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 发帖数: 907 | 1 作者:马勇
所谓”近代中国”,可能有很多解读,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其实就是一个传统的中
国面对西方挑战而给出的回应。西方的挑战,也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传统中国文明面对
一个全新的工业文明。中国能不能在西方全新的工业文明挑战后给予积极回应,能不能
在精致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增加一个工业文明,确实一度成为中国人的焦虑。不过从过往
一百多年中国现代化史的角度想想,并不那么可怕。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是
一个不必怀疑的主题,关键只在于中国怎样走上世界?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中国取得
了巨大成就;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并将这些制度文明拣择性地融入中国既成制度架构
,中国也在甲午战争之后做了认真的尝试,直至维新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发生,中国
终于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沉痛反省,开始了新政,进而开始了预备立宪。应该承认,
中国在这个时间段的尝试并不错,踏准了世界历史的节奏,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全
新的宪政国家指日可待。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皇族内阁,一个铁路干线国有化政策,
将先前努力付之东流,中国还能走上宪政之路吗,成为许多中国人1911年下半年的现实
焦虑。
忍不住发难
10月10日,湖北新军在武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清德宗光绪朝后宫的一后二妃均是在光绪十四年的选秀女中选中,并且在光绪十五年入
宫的,这也是光绪朝第一次进行选秀女活动。关于这次选秀的经过,学术界内一般能见
到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是民国时故宫采访老太监唐冠卿之后所发表的“珍妃专刊”,
记述了唐冠卿的回忆,称在最终选秀的时候只有五位秀女入选,除了一后二妃之外,还
有德馨的两位女儿。同时唐冠卿还指出,德宗本身喜欢德馨的女儿,后来因故选了一后
二妃。另外一种说法则是清史学者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2005年出版)一书中引
用的一份史料,是光绪十四年时选秀女的一份秀女排单,其中记录有秀女三十余人,故
而于善浦得出结论,认为德宗朝第一次选秀并非如老太监唐冠卿的描述。
2009年,中央民族大学许妍有一篇名为《清代“选秀女”制度研究》的硕士论文,其论
文中专门以光绪朝第一次选秀女作为清代选秀女的典型例子进行了分析,并且引用了《
八旗都统衙门全宗档》,这才让光绪朝选秀的一个基本问题得以被人所知,即——光绪
朝第一次选秀女是一个长达数年的过程,其中选过数次,其内容也绝不是靠一份秀女排
单即可以简单得出结论的。在目前原始档案封存的情况下,这篇论文是描述德...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3 何新:上海共济会银行与1927年四一二事变的秘闻
2011-03-29 11:18:08|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何新:1927年上海共济会银行委派虞洽卿与蒋介石做政治交易的秘闻
1927年蒋介石北伐获胜,驻师九江,准备
进军上海。
上海共济会系外国银行(荷兰银行、英国
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及上海商界秘派虞洽卿去江西会见蒋介石。因虞洽卿不
仅是蒋的宁波同乡,也是蒋介石早年落魄上海时帮助过蒋的恩主。
虞洽卿曾经是上海多家国际银行特别是
荷兰(洛希尔)银行的买办。
上海荷兰(洛希尔)银行买办虞洽卿
据当事人回忆:1927年2月初,虞洽卿赶到九江
行营,见到蒋介石以后,先问蒋两个问题。
&...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272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HU 讨论区 】
【 原文由 xiaopi 所发表 】
发信人: kkboy (天涯人), 信区: WHU
标 题: 全国大专辩论赛武汉大学折桂(载自中央电视台网站)
发信站: 武汉大学珞珈山水站 (Thu Aug 10 22:12:25 2000) , 转信
今天下午2:30,最后的决赛之幕拉开了。经过了初赛、复赛之后,武汉大学代表队
子科技大学代表队双双坐到了决赛的赛场上。首先,由双方的一辩在公证员的监督下现场抽
取决赛正反方立场。巧的是,坐在正方的武汉大学正好抽到了正方,抽到反方的电子科技大
学也已然坐在了反方的位置上。立场抽取完毕,双方的教练再最后一次面授机宜,同学作好
了充分的调整和准备。
决赛的题目是城市交通主要是设施问题还是管理问题。双方从一开始就气势相当,你来
我往好不热闹。反方的电子科技大学以人性化的切入点来感染评委和观众,而正方武汉大学
则罗列众多的事实数据来说明设施的不完善。自由辩论阶段双方更是打出了一个小高潮。今
天的观众提问也具有相当的水平。
当比赛的结果交到大赛主席张泽群手中的时候,大家都屏息凝神,期待着冠军队 |
|
x****i 发帖数: 58 | 5 发信人: kkboy (天涯人), 信区: WHU
标 题: 全国大专辩论赛武汉大学折桂(载自中央电视台网站)
发信站: 武汉大学珞珈山水站 (Thu Aug 10 22:12:25 2000) , 转信
今天下午2:30,最后的决赛之幕拉开了。经过了初赛、复赛之后,武汉大学代表队
子科技大学代表队双双坐到了决赛的赛场上。首先,由双方的一辩在公证员的监督下现场抽
取决赛正反方立场。巧的是,坐在正方的武汉大学正好抽到了正方,抽到反方的电子科技大
学也已然坐在了反方的位置上。立场抽取完毕,双方的教练再最后一次面授机宜,同学作好
了充分的调整和准备。
决赛的题目是城市交通主要是设施问题还是管理问题。双方从一开始就气势相当,你来
我往好不热闹。反方的电子科技大学以人性化的切入点来感染评委和观众,而正方武汉大学
则罗列众多的事实数据来说明设施的不完善。自由辩论阶段双方更是打出了一个小高潮。今
天的观众提问也具有相当的水平。
当比赛的结果交到大赛主席张泽群手中的时候,大家都屏息凝神,期待着冠军队的产生
。最终,武汉大学以1421分击败1354分的电子科技大学,获得了本届大 |
|
k******k 发帖数: 6800 | 6 原题:“军机处不议”之智慧
军机处不议,乃至“五不议”的说法,在过去100年一直评价不高,研究者批评者
一致认为这个“五不议”就是清廷政治改革的底线,是保守的象征,也意味着清廷的虚
伪。 其实,各位批评者没有持续关注“五不议”的后续发展。
军机处是清朝政治架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或称军机房,或称总理处,其实都
是一个意思,就是清廷政治的中枢,是最高指挥机关。军机处成立于雍正年间,最初的
功能是协助皇上处理政务,办理紧急军务,所以名为军机处。
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先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慢慢就成了摆设。再过半个世纪,这个
可有可无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自动废止。从此,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公文的机构,一切
机密大政均归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
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成为皇帝个人的御用班子,甚至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
这与清廷先前来自各个山头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有着根本区别,所以历史书上说这是清代
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
政治改革争论的焦点
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特别是在君主比较强势比较明白事理的条件下,军机处拥有比
较大的行政处分权并不一定是坏事,这或许有助于效率提...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25644 | 7 讨论哪一根稻草让庞大的骆驼砉然倒地,当然只是一种叙事。无数涓流汇成了奔腾的大
河,尽管其间的许多溪流并不见得期待最后的洪潮,但一旦列车进入快轨,离心力大于
向心力,则不免“抽心一烂,土崩瓦解”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1867年7月21日晚,两江总督曾国藩与其幕僚赵烈文
之间,有一场著名的对话。曾文正公像个时评节目主持人似的,在阐述了“都门气象甚
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袴”的景象后,问赵:“
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
赵烈文的应答非常直接:“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
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
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历史回顾总是“倒放电影”,赵烈文的预言今日看来准确无比。但若站在辛亥那年
的春末或秋初,你去问任何一位朝野之士,怕是无人相信,二百余年的大清基业,会在
一百二十日内,土崩瓦解。大家总觉得这个政权的确岌岌可危,但宣统三年也似乎并不
比宣统二年异样,何以就会如露如电,转瞬即空?
