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趣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Y**u
发帖数: 5466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关于轮回的一系列问题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18 01:34:46 2012, 美东) 提到:
很肤浅,请不吝赐教。
1)病毒细菌按照佛教教义,也算是轮回的一种生命形式吗?
2)如果是,这些此世做病毒细菌的,岂不是不可能行善?病毒细菌只能杀生。除非病
毒细菌的善恶标准不同于人世。
3)如果轮回成病毒细菌了,就没法子行善,那么岂不是进入了恶性循环,下一辈子更
糟?
☆─────────────────────────────────────☆
heimo (黑漠) 于 (Mon Jun 18 01:49:05 2012, 美东) 提到: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18 02:01:30 2012, 美东) 提到:
万一作业太多,下一辈子轮回成病毒细菌了尼?
☆───────────────────────────────────...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勿偷盗的重要性
同意您的观点,这些都是。偷盗罪很容易犯,在学习以前末学也经常犯,也不认识是偷
盗罪,还自觉聪明。末学在这里忏悔。愿意和大家再次学习佛经中偷盗罪的定义和过患
,并戒除偷盗的功德利益。愿与大家共勉。篇幅有点长。索达吉堪布用了三堂课宣讲,
但请耐心读下去,对我们生生世世都有极大利益。特别是想要多饶财富的同学一定要看
啊。:-)
先说不偷盗的功德:
“即便不说来世的果报,在即生中也有很大利益:一个人要在世间立足,必须得到别人
的信赖,若能断除偷盗则很容易赢得他人的信赖,这样自己的事业很容易成功。
许多经论中都提到了断除偷盗的功德。如《十善业道经》中说不偷盗有十种功德:一、
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如果一个人不偷东西,众人都
很信赖、喜欢他。三、人不欺负。断除偷盗之人不会受欺负,而偷盗之人则经常受欺负
。偷东西的人总是被人们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甚至他到别人家做客时,主人也会对他特
别防范。四、十方赞美。十方的人和非人都会赞美不偷盗之人。五、不忧损害。不偷盗
之人无需担忧有任何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不偷盗之人在大众之中不会
有畏惧感。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饮酒之过失
饮酒之过失
华智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学不放逸心解脱,救度放逸恶趣隘,
恭敬顶礼遍知已,书此利他祈加持。
诚如全知金刚持鄂钦·根嘎桑波曾经亲口说:“在拥有修行正法的特殊身份——纯净
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为了达到成就无上珍宝菩提的目的,一定要如理遵循正确的见解
和清净的行为,依靠符合佛法的正命来养活这个暇满身。愚昧无知的人们依靠放逸的美
酒、杀生的血肉养活暇满的身体,并且声称:‘在正法小乘戒律、金刚乘中也说可以喝
酒、吃肉。’他们自己步入这种非理境地的同时,还让别人也酗酒吃肉,就像蛤蟆坑里
有伤的蛤蟆一样(有伤的蛤蟆会使其余的蛤蟆染上它的伤)。丧失了佛陀所欢喜的行为
,被恶知识所左右,完全是给自身带来巨大祸害的举动,也是下劣的做法,因此务必予
以遮止。”除非是成就者,酒能使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失去理念,在今生来世都会导致大
难临头。恶魔、非天迷醉人的伎俩就是酒。
讲饮酒过患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总说酒的过失;
二、分说与别解脱戒相违;
三、分说与菩萨学处相违;
四、分说与密宗誓言相违;
五、宣说戒酒的功德利益。
一、总说酒的过失也包括饮酒者犯罪之理、卖酒者犯罪之理两个方面。
1、...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苦海无边
四圣谛法门就是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
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这个
圣谛的意思是说,这个谛,它的意思就是说,它是法界里面的“谛实”之理,什么是谛
实之理呢?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可以验证出,这个是法界
里面确实的道理;不管你在东方、西方世界,你去验证这个道理,它都完全成立的;乃
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
?圣谛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般的众生,超凡脱俗;可以让一个众
生,让一个凡夫,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他就可以成为解脱的贤
圣;因为它可以让一切的众生成为贤圣,所以就叫作圣谛!所以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
众生能够超凡脱俗,可以成为解脱道里面的贤圣。
四圣谛里面的道理: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法界里面,大家在三界六道中轮转
的时候,要来观察法界里面─在三界六道之中─它是有苦的;而且这种苦,它是里里外
外都是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就是要从粗糙的来观察到细微的。所以在苦圣谛里
面有三苦、...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5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袁经文
如来藏兼有“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外道共有四种“我”义。佛在大小乘
经典多处提到正法如来藏“我”, 但不能视此为“梵我”思想渗透。佛用外道“我”
表述正法有三种原因:一、针对那些畏惧没有“我”的外道凡愚而作方便接引;但方便
性,仅限于如来藏语词,不指涉如来藏实义。二、从发生学上避免因修行“无我”而陷
入恶趣空,有针对地提“我”以警醒断灭空已远离中道。三、确有恒常存在的“涅槃寂
静”;前二种“我”是据此而立,但“涅槃寂静”是以“无我”为特征。佛教语境有“
妄我”、“真我”,而如来藏“我”只在“真我”上诠用。如来藏甚深法义所具有的挖
掘性难度,可能是造成以往对如来藏有多种误读的重要缘由。
关键词:如来藏 我 无我 梵我 涅槃
作者:袁经文,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
若提如来藏“我”,往往便有观点视为是与婆罗门教或印度教的“梵我”相近或等同;
其实,此中存在着对佛教经典误读的现象。如来藏“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具
有义理上的挖掘和解读难度。
一、外道“我”与如来藏“我”
印度圣天菩萨著、护法释和玄奘译的《大乘...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箭喻经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鬘童子独安靖处。燕坐思惟。心作是
念。所谓此见。世尊舍置除却。不尽通说。谓世有常。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
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我不
欲此。我不忍此。我不可此。若世尊为我一向说世有常者。我从彼学梵行。若世尊不为
我一向说世有常者。我当难诘彼。舍之而去。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
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若世尊为
我一向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者。我从彼学梵行。若世尊不为我一向说此是真谛。余
皆虚妄言者。我当难诘彼。舍之而去。
于是。尊者鬘童子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
。我今独安靖处。燕坐思惟。心作是念。所谓此见。世尊舍置除却。不尽通说。谓世有
常。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
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我不欲此。我不忍此。我不可此。若世尊一向知世有常
者。世尊。当为我说。若世尊不一向知世有常者。当直言不知也。如是世无有常。世有
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8
《宝王三昧忏》续跋
《宝王三昧忏》乃先师夏莲老晚岁最后之巨著。“忏”者,梵语“忏摩”之略。正译为
“乞容恕”,旧译为“悔”。音义结合,名为“忏悔”。《心地观经》曰:“若覆罪者
,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是故古云:“灭苦之要,莫过忏悔。”
普贤大士曰:“我于过去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
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本仪中广列当世众生种种罪恶,其邪妄险毒,
倍蓰于前。若不速忏,果报堪悲。
夫忏法有事、理二类。仪中严净道场、礼佛诵经、随文忏罪,是为事忏,亦名作法
忏。至于仪中“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无量胜方便,从思实相得”,“若欲忏
悔者,端坐念实相”等,乃观照无生,从容中道之妙行,是为理忏,亦名无生忏。唐清
凉国师曰:“事忏灭末,理忏拔根。”本仪寓理忏于事忏,人人皆可入手;从作法契无
生,念念灭除罪根。方便究竟,微妙难思。
又此忏名为“宝王三昧”者,盖宝王三昧即念佛三昧。本忏以法藏因行,为自典范
;弥陀果证,作我依归。仪中之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即《往生论》之“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揭露臺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授胡瀚平長期抄襲剽竊我的易學研究論著
劉 正
臺灣教育部領導 暨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校長郭豔光教授([email protected]/* */)
副校長李清和教授([email protected]/* */)
副校長陳明飛教授([email protected]/* */)
國文學系系主任、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王年雙教授([email protected]/* */)
您好!
