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发帖数: 188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文:李辉炳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了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
耳瓶,揭开了元 青花研究的序幕。接著,美国波普博士以此象耳瓶为依据,与伊朗
德黑兰阿迪毕尔寺及土耳其伊斯 坦布尔博物馆所收藏的众多青花瓷器进行了排比研
究,划分出了与之相类似的景德镇青花瓷器,名 之曰「至正型」器。从而激发了瓷
学界对元青花研究的浓厚兴趣,使研究工作步入了高潮。
近年来,由于考古资料的大量发现,许多学者通过对出土物的分辨,又提出了
「唐青花」、「宋 青花」以及「元代早期青花」等问题。
「唐青花」是根据1975年扬州市江苏农学院基建工地晚唐地层中出土的一件蓝色
花纹的瓷枕片而 提出来的。1983年,又在扬州市文昌阁附近工地上发现了与之相似
的蓝花瓷片14块,更引起了学者 们的重视。据载,这些新发现的「唐青花」共同特
点为:胎都较粗松厚重,胎色灰白或白中泛黄, 胎釉之间均施有一层化妆土,釉色
多白中带灰或黄,釉表面可见细密的冰裂纹,青花纹饰大多数发 色鲜艳,有晕散现
象,青花料中可见明显的黑色结 |
|
o***s 发帖数: 42149 | 2 央视《寻宝》栏目惊现青花热水瓶
网友晒出青花冲锋枪、青花电视机和咬了一口的青花苹果
上周六晚上播出的《寻宝——走进晋江》中,一位藏友展示了让人震惊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他说:“明代的时候没有胆,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工艺,装开水进去用棉被包起来(用以保温)。”他还称这是郑和下西洋装开水用的。
该藏友的证据,是青花热水瓶底的文字:“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他觉得如果这是真品的话,市场价值应该至少在一百万元以上。但青花热水瓶把现场的专家和观众都逗乐了。专家认为破绽就在瓶底的字上,“一般来说,没有把皇帝的帝号(写上去的),明成祖,清世宗,没有这么写的。”专家还调侃说:“感谢陶瓷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如果郑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喷嚏”“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陶瓷史全方位的突破,太有才了”……
现代快报记者顾然
@唐门首毒河豚鱼:昨天看见青花电视机,今天就看见热水瓶,明天会不会来辆青花桑塔纳?
@北卡阳光:这太监竟然知道现任皇帝的庙号,很有来头啊?
@东哥_改个名:想起初中历史老师吐槽电视剧康熙大帝,斯琴高娃常常说话时是我“孝庄”怎么怎么样。
@黑白蔷薇_torrent:求朱元璋用过的热得...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3 央视《寻宝》栏目惊现青花热水瓶
网友晒出青花冲锋枪、青花电视机和咬了一口的青花苹果
上周六晚上播出的《寻宝——走进晋江》中,一位藏友展示了让人震惊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他说:“明代的时候没有胆,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工艺,装开水进去用棉被包起来(用以保温)。”他还称这是郑和下西洋装开水用的。
《现代快报》报道,该藏友的证据,是青花热水瓶底的文字:“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他觉得如果这是真品的话,市场价值应该至少在一百万元以上。但青花热水瓶把现场的专家和观众都逗乐了。专家认为破绽就在瓶底的字上,“一般来说,没有把皇帝的帝号(写上去的),明成祖,清世宗,没有这么写的。”专家还调侃说:“感谢陶瓷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如果郑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喷嚏”“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陶瓷史全方位的突破,太有才了”……
@唐门首毒河豚鱼:昨天看见青花电视机,今天就看见热水瓶,明天会不会来辆青花桑塔纳?
@北卡阳光:这太监竟然知道现任皇帝的庙号,很有来头啊?
