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阿含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h
发帖数: 2262
1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兼论他对神通的看法(注1)──
罗正心
国立政治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页次:9-28页
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10出版)
一、前言
占相、咒术与神通似乎一直是人类感兴趣的,而在传统与习惯的
认知里,它与宗教有某种关连 (注2)。由于宗教与神通方术若即若离
,在佛教一般性介绍或入门的书籍,常有针对两者关系的澄清 (注3)
。其实从佛典中看,占相、咒术自为一范畴,神通另为一范畴;而佛
教徒有在家与出家人之分,佛陀允许在家人做的,不一定同意出家人
做。本文仅探讨佛陀对出家人表示有关占相、咒术的态度,兼论他对
神通的看法。简单地说,佛陀明白地反对出家人从事占相、咒术,而
有条件地许可神通的表现。但如果以它们为手段,于身外有所希求,
或满足现世利益(如名闻利养)为目的,则皆在释迦牟尼佛反对摒斥之
列。在后文可以发现,它们与调伏自身贪、瞋、痴,以解决世间烦恼
(如老、病、死、无常诸苦),达到涅盘或心解脱为目的之佛法有别。
本文系以《大正新修大藏经》里的《阿含经》 (长、中、杂、增
一、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一)
那在讲到《阿含经》在佛法中的定位之前的时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含经》
总共有几部呢?《阿含经》各自在说些什么样的内容呢?《阿含经》总共有四大部,《
阿含经》有《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还有《杂阿含》,叫作四阿含、四
大部。那四大部的阿含其实已经总述三乘佛法了,这个我们在后面再来作一个详细的一
个说明。
我们现在大约说明一下,《长阿含》是在说明什么呢?《长阿含》最主要是以四圣
谛还有八正道,还有十二因缘法等等二乘法为主,而且兼破六十二外道见。那《中阿含
》呢?《中阿含》所说的与《长阿含》大略相同,这两部经都兼说“世界悉檀”、“为
人悉檀”、“对治悉檀”,而且这个当中其实 佛已经隐含“第一义悉檀”。因为第一
义隐覆难知,所以没有具有法眼的人并不能够了知,但是 佛其实已经在这个地方隐含
第一义悉檀,在阿含里面已经埋下伏笔,作了说明了。
另外一部叫作《杂阿含》。《杂阿含》所说的大部分都说什么呢?其实《杂阿含》
所说的,大部分都是叙述第一义谛。《杂阿含》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是在这个中间其
实 佛已经处处隐覆密意而说有如来藏;在这个时候其实在阿含里面已经有说“如来藏
”,还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二)
上有说到,其实三转法轮唯识诸经的经旨,佛其实早已经在阿含中密意宣说了,而
且有一部分其实已经是显说了,并不是没有说过。而初转法轮一直到三转法轮的这些经
典,其实是由浅至深、前后贯串的,并没有丝毫的抵触矛盾。而二转、三转法轮所要说
的,佛其实都已经预先埋伏伏笔在四阿含中,等待后来缘熟,再于二转、三转法轮中逐
渐地细说,是愈说愈了义,愈说愈究竟,愈说愈胜妙。然后,佛才以《大般涅槃经》宣
示见性成佛的义理,以《法华经》收圆总成,五时三教到这个时候已经圆满。所以,当
佛以法华收圆总成的时候,这个时候法华就叫作终教;后来出现的密宗经续,除《楞
严经》以外,其实都不是佛法,因为佛法到这个时候,已经圆满具足宣说了。
所以,佛法是 佛在世的时候,讲华严的时候就已经顿说出来了,就已经把所有的
佛法就已经一次的开显出来了;但是因为众生的根性,所以必须依著众生的根性次第而
说,为了开引众生回入大乘,所以次第而说。其实 佛所说的这些法,乃至于 佛所证悟
的这些证量,是在 佛成佛的时候就已经究竟圆满了,并不是后时才圆满的;所以如果
说佛法是必须要等到后面才越来越圆满,那这样子的话就表示说 佛是没有成佛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5
☆─────────────────────────────────────☆
runsun (runsun) 于 (Thu Dec 2 01:19:37 2010, 美东) 提到:
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
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
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
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
的内涵。
一、佛陀提出无我法门的思想背景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
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
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
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6
☆─────────────────────────────────────☆
jazztech (铁爵士) 于 (Wed Sep 29 10:09:58 2010, 美东) 提到:
好东西没有理由藏着不说吧
在人界不提到天界说更没有道理了吧
☆─────────────────────────────────────☆
Yisu (yisnotme) 于 (Wed Sep 29 10:14:50 2010, 美东) 提到:
高等数学挺牛的, 为啥小学课本里居然没讲, 好东西没有理由藏着不说吧?