赵烈文在讨论清朝统治问题时,曾指出“国朝有天下太巧”。异族入主中原,一...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5617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oolsnowww (foolsnow),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张千帆:宪政转型与人格再造的中国使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4 16:13:51 2012, 美东)
张千帆:宪政转型与人格再造的中国使命
2011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整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正陷于难以自拔的官僚腐败
和社会危机。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统治,但是皇权
的结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的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发、生灵涂炭,人民屡遭浩
劫,宪政命运多舛。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三十年的相对安宁,让中国摆脱了大饥
荒和“大革命”的威胁,并逐步回到了世界文明家庭之中,但是专制权力结构并没有发
生本质变化。
辛亥革命百年之后,民权不张,公权必然无限膨胀,巧取豪夺、强征滥拆甚至草菅人命
之事屡屡出现。改革三十年,中央放松管制,人民获得了劳动致富的机会,改善了自己
的生活,但是也为各级官员腐败创造了大量资源和机会;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各级官员
和极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攫取与瓜分,人民收入的增长跟不... 阅读全帖 |
|
a*********3 发帖数: 660 | 9 按通常的想法,皇帝尸体入棺时,一定做了防腐处理,使尸体永不朽烂。因为民间屡有
出土的先例。从马王堆汉墓辛追女尸的出土,到2001年安徽砀山神秘香尸的出土,都给
人留下了这个印象:皇帝一定会对尸体作防腐处理。
可是,这两具不朽的女尸都不是皇家成员。
1、后妃在大殓时作防腐处理吗?
从现有资料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无论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白事档还是从清宫廷
典籍《钦定大清会典》中的“大丧”部分中,都未曾发现过对尸身防腐的只言片语。可
见,清宫廷在处理死者尸身时是不考虑防腐问题的。这主要源于以下几点缘由:
一是受早期火化习俗的影响。
满洲的火化沿袭金代女真,而女真的火化,则主要是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决定的,居无
定所。试想巨大死去,晚辈若总拖着先人的棺具走来走去,总不是办法,而将其焚化,
所谓“遇父母之表,弃之不忍,携之不能,故用火化。”灵魂升入天空,就可以随处祭
奠亡灵,何乐而不为呢?
清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是火化的皇帝。努尔哈赤火化后,其尸骨贮于瓷坛之中,皇
太极的尸体则于顺治元年八月初九日,以国礼焚化大行皇帝梓宫。直到入关后,顺治皇
帝及其妃嫔死后,仍按例实行火化,火化地点为景山,典... 阅读全帖 |
|
q*****k 发帖数: 586 | 10 1908年11月9日,慈禧太后盖着金黄色柩布的灵柩被缓缓地抬过了北京灰色的土丘,一名名叫亨利博雷尔的荷兰人目击了慈禧太后葬礼的整个过程。据亨利博雷尔说,当时清朝外务部的官员们在北京东直门外的一个小土丘上,搭建了一个带顶棚的看台,专门提供给各国公使馆所介绍的在京外国人。
在东直门内附近,清廷修建了一个单独的亭子,是为各国外交官、尊贵的商业权贵,以及报界记者们所搭建的,为的是可以让他们很方便地观看到慈禧太后的送葬队伍。
另外,送葬行列中的在京外国人代表,一般走到东直门附近也就不再往前走了,可以在此小憩一会。但这些看台是不可以随便进去的。必须得到清朝外务部发放的入场券,才会被容许进去观看。
1908年11月9日的十点三分,慈禧太后的送葬队伍到达东直门附近。亨利博雷尔后来在《晚清映象》一书中详细地记载了这场超级豪华的葬礼。
慈禧太后的灵柩将从北京的紫禁城被抬送至距城有100多公里远的东陵。行进在送葬队伍最前端的,是一队身着新式军装、手拿长矛的骑兵,他们一个个装束齐整,举止得体。
紧随其后的是一列排着纵队、手牵马匹的仆役。再往后面,是几百名身穿猩红色绸缎衣服、帽上插着黄色羽毛的仆役,他们轮换着抬...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3343 | 11 “濒临绝境的他们,忍受着别人的讥笑、指责,更看不懂书上的批评和辱骂。”
电影《一步之遥》让民初上海热议一时的“阎瑞生案”重又嚣闹了一回。被阎
瑞生谋杀的黄莲英,并不是电影中的贵胄后人,而是杭州驻防旗营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
。辛亥光复后,军政府没收旗营土地,驱逐了所有的旗兵及家眷,莲英一家无处可去,
父亲不久死了,母亲改嫁,将莲英送与饮马井巷一个地保做女儿,这个地保叫黄咬脐,
年老妻亡。后来养父也死了,莲英流落到上海。时装戏“枪毙阎瑞生”当时妇孺皆知,
但时人并未注意,黄莲英是旗人的女儿。
这个故事,联系到“马走日”“覃赛男”在电影中的角色设定,他们是亡清后
依旧维持上层身份的前朝旗人贵胄。但回到真实的历史,一场革命,流亡者并未归来,
绝大多数的“马走日”“覃赛男”四处逃散、隐姓埋名,和真实的黄莲英一样,隐没得
无声无息。这段历史,可构成一部族群与政治建构意义上的“遗民史”。
清、民易代,除去造就了一群政治遗民和文化遗民,这是我们熟知的“清遗民
”,还包括,将一个民族整体性地变成“遗民”。所不同的是,前者的诗酒惆怅、黍离...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2 大清末年,形势逼人:
一、西狩归来后,老慈禧算是彻底认清了大清与列强之间的真实差距,不得不下定决心
仿效西方,奋发图强地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
二、改革、立宪、共和已成为大清举国上下的精英们的共识,饱受列强欺凌的大清积重
难返,除了改革体制已别无它途;
三、孙中山、黄兴等人领导下的刺杀与起义进行得如火如荼,国际友邦更是希望大清能
变成一个正常的有丰足油水可捞的国家。
诸此种种,由不得慈禧不改革啊!老慈禧认为:“凡是敌人反对的就是我们必须拥护的
,与其坐等敌人的共和革命,倒不如自己率先来个宪政改革,这样不但可以堵住国内外
舆论的嘴,甚至还可以让那些革命者找不到割命的对象,最重要的是还能让爱新觉罗家
族的江山绵延万代啊!”
