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音韵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d******a
发帖数: 32122
1
如众所周知,北方方言中除了元音外,只有两个辅音n,N(在拼音方案中以ng表示)可
能处于一个音节的结尾,而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中音节多可以用辅音结尾,例如英语中
的dog,bit之类。不过在古汉语中,曾有过以n,N,m,k,t,p结尾读音的字。按记载,以k,
t,p结尾读音的字的发音相当短促,这是必然的,否则就可会被误听成两个音,这就是
入声。随着语言的演变,入声的这三个辅音,可能短促到只出现一个口型,并不真正发
音,进一步还可能只是发音短促而已,不再体现三个不同的辅音的存在了。
在唐代编写的韵书中,入声分三十多韵,k,t,p结尾的字被分别列于不同的韵部,宋代
编的平水韵中,入声压缩为十九韵,k,t,p结尾的字仍被分在不同韵。m属鼻音,以此结
尾的字分别被列入平上去诸声部一些韵中。
不过,即使在唐代,也不是全国人的语音都这样。例如,晚唐诗人胡曾的《戏妻族语不
正》(《全唐诗12.8.870》)是非常有趣的: 呼十却是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
,总道是天因。 讲北方汉语的人可能无法理解此诗,在北方汉语中,十石,真针,阴
因都同音,而唐朝时的正音,针、因是m尾,真、阴是n尾。十、石都是入声... 阅读全帖
a****t
发帖数: 7049
2
读小说能辨别语音?官话始于明朝?那元朝中原音韵怎么就记载了官话音韵体系?你说
的是江淮话,官话的一种而已。江淮话是北方官话区的人南下和当地吴语区的人混杂出
来的语言。
s******i
发帖数: 115
3
“文化大革命”自1966年爆发,至1976年结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文革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比任何其他层面要来得更深刻、影响更深远。 下面这些文化名
人文革死难名录,的确是个挂一漏万、小而又小的数目字,但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
很大的。
客观地说,毛泽东对这大批文化名人的死,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为遗憾的是
,毛泽东生前从未对他所熟知的这批文化名人的死,有过一字一句的怜悯表示。

一九六六年:
邓拓,作家、著名新闻工作者,旧北京市委三家村反革命集团首恶,五月十八曰在
其家中自杀身亡。福建闽侯人,一九一二年生。一九三O年加入中共,曾任《晋察冀曰
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毛泽东著作选集》。一九四
九年后任《人民曰报》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
著有《燕山夜话》、《中国救荒史》,以及与吴晤、廖沫沙合著的《三家村札记》等。
死时仅五十四岁。
田家英,史学家。五月二十三曰在中南海永福堂家中遇害,传为汪.东.兴带去的宋
姓警卫处长射杀。四川成都人,一九二二年生。一九三七年赴延安,翌年加入中共,一
九四八年起任毛泽...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4
【摘 要】“忠实性”原则是诗歌翻译中的基本原则。本文从一首英文诗"On M
onsieur’sD ep a rtu re"入手,选取了黄杲 先生和吕志鲁先生的两种翻译进行比较,
笔者认为吕译优于黄译,其原因在于黄译只忠实于原诗的形式,而吕译忠实的是原诗的神
韵,由此笔者得出结论: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忠实”并非亦步亦趋,追求“形似”应以“
神似”为前提。 “On M onsieur’sDeparture”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首英文诗歌,它的作
者是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王伊丽沙白一世(1533-1603)。四百年前的这位英国女王
命运坎坷,曾陷入死囚的绝境,最终凭借其超人的智慧和毅力摆脱困境并登上王位;她才
智过人,在她的治理下,英国在16世纪下半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并为日后“大英帝国
”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敬仰和爱戴的君主,却终身未嫁,
在感情上饱受压抑。这首诗即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爱的呐喊,通篇都反映出作者内心矛盾
的碰撞和情感世界的苦斗,感情深挚,描写细腻,是英文诗歌中的一篇佳作。现将原诗抄
录如下:O n M on sieu r’s D ep a rtu reI...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796
5
多看看,陶冶情操!
