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 发帖数: 632 | 1 今天的消息,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余人杰等研究员,通过对商代盘龙城遗址李家嘴二号
贵族大墓出土的铜版的研究,成功的初步解读了夏代文字。
湖北盘龙城遗址为商代中早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年代约公元前15世
纪左右。根据发掘资料,这里在商代早期就有古人定居。李家嘴二号墓是盘龙城保存最
为完好的一座贵族墓葬,墓口为3.67米 × 3.24米,残深1.41米。墓内有精致的雕花木
椁,外壁阴刻饕餮纹和云雷纹,阴线内涂朱,余地者涂黑。椁内有棺。墓主的随葬品有
鼎、甗、鬲、圈足盘、小盘、罍、盉、斝、觚、爵等青铜礼器23件,还有钺、戈、矛、
刀等青铜武器和戈、笄等玉器。在清理墓主棺椁时,考古人员在棺底发现不明用途的铜
板九块,平铺于棺底。铜板的两面面均有铭文,正面为商代中期文字,出土以后已成功
解读,内容是墓主的祭文。但是铜版背面的文字却一直困扰着考古工作者。(见下图)。
铜版正面的商代中期文字
铜版背面的未知文字
同时,考古工作者还在盘龙城遗址早期堆积中发现大量刻有这种未知文字的陶片,对于
陶片上刻符文字的含义,考古学者们莫衷一是。
余人杰研究员自1974年参与盘龙城遗址二期发掘以来,致力于...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2 邱诗萤:汉北青铜文化之兴起——从石家河到盘龙城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10-11 21:52 大
【编者按】此前学界认定湖北地区的文化,从石家河文化到盘龙城文化之间是断裂的。
去年邱诗萤博士的硕士论文《汉北青铜文化之兴起——从石家河到盘龙城》,系统地论
述湖北地区从石家河文化到盘龙城文化之间的连续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现征
得其本人同意,在此摘发该文摘要和部分结语,以飨读者。若有引用或参考,务请注明
“邱诗萤:《汉北青铜文化之兴起——从石家河到盘龙城》,台湾中正大学硕士论文,
2015年7月”。
一、摘要
一般认为中国青铜技术来自西方,并且兴起于黄河流域,而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则是受
到外地影响而产生。不过随着长江流域出土众多精美青铜器,对长江流域青铜文化的既
有解释便逐渐难以自圆其说,长江流域青铜文化的来源与发展成为一大疑问。笔者整理
长江中游(两湖地区)青铜文化的考古资料后,发现汉水北岸地区在青铜文化初兴时期
处于关键的地位。
长江中游青铜文化初兴时的石家河文化和盘龙城文化,都是以汉北为中心。过去的观点
多认为石家河文化和盘龙城文化毫无继承关系,而盘龙城文化的中心是否位于汉北也有...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3 1993年10月18至24日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对郭店一号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挖掘。郭店墓
地位于湖北省沙洋区(1998年改为沙洋县)四方乡郭店村一组。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9
公里。
在一号墓头箱出土竹简804枚, 虽两经盗扰,盗墓者曾打破边箱,盗去一些文物。
不过从后来发掘的平面图看,所失不多,特别是简基本得以幸免,仍幸存有八百余枚。
其中一少部分为无字简,有字简据整理后的数字统计,共计730枚。大部分完整,未拼
合的小碎片数量不多。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一种儒、道共
同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首次发现,被鉴定为国家一
级文物。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
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郭店楚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古文字学、简
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从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征判断,郭店一号墓M1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其下葬年代
当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3世纪初。郭店一号墓是一座土坑竖穴木椁墓,一棺一椁,椁室