☆─────────────────────────────────────☆
purity (purity) 于 (Wed Sep 29 10:19:59 2010, 美东) 提到:
哈哈,口才不错。
☆─────────────────────────────────────☆
jazztech (铁爵士) 于 (Wed Sep 29 11:35:55 2010, 美东) 提到:
原来佛陀时代的人包括阿罗汉都是念小学的,现在大家都是大学生菩萨满地走...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中的无我观zt
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
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
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
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
的内涵。
一、佛陀提出无我法门的思想背景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
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
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
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
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磐。(杂阿
含105经)
佛陀在这里所说的第一师相当于现在的唯物论者,他们认为现在活着的就是“我”
,死后一切消散,“我”也不...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8
http://www.jcedu.org/dispfile.php?id=1801
转这个作为我的忏悔, 于大家共勉
释普性
内容提要:六根是连接众生心识与外界的门户,众生之所以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
之中,就是因为六根的不清净,从无始以来的一切业报皆是由六根杂染所造成,比如眼
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而贪,是与瞋、
痴紧密相关联的。我们修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断除贪、瞋、痴“三毒”的过程,
而守护根门是断除贪、瞋、痴“三毒”、趋向解脱的根本门径。《杂阿含经》是原始佛
教的根本经典之一,本文就《杂阿含经》中佛陀开示的有关守护根门的问题试加以探讨
,以便我们从守护自己的根门中体悟佛法的旨趣。
关键词:六根、六尘、守护根门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虚妄、颠倒的自我的作怪,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顺著自己
的爱好而选择自己的东西:眼喜欢见自己喜爱的颜色,耳喜欢听自己爱好的音乐,舌喜
欢尝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等等,不一而足。当现实生活不能满足自我无尽的要求时,我
们就会不断地起惑、造业,产生或大或小的诸多烦恼,正如印顺法师所言:“依佛法说
,有情的生死流转,世间的苦...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与汉传佛教
阿含经在汉传佛教过去是一直不被重视的。大正藏中,竟然找不到像样的阿含经注疏。相比之下,金刚经,心经,净土经典,甚至伪经楞严经,都有不少中国祖师注疏。直到上个世纪,随著日本与欧洲对不同国家佛教历史的研究,才发现阿含经属于佛教原始经典,了解佛教应当重视。
四部阿含经虽然传到中国一千多年,但是当时印度已经是以大乘为主,轻视声闻法,传译阿含经的也是大乘法师,将阿含视为小乘。阿含翻译成中文并不流畅,远不及后来鸠摩罗什或玄奘译经。也没有翻出以阿含经为主的论,或是如何依阿含经修行的止观法门。天台智者大师在这种环境下,将阿含经判为小乘是不足为奇的。中国在二十世纪前,应该是没有人依阿含经修行过。
现代中国人理解阿含经,比起古人有如下优势∶
1 对印度历史与佛教历史了解的更清楚,从文献、考古、语言、宗教学等多方面研究,分别历史与传说。
2 南传与北传阿含经出自不同部派,便于从共同部分探求原始佛法。
3 对经典语言(Pali & Sanskrit)的系统理解,在经文文字难解之处,能精确的掌握文字意义。
4 瑜伽师地论,大毘婆沙论,与成实论等与阿含经相关的部分都被注意并研究,了解过去部派曾如何解读阿含经文。其...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0
<长阿含·世记经>说∶
彼有八大地狱,其一地狱有十六小地狱。第一大地狱名想,第二名黑绳,第三名堆压,
第四名叫唤,第五名大叫唤,第六名烧炙,第七名大烧炙,第八名无间。
http://agama.buddhason.org/DA/DA30.htm
「八大地狱」是阿含经的共说吗?
北传杂阿含1244经
等活及黑绳,众合二叫呼,烧燃极烧燃,无{泽}[择]大地狱,是八大地狱,极苦难可过。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244.htm
但南传无此经。
北传:增壹阿含47品2经
由邪见报故,自然生八大地狱。
http://agama.buddhason.org/AA/AA419.htm
南传也无此经。
北传:增壹阿含40品1经
铁围中间有八大地狱,一一地狱有十六隔子。
http://agama.buddhason.org/AA/AA355.htm
但对应经<中阿含8经>,南传<增支部7集66经>就没有提到「八大地狱」。北传的对
应经<中阿含8经>没提,可见南传<增支部>没提「八大地狱」不是遗漏,而应是<
增壹阿含>加了。
南传四阿含没有提到八大地狱,唯一提到的,...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1
摘自
http://www.bskk.com/thread-2655187-1-1.html
“四阿含经里之教义的任何一偈当中,都为具足诸佛之教,以及具足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不要小看劝人为善、导人向佛的善举。
---------------------------------
增一阿含经卷一
大迦叶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
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叶。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
。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
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迦叶
。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迦叶问曰。云何。阿难。增壹阿含独出生三十七
品及诸法。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
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
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
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理解阿含经 (一)
部派佛教如何解读阿含经
原始佛教时代,佛弟子对阿含经的解读是一致的,但是并没有写下来。我们现在只知道部派佛教时代,佛弟子如何解读阿含经。方法与原则下述∶
1. 字义与文法分析。一个例子是经文用「舍念清净」描述四禅,舍、念、清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依梵文或巴利文文法,就可以排除某些解释的可能性。即使不懂梵文或巴利文,也可以参考不同论师的字义、文法分析、与解释。从中文望文生义,并不可取。
2. 解释阿含必须全面。部派的共识,阿含大致是ㄧ个完整自洽的说法,解读时也是看成一个完整系统。如果采用某种解释解释此经,会与其他阿含经意义矛盾,就必须解决矛盾,否则只能放弃这种解读。假如以大乘不共的观点来解读阿含,而造成阿含经间(原来没有的)互相矛盾,只能说这是大乘自宗立场,而不能说观点符合阿含。
3. 以阿含经解释阿含经。一篇阿含经常会出现未定义名词,或是略说而意义不明显,或是定型文句而省略,以相关的其他阿含经来帮助解读是最可靠的。部派论师对未定义名词,也有整理,辨别同义词与相近词,如<法蕴足论>,<瑜伽论>摄异门分,阿毗达磨的传统是更进一步的系统整理。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家说的阿含经有哪些?
四部阿含经有南、北传之分。
北传∶
杂阿含
中阿含
长阿含
增一阿含
南传∶
相应部
中部
长部
增支部
四部阿含经中,以<杂阿含经>,<相应部>为根本。结集佛法时判断的标准之一∶「
修多罗相应」,指的是<杂阿含经>,<相应部>中的「修多罗」部分。
南传的觉音论师有四部的注释,从注释的书名中,表现了「四阿含」(四部)的特色。
相应部注∶显扬真义
中部注∶ 破斥犹豫
长部注∶ 吉祥悦意
增支部注∶满足希求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说∶
「为诸天世人随时说法,集为增一,是劝化人所习。
为利根众生说诸深义,名中阿含,是学问者所习。
说种种禅法,名杂阿含,是坐禅人所习。
破诸外道,是长阿含」。
Ref.
http://cbs.ntu.edu.tw/gem_browse.php/fpath=gem/brd/BudaDigest/T
S**U
发帖数: 702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无著『摄大乘论』
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一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
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熹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正法时,恭敬摄耳,
住求解心,法随法行。如来出世,如是甚奇希有正法,出现世间。于声闻乘《如来出现
四德经》中,由此异门密意,已显阿赖耶识。于大众部阿笈摩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
名根本识,如树依根。
无著所引的这段《增支部尼柯耶》的经文系描述如来出现于世具有四种功\德,汉译的
有部《增一阿含》中并没有《如来出现四德经》,若只就内容来看,汉译《增一阿含》
卷十七,<四谛品>第三经(大正二·631b)可视为与无著所引为同类者,只是爱、乐
、欣、熹阿赖耶的部份变成「多有所著」;「非阿赖耶法」变成「不染著法」,当然仅
以此,很难马上将其视为阿赖耶。
在巴利文《增一阿含》(A^nguttara-Nikaaya)<四法品>第一百二十八经则有与
无著所引几乎完全相同的经文∶
AAlayaaraamaa bhikkhave pajaa aalayarataa aalayasamuditaa,saa
Tathaagatena anaala...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与汉传佛教
似是而非的东西,很容易误导人.你这人跟印顺法师一样有点傻,是学文科的料(逻辑有问
题而不自知).你比古人"聪明",
我没有时间一一反驳你的观点,也懒得去反驳.只是怕有人被你误导,我从而说几句.
我读过阿含经.你不要认为你比古人更了解佛教在古人(如玄奘法师)前的历史和佛教教
义.如果你这么想,我只能说你跟猪狗差不了多少.或者还不如猪狗.话有点重.