被誉中国历史上八首最高水平的诗词
0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
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
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
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
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
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0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空耳&oldid=4708830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空耳(日语:空耳/そらみみ),本意是“幻听”的意思,在流行文化中衍伸为对声音
(尤其语音)的再诠释行为。
空耳在流行用语为故意将一种语言以另一种语言的谐音重写内容,以达到恶搞或一语双
关的目的。透过谐音改写就好像可以“幻听”成自己理解的语言,故在日本戏称为“空
耳”,词汇直接沿用到华人圈。
目录
1 台湾的空耳
2 香港的空耳
3 中国大陆的空耳
4 日本的空耳
5 同一语言的空耳
5.1 Mondegreen
6 相关条目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链接
台湾的空耳
著名的空耳版译唱歌曲有《唛呀嘻》,原歌词为罗马尼亚语。
其后,台湾也有网民投入制作不同地方歌曲的幻听歌词。
劲舞团-火花(超爆笑MV,感谢健康捐提供)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片尾曲〈I Believe〉,就被改编为幻听歌词“阿婆你”
。此歌词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时将国语与台语的语音并进幻听歌词的版本中。[1]
印度歌手达雷尔·马哈帝的歌曲,也成为台湾网民幻听歌词的题材。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普通话不是“满州人的蹩脚汉语”
原创: 方是民 方舟子 昨天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谈到了减少多音字是大势所趋。有人说,普通话是在清朝的时
候被北京的满族人搞乱的,因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而现在的北京话不是正宗
的汉语,而是北京满族人讲的混合了满语的蹩脚汉语。这种说法近年来我们经常在网上
看到,过一段时间就会出来“历史发明家”痛心疾首地述说普通话的悲惨历史,例如前
不久有一篇题为《“普通话”的真相:满州人的蹩脚汉语》的文章就在网上刷屏。
这些“历史发明家”以为时间机器还没造出来,没人能够穿越到明朝去听听明人怎
么讲话,所以就可以信口开河胡编汉语发展史。明朝没有录音机,明人怎么讲话,我们
当然是不可能十分确切地知道了。但是明朝留下了大量的语言文献,通过研究这些文献
,我们是可以基本搞清楚明人是怎么讲话的。关于明朝时期的北京话,很重要的一份语
言文献是万历年间一个叫徐孝的北京人撰写的《司马温公等韵图经》,记录了当时北京
话的语音系统。这个资料已经被古汉语学家们研究了几十年,从中可以知道,晚明时期
北京人讲话和现在的北京人讲话已经非常接近,差别很小,如果当代中...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17713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嘉绒语和藏语用s-前缀表使动
语言总是有调的,就像唱歌总有调一样,但是每个调固定下来表意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汉的字书很发达了,方言、说文解字这些千古名著产生的年代,你以为这些学者傻到
音调区分字意都看不到?“天子圣哲”这个故事流露的就是当年开始固化区分。音韵学
的勃兴和西域文化特别是佛教传入有关系,恰好和汉语音韵表义演化同时,并不表明当
时音韵学发现音韵。
X*M
发帖数: 789
9
中文在我看来由三个层次,一个是语言的层次,一个是文学的层次,一个是文化的层
次。作为语言的层次,中文就是个工具,这也是绝大多数中文学校教学的目标,比
如认识1600个字,通过hsk等等。读唐诗宋词,就是文学的层次,这包括音韵之美,
和意境之美。小孩子很难理解诗词的意境,但是琅琅上口的音韵之美也足够了。最
重要的是文化的层次,这个就要通过对经典的研读来完成,比如易经,论语,和老
庄。这个层次的主要目的是对人格的培养。

介。
y*******7
发帖数: 219
10
发信人: ZhChunxian (张春贤),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历史上八首最高水平的诗词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19 03:35:01 2013, 美东)
多看看,陶冶情操!
被誉中国历史上八首最高水平的诗词
0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
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
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
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
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
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0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612
11
来自主题: Stock版 - 做爱的时候应该叫什么?
***
小红正对着电脑做面膜,突然感觉自己的乳房被谁狠狠抓了一把,回过头,小明正凑到
自己耳根儿,笑嘻嘻地说:“走一个?”
