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闻一多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n
发帖数: 12188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支那”这个名字的由来
在提笔之初,请容我颠覆颠覆阁下的三观:比日本人称呼中国为“支那”更早的,是一
个唐代的中国人,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唐僧”——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在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里面,记载了拘摩罗王和玄奘法师的
一番对话如下:
拘摩罗王:‘自何国来,将何所欲?’
玄奘法师:“从大唐国来,请求佛法。”
拘摩罗王:“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日,去斯远近?”
玄奘法师:‘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这段对话,翻译成现代中文,是以下的意思:
拘摩罗王:“你是从哪个国家来的?来我们这里干什么?”
玄奘法师:“我从大唐国来,是来求佛经的。”
拘摩罗王:“大唐国在哪里?要走多少天?有多远的路程?”
玄奘法师:“往东北方向走几万里路,印度叫支那的,就是大唐。”
玄奘法师所说的,只不过是一个事实:古印度将大唐国称呼为“至那”、“支
那”、“脂那”。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唐朝。当时的唐朝,是日本崇拜和学习的对象。
于是,从唐朝开始,一些日本僧人就开始在文献中,称呼大唐国为“支那”—
—注意:那时的日本,仰...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4493
2
2014年04月03日
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
演讲,提到拿破仑的名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
之发抖。”此话在国内流传甚广,从中学生表达爱国主义的蹩脚作文,到专家们分析国
际关系的重磅评论,都不难见到这头狮子的身影。
“中国睡狮论”是一起横跨欧亚大陆,历时两个世纪的话语制造事件,中外学者都所提
及,拿破仑也时常被摆出来。但是他是否进行过这番预测,又在何种场合说了这番话?
仔细考据,说法纷繁复杂;中国究竟是否是一头狮子,沉睡或苏醒也表述各异。
2004年2月,《环球时报》发表过一篇小文章,题为《拿破仑“中国睡狮论”怎么来的
》。作者史鸿轩先讲述了1816年英国使臣阿美士德伯爵(William Pitt Amherst, 1st
Earl Amherst)拜访拿破仑一事,而后引述了这位法兰西英雄对中国的看法:“……中
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这个故事听上去有板有眼,入情入理,可惜此文没有提供任何史料出处。
19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曾播放曾引发争...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3
1
任何一种语言,大约总有一些词汇会让我们感到沉重。这是只能神通而难以言喻的某种
感觉——这样一些语词仿佛与生俱来地具有特别的质量,一如陨石般破空砸下,让多数
被击中的心灵感到一阵颤栗,甚而荡漾起如许莫名的痛楚。比如此际,当我拟出这样一
个标题时,我忽然张口结舌手足无措——我在大伯已然成灰的18年之后,依旧如故地感
到失语的疼痛,感到我被这样一些词语压迫得艰于呼吸,甚至流不出眼泪。
我似乎看见大伯躺在四块黑铁般的词语之间——一头是命运和革命这两个古典词汇,一
头是组织和爱情这两个现代词汇,它们的冰冷凝重更加显出大伯蜷曲一生的微弱。我又
恍惚回到20几年前的冬夜,那是在珞珈山下武大的一个简陋平房中,大伯几乎百听不厌
地再次在昏昏灯火下按响贝多芬的磁带。他指着咚咚咚冻轰鸣的四个音符对我说——你
听,这就是命运之神在敲门。
那时年轻的我,还不谙命运的颜色,以为只要插紧锁钥就可以阻挡无常的脚步。以后在
熟知大伯的往事之后,尤其在身经自己的坎壈之后,我方才明白,冥冥中似乎真有某个
神秘的组织或者力量,在暗中编织着个体生命的运数。人在这样的社会中,如同等待植
入软件的机器,终有一些莫测的编程员,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古文字和《周易》经传中出现人物的考古学研究
《周易》经传中出现的人物,种类繁多,大人、小人、王、君子、大君、武人等等,随
着历史的流失,我们已经无法复原那些名称背后的真正指代人物究竟是谁。但是,有些
人物则因为其史实的唯一性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伏羲、神农、高宗、帝乙、文王
、康侯、箕子等人物,他们或者是历史上的曾经存在过的真实人物,或者是当时神话传
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因为生活年代的不同,客观上也可以作为判断《周易》文本成立
的具体时间段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最近几十年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进展,对这些
人物史实的重新审查和考证成为可能。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战国楚帛书甲篇。其内容上出现了伏羲和女娲名字以及
相关的创世神话,即:
“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
,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
楚帛书是战国时期之物,则可以证明至少当时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创世传说。如此
成熟而又系统的文献史料的出土,证明了在战国时代以前的西周中期到春秋初期之间就
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易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述评
一、罗氏小传
罗振玉,清同治五年(1866)农历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南门更楼
东(今罗家巷)寓所。祖籍浙江上虞县永丰乡。字式如,又字叔言,号雪堂。因溥仪曾书
赠“贞心古松”四字以褒其忠心,故晚年常以“贞松堂”作为斋名,又号贞松老人。
1940年5月14日因病逝世于旅顺洞庭街一巷3号的罗公馆内。
罗振玉的曾祖父是罗敦贤、祖父是罗鹤翔。他的父亲罗村勋,一生只是个小官:“历署
江宁县丞、海州州判、徐州经历、清河县丞”。他的叔叔罗树棠也只是个“遂昌教谕”
而已。他的生母是范以煦的长女。不论是当时的罗家还是范家,家境并不富裕,地位也
不显赫。罗树勋和范氏共生五男五女。五男为:长男罗振鋆、次男罗振镛、三男罗振玉
、四男罗振常、五男罗振銮。罗振玉自幼李岷江诵读诗书,勤奋好学、饱读经典。还在
年少之时写下的《存拙斋札疏》一文居然得到晚清著名学术大师俞樾的赞赏!足见他的
天资和学养。
16岁中秀才后更加倾心于金石考据之学。中日甲午战争后,他开始追求变法图强,留意
新学,并以农学为切入点,翻译介绍日本和欧美的农学著作,并协办武昌农校、江楚编
译局、苏州师范...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6046
6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
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
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⑺。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⑻。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⑼,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