。相比之下,金刚经,心经,净土经典,甚至伪经楞严经,都有不少中国祖师注疏。直
到上个世纪,随著日本与欧洲对不同国家佛教历史的研究,才发现阿含经属于佛教原始
经典,了解佛教应当重视。
传译阿含经的也是大乘法师,将阿含视为小乘。阿含翻译成中文并不流畅,远不及后来
鸠摩罗什或玄奘译经。也没有翻出以阿含经为主的论,或是如何依阿含经修行的止观法
门。天台智者大师在这种环境下,将阿含经判为小乘是不足为奇的。中国在二十世纪前
,应该是没有人依阿含经修行过。
,分别历史与传说。
文字意义。
过去部派曾如何解读阿含经文。其中印顺法师将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与北传杂阿含经文对
照,最有参考价值。
经,说明从凡夫到阿罗汉的修行次第。
然目前只能从菩提比丘英译阿含的少量f...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与汉传佛教
阿含经注疏没有翻译是个大遗憾。
我英文又不行。
希望将来有人能够有中文版的翻译。

。相比之下,金刚经,心经,净土经典,甚至伪经楞严经,都有不少中国祖师注疏。直
到上个世纪,随著日本与欧洲对不同国家佛教历史的研究,才发现阿含经属于佛教原始
经典,了解佛教应当重视。
传译阿含经的也是大乘法师,将阿含视为小乘。阿含翻译成中文并不流畅,远不及后来
鸠摩罗什或玄奘译经。也没有翻出以阿含经为主的论,或是如何依阿含经修行的止观法
门。天台智者大师在这种环境下,将阿含经判为小乘是不足为奇的。中国在二十世纪前
,应该是没有人依阿含经修行过。
,分别历史与传说。
文字意义。
过去部派曾如何解读阿含经文。其中印顺法师将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与北传杂阿含经文对
照,最有参考价值。
经,说明从凡夫到阿罗汉的修行次第。
然目前只能从菩提比丘英译阿含的少量footnote看到,已经可以看出它的价值。
Y**u
发帖数: 5466
17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Aug 8 08:57:17 2011, 美东) 提到:
在这个版看了很久的贴,学了不少。最近读杂阿含,感觉这段讲的比较透。请师兄们指
教。
(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时
。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
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
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诸弟子有聪慧者.有钝根者
。及其命终。悉不记说所往生处。如是先阇那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拘陀
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亦如前者。沙门瞿昙尔时亦在彼论
中言。沙门瞿昙为大众主。其诸弟子。有命终者。即记说言。某生彼处.某生此处。我
先生疑。云何沙门瞿昙。得如此法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则生疑。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师
。见现...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774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与汉传佛教
有道理。

。相比之下,金刚经,心经,净土经典,甚至伪经楞严经,都有不少中国祖师注疏。直
到上个世纪,随著日本与欧洲对不同国家佛教历史的研究,才发现阿含经属于佛教原始
经典,了解佛教应当重视。
传译阿含经的也是大乘法师,将阿含视为小乘。阿含翻译成中文并不流畅,远不及后来
鸠摩罗什或玄奘译经。也没有翻出以阿含经为主的论,或是如何依阿含经修行的止观法
门。天台智者大师在这种环境下,将阿含经判为小乘是不足为奇的。中国在二十世纪前
,应该是没有人依阿含经修行过。
,分别历史与传说。
文字意义。
过去部派曾如何解读阿含经文。其中印顺法师将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与北传杂阿含经文对
照,最有参考价值。
经,说明从凡夫到阿罗汉的修行次第。
然目前只能从菩提比丘英译阿含的少量footnote看到,已经可以看出它的价值。
r****n
发帖数: 8253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与汉传佛教
写的不错,顶一下。

。相比之下,金刚经,心经,净土经典,甚至伪经楞严经,都有不少中国祖师注疏。直
到上个世纪,随著日本与欧洲对不同国家佛教历史的研究,才发现阿含经属于佛教原始
经典,了解佛教应当重视。
传译阿含经的也是大乘法师,将阿含视为小乘。阿含翻译成中文并不流畅,远不及后来
鸠摩罗什或玄奘译经。也没有翻出以阿含经为主的论,或是如何依阿含经修行的止观法
门。天台智者大师在这种环境下,将阿含经判为小乘是不足为奇的。中国在二十世纪前
,应该是没有人依阿含经修行过。
,分别历史与传说。
文字意义。
过去部派曾如何解读阿含经文。其中印顺法师将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与北传杂阿含经文对
照,最有参考价值。
经,说明从凡夫到阿罗汉的修行次第。
然目前只能从菩提比丘英译阿含的少量footnote看到,已经可以看出它的价值。
S**U
发帖数: 702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理解阿含经 (一)
现代人理解阿含经的参考材料
汉传∶
* 印顺法师『杂阿含经论会编』: <杂阿含经>对照<瑜珈师地论>摄事分的逐经解释。
* 四阿含经。佛光版用现代标点,读起来比大正藏舒服,但是注解不算可靠。
* <瑜珈师地论>摄异门分∶查询两个名词是否同义词。若不是,差别在哪。
* <瑜珈师地论>声闻地∶系统的解释阿含。
* 庄春江∶汉译阿含经辞典 http://agama.buddhason.org/ad/index.htm
* <法蕴足论>
* <大毗婆沙论>
* <俱舍论>
* <成实论>
* <异部宗轮论>
南传
* 五部(Nikaya)。元亨寺的汉译本,水平不如菩提比丘等人英文的新译本 (佛学界惯例,引用南传经论使用 Pali Text Society 的版本页码,但是 PTS 的英译本多半不如新的英译本)
* 巴利文注解。觉音尊者用巴利文对四阿含写下详细的注与疏,菩提比丘的英译本有少量译出,解读经文中的歧义,相当有帮助。
* <摄阿毗达磨义论>
* <清净道论>
* 巴利文词典可以帮助解读巴利文大藏经
藏传
没有完整的四阿含,阿含单经的参考价值不明。
c***h
发帖数: 2262
21

