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谈何容易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i
发帖数: 20533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
在对游牧民族没有决定性的武器优势之前,农耕民族要开疆拓土谈何容易。早期的开拓
疆土主要是农耕民族之间互相兼并,或者半耕半牧民族征服农业文明,自己带嫁妆。所
以基本上也就以农业文明的地理边界为限。客观地说,明以前中国一直也就差不多那么
大块地方。满清自带嫁妆才增加了不少地盘。
d*****g
发帖数: 1616
2
http://iel.cass.cn/expert.asp?newsid=783&expertid=58
刘宗迪博士
一、 钟敬文先生与现代《山海经》研究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宗迪兄,最近你发表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系列论文,对《
山海经》这部古老典籍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解释,尤其是你证明此书的《海经
》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地理,也不是神话,而是讲的上古天文历法制度,是一部被人遗忘
的“天书”,可谓出人意表,在学术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兴趣。我本人对你的研究也深
感兴趣,你对《山海经》新解释的意义其实已经超出了《山海经》本身,它涉及到中国
学术史,尤其是上古学术史中许多重大问题,因此,今天请你就这一研究的缘起、基本
观点和学术意义等系统地谈一下。
刘宗迪(以下简称刘):很高兴有这个谈论《山海经》的机会,不过,在开谈之前,请
容许我先向您以及《民族艺术》杂志的同仁表示感谢,非常感谢贵刊的慷慨,拿出这么
大的篇幅连载本人的《山海经》研究论文,这在今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廖:我们的刊物对于有创见、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历来就不吝惜篇幅,传播新知、推进学
术是学术刊物的使命嘛。好了,我们不用客套了。...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4
3
从刘邦给戚夫人唱楚歌说起——再答牙齿晒太阳 朱永嘉
此日记引用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315700386920816

按:关于《与九·一三事件相联系的上海文汇报三·一六文章》的十问十答,已发了(
上),即其中的四问四答,当时我发此文的一个意图是为了在九·一三事件四十周年的
时候,就这件事说一点个人的经历和感慨。有朋友建议我看一下反映再发后面的部分,
这样说者与听者可以有一个交流,思想要在对话中才能产生美丽的火花,矛与盾二者紧
密联系、缺一不可。我接受了这个意见,故把后面的六问六答分为中、下二篇过些日子
再发,或许还能再添加一点按语,暂时把这个题目搁一下。 前面那篇《我的两个小朋
友》文后的跟帖中有牙齿晒太阳的跟帖,贴出了“毛泽东与毛远新谈话(1976年1月—
—2月)”,这篇谈话以前没有看到过,我现在还没有办法去核实,看起来是毛远新事
后整理的。主席的谈话在时间上是断断续续的,是七六年批邓以前毛对中央几个人的分
析,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对当时中央几个人的分析和判断...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首的错误不在苏联,在法国
这个很难把,你让人做狗做那么卖命,谈何容易
h*h
发帖数: 27852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首的错误不在苏联,在法国
打败英国谈何容易
D********n
发帖数: 1595
6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10/24/1509479.html
作者系原广州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
在广州,大概无人不知北郊有个因南湖而得名的游乐场和豪华宾馆群。但是,在1971年
之前,从政府官员到一般市民,却谁也不知道广州有个南湖。准确地说,从1971年5月
之后,南湖二字才开始出现在高度机密的大比例尺内部地图上。难道这是新开凿的人工
湖吗?不是。其实它是白云山北麓早已有之的一个天然湖泊,本名磨刀坑水库。它之所
以改名,是因为1971年在这里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几位重要领导人修建住所而引起
的。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毛泽东常来广州。初时他的住处只有珠江北岸的中共广东省
委小岛招待所1号楼。以后又在白云山的鸡颈坑为他修了一组房子。从1962年后,连续
多年毛泽东未来广州。这期间,除白云山的房子曾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外,省委小岛的
房子一直空着。两处房子都没有进行大的维修。
197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当面告诉在京开会的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和广
州军区政治委员、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刘兴元:毛泽东有意于年底去广州过冬,毛在广州
原...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849
7
毛1937年8月在陕北洛川会议上的讲话如下。首倡中日友好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传
》也有完整记载, 呵呵:
毛泽东:“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
“要冷静,不要到前线去充当抗日英雄,要避开与日本的正面冲突,绕到日军后方去打
游击,要想办法扩充八路军、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要千方百计地积蓄和壮大我党的武
装力量。对政府方面催促的开赴前线的命令,要以各种借口予以推拖,只有在日军大大
杀伤国军之后,我们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夺取国民党的政权。”
“有的人认为我们应该多抗日,才爱国,但那爱的是蒋介石的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祖
国是全世界共产党人共同的祖国即苏维埃(苏联)。我们共产党人的方针是,要让日本
军队多占地,形成蒋、日、我,三国志,这样的形势对我们才有利,最糟糕的情况不过
是日本人占领了全中国,到时候我也还可以借助苏联的力量打回来嘛!"(借苏的力量,
谈何容易,代价是什么?)
“为了发展壮大我党的武装力量,在战后夺取国政权。我们党必须严格遵循的总方针是
“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违背这个总体方针。”
>>注:以上来源:《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
发信...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8
决战高丽半岛——记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
发言者:志愿军英魂
发表时间:2005年10月19日 10时39分40秒
一、引言
高 丽半岛乃不祥之半岛,自古以来,战火不绝,并且跟中原天朝密不可分。或为对手
,或为盟友。或鲜血结冤仇,或热血凝友谊。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莫衷一是,尤 其
是公元1950年6月,半岛又大动干戈,重烧漫天战火。起因乃金—李两王为争夺三千里
江山之皇冠,展开殊死搏斗。本来别人兄弟相争,不关我华夏什事,但 由于复杂之国
际政治原因,使我刚夺得天下之雄师劲旅未来得及休整,便再次卷进战争旋涡。结果在
冰天雪地、崇山峻岭间鏖战三年,数百万志愿大军,总减员达百 万余人(1)。且毫无
战争成果,战线仍回到金—李二王相争之起点。以至我当今朝野,为此争执不休。
有说此战显我天朝神威,扬我民族志气,洗却百年耻辱,又护卫我华夏疆域,打得好!