内除棺室外,还有边箱、头箱,随葬品主要集中在边箱、头箱,在头箱发现了因编...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4 郭店楚简——千载难逢的文化大发现
来源:中华大地 作者:陈新洲 周甲禄 张先 发表时间:2009-02-02
字号: 小 中 大 [双击滚屏]
1999年岁末,武汉大学珞珈山中外学者云集,都来参加“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究会”。围
绕郭店发掘的804枚竹简所记载的1.3万多字的典籍,涵蓄了先秦文化史的方方面面,引起
了全球汉学界中外学者开展了一场空前的大讨论,专家们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文化大
发现”,这批竹简提供了“惊世骇俗的信息”,这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正本清源的
作用。
这批战国时期的楚简的发现,重要的是由于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先秦战国古籍几乎
毁于一旦,今天所见大部分先秦战国古籍,并不是先秦直接传下来,而是由汉代儒生整理
后传诸后世的。还有大量古籍现已佚失,无从寻找了。楚简的面世,将对中国先秦战国时
期的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填补这些研究领
域的一系列空白,并修正、补充以往学术研究的成果。
八百枚竹简,为中国传统文化正本清源
在湖北省荆门市的纪山镇郭店村,是郭店一号楚墓所在地,这里是楚国贵族古墓群中被盗
挖过的众多隐墓之一。这些价值连城的楚...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5 文革时万历皇帝尸体被拖出地宫遭批斗后焚尸
随着万历帝后的棺椁被打开和逐步清理,代表着明朝最高等级的皇家日用品、工艺品和
服饰等等精美的随葬品一件一件与世人见面,它们的璀璨华丽征服了当时的所有的专家
、官员和成群的游客,也轰动了全世界。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些几百年
前的珍贵宝物,离开了地宫中相对恒定的环境,暴露在人们的面前,温度、湿度、光照
度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那些脆弱的、但往往价值极高的木制品、纸张和丝
织品,很快就变形褪色。这样一个问题,在现在的考古界都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当时简
陋的条件下,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解说:1959年国庆期间,作为文化部门向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定陵博物馆正式开放。消
息一出,中外游客蜂拥而至,来一睹帝后风采,领略皇陵气息。他们是幸运的,看到了
真正的皇家宝藏,而在今天的定陵博物馆里,摆放的绝大多数都已是当年出土文物的复
制品,尤其是那些华丽又脆弱的丝织品。
主持:当时出土的丝织品特别的多是吧。
王岩:多啊,一共是,丝织衣物是600多件,光整匹的这个匹料都177匹。
主持人:哦,那是一摞一摞地堆在哪里。
王岩:两层呢,都在棺材里的一层一... 阅读全帖 |
|
s**d 发帖数: 764 | 6 这是吴晗的锅,不是文革的锅
: 文革时万历皇帝尸体被拖出地宫遭批斗后焚尸
: 随着万历帝后的棺椁被打开和逐步清理,代表着明朝最高等级的皇家日用品、工
艺品和
: 服饰等等精美的随葬品一件一件与世人见面,它们的璀璨华丽征服了当时的所有
的专家
: 、官员和成群的游客,也轰动了全世界。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些
几百年
: 前的珍贵宝物,离开了地宫中相对恒定的环境,暴露在人们的面前,温度、湿度
、光照
: 度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那些脆弱的、但往往价值极高的木制品、纸
张和丝
: 织品,很快就变形褪色。这样一个问题,在现在的考古界都还不能很好地解决,
当时简
: 陋的条件下,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 解说:1959年国庆期间,作为文化部门向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定陵博物馆正式开
放。消
: 息一出,中外游客蜂拥而至,来一睹帝后风采,领略皇陵气息。他们是幸运的,
看到了
|
|
|
|
|
发帖数: 1 | 10 出土几件玉器跟文献记载一致。据记载,建文帝曾将这几件玉摆件玉牌分别赏赐给几位
身边近侍。如果这次发现的是某个侍卫的墓,那只可能出现其中的一件。现在几年都凑
齐了,证明这只能是建文帝墓。建文帝死后,侍卫们把以前赏赐给他们的玉牌拿出来陪
葬。