善于揣测“圣意”的袁世凯提议将大清的预备立宪期定为十二年,这一建议得到老慈禧
的赞赏并被采纳。那么,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老慈禧究竟是怎么考虑的呢?
一、担心爱新觉罗家的江山会因为改革而毁于己手,死后无颜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二、担心立宪之后权力会失控,自己不但不能掌控局面,反而会像自己囚禁光绪那样反
过来被“保皇派”幽囚;
三、不愿在有生之年给予光绪任何翻盘的机会,更害怕一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前传
前言
盛宣怀逃亡的导火索,正是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
清朝的铁路政策最初是国有,但是又没钱修,所以就向西方列强借钱。庚子国变之
后,出于对列强的愤恨与恐惧,全国的舆论导向都是要求由国人自己来办铁路,“不借
洋款”成为爱国的标志,再加上官办铁路垄断资源,容易产生腐败,因此在1905年到
1906年,神州兴起了一股商办铁路的热潮,后来成为焦点的川汉铁路就是在此时从官办
转为商办。
但是商办铁路同样有很多弊端,第一是铁路需要全国统筹,统一规划,项目分批分
期逐步上马才行,当时粤湘鄂川各省一哄而上非常混乱,进展缓慢;第二是中国的民间
资本尚不成熟,粤湘鄂的股份都是以商股为主,而四川的商股只占总股份的20%;第三
是很多地方官商不分,特别是四川的地方官锡良打着“不招外股,不借外债”的旗号,
搞强制摊派政策,铁路公司股份主体是租股(抽租之股简称租股,是摊派在全省农户头
上的股份。农户凡年收租1200斤粮食以上者,按其当年实际收入的百分之三抽取“股金
”。1910年底川路公司收入股金1198万两,其中租股928万两占总股本的77%),相当于
四川地方政府向全体农民征收铁路税,而收益归地方官...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4 前传
前言
盛宣怀逃亡的导火索,正是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
清朝的铁路政策最初是国有,但是又没钱修,所以就向西方列强借钱。庚子国变之
后,出于对列强的愤恨与恐惧,全国的舆论导向都是要求由国人自己来办铁路,“不借
洋款”成为爱国的标志,再加上官办铁路垄断资源,容易产生腐败,因此在1905年到
1906年,神州兴起了一股商办铁路的热潮,后来成为焦点的川汉铁路就是在此时从官办
转为商办。
但是商办铁路同样有很多弊端,第一是铁路需要全国统筹,统一规划,项目分批分
期逐步上马才行,当时粤湘鄂川各省一哄而上非常混乱,进展缓慢;第二是中国的民间
资本尚不成熟,粤湘鄂的股份都是以商股为主,而四川的商股只占总股份的20%;第三
是很多地方官商不分,特别是四川的地方官锡良打着“不招外股,不借外债”的旗号,
搞强制摊派政策,铁路公司股份主体是租股(抽租之股简称租股,是摊派在全省农户头
上的股份。农户凡年收租1200斤粮食以上者,按其当年实际收入的百分之三抽取“股金
”。1910年底川路公司收入股金1198万两,其中租股928万两占总股本的77%),相当于
四川地方政府向全体农民征收铁路税,而收益归地方官...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1503 | 15 记得又老将跳出来说五四运动斗国贼的成了汉奸,国贼没当汉奸, 看来又是老将造谣的
惯性在作怪. 除了陆宗舆抗战胜利前病死外, 其他两头汉奸都没有受到任何惩处.
曹汝霖 (1877—1966)上海人,字润田。早年留学日本。1911年春任清政府外务部副
大臣。1913年8月任袁世凯政府外交次长。1915年和陆徵祥一起奉袁命同日本谈判,签
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916年后任北洋军阀政府交通总长、财政总长。1919年
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三人。6
月10日北京政府被迫下令将曹等三人免职。抗日战争时期任汉奸组织华北临时政府最高
顾问和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1949年逃往台湾,后至日本、死于美国。
章宗祥 (1879—1962)浙江吴兴人,字仲和。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在
清政府民政部任职。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1914年任司法总长。1916年任驻日公
使,与当时的交通总长曹汝霖、前驻日公使陆宗舆勾结,在段祺瑞指使下,出卖国家主
权,向日大量借款,激起全国人民愤怒。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
下,北洋军阀... 阅读全帖 |
|
f********w 发帖数: 190 | 16 张千帆:宪政转型与人格再造的中国使命
2011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整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正陷于难以自拔的官僚腐败
和社会危机。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统治,但是皇权
的结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的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发、生灵涂炭,人民屡遭浩
劫,宪政命运多舛。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三十年的相对安宁,让中国摆脱了大饥
荒和“大革命”的威胁,并逐步回到了世界文明家庭之中,但是专制权力结构并没有发
生本质变化。
辛亥革命百年之后,民权不张,公权必然无限膨胀,巧取豪夺、强征滥拆甚至草菅人命
之事屡屡出现。改革三十年,中央放松管制,人民获得了劳动致富的机会,改善了自己
的生活,但是也为各级官员腐败创造了大量资源和机会;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各级官员
和极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攫取与瓜分,人民收入的增长跟不上财政收入的增长,社会贫富
差距不断拉大。改革一方面彻底瓦解了全体官民对正统意识形态的最后一点迷信,造成
不可遏制的腐败、堕落、庸俗和拜金主义;另一方面则极大透支了中国的自然资源并破
坏了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超过发展的速度,而且只要政绩体制不变,这个破坏过程就
没有止境,直...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17 五族共和, 不要搞大汉族主义
井底望天
2014.08.05
清朝的事情就不用再讨论了。
群里有些同学,传播的主要的命题就是清朝不是中国,而是一个殖民中国的外来民族和
外来政权。
我在2008年的时候已经把西方的学者说得哑口无言,没想到他们的信徒在中国倒是发展
起来了。
这种理论主要是甲午战争前日本战略界发明的东东,是为了将当初侵略中国的行为,美
化为从满蒙蛮夷的手上,作为中华文化的正统传人的日本,来解救和重新塑造中华文明
。人家变成了解放军哈,呵呵。
这种理论的变种,有“崖山之后中华亡”啥的。
当时中国的不少图样破图森的年轻书生,在甲午战争清廷大败之后,确实接受了这种理
论,不少人跑到日本留学,之后被日本人彻底洗脑。
里面比较出名的是邹容,他的《革命军》一书,是号召皇汉起义,杀尽满人。
不过革命军在“驱逐鞑奴,恢复中华”,占领南京之后,突然发现问题大了。
因为人家俄罗斯在蒙古和新疆、英国人在西藏、法国人在广西和云南,都在忙于当地各
族人民,从满清的殖民统治下,和汉人一样,争取自己的民族独立哈。
如果革命党们接受这个理论和事实,那么这些中国的地区,就会成为人家俄罗斯、英国