有说此战夸大危机,欺骗民众,实则受他人唆使,做马前走卒金牌打手,除捞点军火装
备,倒是劳民伤财,夺我军元气,导致闭关锁国,外交孤立,误了发展之大好时机。打
得糟!
前一种观点在闭关锁国之时,民众得不到真实资讯,故皆信之。后一种观点源自改革开
放之后,真...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526
9
众所周知,《静静的顿河》是苏联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名著,全景式的描写了俄国内战
时期顿河流域的社会景观,堪称不朽的史诗。很多人甚至将其与《战争与和平》相提并
论。《静》成书于俄国文学界万马齐喑的斯大林时代,同时荣膺斯大林奖金和诺贝尔文
学奖,在那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显得尤为可贵。
然而,自从《静静的顿河》第一册出版起,俄国文学界就有质疑其剽窃的声音。作
者肖洛霍夫1905年生于顿河流域的一个农民家庭,13岁就因内战辍学,作为“青年近卫
军”的一员参与了俄国内战,192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两年后《静静的
顿河》第一部在苏联《十月》杂志上发表,一举轰动文坛,他也因此声名鹊起。这个并
不聪明,仅仅受了三四年教育的作者能够写出如此高水准的长篇小说,引起质疑是再正
常不过的事情。索尔仁尼琴等人就认为,肖洛霍夫从一个被镇压的前白军哥萨克军官费
奥多尔?克留科夫(Fyodor Kryukov)那里窃取了手稿,把它变成了自己的小说。后来
流亡美国的斯大林女儿阿利卢耶娃在接受采访时也持此说。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
一书后就再也没有推出过成功的长篇小说,描写农业集体化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等作
品...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870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发:毛泽东和张国焘的斗争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1.htm#_Toc316325067
郭建波:雪山弥雾、草地惊雷——长征期间毛泽东和张国焘斗争的历史考察
谨以此篇献给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诞辰一一八周年 。同时也献给为了中
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之花,用自己人生的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光辉篇章,用自己短暂的生命铸造
了共和国大厦的辉煌。
在艰难的革命斗争年代,如果没有毛泽东多次把党和革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我们就不
会取得一九四九年的胜利,甚至党和革命的前途就会被葬送。本文所论述的毛泽东和张
国焘长征期间就北上和南下的斗争就是其中的一次。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在临终前总结自己的一生时
说,他一辈子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新中国,一件是文化大革命。在他心目中文化
大革命要比建立新中国还重要得多,因为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兴亡大事,这是人
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空前壮举,对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筑固无产阶级专政,保证社会主
义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他看到,对这件事赞成...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万生堂”遗风
“万生堂”遗风
池城
----------------------------------------------------------------------------
----
清道光年间,先祖“从源公”带儿子“潘和”(我的高祖公)、“茂合”二兄弟与乡
人一样背包袱、提雨伞、穿草鞋、在家乡的小山包着一小包黄土,千里迢迢往龙川背岭
开办中药店。开办之初,其创业之艰辛可想而知。经过几年的拼搏,祖先弘扬济世行医
、克俭持家的理念,把药店越办越大,成为龙川县颇具名气的中药店。为使药店更具名
气,先祖“从源公”把药店更名为“潮州万生堂大药行”。然后,创堂祖先“从源公”
把药行进行扩展,分别交由潘和及茂合两个儿子经营,自己负责帐务的管理。几年后,
“从源公”去世,高祖父兄弟二人继承父业,把“万生堂”字号办得更具特色,成为远
近知名的济世药行。随着家业的日益发展,高祖父兄弟二人把在家已成年的儿子也都叫
到万生药行当药剂和药童。高祖父只留下四子“光彩”在家服待高祖母,长子“光顺”
、次子“光爱”(我的曾祖父)、三子“光宗”,都被带到“万生药行”当药童学艺。
高祖叔父“茂... 阅读全帖
a***k
发帖数: 563
12
这一套真的很厉害
你们说是不是哇
有人科普起居注
有人考政事堂沿革
卡位这事那年代操作谈何容易啊
进政事堂,还轮流执笔
四品同平章事
品高的一大堆
实践出真知啊
a*********3
发帖数: 660
13
高高的宫墙,幽深而昏暗,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将那些涉世未深的女子深深锁住,好
像是再也没有自由了。可是,终清一世,在这座神秘的紫禁城内,究竟发生过多少故事
呢?那些宫中后妃都安分于现状吗?她们有试图展示一下自己人生价值的欲望吗?
1、后妃不得干政。
①清代后妃干政的苗头,当属努尔哈赤的大妃。大妃为努尔哈赤生育3个皇子:阿济格
、多尔衮和多铎。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担心如果三兄弟各分整旗,做为三
旗之贝勒,势力一定十分强大,再加上年轻母亲的支持,会对皇权发生威胁。于是,他
以皇帝遗诏的名义,强迫大妃殉葬努尔哈赤。其实,为皇帝殉葬的先例在清廷中是有的。
努尔哈赤皇后叶赫那拉氏在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病逝后,努尔哈赤哀怜她生有皇
太极,又只有29岁,曾为她生殉4名婢女,之前的皇家殉葬仅有这个记载。而作为努尔
哈赤后宫大妃,按理说是不应殉葬的,原因有三:
一是身份高,为后宫之主。
二是有生育,且为3个皇子。
三是所生子年幼,需要照料。
尤其是她本人不愿殉葬。当她听到这个信息时,感到莫名的恐怕和绝望,支吾不从,可
是,担心她日后干政的皇太极给她施加压力,她才哭着穿上盛装,戴上金玉珠翠,...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3033
14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失败检验“走出疑古”
文章来源:大樗树下 文章作者:吴光泳
1996年5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正式启动,国家史无前例地
投入了几千万元的资金 ,让一向经费少得可怜的社科界瞠目结舌。5月16日在该“工程”
启动会议上,宣读了《超越疑古,走出迷茫》的官方发言,政府将“工程”定性为“凝聚
力工程” ,从此,有人自称于1992年“大胆”提出的“走出疑古时代”由一个私人口号
上升为官方口号。外国学者观察到:“‘走出疑古时代’正演变为国家的口号” 。提倡
者抓紧机会,马不停蹄地接待媒体采访,强调“工程”“将大大有利于中国文明的寻根探
索,提高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这显然是在说:一贯鼓吹“
东周以上无史”的“疑古派”推翻战国以来三代同源、黄帝一元的古史框架,打消了中华
民族的自信心,瓦解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不利于统战 ,副作用更加明显。“工程”结
束后又投入400多万元进行“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走出疑古”的提倡者依然是领导
。这还是预备性研究,真要研究起来,还不知是何等规模。由于事态还在发展,“走出疑
古”的发展趋势还无法预...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15
金以林: 大陆新版《中华民国史》编纂过程及价值
一 引言
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两岸对民国史的叙述,从结构上讲长期以来是完全一致
的,特别是对1927年以前的叙述和评价几乎相同。比如两岸论述民国史的开端,大都从
民国纪元前18年(1894年)孙中山先生成立兴中会开始。国史馆编纂的《中华民国史事
纪要》、教育部主编的《中华民国建国史》,以及大陆出版的诸多民国史研究论著中都
是如此。大陆新近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亦是如此。
事实上,长期以来两岸都在一个非常相近的“革命史观”下叙述民国史。对晚清政府、
辛亥革命、北洋政权的认识,双方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对此后的历史叙述,在历史分
期和结构上双方也完全相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924-1927年,大陆称之前“
大革命”、台湾称之为“国民革命”;1927-1937,大陆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台
湾称之为“统一、剿匪时期”;1937-1945,双方均称为“抗日战争”;1945-1949,大
陆为“解放战争”、台湾为“勘乱时期”。史实和时间的叙述基本一致,最大的不同是
对性质的判断,各说各的话。
自1949年以来,双方都共同经历过“以党... 阅读全帖
e**a
发帖数: 2169
16
这篇文章分析的不错,另外如果扶苏能够接秦始皇的班,那么秦朝的国运还会再延续几
代。
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然而统一后的秦王朝仅维持了
短短的15年时间久灭亡了。能够在短短十年间一举灭掉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强大秦朝为什
么这么快就灭亡?那所向披靡的百万秦军又这么快烟消云散?