本人是大陸前 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日本國大阪市立大學文
學博士、日本國京都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現旅居美國,為美國漢納國際作家協會副會長。
今日在網路上和刊物上驚訝地發現貴大學國文學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胡瀚平長期抄
襲我的論著,貴所胡瀚平的《易學在西方》一文不加任何說明地全文百分之七十以上全
文抄襲剽竊我的論著。在此,我將貴所胡瀚平的《易學在西方》一文(《國文學志》第
二卷,頁89-103,1998年6月。)全文附上,並附上我的《中國易學預測學》(1991年
,大陸紅旗出版社初版)中的中篇第四章《西方易學史》的145...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揭露臺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授胡瀚平長期抄襲剽竊我的易學研究論著
劉 正
臺灣教育部領導 暨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校長郭豔光教授([email protected]/* */)
副校長李清和教授([email protected]/* */)
副校長陳明飛教授([email protected]/* */)
國文學系系主任、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王年雙教授([email protected]/* */)
您好!
本人是大陸前 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日本國大阪市立大學文
學博士、日本國京都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現旅居美國,為美國漢納國際作家協會副會長。
今日在網路上和刊物上驚訝地發現貴大學國文學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胡瀚平長期抄
襲我的論著,貴所胡瀚平的《易學在西方》一文不加任何說明地全文百分之七十以上全
文抄襲剽竊我的論著。在此,我將貴所胡瀚平的《易學在西方》一文(《國文學志》第
二卷,頁89-103,1998年6月。)全文附上,並附上我的《中國易學預測學》(1991年
,大陸紅旗出版社初版)中的中篇第四章《西方易學史》的145...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1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離教之路ABC zz
前言
這不是一篇反基督的言論,亦不是勸諭教徒離教的文章。創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提
供各準離教者和已離教者的一些基本資料,對離教的心理、技巧、將要走或正在走的路
有一個概括的了解,令他們的離教之路走得更輕鬆。
離教的定義
「教」,這裡狹義指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及其他信奉耶穌為救主的宗派
。「離教」,即曾經是基督徒,而決定離開基督教,否認自己為基督徒的過程。離教並
不一定要支持無神論、反基督等,亦無規定需要改信其他相反教派,如撒但教。
為甚麼離教?
離教,與信教一樣,不同人有不同的原因。不過,根據我們所接觸的例子,大致上可歸
納如下:
看見苦難,與上帝的愛有矛盾
教會中人(包括牧師、教徒)的虛偽、罪惡等,令人失望
明白教義(部分或全部)的不合理性
無效的祈禱,質疑自己只是跟空氣說話
天堂容許偽善的教徒,卻容不下善良的非教徒親友
了解《聖經》的權威性問題,包括翻譯、來源、版本等
突然醒覺到基督教所形容的上帝,原來只是心理幻覺,根本不存在
了解基督教的霸道排他、威逼利誘等的特性
暸解宗教的成因
宗教源於恐懼,而恐懼與無知是相輔相乘 [1]。
┌──┐ ┌──┐ ┌──┐
│無知│...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2
有些人虽然精进行持善法,即生中却遭受各种痛苦和违缘,这是消除恶业的好现象。与
此相反,有些人虽然积累了滔天大罪,今生却过得越来越幸福快乐,不必感受任何违缘
和痛苦,但这种暂时的快乐并不妙,这是往昔的点滴善果在现世成熟,之后便会彻底耗
尽,如今所造的恶业虽然暂时没有成熟,但必将于后世成熟,那时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
会了。这就是所谓的“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
就像播下种子后不可能马上收获庄稼一样,造了善恶业后也不可能立即现前苦乐果报,
但无论如何,因果是不会空耗的,以后必定会成熟相应的果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
理,否则很可能在遇到违缘时对因果产生邪见。
关于造业之后必定感果之理,龙树菩萨曾经开示道:“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
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有些人造了罪业后,虽然不像身体被刀砍后
立即流血那样迅速感受果报,但在死亡降临(或罪业成熟)时,果报必定会毫厘不爽地
现前。《无量寿经》中也说:“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因此,
有些人造了罪业后,并没有立即显现恶果,反而在一段时间内过得很快乐,这些愚人甚
至会觉得越造罪业越幸福,这样的想法完全是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3
「人死后如果没有投胎的话,是否就变為鬼?」
在国人的传统文化裡面,有一部分的人有人死為鬼的观念。例如:在古代《説文解字》
