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 发帖数: 183 | 1 青蒿素发现过程science不高
novelty不足
并没颠覆人类的科学认识
也没有改变天然活性成分的分子结构
仅仅是成功萃取而已
因此methodology方面,也非常原始
当然,结果是effective、而且振奋人心的
这只能说是luck成分很高
就像st michael说的
可能女主角凭着那句诗经,
觉得这个植物和自己有缘分,
有意思,多做做,然后就碰巧成功啦
事实上,查阅相关资料,至今青蒿素的作用机理都没有统一观点
可以说非常不明确
因此,看不到有什么理由让女主角大感兴趣
除了那几句《方肘子后备方》、《诗经名句》 |
|
a****i 发帖数: 4783 | 2 扯,这是对专利毫无了解小编写的,专利抢注是没有用的,屠的东西是发表了的,但是
屠并没有申请专利,因此青蒿素的基础专利权已经不存在,就算有人抢注也没有用处,
别人随便可以用。
当然外国公司可以申请改进专利,比如把青蒿素的衍生物或者和奎宁联合治疗之类的,
但是这专利已经不是原来的专利了,而且非基础专利很容易被人绕过去,在法庭经常也
很难成立。 |
|
j****i 发帖数: 68152 | 3 到底啥叫萃取?
是不是把青蒿打成糊糊,跟乙醚搅和到一块。过一段时间把糊糊过滤一下,过滤出来的
乙醚溶液稍微加热一下,乙醚就蒸发了,剩下的末末就是青蒿素。就能治痢疾拉肚子啦
? |
|
t*****a 发帖数: 5180 | 4 诺奖算个屁, 青蒿素是军事医学项目, 解决了部队疟疾影响战斗力的问题, 为中越同志
+兄弟赢得艰苦卓绝的第二次印支战争, 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 做出了贡献. 这就是最
大的意义.
麻痹的诺奖算个屁.
而且屠呦呦的诺奖是文革和先主席的, 和矮贼的改开没有半毛钱关系. 青蒿素就是专门
为了解决当时如火如荼的越战中干部战士严重的疟疾问题. 文革打到了垄断资源的学霸
, 年轻人想干事儿的才能脱颖而出, 而不是洋奴废物马屁精伪科学家如prof. yee-kung
shit (一筐.屎)之流作威作福.
70年代初中国科技大发展, 得益于先主席坚持不懈二十年的普及教育, 工业化. 各种新
式武器层出不穷, 叔当年作为西工大的实习生, 在越南前线守卫太原钢铁厂的高炮第2
师团见习过, 负责高炮连集火射击指挥仪的调试安装. 6门59式100毫米长鸡巴, sorry,
长身管高炮, 要击中5000米高度高亚音速飞行的米军爱抚4, 爱抚105, 这其中的
sensing, tracking, signal processing, control and computing, 牛逼啊, 全是模
拟器件实现的... 阅读全帖 |
|
w****y 发帖数: 2952 | 5 本草纲目对青蒿的描述时把“开细黄花颇香", not 黄花蒿
青蒿 |
|
n******n 发帖数: 12088 | 6 扯淡。方舟子已经考证出来了。本草纲目上说的清清楚楚,青蒿香。
青蒿 |
|
g***c 发帖数: 11523 | 7 搞不明白国内的傻逼们争什么
从原创性来说,是屠呦呦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有奇效
并在会议上提出报告
随后的一切成果都已经算是衍生成果了
这不是诺贝尔奖的基本原则吗
最近20年,好几个诺奖中有华人做出重大贡献的,但就因为不是原创呀
日本那个二货获诺贝尔奖的,就是发明了那个方法
最后真正应用的是美国两个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还一直以日本小二为原创,一直推荐那个家伙,直到获奖
跟屠呦呦争的那些人真是又没品,又傻逼 |
|
U**8 发帖数: 1921 | 8 次级代谢产物。可能对于青蒿/黄花蒿抗虫、抗菌、抗病毒有效果。 |
|
w*****2 发帖数: 142 | 9 根据饶毅的文章, 其实很多有可能具有治疗疟疾的中药都被用来提取有效成分了。这
个科研思路是广泛筛选。 那么,屠呦呦刚好是分配在提取青蒿素的研究组里。 沸水无
效, 乙醇只有30-40%的效用, 屠呦呦换了乙醚, 结果100%。 这种发现难道不是最根
本的科研思路吗? 我们在做萃取的时候, 不总是要筛选很多的萃取试剂来确定哪一种
萃取剂更有效? 如果不是屠呦呦, 换了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也是应该做出来的吗?