忘了是谁起的头,“走一个”现在成了他们上床的代称,一来因为这个词琅琅上口,二
来他们对做爱的态度也比较随性,很符合这个词的气质。
上班的时候,小红经常会接到小明这样的短信,“我琢磨着今晚咱们可以走一个”或者
,“淘宝的情趣内衣到了,晚上准备走起”,遇到小红出差,偶尔也能收到小明这样的
短信:“今天你不在,我自己走了一个,真寂寞。”
说到做爱本身,小明与小红倒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无非都是差不多的招数,他们在
一起那么久,早已摸清楚一套彼此都受用的规则。唯一的不同,便是小明每临到高潮的
时候,都会猛地喊一声“走你”,然后才射精。不过这也算不得什么怪癖,无非是一些
无害的习惯罢了。
一天,他们一起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在座大多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席间劝酒不断
,“走一个”“再走一个”的声音此起彼伏。
小红和小明相视一笑,彼此心照不宣。
小明喝得也不少,朋友即将结婚,自己自然得表示心意。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小明站起
来,举起酒对着全桌人说:“马上就是杨哥的大喜之日了,我先... 阅读全帖
I***d
发帖数: 1023
12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关于这个中州韵
我这是写给wh的。刚才去她的版上翻了翻旧贴,看到她们在说什么昆曲的北京中州韵、
苏州中州韵,所以说两句。不写在她的版上吧,免得让人家以为是去踢馆的。反正wh也
来这里的,看到就好了。
昆曲遵循的是中州韵,这个没错的。所谓中州,是个历史名词。北宋灭亡以后,长江以
北被金人给占了,而后金人又迅速的汉化,于是生活在金人统治下的汉人和广大汉化了
的金人(都是指读书人而已)就觉得自己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啊,于是把自己住的地
方称为中州。所以中洲韵就是指那个时候的北方音韵,其典籍是元朝周德清写的《中原
音韵》。
现在的昆曲是明朝嘉靖时候固定下来的。在那之前的所谓昆腔多半以苏州一带的吴方言
为准,但嘉靖时候魏良辅改革了昆曲,从此昆曲就成了水磨调,后来还一统江湖。魏良
辅是昆山人,为什么让昆曲遵循中洲韵?因为他本来是唱北曲的(北曲可以理解成元杂
剧唱的曲子),他改良昆曲就是借鉴了北曲。
中州韵只有一种,没有什么北京中州韵、苏州中州韵的区别。但是现在你听北昆和南昆
,好像有些发音不一样,这里面是有历史缘故的。一则,北昆在北方演化多年,受了北
方一些戏曲特别是京剧的影响,有些曲子和读音按北曲处理,这是和南... 阅读全帖
g*******a
发帖数: 31586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Chunxian (张春贤),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历史上八首最高水平的诗词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19 03:35:01 2013, 美东)
多看看,陶冶情操!
被誉中国历史上八首最高水平的诗词
0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
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
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
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
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
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关于这个中州韵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iwan 讨论区 】
发信人: Iliad (飞鸿), 信区: Taiwan
标 题: 关于这个中州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3 10:20:46 2011, 美东)
我这是写给wh的。刚才去她的版上翻了翻旧贴,看到她们在说什么昆曲的北京中州韵、
苏州中州韵,所以说两句。不写在她的版上吧,免得让人家以为是去踢馆的。反正wh也
来这里的,看到就好了。
昆曲遵循的是中州韵,这个没错的。所谓中州,是个历史名词。北宋灭亡以后,长江以
北被金人给占了,而后金人又迅速的汉化,于是生活在金人统治下的汉人和广大汉化了
的金人(都是指读书人而已)就觉得自己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啊,于是把自己住的地
方称为中州。所以中洲韵就是指那个时候的北方音韵,其典籍是元朝周德清写的《中原
音韵》。
现在的昆曲是明朝嘉靖时候固定下来的。在那之前的所谓昆腔多半以苏州一带的吴方言
为准,但嘉靖时候魏良辅改革了昆曲,从此昆曲就成了水磨调,后来还一统江湖。魏良
辅是昆山人,为什么让昆曲遵循中洲韵?因为他本来是唱北曲的(北曲可以理解成元杂
剧唱的曲子),他改良昆曲就是借鉴了北曲...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937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关于这个中州韵 (转载)
照理说“盟”“明”同音才正常,形声嘛,汉语音韵懂的不多,不知道普通话明盟的韵
母是怎么发展的。话说回来,ing的发音其实是ieng,中原音韵里都是庚青韵。
wh
发帖数: 141625
16
我在web下也看不到文章号,我都用主题模式看的,给你标题和帖子你找得到吗,我把
原帖贴在后头。经常有人找旧帖找不到而可惜的,没事的,可惜一会儿就被新帖淹没了