经鉴定墓主年龄约在21到25岁之间,说明建文帝出逃不就就去世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
么朱棣多次寻找,都无法发现建文帝的下落。 |
|
|
|
|
m***n 发帖数: 12188 | 14 成不了定论
其实明人笔记有过说法
说他后来到了宣帝的时候又回去了,
那时候永乐已死
被养在宫中,养老享福到寿终 |
|
F**Y 发帖数: 5826 | 15 说实话这几个玉器看起来不像明朝的,无论是料还是工,看起来都很新 |
|
|
|
发帖数: 1 | 18
这个事是张居正记错了。
《明史。姚广孝传》的一段记载说:
(永乐)十六年三月入觐,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车驾临视者
再,语甚欢,赐以金唾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溥洽者,建
文帝主录僧也。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帝乃
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至是
,帝以广孝言,即命出之。
就是说,大和尚溥洽知道建文帝在哪。
《明英宗实录》正统五年(1440)十一月丁巳:
有僧年九十余,自云南至广西,云:“我建文帝也。张天师言我四十年苦,今数满
,宜还国。”谒思恩自言。岑瑛送之京师。会官鞫之。其姓名为杨应祥,钧州人,洪武
十七年度为僧,游两京、云、贵,以至广西。上命锢之锦衣卫而死。同谋僧十二人俱戍
边。
这件事本末清楚,记载详尽,应该无可怀疑。建文帝生于洪武十年(1377),至英
宗正统五年(1440)不过63岁,老僧自称90余岁,肯定是假的。经审问,老僧有名有姓
,鞫狱之人必不敢杜撰。这是几个僧人共谋的诈骗事件,由90余岁的老僧杨应祥假冒建
文帝,最后事情败露。结果,老僧被关入锦衣卫...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1926 | 19 擦,余孽在湖北。书记游戏!
你们讨论这个是想造反吗?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5 |
|
O***O 发帖数: 1854 | 20 国内古玩市场已经烂透了,尤其是最近数年用来洗钱,洗得丧心病狂,连最起码的遮羞
布都不要了。正式考古队不可靠,正式博物馆不可靠。今年重庆大学博物馆,整整一个
博物馆,全是赝品,而且是可笑之极的赝品。用以洗钱估计能洗百亿以上,应该是重庆
地方几个实力派联合搞的大事情,可惜吃相太太太难看,被曝光了.
再等等看有没有翻车消息吧。 |
|
|
|
发帖数: 1 | 23 关于建文帝,金庸的先祖早论证过了。
查继佐在《罪惟录》中,关于建文帝出亡的不同说法,就罗列了23种之多。因为没有确
切证据,作为严肃的史学家,查继佐提出“十六辩”,即“十六疑”,对它们一一加以
驳斥,把23种传说全部否定了。
帝子出走何事,而五六十人闻之,后此无一败?疑一。
鬼门可出,水关何必复导?疑二。
金川既启,廷臣惊惧不知所出,在外小臣安敢遽入大内?小臣能入而不能出?疑三。
兵势汹汹,此何时?而神乐道士惓惓梦中之言,舣舟待命?疑四。
且二十二人信宿王升处也,疑五。
遁野亦多人,而必以为尽与帝周旋,疑六。
亡名者必诬之以名,疑七。
仲彬家吴,吴之人无踪迹取功名者乎?疑八。
得相聚,疑九。
革诰敕亦早,此系逆案,而邑丞之但身临史民也,疑十。
既疑仲彬匿帝,必大索,能哂而去之,疑十一。
期襄阳胡遂弗后,疑十二。
一再迹云南,必晤帝,疑十三。
帝既目善冠盖,而万里复走仲彬者再,疑十四。
岂不闻胡濙之出,又奚乎天台?疑十五。
间关晤接,无他言,而琐及所献,疑十六。
建文帝出亡之说,看似很完整,其实漏洞百出。
最后,查继佐说:
按出亡之说,传二十有三,岂无一真?惟传二十有三,乃信无一真也。真... 阅读全帖 |
|
|
d******a 发帖数: 32122 | 25
1997年5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队,在鹿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配合下,对鹿泉市城
关镇北新城村砖场发现的两座汉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M2是一座“中”字形土圹木椁
墓,虽早年经盗挖并焚毁,仍然出土了玉器、铜器、铁器以及陶器、石器等。根据出土
随葬品,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推测该墓为西汉时期某代真定王的墓葬。
1997年5月,石家庄鹿泉市城关镇北新城村砖场在烧砖取土时发现了汉墓,经河北省文
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队,在石家庄市文物研究所和鹿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
配合下,对汉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历时4个多月。 |
|
N*n 发帖数: 456 | 26 这个?