我不认为会影响实际修行,
你可以举个例子怎么影响法?
我们都很愿意搬椅子来听。
这也没什么,这种事常发生,
很多华人习阿含是到东南亚学,或学南传典籍接受南传的观点,
也有些是不拘于南传观点,或以杂阿含为主,直接修行验证。
这时候就会发生这种问题。
我知道有很多学南传的华人比丘认为北传习阿含的比丘的观念错误,
或修行原则错误,或修行方法错误。
要找北传习阿含的比丘论战,这事常发生。
听说,还是听你说,我才知道有这个原始佛教的什么网站
(不过我除了这个网站,其它网站都没去过)
可能你看到网站里面很多习北传阿含的人的观点与习南传的人的观点不同吧
前一阵子遇到习南传的大忏法师,
他就很坚定直指大愿比丘的教人刚开始缓步经行,教法违反自然,是错误方法。
还说要找他论战,听他说,随佛比丘也要找大愿比丘指出他的错误。
不只南北传阿含会论战,
即使自命为原始佛教的比丘自己都会论战,认为对方错误。
大家都很坚持。哈哈。
不过修行者自己一步一步按照阿含修行,四念处七觉支如何运作
透过实修初果二果的上去,一切清楚明了与经典相合验证,
别人怎么说,他是不会理的,要我,我也不会理,
除非你修到他的程度,和他一...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76
22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1) T02, p0550b
尊者阿难作是念  如来法身不败坏
永存于世不断绝  天人得闻成道果
或有一法义亦深  难持难诵不可忆
我今当集一法义  一一相从不失绪
亦有二法还就二  三法就三如连珠
四法就四五亦然  五法次六六次七
八法义广九次第  十法从十至十一
如是法宝终不忘  亦恒处世久存在
于大众中集此法  即时阿难升乎座
弥勒称善快哉说  诸法义合宜配之
更有诸法宜分部  世尊所说各各异
菩萨发意趣大乘  如来说此种种别
人尊说六度无极  布施持戒忍精进
禅智慧力如月初  逮度无极睹诸法
诸有勇猛施头目  身体血肉无所惜
妻妾国财及男女  此名檀度不应弃
戒度无极如金刚  不毁不犯无漏失
持心护戒如坏瓶  此名戒度不应弃
或有人来截手足  不起嗔恚忍力强
如海含容无增减  此名忍度不应弃
诸有造作善恶行  身口意三无厌足
妨人诸行不至道  此名进度不应弃
诸有坐禅出入息  心意坚固无乱念
正使地动身不倾  此名禅度不应弃
以智慧力知尘数  劫数兆载不可称
书疏业聚意不乱  此名智度不应弃
诸法甚深论空理  难明难了不可观
将来后进怀狐疑 ...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23
《阿含经》的菩萨道
──兼论《般若经》的出现
林崇安
中央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教授
一、前言
二、《阿含经》的菩萨前五度
三、《阿含经》的菩萨般若度
四、《般若经》的出现
五、结语:印度前后期菩萨道的开展
一、前言
释尊在《阿含经》中的开示,是以声闻道为主,兼及菩萨道。每当释尊提及自己「往昔
如何
如何修行」时,便是在教导菩萨行。这些教导散见于《阿含经》中,其内容不外是布施
、净
戒、安忍、精进、静虑和般若等六度(六波罗蜜)。以下引《阿含经》的明文来说明释
尊累
世如何积聚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文中特别指出,前五度之重要是在于熏习出禀性仁慈
的大
悲心或佛种,此为菩萨道之前段所必须先完成者,菩萨道之后段则是为了「速证阿耨多
罗三
藐三菩提」而「多行空」,此时以般若度为主修,依此超越「梵世法」。在后者的需求
下,
佛灭五百年起印度便有《般若经》的大量出现。
二、《阿含经》的前五度
在《阿含经》中,释尊很善巧地谈到自己的前世,一方面说明因果之不虚,一方面暗示
菩萨
道的尊贵与不易。以下先引经说明释尊前世,具体实践布施、净戒、安忍、精进和静虑
等前
五度的实例,如此经由累世的积聚福德资粮,才播下
r****n
发帖数: 825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明说大乘是佛说
几个主要问题
1.阿含经确实有提到大乘这个词,但是他的意思是指能行八正道,断烦恼的修行人
“佛告阿難。是世人乘。非我法.律婆羅門乘也。阿難。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羅門
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諦聽。善思。當為汝說。阿難。何等為正法.律乘.天乘
.婆羅門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阿難。是名正法.
律乘.天乘.梵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
2.《增壹阿含经》卷1〈1序品)是后人所加,不是阿含经文
3.央掘魔罗经四卷的那个翻译版本非阿含正统版本,而是被篡改的,在目前的阿含经以
及南传经典里面,根本没有如来藏的概念
4.十二部經,不是十二部經,而是十二种經文的格式。這些格式阿含中都有,不必包括
大乘經的。
5.北传的增一阿含经是属于大众部的经典,是被公认阿含经当中最晚出的,而大众部是
大乘思想源头。
c***h
发帖数: 2262
25