,哈哈哈。未名观察保留了所有帖子,虽然长帖只保留500b不全,但也足以提供很多旧
证。蚊子也会合集,大家有需要合集的直接在版上提出来就行,哪个版务有空就做。合
集保留比m更完整,m太多也有副作用,促进发大水……哈哈。支持短帖和部分跟帖不发
包子mark。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关于这个中州韵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9 18:01:57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iwan 讨论区 】
发信人: Iliad (飞鸿), 信区: Taiwan
标 题: 关于这个中州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3 10:20:46 2011, 美东)
我这是写给wh的。刚才去她的版上翻了翻旧贴,看到她们在说什么昆曲的北京中州韵、
苏州中州韵,所以说两句。不写在她的版上吧,免得让人家以为是去踢馆的。反正wh也
来这里的,看到...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3 19:49:29 2012, 美东)
是Leisuretime版的网友upupupu寄给我看的。正好这里聊起理想主义,我就贴出来啦。
文章里提到的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中国当代隐士的书《空谷幽兰》,后来拍成电影
《Amongst white clouds》。我刚看了个开头,好像是一个老外在北京修行。不知道有
人看过没有。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5902279151658995270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
丁启阵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中国当代隐士的书《空谷幽兰》,第一章《隐士的天堂》,有
如下一节文字:
我们所考察的山中,有一座叫太姥山,就在福建省东北部。在路上,我们碰到一位居士
。他把我们带到山洞前,洞里有一位八十五岁的老和尚,他在那儿已经住了五十年了。
我们交谈的过程中,老和尚问我,我反复提到的那个“毛主席”是谁。他说,他是1939...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20570
18
很多研究的出发点未必可靠。中古是用韵书还原,但是多数基于切韵和切韵衍生物。切
韵本身就是个怪胎,8个学者根据南北音韵综合出来的东西,包括了南北音韵,只要某
个字某地读音和别地同音字不同,就区分出来,基本也不太可能有人按这个说话。而且
就算搞综合,我们就不把大方言区来综合。就把苏州话和宁波话给综合一把,出来的肯
定也是个大怪胎。
上古汉语重构更不靠谱。基本是基于几个假定,从藏语,苗语,瑶语,缅语,泰语中大
概是汉语或者和汉语同源的词来倒推,再结合汉字的声旁,还有诗经。这些假定没几个
能非常站得住。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诗经本身韵就不严密,那以它严密为前提推出来的
语言系统就不可能是正确的。上古汉语重构类似于从巧克力来外推英文应该是qiaokeli
,其实是chocolate。。。而且这些重构还要假设上面这些语言几千年来变化不大,只
有汉语有剧烈变化。所以所有这些重构听着更象藏语,泰语之类,而绝不象现代汉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IkQSuZbbt0

呀。
m**e
发帖数: 27062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裂帛之声——郑怡
let me copy this down for my own reference. it's so good.
bring back all those fond memories.
【 国语 】【 1980 】
1.忘了我是谁
2.微光中的歌吟
3.少年游
4.逍遥歌
5.快乐的女孩
6.夕阳道别 7.来唱家乡的歌
8.请不要把眼光离开
9.雨中的故事
10.一窗清响
11.画意
12.燕子
1.忘了我是谁
作词:李敖
作曲:许瀚君
演唱:王海玲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的时候心里跳,看过以后眼泪垂。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爱上你,忘了我是谁!忘了我是谁!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的时候心里跳,看过以后眼泪垂…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的时候心里跳,看过以后眼泪垂。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爱上你,忘了我是谁!忘了我是谁!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4637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igital (你是疯儿我是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信达雅啊,看看朱令高中翻译的诗 也看看郭沫若的翻译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6 07:41:05 2013, 美东)
【摘 要】“忠实性”原则是诗歌翻译中的基本原则。本文从一首英文诗"On M
onsieur’sD ep a rtu re"入手,选取了黄杲 先生和吕志鲁先生的两种翻译进行比较,
笔者认为吕译优于黄译,其原因在于黄译只忠实于原诗的形式,而吕译忠实的是原诗的神