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
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
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r********n
发帖数: 7441
7
发信人: N2218 (知&行),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看架势,清华学堂的字也可能被烧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Nov 13 02:35:41 2010), 站内
http://att.newsmth.net/att.php?p.382.481382.262.jpg
过火面积很大
不知道西侧的是否有过火
东侧估计就剩几面墙了
发信人: foxbbll (lwoniu),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Re: 看架势,清华学堂的字也可能被烧了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Nov 13 03:43:39 2010), 站内
过去看的时候,整个老校区那一片都被围起来了,以大礼堂后面、西阶、五教等为边界
。绕到闻一多雕像那里的警戒线边上,看到有人拿着镜头很好的单反躲在闻一多雕像前
的草丛拍照,时不时探出头来,不知道是不是外边 媒体记者,当有保安和消防人员走近
时,他们赶紧起身从藤影荷声馆后边水木清华那跑了。
水龙头分别西阶地下、图书馆老馆那边接过去。想起去年西阶翻修的时候,理由之一是
大礼堂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在附近修个大的蓄水... 阅读全帖
t****v
发帖数: 9235
8
马悦然(Goran Malmqvist,1924-),高本汉的学生,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
系汉学教授和系主任,瑞典文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协会会长,著名汉学家。是诺贝尔文
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
现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荣休讲座教授。马悦然教授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并于欧洲及
澳洲的多所著名大学教授中文与文学翻译达四十年之久。
马悦然,男,1924年6月6日出生于瑞典云雪平(Jönköping)市。著名汉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翻译过《水浒传》《西游记
》《桃花源记》和辛弃疾的大部分诗词等,组织编写了《中国文学手册》,并向西方介
绍了《诗经》《论语》《孟子》《史记》《礼记》《尚书》《庄子》《荀子》等中国古
典著作。[1]   2011年5月,被中国内地某网络推手利用炒作,曝出"翻译门”事件。
[2]编辑本段钻研东方古代哲学  马悦然不仅钻研古代语言,而且对东方古代哲学极
为感兴趣,在入学的头两年,他读了不少东方古典哲学著作。其中,老子的《道德经》
即使他产生强烈兴趣,又使他...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百般委曲难求全——一个人文学者的悲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6 06:58:55 2012, 美东)
周启博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
他未能把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
有两批较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
,铸就友谊。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
而同被禁闭整肃的“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
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
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
年时潜心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
学术上当有可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10
转经典诗歌:新《七子之歌》——钓鱼岛、琉球、海参崴
1.钓鱼岛
母亲啊!我的名字叫钓鱼岛!
远古春分时登天,我是从你身上坠落凡尘的一片龙鳞。
浩渺苍茫的东海上,我一直在这儿温柔的注视着大陆来的兄弟——我一母同胞的兄弟!
可是百余年前啊,一伙强盗霸占了我的身体;
沾满血与火的巨刃,要割断我们血脉相连的脐带
那是一种怎样的伤痛啊!
母亲,母亲啊!我要回来!
2.琉球
母亲啊!我的乳名是琉球!
“一死犹期存社稷”,我不是那伙强盗口中的“冲绳”!
你看我首里城的正殿,她始终面向西方!
隔海相望的那里,我的母亲,请你不要将我遗忘!
海水将我的裙角打湿,那斑斑血和泪迹,那如雷的潮声……
是我被掳走时的哭喊和仰天长叹!
母亲,母亲啊!我要回来!
3.海参崴
母亲啊!我的真名叫海参崴!
那年他们将我掳去后给了我另一个拗口的名字……
夏秋的浓雾、冬春的冰雪,岁月流逝抹不去我肉体的伤痕和灵魂的羞辱!
我的母亲啊,是否已经遗忘了您的儿子!
那些在屠杀中枉死的人啊,你还记得他们吗?
如今,已是流落他乡的孤魂野鬼,他们,和我!
母亲,母亲啊!我要回来!
》新七子之歌
方启华
序:84年前,诗人闻一多创《七子之歌...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662
11
我有个感觉,一直在揣摩,温这个人在心里上很可能是个暗Gay。有几个看点:
1,温非常喜欢以周恩来自居,以南开中学自居,周跟毛、跟大姐,复杂难以言表的50
年的感情不必赘述;
2,温的出身是天津三不管的达摩庵胡同,前北洋系和满清遗老的地盘,社会情况混乱
复杂,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应该有体会;
3,温对太太的态度非常奇怪,他们并未离婚,而且生意做得很大,但温的太太从不随
温出访,温也从不提到他太太;
4,温对儿子在年长后开始表现出纵容,但是他并非是严父的姿态,而完全是慈母的作
风,他坦承自己管不了,这很不可思议。他儿子50岁了,就是不为他父亲着想,也应该
为他自己着想,怎么会出现管不了的情况,他是有头脑的中年人。
5,温对薄熙来是完全的避开,从来没有两人的合照,而薄对此竟然完全不了解,他甚
至幻想过温也有一天会去重庆。去年人大开会剑弩拔张的时候,温走过薄的座位时,手
碰到了薄的椅子,竟然触电般的缩回了手。
6,温的表情与下意识出现的动作,非常分裂。温在镜头前的表情和语言是刻意装扮过
的,特征是眉头紧锁,嘴角疵裂,泪光闪烁,语速非常态的缓慢;但温的动作却是极其
高调的:单臂高举,手指长伸,甚至...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2
http://3qz.blogchina.com/2152394.html
2001年10月的某一天,欧美同学会院内热闹非凡,为了庆祝北大华亿影视公司老总的四
十大寿,京城各界名流跑来献艺。听到主持人说,下面请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讲话。
我从最后一排移到了前排–毕业十五年了,除了在学校见过丁石孙外,这位陈章良将是
我见到的第二位校长。
一位身着西装的中年汉子,三步两步跃上台阶,站在麦克风前,以略带闽南味的口音大
呼小叫:“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们,各位尊敬的来宾:我是董总的哥们儿,但
是我到这里,不仅代表哥们,还代表北大,我给董总带来了一件礼物。”说到这里,他
向下面挥了挥手,两个马弁类的人物将一个大花篮抬到他的身边。“请各位猜一猜,这
个花篮里装的是什么?”