教”
“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 说的也很好,这篇的道理没有不好之处。
可,不要太相信增一阿含,奉为圭臬。历朝历代后人加了许多伪作。
例如,我认为其它阿含未出现过的须菩提的出现就很可疑,
一直讲空,不断贬低亲闻佛法的其它弟子,有些是相应(杂)阿含的重要弟子。
特别是归为”小乘”的弟子。看得出当时大小乘斗争的痕迹。
看来斗争到伪造作品加入阿含中了。
即使相应(杂)阿含,也不要太相信,里面还是有伪作。
这篇大迦叶问阿难….干麻? 大迦叶主持集结,还问阿难?
第一次集结是有人认为已经有四阿含。
印象中似乎有人也认为相应阿含(杂阿含)才是第一次集结颂本。
这篇有后代人的观念。“诸佛之教” 也是有争议有疑问的说法。
“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 这种划分法,很浓的后代划分味道。
七佛之说,是否像是本生经被后人加油添醋,很可疑。
佛弟子那时的言行,一直以释迦摩尼佛的亲自教导为依归,
释迦摩尼佛过世,大家都很怀念,正是极力推崇,
不说释迦摩尼佛,而说”诸佛”,是很可疑的。
这篇开始”诸佛”了。
越往后的作品,”佛”越来越多。
c***h
发帖数: 2262
26


=================
http://baike.baidu.com/view/13867282.htm?fr=aladdin

如果在更大的背景中考察,《杂含》在经藏中的地位就显得更加突出。据义净《南海寄
归传》所述,佛灭后一千多年,印度(包括周边国家)佛教大小乘并存,其中上座部、
有部势力最大,分传南北。然其大小乘的差别仅在于是否礼拜菩萨、读大乘经,行斯事
者名大,否则号小,馀皆同也,所谓“律捡不殊、齐制五篇、通修四谛”[7]者是。《
瑜伽论》的体例、内容恰应此说,《菩萨地》仅在原始经、律基础上别出一门[8],并
无脱离三藏另立新宗之事。此在早期大乘作品《大智度论》中亦有迹可循,论中安立“
修多罗”为阿含、大乘二分,而以大乘经为三藏外别说者,同时将自宗“空门”与“阿
毗昙”等并提[10]。又,玄奘除了翻译《瑜伽论》等大乘经论之外,还翻译了大量有部
论着,从古论到注释书,这也是当时佛教实况在文献上留下的一个注脚。即此遍观,足
知即使在大乘分支以后,一切法义不离三藏,三藏要义摄归《杂含》。所以,印顺法师
的断语是十分允当的:“无边的甚深法义,都从此根源而流衍出来”。...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27

从阿含来看
依历史先后顺序
后面的大乘根据这段经 扩充加了很多东西 提出”成佛”的步骤
而这些”成佛”步骤并非阿含通篇的宗旨-----今生尽快解脱
我觉得顶多是大乘在发展之初 要找当代最可信的权威当依靠—阿含
于是就找了阿含里的这经 然后扩充其意
大乘发展之初一般都是这样找阿含中的一些话
是否断章取义曲解阿含旨意 非要这样才能”成佛” 有待商榷
像布施 佛陀是对在家众说
是怕他们无法接受解脱观念 慢慢引导在家众接受解脱观念的一种做法
从修行角度
是为接引大众 让大众培养出能接受解脱观念的福德(波罗蜜)
或者自己培养出能接受解脱观念的福德(波罗蜜)
而有前面布施…..等等 到最后 就是接受解脱观念(慧、般若)
如果是直接接受解脱观念
那就在佛陀座下奋力修行 佛陀就直接说慧(般若)、内观、证阿罗汉果
不会对他们说布施等等技巧
这观念 与后来有一些的大乘有些差异
从大乘来看
“成佛” 的确在阿含中找得到一段经文
但不能证明非要这样才能”成佛” 或要这样做 境界或成就比阿罗汉更高
不过从接引大众、方便推广来说 这些布施、…等等
S**U
发帖数: 702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理解阿含经 (一)
《法句经》虽然不属于四阿含,也是南北共传的原始佛教圣典,在南传属于<小部>。
下面以《法句经》一颂的解读为例,看解读会遇到的问题。
经文∶
1. 南传《法句经》(第372 偈)∶
无禅则无慧,无慧则无禅;禅慧具足者,彼近于涅盘。
2. 北传《法句经》卷 2〈34 沙门品〉∶
无禅不智,无智不禅;道从禅智,得至泥洹。
3. 《法集要颂经》卷 4〈32 苾刍品〉∶
无禅则无智,无智则无禅;道从禅智生,得近圆寂路。
这一颂,南北传共有三个译本,大同小异。意思是什么呢?
问题一∶能解读成定慧不二吗?
虽然禅宗主张定慧不二,将此经依禅宗或中文解读成定慧不二,与多篇阿含「定慧不同
」的解读冲突。参考巴利原文,这也是文法不允许\的解读,论师们解释此颂,也无人
如此解读。依原始佛法的说法,是不允许\解读成定慧不二
的。
问题二∶颂文中,「智」或「慧」出现不只一次,意义是否相同?
这对解读有很大影响。如果「智」、「慧」前后的意义不变,就又回到定慧不二的解读
。不同论师解读都认为∶「智」或「慧」,前后所指的不同。
开印法师写了篇文章,引用不同论师的解读,并指出他们的共同点
www.yinshun.org/...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以下两篇阿含经文来说明 :
『破斥唯识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于舍卫城游化,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嗏帝比丘生起了邪见,他说
:「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比丘们知道了
,就去嗏帝比丘那里,问道:「嗏帝!你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嗏帝比丘回答说:「
各位贤者,正是如此!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当时,比丘们就诃责嗏帝比丘说:「你不要这么说!不可诬陷世尊!不可诽谤世尊!这
种行为是很不善的。世尊并不曾开示这样的法义。嗏帝!识由于因缘而生起。世尊曾多
方借喻,解说识乃基于特定的因缘而生起;若赖以生起的因缘消灭,识也会随之灭去。
嗏帝!你应该赶快捨弃你那种邪见才是。」...........,
佛陀就问道:「嗏帝!你可曾宣称如来一向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
个识?」嗏帝比丘回答说:「世尊!我确实知道您是这么教导我们的:在生死轮回中流
转的是同一个识。」佛陀接著问道:「嗏帝,你说的识是甚么呢?」嗏帝比丘回答说:
「世尊!我说的识就是吾人一切动静语默,乃至起心动念的主宰;不论投生...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0