、法国等等的...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502 | 18 清朝的事情就不用再讨论了。
群里有些同学,传播的主要的命题就是清朝不是中国,而是一个殖民中国的外来民族和
外来政权。
我在2008年的时候已经把西方的学者说得哑口无言,没想到他们的信徒在中国倒是发展
起来了。
这种理论主要是甲午战争前日本战略界发明的东东,是为了将当初侵略中国的行为,美
化为从满蒙蛮夷的手上,作为中华文化的正统传人的日本,来解救和重新塑造中华文明
。人家变成了解放军哈,呵呵。
这种理论的变种,有“崖山之后中华亡”啥的。
当时中国的不少图样破图森的年轻书生,在甲午战争清廷大败之后,确实接受了这种理
论,不少人跑到日本留学,之后被日本人彻底洗脑。
里面比较出名的是邹容,他的《革命军》一书,是号召皇汉起义,杀尽满人。
不过革命军在“驱逐鞑奴,恢复中华”,占领南京之后,突然发现问题大了。
因为人家俄罗斯在蒙古和新疆、英国人在西藏、法国人在广西和云南,都在忙于当地各
族人民,从满清的殖民统治下,和汉人一样,争取自己的民族独立哈。
如果革命党们接受这个理论和事实,那么这些中国的地区,就会成为人家俄罗斯、英国
、法国等等的领土。你送出去的土地,比甲午战败的台湾、鸦片战争的香港等等,要...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3343 | 19 “濒临绝境的他们,忍受着别人的讥笑、指责,更看不懂书上的批评和辱骂。”
电影《一步之遥》让民初上海热议一时的“阎瑞生案”重又嚣闹了一回。被阎
瑞生谋杀的黄莲英,并不是电影中的贵胄后人,而是杭州驻防旗营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
。辛亥光复后,军政府没收旗营土地,驱逐了所有的旗兵及家眷,莲英一家无处可去,
父亲不久死了,母亲改嫁,将莲英送与饮马井巷一个地保做女儿,这个地保叫黄咬脐,
年老妻亡。后来养父也死了,莲英流落到上海。时装戏“枪毙阎瑞生”当时妇孺皆知,
但时人并未注意,黄莲英是旗人的女儿。
这个故事,联系到“马走日”“覃赛男”在电影中的角色设定,他们是亡清后
依旧维持上层身份的前朝旗人贵胄。但回到真实的历史,一场革命,流亡者并未归来,
绝大多数的“马走日”“覃赛男”四处逃散、隐姓埋名,和真实的黄莲英一样,隐没得
无声无息。这段历史,可构成一部族群与政治建构意义上的“遗民史”。
清、民易代,除去造就了一群政治遗民和文化遗民,这是我们熟知的“清遗民
”,还包括,将一个民族整体性地变成“遗民”。所不同的是,前者的诗酒惆怅、黍离...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e (长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清民易代时旗人状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5 02:15:08 2015, 美东)
“濒临绝境的他们,忍受着别人的讥笑、指责,更看不懂书上的批评和辱骂。”
电影《一步之遥》让民初上海热议一时的“阎瑞生案”重又嚣闹了一回。被阎
瑞生谋杀的黄莲英,并不是电影中的贵胄后人,而是杭州驻防旗营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
。辛亥光复后,军政府没收旗营土地,驱逐了所有的旗兵及家眷,莲英一家无处可去,
父亲不久死了,母亲改嫁,将莲英送与饮马井巷一个地保做女儿,这个地保叫黄咬脐,
年老妻亡。后来养父也死了,莲英流落到上海。时装戏“枪毙阎瑞生”当时妇孺皆知,
但时人并未注意,黄莲英是旗人的女儿。
这个故事,联系到“马走日”“覃赛男”在电影中的角色设定,他们是亡清后
依旧维持上层身份的前朝旗人贵胄。但回到真实的历史,一场革命,流亡者并未归来,
绝大多数的“马走日”“覃赛男”四处逃散、隐姓埋名,和真实的黄莲英一样,隐没得
无声无息。这...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1 张千帆
2011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整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正陷于不可自拔的专制及其必然
带来的官僚腐败和社会危机。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
统治,但是皇权的结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的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发、生灵涂
炭,人民屡遭浩劫、历经艰难,宪政命途多舛、功败垂成。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
三十年的相对安宁,让中国摆脱了大饥荒和“大革命”的威胁,并逐步回归到世界文明
家庭之中,但是专制权力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虽然1949年曾有人宣布“中国人从
此站起来了”,这一百年和此前数千年一样,人民实际上从未做过一天的主人。
辛亥革命百年之后,我们发现中华民族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权不张,公权必
然无限膨胀,巧取豪夺、强征滥拆、欺压百姓甚至草菅人命之事无所不在。在一个公权
力至高无上、横行无忌的国家,政府必然是一切掠夺和腐败的总根源。改革三十年,中
央放松管制,人民获得了劳动致富的机会,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但是也为各级官员腐败
创造了大量资源和机会;人民的劳动成果必然遭到各级官员和极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攫取
与瓜分,人民收入的增长必然跟不上财政收入的增长,社会贫...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2 张千帆
2011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整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正陷于不可自拔的专制及其必然
带来的官僚腐败和社会危机。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
统治,但是皇权的结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的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发、生灵涂
炭,人民屡遭浩劫、历经艰难,宪政命途多舛、功败垂成。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
三十年的相对安宁,让中国摆脱了大饥荒和“大革命”的威胁,并逐步回归到世界文明
家庭之中,但是专制权力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虽然1949年曾有人宣布“中国人从
此站起来了”,这一百年和此前数千年一样,人民实际上从未做过一天的主人。
辛亥革命百年之后,我们发现中华民族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权不张,公权必
然无限膨胀,巧取豪夺、强征滥拆、欺压百姓甚至草菅人命之事无所不在。在一个公权
力至高无上、横行无忌的国家,政府必然是一切掠夺和腐败的总根源。改革三十年,中
央放松管制,人民获得了劳动致富的机会,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但是也为各级官员腐败
创造了大量资源和机会;人民的劳动成果必然遭到各级官员和极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攫取
与瓜分,人民收入的增长必然跟不上财政收入的增长,社会贫...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博文不才,严复先生东亚大才,今何在?