为什么当时那么多科研小组都被卡壳了呢? 为什么乙醚提取就就成了重大的科研突破
?
既然屠呦呦是从古医书中得知青蒿素要搅其汁, 那么说明古人也是试验得出如果沸水
煮的话, 有效成分会破坏。 这也说明古人也是有最基本的科研思路的, 沸水煮, 冷
水泡, 搅其汁等等。。。最后发现搅其汁效果最好。。那时候可能没有有机溶剂对有
效成分萃取的知识。 但是文革期间, 为什么别的科研机构不能试用不同的溶剂这种最
基本的科研思路呢? |
|
w*****m 发帖数: 20421 | 10 青色的茼蒿就是青蒿吗,没听说过青蒿,只吃过茼蒿 |
|
l***d 发帖数: 1828 | 11 请问亚特兰大哪里可以买到青蒿呀?不是中药药剂那种,要是青蒿植物的。先谢谢各位了
。 |
|
D**********R 发帖数: 25234 | 12 老公昨天半夜把我摇醒,就跟我说这个青蒿素青蒿素的,我看他比人家作者还激动。。
。。。- -|| |
|
k*****e 发帖数: 22013 | 13 中医粉最喜欢拿青蒿素往自己脸上贴金。
青蒿素根本就是打中医脸的,他们还浑然不觉。 |
|
G****t 发帖数: 1799 | 14 有了现代医学制备的青蒿素方便服用剂量又容易控制当然不推荐古方的绞汁泡茶了。还
有我听到一个说法是疟原虫对青蒿素有出现抗药性,用黄花蒿则继续有效。不知真伪。
.
of
Fourteen |
|
j*****d 发帖数: 787 | 15 "所以青蒿素就成了WHO首推的抗疟药"
有歧义。 据报道,2003年,WHO是发现其他药物无用,才 switch to choose CAT.
另外,青蒿的大规模种植技术 也是保密的。美国人也是垂涎不得。 |
|
|
a***y 发帖数: 19743 | 17 好文。不说都忘记了。青蒿基本不含青蒿素。要黄花蒿。
这个植物化学课都应该讲的。 |
|
s******s 发帖数: 13035 | 18 不是吧。不是都说古代分类两种都叫青蒿,估计葛大爷用的黄花蒿,
后来大家都用青蒿所以这个药方后世没人提 |
|
c****t 发帖数: 76 | 19 找到孤独求败的感觉了?
其实当质疑屠的帖子被全部删除时就已经说明他们没有勇气辩论了.毛主席说真理越辩越
明.他们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为洋人点头了就肯定是事实了.
在这个奖宣布之前,这里又有几个人关注过青蒿素?知道青蒿素的发现的历程?当然又有
几个人知道屠呦呦?因为不知道她,她又未当选院士,就推断出她很低调,太主观了! |
|
i****g 发帖数: 3896 | 20 主要是救了那么多人 体现出了价值 紫杉醇至少就目前来说没有这么明显的功效
其实倒是可以给青蒿素和紫杉醇一起颁奖 从植物中提取有效化学成分治疗重大疾病 其
实这也是现在NIH推崇的一个热门方向
我觉得,的确是牛,但是是不是有些id说得那么牛,真的很难说。
我以前硕士就是做天然产物化学的,利用天然产物做drug discovery,算是最传统也是
历史上最成功的方法之一,虽然现在大家都鄙视这种方法 --- 我也一样,因为美国的
天然产物的研究小组或者公司的天然产物部分,几乎都死掉了砍掉了,很难拿到经费,
很难找到工作。我硕士毕业就几乎不做这个了,虽然觉得分离纯化和NMR的训练超级的
有用。
历史上天然产物做出来的药物,挣钱无数的,救人无数的,真的是非常得多。大家有兴
趣可以看这篇review (ftp://ftp.aims.gov.au/pub/Library/Battershill/
TopArticles/ButlerJNPv67p2141.pdf)。
我读本科的时候就知道青蒿素这个分子,几乎做药物化学的人都知道这个分子,当然是
很牛,但是真的放到科学史上面,是不是那么的except...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3896 | 21 对 六十年代就有很强的抗性了 所以才有了523计划 才筛选得到青蒿素
2004年青蒿素复方药物被世卫组织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