下面的人放下碗筷,纷纷站起来,伸长脖子,端详那花篮。看着人们疑惑的眼神,发呆
的表情,陈副校长面有得色,指戳着花篮,继续卖关子–“各位,你们谁能猜出来,这
个花篮里装的是什么?”台下嗡嗡嗡嗡,议论、说笑、插科打诨响成一片。一位剃了光
头、戴着墨镜的影视大腕嚷嚷:“这丫挺的怎么尽说废话呀!花篮里装的是什么那还用
猜吗!花篮里装...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13
转载新浪爱问
国民党建党以来一共暗杀了多少名人
http://iask.sina.com.cn/b/19179174.html
比较著名的有德寿、凤山、铁良、陶成章、汤化龙;张敬尧、唐绍仪;张啸林、曾仲鸣
,杨杰、杨虎城;史量才、杨杏佛、李公朴、闻一多等。
德寿为两广总督,革命党挖地道埋炸弹袭击,药量不足,但德寿受惊过度,坠床而死;
凤山曾担任北洋第一镇(禁卫军)统领,后任为襄阳将军、广州将军,武昌首义后,广
东革命党将其杀死;铁良为辛亥革命时清廷主战派领袖,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陈其
美与陶成章争夺浙江都督,派蒋介石刺杀陶氏;汤化龙为前清立宪派领军人物,民国初
年率领进步党与国民党议会对抗,1917年被刺杀于加拿大;前湖南督军张敬尧、前国务
总理唐绍仪,则是蒋介石怕其投靠日本,决定刺杀;张啸林、曾仲鸣则是已经投降日伪
后被暗杀,其中曾仲鸣是代汪精卫受过;杨杰、杨虎城等人或有投共之行,或曾挑战中
央,退出大陆之前不久杀之;史量才、杨杏佛、李公朴、闻一多等人则是民间异议人士。
刺杀未遂,最著名的当属吴越刺杀务大臣出洋考察团、汪精卫刺杀载沣、陈恭澍刺杀汪
精卫。
c*********d
发帖数: 9770
14
朱自清根本不是饿死的,你这是共狗编造的钓鱼文。
朱自清到死都没缺过吃的,根本不在乎什么“美援面粉”。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3_08/
朱自清拒美国救济粮饿死真相:胃病吃不下东西
2013年08月14日 08:55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王彬彬
核心提示:吴晗在《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中也说:“这时候,他的胃病已
经很严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
本文摘自:《另一只眼打量历史:往事何堪哀》,作者:王彬彬,出版社:长江文艺出
版社
朱自清的家喻户晓,不仅因为《背影》、《荷塘月色》这几篇散文1949年后长期选入中
学课本,更因为曾受到毛泽东的表扬。知识分子,尤其是朱自清这类“旧知识分子”,
有幸受到毛泽东表扬者,可谓凤毛麟角。受到毛泽东表扬与文章被选入课本,又有着逻
辑联系:正因为受到了毛泽东表扬,文章才被选入中学课本;不然,像朱自清这种被称
作“自由主义者”的作家,不被从现代文学史上彻底抹煞就算万幸了,还敢奢望成为培
养“无产阶级接班人”的材料。
1949年8月5日,美国...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15

是这样,老毛批闻一多“多余的话”好像是后来,闻一多当时据说是得罪中央的周恩来
了,没带上长征。死后政治上一直也不收待见,被批前纪念是作为著名共产党文化人。
c*********d
发帖数: 9770
16
你举闻一多的例子,是想说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华人精英宁可死也要回中国呢,还是想
说闻一多是死在共产党手里呢?