千百年来,许多学者和文人志士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这些讨论得出许
许多多的观点和结论,或者一些有趣的假设;这些讨论多数是根据史籍对秦始皇的记载
和评价来讨论,在这个前提下,不管怎么讨论,得到的结论始终是一个,就是秦国快速
灭亡的原因是秦始皇的暴政和酷刑所致。史籍给秦始皇带上了“暴政”和“酷刑”的帽
子,几千年来已经深深的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几乎没有任何人对这些史籍产生过怀疑,
即使喜欢秦始皇的人,也没有怀疑这一点;只敢强调他的功绩抵消其残暴之过。不知道
大家有没有想过,假如史籍对秦始皇暴政的叙述是假的,也就是说秦始皇根本不是暴君
,并且没执行暴政的前提下,对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分析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想要推翻秦始皇是“天下第一暴君”这个统治人们思想两千年之久的理论,是冒天下之
大...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7
☆─────────────────────────────────────☆
dangran (当当当) 于 (Wed Aug 8 04:17:40 2012, 美东) 提到:
2012年6月,芝加哥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夏含夷质疑“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报告简本发
表十年后仍无繁本,恐怕将来也不太可能发表。”
200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关键数据在美国“亚洲学协会”年会被质疑“站不住脚”
中国政府在上世纪末只花了上千万人民币、只搞了五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就于2000年
10月验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工作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简本)》,并对其颁发“全国十大科学进步奖”。这个研究结果看似光鲜,但其中的数据
经不起质疑,戳破了之后“断代工程”的成员还死不认账。
2002年4月4日至7日,美国“亚洲学协会”的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专门邀请了“
工程”的学者来美讨论。在会议上,美方与会学者蒋祖棣以自己带去的计算机和OxCaI序
列程序当场对“工程”以同样程序处理的若干碳-14数据重新进行验算,结果明显与“工
程”的有差距。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工...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话秦桧:这就是政治!
对话秦桧:这就是政治!
太震撼了:对话秦桧:简直太有才了!
话说岳飞死于风波亭后,韩世忠心中愤懑不平,便气呼呼地来到秦桧府上。
二人屏退左右入座之后,韩世忠劈头盖脸地责问道:“请问秦大人,你为什么要杀岳飞
?!”
秦桧勃然大怒:“放屁!!!什么叫我要杀岳飞???他岳飞就是和我有天大的过节,
我也杀不了他。像你我和岳飞这样的大臣彼此谁也杀不了谁,能杀我们这些人的只有一
个人。你韩世忠在官场上也混了几十年,难道连这个都不清楚!?”
韩世忠脸涨得通红,连连拱手:“世忠言语唐突,请宰相大人原谅。”
秦桧往前探了探身子,幽幽地说道:“其实你的潜意识里是知道我杀不了岳飞,也杀不
了你,所以你才敢到我这兴师问罪。要不你也同样去向那个人问罪试试?……我陪你去
如何?”
韩世忠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连称不敢。
沉默了片刻,韩世忠谦恭起来:“刚才都是俺韩某言辞不当,现诚心请教秦大人。岳飞
乃忠君爱国之臣,如此死了岂不冤枉?”