|
n*******3 发帖数: 128 | 22 乖乖不得了,中国包括青蒿素在内的所有原创性药物全部来自于中药“灵感”
中国人天天自卑,天天骂中医,可不复制老外的自己原创的药物全部来自中药的所谓“
灵感”,你们无耻的不肖子孙,就骂中医吧,下面看看中医为中国原创性药物的贡献:
1 青蒿素就不用说了吧,都拿诺贝尔奖了
2 联苯双酯概述联苯双酯是根据中药五味子有效成分五味子丙素经结构改造而人工
合成的一种治疗肝炎药,中国首创
3 中国著名药理学家唐希灿80年代初,通过对民间中草药经验调查,对浙江地区
中药“蛇足石杉”治疗早老性痴呆症,从该植物内发现二个新的强效、高选择性乙酰胆
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及石杉碱乙,证明效果非常好并且近年引起美国人注意更被
运用在禁毒方面
4 张亭栋发现砒霜治疗急性白血病更是直接缘自中医了,上世纪70年代初,黑龙江
省林甸县民主公社出现了一大批癌症患者。省卫生厅派出哈医大一院的5人专家小组前
往调研,致力于研究血液病的张亭栋是组长。在住院的食道癌、子宫癌、胃癌患者纷纷
向省城专家诉说病情时,一位曾被医院“判死刑”的食道癌老人的述说引起了关注,他
说,他的病好多了,不仅能喝水,一顿还能吃两... 阅读全帖 |
|
w*****3 发帖数: 9 | 23 中医理论就是一坨翔,属于文化糟粕,早已过时。
许多中草药经历过经验的检验或许在这个时代还有用武之地,但需要科学的利用。
就拿青蒿素来说,如果没有现代的提取方式而采用传统的水煎,反而会破坏有效成分。
另外青蒿素对心脏有毒性,需要其他药物对毒性进行抑制。对耐药性的控制也需要现代
医学理论。 |
|
|
s****l 发帖数: 513 | 25 青蒿素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是目前抗疟疾药的golden standard。Artemisinin-
based therapy的抗药性目前还不普遍,而且机理和上一代 golden standard的CHQ的抗
药不同,DHA是delay of death,并不是简单的让药物活性减弱。而且每个地区(比如
非洲和南亚)的抗药性也往往不同。
另外现在WHO推荐的抗疟疾药物是混合(2种药物), 这样会大大降低抗药性的发展。
目前发表的文章(尤其是那片nature)还不够说明抗药性,属于非常basic的研究。
但是感染病的经验告诉大家,青蒿素抗药性早晚会出现,所以也是为什么要一直开发新
机理的药物。目前很夸张的例子是抗生素广泛使用,导致super bug的epidemic。这也
是为什么前几年Obama弄了给新antibiotic快速FDA approval的原因。 |
|
n*********e 发帖数: 180 | 26 从老外的反应看,青蒿素这个奖诺贝尔委员会颁的非常成功。另外那两个round worm药
的兄弟感觉是陪衬。今年这个奖主要是给疟疾。
这主要是因为疟疾在非洲的危害实在太大。小布什的自传有专门一章是讲他在非洲搞疾
病救助计划,减少非洲人口死亡率。其中一半是艾滋病,另一半是疟疾。而小布什还强
调了,疟疾的危害其实比艾滋病还要大。然后讲了他的功劳就是买了一大堆蚊帐捐给非
洲人。估计他不太懂治疗药物,所以没提青蒿素。我几个月前读到这里的时候就觉得屠
老太肯定要得奖,因为这个政治经济影响太大了,受到巨大的国际关注,诺贝尔奖委员
会不可能忽略过去。 |
|
H*g 发帖数: 2333 | 27 唉,看来在这件事情上,你是做不到就事论事了。我知道你在这个论坛里的讨论是能够
做到不人身攻击的,至少不攻击除了方以外的其他人。
“案例分析”?看你这两篇文章的字数,估计你也花了不少时间雕琢。你到底是在讨论
“青蒿素获得诺奖,以及我们对于青蒿素的误解”这件事,还是在讨论“方舟子评论青
蒿素”这件事?看来你是主要想介由前者来讨论后者。可这件事情成案了吗?结案了吗
?如果是你一厢情愿的认为成案了,结案了,就是“方舟子造假”,又在这里“分析”
,是不是对于方舟子个人的有罪推定?