反正我们看到的,是华人精英宁死也不愿回到中国受共产党的迫害。
M******a
发帖数: 6723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岳南:陈梦家之死
http://hx.cnd.org/?p=129791
【 陈梦家是闻一多的得力门生,后来钻研考古学,与夏鼐多有交集,文革受迫害死的
很惨。现将岳南写的《南渡北归》一书节选登出】
当日下午,缓过气来的陈梦家仍被勒令在牛棚参加学习。据当时亦在牛棚学习的王世民
后来说,这个时候,陈氏的情绪显然与往常不同,时而走来走去,心情焦躁不安。傍晚
的时候,陈梦家特别向牛棚中的学习组组长牛兆勋请假,说是夫人的癔病又犯了,在家
大喊大叫,自己要回家照顾一下,晚间的学习就不参加了。同时,留下一封敞口的信,
请牛兆勋转交“文革”小组,说明蔡姓妇女与自己并无谣传的不正当关系,只是不时请
她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一下有病的赵萝蕤。当天中午去她家,就是因为爱人癔病复发,
急需有人前去照顾……怀着对陈氏遭遇的同情,经牛兆勋向“文革”小组汇报和力争,
陈梦家被特许当晚不到考古所参加学习和写检查,但也不许单独外出,以免危害党和国
家。陈梦家答应后回到家中。
那天夜里,被勒令不能走出家门,蹲在钱粮胡同一间小黑屋里令其“反省”。这一天,
正是红卫兵野蛮的暴力行动达到极至的日子。考古研究所位于王府井大街北首,再向北
穿过一条马路...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18
民国有大师吗,知识分子真的都是善的吗
分享到:
时间:2018-01-22 11:37
•来源: 察网
•作者: 吴鹏飞
•浏览:1200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中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要么就是全盘西化的鼓吹者,要么是民族文化的怀疑者,要
么是悲观失望者,要么是传统文化的殉道者,要么是象牙塔里的自我欣赏着,只有不到
百分之一的人,保有一种民族与文化的自信,决心与人民站在一起,浴火重生,实现民
族的伟大独立和复兴。
民国有大师吗,知识分子真的都是善的吗
近来出了一部影片叫《无问西东》,我看过后,感觉它不是无问西东,它是很问西东,
或者干脆就是崇西贬东。这个东字,有东方的含义,有东方阵营意思形态的含义,有泽
东先生时代的含义。
影片的主题,是宣扬从北洋时期、民国时期发端、成型并传承的知识分子的真善美,到
建国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扭曲、坚守的四个貌似感人的故事。关于这部在思想上、
艺术上都等而下之的影片,我会写专文再加评论。
今天的文章,我只想指出一个事实。人类历史从来就不是大知识分子主导、推动和创造
...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3
19
鹿野:红色经典回归高中语文推荐书目了! ——浅谈高中语文推荐书目的变迁
分享到:
时间:2018-04-01 18:13
•来源: 察网
•作者: 鹿野
•浏览:605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文学竟然成为一种禁忌,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幸运的是,随着十八大以来各项整顿工作的开展,这种情况在逐渐得到克服。在去年制
定,不久前刚刚公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推荐书目又有了明显的变化。总数
增加到了50种,接近建国初期的水平。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
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习总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
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这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改革,还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等一系列机构。应该
说,这些改革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的,特别是文科类的思想政治导向方... 阅读全帖
h***f
发帖数: 4541
20
资本主义改开四十年,常凯申反攻大陆了吗?
造谣诽谤、约谈施压、强制噤声——论南大官僚如何应对马会“刺头”
我是南京大学2016级哲学系本科生朱舜卿,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和其他几位同学已
经被保卫处的便衣人士全天候跟踪、尾随长达十天的时间。此时此刻,就有几名痞里痞
气的人正坐在离我们不远的餐桌监视着我们。
我从没有想到南京大学会用这样的方式弹压学生,就像我没有想到殴打学生的一幕会发
生在行政南楼,就像我没有想到母校的舆论机器会开足马力来污蔑反抗的“刺头”。
过去的两个月,因为社团在新学年注册过程中受到种种刁难,甚至在我们获得了新指导
老师的认可与院系行政章之后,团委又反复提高门槛迫使材料被退回。愤怒与不满充斥
着我们的内心,我们最终选择了公开发声,从线上的文章声讨,到线下的抗议行动,都
是在要求校方改正推诿扯皮的工作作风、妥善解决问题。
以个体的决绝对抗实力悬殊的学校,就是要让学校知道,受到无理由的打压、面对不公
正的现象,总是有“刺头”不会善罢甘休,要一个说法的。
11月1日,我们在行政南楼下抗议时,一群身着便衣的壮汉冲上来,掐住杨同学的脖子
将其摁在地上,随后把他强行抬入行政南楼。...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7425
21
您老这话说的,47年后民进民盟的领导人还有敢在国统区大放厥词的吗?
校长杀个人跟玩一样。
tg现在判个法轮功好歹还得走司法程序。
您说闻一多不是校长杀的不好,不如说闻一多是给tg无间道了博眼球。
f****y
发帖数: 7425
22
国法,国法不合理,你去推翻重订,只要一天没被推翻就得遵守。
杀闻一多是违反自己制定的国法,等于自己抽自己的脸。
要不你问问李将军,杀闻一多跟国民党上层有没有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他比你权威。
m*******V
发帖数: 1022
23
来自主题: Colorado版 - 『转载』雪中的丹佛
科罗拉多山林间那一天一地茫无涯际的大雪,我终生难忘。心中很多感慨无法形诸笔端
。今天搜索闻一多生平,竟找到这样的好文一篇。老先生情真意切,不知是何方高人。
转载,分享,炸版。:)
===============================================================
雪中的丹佛 – 读在科罗拉多留下足迹的几个中国人
by高原牧人
http://huaminli.blog.hexun.com/45725620_d.html
周末。纷纷扬扬的雪不紧不慢地下了一天。气温降到了零下10度。窗外望去,一片冰雪
世界,间或有白毛风斜斜地卷过,令人不禁从心底里打冷颤。这种天,显然不宜出行。
打开电视,独揽冬奥转播权的NBC居然没有奥运会的实况(即使有也不是我等喜欢看的
)。也好,看书吧。
手边的一卷书是港人刘绍铭的文集《浑家•拙荆•夫人》。里边提到梁实秋
。梁氏于吾辈中名声甚大,多半拜曾被旗手鲁迅称为“资产阶级的乏走狗”,其实梁氏
也算学贯中西,治学育人成就斐然者。而梁氏上世纪20年代由清华庚款留美,所就学之
首地,乃丹佛南边的科泉市(... 阅读全帖
Y*****2
发帖数: 38613
24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郭德纲确实挺三俗的(ZZ)
1、 为什么郭德纲遭封杀?是因为某些人害怕了!正如当年闻一多一定要被除掉一样
。这使我想起了闻一多激情澎湃的演讲:“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
在慌啊!在害怕啊!”