这本书裡面,鬼有「人所归为鬼」这样的意思。因此认為人死后的归趣就是鬼道,这样
的说法是古人对於生死现象的一种观察与推论而得到的结论;但是因為缺乏正确的佛法
知见,也没有办法对於六道轮迴现象有完整的观察,因此便有人死為鬼这种观念的產生
。如果有正确的佛法知见,就会知道有六道轮迴;因此人在捨报之后,依据他的业力与
愿力等力量,就会出生到与他相应的六道之一,而不一定是会出生在鬼道中。有一部分
的鬼道眾生,与人类的生活空间是在一起的,因此有少部分能够与鬼道眾生相应或沟通
的人便能接触到他们。
譬如在《正法念处经》卷16中的开示:「观诸饿鬼,略有二种。何等為二?一者、人中
住。二者、住於饿鬼世界。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则有见者。饿鬼世界者,住於阎浮提下
五百由旬。」因此,人类是有机会可以接触鬼道眾生。但是因為对於鬼道的真实状况,
一般人不容易完全了知,因此就会產生想像与敬畏之心。為了使大家能够比较容易瞭解
,我们先要知道,眾生在出生到下一世之前,都要经过一个中间的阶段,叫作「中阴...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4
第7章 临济法门(二)——黄龙宗派
一、慧南思想
慧南(1002-1069),一作惠南,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他十
一岁出家于本州定水庵智銮。十九岁落发受具足戒,后到各地参访游学,先后师事于庐
山归宗自宝、栖贤澄湜、泐潭怀澄、福岩审承等人,又与丛林奇士云峰文悦、芭蕉谷泉
相友善。景佑三年(1036年),坚请入石霜慈明室,蒙其印可。又作短期游学之后
,开法于同安寺(在今江西永修县艾城乡凤栖山),后移住归宗寺(在庐山),因归宗
寺失火遭罪入狱,出狱后主临济祖庭黄檗寺,于溪旁结积翠庵居住。治平二年(106
2),应洪州太守程师孟等人请,入主黄龙寺(在江西修水县黄龙山),直到圆寂并瘗
于黄龙山。
慧南是临济宗自五代以来,第一位影响巨大、法席鼎盛的弘法大师。早在他参学的
时候,即在泐潭怀澄门下为书记,分席接纳,远近知名。他开法同安,刚一到座开堂,
即有传云“石霜一派迸入江西也”,当时在泐潭寺的僧徒即纷纷投到他的门下。住归宗
寺时,他的佛法机锋已为时所重,远近参学日增。原石霜门下的僧人也往往随其倡法(
翠岩可真即为其首座),当时名士如程师孟、潘延之...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
SeeU (See you) 于 (Wed Oct 17 01:54:14 2012, 美东) 提到: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 阅读全帖
x***e
发帖数: 844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本论 (欧阳修)

天下之事有本末,其为治者有先后。尧、舜之书略矣,后世之治天下,未尝 不取法于
三代者,以其推本末而知所先后也。三王之为治也,以理数均天下,以 爵地等邦国,
以井田域民,以职事任官。天下有定数,邦国有定制,民有定业, 官有定职。使下之
共上勤而不困,上之治下简而不劳。财足于用而可以备天灾也, 兵足以御患而不至于
为患也。凡此具矣,然后饰礼乐、兴仁义以教道之。是以其 政易行,其民易使,风俗
淳厚,而王道成矣。虽有荒子孱孙继之,犹七八百岁而 后已。
夫三王之为治,岂有异于人哉?财必取于民,官必养于禄,禁暴必以兵,防 民必以刑
,与后世之治者大抵同也。然后世常多乱败,而三王独能安全者,何也? 三王善推本
末,知所先后,而为之有条理。后之有天下者,孰不欲安且治乎?用 心益劳而政益不
就,𫍰𫍰然常恐乱败及之,而辄以至焉者,何也?以其不推 本末,不
知先后而已。
今之务衆矣,所当先者五也。其二者有司之所知,其三者则未之思也。足天 下之用,
莫先乎财,系天下之安危,莫先乎兵,此有司之所知也。然财丰矣,取 之无限而用之
无度,则下益屈而上益劳。兵强矣,而不知所以用之,...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死轮回是没有“主体”的
。。。。。佛陀是直接從問題的根本錯誤處——我見,來著手糾正的:在過去的生命裡
,沒有一個實在的、常住的、獨存的內涵,不管稱他是我、真我、靈魂、實我、自性等
的;在當下的生命中也沒有;就是將來從死(這一期生命)到生(下一期生命)的過程
中也不會有。在生命流轉的任何時空裡,經由蘊、處、界的交互作用,不斷地有新的業
力生成,舊的業力消逝、潛存。業力,是「經驗的反應」,「生活的遺痕」,也可以理
解為「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主要是在自己的心、意、識中作
用,乃至從此世(生)至他世(生),不斷地消長、變化著。若就積聚、記憶的作用,
說是心;若就對來生愛染、執取的作用,說是識(有取識)。但不管怎麼說,這當中,
不存在任何恆常、不變的部分,可以視為真我的。所以,佛陀會在《中阿含第201——
嗏帝經》,呵責嗏帝比丘「今此識,往生不更異」的說法了。
兔子王: 所谓有往生不更异的识,只不过是强力“有我”的背景下生出的寄托而已,
这些人通常会口头说不是神我, 梵我,其实宣扬的还是神我梵我
==================================================...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2400
18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阿里布達年祭 44 破碎虛空篇
【阿里布達年祭】 44 破碎虛空篇
作者:弄玉
出版:河圖文化有限公司
出處:失落手打論壇
本集簡介:
領著兩個第六級修為和一個第七級修為摸去黑龍會的東海老巢偷東西,怎麼想
怎麼沒把握,既然這段路途不算短瘓瘌瘊瘍,匱匰厬厭搞個集體特訓應該不錯;被白起
操了幾千幾百年,沒有練成絕世高手箝箔箘箸,粽粻綿緂至少也是個特訓專家——嗯,
既不能打傷打殘又要逼出極限,辦個亂鬥脫衣特訓吧!

拉薩駐紮了黑龍會的新七大海將軍之一,聽說與此人交手無一生還僣僛僖僩,瘓瘌瘊瘍
這種鬼話我當然不會信,但這傢伙擺出的陣勢卻讓我很難招架!
