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陕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t
发帖数: 3219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相当于从瑞金转战陕北
不及。。
这个,相当于从瑞金转战陕北。
还是老战术
W******2
发帖数: 1453
2
【人民报消息】根据现代词典的释义,“诅咒”一词原指祈求神加祸于所恨之人,现泛
指咒骂。事实上,“诅咒”最初是写作“诅祝”的,出自《尚书》,向神祈祷称为“祝
”,请求神加祸于仇人称为“诅”。早在两三千年前的周代,就设有“诅祝”、“太祝
”等官职,负责掌管盟誓和祈神事宜。
东汉的《论衡》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晋国的中行寅在家族大难临头之际,召来掌管
祭祀的太祝,并质问他:“你为我举行祭祀仪式时是不是偷工减料,贪污了供品?斋戒
时是不是不够虔诚,以至于得罪了神灵?如今上天马上要降罪于我了,国家很快要灭亡
了!”
太祝回答道:“当年先君中行密子仅有十辆车,但他却不嫌少,并且每天都在修身养性
,增加自己的德行;可是如今您拥有一百辆兵车,每天仍旧考虑着怎样再增加兵车的数
量,以至于横征暴敛,招致百姓的诅咒。您以为祈祷上天真的会赐福于国家吗?民怨沸
腾自然就会亡国。何况只有我一个人‘祝’,为您祈福,而整个国家的百姓都在‘诅’
,一‘祝’怎能战胜万‘诅’呢?如此国家怎么可能不灭亡呢?我何罪之有?”中行寅
听了十分惭愧,但并未从中吸取教训,最终导致家族获罪。
由此可见,“诅祝”的本义既包含祈福之意,也包...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2729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ddyboy (hell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白俄罗斯美女和陕北小伙。婚后的幸福生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2 01:25:53 2017, 美东)
m********g
发帖数: 10469
4
央视排演的节目而已,看下集就知道。这白俄美女最后没看上男方条件,不是央视这个
show,她不一定会去陕北。
p**j
发帖数: 7063
5
大家哪里崇拜白妞了?生下来就是白妞,有什么好崇拜的?大家崇拜的是陕北小伙。
d******a
发帖数: 32122
6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历史上河南有大象 陕北有鳄鱼
的确是非常陕北,三四十公里之外就是内蒙古鄂尔多斯 。。。
那时候中国已经有城邦了,没有工业,标准的空气清新
所以,先是叫唤全球变暖,接着又哀嚎全球气候异常的就歇歇吧
A******e
发帖数: 655
7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历史上河南有大象 陕北有鳄鱼
石卯的那个不是说是皇家动物园里的吗,虽然是扬子鳄,可以解释成只有夏天才在室外
放养,至多可以说五千年前陕北榆林地区比现在湿润得多了,不但可以有农业,可以支
持巨型城市,还能建个太液,养几条扬子鳄。不过那已经了不得了,现在那里基本上是
半荒漠风沙苦寒之地。
A******e
发帖数: 655
8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历史上河南有大象 陕北有鳄鱼
那个红山文化比如查海之类,都是过度游牧惹的祸了?那时候还没有游牧民族这种说法
,那里的原住民是养猪和种黍为生的,地道的农耕渔猎式生活方式。牛马虽然也有,但
是很少,主要是用来吃的。现在寻找中华文化,尤其是北方文化的源头,结果越找越往
北,石峁五千年陕北,红山六千年内蒙古,兴隆洼七到八千年前,内蒙和辽西;再早还
有,就是要到贝加尔了,差不多一万年,玉器文化上绝对一脉相承。
从这个规律上看你说地球在过去一万年里大趋势在变冷还是变热?中国人的老祖宗一路
向南一迁再迁,不就是因为北方越来越冷,不再适合他们的生存方式。
m***y
发帖数: 14763
9
Pretty difficult here.