韵,由此笔者得出结论: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忠实”并非亦步亦趋,追求“形似”应以“
神似”为前提。 “On M onsieur’sDeparture”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首英文诗歌,它的作
者是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王伊丽沙白一世(1533-1603)。四百年前的这位英国女王
命运坎坷,曾陷入死囚的绝境,最终凭借其超人的智慧和毅力摆脱困境并登上王位;她才
智过人,在她的治理下,英国在16世纪下半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并为日后“大英帝国
”的形成奠...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389
21
昨天凌晨,坐在床上一口气读完了Peter Hessler《寻路中国》的最后一部:工厂。仿
佛一个触手可及的久违世界在我面前落下幕来,竹帘外的黑夜一时空旷孤单。我有些难
过,但自己知道那并非乡愁。脑子里忽然闪过毛姆在《面纱》中描绘女主人公和父亲间
的关系时所说的:“凯蒂与父亲之间,比陌生人更生疏。因为两个陌生人至少会彼此好
奇。” 我想这话用来形容我对于祖国的感情,也是恰如其分的。
我从不愿与人谈当今中国的话题,偶尔被人问到了,事后也总会有些恼怒——半是因为
谈话者的态度,半是因为主题本身。我想起一个满头白发、嘴唇鲜红的美国老太太,曾
关切地问我在中国有没有吃过冰激淋;想起办公室里的一个老头,会在我埋头备课时猛
然来一句“他们在中国还迫害同性恋么”;又想起我去参加别人的婚礼,那hippie打扮
的伴娘一听说我来自中国,就满怀敌意地要和我讨论西藏……
事实上,记录中国现状题材的文学是我最不感兴趣的一类。出国之后,我愿意读的中文
书无一例外都关乎古代:《晋书》与建安文学、季羡林译注的《大唐西域记》、中华书
局描绘的宋代城市风貌、明人的无数拟话本小说以及《芥子园画谱》…… 作为穿插其
间的娱乐... 阅读全帖
x*******a
发帖数: 11067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朱光潜-谈美【转载】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把快感认为美感,把联想认为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此外还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
所特有的,就是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欣赏。
在这里我不妨稍说说自己的经验。我自幼就很爱好文学。在我所谓“爱好文学”,
就是欢喜哼哼有趣味的诗词和文章。后来到外国大学读书,就顺本来的偏好,决定研究
文学。在我当初所谓“研究文学”,原来不过是多哼哼有趣味的诗词和文章。我以为那
些外国大学的名教授可以告诉我哪些作品有趣味,并且向我解释它们何以有趣味的道理
。我当时隐隐约约地觉得这门学问叫做“文学批评”,所以在大学里就偏重“文学批评
”方面的功课。哪知道我费过五六年的功夫,所领教的几乎完全不是我原来所想望的。
比如拿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教授在讲堂上讲些什么呢了现在英国的学者最重“
版本的批评”。他们整年地讲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某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某一
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四折本”和“对折本”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
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某一段在某版本里为阔文,某一个
字是后来某个编辑者校改的。在我只略举几点已经就够使你看得不耐烦了,试想他...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11672
23
听起来觉得早期中古汉语像越南话,晚期中古汉语像粤语,中原音韵像湖南话,韩语像
中国南方吴越方言。日语的发音应该也像中古汉语吧?用日,韩,越发音和梵语巴利语
翻译模拟上古中古汉语挺不错的。

高本汉回到欧洲后花十年时间写出了成名代表作——《中国音韵学研究》,模拟构建了
中古和上古汉语的发音,这是他最大的学术成就。我以前就不明白古代发音是怎么模拟
出来的。书里说,他用西方的方言学,以《广韵》和宋朝的等韵图为依据,搜集中国30
种现代方言材料以及日译汉音、朝鲜汉音、安南汉音、特别是取自梵语和巴利语词语的
汉语译音,揉巴揉巴就揉出了上古、中古发音系统来。虽然不懂怎么揉的,但33种汉语
方言材料中,他亲自调查的有24种(其余9种使用已有材料):
北京、山西归化、大同、太原、文水、太谷、兴县、平阳、凤台、甘肃兰州、平凉、泾
州、陕西西安、三水、桑家镇、河南开封、怀庆、固始、江苏南京、上海、福建福州、
广东广州、日语汉音、安南汉音。
每一个地名都彰显出踏实严谨、不厌其烦的北欧学风。四大卷《中国音韵学研究》由罗常
培、赵元任和李芳桂三位语言学家历经十年译完(期间被抗日战争打断)。胡适称高本
汉把260...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20570
24
不是安徽方言。韵白是中州韵,中原音韵,专门给北曲配的一种语言,也并不是大家平
时说的话,好处是南北方人都勉强能听懂。。。京剧的韵白基本上混合的中原音韵,北
京话,湖北话等等。
l*****f
发帖数: 13466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平仄?