博文不才,中堂大人古今奇才,今何在?
说完,伊藤博文就对着载泽哭了 |
|
c*********d 发帖数: 9770 | 24 原创: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腾讯新闻原创栏目《短史记》,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问:今年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编辑能否讲一讲为何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成功,学
习明治维新的清末新政却失败了?
文 | 谌旭彬
很有意思的问题。
确实,在具体的改革内容上,清末新政与明治维新几乎如出一辙。
比如,政治上,明治维新追求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清末新政也在追求爱新觉罗皇
权的重振。经济上,日本殖产兴业,中国也在奖励工商、鼓励实业。教育上,日本派人
出国考察、办新式学堂;中国也组织了五大臣出洋、废科举办新学、选派留学生。军事
上,日本向西方学习改革军制,中国也在编练新军。……
甚至在改革的步调上,清末新政也充分借鉴了明治维新——日本1868年启动维新,17年
之后,才开始实施内阁制;再过4年,才颁布宪法;又再过1年,才开设国会。清廷于
1901年宣布新政,7年之后才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计划再过9年才颁布正式宪法,然
后再召集国会(后因形势所迫宣布缩短时限)。
最终的结果,也确实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明治政府在东亚确立了自己的霸权,爱新觉罗
家族却在辛亥年丧失了他...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5617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oolsnowww (foolsnow),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张千帆:宪政转型与人格再造的中国使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4 16:13:51 2012, 美东)
张千帆:宪政转型与人格再造的中国使命
2011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整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正陷于难以自拔的官僚腐败
和社会危机。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统治,但是皇权
的结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的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发、生灵涂炭,人民屡遭浩
劫,宪政命运多舛。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三十年的相对安宁,让中国摆脱了大饥
荒和“大革命”的威胁,并逐步回到了世界文明家庭之中,但是专制权力结构并没有发
生本质变化。
辛亥革命百年之后,民权不张,公权必然无限膨胀,巧取豪夺、强征滥拆甚至草菅人命
之事屡屡出现。改革三十年,中央放松管制,人民获得了劳动致富的机会,改善了自己
的生活,但是也为各级官员腐败创造了大量资源和机会;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各级官员
和极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攫取与瓜分,人民收入的增长跟不...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26 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 (2012-12-05 19:14:21)转载▼
标签: 杂谈
张千帆
2011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整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正陷于难以自拔的官僚腐败和社
会危机。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统治,但是皇权的结
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的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发、生灵涂炭,人民屡遭浩劫,
宪政命运多舛。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三十年的相对安宁,让中国摆脱了大饥荒和
“大革命”的威胁,并逐步回到了世界文明家庭之中,但是专制权力结构并没有发生本
质变化。
辛亥革命百年之后,民权不张,公权必然无限膨胀,巧取豪夺、强征滥拆甚至草菅人命
之事屡屡出现。改革三十年,中央放松管制,人民获得了劳动致富的机会,改善了自己
的生活,但是也为各级官员腐败创造了大量资源和机会;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各级官员
和极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攫取与瓜分,人民收入的增长跟不上财政收入的增长,社会贫富
差距不断拉大。改革一方面彻底瓦解了全体官民对正统意识形态的最后一点迷信,造成
不可遏制的腐败、堕落、庸俗和拜金主义;另一方面则极大透支了中国的自然资源并破
坏了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超过发展的速... 阅读全帖 |
|
c****u 发帖数: 8308 | 27 300年河东300年河西. 乾隆生前把他能找到的宋瓷都刻上他的歪诗了,所有书画精品盖
章6次以上,两个"御赏",一个"太上",一个"宜子孙",两个"3希堂",占有欲极强且极自负
的一个皇帝,可最后连骨头都没留下.被载泽和随从一簸箕一簸箕从地宫往外铲泥,再到
河里筛骨头. |
|
c****u 发帖数: 8308 | 28 是本儿东陵的书都会写啊. 康乾2帝地宫灌满了, 乾隆是抽了一天的水,康熙是滑船进去
的,椁都漂在水上,跟赢政当年追求的那种感觉特象. 忘了是康还是乾,椁正好顶在最后
一道玉门里了. 费了很大劲打开. 乾隆裕陵里书画多,负责裕陵的柴云升素质很差外加
那个部队兵痞多,所以毁坏很严重,不少善本都点烟照明了,椁里翻得很乱,乾隆尸骨满地
都是,和泥,字画碎片以及两皇后遗体最后都揉一起了. 最后载泽把所有垃圾都铲到玉河
里一点点儿洗. 但也没洗出来多少. 因为兵痞想找金子,也是一堆烂泥铲到河里筛, 乾
隆骨头没剩下多少了.