本报讯 (记者 王荟)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昨日消息,该所与大兴区文管所日前对大兴
区新城北区8号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四座汉墓,及自汉代至明代不同历史
时期的陶窑、水井等遗迹。
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发掘的4座汉墓都是土圹砖室墓,墓壁砖多已被起走。在发
现的随葬品中有铜镜、陶狗、耳杯、五铢铜钱等。
此外,在考古现场还发掘出了6座火葬墓,墓内发现的铜钱有唐代铜钱“开元通宝
”,明初铜钱“洪武通宝”等。考古人员由此断定,北京流行于金元时期的火葬墓习俗
一直持续到明初。此次发掘对研究北京的社会变迁及丧葬习俗有重要的意义。 |
|
m******n 发帖数: 6673 | 27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自身力量还比较微弱,对大自然的敬畏就不足为奇。对一草一
木,对一禽一兽,对风雨雷电,都是如此敬畏,都可作为图腾,作为神明来供奉。就是
没有生命力的石头也不例外,在史前人类活动中也频频露相,光为人知的有复活岛的好
几百座石像,英国的巨石阵等,都和大石头有关,算巨石文化。
后来看一个韩国旅游的推荐,发现原来韩国还有一项可与金字塔相提的远古古墓文
化存在,那就是支石墓。支石墓也是一种巨石文化,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其含义,就是把
巨大的石头支起来作为墓,下面可以埋葬逝去的人,也可以放殉葬品。当然了支石墓没
有埃及的金字塔那样的宏伟,其形式也多样。有的真的是用垫石把巨石支起来,上面的
巨石离地比较高;有的却只是用小一点的石头垫起来,更像起固定作用;更有的就是一
块大石头,结结实实地压在所谓远古人的墓上,像镇石。
支石墓文化历经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所以在陪葬品中还会发现陶器、石器等
。新石器时代的陪葬品可能不好辨别,那时的工具及其珍贵,能奢侈到随葬的可能性比
较小。就是随葬了,由于过于简单,也很难辨别出具体是什么东西,除非牵强附会地指
定。倒是青铜器时代的... 阅读全帖 |
|
e*******r 发帖数: 481 | 28 刚搜了一下说是甲骨文夏字取蝉形.
还由此一说:
夏字是目前所得到的有关汉字的考古材料最早的两个汉字之一,夏字反复出现在大汶口文
化早期的陶豆上。陶豆是随葬品,这个“夏”字决不仅仅是指季节。这个“夏”是姓氏,
是指以季名为姓氏的夏姓氏族。
这里有个奇怪的现象,春字为了寻找记忆线索,创造出那么多异体字,笔画由简到繁,从
无形到有形,同是创造于太阳符号的南字,也找到了象形记忆线索,为什么夏字从诞生到
甲骨文三千年没有变化哪?答案只有一个,夏姓创造了夏朝、夏文化,夏字使用率颇高,
无须记忆线索就能记住,就象国旗国徽一样,在夏朝,夏字是不允许改动的。夏朝灭亡后
,夏字的使用率降低,但到商朝夏字仍然没有象形。一直到周朝,人们在用篆文整理文字
时,才给夏字安上一个形:“中国之人也。”
夏字几千年没有形,甲骨文及原始夏字无人认识,给汉字象形论者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陶文,夏双生。 龙山文化王城岗二期出土,距今4000+-65年。这个字可能是人名。
从文字诞生到甲骨文这三千年间,“夏”字一直顽强地生存着,可见“夏”字是个比较成
熟的文字。这个夏字对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夏史都是十分重要的。 |
|