这里的取蕴的定义又不是经里面定义的,是论吧。
好呗 就算这样,依你们,
可能引起贪爱的
那么会引起谁的贪爱,不就是自己的贪爱吗
阿罗汉的身体会引起阿罗汉自己的贪爱吗? 当然不会。
所以阿罗汉的身体应该不算色取蕴。
因为阿罗汉不会贪爱自己的身体了呀。
增ㄧ阿含也有舍立弗这样的相似经文,但舍立弗说到阿罗汉,与前面不一样。
不过增ㄧ阿含可性度较低,大概就非学阿含者引得很高兴而已,不到万不得已,不引用。
可增ㄧ阿含与杂阿含其它经也很合,反而是你们引的经文很独特。
举例 以下杂阿含经文不是也说,于五受阴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
那不是与你及跑日贴的经文不合吗?
(七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比丘于色厌.离欲.灭
.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不起
.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
退一步说,那你解释一下你们引的经文
「摩诃拘絺罗!阿罗汉亦复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
、非我,所以者何?为得未得故,证未证故,见法乐住...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的大乘和非阿含的大乘
阿含的大乘和非阿含的大乘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23224&extra=page%3D2
(一)在阿含经,尊称佛陀之教说为‘大乘’。
(二)大乘、小乘之语,系释尊入灭后一段时期,大乘佛教兴起后,由于大、小乘对立
而起之名词。一般而言,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若由部派佛教之
立场来看,大乘并非佛教。然由思想史之发展而言,小乘乃是大乘思想之基础。
(三)小乘视释迦为教主,大乘则提倡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小乘仅否定人我之实在性,
大乘且否定法我之实在性。小乘以自己之解脱为主要目标,故为自调自度(调指灭除烦
恼;度指证果开悟)的声闻、缘觉之道。大乘认为涅盘有积极之意义,乃自利、利他,
两面兼顾之菩萨道。
(四)小乘中,有阿含经、四分律、五分律等,以及婆沙论、六足论、发智论、俱舍论
、成实论等论。至于大乘,则有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等经,以及中论、摄大乘论等
论。大乘教徒虽承认小乘三藏之价值,然以为不如大乘经之殊胜;而小乘教徒则不以大
乘经论为佛说。
S**U
发帖数: 7025
32
我同意 cpath 的看法。
此经在杂阿含经中,分类属于「只夜」,「只夜」的性质是不了义的。如『瑜伽师地论
』等说,杂阿含经的经文,分为三大类∶修多罗、只夜、记说。『杂阿含经』的蕴 、
处、因缘、道品四个相应,是原始的「相应修多罗」,性质是了义的,是原始佛法的根
本。结集时的三个标准之一,「修多罗相应」,应该是指以杂阿含经「相应修多罗」的
部分,来抉择是否佛法。
『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 说∶
「如是一切相应,略由三相。何等为三?一是能说,二是所说,三是所为说。若
如来、若如来弟子,是能说,如弟子所说、佛所说分。若所了知·若能了知,是所说,
如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所了知),及道品分(──能了知)。若诸苾刍、
天、魔等众, 是所为说,如结集品」。
『瑜伽师地论』,对「记说」的解说,如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下)说∶
「云何记别?谓于是中,记别弟子命过已后当生等事」。 「或复宣说未了义经,
是名应颂。云何记别?……或复宣说已了义经」。
瑜伽系论典,以显了分别,记别未来──二义,解说十二分教的「记说」。记别弟
子未来当 生等事,与 『大毘婆沙论』 的「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3
<阿含经>对「成佛之道」的观点,是「成佛之道」没有离开<阿含经>所说的修行方
法。也就是现观四圣谛,或是八正道,或是四念处。
转法轮经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
、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亦不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智、明、觉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
门、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杂阿含498经
如是,我知过去诸佛、如来、应、等正觉,悉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
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彼当来世诸佛世尊,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盘者,住四念
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今现在诸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
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98.htm
中阿含98经/念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2278
34
如此众生,身恶行成就,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成就,谤圣人,邪见受邪法因缘故,身坏
命终,生恶趣泥犁中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一)
http://www.cbeta.org/result2/normal/T02/0099_031.htm
意解脱不满足、慧解脱不满足故,则为谤圣邪见;邪见因缘故,身坏命终,生恶趣泥犁
中。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二)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2/0099_032.htm
瞿波梨比丘已怀恶心。谤舍利弗.目犍连。身坏命终。堕此钵头摩地狱中。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九, 第四分世記經地獄品第四)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1/0001_019.htm
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口、意惡行,誹謗聖人,邪見成就邪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
,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中阿含王相應品,天使經第七)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1/0026_012.htm
梵志因增上慢转生为狗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四,鸚鵡經第九)
http://www.cbeta.org...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35
搜狐体育讯 12月23日,第12届中日阿含·桐山杯冠军对抗赛的比赛,在日本的京
都阿含宗总本山举行,对阵的双方为中日阿含桐山杯快棋赛的冠军邱峻和山下敬吾。结
果,经过240手的激战,中国的邱峻八段执白中盘战胜了山下敬吾九段,获得对抗赛的
优胜。同时,这也是中国棋手连续第八次获得本项赛事的优胜。
>>>棋谱:邱峻执白中盘胜山下敬吾
阿含桐山杯是由日本阿含宗出资举办的一项传统的快棋赛事,每年中国和日本都在
各自国内决出冠军,两位冠军则于年底在中日对抗赛中相遇。至今,对抗赛已经举办了
11次,中国棋手以总比分7-4领先。值得一提的是,在前4次的交手中,日本棋手全部获
胜,而此后中方已经连胜7次。今日邱峻获胜后,中方棋手取得8 连胜。
比赛于日本当地时间下午13点30分、北京时间12点30分准时开始,经过猜先,山下
敬吾猜得黑棋先行。开局后,双方在左上走出一个常见的定式,白36以下邱峻将右上角
活出,但黑方也形成了厚实的棋形,并抢到了45逼的大场,局面不错。以下,邱峻开始
展现他的风格,48、50连续抢占实地,不惜为此付出被黑方“拔花”的代价。
黑方第79手靠是...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明说大乘是佛说
阿含经明说大乘是佛说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23220&extra=page%3D2
一、以阿含中说阿难尊者集结经典时,另有集结大乘佛典为证:
《增壹阿含经》卷1〈1序品〉:「于大众中集此法,实时阿难升乎座,弥勒称善快哉说
,诸法义合宜配之,更有诸法宜分部,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种
种别,人尊说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精进,禅智慧力如月初...
....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
上,能净三眼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
高才智,若有书写经卷者,缯彩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以此法宝难遇故。说此
语时地大动,雨天华香至于膝,诸天在空叹善哉,上尊所说尽顺宜,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毘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
顺,弥勒诸天皆称善,释迦文经得久存,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此经真实
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
是时,尊者阿难及梵天将诸梵迦夷天,皆来会集;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来会聚;
q****n
发帖数: 4574
37
四阿含经,不是佛经的全部。 佛讲的法不是全部包含在四阿含经里。这点很重要。我
过去也曾认为四阿含经就是佛经的全部。我差点被印顺法师误导了。不过也好,导致我
读了阿含经,对它有所了解,长了不少知识。
我过去也常质疑净土之存在。但许多实例事迹,让我不得不相信净土之不虚。
S**U
发帖数: 7025
38
四阿含经,不是佛经的全部。不过佛经入结集的标准之一,就是不能违反杂阿含经的「
修多罗」。这是不同部派共传的标准。四阿含经不同部派所传大致一样,可以相信,是
所有佛法的基础。
现存大乘经,有一些符合入结集的标准,有一些不符合。这点很重要。