第一話 掩耳盜鈴 偷奶惡賊
第二話 化明為暗 重啟旅程
第三話 實戰過招 循環漸進
第四話 正義一方 邪惡對抗
第五話 邪無第一 舉世皆黑
第六話 虛張聲勢 玉石俱焚
第七話 骨肉相連 三位一體
第八話 熱烈歡迎 衣錦榮歸
第一話 掩耳盜鈴 偷奶惡賊
「喂!方仔,一個人悶在那裡幹什麼呢?你重傷初癒,應該要多休息才對啊!」
「我正在想論文的題材,之前已經有些想法,趁現在做點整理。」
「哦,有趣,方青書大少的新論文,這個我也好奇,你寫什麼題目?軍...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责任续1
☆─────────────────────────────────────☆
redforres (redfor) 于 (Thu Apr 8 10:30:48 2010, 美东) 提到:
多谢大家对我的真诚帮助。理有多种, 心无二般。在此重开一贴, 一为感谢, 二再
补充一些思考供大家批评指正。
在我现在看来, 责任是人类规则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责任就是你的职责和任务。
比如所,小孩子生下来了, 你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他养大。 那么, 是谁为我们规定
的这些职责和任务呢? 我觉的责任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形成并一代一代传下来
的。 做父母的都知道, 我们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 让他们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我
们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我们就是曾经这样被教育的, 不论是从父母那里还是从社会
那里。
这里存在这一个问题, 人类代代相传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就是要坚守的? 比如说道德
这个东西, 同责任有一定的相似。 往往没有责任的人也会被这个社会定为不道德。比
如说你不赡养父母。 而道德这个东西是好是坏, 争论从来也没有停过。 就是道德和
责任本身的内涵, 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
我想...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家为什么喜欢佛教呢?
是滴。
可以读一下这段,看自己与佛法因缘有多深。
瑜伽师地论/21
谓暂闻佛或法或僧胜功\德已,便得随念清净信心,引发广大出离善法。数数缘念融练净
心,身遂毛竪,悲泣雨泪\。
http://zh.wikisource.org/zh/%E7%91%9C%E4%BC%BD%E5%B8%AB%E5%9C%B0%E8%AB%96/021
云何名为已趣入者所有诸相。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才已趣入设转余生。于自大师及善说法毘奈耶中。虽复妄念。若遇世间现有恶说法毘奈耶及有善说法毘奈耶。虽久听闻以无量门赞美恶说法毘奈耶有胜功\德。而不信解爱乐修行。亦不于彼而求出家。设暂出家才得趣入。寻复速疾弃舍退还。为性于彼不乐安住。如蜜生虫置之酽酢。或如爱乐受妙欲者置淤泥中。彼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持故。若暂听闻赞美善说法毘奈耶少分功\德。或全
未闻。虽暂少闻或全未闻。而能速疾信解趣入爱乐修行或求出家。既出家已毕竟趣入终无退转。为性于此爱乐安住。如蜜生虫。置之上蜜。或如爱乐受妙欲者置胜欲中。彼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持故。是名第一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谓虽未得能往一切恶趣无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精神分析與佛教
精神分析與佛教其實在更早的年代就已曾交會過。1957年8月,在墨西哥Cuernavaca
曾舉辦了一場為期一週的座談會,有來自墨西哥及美國約五十名精神科醫師與精神分析
師參加這一場「禪與精神分析」的研討會。事後,還將研討會的數篇論文集結發表出版
了《Zen Buddhism and Psychoanalysis》這一本書(中譯:《禪宗與精神分析》)。
這一場研討會之後,精神分析學界對於佛教與禪的興趣,雖然並沒有造成天雷勾動地火
般的熱潮,但對兩者之間的關係有濃厚興趣的治療師,以及企圖從佛教與禪中找到對精
神分析或心理治療滋養之養分者,也不乏其人。在墨西哥的這一場研討會中,西方的治
療師所接觸到的禪的觀念,是來自日本的禪學研究者鈴木大拙。鈴木大拙其人不但在西
方世界相當有名,在臺灣也曾造成一股禪學的風潮,甚至有數本書籍在臺灣出版發行7
。鈴木大拙所介紹到西方的禪學思想是什麼呢?我們可或許可以從其著作來一窺大概。
在他所寫的《禪學隨筆》中提及禪的修行時說道:

……禪宗認為學禪的人為達到精神開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禪那的實行——禪那意謂沉
思或靜觀。
而在同一書中...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483
22
这是他的著作其中一章的中文版。
第五章
緣起
離諸動定,名大坐禅。
——達摩悟性論
先天氣運動不是我創始的,在介紹它的起源之前,我想先談談我個人以及我為人開功的
經歷,特別是要耤由幾位對我這一路過程中重大影響的人來引述一些重要的關鍵理念。
三代老師
我出生並成長於臺灣最大的城市--臺北。我在童年時很平凡,唯一記得與其他小孩
稍有不同的地方,就是相當著迷於有關耶穌和佛陀的故事與電影。有一段時間,我極端
地崇拜這兩位宗教偶像。當我八歲時,在一部電影裏看到佛陀禪定的景象,從此以後,
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假裝打坐。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的行徑確實與同齡的小孩不太一
樣。
十五歲那年,我上了一所新學校,每天得坐公車上下學。因為多了這層自由與增加
的活動範圍,我立刻決定要去學習武術,因爲那是我嚮往已久一直想做的事。我從來就
不喜歡團體活動 ,當其他同齡的男孩熱衷於參加球隊打球之際,我卻在尋找一種可以
自我練習的東西。
想當然耳,大家會以為在臺灣要學功夫一定比學其他類型的武術容易,因為功夫是
中國的武術。但事實卻非如此,原因是當時的武術界在傳承武藝上還是相當保守,傳授
方式仍遵循...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2039
23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504655/
----------------------
一晃眼去文庙已经20多年了,也许去的频率会越来越少,可是我相信那会是我永远的一
段旅程,一个目标……我从小就是一个超级喜欢买书的孩子,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开始,
我最热衷的两件事就是组织同学和小朋友来家里玩、去新华书店买书。周围的新华书店
的叔叔阿姨都认识我,某次在街头我买到了一本《世界电影明星列传》的巴掌书,当时
受家庭的影响,我是一个在电影方面把劳伦斯奥利弗、费雯丽、亨弗莱鲍嘉、凯瑟琳赫
本之类的名字挂在嘴里的文艺知识小孩,当时香港的电影还没开放,看过的充其量是一
部银都机构的《少林寺》,这本小册子在介绍美国明星的同时介绍了三个(5个)香港
明星,一个是李小龙,一个是成龙,还有一个(3个人)是许氏兄弟,当时他们的片子
我都没有看过,李小龙的片子的故事有连环画,成龙的名字听到过,可许氏兄弟我完全
没有听到过,既然出现在这本小册子上,而且是和李小龙成龙并列,这引起了我很大的
兴趣,而且我从当中知道了其中有一个不但演戏还会唱歌,他的名字叫许冠杰,从那天
开始我就...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界为什么没有公义呢 ?