陕北 can use 窑洞because the water table there is pretty low. I don't think
you can find such a place where you can find a job.
m***y
发帖数: 14763
10
Hehe, not so easy. Occasionally, a house here will collapse under the heavy
snow. I don't think most American houses can support that weight. And it
might take a million years for the backfill to settle down to the density
like in 陕北.
d****u
发帖数: 1553
11
来自主题: NextGeneration版 - 奔我家陕北小农民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eattle 讨论区 】
发信人: dsamyu (ding), 信区: Seattle
标 题: 奔我家陕北小农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7 14:27:43 2009, 美东)
RT
l*****z
发帖数: 13617
12
陕北小伙方言唱《high》,逗死了,说话很土很幽默。。。
我不会贴视频,哪个同学帮忙贴一下?
http://www.zjstv.com/dianbo/zy/zgmxx/hx/2012/10/2012-10-1228270
t****n
发帖数: 286
13
不客气.
张玮的High歌 很有煽动力.
黄龄的High歌MV, 媚眼妖娆.
陕北小伙完全搞笑...
u*****u
发帖数: 2651
14
来自主题: AudioBook版 - 【电台】冯晓荣:陕北二后生
http://ourfolk.net/2011/02/15/4529/
常听魏小石的电台,小石的声音很温暖,平易柔和,透着一种知性。可能因为他自己做
音乐的缘故,他说起话来抑扬顿挫,有轻有重,有急有缓,很有韵律感。
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音乐人,每次访谈不只是对话,还插播好听的音乐。
这次采访的是个在延安唱歌的后生,听着浓浓的乡音,还有用陕北话唱出来的歌,很给
劲,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节目,一口气听完,好像能感受到一个在偏远老区写歌的后生的
心理,他在模仿,原创,流行,传统,西洋之间的选择,很有意思,绕了一大圈,他最
终开始欣赏村头说书人的艺术。
最喜欢的是第一首歌《二后生》
蓝个盈盈的天上飘着一疙瘩云,一阵圆一阵扁一阵又像饿的脸!
饿爹说饿是个八成瓷疙瘩,杂家问咋家答咋家撬不出一句话。
杂家问咋家答咋家撬不出一句话。
饿平时么事就爱到村口上转,就爱听那老汉他说两段。
冷馍馍那个芊芊饭和揪片片面,饿妈还说饿吃饭不祥谦。
介绍哈的对相都见过面,人家都说饿张的一副烂眉眼。
饿杂就装的那个么听见,见唠还常问人家拉里可呀。
茫茫大千世界,小小村边田间,
无助的人总在等到着明天。
爱总飞在蓝天,心总飘在... 阅读全帖
g*****i
发帖数: 1236
15
来自主题: AudioBook版 - 【电台】冯晓荣:陕北二后生
感谢分享,
很好听的陕北调调~~~
l*****z
发帖数: 13617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York 讨论区 】
发信人: thefun (Bill), 信区: NewYork
标 题: Re: 陕北方言唱《high》歌,笑死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9 14:45:58 2012, 美东)
a****g
发帖数: 2620
17
好喜庆的孩子!
好熟悉的陕北话!
c********t
发帖数: 2276
18
来自主题: Joke版 - 陕北红军初见毛主席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aa7 (xa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陕北红军初见毛主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23 12:48:44 2009, 美东)
我们进门前,警卫行持枪礼,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进屋后屋里的人都站
起来,其中有个个子很高的中年人,很和气热情,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总伸出一只手在我
们面前晃,见我们没反应,挺尴尬的把手又收回去了。后来才知道是主席要和我们握手
,却由于我们不懂而没握成。
w**********5
发帖数: 1741
19
(天降绝世奇才)1975年,从16岁起即辍学在陕北山沟沟里刻苦研读俄罗斯文学、美国
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拉美文学、印度文学……的习近平同志,一举考入清华大
学化工系!