谣言说孝仪皇后身子还没坏,一打开棺"咯咯儿"乐,估计是一开棺环境变的. |
|
j******n 发帖数: 21641 | 29 【审查员的利剑深深刺入了自由表达的心脏。——美国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厄尔
8226;沃伦,时代电影公司诉芝加哥市反对意见】
一部尘封了六十一载的电影《武训传》,不经意间,解禁了。没有正式的官方解禁
令,DVD版《武训传》已经在亚马逊中国网站等正规场所公开销售。也许,是漫长的时
间,使官方解禁令变得滑稽和多余,毕竟,电影的法定版权保护期限,也不过50年。当
然,比版权保护法更要紧的,是一种经常托名为“政治”的权力元素,当这种元素秉承
怪异暧昧的传统,且历来对“坦诚透明”的做法不以为然,历来迷恋于谋略化操作手法
,则《武训传》的“新生”仍随时可能受到追究。发行《武训传》的片商想必深谙此中
机关,故在DVD版封套上,小心缀上“仅供研究”字样,以规避天知道何时会猝然驾临
的追惩。
2011年,崔永元、陈道明、冯骥才等多名政协委员曾提交“给‘争议电影’松绑”
的提案,其中包括《武训传》《清宫秘史》《苦恋》等多部国产老电影。据崔永元透露
,提案已遭驳回。可见,若遵照有关机构驾轻就熟的暗箱式仲裁法,《武训传》仍得设
法去“政治计生办”申领一张出生证明。——当然,没有那张证明,曾被称为“新中国
第一...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0 嗯好像是,考察宪政是06年,杨度当时在日本,07年回国。维基里说只有五个考察宪政
大臣,照片里那么多人:
“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派出镇国公载泽、端方、徐世昌等五大臣出洋(欧、美
、日)考察宪政。为了交差,熊希龄赴日请杨度和梁启超捉刀起草报告,杨度写了《中
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和《实行宪政程序》(梁写《东西各国宪政之比较
》),由此博得大名。是年(1906年),清政府根据这个报告下诏预备立宪。” |
|
z**c 发帖数: 7595 | 31 张千帆的关于宪政的另外的文章:
(ZT)
张千帆:宪政民主是最高国家利益
作者:张千帆
一、引言
改革三十年后,中国走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工业、军事等“综合
国力”迅速上升,似乎彻底改变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被动挨打的弱国面貌,渐渐步入世界
大国甚至强国的行列,以至“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中国震撼”等自我膨胀的
话语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国内群体性事件也在同步增长,公权滥用、贪污腐败、环境
污染、食品安全等各种危机此起彼伏。由此可见,中国的“国力”似乎在崛起,但是人
民尚未崛起。然而,在一个宪法规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家,一个没有人民的
“崛起”不可能是真正意义的崛起,因为这种所谓的“崛起”只能让少数既得利益者在
国家主义话语体系下堂而皇之地攫取公共利益,广大民众却得不到任何好处。曾几何时
,德国和日本也迅速崛起过,但是他们的富强给这个世界以及本国人民带来的不是福音
,而是战争的灾祸。今日中国显然不能重蹈国家主义崛起的覆辙。
既然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中国崛起的关键在于中国人的崛起。这种崛起不是航天飞
机、航空母舰或GDP所能代表的,甚至也不...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演讲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9 09:08:32 2016, 美东)
张千帆
2011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整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正陷于不可自拔的专制及其必然
带来的官僚腐败和社会危机。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
统治,但是皇权的结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的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发、生灵涂
炭,人民屡遭浩劫、历经艰难,宪政命途多舛、功败垂成。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
三十年的相对安宁,让中国摆脱了大饥荒和“大革命”的威胁,并逐步回归到世界文明
家庭之中,但是专制权力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虽然1949年曾有人宣布“中国人从
此站起来了”,这一百年和此前数千年一样,人民实际上从未做过一天的主人。
辛亥革命百年之后,我们发现中华民族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权不张,公权必
然无限膨胀,巧取豪夺、强征滥拆、欺压百姓甚至草菅人命之事无所不在。在一个公权
力至高无上、横行无忌的国家,政府必然...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7463 | 33 你们这些猥琐男大叔们
所谓厚德载雾你们学过没有?
包容一些好伐?
小章美眉搞大叔,图的是明媒正娶,至少是“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
说什么“青楼,头牌” 这么难听的话,想要彰显你们是读书人有优越感?
小章虽说出头不是凭的本门本派武功,但是如果出头,恐怕也会提携本门弟子,回馈师
门。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7 |
|
u***************r 发帖数: 11227 | 34 发信人: gravel(沙砾), 信区: Mod_CHN_Hist
标题: 专家开启慈禧棺椁后,为什么紧急退出?发生了什么?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Oct 11 08:47:09 2017,GMT)
1.慈禧的陵墓,学名叫做定东陵。一般来说,如果皇后死在皇帝之后,要和皇帝归葬同
一陵,清代只有孝庄皇后例外,单独起了孝东陵。到了同治年间,一下子出了两宫皇太
后,所以,为慈安、慈禧修陵就成了清代破天荒的一次,最终慈禧选中普陀峪作为陵址。
2.1928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驻扎于蓟县(今天津蓟县),离清东陵不远。军长孙殿
英惦记上了清代帝后的随葬财宝,点起麾下第八师,以剿灭奉系军阀马福田部的名义开
进马兰峪,击溃马福田部之后即进入清东陵。而后,第八师师长谭温江派遣工兵趁夜晚
掩护,炸开定东陵金刚墙潜入墓室,撬开慈禧的棺椁,盗走随葬珍宝无算。与此同时,
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七旅旅长韩大保用相同的方法炸开乾隆的裕陵,也大掠而归。
3.此后不久,溥仪派载泽、耆龄、宝熙收拾裕陵及定东陵,重新整备了棺椁,将慈禧的
尸体重新入葬。
4.1983年,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市场经济东风吹遍中国。... 阅读全帖 |
|
X*****s 发帖数: 2767 | 35 偶尔看到这个帖子,看完后觉得历史真是一再重演。当然清王朝远不如今天的欧美,人
家可以印钞票输出通胀。
一百年前,那些掌握着中国权力资源、经济资源,支配着中国国家命脉的人,如庆亲王
奕劻、镇国公载泽、协理大臣那铜等人整天忙于一件事,就是赶生日。这些有权有势的
人不是到别人家送礼吃饭,就是自己家请客吃饭,为什么要请客吃饭?因为几乎每一天
都有这样的寿辰,有权的人一般都有很多老婆,生了很多孩子,有那么多的孩子和那么
多老婆,那么多的姻亲裙带关系,生日还断的了吗?几乎天天都有无数的生日,北京城
每天成千上万的生日,大家每天都在赶生日。
进入1911年,北京所有掌权的人们,没有一个想到他们快完蛋了。我看到那个时代掌握
大权的人留下来的日记,包括他们的回忆,他们的书信,没有一个人在10月10号之前想
过大清朝快完蛋了,从上到下都没有,我看他们的日记整天记录的就是吃饭送礼,看上
去似乎真是繁华的“盛世”,街上到处是灯红酒绿,胡同里的生意好极了,澡堂里的生
意好极了,就像香港今年出版的英国爵士巴恪思尘封了68年的《太后与我》所说的,不
少有权有势的人都在澡堂里忙着同性恋。这是一百年前的中国。巴恪思告诉...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6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7 第4章 南宗分灯
一、荷泽神会
作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研究“热点”,荷法神会及其思想和作
用一真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自1930年胡适发表《神会和尚遗集》以来,学
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考辨可谓不遗余力,直至1996年7月中华书局还出版有中国社
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杨曾文研究员所编校的《神会和尚禅话录》一书。
是书取材宏富,整理精致,既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神会著述的校勘和研究成果,
又收有著者深入精湛的研究考证,在大陆的该课题研究领域内颇具有代表性,当然,这