杂阿含990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90.htm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晨朝著衣持鉢,诣舍卫城,次第乞食,至鹿住优婆夷舍。
鹿住优婆夷遥见尊者阿难,疾敷床座,白言∶
「尊者阿难令坐!」
时,鹿住优婆夷稽首礼阿难足,退住一面,白尊者阿难∶
「云何言世尊知法?我父富兰那先修梵行,离欲清净,不著香华,远诸凡鄙;叔父
梨师达多不修梵行,然其知足,二俱命终,而今世尊俱记二人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
于后世得斯陀含,生兜率天,一来世间,究竟苦边,云何,阿难!修梵行、不修梵行同
生一趣、同一受生、同其后世?」
阿难答言∶
「姊妹!汝今且停,汝不能知众生世间根之差别,如来悉知众生世间根之优劣。」
------------------------------------------------------
This is the key phrase:
汝不能知众生世间根之差别,如来悉知
------------------------------------------------------已,从坐起去。...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梵我如一 and 如实知见?
如实知见,是如实知见五蕴是无常、苦、无我,缘生。若想离苦,唯有以八圣道断烦恼(烦恼是苦因),则五蕴苦灭。如实知见四圣谛,也可以说是如实知见十二缘起的流转与还灭。
杂阿含84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
次经亦如是说,差别者∶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十二支缘起如实知见,如所说∶是事有故,是事有;
是事起故,是事起;如∶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
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
悲恼苦,是名圣弟子如实知见。」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55相应28经/恐惧怨恨已平息经第一(入流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屋主给孤独这么说∶
「屋主!当圣弟子的五恐惧、怨恨已平息,具备四入流支,以慧善见、善洞察了圣
方法,当他愿意时,他就能以自己记说自己∶『于地狱已尽,畜生界已尽,饿鬼界已尽
,苦界、恶趣、下界已尽,我是入流者,不堕恶趣法、决定、以正觉为...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0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经】第92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调马师名曰只尸。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观世间甚
为轻贱。犹如群羊。世尊。唯我堪能调马。狂逸恶马。我作方便。须臾令彼态病悉现。
随其态病。方便调伏
佛告调马师聚落主。汝以几种方便调伏于马
马师白佛。有三种法调伏恶马。何等为三。一者柔软。二者粗涩。三者柔软粗涩
佛告聚落主。汝以三种方便调马。犹不调者。当如之何
马师白佛。遂不调者。便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调马师白佛。世尊是无上调御
丈夫。为以几种方便调御丈夫
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种方便调御丈夫。何等为三。一者一向软柔。二者一向粗涩。三
者柔软粗涩
佛告聚落主。所谓一向柔软者。如所说。此是身善行。此是身善行报。此是口.意善行
。此是口.意善行报。是名天.是名人.是名善趣化生.是名涅盘。是为柔软
粗涩者。如所说。是身恶行。是身恶行报。是口.意恶行。是口.意恶行报。是名地狱
.是名畜生.是名饿鬼.是名恶趣.是名堕恶趣。是名如来粗涩教也
彼柔软粗涩俱者。谓如来有时说身善行。有时说身善行报。有时说口.意善行。有时说
口.意善行报。有时说身恶行。有时说身恶行报。有时说口.意恶行。...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7
前面已经讲完了忏悔三种身恶业,今天开始讲忏悔四种语恶业。
壬二、忏悔四种语恶业:
妄语离间绮恶语,发露忏悔语四罪。
无始以来,我们曾说过无数的妄语、离间语、绮语、恶语,因此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
发露忏悔这四种语罪业。
我们首先讲忏悔妄语罪业。妄语分为四种:上人法妄语、大妄语、中妄语和小妄语。
上人法妄语是指本来没有见到本尊、鬼神等却说已经见到了,本来未曾获得证相、神通
、授记等却说已经获得了。现在有些人特别喜欢说大话:有的人在拜见上师时,本来没
有见到什么,却说见到上师的身体显现为普贤王如来、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莲花生
大士、坛城等,而且还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见到”的景象;还有的人本来没有任何功
德,为了骗取别人的供养,却常说自己有种种功德;诸如此类都是上人法妄语。
一般来讲,真正的佛教徒不应该说上人法妄语,但有些人可能是不相信因果,经常大胆
地说这种妄语。其实,说上人法妄语的过失非常大。戒律中讲得很清楚:出家人说此妄
语破根本戒,居士说此妄语破五戒中的不妄语戒。有些人即便有一定的境界,也见到了
一些景象,但也不能随便说,否则,如果是比丘也会犯下一个堕罪。
大妄语是指对上师三宝恶语中...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8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11198
29
来自主题: Arizona版 - 张爱玲《中国人的宗教》
读张爱玲《中国人的宗教》 (2010-09-24 22:16:49)转载▼
标签: 张爱玲 中国人的宗教 道教 人道主义思想 杂谈 分类: 哲学、宗教和启蒙
某天,我和“世俗人道主义者”尼玛特、东亚系美国学生麦克(还不是人道主义者)在
哥大校园聊天。尼玛特是来自阿富汗的美国人,已经有包括哈佛在内的3个学位。计划
完成哥大的硕士之后,去欧洲读博士。在慨叹犹太、基督,伊斯兰本是同根生的诸教的
冲突后,尼玛特说:“你们中国人在宗教信仰上比西方人要包容和开明得多,中国将要
比西方人更容易接受人道主义思想”。 这个中国,是我甜美梦乡里的中国,将是宽容
的人道的信仰与现代民主制度完美结合了的中国。
但是,我们今天还徘徊在“人道”的大门外:当马克思主义信仰破灭以后,我们中国人
就象一群无所着落无所依附的幽魂,在东西方的广袤旷野中忙无目的的游荡。
我们要寻觅我们的根基和目标。我们去西方寻觅,那里有人类文明的成果,也是我们未
来的方向:民主、自由和人道主义;同时,我们也该回头去寻找那曾经被我们抛弃的我
们生命的根。甚至,我们应当抛弃东方、西方的区别,将人类的智慧汇集在一起,走向