哈哈,反方来了
是没啥不好,不过近体诗成熟于唐,中古音韵也由此作为诗韵标准继承下来,一直延续
到明清,民国。旧体诗基本都是依此。旧诗本来就重传承,何况现在,旧体诗不可能再
形成流派,也极少有写的好的(有还是有的哈),连继承都很难说啦。时代的新创是自
由体现代诗,这个肯定是要现代音韵
M********c
发帖数: 11672
26
好文,谢谢!很同意这段:
“在这个以能力为主的音乐世界,能力比是否选择大道要重要。但当能力达到一定高度
的时候,大道就比其它门类显得更具有代表性和普世价值了。在象征大道的流行音乐里
,唱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声是表现人的情绪最直接的手段,而在人声这个大范围内
,世俗的旋律又是最贴近大道的。一些古典钢琴曲,主旋律进行得快你用人声唱没有多
大意义,同样一首匀速的流行歌,只用键盘弹单音也没多大意义一样。 用人声表达人
的世俗情绪,音域和进行的快慢,都要在一个相对中庸的范畴来才能体现。看起来好像
限制很多,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一首简单的旋律,除了人声能让它丰满以外,其他任
何乐器都无法做到。”
“这里配器可能复杂但总是作为绿叶的角色而不会去抢花的风采。另一方面,如果把配
乐无限弱化到最基本的和弦伴奏,那就能让主旋律脱颖而出了吗,事实上同样是不可行
的,流行歌曲中的配乐虽不夺目,但是必须对主旋律起到最大的烘托的作用,如同绿叶
配花朵一样。”
——想起了《侠客行》和《等风来》的配乐,都是和主旋律互相烘托相得益彰。但是感
觉民谣就很难不被配乐所淹没,比如上期好歌曲里周三的那首歌,还有《画》。为什么
...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835
2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谜语诗
谜语诗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诗词的形式,内容及诗意,由于中文表
意文字的特点,在谜语诗上表现得特别强烈。
第一层次的谜语诗停留在结构层次上,如藏头诗,为了将谜底嵌入,内容受了限制,诗
意也就不太讲究。
第二个层次是文人谜语诗,这个层次上,谜底不会出现在诗中,内容格律也比较讲究,
射中谜底后再反观内容,会油然而生二道茶一般的诗意。著名的有<红楼梦>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红楼十二钗所作谜语还隐含了作者的命运,真
是诗言志,谜言运。当然,在有的红学家眼里,整部红楼梦处处都是谜语。不太著名的
有<水浒>里宋江元夜探东京,在李师师处留下一首谜词,李师师反复看了,不晓其意。
赵佶应该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宋江词中有“六六㕍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
六六三十六天罡数,八九七十二地煞数,表达了强烈的回归体制内的愿望。金庸先生曾
借用过来在<射雕>里让黄蓉以此算法来解<论语>中的孔门七十二弟子。此类谜语诗还有
一个特殊类别:反诗。比如清朝文字狱,诗里有明月清风的,日月连写的,都倒了霉。
中国古典文人从小受的文字训练成了潜意识,不自主地在诗里写岀来了。所...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31446
28
其实怀念过去的作品有很多,英文的有唱烂了大街的Yesterday,Yesterday Once A
More,中文的我最近几年也听了几首,感触比较深的有底下三首,分别来自三个现在的
小孩子恐怕都没听说过的名字(估计也就王杰还耳熟)。但,这三首似乎都只是感叹岁
月的流逝,而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他们所能把握的世界,除了唏嘘还是唏嘘。好像只有
黄舒骏的这首“改变1995”还稍微有些非个人的感怀。
林隆璇,当年“为爱往前飞”、为周慧敏写并配唱“流言”的情歌王子,可现在又有谁
还记得呢?其实即使是周节棍和方文山,都已经接近“江郎才尽”了。。。
别人的情歌比我好听 (《怎么开始忘了》2009)
词曲:林隆璇
黑点也不觉得怎样 反正我已受伤了
拒接的话好宁静 像冷风刺进身体
点一首说好的幸福呢 以为能改变什么
方文山的歌词 周杰伦的旋律
我的歌声却感动不了你
别人的情歌 比我好听
下载很拥挤 那是定律
我以为保持一贯的神情
就可以融化你的坚固柔情
我们的情歌 永远好听
如今还收在 畅销合辑
别人的浪漫我不会抄袭
只用最深刻最简单的心 唱给你听