2、 在不久的将来,走在中关村的大街上,一穿大衣抱小孩的大姐擦身而过的时候压
低声音跟你说:盘要么?问:有什么盘?答:郭德纲相声合辑。
3、 郭德纲这事吧,一开始网民的观点还是五五开,央视反三俗之后,就变得大家一
边倒倒向郭德纲。大家充分练就了一种简单的鉴别真相的本领:凡是AV说错的,就是对
的,凡是AV辟谣的,都是事实。真悲哀~~
4、 刑事判决中,禁售书籍和音像制品,这叫“剥夺政治权利”;不准依法成立的艺
人团体演出,即是侵犯社会、政治权力,又是“砸饭碗”,侵犯就业权、劳动权和经济
权益。这是行政管理机构、行政官员的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想起了冯小刚在《功夫
》里的台词:“这么漂亮的一个女人,就因为往地上吐了口口水,就被你们抓到这儿来
了。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5、 媒体对一个靠嘴皮子吃饭的艺人要求如此之高,对公职人员的要求又有多高呢?
那个张口就要5万的领导又算怎么回事?
6、 记得八
b***u
发帖数: 12010
25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郭德纲确实挺三俗的(ZZ)
把郭德钢上升到闻一多是过了。。要是闻一多也就没人吭声了。
L******k
发帖数: 33825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ij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isomso (羊羊), 信区: Beijing
标 题: 清华学堂起火了,过火面积很大,草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2 15:36:11 2010, 美东)
发信人: realoption (Options),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清华学堂起火了,过火面积很大,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2 15:27:55 2010, 美东)
发信人: N2218 (知&行),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看架势,清华学堂的字也可能被烧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Nov 13 02:35:41 2010), 站内
http://att.newsmth.net/att.php?p.382.481382.262.jpg
过火面积很大
不知道西侧的是否有过火
东侧估计就剩几面墙了
发信人: foxbbll (lwoniu),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Re: 看架势,清华学堂的字也可能被烧了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 阅读全帖
z**********z
发帖数: 201
27
徐志摩拿了老爹的钱出了趟洋,回来后除了抄一抄西方人的诗,还不时在《新月》上发
表这样文章:呵,莎士比亚,多么伟大,你们读过么?我可是是从英国xx教授研究过的
,你们真是无福享受这幸福呵。影响颇大。
张爱玲,40年代初成名后,夏志清的大作《中国现代小说史》之前,连香港这个地摊文
学的阵地上都少有张爱玲的像样的书。夏的大作是英文写的,很有些权威,同时捧红了
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钱作为一名学者,没有夏志清,断没有钱今天的知名度)。
甚至张爱玲的书也是夏志清多次联系香港各家出版社才得以一个较体面的出版。
钱钟书,他写管锥编,不用笔记文,而用半生不熟的说骈不骈,说散不散的语言来写,
实在不伦不类。不过他首次引西文互证,虽然逻辑上看并没意义,但还是很博学的。论
中国学问,比他强的,那是太多太多了。
冰心,一般女作家。不多说。
还有,我个人既不喜欢张,也极度怀疑他水平。他自小接受英文教育,大学上的英文系
,据说英汉至少同等学力,但到了美国,没个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我看不出来他怎么
和金庸,李碧华,张恨水,张资平等地摊文学家differeniate.她写的散文也爱自作聪
明,有此还嘲笑左派文人,殊... 阅读全帖
u**b
发帖数: 5366
28
徐志摩对于中文现代诗的影响,基本上是宗师的地位。
比闻一多那些狗屁强多了,当然闻一多勇于探索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你可以说中文现代诗不行,那没办法,文化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积累,古诗发展也是
一点一点的积累才到辉煌的,诗经乐府都是古代人说的大白话,只不过随着语言习惯的
改变,后人读起来就觉得很雅。至于格律的发展,那是到了唐代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徐
志摩的诗,借鉴了西方诗歌的形式,结合中文的特征,写得自然有意境,语言有新意和
美感。素材灵活并有现代感。在当时的语言环境巨变的情况下创作的,现在读起来还是
很漂亮,这是天才一级的诗人。再看看同期其他大师的所谓文不文白不白的白话文,就
知道徐志某对语言的把握是天生的天才。
至于说他性格不好,婚外恋,这个和他写诗有什么关系?楼主就是个二逼。
w***s
发帖数: 7132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文豪来看薪水帖
旧时教授的薪水与酬金 [转载]
作者:岳南
1943年,正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授的语言学家王力在《生活导报》上发表了一篇
叫做《清苦》的短文,针对当时物价升腾的局面回顾了抗战前清华大学教员们的生活:
“抗战以前,常听人说大学教授是清高的。‘高’字有三种意义,第一是品格高,第二
是地位高,第三是薪金高。关于品格高,自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也就撇开不提。关于地
位高,我们应该感谢达官贵人的尊贤礼士,使一个寒儒也常能与各方权要乃至更高的官
员分庭抗礼。关于薪金高呢?正薪四百至六百元,比国府委员的薪金只差二百元,比各
省厅长的薪金高出一二百元不等,比中学教员的薪金高出五倍至十倍,比小学教员的薪
金高出二十倍至三十倍。虽然住惯了外国的人对于区区每月四五百元的收入不觉得多,
甚至于有‘芸阁官微不救贫’之感(自注:芸阁,古代藏书的地方,这里指掌握图书的
官),但是,像我们这些‘知足’的人看来,每日有人送菜上门,每周有人送米上门,
每月有人送煤上门,每隔一二十天有书贾送书上门,每逢春天有花匠送各种花卉上门,
也就可以踌躇满志的了。”这里说的是清华大学的一般教员的情形,比王力高一级的大
牌教授其条件还要好。...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30
原编者注︰文革中曾参与“梁效”写作班子工作的周一良先生去年逝世,北京刊物《群
言》向家属征求回忆稿件,周先生之子周启博如期交稿而未获刊登。】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他未能把
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有两批较
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铸就友谊。
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而同被禁闭整肃的
“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
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
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年时潜心