上面我打出的几个问号,我想知道答案。你也先别急着回复。因为最好的解答,也是唯
一的解答,就是你把你所写的这两篇发到新语丝上,看看作为“案例”里的另一方是怎
么说的。论坛上长篇大论方舟子错误的人太多了,即使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里,躲在
一个ID后面,也没有一个能够敢于直接去和方是民这个自然人直面相对的。
真理越辩越明,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把你写的发过去。
新语丝的投稿信箱 smfang@yahoo.com |
|
c******r 发帖数: 3778 | 28 写得不错,看来屠呦呦的诺奖该给尼罗河,根本不需要乙醚啥的瞎折腾,青蒿泡茶就可
以了嘛。再不够青蒿可以直接捣碎吃下去就是了。 |
|
h****6 发帖数: 229 | 29 争论这个根本没意义。几千药方用青蒿,只有一个起做用,用什么蒿,你也只有几千分
之一的治愈率。以此证明中医有效,那是笑话中医。总不成你去看中医,拿到一个药方
,心里想着这个多半没有用吧?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nile (nile), 信区: WaterWorld |
|
n**e 发帖数: 2026 | 30 你知道什么叫口服吸收极差吗?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口服吸收极差的药物就不会口服给
药。
你知道什么叫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吗?以静脉注射为100%,没有药物口服能达到100%。
具体到青蒿素,对比肌肉注射与口服的的总量和小儿剂量。青蒿素的口服吸收没有问题。
1.深部肌注:第1次200mg,6~8小時后再給100mg,第2、3日各肌注100mg,總劑量
500mg(個別重癥第4日再給100mg),或連用3日,每日肌注300mg,總量900mg。小兒每
千克體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內注完。
2.口服:先服1g,6~8小時再服0.5g,第2、3日各服0.5g,療程3日,總量為2.5g。小
兒每千克體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內服完。
http://big5.wiki8.com/qinggaosu_24087/
关于英国的记录,黄花蒿生长的图片是在水边,见(Geography and distribution)部
分。
500mg |
|
n**e 发帖数: 2026 | 31 还敢狡辩说没有立论。肌注量是口服量的20%,证明青蒿素口服吸收极差。不是你的立
论难道是我的立论吗?
如果你不是故意造假意图误导,为什么要删掉青蒿素口服肌注在小儿都是15mg/kg体重
?为什么不敢提供原始链接?
从你的观点和手法来看,说你和方舟子是一伙的是有根据的。 |
|
s*****o 发帖数: 2490 | 32 "1.深部肌注:第1次200mg,6~8小時后再給100mg,第2、3日各肌注100mg,總劑量
500mg(個別重癥第4日再給100mg),或連用3日,每日肌注300mg,總量900mg。小兒每
千克體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內注完。"
我觉得这个数据有问题。“按上述方法3日內注完”是指第一次注射15mg/kg体重的青
蒿素,间隔6-8小时再注射15mg/kg体重的青蒿素?按小儿20kg体重计算这个剂量比成
人注射量还高得多,我怀疑这个数据是随手copy口服的剂量。
查了一个WHO贴出来的review,那里列出来的青蒿素小儿注射量基本都是第一天3.2mg/
kg体重,第二天以后都是1.6mg/kg体重。
http://www.who.int/bulletin/volumes/87/12/08-060327-table-T1.ht
500mg |
|
n**e 发帖数: 2026 | 33 『“按上述方法3日內注完”是指第一次注射15mg/kg体重的青蒿素,间隔6-8小时再
注射15mg/kg体重的青蒿素?』
如果你这样干出了问题,可以马上请你蹲班房。因为你直接违背药品使用说明。
1.深部肌注:第1次200mg,6~8小時后再給100mg,第2、3日各肌注100mg,總劑量
500mg(個別重癥第4日再給100mg),或連用3日,每日肌注300mg,總量900mg。小兒每
千克體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內注完。