未来。就象电影《阿...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456
30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唐西天竺沙门 伽梵达摩 译
御制大悲总持经咒序
朕闻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尘国土。拯拔一切有情。离诸苦趣。故说是无量功德总
持经咒。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秉心至诚持诵。佩服此经咒者。种种恶趣。种种
苦害。咸相远离。咸得圆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风吹触。业释障消。获是胜
果。非但耳之所闻。实目之所睹。明效大验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根器深厚。坚持佩
诵。勤行不辍。又能广为演说是经咒。功德不可思议。若薄福不信者。亦心生信解。亦
得同超佛境。真实不虚。夫观世音誓愿弘深。发大悲心。以济度群生。朕君临天下。闵
众情之昏瞀堕五浊。而不知以此经咒。用是方便。觉悟提撕。俾一切庶类。皆超佛域。
又况如来化导。首重忠孝。凡忠臣孝子。能尽心以事君。竭力以事亲。所作所为。无私
智陂行。广积阴功。济人利物。又能持诵是经咒。则跬步之间即见如来。若彼不忠不孝
不知敬畏。则鬼神所录阴加谴罚。转眄之间。即成地狱。盖善恶两途。由人所趋。凡我
众庶。宜慎取舍。书此以为劝。
永乐九年六月  日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1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2
http://www.jcedu.org/dispfile.php?id=1801
转这个作为我的忏悔, 于大家共勉
释普性
内容提要:六根是连接众生心识与外界的门户,众生之所以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
之中,就是因为六根的不清净,从无始以来的一切业报皆是由六根杂染所造成,比如眼
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而贪,是与瞋、
痴紧密相关联的。我们修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断除贪、瞋、痴“三毒”的过程,
而守护根门是断除贪、瞋、痴“三毒”、趋向解脱的根本门径。《杂阿含经》是原始佛
教的根本经典之一,本文就《杂阿含经》中佛陀开示的有关守护根门的问题试加以探讨
,以便我们从守护自己的根门中体悟佛法的旨趣。
关键词:六根、六尘、守护根门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虚妄、颠倒的自我的作怪,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顺著自己
的爱好而选择自己的东西:眼喜欢见自己喜爱的颜色,耳喜欢听自己爱好的音乐,舌喜
欢尝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等等,不一而足。当现实生活不能满足自我无尽的要求时,我
们就会不断地起惑、造业,产生或大或小的诸多烦恼,正如印顺法师所言:“依佛法说
,有情的生死流转,世间的苦...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33
美國德克薩斯州傳銷公司RBC Life Sciences(美商泰康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是全
球罕見的拒不標示產品保質期的保健品生產商。RBC Life Sciences負責市場和銷售的
副總裁Kevin Young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辯解稱,美國FDA和GMP並沒有要求RBC Life
Sciences制造和銷售的保健品一定要標示保質期。Kevin Young告訴傳銷人員,2011年3
月以後,RBC Life Sciences公司在產品外包裝上只標示生產日期,大家可以自行推算
有效日期,大部分保健品的保質期為兩年,其中液體類的和益生菌類產品的保質期為一
年。不過,RBC Life Sciences某些產品如Sango Coral Calcium(桑格珊瑚鈣)等甚至
也不標示生產日期,原因是Sango Coral Calcium的產地是曾經發生嚴重核汙染的日本
,RBC Life Sciences顯然不願意被人推算這些產品在是日本核災難發生之前還是之後
出產的。
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

《直销中国周刊》曝美商泰康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RBC Life涉传销走私诈骗
中...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34
发信人: pibaxian (时间是个神),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直销中国周刊》曝美商泰康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RBC Life涉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7 08:51:06 2016, 美东)
美國德克薩斯州傳銷公司RBC Life Sciences(美商泰康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是全
球罕見的拒不標示產品保質期的保健品生產商。RBC Life Sciences負責市場和銷售的
副總裁Kevin Young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辯解稱,美國FDA和GMP並沒有要求RBC Life
Sciences制造和銷售的保健品一定要標示保質期。Kevin Young告訴傳銷人員,2011年
3
月以後,RBC Life Sciences公司在產品外包裝上只標示生產日期,大家可以自行推算
有效日期,大部分保健品的保質期為兩年,其中液體類的和益生菌類產品的保質期為一
年。不過,RBC Life Sciences某些產品如Sango Coral Calcium(桑格珊瑚鈣)等甚至
也不標示生產日期,原因是Sango Coral Calcium的產地是曾經發生嚴...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4559
35
http://www.sino-monthly.com/travel/52%20place.html
新州不可錯過52件事 吃喝玩樂 一網打盡
江佳琦 編譯
盛夏,熱汽球冉冉上昇,飄過一座又一座的山頭;七十七呎高的斷層,河水一頃而下的
狀觀;粉紅、淺紫、嫩黃,一棟接著一棟典雅精緻的維多利亞的建築;前財務部長漢米
頓與前副總統波爾決鬥之地;整片的河水佈滿了鮮紅欲滴的蔓越梅;大西洋城有點鹹又
有一點甜的鹽水太妃糖…。這裡有新澤西州的歷史、名勝、風土與民情,不論讀者您是
老新澤西人?還是新新澤西人?新澤西月刊所推薦的「不可錯過的52件事」您做過多少?