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学术上当有可
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压倒,奉领袖为神明,把改造思想以
达到领袖要求当作高于学术甚至家庭的终极目标。每当他未泯的人性和常识与领袖的方
针冲突,...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3199
3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征文]五十年间似反掌
这是我妄自给闻一多《唐诗杂论》写的评。。。冒失的地方请指正,请包涵。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不适合我和其他很多初学者。
理由如下:
(1)
读之前,我先看了傅璇琮的导读,其中说:闻先生在本书中的几乎所有重要观点,
都被后来学者们质疑。又说,从专业学者的角度,考虑到时代,不应太苛刻。
读后,确实感到有偏颇的嫌疑。因此我觉得根基不够的来读,尤其是有闻一多的名
号,恐怕不容易真正领悟到闻先生的成果,而受到局限和束缚。
(2)
感到这本小书收编内容很杂,有类似花边小品的“宫题诗的自赎”等,也有较专门
的“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一般读者恐怕读年鉴的兴趣和需要都会比较少。
以上陈述完毕。不过爬上来写书评却是完全不同的缘由:
这两天先讲那些小品似的软文先翻了,然后居然奈着性情将占主要篇幅的 <岑嘉州
系年考证> 和 <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都看了。
将其中觉得有趣的诗句统统摘出之余,因为读的太快。一天之中即经历了从杜甫出
生到去世的大事记(诗作辅证),不禁有些头晕目眩,生出:"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
客" 的感叹。
再回过头去读 工部出生时,孟浩然二十二岁,李白、王维并十三 岁。实在五味杂
陈。几小时前读到...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2
呀你深度潜水……孙大雨也是浙江人,西施故里诸暨人。还是耶鲁留学的。他是不是挺
傲气的?杨绛的《我们仨》里说钱钟书清华和蓝田两头都落空(忘了为什么工作落空)
,向暨南大学英文系主任陈麟瑞求职。陈说正好系里都对孙大雨不满,你来顶他。杨绛
说钱钟书不夺别人职位,没有接受,接受了杨绛爸爸让给他的震旦女校两个钟点课。不
知道陈麟瑞说系里对孙大雨不满是指什么。网上还有孙大雨鄙视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的段
子,很逗:
“孙大雨以韵译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而闻名,他对自己的新诗十分自负,对别的诗人
嗤之以鼻,经常在课堂抄一节闻一多或者徐志摩的诗,然后连呼“狗屁”,接下来又抄
一节自己的诗,顾盼自得,击节叹赏。如此一番宣泄后,方能将情绪导入正轨,重新开
始上课。”
他那么爱诗,应该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噢。网上说他翻过莎氏四大悲剧等一共八个剧
本,“数量不多,但是质量颇高,他首先运用自己创建的音组理论翻译莎剧,以汉语音
组对应莎剧原文的抑扬格五音步,力求导旨而传神”。好难啊。我看诗不大得要领。虽
然很喜欢叶芝,哈哈。但不会看形式韵律这些,我看内容多。
C***3
发帖数: 2226
33
你转这篇还真提醒我了,我也放狗查了一下。真是阳光之下并无新事呀,原来1944年的
时候,就有人认为屈原是同性恋了。
1944年9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
的发疑》,指出了屈原的同性恋者身份,在当时文坛引起一片哗然,并遭到多人围攻。
孙次舟又撰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坚持自己的观点。
作家朱自清同情孙次舟的观点,并请出著名诗人、楚辞专家闻一多教授主持公道。闻一
多次年在《中原》杂志发表《屈原问题》,肯定了孙次舟对屈原的发疑是楚辞研究的重
大发现:“孙次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椿历史事实……”
闻一多进一步阐明了此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科举尚未施行的战国时代,文学家
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他们只有依附于当时的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即成为
“文学弄臣”。当时各国间战事频繁,“忠君”远非时尚,“朝侍楚君,暮为秦僚”并
不会招致非难,即使象提出“忠”与“孝”的孔子本人也频繁地周游列国,并不因不能
专事鲁君而自愧。再说战国时代盛行崇尚男风,人们并不以此为惭,所以屈原在诗歌中
自称“美人”,对自己的仪表多有夸耀,在诗句中对同性爱情作...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34
关于端午节,闻一多也写过这么一篇——
《端午节的历史教育》

闻一多

端午那天孩子们问起粽子的起源,我当时虽乘机大讲了一顿屈原,心里却在暗笑,恐怕
是帮同古人撒谎罢。不知道是为了谎的教育价值,还是自己图省事和藏拙,反正谎是撒
过了,并且相当成功,因为看来孩子们的好奇心确乎得到了相当的满足。可是,孩子们
好奇心的终点,便是自己好奇心的起点。自从那天起,心里常常转着一个念头:如果不
相信谎,真又是甚么呢?端午真正的起源,究竟有没有法子知道呢?最后我居然得到了
线索,就在那谎里。

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
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日:“君常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为蛟龙
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仍以五彩丝约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
依其言...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35
可惜刚过了半年,闻一多的看法就有了变化。
1945年,闻一多在《诗人节特刊》上发表《人民诗人——屈原》一文:“古今没有第二
位诗人像屈原那样曾经被人民热爱的……端午节是人民的节日,屈原与端午节的结合,
便证明了过去屈原是与人民结合的,也保证了未来屈原与人民还要结合……屈原是中国
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他认为屈原“官爵尽管很高,生活尽管和王公们很贴近,他依然和人民一样,是王公们
脚下践踏着的一个”,屈原的作品“是人民的艺术形式,是用人民的形式,喊出了人民
的愤怒”。

说屈原的自怨自艾喊出了人民的愤怒,就匪夷所思了。看来人左了以后,学问就没法看
了。
C***3
发帖数: 2226
36
闻一多变成极左后,写的这篇有点惨不忍睹:
人民的诗人——屈原
闻一多
古今没有第二个诗人像屈原那样曾经被人民热爱的。我说“曾经”,因为今天过着端午
节的中国人民,知道屈原这样一个人的实在太少,而知道《离骚》这篇文章的更有限。
但这并不妨碍屈原是一个人民的诗人。我们也不否认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
,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死去以后。也许正因如此,才足以证
明屈原是一个真正的人民诗人。惟其端午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和中国人民同样的古老