秦桧的气也消了,微微一笑:“你说岳飞乃忠君爱国之臣,那我来问你,这君和国有何
区别?可不可以说君就是国,国就是君。”
韩世忠点了点头:“可以这么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05
19
包围都是偏防御性的,卡住交通要害,坐等圈里的粮食水源军械耗尽,这是最省气力的
做法。能大量突围的地方别人肯定严密设防了,还有反突击的力量。以前的军队能突破
重重设防的营寨很难的。拒马桩铁蒺藜弓弩的攒射再加点地形不利绝对能消耗掉你的士
气。
哪怕二战斯大林格勒苏军会师卡拉奇后立马设了两道防御阵地。德军除非当机立断集中
突围,否则在油料弹药短缺的情况下,还得在茫茫雪原上突围谈何容易。
q*******u
发帖数: 1405
20
包围都是偏防御性的,卡住交通要害,坐等圈里的粮食水源军械耗尽,这是最省气力的
做法。能大量突围的地方别人肯定严密设防了,还有反突击的力量。以前的军队能突破
重重设防的营寨很难的。拒马桩铁蒺藜弓弩的攒射再加点地形不利绝对能消耗掉你的士
气。
哪怕二战斯大林格勒苏军会师卡拉奇后立马设了两道防御阵地。德军除非当机立断集中
突围,否则在油料弹药短缺的情况下,还得在茫茫雪原上突围谈何容易。
l*****i
发帖数: 20533
21
明朝有一个根本性的矛盾,那就是经济规模和其政府规模不相适应。一定规模的国家,
就需要一定规模的政府才能有效操控。比如说收税,你可以制定税法,可是谁去负责收
呢?要知道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人都是一样的,能赖的税肯定要赖掉。收税总归是个
麻烦事。所以如果你人口众多,经济复杂,自然就需要很多人力资源才能有效地收到税。
而明朝政府相对其经济规模来说就效能太低。首先就是明朝人力资源本就严重不足。明
太祖穷人出身,对官僚体系有反感,自己创建明朝就是按照‘小政府’概念来弄的。官
员俸禄极低,数量也少,以换来明朝初期农民的低税赋。这样一来,哪儿来那么多可以
收税的人呢?所以明朝税收主要精力就集中到传统的农业税赋上面去了,而商业税就一
定程度被放掉了。这就导致税收严重打折,尤其在明朝那样一个商业逐步繁荣的经济之
下。而即便田赋,要收集也严重人手不足。更倒霉的是明朝田赋搞实物征收,那这存粮
运粮等等又需要人,进一步加剧人力荒。明朝最后连全国普查农田的人力都没有,农田
实际情况和记录在册的经常严重不符。一方面导致赋税收不上来,一方面又容易制造矛
盾。总之整个赋税体系是严重人力资源不足,一塌糊涂。
需要说明的...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22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飞扬上关于西路军吵起来了
徐要是牛得要死,怎么会被马家军灭掉?
打到新疆去,谈何容易!从高台到安西,长距离的无人区,两万多人怎么走过去?徐陈
到底想好了没有?而且老毛又何尝迫使西路军走回头路了?西路军如果真在早中期走回
头路,反倒能够把相当部分的人拉出来。
c***h
发帖数: 1862
24
柳直荀已被拷打至残废 竟仍被法西斯匪党判乱棍打死
从浪漫的《蝶恋花》到真实的柳直荀之死
作者:熊友渔
一九五七年五月,毛泽东填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以缅怀
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此词所赠答之李淑一女士,正是柳直荀烈士之遗孀;而杨开
慧烈士,国人咸知,是正牌的毛夫人,可不是后来的姘妇白骨精。
杨开慧(1901-1930),乃名门闺秀、“窈窕淑女”,不幸“降兮北渚”,为
韶山冲泼皮毛泽东“目眇眇兮愁予”、进而“痞子好逑”起来。湖南痞子终 于在19
21年得手,旋令杨女过上颠沛惊恐的日子,还令其成为连续不间断的生育工具。有甚
者,1927年,毛泽东终于不耐寂寞,撇下了妻小累赘,飞身逸走 井冈山;更有甚
者,毛以“空间”混打“时间差”的牌,乘机另结新欢。杨开慧遂为湖南军阀何键所执
。据诗人萧三说,杨开慧“没有作过什么共产主义的活动”; 作家刘济昆也说“她是
典型的贤妻良母,从未祸国殃民”,也谈不上“革命”二字。但此时的她,“孤儿寡母
”地身陷囹圄,并被威逼脱离跟毛泽东的关系。
正当毛泽东在井冈山寨,与“革命新人”贺子珍(孰料她从此也步上了杨开慧的后尘)
共度革命的宴尔...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398
25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岸英哥哥随同两名苏军扫雷专家和一个工兵排,跟随中国人
民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地第一批开进北京城。
暗藏的国民党敌特分子并不甘心把这座城市拱手交给人民,交给共产党。他们在大势已
去的时候还在垂死挣扎,在交通要道埋下地雷和炸药。
三月二十五日,父亲进入北京城,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出席在西苑机场举
行的阅兵式,然后到颐和园休息,并在景福阁宴请各民主党派人士。
岸英哥哥他们接到了命令,火速赶往颐和园,严格检查,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中
央领导同志的安全。
父亲进城了,朱总司令、周伯伯进城了,其意义是无比伟大的,这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
一个转折点。一个崭新的,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新时期,就从这里开始了。
岸英哥哥心里多么兴奋、激动。同时,又感到肩上的担子更沉更重了!
颐和园的面积太大了,光是昆明湖就有四千亩,亭台楼阁不计其数,即便什么都不干,
沿着院墙走一圈,就是十八公里。看看手表,离父亲他们进园还有十七八个小时,他们
要在这很短的时间里,突破一个极限!