d******g 发帖数: 97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vel 讨论区 】
发信人: duanling (凌), 信区: Travel
标 题: 秘鲁南境 - 纳斯卡地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26 00:16:12 2012, 美东)
纳斯卡地线(Nazca Lines)是秘鲁的又一项文化遗产,在纳斯卡北面22公里的砾岩荒漠地
带,纳斯卡的先民在土地上刻出巨大图案。最早或许公元前400年就开始了,持续了上千
年。70年前这些图案偶尔被发现,其功用和来历众说纷纭。
这些图案巨大的有百米的直径,只有从空中才能俯瞰全貌。对称性和构图都是一流,很
难想象没有很好的测量工具怎么刻出这些图案。于是有人认为是外星文明。有的认为是
给上帝看的。有说法是纳斯卡先民作的天文历法。有说法是先民实际上会飞。不过人类
搞不懂的古文明太多,也不多纳斯卡这一项。
早上,订好的tour来旅馆接人,送到机场。这个机场专门做地线的生意,多家公司,全
都是六人座的小飞机。和普通机场一样也要安检,特殊的是要称体重,因为负载有限。
飞机配有两名驾驶员,每个座位有耳机,可以在轰鸣中听到讲解。
这是我第一次坐这样的小飞机。感觉很新... 阅读全帖 |
|
y*****h 发帖数: 492 | 30 “苗刀”之源在中国
文/佚名
“苗刀是否由日本传入我国?”这是中国武术界谈论已久且难以定论的一个问题。现在,
曾任南京国术馆苗刀教官的著名武术家“郭燕子”郭长生之子郭瑞祥秉先父遗志,经考证
做出肯定回答:苗刀源自中国。
苗刀为日本刀一说,最早见于我国明朝抗倭(倭指日本)名将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
书中写到“长刀,自倭犯中国始有之”。此说一直流传至今。
对苗刀之源持疑的郭燕子,在将苗刀真传其子的同时,曾嘱托:“苗刀也叫陌刀,我国唐
朝大将李嗣业善长此刀,并非自明朝日本侵犯时传入我。务要查究其源,为我民族之瑰宝
正名。”郭瑞祥心受先父之命,自1979年起四处奔波,多方考证,终还夙愿。
苗刀之源,最早可追溯到我国汉代。从我国冷兵器发展史上看,从秦末到西汉初年,由于
大量成建制骑兵出现,剑之击法在骑兵中已成劣势,于是,厚脊单刃的环柄长刀在西汉时
期应运而止。因为这种刀柄道端成扁圆环状,故称为“环柄长刀”或“环首刀”。从五十
年代清理的洛阳之二十三座西汉古基随葬品中均有此环柄长刀。在山东出地文物中,也发
现一口身有锉金隶书刀铭“汉安帝永物六年(公元112年)造”的条形长刀,刀脊厚与刀身
宽之此 |
|
d******g 发帖数: 97 | 31 纳斯卡地线(Nazca Lines)是秘鲁的又一项文化遗产,在纳斯卡北面22公里的砾岩荒漠地
带,纳斯卡的先民在土地上刻出巨大图案。最早或许公元前400年就开始了,持续了上千
年。70年前这些图案偶尔被发现,其功用和来历众说纷纭。
这些图案巨大的有百米的直径,只有从空中才能俯瞰全貌。对称性和构图都是一流,很
难想象没有很好的测量工具怎么刻出这些图案。于是有人认为是外星文明。有的认为是
给上帝看的。有说法是纳斯卡先民作的天文历法。有说法是先民实际上会飞。不过人类
搞不懂的古文明太多,也不多纳斯卡这一项。
早上,订好的tour来旅馆接人,送到机场。这个机场专门做地线的生意,多家公司,全
都是六人座的小飞机。和普通机场一样也要安检,特殊的是要称体重,因为负载有限。
飞机配有两名驾驶员,每个座位有耳机,可以在轰鸣中听到讲解。
这是我第一次坐这样的小飞机。感觉很新奇。飞上低空,广袤的土地展现眼前。荒芜,
干燥,寸草不生,赭色的岩石丘陵突兀地耸起在平原。平原上有无数纵横交错的浅沟,
如同干涸的河床,像是以前这里曾经有过大河。