”,足见它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如何不可分离,惟其中国人民愿意把他们这样一个重要的
节日转让给屈原,足见屈原的人格,在他们生活中,起着如何重大的作用。也惟其远在
屈原死后,中国人民还要把他的名字,嵌进一个原来与他无关的节日里,才足见人民的
生活里,是如何的不能缺少他。端午是一个人民的节日,屈原与端午的结合,便证明了
过去屈原是与人民结合着的,也保证了未来屈原与人民还要永远结合着。
是什么使得屈原成为人民的屈原呢?...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3373
37
有点长,但是很好看。
周启博:我的父亲周一良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他未能把
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有两批较
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铸就友谊。
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而同被禁闭整肃的
“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
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
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年时潜心
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学术上当有可
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压倒,奉领袖为神明,把改造思想以
达到领袖要求当作高于学术甚至家庭的终极目标。每当他未泯的人性和常识与领袖的方
针冲突,他都认为人性和常识是自己未改造好的表现,“改造思想”成为他永远追求也
永远达不到的目标,而...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陈丹青:两千年文脉已断
闻一多不是伏诛了么?

皮总显然不信啊,
谁信,小心闻一多先生去找他拍案而起啊
d**********0
发帖数: 13081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世纪末的怀念(外一首)
先摘点介绍:
《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
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
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
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
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
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
,《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
绘画美、建筑美。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
感强,富有音乐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
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
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形作了严
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i***i
发帖数: 499
4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民国大师上课时的精彩开场白(zt)
大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
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香港《文汇报》刊文总结称,有的一开始就把课
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
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
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
:“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
后扬法。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同工异曲之妙,他是著名 《庄子》研
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
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
这且不说,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很是生气,大声喊
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轻蔑
之情溢于言表。好在沈从文脾气好,不与他一般见识。
不过,平心而论,虽然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差一点得...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5909
41
租界又不是铜墙铁壁
要不躲到月球上去?
就好比你住好区也不一定就碰不上杀人放火的
难道你还特意要住到坏区去?
至于闻一多李公朴,上过国内中学历史的应该都知道吧。
只不过闻一多确实因为诗歌成就名气更大。
c**v
发帖数: 1936
42
历史学家赵俪生点评25位名人
2014-11-22 新浪博客 陈小雅2013
2014-11-18 赵俪生 水煮百年网


编者注:赵俪生(1917—2007),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1934年入清华大学外语
系就读,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1935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参加山西新军任营
指导员,后历任济南市政府秘书、中国科学院编译处副处长、东北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
教授。



张申府

我18岁那年初识张申府先生,记得他身材较高,方脸膛,微胖,穿一身考究的西服
,严整的打着领带,用一口并不浓重的河北中部口音讲课。一次到他的办公室去,看到
他正把两条腿架在书桌上读杂志,这样的架势,像是后来看到的丘吉尔和尼克松照片中
的形象。那时,他在清华大学是教《逻辑学》的教授,但当时还“吃不开”,此前却是
大人物,曾是中国共产党巴黎支部、柏林支部的创建者,黄埔一期生入学口试的主持人
。他的《逻辑》课很少讲逻辑学,而是骂蒋介石,成为热门的政治论坛。听他课的人不
外两部分,一部分是保持着自己见解从拥护或者反对立场上来挑拣...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11672
43
跟风wh, 也来转篇文,不过这篇是恶搞哈,大家看着玩就好了。基情说不上,但杜甫是
李白的粉没跑。(删了两处不太合适的地方,想看的自己找原文吧)
————————————————————————————————————
《情圣杜甫》,1922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以此为题的演讲,他认为,杜甫是
中国文人中第一抒情圣手——咦,杜甫不是那位苦大仇深、忧国忧民的抑郁症大叔么?