任务艰巨,英雄付之一笑。他们从不向困难低头,他们总是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颐和园如此之大,排除不安...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12853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国共将军总前十排名
首先我承认粟裕是个将才,不否认,
下面抄一段儿别人对你说的这段历史的评述:
其实内战中薛岳的表现在众多国军将领中已属不错,我们的历史书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
,对内战中国军的表现表述是打了很大的折扣的,具体可以参考下面这段资料
1946年6月,内战爆发。薛岳时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指挥所属部队向苏北、山东进攻
,投入了“反共、反人民”的战争中。在现今可以见到的文献资料中,对薛岳在解放战
争时期的表现大加鞭挞,没几个说好话的。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吗?我们来
看看作战经过就知道了。
7月中旬,薛岳指挥部队分三个方向向淮南、淮北和苏中进攻。
7月16日,5军主力和74师、7军各一个旅(师)进攻淮南。至7月29日,解放军损失数千
人,被迫放弃了淮南解放区。淮南失守后,苏中和淮北失去了侧翼,从长江北岸的南通
一直到山东摆成一字长蛇阵,形成了解放军分兵把口,兵力处处薄弱的局面。
就在淮南战役前,粟裕已经得到了国军进攻的准确情报,率先于13日出击苏中宣家堡和
泰兴。由于第一绥区司令李默庵指挥无能,至8月底国军损兵4万,陷入困境。不过,这
次作战国军也不是一无所获,第一绥区主力使解放军伤亡1.6万人...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27
中国自始皇帝算起,几千年来做皇帝这个职业的也不过几百个。虽然都是亿人之上权之
顶峰,但结局却是各不相同。说起来,一般是明君多善终,亡君多惨死,但就有这么一
位有作为的皇帝,死后居然被做成了一道菜,也算是千古奇闻了。
五代十国时期,44岁的大汉奸石敬瑭为了取后唐而代之,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岁绢30万
匹、认34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等条件,换得耶律德光出兵帮他灭后唐。
说到这位儿皇帝的胡族老爹皇帝可不是一般的主。他是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次子
,曾从父北征于厥里;西讨党项、回鹘;东灭渤海,颇有李世民的风采;继位后南下中
原灭后晋,战功显赫。文治方面,吸收汉文化,不拘种族吸纳人才,惩制贪官污吏,并
仿汉人的制度变革政治,改国号契丹为辽;削东丹国,迁渤国遗民,并尊重各民族礼教
,不禁各族自由通婚,促进国内民族融和;兴农业生产,整顿赋税制度,重教育,制历
法,奠定辽国的强盛。
后晋石重贵继位后,向耶律德光提出了“称孙不称臣”的要求。耶律德光大怒,以此为
借口又发兵南侵中原,很快就灭了后晋。但是灭晋过程中,扰民太重,中原的百姓起义
不断,各路武装纷纷抗击辽军侵略,令耶律德光发出“中国人难制”的感叹,在...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川岛芳子偷运婉容皇后(zz)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派兵将溥仪赶出紫禁城。1925年3月5日,溥仪
领着皇后婉容、皇妃文绣等人迁往天津,住进了原清朝两湖统制张彪的别墅,世人称其
为张园,又名静园。静园位于日租界宫岛街,占地18亩。溥仪入住静园后,将园子的里
里外外重新装修了一番,虽然看上去显得富丽堂皇,但怎么也不如北京的紫禁城好。
1931年9月18日,早就对中国东北地区垂涎三尺的日本人策划了“九一八”事变,直接
派兵占领东北。11月8日晚,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悄悄驱车来到静园。溥仪的总管张
德顺将他迎接进客厅,随即拉上客厅窗户厚厚的窗帘。瘦削的溥仪早已坐在客厅的红木
椅子上,等着土肥原贤二呢!
两人见面后互致问候,土肥原贤二开门见山讲了此行目的。“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主
张在东北“建立以宣统皇帝为盟主”的伪政权——满洲国。他这次来天津,就是想把溥
仪弄到东北去。
溥仪当即向土肥原贤二提出了几个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恢复大清帝制,如果只让
他去当傀儡,他便不去。
两个人的谈话不欢而散。临别时,土肥原贤二看着溥仪上楼的背影,“嘿嘿”冷笑道:
“去不去东北,恐怕由不得你了!”
接下来几天,静园就不... 阅读全帖
w*********4
发帖数: 1769
29
其次,六国地缘政治使然。秦在西,齐在东,燕在北,楚在南。赵魏韩居三晋。五国与
秦国接壤,齐国与秦国并不接壤,所以齐国肯定不会参加灭秦。因为灭了秦国,齐国也
分不到秦国的土地。所以,六国合纵不可能,最多是除了齐国之外的五国合纵。但是中
央五国一旦合纵,除了秦国芒刺在背,齐国恐怕更是寝食难安了。因为五国合纵,西可
灭秦,东可灭齐。而且齐国西部边境,并无险可守,所以,齐国为了自身安危,必定百
般破坏中央五国的合纵。缺了齐国的合纵,要灭秦,谈何容易。
c******n
发帖数: 16403
30
明代著名才子唐伯虎,其真实的人生,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星光灿烂,既未点过秋香,也
无高强武功,更不是什么幸运儿。相反,他却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一个被四个男人害
苦了的倒霉蛋,这或许就是唐伯虎的宿命吧。
第一个男人,叫祝枝山,江南四才子之一,自己淡泊功名,却劝说唐伯虎走科举之
路。
小时候的唐伯虎,聪明绝顶,悟性极高,简直可以用天才来形容他。别人悬梁刺股
、凿壁借光数十载,也不一定学有所成;唐伯虎不需要那么用功,靠天分也能一目十行
、学富五车、纵横古今。据《明史》记载,唐伯虎小时候原本没打算参加科举考试,在
老家吴县横塘种种花,写写诗,喝喝酒,顺便泡泡妞,那是一种多么逍遥自在的日子啊!
有一天,好朋友祝枝山来访,对他说:“伯虎兄,男子汉应该建功立业,学得文武
艺,卖与帝王家,别辜负了你的过人天赋。”唐伯虎到底年轻,居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或许是出于对好朋友的信任,或许是想试试自己的实力,唯独忘记问一句话,那就是
你老祝咋不参加呢?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伯虎夺得
第一名,这就是现在流行的“唐解元”的来历。
现在看来,如果不是祝枝山...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31
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而实在不能忽视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的东
太后慈安。
在人们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
慈禧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她
是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可惜正当盛年就突兀离世,倘若不是慈安早丧,也许晚清
中国的历史将会是另一副面孔。
总理后宫
荣宠不衰
慈安,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入宫即被封为嫔,之后在4个多月的时间内,就
以火箭一般的速度,登上皇后的宝座,这在整个清代都是十分罕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
证明慈安无论在姿色、气质,还是修养、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从此,慈安就开始
了总理后宫、母仪天下的生涯。后宫集聚了众多上品女人,要管理这一群体谈何容易?