@东哥_改个名:想起初中历史老师吐槽电视剧康熙大帝,斯琴高娃常常说话时是我“孝庄”怎么怎么样。
@黑白蔷薇_torrent:求朱元璋用过的热得... 阅读全帖 |
|
h******o 发帖数: 829 | 4 图片到link里面去看,很有才,也真敢说
http://news.163.com/12/0717/09/86JUH90800011229.html
网友晒出青花冲锋枪、青花电视机和咬了一口的青花苹果
上周六晚上播出的《寻宝——走进晋江》中,一位藏友展示了让人震惊的明永乐青花热
水瓶,他说:“明代的时候没有胆,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工艺,装开水进去用棉被包起
来(用以保温)。”他还称这是郑和下西洋装开水用的。
该藏友的证据,是青花热水瓶底的文字:“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
子秋。”他觉得如果这是真品的话,市场价值应该至少在一百万元以上。但青花热水瓶
把现场的专家和观众都逗乐了。专家认为破绽就在瓶底的字上,“一般来说,没有把皇
帝的帝号(写上去的),明成祖,清世宗,没有这么写的。”专家还调侃说:“感谢陶
瓷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如果郑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喷嚏”“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陶瓷
史全方位的突破,太有才了”…… |
|
t**********s 发帖数: 2968 | 5
各朝各代画风笔墨格法是不同的。瓷器上的绘画,很真实地反映出了时代绘画艺
术趣味与特质。
元青花婉约缠绵的龙须龙尾,仰莲瓣纹的瓣尖和缠枝之神韵在元以后直到当今都无
人能出其效果。
清康熙时青花瓷器上的山水画基本与前朝明末浙派画风相融,可追溯到南宋马、夏
等。康熙青花瓷器用分水技法表现出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其青料皴擦渲染出色阶
变化,给人以韵律美,具有水墨画的生动传神效果。还有雍正珐琅彩瓷等等,
我感到,宣德,正德的青花款识具有敦厚沉稳之韵(与明沈度为代表的台阁体有渊
源)。这两种款识,正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器风格吻合。清康雍朝三朝青花珐琅款识,青
料与红料彩款,都显出君王神圣不可侵的风范,大气,有劲力,北碑之风渗入其中。
晚安! |
|
l*********y 发帖数: 1011 | 6 元青花的昂贵主要是年代短、工艺不成熟而导致的稀少。
明青花,精品更多应该集中在嘉靖以前的,从嘉靖往后的都比较恶俗。(嘉靖皇帝是个
品位较差的人)-- LP的观点。
清代青花,首推雍正年的,康熙年的次之。一个是因为年代短、二个是当时技术已经完
全成熟。从乾隆年后,青花也就慢慢恶俗化了。(乾隆爷的品位,天下共知)-- 多年
前lp在北京淘货,曾偶遇一对雍正官窑出的青花小碗。当时货主开价10万,由于囊中羞
涩而放弃,如今想想,追悔莫及。
顺便说一下,清朝的瓷器精品主要集中在康雍乾三朝,还有一大特色是珐琅彩,那是真
正的流传有序的精品,不可多得。普通人所谓的珐琅彩收藏,99%肯定是假的。 |
|
c****u 发帖数: 8308 | 7
-----------------------------------
胎釉料型纹款,这里主要说后三点。
这个是元末的东西,元虽然是外来统治者,但受中国传统影响还是比较早的。首先梅瓶
成器最早可追到南北朝,宋朝有了标准器;而伊朗青花蓝料更是在唐朝就用过了。
朱元樟在南方转战N年,景德镇落入朱手时,大都还在元惠宗手里,但是那时景德镇就
已经复工开窑了,有过朦胧过渡时期,但很快洪武器和元器的区分就明显地出来了,尤
其是八大码,缠枝莲和穿花龙,凤等元器绘画标准,到洪武开始成批烧造后都有很大改
变,因为统治者会在所有角落留下改朝换代的痕迹以标识自己,这也是为什么明有瓷器
“空白期”,因为正统,景泰年间内乱,官器全毁。
曾经有“元,明”争议的:明·洪武青花春寿梅瓶
老鼠要撞倒梅瓶,就是黄鼠狼了。。。元器胎很重,而且看墓室是全砖结构,看墙砖结