b******y
发帖数: 2729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ddyboy (hell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白俄罗斯美女和陕北小伙。婚后的幸福生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2 01:25:53 2017, 美东)
d***a
发帖数: 469
21
来自主题: NWU版 - 陕北的乡党很富啊 (转载)
就和山西的私人煤窑一样,快整顿了吧。不过陕北国营油田也够福的,北郊那么大一片
地方全是油田买了,还盖了无数楼。
T****e
发帖数: 2167
22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红豆生南国,陕北产馍馍
今日响飞机到睇到本杂志
话伤城同黄金甲故事同出一辙
只不过张中意丰满,刘中意扁平
最后一句点评更绝
红豆生南国,陕北产馍馍
N**********d
发帖数: 9292
23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不一样的陕北男人! (转载)
陕北也就是那些有煤的地方富起来了,不过贫富差距非常大
y*********o
发帖数: 700
24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西安算是陕北还是陕南?
是不是西安话与陕北陕南话都有很大的区别?
N**********d
发帖数: 9292
25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西安算是陕北还是陕南?
关中
跟陕北话差别比较大,陕南去的少,不太了解
N**********d
发帖数: 9292
26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西安算是陕北还是陕南?
西安
我去过陕北很多地方,榆林、延安、定边、靖边等等
i******o
发帖数: 6843
27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西安算是陕北还是陕南?
无语了。西安是关中地区。既不是陕北也不是陕南
y*********o
发帖数: 700
28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西安算是陕北还是陕南?
在最近之前我对陕西完全不了解啊。对于陕西地理只知道以秦岭为界分南北。陕南气候
接近南方,能种水稻。陕北是黄土高原。。。
h******e
发帖数: 1811
29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西安算是陕北还是陕南?
没关系,你比我还强一点儿,我虽然住过几年,但是不记得还有关中这种说法。陕北是
知道滴,就是毛主席率领的红军的革命根据地嘛,具体的额也不清楚了。
m**m
发帖数: 150
30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能不能组织个陕北的群呢?
有几个是陕北的?
m**m
发帖数: 150
31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能不能组织个陕北的群呢?
有几个是陕北的?
t*********0
发帖数: 3495
32
呵呵,俺似乎是第一次窜到这个版上来的,居然是老乡版:)
向各位老乡问个好!
没想到在这里也看到爱菊MM,握手。俺是陕北的,这个连接上的有些俺吃过,有些没有
。不过从图片上看着挺好的,看得俺口水满口:)如果MM回去,值得一尝:)
MM是米脂人,那一定是大美人:))
t*********0
发帖数: 3495
33
MM谦虚了:)
俺是延安人,这陕北话不太容易拼出来:)
N**********d
发帖数: 9292
34
我印象最深的陕北话就是“害不哈”哈是4声
s*****e
发帖数: 6053
35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陕北地名里的堡怎么念?
在看了下帖子,问的是陕北,那偶就不知道了~~~~~~~~~~
b********s
发帖数: 1508
36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说说陕北农民头上绑的白毛巾
见识太少。河北老农民一样头上裹白毛巾,并非黄土高原特有。区别是,陕北农民把结
打在前面,河北农民是打在后脑。
z**n
发帖数: 22303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WU 讨论区 】
发信人: junting (大力水手), 信区: NWU
标 题: 西大杰出校友--张维迎(从陕北走出的经济学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22 21:53:49 2011, 美东)
张维迎,2002年至今北京大学校长助理,2006年至2010年12月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和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
1959年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西北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1994年获牛津大学经济
学博士学位,1984-1990年曾在国家体改委工作。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师从诺贝尔奖
得主James Mirrlees教授和产业组织理论专家Donald Hay,主攻产业组织和企业理论。
致力于推动中国大学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商学院教育体制的改革。2003年北京大学教师
体制改革方案的主要设计者。1999年开始任学院副院长。2005年任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6年9月8日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社会兼职
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
国务院国家审批制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信息化...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8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中国秘密战-1