并不意味着对于神会的研究就可以到此止步,相反,这一研究应当而且事实上也正在进
入更为具体和细致的境地。但是,正如同史料的过于粗疏容易妨碍我们对于历史真相的
了解一样,对于史料的尽可能细致的梳篦辨析,固属必要,但未赏没有遮蔽历史真义真
精神的危险。从这一意义而言,荷泽神会的独特价值是否会淹没在越来越多的历史细节
之发现与阐释之中——就格外需要佛教学者警醒了。
事实上,在南宗“分灯”的壮丽行列中,作为擎灯者的祖师级人物,其生平经历与
劳绩之中,最重要的未必就是体系...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38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47/0804/135857.html
[纪事]延安“抢救运动”真相考
作者:何方
关于抢救运动的评估、资料和一些提法问题
延安整风中的抢救运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直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
究中的一个禁区,比中央苏区抓“AB”团还要严格。因为抓“AB”团后来一般都把责任
推给尚未成立的 “左”倾中央和并不存在的王明路线 (即使按许多党史书上的说法,
也是大抓“AB团”后的四中全会上才出现所谓“王明路线”), 但抢救运动却无法可
推,只能干脆不提,因为不但毛泽东、刘少奇、彭真等人,连康生在生前也是没人敢公
开提的。例如被称为中共党史奠基作的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就根本没有提这
个作者胡乔木自己也说是搞了两三年的抢救运动。 有些文件和文章如果提到,也说成
审干运动(至今还有审干工作扩大化这种不通的提法 ),或只把中间一小段说成“抢
救运动”,而且都要强调审干运动方针的正确和取得的伟大成绩。其中最权威的,当数
1955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彻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中所作的如下评价:“
延安的审干运...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9 前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然而对他的评价却大毁大誉,
差之天渊,正如章太炎所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又一次出现研究、评论、仿效曾国藩的热潮。不仅
是史学界、文化界、士农工商无不关心死去百余年的曾国藩。有人称之为「曾
国藩现象」。
曾国藩毕竟是历史人物,这本《曾国藩本传》旨在如实反映曾国藩的一
生史实,帮助大家研究了解,或能透视「曾国藩现象」的本质。
总序
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
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
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称之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对这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人作
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考察。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世界范围的儒学复兴热潮,
为「曾国藩热」的产生准备了良好土壤;新形势下新道德重建的社会呼声,
为「曾国藩热」创造了必要前提;领袖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向纵深发展,推动
了「曾国藩「热」的出现和形成;长篇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出现,促使「曾
国藩热」由学术热潮转为社会热潮,等等。
上述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40 【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1990-03
【作者】元江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地区北上,拟进入川南,在宜宾和沪州之间地域渡过长
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建立川西北革命根据地。这时,川军积极在长江沿岸布防,派
重兵开赴川黔边境。1935年1月28日,红军在习水之土城与川军激战,未能得手,被迫
向西撤退,放弃了渡江计划。其间,薛岳率领的中央军及川、滇、湘、黔等省地方军云
集赤水流域追剿、防堵,妄图一举聚歼红军。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
条件下,以非凡的睿智和胆略,运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的运动战法,四次渡过赤水河,不断改变作战方向,以“走”调动、打击敌人,在桐
(梓)遵(义)战役中,予敌以重创,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随后,经过第
三、四次渡赤水,南下乌江,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终于摆脱了敌人围追堵截,取得
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胜利,同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挫折相比,是应该充分肯定
的。它在我军战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它并非如一些史书所叙述的那样,是完美
无缺的。
四渡赤水有哪些失误?
(一)战略行动上不适当地强调进... 阅读全帖 |
|
A****0 发帖数: 12393 | 41 山海经其实是世界地图
在上古时,人类只有一种语言,世界大同,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氏族或称部落。每个
不同的氏族有着不同的分工,有专司天文,有专司地理,有的专司农耕,彼此之间没有
歧视,皇族的部落之间的转换我们后人称为“禅让”。所谓黄帝活了几百岁不过是黄帝
的氏族掌握皇权几百年而已,并不但指那个人,一旦分清了这个道理,你再看看是不是
上古的脉络开始分清了。
《圣经》中记载,上古的人类为了为了上到“天”,建造史前巨观“通天塔”,但通天
塔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未造好便倒塌了,于是参加建造的各个氏族之间相互埋怨,诋毁,
互不信任,不欢而散,氏族之间的隔阂造成互相之间的不向往来,语音便产生了变异,
渐渐的连语义也发生了变化,记录的符号也变得越来越不一致了。
而在中央帝国,皇族使用的文字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傲慢的皇族将他们的旨意传达给信
使,信使再口头转告臣民以及下属的氏族,而那些地处遥远的氏族将听到的口头旨意以
简单的十多个语音符号记录下来,这便是拼音字母的由来。
轩辕皇帝的封地在轩辕之丘,也就是现今的欧洲的匈牙利,公元前3633年,黄帝的氏族
在涿鹿击败了炎帝的氏族,夺得了中央帝国的皇权。公元前36...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PKU
标 题: 钱理群:发生在未名湖畔不应忘记的往事—记1957年的三个学生刊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1 21:29:07 2018, 美东)
作者 钱理群
一、《红楼》:“山雨欲来”前的青春歌唱
1957年的第一个早晨,北京大学大餐厅(今大讲堂的原址)前,两张大餐桌上堆满了刚
刚出版的大型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创刊号。参加了通宵狂欢的北大儿女们,晚妆未
残,微有倦意,便围购如堵。只见一位衣着淡雅、步态轻盈的女大学生和几位男同学在
那里忙碌着。
这位女生就是后来以其壮烈之举震撼全国、并终将载入北大史册的林昭,当时她就已经
在燕园文坛上颇有诗名,诗友们都亲呢地称她为“林姑娘”。但此时的读者却对她并不
注意,他们已经被新出的刊物封面所吸引:这是一幅木刻图案,是一个牧羊人正驱赶着
羊群走下山岗,山上草木摇曳,山外浓云翻滚,题名是:“山雨欲来”——多年以后,
人们才意识到这竟是一句“谶语”。
打开刊物,第二页便刊登着著名的1930年代校园诗人、如今是北大中文系教授的林庚先
...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43 作者 钱理群
一、《红楼》:“山雨欲来”前的青春歌唱
1957年的第一个早晨,北京大学大餐厅(今大讲堂的原址)前,两张大餐桌上堆满了刚
刚出版的大型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创刊号。参加了通宵狂欢的北大儿女们,晚妆未
残,微有倦意,便围购如堵。只见一位衣着淡雅、步态轻盈的女大学生和几位男同学在
那里忙碌着。
这位女生就是后来以其壮烈之举震撼全国、并终将载入北大史册的林昭,当时她就已经
在燕园文坛上颇有诗名,诗友们都亲呢地称她为“林姑娘”。但此时的读者却对她并不
注意,他们已经被新出的刊物封面所吸引:这是一幅木刻图案,是一个牧羊人正驱赶着
羊群走下山岗,山上草木摇曳,山外浓云翻滚,题名是:“山雨欲来”——多年以后,
人们才意识到这竟是一句“谶语”。
打开刊物,第二页便刊登着著名的1930年代校园诗人、如今是北大中文系教授的林庚先
生的《红楼》——
红楼你响过五四的钟声