给我一个专题 让我表达更多情绪
我想我还可以唱的更高 更激...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31446
29
老了老了,早好几年已经老了。为了纪念忘却的纪念,说都不会话了我。来,还是听歌
吧,第一次把三首关于八十年代的作品放一块儿。慢慢听。
1、我的80年代
先来这首最文艺的,雷光夏,好几年前好像推荐过她,我。
我的80年代
词曲:雷光夏
那天吹来的风
穿过我的手中
却又不肯停留
它就转身飘离
被握到你的手里
你也忘了
认真的对我说
究竟什么相同
属于我们的80年代
是你的笑容
或那首情歌
和走不完的钢琴前奏
鼓手们还在
昨天静静等候
一封未寄的信
春天绽放了花
清晨醒来时候
是否你偶尔想起
那首未完的歌
认真地对我说
究竟什么不同
属于我们的80年代
是你的笑容
或那首情歌
和走不完的钢琴前奏
哭泣的音符
已被紧紧拥抱
离开得越远越好
我那软弱的梦
谁也不在那里面
用我的美好思念
和你的过去相逢
在下一个时间
一封未寄的信
春天绽放了花
清晨醒来时候
是否你偶尔想起
那首未完的歌
认真地对我说
究竟什么不同
属于我们的80年代
而你的笑容
已散失在风中
2、我们的八十年代
再来一首深情的,周启生,一首“天长地久”,就足够让我们记住的名字。
这首歌是05年的时候出的一张单曲,从他出道到2000...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31446
30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来听伍佰&China Blue ~~
其实,还有更伟大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还不错,后来随着“四大天王”这类的
包装模式盛行后,就开始下坡了。现在。。。现在的歌坛还有音乐精神吗?
周启生曾经写了一首歌,叫“我们的八十年代”,来怀念并歌颂那个“真心的歌唱”年
代。
我们的八十年代
作曲/填词/编曲/演奏/监制/主唱:周启生
赏 喜欢欣赏 乐在往日音韵悠扬
教我鼓掌 情怀动人 真心的歌唱
偶尔技痒 舆众Band友 一起唱印象
几首Sam Hui 驱使知音大叫拍掌
Ha 东急娃娃 留住我吧 知否真的爱你
高呼空虚 点起香烟 A-Ha-Ha-Ha-
最爱的你 你要等我 Smile Again玛莉亚
浅草妖姬 伴着马路天使浪漫迷离
弹着吉他 怀念着她 仍旧在A-Ha-Ha
来逃避难受吗
弹着吉他轻轻的Pick几下 心意如麻 全没意欲谈话
想 潇洒的他 仍在继续Thanks Thanks Monica
冷笑高雅 百变妖女Dear My Anita
奏作跳唱 俊朗俊俏不怎爱说话
郁郁寡欢 为什落寞偏偏喜欢他
弹着吉他 怀念着她 然后又La-la-la
重投入容易吗
弹着吉他轻轻的Pick几下
声音沙哑仍没意欲谈话
想 好想思想 但是...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3199
31
音韵入门经典哇,哈哈,有尝试看,他还有一册侧重稍异的小书。。。悲剧的是我都看
不懂哇,呜呜,都是翻过前三四十页通俗的就突然晕了。后来发现是缺乏语音学常识的
缘故,比如开口呼,音位这些不知所指。我花了蛮久才找到王另两部absolutely zero
requirement底小书,总算follow了,分别是《汉语音韵》《音韵学初步》,收在他文
集里。这部经典入门《诗词格律》倒一直没读呢。
你好仔细,可能真穿越了,哈哈。三国演义剧据说不好细究,比如婚宴(红色)喜服,
双喜喜字,好像都靠拢宋制;汉人婚服可能是黑色,汉代应该没有双喜字。不过我没仔
细关注过,信口妄言哈。还有这样拍也未必是没有顾问不懂,可能也兼顾现代观众审美
;又比如诗经那个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逼真求实的话,今人审美看不要太吓人,美的
一颗小心脏都麻了~~~ -.-
你帮我取的nick都超赞,阿姊,阿鹅,三鹅,无一不美,称的上你~~~好久不拍mp,今
晚手痒,勿怪//run
i***a
发帖数: 11826
32
秦代尚黑,汉代不清楚,漆器等很多是红底黑色间杂。阿姊讲的对,双喜是宋制。
诗经里的植物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有本书叫《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这里呀~,翻翻
就可以了。还有本《诗经中的红颜裂帛》更侧重文字,大致翻过,还可以。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2812.html