第一章 特务 特科 特区中国最早的“特务”组织(1)
谈起情报和保卫系统,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惊呼:“特务!”搞情报的人是特务,搞保卫
的人要抓特务,反正离不开那令人发指的“特务”。解放前,共产党谴责国民党搞“特
务统治”;建国后,“抓特务”又是防止国民党破坏的重要任务:“特务”,似乎成了
贬义词。定义总是形式的,实体才是实在的。作者决心找到中国最早称为“特务”的组
织机构。
找来找去,没有找到国民党那儿,倒找到共产党这儿了。
据作者考证,在中国的情报、保卫界,最早出现“特务”一词与最早称为“特务”的组
织,都来自1927年5月的中共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
1927年国共分裂,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变”,缺乏自卫意识的共产党人惨遭屠
杀。合法地位变成非法地位,中共中央机关被迫从上海迁往武汉。出于保卫自身安全的
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军委之下设立一个“特务工作处”。
这个“特务工作处”隶属于中央军委。当时的中央军委机构精干,书记周恩来、秘书长
王一飞、参谋长聂荣臻;机关驻地汉口余积里12号,三楼三底两厢的石库门式房子,组
织科在楼下西厢,秘书处在楼上西厢,周恩来在楼上客堂办公,特务...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39
谢子长为陕北根据地的建立功劳决不小于刘志丹,这本书贬低谢子长,
作者在文革被弄死,一点不冤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陕西省安定县(
今子长县)枣树坪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1934年任陕
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1935年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委
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人,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谢
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1935年2月21日逝世;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
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
长烈士陵园 ,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仪式。
目 录1人物简介
2人物事迹
3人物生平
4人物纪念
5人物陵园
1人物简介谢子长,1897年生,陕西安定(今子长)人。1919年起先后入西安省立第一
中学和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读书。1922年考入太原学兵团学军事。1924年回安定县办
民团,任团总。同年赴天津、北京,参
谢子长
加反帝斗争。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根据党的指示,回安定县继续办民团...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40
杨奎松: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共红军的一次尝试
——有关中国红军“打通国际路线”的经过
中共革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这或许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共产国际和苏联究竟给了中国革命,特别是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哪
些具体的帮助,这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从已经发现的各种文献记载看,过去
流传的关于遵义会议以后,特别是抗战以后,苏联和共产国际已经不再信任中共,不再
援助中共的说法,是过于简单化了。事实上,自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决定撤出江西
中央苏区之日起,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军事及情报机关内部,就迅速开始提出和酝酿着一
个用于直接援助中国红军的跨国界的行动计划了。这个计划最后尽管因种种原因而未能
完全实现,但它的存在及其实施经过,足以说明苏联和共产国际至少这时并没有放弃大
力援助中共革命的想法。
同样的情况,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得出中共中央自从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成立
了新的中央领导机关以后,就不再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一意坚持独立自主,一
切自力更生了。中国和苏联有着上千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几乎任何稍有头脑的政治家都
能够看出,苏联强大军事力...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41
☆─────────────────────────────────────☆
dhzdhz (敦厚之大胡子教主) 于 (Mon Apr 5 13:12:18 2010, 美东) 提到:
天天看人说没有日本侵华,常公就灭了土共了。怎么灭?长工用中央军和土共死磕?长
工用杂牌军和土共死磕。土共自己不发展势力和地盘,在陕西等死?老常搞民主选举,
选死土共?
☆─────────────────────────────────────☆
ridgway (ridgway) 于 (Mon Apr 5 13:16:59 2010, 美东) 提到:
至少不至于像解放战争那样3年就丢了天下。tg只能困居陕北一隅,西路军试图打通苏
联结果全军覆没。

☆─────────────────────────────────────☆
dhzdhz (敦厚之大胡子教主) 于 (Mon Apr 5 13:22:11 2010, 美东) 提到:
为啥只能困居陕北?
1. 土共自己自满自足不发展?
2. 长工上中央军去死磕?
3. 长工上杂牌军去死磕?