你啊是新诗摇篮旁的心
为什么今天不放声歌唱
让青年越过越觉得年轻
这里响彻的正是这个新诞生的校园刊物给自己定下的旋律:尽情享受着“年轻”的“青
年”的“放声歌唱”,这是一种典型的时代与个人的“青春歌唱”。在《发刊词》里,
对此... 阅读全帖 |
|
d*****g 发帖数: 1616 | 44 http://theory.jschina.com.cn/a/200904/t32280.shtml
摘要:顾颉刚及其领导的“古史辨”派,曾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史坛,风靡
一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和出土文物的丰富,人们对疑古史学有了新
的认识。本文即剖析顾颉刚疑古思想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抽出其有代表性的十大论点进
行探讨,评价它的成就和影响。
关键词:顾颉刚;疑古思想;古史;伪史
作者简介:杨善群(1937-),男,上海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
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在史坛崛起,其领导人
物顾颉刚被称为“疑古大师”[1]。从1926到1941年,《古史辨》共出版了七册九本
(第七册分为上中下三本),洋洋数百万言,人们称其为“疑古文献的大成”[2],
在史坛上掀起一股巨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地下文物—
—有关的古籍竹简、帛书不断出土,人们对“古史辨”派的疑古思想有了新的认识,需
要对《古史辨》的成败得失重新进行评价和总结,对它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检查和反思,
以利于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正如已...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45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
|
J*******3 发帖数: 1651 | 46 邱会作曝军中内幕:叶剑英等高层文革秘史
军队直接卷入政治斗争是文革的一大特色。而这正是毛泽东的刻意安排。军中高层人士
在文革中或被重用、或被迫靠边站,还有的被打倒,如走马灯般在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
各自的角色,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方面的原因,军中一些高层人士
在文革中的活动被大大地打了折扣,正面人物个个都是“高大全”,他们在文革中的错
误也被掩盖、淡化,甚至根本就从正史上消失了,似乎他们从来都是文革中正确路线的
代表,是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英勇斗争的典范。2011年《心灵的对话----邱会
作与儿子谈文化大革命》的出版,让读者得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文革时期的军队高层。作
家丁凯文撰写长文《不容青史尽成灰--读程光》并指出,笔者读罢邱会作的口述回忆
,觉得有必要将这些人的文革言行作一番梳理,将那些被官方刻意掩盖的史实展示出来
,这对研究那段历史不无助益。
(一)叶剑英
叶剑英是文革期间军队里的重要人物,是“二月逆流”中反对张春桥等文革极左派的先
锋,还是粉碎“四人帮”的功臣。因此叶剑英其人成为官方宣传中的正面人物。然而,
叶剑英还有其他少为人知的另一方面,从事文革史研究史...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21039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erry0803 (Jerry and Tom),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邱会作曝军中内幕:叶剑英等高层文革秘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15 23:45:30 2014, 美东)
邱会作曝军中内幕:叶剑英等高层文革秘史
军队直接卷入政治斗争是文革的一大特色。而这正是毛泽东的刻意安排。军中高层人士
在文革中或被重用、或被迫靠边站,还有的被打倒,如走马灯般在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
各自的角色,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方面的原因,军中一些高层人士
在文革中的活动被大大地打了折扣,正面人物个个都是“高大全”,他们在文革中的错
误也被掩盖、淡化,甚至根本就从正史上消失了,似乎他们从来都是文革中正确路线的
代表,是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英勇斗争的典范。2011年《心灵的对话----邱会
作与儿子谈文化大革命》的出版,让读者得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文革时期的军队高层。作
家丁凯文撰写长文《不容青史尽成灰--读程光》并指出,笔者读罢邱会作的口述回忆
,觉得有必要将这些人的文革言行作一番梳理,将...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3417 | 48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李肇星
我第一次见到江主席,是在1989年的秋天
。他在中南海会见外宾后,我作为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拿着写好的新闻吹风稿请他审批
。他说:
“你定吧,我不看了。”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我第一次为小平同志会见外宾写吹风稿
向他汇报
时,他说:“这是你的事!我不管了。再见吧,不拉手了……”
两位老领导
,一样宽厚。只不过一位是四川口音,一位是江苏口音;一位告别时点点头,一位告别
时握握手
。真想不到历史在一些细节上也会有这样生动的相似之处。
自那以后,如果
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打比方,我作为下级,陪同江主席走的路何止万里,从他的
言谈举止
中学到的更不是通常读书所能得到的。
打开这本书,我的思绪就像出闸的波
涛,对人生的感悟也得到一次洗礼。
祖国永恒人民至上
出访途中,江主席不管是和往访国领导人正式会谈,还是与普通百姓交流,都会流露出
他对祖国
和人民的忠诚。
在乌克兰参观作家契诃夫故居时,他激动地说:“生命不在
于长短,而在于为国家、为民族做...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3417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mgjames (天天谈首席侦探真三木唯一指定正牌马甲),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7 10:12:03 2011, 美东)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李肇星
我第一次见到江主席,是在1989年的秋天
。他在中南海会见外宾后,我作为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拿着写好的新闻吹风稿请他审批
。他说:
“你定吧,我不看了。”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我第一次为小平同志会见外宾写吹风稿
向他汇报
时,他说:“这是你的事!我不管了。再见吧,不拉手了……”
两位老领导
,一样宽厚。只不过一位是四川口音,一位是江苏口音;一位告别时点点头,一位告别
时握握手
。真想不到历史在一些细节上也会有这样生动的相似之处。
自那以后,如果
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打比方,我作为下级,陪同江主席走的路何止万里,从他的
言谈举止
中学到的更不是通常读书所能得到的。
打开这本书,我的思绪就像... 阅读全帖 |
|
J*V 发帖数: 3150 | 50 发信人: wamgjames (天天谈首席侦探真三木唯一指定正牌马甲),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7 10:12:30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mgjames (天天谈首席侦探真三木唯一指定正牌马甲),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7 10:12:03 2011, 美东)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李肇星
我第一次见到江主席,是在1989年的秋天
。他在中南海会见外宾后,我作为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拿着写好的新闻吹风稿请他审批
。他说:
“你定吧,我不看了。”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我第一次为小平同志会见外宾写吹风稿
向他汇报
时,他说:“这是你的事!我不管了。再见吧,不拉手了……”
两位老领导
,一样宽厚。只不过一位是四川口音,一位是江苏口音;一位告别时点点头,一位告别
时握握手
。真想不到历史在一些细节上也会有这...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