飞行两分钟就看到了第一幅地画,鲸鱼。单看一个图案像是儿童涂鸦,但是轮廓清...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32 辽代壁画墓群位于宣化下八里村北。从1973年首次发掘出辽代监察御史张世卿墓葬
(建于辽天庆六年(1116年))后,最近又在张世卿墓地附近清理发掘出张世本、张公
诱、张世右、张匡正、韩师训、张文藻等9座辽代壁画墓葬,已构成张家世族壁画墓群
。在墓群发掘中,除出土一大批珍贵文物外,还发现300余平方米保存完好的辽代彩色
壁画。其中的散乐图、茶道图、天文图、出行图、侍女图、备经图等是在国内首次发现
。对研究辽代历史、文化、天文、民俗、服饰等有着重大意义。墓顶上绘彩色星象图,
以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为主,吸取古代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之说,组成了中外合壁的星图。
墓群中的壁画技艺之高。墓室结构之新颖考究,随葬品之丰富多彩,宛如地下艺术殿
堂,在辽代考古发掘中是罕见的,颇有研究观赏价值。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1998年9月,下八里村北又清理抢救出两座辽代壁画墓,出土了铜丝网络和木
偶真人雕像,这在河北省属首次发现,为研究辽代历史、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
资料。[1]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3 考古文物可能也能帮不少忙,不过文物随葬品也有赝品或以讹传讹的东西。我看格律的
时候就特别烦,哈哈,我们诗词老师说这些都是后人给按上去的,李白杜甫做诗的时候
没有格律之说,后人为了搞一套理论就越搞越复杂,不合格律的得想法塞到规则里去。
古书看得很少,不太了解。河南还有个颛顼陵呢,哈哈很想去看看,有多少把握可以肯
定有颛顼这个人啊。我去过黄帝陵,没去过炎帝陵,火车路过很想下来但赶时间没下。
屈原是否有其人也没有定论。总觉得中国的史书比西方的版本多、可靠程度低似的。
嗯我觉得不仅是治史,做其他学问、做文学和艺术也不能偏激的,偏激是放纵感情,做
学问和艺术还是需要有所收束,人和作品之间还是要拉开一定的距离。不过这种理论更
适用于文字作品,音乐绘画好像更放纵,尤其是现代画现代音乐好像更如此。 |
|
i***a 发帖数: 11826 | 34 你这些知识比我强~~,我从小比较喜欢看,呵呵,但是不系统。:)气候在文明发展甚
至人种进化里都起了很大作用。还在美国这边的博物馆看过很正式的图册,比如亚洲象
、非洲象、美洲象等,因为气候环境的原因,也进化出了不同的皮肤基因。人种也是一
样的。
中国的青铜文化,在后来发展跟西方不太一样。西方主要造大型的铜像等,忘了是否包
括灯塔。而中国在商周时代主要是用于祭祀,所以倾注国家力量,而且都刻有铭文,基
本内容似乎都是彰显朝室、征伐等。类似甲骨文,很多甲骨文的内容也是祭祀、征伐等
。到了汉代以后,似乎已经不太做这种大型的器皿了,出现了漆器丝帛等。
另外还看到个很有趣的,就是唐三彩在古代基本都是随葬品,不是装饰品,这个也很有
意思,呵呵。 |
|
p***r 发帖数: 20570 | 35 这个最要命的是很多时候根本搞不清墓主人是什么人。有个例子是找了个外蒙古的古墓
,汉代的,有不少随葬品,匈奴的,汉人的都有。DNA分析是接近欧洲人。这下也很难
说这哥们是干啥的,是匈奴各部落中比较接近欧洲的贵族呢还是西边来加入队伍的洋兄
弟,或者是大月氏的间谍。 |
|
|
|
b*s 发帖数: 82482 |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这文学课啊 这个只是说,大部分这个玩意发现于墓中,这个也可以说觚,鼎啊
有唐代文献说这玩意不吉利,不能放活人家里的么?