以上三个总得有一个正确吧...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2
2016-10-28 刘统 国家人文历史
《红军过草地》油画
经公众号三联书店三联书情(微信号:sanlianshutong)授权转载。
过了若尔盖草地,跟着毛泽东北上的红四方面军的机关干部、红军大学里的学员全都回
到张国焘那里去了,这就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八万红四方面军,没有一
个人跟他走,而且还把朱德、刘伯承和五军团、九军团扔在了张国焘的左路军。这时张
国焘有九万人,毛泽东是一万人,你说谁能成气候?但是毛泽东没有退路了,不惜一切
代价,他也得带着队伍北上。
长征开始的时候,当时是博古、李德、周恩来当家,他们采取的行动就是大搬家、大逃
跑。红军经过湘江之战之后,一下损失了三分之二,中央高层内部开始了争论,毛泽东
利用这个时机,策划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结果是改变了中央的最高决策层,博古、
李德下来,张闻天、毛泽东上位,形成了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的新的三人领导机构。
在毛泽东重新回到决策层之后,红军长征的方式有了变化,开始变得机动灵活,于是就
有了所谓的四渡赤水。四渡赤水的路线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就是为了避战,因为毛泽
东心里非常清楚,这支走了几千里地的红军队伍已经是精疲...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3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中国秘密战-3
第三章 三八式:步枪、干部、中社部“中统”、“军统”
中共情报、保卫史分期,以作者的看法,可分初创时期、成熟时期、建设时期、破坏时
期、法制时期。
初创时期,自1927年中央特科创立、1931年国家政治保卫局成立起,至1937年抗日战争
爆发。
成熟时期,自1937年中央成立特别工作委员会、1939年成立中央社会部起,跨越抗日战
争、解放战争两个阶段,至1949年9月30日建国前的中央情报部、中央军委公安部。
建设时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分别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央调查部、总
参二部起,至1966年“文革”前。
破坏时期,自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发动,砸烂公检法起,至1976年秋粉碎四人帮,恢复
公检法。
法制时期,自1978年底三中全会决议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颁布刑法、刑事诉讼法,恢
复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设立国家安全部起,制定1982年宪法,全面加强法制建设。
1938年这个年份,之所以被作者看成中国情报、保卫工作的历史分期,是因为,在这一
年,中国政坛的国民党、共产党,这两大政党,在情报、保卫工作方面,都大力进行组
织机构变动、方针路线调整、人事选拔培训、工作扩展部署...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4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潘汉年的百喙莫辩与在劫难逃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王彬彬

在人们心目中,潘汉年仍然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
1955年4月3日傍晚,剧作家吴祖光和夫人新凤霞来到了北京饭店。这夫妇二人是来看望
从沪来京、下榻于此的潘汉年和夏衍,并请他们吃晚饭。吴祖光回忆说,晚饭是在东单
的一家小饭馆吃的,同座者还有夏衍的女儿沈宁和夏衍的秘书李子云。潘汉年、夏衍是
来京出席中共全国代表会议的。吴祖光闻讯特来尽地主之谊。时隔多年,吴祖光仍清晰
地记得,那天潘汉年虽一如既往地头净面光、衣着齐楚,但却有些闷闷不乐。也许是一
人向隅、举座不欢吧,饭吃得时间不长。放下碗筷,潘汉年便说要回饭店休息,大家也