小兒每千克體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內注完。用法说明写得很清楚,3天内总量是15mg
/Kg.剂量如何分配,是按上述方法。第一次用2/5. 6-8小时后再用1/5,第2天用1/5,
第3天用1/5。
你真有功夫,去查查那个打酱油的从哪里看来的用法,没有小儿口服的总剂量。 |
|
n**e 发帖数: 2026 | 34 正确的提问方式是不是『为什么小儿口服的总剂量比成人差了那么多?』,而应该是为
啥小儿口服和注射剂量一样,而成人口服量是注射量的5倍。
还是回到生物利用度的问题。生物利用度体现了在达到相当血药浓度的情况下,口服量
与静脉注射量的差异。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于静脉的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胃肠吸收,另
一个就是肝脏的首渡效应。口服药必须先通过门静脉系统,药物在进入血液循环之前先
经过肝脏的首轮灭活。现在我们知道,青蒿素口服吸收是没有问题的。不可能假设小儿
的吸收比成人高5倍。所以结论就是小儿肝脏对青蒿素的灭活能力比成人差。首度效应
基本不存在。这是很有可能的。参与药物灭活的酶大多为诱导酶,由底物的诱导而合成
。成人接触毒性物质多,已经有量的积累。
那个“打酱油的”很明显知道这里面的道理。故意掩盖小儿口服剂量与注射剂量相同的
事实。这种低级造假手段,在尼罗河面前还是最好收起来。 |
|
o*******a 发帖数: 242 | 35 http://www.cchere.com/article/4153781
赵燏黄,本草学家和中国生药学先驱者。他毕生致力于本草学和生药学的教学和科学研
究,为中国培育了几代药学科技人才。他在学术上的突出成就为,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整
理本草,研究中药,考订本草药品名实,为编修中国新本草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在澄
清中药品种混乱方面做出了贡献。
1883年2月27日 生于江苏省武进县。
1900—1904年 在常州延陵书院院长家任教师。
1904年 在上海实学通艺馆附设理化传习所学习物理、化学。
1905年 任苏州同里学校物理学、化学教员;后自费留学日本,先学习日语、英语。
1909年 毕业于日本东京药学专门学校;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药学科。
1911年 先后在浙军都督府、沪军都督府作医药救护工作。
1912—1914年 任南京临时政府卫生局科长,北洋政府内务部卫生司科长、代理司长。
1915—1929年 任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教授。
1929—1933年 任上海国立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生
药学教授。
1934—1937年 任北平研究院生理学研究所研究员。
19... 阅读全帖 |
|
a********m 发帖数: 201 | 36 ?
不知道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学药的?不过,这个并不妨碍大家讨论。现在的新药是不少,
不过真正的单体一类新药,每年有多少个,如果曾经在药厂工作,应该不难查。每年的
单体新药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是我国自主产权的,这个和我懂不懂没有关系。
青蒿素的耐受,甚至所有药物的耐受,也是有资料可以查的。你以前的公司上市新药,
和我懂不懂有什么关系?和这里对青蒿素的讨论有什么关系? |
|
a*********n 发帖数: 20 | 37 以下说法无证无据,只能是属于“流言”范畴
——————————————————————
发信人: sherald (乖乖米),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Re: 从青蒿素大事记看科学史研究中时空性证据的重要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15 23:34:17 2010, 美东)
屠是第一个发现者
问题是她不能重复 青蒿素实际是从苦蒿里提取的
确认植物的不是她
不能选择性遗忘其它的时空性证据
—————————————————————— |
|
a*********n 发帖数: 20 | 38 这位看得懂文章吗?还是算术不好,77年78年差几年?