哎,所以说很烦你们这些文盲,亲自细读杜甫诗,就会发现,杜甫这家伙就是个李白控
。自从和李白鬼混了一年多,发生了“酒后同睡一张床、盖同一个被子,白天手拉着手
,四处招摇”(“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纯洁的男男关系,之后二十多年,他
的人生就像一部难民生活宣传片。持续的愁云惨雾中,他是靠着对诗仙哥哥的思念撑下
来的。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他写给李白的情书,可考证的就有15首,题目够露骨:《冬日怀李白》、《春日忆李白
》、《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当李白入狱、被流放,所有人都对他喊打喊杀,
杜甫站出来,为李白辩驳。
为了你,我愿意背叛全世界。
李白于杜甫,就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里雪穗之于亮司,在冗长的黑暗中...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4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hitchina(碰瓷), 信区: LeisureTime
标题: 整理一下堪称神来之笔小说的开头,有兴趣可以再次去拜读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Aug 28 07:57:01 2017,GMT)
1.小仲马的《茶花女》
我认为只有在深入地研究了人以后,才能创造人物,就像要讲一种语言就得先认真学习
这种语言一样。 既然我还没到能够创造的年龄,那就只好满足于平铺直叙了。 因此,
我请读者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除了女主人公以外,至今尚在人
世。
2.张爱玲的《茉莉香片》
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
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3.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
,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一丽一塔。
4.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
那个遥远的下午。
5.伍绮诗的《无声告白》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6.加缪的《局外人》
今天... 阅读全帖
n******8
发帖数: 558
4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转帖 知乎 泰戈尔冯唐一起挨批
陈可抒
诗人、学者。
391 人赞同了该回答

@拂镜先生
邀。
泰戈尔先生,国际诗歌界的汪国真,这次能被冯唐老师译成这样,我觉得,是奇异而有
趣的。
因为泰戈尔的诗作——本来就不怎么样,和冯唐老师的译作配在一起,岂不相得益彰?
泰戈尔老师这位诗歌贾行家,遇到了冯唐老师这位诗歌满不懂,那才真是金风玉露一相
逢,美不堪言。
说它是翻译界的一次事故,倒不如,说它是小清新界的一次崩溃。
所以说,不懂诗的冯唐老师误打误撞,既脱了自己的衣服(内衣),也脱了泰戈尔的衣
服(外衣),倒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
1,有像冯唐这样极大地改变原作的翻译吗?
有。泰戈尔就是。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吉檀迦利》,原本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
泰戈尔在译成英文的时候,揉进去了很多个人的修饰,相当于二次创作。
O take me, tear me away,
don't wait any more
Let me not drop in the dust——
pluck me before!
带上我吧,把我摘下
不要再等待!
不要让我萎于尘土——
趁早将我采!
Plu...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183
46
我们初中课本 最后的演讲 里面,闻一多被暗杀的经过,你还记得吧(我假设你有初中
文化水平)?请
问,逮捕艾未未的手段,和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美国怎么处理类似情况我不清楚, 如果你更清楚,请举例。我只知道,我们的中学课
本里,小学课本
里,控诉国民党在重庆抓政治犯,搞集中营,今天,抓艾胖子的手法与当年如出一辙。
还记得那篇“把牢
底坐穿”的诗吗?那时候的政治犯坐的黑牢,和今天艾坐的牢,又有什么区别?
P******2
发帖数: 2312
47
来自主题: pets版 - 狗一多真是要翻天了。。。
Lol, 照着闻一多的名儿取的。。。
话说狗狗整天抬着鼻子嗅嗅嗅的,可以叫闻一多。。。
R*****g
发帖数: 682
4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大师们笔下的书房
《书房》
摘自《梁实秋散文》
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
待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烂,终日摩娑亦不觉其臭,铸成
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帛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以为香,大
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
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这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
而只有士大夫人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的读
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于洞宫,遇
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
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
之于神仙梦境。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飧不继谈不到书房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
个书房,还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有人分出一间房子养来亨鸡,也有人分出一间
房子养狗,就是匀不出一间做书房。我还见过一位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不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启之:北大琐记--知识分子的蜕变:从梁效到避孕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 10:01:35 2014, 美东)
http://3qz.blogchina.com/2152394.html
2001年10月的某一天,欧美同学会院内热闹非凡,为了庆祝北大华亿影视公司老总的四
十大寿,京城各界名流跑来献艺。听到主持人说,下面请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讲话。
我从最后一排移到了前排–毕业十五年了,除了在学校见过丁石孙外,这位陈章良将是
我见到的第二位校长。
一位身着西装的中年汉子,三步两步跃上台阶,站在麦克风前,以略带闽南味的口音大
呼小叫:“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们,各位尊敬的来宾:我是董总的哥们儿,但
是我到这里,不仅代表哥们,还代表北大,我给董总带来了一件礼物。”说到这里,他
向下面挥了挥手,两个马弁类的人物将一个大花篮抬到他的身边。“请各位猜一猜,这
个花篮里装的是什么?”
下面的人放下碗筷,纷纷站起来,伸长脖子,端详那... 阅读全帖
h*d
发帖数: 19309
50
来自主题: THU版 - 据说学堂烧了
发信人: foxbbll (lwoniu),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Re: 看架势,清华学堂的字也可能被烧了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Nov 13 03:43:39 2010), 站内
过去看的时候,整个老校区那一片都被围起来了,以大礼堂后面、西阶、五教等为边界
。绕到闻一多雕像那里的警戒线边上,看到有人拿着镜头很好的单反躲在闻一多雕像前
的草丛拍照,时不时探出头来,不知道是不是外边 媒体记者,当有保安和消防人员走
近时,他们赶紧起身从藤影荷声馆后边水木清华那跑了。
水龙头分别西阶地下、图书馆老馆那边接过去。想起去年西阶翻修的时候,理由之一是
大礼堂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在附近修个大的蓄水池才行,没想到……sigh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