离开工字厅后随陈寅恪一同散步回
家,并顺路到陈寅恪家中进行畅谈。这时,王国维的学生姚名达、朱广福、冯国端三人游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