我过去也曾认为四阿含经就是佛经的全部。我差点被印顺法师误导了。不过也好,导致我
S**U
发帖数: 7025
39
你自称读了阿含经,就说说你阿含经读了多少,读阿含经学到什么。
从你写的东西,看不出来你从阿含经学到东西。
G**W
发帖数: 1865
40
大乘佛法之如来藏和阿含圣教根本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得以生起。那再生的身心虽不是原先的那具身心,却是由它而来。
弥兰陀王:尊者,您是一位智者。』
参考资料:The Questions of King Milinda
以上是南传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1

再说一段
最近我对空的看法是由有染无染(有我无我)解释起,
看起来又似乎符合杂阿含中佛陀对空的说明。
我也不知这样解释对不对,请妳和对南北传都有研究的SeeU法友参详参详。
解释的角度是
1以往缘起法,是解释有染(有我)的五蕴(内在五受阴)与外部环境接触,引发忧悲恼苦
的情况。
2空,是解释,无我之后,纯净无染的五蕴的状况。
所以,佛陀在阿含中说,空与缘起法不同。
(也有人对阿含中古文的诠释是,空就是缘起法。可我总觉得不是)
缘起法
当内观,会暸知缘起法中,缘生是怎么样情况,会往哪里走下去。
对色的贪染,缘起于何处,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往忧悲恼苦走去)
对受的贪染,缘起于何处(受污染的触,无明触),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
往忧悲恼苦走去)
对想的贪染,缘起于何处(受污染的识),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往忧悲恼
苦走去)
对行的贪染,缘起于何处(无明),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往忧悲恼苦走去)
对识的贪染,缘起于何处(受污染的行),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往忧悲恼
苦走去)
无我之后,
当没有”我”支撑着,诠释着你以往对有染的色...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2
感谢法友提供讯息,我先想想,看看杂阿含,再看空之研究。
昨天看了杂阿含一经我发现我搞错了,我把”空”说得太伟大
应该先有空三昧,才有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
空三昧应该还没到稳定的无我,应该只体会到无常,因缘集灭。不只是生灭。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教这段杂阿含的‘味’和‘患’是什么意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3 21:55:04 2012, 美东)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对『阿含』的空,有详细论证。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0/yinshun30-02.html
i********7
发帖数: 808
43
杂阿含的“空”,应该以杂阿含的立场去解释,有杂阿含的经文中提到,空,是指空我
,空我所。并非是印度初期大乘,中观的“空”的概念。你要是看空之研究,很有可能
会掉入哲思的陷阱,很难出来。既然在研究杂阿含,就恭喜你,千万不要放开世尊教法
的精髓,而选择后世祖师的论著。
S**U
发帖数: 7025
44
前言
汉译《阿含经》与对应的巴利《尼柯耶》,对于了解初期佛教的教导极为重要,这些教
导是所有其他佛教形式的基础。如果对初期佛教中心范畴掌握得不精准,就缺乏妥善的
基础来了解其后佛教的思想发展。本文希望对这基础提供个人的微薄贡献。本文将检视
「受」这个术语,以呈现它不同的层面及微细的差别,并揭露它与初期佛教哲理及修行
的关系。本文的经典基础为《阿含经》的开示,尤其以能在巴利《尼柯耶》找得到对应
的经典为主,因为那些《阿含经》与《尼柯耶》所共有的文献,有极高的可能性,可视
为最早的一批佛教文献,因此,便用它们来探究初期佛教的教导。
受(vedanā),是五取蕴中的第二蕴,及一般常见的十二缘起中的第七支,会引
生渴爱的那一支。在这两类文脉中,「受」所扮演的角色,显示出在初期佛教分析真实
(reality)时,受的重要性。依据这个分析,「受」是构成「我」的五种成份之一;
同时当要控制渴爱时,受是在苦的缘起过程的特别联结点。因此,对初期佛教的广泛了
解和特别是对解脱道的理解,「受」及其意涵的评估都极为重要。
下文中,首先我将检视受的一般本质(I),其次探索受跟业报的关系(II),最后讨...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5