无风要起三尺浪,平地都会生波澜。历史上被废黜的皇后数不胜数,善始善终者简直凤
毛麟角,而慈安却能一直笑到最后。
咸丰帝倜傥不羁,风流多情,要他在哪个女人身上专注几乎是不可能的,就连手段过人
的慈禧也是一样,唯独皇后慈安是个例外,一直到咸丰皇帝去世都荣宠不衰,其胸怀丘
壑人有所不及是显而易见的。史上说她:“素性贞... 阅读全帖
k*******c
发帖数: 438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羽之死的真相
最近看过许多帖子,大意都是揣测关羽是被刘备、诸葛亮谋害的,本人实在是看不下去,所以发这篇文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持这种观点人的最大一条依据就是,关羽在攻襄樊之战的半年中,刘备与诸葛亮始终未派兵援助,那么我用自己的分折来告诉你,没有援兵的真实原因。
这要从曹刘的汉中之战说起,表面上看此战刘备取得完胜,但真的如此吗?这场战役对曹操集团来说,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局部战争,而对刘备集团来说却是生死存亡之战,因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对刘备来说,那是玩了命也要打下来的!初期是刘备对阵夏侯渊,刘备是占有优势的,好比中央军打边防军,随着夏侯渊阵亡,曹操亲率大军来援,形势发生了逆转,这时候曹营则占据了绝对优势,据说曹操带来了几十万兵力,以刘备的蜀兵显然不是对手,这时候刘备是怎么做的呢?刘备军占据险要,固守不战,但时不时派兵出去骚扰一下敌人。刘备的意思很明白,我打不过你,所以我不跟你打,但我恶心死你。这招确实奏效,在经过长时间对峙后,曹操觉得再耗下去就没意思了,于是主动撤军,临走时还留下“鸡肋”的感言。
上面说了那么多,就是要告诉大家,刘备取汉中远没有小说中打的那么潇洒,曹操并不是被刘备打败的,而是自己主... 阅读全帖
f****s
发帖数: 5631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羽之死的真相
make sense

去,所以发这篇文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亮始终未派兵援助,那么我用自己的分折来告诉你,没有援兵的真实原因。
对曹操集团来说,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局部战争,而对刘备集团来说却是生死存亡之战,
因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对刘备来说,那是玩了命也要打下来的!初期是刘备对阵夏侯
渊,刘备是占有优势的,好比中央军打边防军,随着夏侯渊阵亡,曹操亲率大军来援,
形势发生了逆转,这时候曹营则占据了绝对优势,据说曹操带来了几十万兵力,以刘备
的蜀兵显然不是对手,这时候刘备是怎么做的呢?刘备军占据险要,固守不战,但时不
时派兵出去骚扰一下敌人。刘备的意思很明白,我�: 虿还悖晕也桓愦
颍叶裥乃滥恪U庹腥肥底嘈В诰な奔涠灾藕螅懿倬醯迷俸南氯ゾ兔灰馑剂
耍谑侵鞫肪僮呤被沽粝隆凹摺钡母醒浴�
不是被刘备打败的,而是自己主动撤的,说白了是被刘备“恶心”走的。对于刘备来说
,这场战役赢的一点都不轻松,因为汉中关系着蜀汉的存亡,刘备集团几乎是拼了老命
去跟曹操争的,刘备方前线兵力不足,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原话
是杨洪劝谏诸葛亮的),可见刘备与曹操争汉中,那是... 阅读全帖
q******v
发帖数: 20
34
1937年11月11日大名失守,负责守城的何基沣举枪自裁,所幸关键时刻同僚抬手相救,
饶是如此他胸口还是受了贯穿的重伤。说到抗日何基沣算得上是二十九军中的积极分子
,无论是喜峰口还是卢沟桥,何基沣都是冲锋在前,这次大名府一战,自己人不能同仇
敌忾外御强敌,居然还把一部分精力花在内耗上,何基沣的失望那是不言而喻的。1938
年春天何基沣秘密前往延安,1939年1月何基沣加入了共产党,再说宋哲元,宋亲提大
军浩浩荡荡要取邢台,走到广宗的时候,他突然接到报告,大本营大名府被日本人夺了
,刹那之间,形势骤变,鉴于后路被敌人断了,宋哲元只得率部经由临清、冠县撤回濮
阳,原定的初级计划也全部告吹,此时二十九军内部再生波澜,冯志安不干了,对于冯
志安宋哲元一直是信任有加。卢沟桥事变二十九军从北平撤军之后,宋就把部队交给冯
志安代管,自己养病去了。
不过自打宋哲元复出,从泰山回到二十九军军部之后,宋冯之间便起了嫌隙,宋哲元甚
至查问起河北省财政收支的情况,让身兼河北省主席的冯志安又难堪又恼怒,所谓疑人
不用用人不疑,此为用人之道,也是将将之道,对于宋冯志安不好直接顶撞,于是此时
便起了去意,不过冯志安...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533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秦晖走出帝制
认为中国古代都是专制的都属于被教科书洗脑。大部分时间中国古代是地主共和。汉唐
是门阀为主的大地主共和,宋明是以儒家理学为准宪法的更普遍的地主共和。
君主要专制谈何容易?谁愿意没事就听凭他人摆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早就喊出了
反对专制制度的关键逻辑基础,也就是没有天授的阶级。这样的话社会阶级纯粹由博弈
决定,所以想要专制必须是凭借力量才能实现。而中国如此之大,有这个能力控制住局
面的根本没有几个人,自然也就没有多少时间真能实现专制。虽然框架中依然形式上皇
帝总揽一切,但是实际上皇帝都被架上去成了某种空泛的被崇拜的偶像。要做这个偶像
也是有标准的,于是符合标准的就是明君,不符合的就是昏君,实在不符合的甚至可以
废立。
正因为这种意识被广泛接受,所以会有大量‘农民起义’。即便是个布衣,只要打起‘
正义’的大旗,就可以改朝换代。而古代欧洲根本没有发展到这一步,没有这种文化意
识,自然农民起义就不多。但是欧洲后来也开始了民权觉醒,‘人天生平等’之类,从
那以后老百姓(一开始其实也只是资产阶级)造反革命就立刻‘猖獗’了起来,和古代
中国一样。而且这恰恰是走出黑暗中世纪以后才有的,可见这玩意和什么...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6
[转] 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偷渡记
2016-03-03 14:18:10
岁月的钟声
马思聪(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中国广东海丰县人,中国作曲家、小提琴
家与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他于1937年创作的《思乡曲》,被认
为是中国20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一。
1966年马思聪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7年1月15日与女儿马瑞雪、夫人王慕理、儿
子马如龙乘“002”号电动拖船偷渡香港。1967年4月12日美国国务院公布,北京中央音
乐学院院长马思聪逃出中国大陆,来此避难。马思聪同夫人及两个孩子,一起被批准避
难。
此后不久,马思聪在纽约公开露面,在寓所接待外国记者,发表了题为《我为什么逃离
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可怕真相》的讲话。原文如下:
“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工作的环境。况且我作为一个中国
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当然,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发
生的悲剧比起来,全是微不足道的。‘文化大革命’在毁灭中国的知识分子。去年夏秋
所发生的事件,使我完全陷入了绝望,并迫使我和我的家属成了逃亡者,成了漂流...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7