合部,也是糯米石灰浆的,别说耗子,外界底下水可能都很难渗透。
元青花最早期为元成宗“延佑”器,而最常见的一款大盘、梅瓶开光就是“荷池纹”,
也叫“满池娇”,这图案早在宋朝宫廷中就有,而且丝绣到了元成宗的夏衫上。这会儿顶多算元中期了。
元青花构图很多来自元曲...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1011 | 8 1,青花工艺的诞生与发展经过了很长的历史阶段,至今学术界是有争论,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唐,但是当时的工艺还非常粗劣。
2,北宋5大官窑,没有出青花的。这里面有工艺的问题,也有原料的问题。青花最好需要一种低锰高铁类的钴料叫苏麻离青,这种原料直到明代才从中亚大规模引入,而国产的青料都是含锰比较高的。所以直到明代起,青花瓷的制作工艺与色彩效果才真正成熟。
3,元青花之所以贵,并不主要因为好,而是主要因为稀。物以稀为贵嘛~ |
|
A*****8 发帖数: 8590 | 9 好听,后半部分更佳。
青花
三月走过 柳絮散落
恋人们匆匆
我的爱情 闻风不动
翻阅昨日 仍有温度
蒙尘的心事
恍恍惚惚 已经隔世
遗憾无法说 惊觉心一缩
紧紧握着 青花信物
信守着承诺
离别总在 失意中度过
记忆油膏 反复涂抹
无法愈合的伤口
你的回头 划伤了沉默
那夜重逢 停止漂泊
你曾回来过
相濡相忘 都是疼痛
只因昨日 善良固执
委屈着彼此
打碎信物 取消来世
遗憾无法说 惊觉心一缩
紧紧握着 青花信物
信守着承诺
离别总在 失意中度过
记忆油膏 反复涂抹
无法愈合的伤口
你的回头 划伤了沉默
紧紧握着 青花信物
雕刻着寂寞
就好像我 无主的魂魄
纠缠过往 无端神伤
摔碎谁也带不走
你我一场 唤不醒的梦 |
|
P*******i 发帖数: 10965 | 10 谢谢鼓励 :) 刚开始对唱歌感兴趣。你也唱一个呀。
好听,后半部分更佳。
青花
三月走过 柳絮散落
恋人们匆匆
我的爱情 闻风不动
翻阅昨日 仍有温度
蒙尘的心事
恍恍惚惚 已经隔世
遗憾无法说 惊觉心一缩
紧紧握着 青花信物
信守着承诺
离别总在 失意中度过
记忆油膏 反复涂抹
无法愈合的伤口
你的回头 划伤了沉默
那夜重逢 停止漂泊
你曾回来过
相濡相忘 都是疼痛
只因昨日 善良固执
委屈着彼此
打碎信物 取消来世
遗憾无法说 惊觉心一缩
紧紧握着 青花信物
信守着承诺
离别总在 失意中度过
记忆油膏 反复涂抹
无法愈合的伤口
你的回头 划伤了沉默
紧紧握着 青花信物
雕刻着寂寞
就好像我 无主的魂魄
纠缠过往 无端神伤
摔碎谁也带不走
你我一场 唤不醒的梦 |
|
J******y 发帖数: 1442 | 11 苏麻离青是郑和带回来的,成化之后即用完了,又换回了国产料。
元青花是一种原始青花,工艺还不成熟。市场上价格也不是很高,相对明青花来说。
是起源于唐,但是当时的工艺还非常粗劣。
需要一种低锰高铁类的钴料叫苏麻离青,这种原料直到明代才从中亚大规模引入,而国
产的青料都是含锰比较高的。所以直到明代起,青花瓷的制作工艺与色彩效果才真正成
熟。 |
|
b*****e 发帖数: 861 | 12 乾隆青花釉里红盘子,可惜有2道小冲。青花釉里红因为烧造比单纯的青花困难一些,
被认为是瓷器中的贵族。
这个盘子用釉里红画了5个蝙蝠,表示洪福(红蝠)齐天的意思吧。 |
|
H********o 发帖数: 117 | 13 片子不错,不过这件四爱瓶是不是发掘前偷偷放进去的?墓里不会有老鼠什么把它撞到
么?里面描绘的鬼骨子下山罐,估计也是后人根据想象画上去的。
基本可以认定的是,元青花应该不是汉人首先烧制的。应当是波斯、中亚人首先发明,
并使用了它们当地的苏青。后来汉人学习了色目人的技法开始烧制,但仍然依赖进口苏
青,因为当时除了苏青,世人应该还没发现其他青料也可以用。
元青花的图案和宋以前中国瓷器大相径庭,应该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受到了中西亚文化的影响。元朝政府派驻景德镇或其他地方的督陶官是色目人的可能性很大,汉人的传统文饰应该是不受重视甚至遭到鄙视的,只有到了后期,蒙古人汉化程度加深,逐步接受汉文化,才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带入到了瓷器里。