是有端猜疑,不是无端喔。
(我没有讨论这篇的佛法上的道理,
对这篇的道理我也满同意的,也是一个角度看佛法。)
可 为何相信这篇的多佛信仰? 你我验证过吗? 后世许多人都引用,都谈,所以相信?
为何相信阿含的教导? 或相信某佛经说的事? 而且一点怀疑都没有。
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大问题。
不面对,就很容易倾向信仰,甚至是迷信的信仰。特别是神话部份。
当然,过分怀疑,过份理智,也会导致什么事都不做,连佛法修行也免了
怀疑多佛信仰,”佛”的意义的形成、转变过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这并不影响佛法修行呀?
再者,阿含本就被后世加油添醋,参杂一些神话,也夹杂很多后世门派的观点,
这是众所周知,也广被讨论的事。
对于无法验证的信仰的事,要保持怀疑,甚至多批判一点也无妨,
免得让后世宵小,鱼目混珠,
站在正方也好,反方也好,当成趣谈吧,无所谓。
例如 多佛信仰的形成过程。
对于与修行关系密切的事,就要真的严肃一点的探究了,
如你所说,要问人问个仔细,并且非亲身体验不可。
“净信不疑”是很难的,要经过亲身验证,十结之一。
没有亲自验证的事,不要乱说自己不怀疑。
佛陀没有要我们,听了他说的就相信喔...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西藏大藏经>中没有完整的译出整部<杂阿含经>,只有单经。依德格版<西藏大藏
经>,宇井伯寿等人的对照,略列内容∶
经号 内容
379 转法轮经
403 四圣谛无间等
583 月天子
726 善知识
980 六随念
981 六随念
1226 四种虽小不可轻
1299 十种业迹
经号是大正藏<杂阿含经>对应经经号。
汉译<杂阿含经>有几千经,<西藏大藏经>中译出的,不到汉译<杂阿含经>的百分
之一。其中的<转法轮经>,不知道有没有译成中文或英文,可以与各译本对比。
S**U
发帖数: 7025
47
「见法般涅盘」, 「得当生涅盘」below would imply 有余涅磐, wouldn't it? Not
to mention 「有余涅磐」 is used in 杂阿含经 several times.
相应部12相应16经/说法者经
「比丘!如果对老死是为了厌、离贪、灭而教导法,『说法比丘』是适当的言说。
比丘!如果对老死是为了厌、离贪、灭的行者,『法、随法行比丘』是适当的言说。
比丘!如果对老死从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得当生涅盘比丘』是适当
的言说。
杂阿含363经
佛告诸比丘∶
「若有比丘说老、病、死生厌、离欲、灭尽法,是名说法比丘。
如是,说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
是生厌、离欲、灭尽法,是名说法比丘。
杂阿含364经
佛告诸比丘∶
「若比丘于老、病、死生厌,离欲、灭尽向,是名法、次法向。
如是,生……乃至行,生厌、离欲、灭尽向,是名法、次法向。
诸比丘!是名如来施设法、次法向。」
杂阿含365经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若有比丘于老、病、死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比丘得见法般
涅盘。」
ht...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8
阿SEE, 以下不就是在說你嗎 ?
『地獄只是聖人教化的恐嚇手段 ???
佛陀在阿含部的『起世因本經』、『大樓炭經』特別詳細的說明了世界悉檀,把整個三
界從地獄、餓鬼、畜生、人間、講到天道,佛講世界悉檀. 所以講地獄、畜生、餓鬼之
難處,原因是因爲眾生實在太剛強了.
但是有一部分專做佛學研究的佛弟子們不相信有地獄,不相信有餓鬼道這等事,爲數還
不少. 所以書中或文章中有時暗示地獄只是聖人施教的方便說法。意思是實際上沒有地
獄這回事。可是令人不懂的是,既然崇尚原始佛法,而原始佛法的教典中有四阿含. 佛
陀很詳細的說明了從地獄到天界的事。那說沒有地獄的所謂佛弟子到底信不信佛法? 說
沒有地獄的所謂佛弟子是不是指佛說錯了 ? 因爲信佛法,所以身披法衣, 出家受聲聞
戒。可是又否定佛在四阿含講的世界悉檀,不信佛在阿含所講的地獄果報。那這樣到底
信不信佛呢? 到底是不是佛教徒 ? 很耐人尋味.
佛說明地獄中的種種苦難,當然是恐嚇,但是恐嚇不一定是假的,這就是恨鐵不成鋼。
但是佛的恐嚇是真實說,如果謗正法、謗賢聖、殺害眾生、殺人越貨,一定得要下地獄
,雖然是恐嚇,卻是真的。所以把地獄中的各種境界...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9
阿含经说初果持戒清净。戒其中的"不妄语"是什么?
杂阿含1039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039.htm
不实妄语∶或于王家、真实言家,多众聚集,求当言处,作不实说∶不见言见,见言不
见;不闻言闻,闻言不闻;知言不知,不知言知,因自、因他,或因财利,知而妄语而
不舍离,是名妄语。
中阿含15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015.htm
一曰妄言,彼或在众,或在眷属,或在王家,若呼彼问∶『汝知便说。』彼不知言知,
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为己为他,或为财物,知已妄言。
经文指的是说话如实。这与阿含经主张如实知见而解脱,是一致的。
经文的"不妄语"没有"说出的话一定要作到"的意义。
c***h
发帖数: 2262
50


自从阿含的圣典地位被世界各地佛学学者确定,
影响到大乘慢慢的不像古时候那般轻忽打压阿含,慢慢向阿含靠拢
而另一股风潮开始形成,就是抛弃大小乘,汉传 藏传 南传
开始自成一派,回归探讨更正确的佛法
很多新兴的华人比丘或佛弟子,既不是向南传学习(当然会重视参考),
也不满大乘(汉传 藏传)一贯的作风,因为明显与佛陀差很多。
有着佛教传统,又不想远渡重洋到泰缅,
(或者去泰缅学习了,也许自认华人有佛教的优越性,未必要走南传也不一定? )
(或者既然抛弃大乘,也知道南传也是部派之一,未必完全正确,
而又有全球佛学学者的数据为底子,自认可以独自探讨更正确的佛法,于是也一样把南
传抛弃)
总之,一群独立的比丘及佛弟子开始自成一格,开创新局面
开始专研及修习阿含,抛开南北传。
这群比丘或佛弟子,很让人讨厌。
因为比较理性一点点,像学者一样,天不信地不信,把道理说清楚再说。
对于宗教人士来说,这一小搓狂徒看起来有点自大,顽固。
大乘信徒讨厌他们,这是一定的。
可是南传信徒可能也会讨厌他们。
但是确实有这股新风潮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