就散了。(1)
回到北京饭店303号房间,潘汉年换上了拖鞋,大概在做上床的准备。这是晚八时许,
电话铃响起了。潘汉年被告知,楼下有人找他。潘汉年穿着拖鞋来到楼下客厅。等候他
的,是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几名便衣随员。罗瑞卿向潘汉年出示了逮捕令,几名随员便
将潘汉年押上了停在门外的汽车。潘汉年此前的身份是上海市副市长,随着逮捕令的发
出,这一政...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5
http://bbs.voc.com.cn/topic-6444968-1-1.html
作者: 姜太公的小岛 时间: 2015-3-18 15:01
王克明:可以给上山下乡运动盖棺了
王克明:知青,农业文明的亲历者
史铁生说,他想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知识青年记住了插队的日子。在他,插队的
日子是“无边的黄土连着天”,“深褐色的犁迹在走”,“歌声吹散开在高原上”,“
他们还在窑里睡着懒觉”……史铁生所记,是黄土高原、传统农业、山间窑洞、古老民
歌,是插队在陕北的北京知青,对一段往日经历的苦苦感受,对一种古老文明的深深记
忆。在那种文明里,知青曾经的生活方式,或与之融洽,或形成反差,苦心劳骨,饿体
乏身,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刻写了独特的上山下乡时代印记。
今天,当文明发生变迁的时候,我们在回首间已经看清,那是传统农业文明的一个
时代印记。
黄土高原已不是老知青的熟悉故地
三十多年来,我三十多次回陕北,回**队的余家沟。脚下那条只能步行、弯弯曲曲
的山间小路,我眼见它慢慢扩宽,眼见它渐渐取直,眼见它铺平柏油,可以开车直抵深
山了。今天的余家沟,植被覆盖,苹果满山,相比它村,人丁兴旺。但还是...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王克明:可以给上山下乡运动盖棺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7 22:00:03 2015, 美东)
http://bbs.voc.com.cn/topic-6444968-1-1.html
作者: 姜太公的小岛 时间: 2015-3-18 15:01
王克明:可以给上山下乡运动盖棺了
王克明:知青,农业文明的亲历者
史铁生说,他想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知识青年记住了插队的日子。在他,插队的
日子是“无边的黄土连着天”,“深褐色的犁迹在走”,“歌声吹散开在高原上”,“
他们还在窑里睡着懒觉”……史铁生所记,是黄土高原、传统农业、山间窑洞、古老民
歌,是插队在陕北的北京知青,对一段往日经历的苦苦感受,对一种古老文明的深深记
忆。在那种文明里,知青曾经的生活方式,或与之融洽,或形成反差,苦心劳骨,饿体
乏身,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刻写了独特的上山下乡时代印记。
今天,当文明发生变迁的时候,我们在回首间已经看清,那是传统农业文明的一个
...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
四、东征山西
东征山西,是毛以兵变谎言裹挟中央北上,借此爬上实际上的掌门人地位之后,指挥的
第一个重大军事行动,它暴露了毛战略构想的轻率与战术指挥的无能。
毛泽东到达陕北后,立即发现他跳进了死地之中。据李德介绍,当时的陕北根据地约三
、四万平方公里,除瓦窑堡(今子长县)外,所有城市和大部分较大村镇都被敌人占据
。就连红军占据的唯一县城瓦窑堡未几也丢了。36年5月间,趁一方面军远在苏区西部
,国军第86师奇袭瓦窑堡,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城外。所有的中央机关都驻在城内,但无
兵防御。毛下令全体人员仓惶撤退,不战而弃该城,撤到保安(今志丹县,当时只是个
小镇)。“这件事实在太丢丑了,以致瓦窑堡再也不作为临时红都而被人所提起了”(
1)。
据李德说,陕北苏区是全国最贫瘠最落后的地区,人烟稀少,村庄相隔很远,一般村子
只有四五户人家,较大的村子也不超过12户,不仅缺吃少穿,而且有的地方还严重缺水
。彭德怀则认为,陕北是小红军的好根据地,但只是大红军的一个落脚点,因为经济济
落后,交通不便(2)。老彭没说的是,“大红军”之所以能在那儿落脚,全靠蒋介石