这只四爱瓶,如果是真的,也应该是明初的。那时候元朝官窑的老师傅还没死完,所以用元青花的烧法,烧了汉人文化内容的东西。 |
|
c****u 发帖数: 8308 | 14 谢楼主热心解释!没想到写这么多。我可不是大拿,我就是想不停地见新东西真东西,
所以希望藏友的东西都是真的,我觉得这是长眼力长见识的唯一办法,呵。
我学瓷器和大家一样,都是从粉彩开始的,但是青花我却从元青开始的,因为样本少,
画工及胎、釉、料的特点相对明显,所以真伪相对来说容易辨别,各种特色印到脑子里也不是很难。
艺术有个时代的贯通性和认识的普遍性,就是说如果是类似官窑或者非民窑器,那么放
在任何人面前,都会有一种自然流露的美感,这种美感可以是光泽的柔顺,可以是器型
的对称,可以是构图的饱满,可以是发色的艳丽,也可以是画工的立体层次。
还是胎釉料型纹款说一遍想法。
这个葫芦第一眼见到,看见这个胎色,我立刻想到了高锰酸钾+铁锈泥水浸泡后的典型
颜色,这是90年代以来比较通用的方法,90年代末最普遍,现在景德镇还可以见到,但
是已经是低低仿了,稍微好点儿的会用茶水或自己家里配料。
弘治器的各方面特点都和成化接近或一致,包括洁白的釉面,犹如洒了一层水一样肥厚
而细腻;而青料更是青翠盈润,鲜艳而不失淡雅,而且韵散较多,图案轮廓并不十分清
晰。弘治晚期也有深沉色料的瓷器被发现,但均是民窑,不过发色...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188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文:袁文登
景德镇是一个善于学习富于创造性的瓷窑,我们今天提及青花瓷,就不能不与其
相联系。晚唐五 代时期,它以仿烧当时著名的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为主。北宋时期,
由于景德镇充分利用自己得天 独厚的自然条件,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从此,景德
镇不仅创出了一条新路,而且为它的进一步发 展创造了条件。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
是景德镇综合历代各种烧瓷技艺,吸收了当时南北瓷窑先进 经验而取得的又一巨大
成果。
当然,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除了景德镇的自然条件以及窑工们善于学习、敢于
创新的精神以外 ,还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元中期的景德镇一度出现不太景
气的局面,为了改变现状,景德 镇的窑工们创造了一种白地釉下蓝花的瓷器,即青
花瓷,从而使景德镇的制瓷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 发展阶段,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
光辉的一页。
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出现与发展,很快博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不久便成为外销
瓷器的主要品种 。元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详细记载了我国外销瓷所涉及国家和
地区,其中包括印度支那、印度 尼西亚诸岛、马来半 |
|
s**d 发帖数: 764 | 16 看少年包青天
府上的瓷器一水儿的元青花
无比ft
不过查了一下
青花可以追溯到唐
在北宋到底流行程度如何
各位判官不妨议议看 |
|
l*********y 发帖数: 1011 | 17 同一类东西内部,比如青花里面,东西的好坏标准是比较清楚地,这个前面也大致说到。
但是不同类东西之间要比较,那就困难了。哪怕都是瓷器,你要比元青花与雍正珐琅彩
,这个比较就基本没有标准,只能看市场价格了。 |
|
c****u 发帖数: 8308 | 18
去不掉的.酸咬痕迹很深,一旦咬过了,在会看的人眼里就直接废了,无论青花还是粉彩,
釉面酸咬痕迹都和真品自然旧儿相去甚远, 因为再怎么在釉面下功夫,也改不了胎面和
釉层结构.