[转] 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偷渡记
2016-03-03 14:18:10
岁月的钟声
马思聪(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中国广东海丰县人,中国作曲家、小提琴
家与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他于1937年创作的《思乡曲》,被认
为是中国20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一。
1966年马思聪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7年1月15日与女儿马瑞雪、夫人王慕理、儿
子马如龙乘“002”号电动拖船偷渡香港。1967年4月12日美国国务院公布,北京中央音
乐学院院长马思聪逃出中国大陆,来此避难。马思聪同夫人及两个孩子,一起被批准避
难。
此后不久,马思聪在纽约公开露面,在寓所接待外国记者,发表了题为《我为什么逃离
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可怕真相》的讲话。原文如下:
“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工作的环境。况且我作为一个中国
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当然,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发
生的悲剧比起来,全是微不足道的。‘文化大革命’在毁灭中国的知识分子。去年夏秋
所发生的事件,使我完全陷入了绝望,并迫使我和我的家属成了逃亡者,成了漂流...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给海日的一封信
海日,你好。
下雨,不好去院子里活动,就写信吧。
上次信上,曾说,我要开始读赵纪彬写的《论语初[新]探》。现在,已经读完了
。要问我的感想,我的回答是:孔夫子非批不可,把孔老二批倒也不易。
孔夫子影响深远,并不是他是什么十全十美的圣人,学问没人超过,适应千秋万代
。但是,在总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剥削阶级如何处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奴隶主各个集
团之间的矛盾,如何巩固衰落的奴隶制,是做了不少工作。他的思想是唯心论,不适应
当时新起来的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需要,所以到处宣传,也没有多少销路。但是随着封
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汉武帝开始感觉到孔夫子这一套对封建主很有用处,因为都
是剥削阶级,改造起来也不太难。于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封建社会从兴盛,直到它的
末期,孔夫子的声望越来越高,总是革新派反对的对象,总是保守势力的工具。到了近
代,这种斗争仍在继续。80年前的五四运动又一次进入斗争高潮。批孔又一次提上议事
日程。最近,我读到几篇纪念五四的文章,也多半肯定批孔的必要性,但更多地放在当
时批孔“过头”方面。几乎没有一篇文章说到当前批孔的必要性。许多人谈话,倒说要
崇拜孔夫子,攻击五四的批孔,应当...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给海日的一封信
海日,你好。
下雨,不好去院子里活动,就写信吧。
上次信上,曾说,我要开始读赵纪彬写的《论语初[新]探》。现在,已经读完了
。要问我的感想,我的回答是:孔夫子非批不可,把孔老二批倒也不易。
孔夫子影响深远,并不是他是什么十全十美的圣人,学问没人超过,适应千秋万代
。但是,在总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剥削阶级如何处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奴隶主各个集
团之间的矛盾,如何巩固衰落的奴隶制,是做了不少工作。他的思想是唯心论,不适应
当时新起来的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需要,所以到处宣传,也没有多少销路。但是随着封
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汉武帝开始感觉到孔夫子这一套对封建主很有用处,因为都
是剥削阶级,改造起来也不太难。于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封建社会从兴盛,直到它的
末期,孔夫子的声望越来越高,总是革新派反对的对象,总是保守势力的工具。到了近
代,这种斗争仍在继续。80年前的五四运动又一次进入斗争高潮。批孔又一次提上议事
日程。最近,我读到几篇纪念五四的文章,也多半肯定批孔的必要性,但更多地放在当
时批孔“过头”方面。几乎没有一篇文章说到当前批孔的必要性。许多人谈话,倒说要
崇拜孔夫子,攻击五四的批孔,应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我常常想起王怡的一段话:“多年来,很多人都真诚地在问一个假问题,即文革会不会
重来?很多人也貌似严肃地思考一个荒诞的课题,即如何才能防止文革的悲剧重演?然
而,新一轮的文革明明已经开始了数年之久。抑或数十年?真的现实是,我们何曾有一
日走出过文革?”
文革作为一场人神共愤的大浩劫,虽然过去50年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走出文革
的阴影,无论是文革的受害者还是文革的加害者,都在小心翼翼的守护着文革的禁区。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政治体制在文革之后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过去50年,中国对文革的反思和清算远远不够,绝大多数文革史料,要么被封锁在黑箱
中,要么腐烂在人们的记忆中,老一辈三缄其口,新一代不求甚解。那些在文革中造反
出尽风头的人,许许多多变成后来经济改革的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
早在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被
认为是中共党史上一份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按照中共的历史阶段划分法,《决议》概
括了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回顾了19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批评了“大
跃进”与反右扩大化的错误。其中,《决议》最大的特点是彻底否定文革以及...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的东太后慈安。在人
们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慈禧
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她是个
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可惜正当盛年就突兀离世,倘若不是慈安早丧,也许晚清中国
的历史将会是另一副面孔。
慈安,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入宫即被封为嫔,之后在4个多月的时间内,就
以火箭一般的速度,登上皇后的宝座,这在整个清代都是十分罕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
证明慈安无论在姿色、气质,还是修养、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从此,慈安就开始
了总理后宫、母仪天下的生涯。后宫集聚了众多上品女人,要管理这一群体谈何容易?