一、熱氣球節
盛夏的天空,有熱汽球相伴更顯繽紛!北美規模最盛大的夏季熱氣球節,每年都吸引超
過十五萬人共襄盛舉,今年將於七月27~29日在雷丁頓(Readington)的索柏格機場(
Solberg Airport)熱鬧登場。今年適逢這個年度盛會的30週年慶,規模也將更勝以往
,超過一百二十五個造型各異、色彩鮮艷的熱氣球,肯定讓觀眾驚呼連連不虛此行。除
了天空很有看頭,地面上的樂子也不少,各式遊樂設施、現場演奏音樂和藝術表演、手
工藝品展示以及...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有修行?
杂阿含923经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shun38-27.html>
调马师白佛∶「世尊是无上调御丈夫,为以几种方便调御 丈夫」?
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种方便,调御丈夫。何等为三?一者、一向柔软,二者、一向
麤涩,三者、柔软麤涩」。
佛告聚落主∶「所谓一向柔软者,如所说∶此是身善行,此是身善行 报;此是口、意
善行,此是口、意善行报。是名天,是名人,是名善趣、化生,是名涅盘,是为柔软。
麤涩者,如所说∶是身恶行,是身恶行报;是口、意恶行,是口、意恶行报。是名地狱, 是名畜生,是名饿鬼,是名恶趣,是名堕恶趣,是名如来麤涩教也。
彼柔软麤涩俱者,谓如来有 时说身善行,有时说身善行报,有时说口、意善行,有时说口意善行报;有时说身恶行,有时说身恶行报,有时说口、意恶行,有时说口、意恶行报。如是名天,如是名人,如是名善
趣,如是名涅盘;如是名地狱,如是名畜生,饿鬼,如是名恶趣,如是堕恶趣,是名如来柔软麤涩教」。
调马师白佛∶「世尊!若以三种方便调伏众生,有不调者,当如之何」?
佛告聚落主∶「亦当杀 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的有菩萨吗?
清净道论 第十三 说神通品
(四)宿住随念智的所缘
宿住智是依于小、大、无量、道、过去、内、外、不可说所缘的八所缘而进行的。
怎样(进行)呢?(1)这宿住智随念于欲界的五蕴之时,是它的「小所缘」。(2)
随念于色界无色界的诸蕴之时,是它的「大所缘」。(3)随念于过去的自己的和他人
的修道及证果之时,是它的「无量所缘」。(4)仅随念于修道之时,是它的「道所缘
」。(5)依此宿命智决定的是它的「过去所缘」。
这里虽然他心智及随业趣智也有过去所缘,可是他心智只能以七日以内的过去心为
所缘,而且这他心智亦不知其它诸蕴(色受想行)及与(五)蕴相关的(名姓等);又
(前面所说的他心智的道所缘)因为是与道相应的心为所缘,故以绮绮的文词而说道所
缘。其次随业趣智亦只以过去的思(即业)为它的缘。然而宿住智则没有任何过去的诸
蕴及与诸蕴相关的(名姓等)不是它的所缘的;而它对于过去的蕴及与蕴有关的诸法,
正如一切智一样。当知这是它们(他心智,随业趣智,宿住宿)的差别。上面是义疏的
说法。
可是《发趣论》则说∶「善蕴是神变智、他心智、宿命随念智、随业趣智及未来分
智的所缘」,所以其它的四蕴也是他心智及随业趣智...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8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40
以下录音资料来自于2006年6月16日,时恒阳庵常住众祈请慈法法师解答有关般舟
行法中的问题,以令大家以正知见来指导行法,并在行法中证实正知见。
(1)行般舟时,会感觉很苦,有人说:“修行就是要吃苦的”,对这种回答应怎么认
识?对于般舟行法中的苦应该怎么认识?
答:
祈祷三宝、诸佛、般舟三昧修法的成就者来加持大家的正知正见,以令我们的问题得到
一个圆满的解决。
一切问题是本无问题的,犹如世尊出世说法,实无一字可说,实无一法可言,但为众生
妄执故,妄执现前知见故,所以生种种法,说种种教,针对种种妄执。种种妄执皆由妄
想而生,妄想实无自性故,所以佛说种种法,令众生回入正知见,见无见见,令出离生
死困惑。那么这是一个学佛正知见,在我们汉地正知见的训练是最薄少的。
为什么要祈祷三宝加持我们呢?因为我们的知见根本守护——觉知守护跟诸佛是没有差
别的,往往我们在这个地方是认不得,就会被现前的妄执蒙蔽。蒙蔽就是把你现前这个
妄想当成一个实有,由此而产生妄业妄缘。
刚才第一个问题说行般舟时,痛苦让人感觉很苦,佛早就说过了,苦谛!他讲的不是你
感觉很苦,眼见苦、实苦、智慧苦、证悟苦、光明也是苦的...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1
大圆满龙钦宁提华智仁波切关于皈依之殊胜教言
华智仁波切 著
一、皈依之基础:
总的来说,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就是皈依,而要开启皈依的门必须依赖信心。因此,
在皈依之初,自相续生起稳固的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信心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清净信:当步入陈设许多佛像、经书、佛塔的佛殿或经堂里,或者见到上师、善知识、
高僧大德的尊颜,听到他们的丰功伟绩以及感人事迹,依靠此类因缘,能够立即想到他
们的悲心广大等等,这种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净信。
欲乐信:当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之后,自然生起渴望摆脱的心态;当听到善趣与解脱的
安乐时,油然生起渴求获得的心理;而一旦听到阿善法的功德,会生起想要修行的心念
;当现见罪业的过患之后,也会立即生起想要断除的决心。这些都属于欲乐信。
胜解信: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之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时分无欺的
皈依处就是三宝,想到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任何事情,无欺的皈依处
——三宝都会知晓,除了三宝之外,自己没有其它可依赖的、可指望的靠山,这种坚定
不移的信心,就称为胜解信。
正如邬金莲师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相信阎罗王吗?
佛教相信阎罗王吗?
张正钧
个人觉得说,不应当在相信与不相信上面来讨论。这就好像说,有一类的众生多半不信
地狱的存在,因为不相信地狱的缘故,所以往往敢于恣意妄为,因此而就造作很多的恶
业,捨报之后当堕地狱。乃至会有假名善知识暗示说:「哎呀,地狱其实是圣人施教的
方便,并没有地狱。」不是不相信有没有地狱,就因此就没有地狱;这就好像说,在几
十年前,大家也都不相信说人类可以登陆月球,不相信归不相信,人类最后还是登陆月
球了。又好像说,不论有人在认为说到底有没有天龙八部,但是世界之中,始终会因为
种种业力的交感而产生天龙八部;当然,有一部分是菩萨发愿往生的。
那么到底这个佛教相信阎罗王的题目,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思惟什么事情?或者是说,我
们来想想看说,佛为什么要为我们宣说阎罗王这一位有情?可是再进一步思惟之前,我
们得先要瞭解一下,阎罗王在这个世间到底是扮演什么角色。而经典中提到阎罗王这个
角色,又是怎么说的呢?