如果是酸咬仿棕眼, 把灰尘清理干净,一上镜子看釉层就全现了,最多见情况就是釉层完
全烧成泥砂色了,还有一种是烧完以后部分打磨掉这种泥砂色,但清理完后露出釉面的部
分地区完全是崭新的贼光,还有最细致的货就是细致到拿细砂纸或百洁布专门打磨棕眼
层面,将暴露贼光打磨掉,和酸烧结果相混合,这种东西都是上国际大拍的了.一般用不着
这么麻烦.
如果酸咬粉彩,一般会在彩料积料处形成局域做旧,没有整体效果,这和彩料化学成分有
关,这种做旧一般用来仿积料处年深日久产生的那种摩擦痕和开片,但仿出来的一般也都
是蜂窝状棕眼.而同时其他色彩却没有任何岁月痕迹. 如果是200年老粉彩瓶子,只要有
一处彩料陈旧性开片,基本是处处开,不分颜色,黄,绿,蓝彩相对其他颜色是最易见开片
的.
酸咬的青花更不可能打磨干净了,咬的就是釉面,如果有开片还有渗透,酸咬痕迹去不掉,
只能尽量包装这种痕迹.尽量让酸咬的副作用和旧瓷器其他特性相混合,在现在这个浮... 阅读全帖 |
|
h*******6 发帖数: 3228 | 19 瓶高29cm, 瓶口直径7cm, 瓶底直径7.2cm
初步断定是光绪年的民窑青花。 也许更早, 请懂行的掌眼断代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青花胎体洁白坚硬 (可以从圈足的破裂处看出来),胎体薄厚适中
2. 该瓶的圈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不光滑现象,底足有台阶的形状,好像称“二层台
”。双圈足在康熙中早期流行,而且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
3. 康熙早期无款居多, 大多只是在圈足内画双圈,圈内无字 |
|
h***n 发帖数: 1275 | 20 到京都的京瓷店看了下,现在艺人的青花小碗是200多万日元,其他的最高也就90多万
,是因为青花烧制比较难? |
|
M****J 发帖数: 2908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JMJMJ (MJMJMJ),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弱问下,青花城在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18 13:16:22 2012, 美东)
青花城在哪? 四川? |
|
F**Y 发帖数: 5826 | 22 你家黄金家族,元青花的大瓶大盆,怎么也得有十个八个吧 |
|
F**Y 发帖数: 5826 | 23 不错,有料。哥这只元青花大碗其实也是砸手里了,无价。马勒戈壁倒是几件哥认定是
后世作的乾隆变态花瓶行情最好,拍卖公司催好几回了 |
|
P*******i 发帖数: 10965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BI 讨论区 】
发信人: Patchouli (夏日薄荷), 信区: BBI
标 题: 【参加活动】清唱青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1 14:48:37 2011, 美东) |
|
|
|
|
H********o 发帖数: 117 | 28 照片在闪光灯下有偏色,实物色调是柔和的。不敢苟同土锈的说法,是哥釉青花。图案
人物山水艺术感强,新仿可能会更细腻,但匠气十足,没有这种生气。另外补碗用的手
艺是手工打孔,铜丝固定的方法。说是民国仿品,不是没有可能,但新品绝对不会。 |
|
c**v 发帖数: 1936 | 29 我也被他们说的土锈给搞晕乎了,呵呵。 这个东西要真的还挺难得, 哥釉青花墩式碗
, 好像很少见。 |
|
c****u 发帖数: 8308 | 30 鸡头、鹰嘴(近)、鳞躯、花尾,盘缘里外缠枝莲,盘心缠枝牡丹,典型意仿元青花凤穿牡
丹纹盘. 看包浆不错,青色是国产图料,但研细程度比明初的一些官器还要好,没有颗粒
堆积, 这在明中以前基本不可能. 如果是明初民窑,也应该气泡极少,而且都是大泡,伴
随很多黑色死泡,看气面儿坑眼还挺多的,但还是要看细图.明初大盘,罐等大器底部基本
不上釉,而照片中足底无釉,足圈也没积釉痕迹,所以盘底心釉明显做旧式荡釉,上了釉又
不上全,只有做旧能解释. 一家之言.