无风要起三尺浪,平地都会生波澜。历史上被废黜的皇后数不胜数,善始善终者简直凤
毛麟角,而慈安却能一直笑到最后。
咸丰帝倜傥不羁,风流多情,要他在哪个女人身上专注几乎是不可能的,就连手段过人
的慈禧也是一样,唯独皇后慈安是个例外,一直到咸丰皇帝去世都荣宠不衰,其胸怀丘
壑人有所不及是显而易见的。史上说她:“素性贞娴”。这个评价当中恐怕就蕴含着答
案...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67
42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节选)
【作者:汪敬煦】
1918年5 月30日出生,浙江杭州人。叁军联大将官班毕业( 1972)、实践学社联战班
毕业( 1955)、美国参大正规班毕业( 1948)、美国陆军工校毕业( 1943)、“ 陆
军”军官学校毕业( 1938)。
曾任“陆军 ”工兵学校校长(1960-1964)、 “陆军” 工兵署署长( 1964-1967),
“ 国安局”专员( 1967-1970)、“ 国防部”後勤次长室次长( 1970-1971)、作战
次长室次长(1971-1973)、 “陆军” 供应司令部司令( 1973-1974)、宪兵司令部
司令(1974-1975)、“国防部”情报局局长( 1975-1978)、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
1978-1981)、“国家安全局”局长( 1981-1985)
以上《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是以中华民国八十二年初版之《汪敬煦先生访谈录》
(新店: 国史馆)同名一节内容全文为底本完成数位化处理。
有一个人非常值得我们注意,这个人就是史明。
史明原名施朝晖,台北士林人,民国二十六年赴陕北进中国 共产党的抗日大学,因他
有特殊机关背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本文系沈志华教授2017年3月19日在大连外国语大学的讲座记录】
【根据录音整理,经过本人校订】
昨天讲了中苏关系,都是解读档案,今天主要谈谈中朝关系,也是我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最近“萨德”问题很热闹,或许我们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观察这个问题。当然一个小
时的时间根本讲不完,我的这本中朝关系史的书,是从1919年一直写到1976年,整个是
讲中朝关系的历史脉络和变化曲线。时间不够,但是有一些精髓的东西,就是我认识到
的、归纳出来的问题,我想和当前的“萨德”问题联系起来谈谈,可能会有一点启示。
首先要谈的是学者的责任,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怎么看待朝鲜半岛的问题。我们
现在承接了国家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收集与历史研究》,大外
也是一个工作站,那么,我们学者的责任是什么?现在,教育部、中宣部一天到晚地让
老师们给中央建言献策,这个是不错的,发挥智库作用,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
提一些建议。但是,中国做的有点走样。为什么说是走样?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是“一窝蜂”地上,出了点事就让大家都写报告,都出主意。但是
没有搞清楚智库的作用和功能,没有把学者特别是做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谈何容易。
共产党善于挑拨嫡系和杂牌的关系,并把这个说成是老蒋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
在老蒋治下,除了杂牌自己,没人关心他们的利益。
舆论关心的,是老蒋什么时候跟日本人开火;如果把中央军都调走了打内战,还不被他
们骂成汉奸?
说白了,直到去了台湾,老蒋也才真正拉下脸来实施白色恐怖,把舆论彻底压住;已经
到了那一步,美国人也好,自由派也好,你们就爱咋咋地吧。
t**********t
发帖数: 12071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钟玄与180师 (ZZ)
180师的旧痛
人有出生年月,有桑梓籍贯,有家庭背景,有个人履历,这些,都是历史,不可更易。
在生命历程中,一个人如果曾有过失误和错误,再续写的,应该是新的成就,新的成功。
一支部队也如此。它有自己诞生和发展的过程,有自己征战杀伐的记录,有自己战斗胜
负的历史,这些,也都不可改变。一支部队,如果曾经受到挫折,有过严重不幸,再谱
写的,应该是新的胜利,新的辉煌。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家庭不光彩,没有人愿意自己所属的部队不荣耀,然而生活是实际严
肃的,战争更是残酷无情的,要重获光彩和荣耀,谈何容易!
说到180师,我总是要用“我们180师”这个称谓。为什么?因为它和我的生命史连在一
起。尽管我渺小得微不足道,但是除了它,我作为军人的“团队感情”简直无由抒发。
我不能谎言自己是38军某部队的人,也不能妄称自己是15军某部队的一员。我在60军
180师编成之内,我只能是180师序列中的一个兵,然而每每忆及我们180师1951在朝鲜
第五次战役胜利结束后不得回撤而遭遇的被围,苦斗和惨重损失,我的感情总是不能平
静,在悲情、怨愤和苦苦思索中翻腾。
真的,我虽人微,五十多年来却不断在思索这一事件,也许由
w****s
发帖数: 4430
46
没有人说不做。胡景涛今年的一个说法,把产业升级提高到了中国第三个变革了, 和
49年,改革开放并
列。
但现在的不少人,实在太轻飘飘了, 一说经济,就是产业变革,似乎一劳永逸,轻轻
松松,谈何容易
啊。
d********y
发帖数: 6566
47
李宗仁走下了政坛,是迫于无奈,也是他态度消极的结果。尽管为了所谓的国家“名器
”,他来美之后一直和蒋介石抗争,但在实际上,他早就对国民党丧失了信心,因而也
就不在乎权位的得失了。如果说这时他还没有完全抛开政治,那么他所关心的,已经不
是自己在国民党“小朝廷”中的地位,而是所谓的“第三势力”。
早在他刚刚来到美国的时候,就有原桂系将领及不满蒋氏的原国民党军政官员,在
香港酝酿组成“第三势力”,向李提出了“辞职组党,方为远图”的建议。而李态度消
极,答以“组党尚非其时”,拒绝了这个建议。
1953年,顾孟余、张发奎等人在日本召集“第三势力”集会,邀请李宗仁前往。李
久静思动,本欲前往,但因办理出入境手续烦琐,未能成行。事后,李致信参与这次活
动的桂系人士,一面说:“先知先觉分子不避艰难,勇于赴难,呼吁倡导,乃可促成初
期革命运动之雏形。”一面又说:“中国人承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之数千年传统观念
,与言组织,谈何容易!”至于他自己,他则表示:“弟并无丝毫领导任何政团之欲望
,目前且无加入任何组织之心情。”转引自申晓云、李静之:《李宗仁的一生》,第
383页。
1954年,当他被蒋介石彻底罢免
s*****r
发帖数: 43070
48
冤枉汪洋了,富士康早就在那儿了,汪洋倒是想把这种血汗工厂换掉,可是谈何容易。
g******w
发帖数: 852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可惜留学欧洲的人太少
人可不少了, 优秀的中国学生不愿意去欧洲倒是真的, 多学一门语言, 要学得能听
课写作, 谈何容易。
M**d
发帖数: 4418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给laodaye的一封信
你说的帖子应该是这个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ilitary/34403827.html
这种老将,如果不是拿钱的,那我们还是要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也许他们心里知错了
,但因为思维惯性,或者面子问题,所以还继续那么悲愤。你想想,如果你的那位朋友
某天情绪激昂地在众人面前“系统”地论述美国民主的好处和中国tg的十恶不赦,即使
他后来看到中国的进步,他也可能会选择性失明,或者心里隐隐作痛但口头不说,因为
他不想被别人嘲笑:知道为中国说话啦?你当初是怎么说的啊?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自我批评,可是现实当中谈何容易啊。我们精神还算正常的中小将还
不一定能够做到自我批评呢,深陷灵魂危机的老将,就更难了。唉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