"古时,唐三彩很少用作日用品和陈设品,大部分用作随葬品,主要出产、流行于中国
的中原地区,供这一带的大小官僚们使用。"
http://zh.m.wikipedia.org/wiki/唐三彩
第4段中间... |
|
b*s 发帖数: 82482 |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这文学课啊 这个链接的讨论:
冥器指的是墓葬中的为死者陪葬的专用器皿,随葬品可以是死者生前所用或喜爱的器物
或生活用品。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上面说的省历史博物馆的王研究员的说法,我觉得有
所偏执,所谓三彩,是指在陶坯的基础上施加低温釉,入窑烧制,属于一种独特的烧制
工艺。早在隋代就已经出土有三彩器了,宋代也有三彩器,三彩一词,并非指器物的颜
色数量,而是泛指颜色的斑斓,也有单彩的,仍叫三彩器。至于说三彩是否是墓葬中的
冥器,本人觉得非也。三彩器虽然在各地的墓葬中出土较多,而且器物种类大致以墓葬
警示物,即镇墓兽为多,但是其并非只此一种,生活器皿和日常用品也占很大的比例,
难道说只要是墓葬中出土的器物统统都定位冥器吗?非也,金银器是冥器吗?瓷器是冥
器吗?死者佩戴的玉器是冥器吗?应该择性而论。
先如今的发掘报告中,窑址中能出现三彩作坊的,一个是河南的巩县窑和陕西
的耀州窑,而且在窑址的作坊清理当中,镇墓兽等类似于冥器的器物很少,主要是生活
用品,这又说明什么了呢?既然三彩器是特有的冥器,为什么在烧造作坊内很少见到镇
墓兽等此类的器物呢?相反,诸如三彩俑和骆驼、马、仕女等等一些工艺品层出不... 阅读全帖 |
|
z*i 发帖数: 58873 | 4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这文学课啊 那那些放在墓里的不是随葬品的怎么定义呢?叫什么名字?
钱。 |
|
b*s 发帖数: 82482 |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这文学课啊 铜钱在坟墓里外也都叫铜钱,盘子盒子在坟墓里面外面都叫盘子盒子……
那那些放在墓里的不是随葬品的怎么定义呢?叫什么名字?
钱。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2 嗯,有枕垫。瓷枕好像是唐朝才开始用的。据说最初是随葬品,后来有钱人家开始自己
用。
说来昨天热死,家里冷气不巧坏掉。怀念国内的竹席竹枕垫…… |
|
I*****a 发帖数: 5425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KZhou (日月光华.虎丘),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路边小便,发现文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6 23:20:28 2014, 美东)
一泡尿竟然冲出一尊陶俑。
24日下午,在郫县犀浦镇上班的小徐开车经犀团路回家,当车行至四川省公路医院旧址
附近时,他停车在路边一座土堆后方便,谁知,这一泡尿竟然冲出一尊陶俑,经郫县文
管所专家认定,这尊陶俑是宋三彩匍匐女陶俑。
小徐今年20岁,在犀浦镇一家公司上班。24日下午6点,他下班回家,当驾车行至四川
省公路医院旧址附近时,突然感到内急,于是靠边停车,来到一个土堆后方便。不料,
一泡尿下去,土堆表层的泥土竟然松了,冒出了一个陶制小人的头部。他非常惊奇,随
手捡起一根木棍,三两下就将小人刨了出来,看起来是一个陶俑。随后,他将陶俑带回
了家。
回家后,小徐对陶俑进行了清洗,发现这尊陶俑是一个匍匐在地的女子,陶俑面部和胸
部还残留有青色、褐色的釉,陶俑仰首匍匐在地,双臂前伸,双腿蜷曲。
昨日,小徐将这尊陶俑交给了郫县文管所的工作人员。据郫县文管... 阅读全帖 |
|
n****4 发帖数: 12553 | 44 看下文,没见到黄舍利。老中有世上独一无二的释家磨泥的佛指舍利,供于法门寺。所
以法门寺是世界佛教中心,最高寺院。达赖老头一天到晚说要到法门寺来。
舍利子成分: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
肉的,也有绿色或五色班斓的舍利子。
舍利子一般超不出以下几种来源:
(1)结石 (2)骨头(3)牙齿 (4)死者携带的随葬品 (5)人为放入骨灰中的
东西
前三者比较容易从骨灰中认出,第四种则容易引起各种猜测,因为随葬的无机物种
类很多,在高温下形成的结果多种多样,五彩斑斓,千奇百怪,第五种则完全是欺骗。
舍利是指佛祖释迦牟尼(即《西游记》中的如来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
宝石样生成物。据传,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槃,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