盘底没上釉的地方有几个黑色,棕色点,能给这几个点上大图么. |
|
c****u 发帖数: 8308 | 31 今年山东菏泽元代古沉船出土:
元·青花云龙纹梅瓶 |
|
g******n 发帖数: 53185 | 32 非常有道理
化的影响。元朝政府派驻景德镇或其他地方的督陶官是色目人的可能性很大,汉人的传
统文饰应该是不受重视甚至遭到鄙视的,只有到了后期,蒙古人汉化程度加深,逐步接
受汉文化,才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带入到了瓷器里。
以用元青花的烧法,烧了汉人文化内容的东西。 |
|
|
c****u 发帖数: 8308 | 34 如果不介意可以说说怎么收的么. 明各朝青花发色和款式,还是很有定制的,有规可循 |
|
b******o 发帖数: 38 | 35 这东西是我好朋友的,它的来历我很清楚。2000年,那时我这好朋友收藏人民币,银元
和大铜钱,我正跟他学收藏大铜钱。我们都不懂瓷器。当时湖北不象北京和上海有专门
的文物市场。收藏交易都是在集邮市场。有一天,临近收摊时,一人拿这葫芦瓶看有没
有人收,当时凑巧摆摊的除我朋友就都是些玩邮票的。这东西就传到朋友那,卖东西是
周边县一农民,他说这是在地里挖的,叫随便给个价钱。我这朋友看这东西很别致(当
时品相差多了,外面还有很多泥巴,现在看到的气泡都被泥巴盖着的),想便宜的话即
便是假的放家也很不错。就出了200块,那人挺老实的也没多讨价,就说他还没吃中饭
和晚饭,还要赶回打工的位子去,我这朋友又多给了几十块就拿下。所以基本排除为这
200来块钱故意作假的可能。
过了几天,我这朋友叫我去看他新收的铜钱和这个葫芦瓶。这个葫芦瓶瓶口有一小处新
伤(对比新旧处基本排除做旧),外面有些土,里面有大半瓶土,还真象是埋在地下,
我们也不懂,我就帮他着把它洗了。洗完后发现它很好看。从此我们都开始对收藏瓷器
感兴趣。不过我之后不久就到美国了。瓷器的水太深,周围也没有什么机会接触。我大
多时间就是看看图谱和博物馆。...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38 | 36 谢谢chooyu大牛,学习了。
我也一直对瓶子的迟怀疑态度,因为我映像中的官窑都是象你贴的“弘治青花群仙祝寿
葫芦瓶”精制细美。当初我们把它洗完后第一反映也是是不是高锰酸钾+铁锈泥水浸泡
。后来发现不是,因为即便用高锰酸钾+铁锈泥水浸泡你还是从它的釉色和底色看得出
来新。另外从它里面的土挖出来有层次沉积,不像一次埋进去泡着的。所以象个出土的
东西。
花的画法我持保留意见,因为在博物馆中我碌碌徐徐也看到了很多象这种画法粗糙的。
底足大规模上釉是从弘治以后。我最看不准是这六字款,我也有你这疑问。我这朋友请
人看过,有说有这种款,有说没有。
我看这个东西作的这样厚实更象民间实用器。 |
|
c****u 发帖数: 8308 | 37 这个是菊纹,芯是牡丹,缠枝繁茂而不乱是元青和明初青花特点之一. 仿品大多枯枝凋叶
,而且元青特点突出,做reference的真品总共200来件,仿品出的年代又很晚,并不难认.