认为红军大部分留在川边,乃是围剿重点。北逃的红军只...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4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
四、东征山西
东征山西,是毛以兵变谎言裹挟中央北上,借此爬上实际上的掌门人地位之后,指挥的
第一个重大军事行动,它暴露了毛战略构想的轻率与战术指挥的无能。
毛泽东到达陕北后,立即发现他跳进了死地之中。据李德介绍,当时的陕北根据地约三
、四万平方公里,除瓦窑堡(今子长县)外,所有城市和大部分较大村镇都被敌人占据
。就连红军占据的唯一县城瓦窑堡未几也丢了。36年5月间,趁一方面军远在苏区西部
,国军第86师奇袭瓦窑堡,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城外。所有的中央机关都驻在城内,但无
兵防御。毛下令全体人员仓惶撤退,不战而弃该城,撤到保安(今志丹县,当时只是个
小镇)。“这件事实在太丢丑了,以致瓦窑堡再也不作为临时红都而被人所提起了”(
1)。
据李德说,陕北苏区是全国最贫瘠最落后的地区,人烟稀少,村庄相隔很远,一般村子
只有四五户人家,较大的村子也不超过12户,不仅缺吃少穿,而且有的地方还严重缺水
。彭德怀则认为,陕北是小红军的好根据地,但只是大红军的一个落脚点,因为经济济
落后,交通不便(2)。老彭没说的是,“大红军”之所以能在那儿落脚,全靠蒋介石
认为红军大部分留在川边,乃是围剿重点。北逃的红军只...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effh (Jeffh),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瓦窑堡的一枝黑牡丹――郝明珠的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4 13:15:26 2011, 美东)
读书首页 > 历史小说 > 延安女兵(第三卷) > 瓦窑堡的一枝黑牡丹――郝明珠的故事
瓦窑堡的一枝黑牡丹――郝明珠的故事
郝平.
陕北这块黄土地,不仅是革命的摇篮,还是培育妇女干部的沃土,我国近代杰出的妇女
领袖,都喝过延河的水,都吃过陕北的黄小米。她们对妇女运动所做出的贡献,有口皆
碑。她们称得上是延安的伟大女性。延安的女性成千上万我只讲述一位土生土长,地地
道道的延安女性的故事。她从不出名,也不显赫。但她多半生都在从事妇女工作,为妇
女的自由和解放默默地耕耘和燃烧着自己。她像一枝山丹丹花,在陕北沃土上历经风雨
沧桑,坎坷曲折。她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也自有一段平凡的美丽与芬芳。
她名叫郝明珠,曾是习仲勋同志的夫人。
追求光明.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不只是确指古代美女貂蝉和俊男吕布,也泛指陕北黄土
地上的美女和俊男。我们的主人...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50
读书首页 > 历史小说 > 延安女兵(第三卷) > 瓦窑堡的一枝黑牡丹――郝明珠的故事
瓦窑堡的一枝黑牡丹――郝明珠的故事
郝平.
陕北这块黄土地,不仅是革命的摇篮,还是培育妇女干部的沃土,我国近代杰出的妇女
领袖,都喝过延河的水,都吃过陕北的黄小米。她们对妇女运动所做出的贡献,有口皆
碑。她们称得上是延安的伟大女性。延安的女性成千上万我只讲述一位土生土长,地地
道道的延安女性的故事。她从不出名,也不显赫。但她多半生都在从事妇女工作,为妇
女的自由和解放默默地耕耘和燃烧着自己。她像一枝山丹丹花,在陕北沃土上历经风雨
沧桑,坎坷曲折。她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也自有一段平凡的美丽与芬芳。
她名叫郝明珠,曾是习仲勋同志的夫人。
追求光明.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不只是确指古代美女貂蝉和俊男吕布,也泛指陕北黄土
地上的美女和俊男。我们的主人公虽已年逾古稀,但腰板挺直,身材适中,耳不聋,眼
不花,说话声音洪亮,走路仍显矫健。她的音容笑貌仍使人能想象她年轻时候的风韵,
从而可以追溯她风华正茂年月的美丽风采……
那是1916年6月 24日的一天,陕北安定县(现子长县)瓦窑堡镇一个郝姓的贫农家里,她...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