先看《长阿含经》第十九卷里面的记载:【佛告比丘:「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
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乃至无数
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然...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3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說之理論意涵
林志欽
真理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天台宗之立宗大師智顗(A.D.538-597)以其博聞強記,高超之思辨抉擇與綜攝能力[1],
統合當時傳至中國之諸大小乘佛教經典[2],構築成理論周備、層次井然之整體佛教思
想體系。智顗之思想分教、觀二門,即教相理論與觀行實踐兼備而並舉。其中又以圓教
、圓觀之提出最為殊勝。圓教思想由智顗之師慧思(A.D.515-577)所奠基,圓觀(一
心三觀)則源自天台宗二祖慧文禪師。但二者詳細內容之闡述、演發以至周備者,則是
由智顗所完成。依智顗之說,圓教理論由「一念三千」說獲得具體之說明與論立;圓觀
法門則以「一心三觀」為修法之中心。由此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可以發現二者終歸於
「一心」,由一心(以至於一念、念念)而具足萬法、萬行,成為最圓極、究竟之教理
與觀法,本文乃稱之為「一心具足說」。無論是就教理或觀行兩方面來說,一心具足說
即是智顗思想理論最高處,亦即圓教、圓觀說之核心。本文之目的即在就此一念三千思
想所展現的一心具足義,闡釋其理論意涵,探討其如何在思想上論立,又何以證成。
貳、化法四教說
智顗綜攝佛陀之教[3...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心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4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詹宏志 - 偵探和他們的心智結構 zt

Article‎ > ‎詹宏志‎ > ‎
詹宏志 - 偵探和他們的心智結構
1
推理小說萬流歸宗,一切都由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而來,讓我再從福爾摩斯
講起吧。
在塑造神探福爾摩斯這個角色時,類型開山祖師的英國作家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 1859-1930)不僅要他獨特,讓讀者一讀難忘,又努力想要讓福爾摩斯角色飽
滿,讀來可信。為了讓福爾摩斯獨特,這似乎不難,光憑他看一下你的袖口就能說出你
的職業,這種本事還不算獨特嗎?但是這樣的「新人類」要怎樣讓他可信?你要我怎麼
樣相信世間真有這樣的血肉之軀,行走在你我之間?
柯南.道爾其中一個重要的努力,出現在史上第一本福爾摩斯小說《暗紅色研究》(A
Study In Scarlet, 1886)裡,那就是原作的第二章裡提到的「福爾摩斯:他的界限」
(Sherlock Holmes: His Limits)。
所謂的「福爾摩斯的界限」,指的是福爾摩斯的「知識邊界」或「知識範圍」,那是福
爾摩斯的室友華生醫師(Dr. Watson)經過近身觀察後...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J********2
发帖数: 354
4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死亡9分钟基督徒的经历
一个11岁受洗的基督徒,20岁时突然去世9分钟,他经历了地狱,天堂,也看见了那拯
救世人的大光。。。,无论你是基督徒,佛教徒,还是穆斯林, 如果你很好奇或者很
想知道那个未知的世界或者空间是什么样不妨一读。
死亡9分钟 (Return from Tomorrow)
http://www.ctestimony.org/2006/swjfz/
下面是第五章的内容
第五章
我提心吊膽地慢慢靠過去,兩眼盯牢著那隻手,它顯得相當可恐怖,即使在這種昏暗不
明的夜燈下,我也看得出那隻手出奇的白而光滑。以前我在何處見過這模樣呢?片刻間
我記起了:達比尼爺爺躺在苔邊的客廳時。
我倒退到門邊。床上的人死了!我感受到上次與死者同在一間房裡的那種不情願的
滋味,但……如果這是我的戒指,那麼——那麼他不正是我嗎?躺在被單底下那分離了
的部分的我?是否這等於我已經……?
在這次經驗的整個過程中,「死亡」這字,首次配合著所發生的事而臨到了我。
但我沒死呀!若我死了,我怎會是醒著呢?而且在思想、在經歷著呢?死亡不是這
樣,死亡應該是……哎,我不知道。死亡會不會是空虛、烏有?但我是全然清醒地,我
還是我,只不過缺少了...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三章 老师与学生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4:03  点击:152
第三章老师与学生
良师的特质
给予业处的善友(良师)是:亲切认真可敬者,讲说温和言语者,能做深奥谈论者,不
会无因催促者。(《增支部.七法集.第36经》)具备如此等特质、真心要利益人、侧
重于进展的人称为「善友」。《清净道论.第三章.第61段》许多修行者经常会问这样
的问题:「我应该跟随多位老师或者跟随一位老师学习?」答案是:「就第一级修行者
而言,最好是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从这位老师学到所有止禅与观禅的精要之后,你可
以再去跟随多位老师学习。」为何如此呢?因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老师有时会有不
同的方法与途径。有时他们所讲的话听起来似乎彼此矛盾,但是事实上他们所谈的道理
是一致的,只不过从完全相反的途径去契入它而已。因此,为了避免混淆,刚开始最好
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学习。当你的基础稳固之后,你可以跟随多位老师学习。那时你可
以学到通向涅槃的多种途径。然后你就能成为真正善巧的老师,能够针对不同根性的人
,给予不同的修行方法,就有点像佛陀那样。
好的禅修导师就像好的医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0
☆─────────────────────────────────────☆
whosewho (whosewho) 于 (Sat Jan 21 22:26:45 2012, 美东) 提到:
俺前几天读某位师兄推荐的《禅修之旅》,感觉很好。不过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就是
南传关于‘业’的解释。不知哪位师兄可以一解俺的疑惑?
多谢!
☆─────────────────────────────────────☆
SeeU (See you) 于 (Sun Jan 22 21:02:05 2012, 美东) 提到: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