1978年11月召开全国会议通过屠呦呦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的青蒿素治疗疟疾科研成
果鉴定。
1978年中央级科技报刊《光明日报》详细报道了屠呦呦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青蒿素
的经过。
——————————————————————
楼主列的大事记中,所谓有价值的“时空性证据”,也就是新闻报道、奖励等大事,最
早也是五年之后的1977年的东西,是不是也合乎楼主的说法:
“科学发现发生几年或几十年以后,人们凭回忆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再现当时的科学发现
或试图推翻历史记载的科学发现和该发现主要贡献者的一切行为是最不可信的。”
楼主最好在自己的博克上晒一下当年的实验记录,就可以完全堵住人家的嘴了,没必要
在这里提出什么“哲学范畴的”虚头八脑的概念。 |
|
c******n 发帖数: 16403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sulforaphane (sulforaphane), 信区: Biology
标 题: 说点对青蒿素的个人理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0 15:48:28 2011, 美东)
我觉得,的确是牛,但是是不是有些id说得那么牛,真的很难说。
我以前硕士就是做天然产物化学的,利用天然产物做drug discovery,算是最传统也是
历史上最成功的方法之一,虽然现在大家都鄙视这种方法 --- 我也一样,因为美国的
天然产物的研究小组或者公司的天然产物部分,几乎都死掉了砍掉了,很难拿到经费,
很难找到工作。我硕士毕业就几乎不做这个了,虽然觉得分离纯化和NMR的训练超级的
有用。
历史上天然产物做出来的药物,挣钱无数的,救人无数的,真的是非常得多。大家有兴
趣可以看这篇review (ftp://ftp.aims.gov.au/pub/Library/Battershill/
TopArticles/ButlerJNPv67p2141.pdf)。
我读本科的时候就知道青蒿素这个分子,几乎做药物化学的人都知...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1211 | 40 heizhongyi,谢谢转的好文。
我也来转一篇关于青蒿素的。尤其喜欢这一段。
回过头来在一个比较远的距离看整件事,与其说中医参与了,不如说中医实际上是
一个研究对象:一大群科学家,走进一间老祖宗留下的房子,翻箱倒柜试图寻找到他们
想要的东西,最后在屋后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宝贝,后来还有证据表明,这个宝贝不是屋
主的,是一个房客偶然留下的,并被屋主丢弃了的。
这能算屋主的骄傲吗?
以下文章转自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824587.shtml
青蒿素——中医之盾废医之矛
先从疟疾谈起
疟疾常出现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中,在中国,疟疾被称为“烟瘴”, 认为是飘浮的
雾气导致的中毒。 患者会有时而发高烧,时而打寒战,周期发作的症状。
1880年,在阿尔及利亚工作的法国医生Alphonse Laveran,在疟疾病人体内,找到
了一种单细胞寄生虫,确定它是导致疟疾的直接原因,这就是疟原虫。1897年,英国医
生Ronald Ross证明了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给人。
疟原虫有着复杂而古怪的生命周期。它在脊椎动物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再 |
|
n**e 发帖数: 2026 | 41 你的发言每一个字我都表示同意。青蒿是中药,是中医发现的。青蒿素是西药,是西医
借用中医或者在中医启发下研究出来的。 |
|
f******r 发帖数: 55 | 42 其实说的启发性不在于绞汁服还是煮水,这是中医师会做的事情。启发性在于提纯的有
效物质青蒿素导致了抗药性,但是天然的青蒿却仍然有效。产生耐药性是几乎所有的西
药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它们作用靶点单一,长时间单一用药,生物机体自然会对这种
外源性不利刺激产生抵抗,导致耐药性出现,这也是生物自我防御的必然结果。中药的
复杂成分决定了靶点多样性,生物体要产生抵抗的机制就会复杂很多,耐药性出现几率
也会低很多,慢很多,而且很多中药的作用不体现在直接抑制和干涉,而是通过作用和
调节人体来间接起作用,这些都是中药保证抗药性极少出现的原因。 |
|
n**e 发帖数: 2026 | 43 我认为他帖子中的“青蒿煮水”是“青蒿绞水”之误。 |
|
|
a**l 发帖数: 1166 | 45 青蒿又名苦蒿,在我家乡四川很多,天气热时有人出鼻血,我妈说掐把苦蒿叶放鼻孔里
能止血; |
|
W*******n 发帖数: 4140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arcas2 (______),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视频】屠呦呦介绍青蒿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5 15:55:22 2015, 美东) |
|
p*****m 发帖数: 7030 | 47 这个类比有问题 青蒿素显然是举国体制的成果 这个确实没什么好争得
文革本身我一贯是坚决反对态度 但是得就事论事 |
|
y*h 发帖数: 25423 | 48
是文革期间的成果,当然不会是文革的成果,文革又不是科技项目。
不过文革期间出现的不少成果改开30多年来确实没有产生过可比的。比如青蒿素、哥德
巴赫猜想、杂交水稻等,目前同领域还没有出现过同等高度的成果。 |
|
y*h 发帖数: 25423 | 49
没有老猫,可能会有更多成果。但是有一点尴尬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制药领域没
有出现过一项可以同青蒿素相比的独创药物研究成果,可能是这30年运气太不好了吧。 |
|
y*h 发帖数: 25423 | 50
当年真是并不在乎在欧美那些杂志上发文章,其实象青蒿素这样的成果上SN都是绰绰有
余的,陈景润的文章也够任何顶级数学杂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