所以我说这东西要是做旧了,还真下工夫做了 |
|
t**********s 发帖数: 2968 | 38
你不来事啊,连清初青花瓷器的最显著的特征都不知道,你要好好学习了。静下心来学
习。不然很容易受骗的啊。前面两个瓷器,绝对是假的,你不相信真没办法了!!!我
在这几天给人在此网上看了些瓷器,也没有全盘否定,为何要骗你呢?你的这种类型的
瓷器,属于民窑的,我都不感兴趣的,不收藏的。 |
|
b*w 发帖数: 14917 | 39 正好手上有个清早期的青花五彩大罐,来源非常可靠(Sotheby's 90年代初期大拍上的
),到手后,仔仔细细地研究了很长时间,算是对清早期瓷器略有了解,所以才敢对主
楼的罐子发表意见
详细点说,这个罐子最不看好的部位是罐子口,首先胎质比照清早期瓷器,太过细密了
,第二个罐子的胎质就看着好多了;另外,罐子口露胎处出现了跳刀痕,也莫名其妙;
第三,罐子口的做旧也有点过了,人工痕迹明显,罐子口做的比底还脏。。。
另外,整体上看,器型也不到位;画工也有些零乱
。。 |
|
c****u 发帖数: 8308 | 40
顺治中晚的胎密我一直没觉得是问题,或者说从天启崇祯到康熙初,胎质基本没法作为
辨别官民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为战乱,那30年的土都是浮梁同山而取,而且一直官搭
民烧,窑土备料洗料过程完全一致,只不过画工和窑位大不相同。还有就是第二个罐的
胎,我认为和您说的恰恰相反,杂质多于第一胎,窑红都出来了,这是基本常识了,土
能改窑位能改,发色和窑红怎么出来可就全靠灶神了。至于跳刀,没跳刀反而我觉
得是仿的了,这跳刀非常自然,切入位置和痕距是现代辘车仿不出来的----如果您真心
相信会有窑口为了个清初粗民窑还费这么大功夫边修胎边调试电动辘车的话。。。
看跳刀痕那张照片,您看看里面的荡釉厚度,完全明晚状态。
这个罐的器形,有时间我可以试从照片做比例尺出来,东西很普通也标准,如果较真,
应该可以在耿老的书里找出来白描版。
真心恭喜您的顺治五彩,重器了。毕竟至今公开的资料里,故宫1925年辟馆至今,旧藏也
只有一件顺治青花加彩。 |
|
b*w 发帖数: 14917 | 41 国外把明晚期到清早期的这段时间称为过渡期,当时景德镇向海外出口了大量的青花以
及五彩瓷器,故宫虽然顺治瓷器不多,不代表顺治瓷器就非常珍稀。 |
|
x**8 发帖数: 1165 | 42 请三友老师把上边俺贴的两个青花的问题细说一下。 谢谢 |
|
c****u 发帖数: 8308 | 43
艺术可相通但不贯通,我太太自幼习帖,瓷器底款她没一个看得上的,尤其明早中期的
。除清三代官窑外,其他瓷器多出匠师而非画师之手,自然不能将水墨眼光原封不动照
搬瓷胎上。
元青花无官窑无专职,反而可贯通,因蒙古多年停科举和排挤南人的朝廷让大量江南仕
子抱负无门,只能将20年工笔付诸丹青。元青著名的鸳鸯荷池纹与扎纳巴扎尔美术博物
馆和蒙古国立中中央博物馆展出过的元仁宗所遗延祐黄纱夏凉衫上挑花荷池纹如出一辙
,鱼藻纹是另一种同期见于金银制、绢本、和瓷器上但笔法几无差别的图案。 |
|
x**8 发帖数: 1165 | 44 三友老师的知识很厉害,不过还是给俺讲讲那两个青花吧。怎么认的“假”?
要学习学习呢。 |
|
|
|
f***g 发帖数: 53 | 47 胎, 釉, 开脸都不对。 青花发色似光绪, 总体感觉80-90年代的东西 |
|
f***g 发帖数: 53 | 48 胎, 釉, 开脸都不对。 青花发色似光绪, 总体感觉80-90年代的东西 |
|
|
h*******6 发帖数: 3228 | 50 初步断定是光绪年的民窑青花。 也许更早, 请懂行的掌眼断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