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
。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在历史烟云的变幻中,绝大多数舍利
被散失、湮没、毁坏。不幸中的万幸,1987年在法门寺的地宫中发现了许多唐代古物,
这颗世界上惟一的佛指舍利即在其中。出土时,佛指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着,高4...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419 | 45 http://www.cctv.com/folklore/special/C12689/20040802/101706.shtml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02日 15:50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 齐东方
鲜卑遗存的认定是几十年来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于鲜卑人没有文字,认定其遗存
的方法,是以汉文文献记录的鲜卑人活动的时间、地域范围内的考古发现为探索对象,再
根据出土遗物的样式进行比较判断。宿白先生《鲜卑遗迹辑录》 的系列文章,就是根据
考古发现,结合文献勾勒出了鲜卑南迁的路线及其遗存特征。后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
盟大兴安岭嘎仙洞遗址的发现,使鲜卑早期活动地区得到证实 。至今在内蒙古、辽宁又
发现大量与鲜卑有关的遗存,因新材料的出现关于鲜卑文化的研究也逐步深化。目前基本
确定出的一批鲜卑遗存主要是墓葬,墓葬形制、葬具、随葬品与年代大致相同的黄河流域
的汉族人有别,还可以初步区分出拓跋、慕容等部的不同,以及陶器、马具等遗物的特征
。
游牧民族虽然在一定时期活动于一定的区域,但终究是流动性较大,各民族不断冲突
引发出的大规模迁徙与融合,无论是种族还是文化都呈 |
|
y****e 发帖数: 419 | 46 2005年04月30日10:31 作者:杨荣 李建斌 来源:光明网
这是西周1号墓中发现的精美“荒帏”的一部分,“荒帏”即当时的棺罩,为国内首次发
现。
这是西周2号墓中出土的玉柄形佩。
考古人员正在还原随葬饰物骨牌组佩。(图片为新华社发)
经过4个月多的紧张发掘,山西省文物局考古所在山西绛县横水村北部的山坡上发掘出
一处可能是西周时期比古代晋国低一级的诸侯国国君墓。墓中发现多部铜质车马器构件的
陪葬车和大量的玉器、铜器,其中出土的荒帷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好、面积最大
的墓内装饰图案实物。专家认为,该墓地对研究西周时期当地的文化、经济有极大价值。
此次发掘的墓地是一处西周并可能沿用到东周和汉代的大型墓地。目前已清理出的3
座大墓中,1、2号墓是一组夫妇并穴合葬墓。1号墓中出土了铜质车马器构件的陪葬车及大
量玉器、铜器和骨器,其中骨器中的骨牌玛瑙管料管组佩达10组之多,骨牌上镶嵌有绿松石
图案;玉器中的玉璜无论是玉质还是纹饰都非常精美。2号墓随葬品有车马器、铜鼎、铜辖
、陶鬲、簋、尊、觯、盘、爵、卣、甬钟等。鼎、盘、尊和卣内均有铭文,铭文共230个字
。其中鼎和盘上的铭文为“□伯 |
|
k***g 发帖数: 7244 | 47 第一个是甲骨文,第二个是古埃兰人的 proto-elamite 文字,呵呵,我当时编的新闻
稿:
今天的消息,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余人杰等研究员,通过对商代盘龙城遗址李家嘴二号
贵族大墓出土的铜版的研究,成功的初步解读了夏代文字。
湖北盘龙城遗址为商代中早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年代约公元前15世
纪左右。根据发掘资料,这里在商代早期就有古人定居。李家嘴二号墓是盘龙城保存最
为完好的一座贵族墓葬,墓口为3.67米 × 3.24米,残深1.41米。墓内有精致的雕花木
椁,外壁阴刻饕餮纹和云雷纹,阴线内涂朱,余地者涂黑。椁内有棺。墓主的随葬品有
鼎、甗、鬲、圈足盘、小盘、罍、盉、斝、觚、爵等青铜礼器23件,还有钺、戈、矛、
刀等青铜武器和戈、笄等玉器。在清理墓主棺椁时,考古人员在棺底发现不明用途的铜
板九块,平铺于棺底。铜板的两面面均有铭文,正面为商代中期文字,出土以后已成功
解读,内容是墓主的祭文。但是铜版背面的文字却一直困扰着考古工作者。(见下图)。
铜版正面的商代中期文字
铜版背面的未知文字
同时,考古工作者还在盘龙城遗址早期堆积中发现大量刻有这种未知文字的陶片,对于
陶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