王力我也没认真读过,你先认真读基础的,有心得了来指导~:)另外再推荐一个酷的
,复旦历史系钱文忠,富贵文人榜曾排第7,性格锱铢重彩,去搜搜看?:)我以前看
的稍全的是他讲述汉武帝在历史记载中的不同对比系列。还有江南人物系列和弟子规等
。不过国内对他也有褒有贬。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xMTQyNzQw.html

音韵入门经典哇,哈哈,有尝试看,他还有一册侧重稍异的小书。。。悲剧的是我都看
不懂哇,呜呜,都是翻过前三四十页通俗的就突然晕了。后来发现是缺乏语音学常识的
缘故,比如开口呼,音位这些不知所指。我花了蛮久才找到王另两部absolutely zero
requirement底小书,总算follow了,分别是《汉语音韵》《音... 阅读全帖
k*******8
发帖数: 2320
33
摆脱你不要胡乱解释汉语发展史了
上古到中古的阶段 汉语辅音是变多(当然不是你说的那么变 什么dt分化出gkh 我都晕
了) 主要变化有从舌头音d/t发展出舌上音zh/ch 但是这个zh/ch不是普通话的zh/ch
。。。还有重唇音里b/p分出v/f。根本没有什么jqx-zcs-zhchsh的说法
到了中古汉语 韵书记载有三十六个声母 现代汉语各方言 除了各类闽语以外都是中古
汉语的后代。这些后代和中古相比都产生了各种异变 比如多数方言丢失了浊音(其实
普通话里是没有/b//d//g/的)北方话舌面音变成了卷舌 见组颚化 尖团合并 丢失入
声 ;南方某些地方有舌面音和舌尖前音的合并(就是所谓的部分平翘舌)北吴也有见
组颚化 浊上归去(阳上声和阳去合并)
说多了你也看不懂 bottom line就是各地方言都在发展 但南方话没有入派三声造成
音韵大乱 所以对读古诗还押韵。南方话音节数普遍比北方话多 说明北方话音韵合并
多 什么现代不现代我不知道你什么意思。但你要说文明原始 被异族统治近千年的北
方比东南沿海讲吴粤闽汉语的地区先进么?
n*****m
发帖数: 869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ibatai (shibata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迫害致死的文化名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8 22:06:25 2012, 美东)
“文化大革命”自1966年爆发,至1976年结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文革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比任何其他层面要来得更深刻、影响更深远。 下面这些文化名
人文革死难名录,的确是个挂一漏万、小而又小的数目字,但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
很大的。
客观地说,毛泽东对这大批文化名人的死,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为遗憾的是
,毛泽东生前从未对他所熟知的这批文化名人的死,有过一字一句的怜悯表示。

一九六六年:
邓拓,作家、著名新闻工作者,旧北京市委三家村反革命集团首恶,五月十八曰在
其家中自杀身亡。福建闽侯人,一九一二年生。一九三O年加入中共,曾任《晋察冀曰
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毛泽东著作选集》。一九四
九年后任《人民曰报》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11748
35
精神病人思维广,弱智儿童欢乐多
思维广应该指得是
思维奔逸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 又称观念飘忽,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
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
…… 即患者按某些词汇的音韵相同或某句子在意义上相近的联想而转换主题……
我瞬间就想到了“冷笑话”
很多都冷笑话都需要 音韵 或者 意义 上的联想才能理解
莫非冷笑话就是“思维奔逸”的精神病人发明创造的?
随便找了几个冷笑话,大家可以看一看
1.一只公鹿,它走着走着,越走越快,最后它变成了高速公路(鹿)!!!!
2.两只番茄过马路,一辆汽车飞驰而过,其中一只闪避不及被压扁,另一个番茄指着被压
扁的番茄大笑道:挖哈哈哈,番茄酱…
5.水饺是男生还是女生
答案 男生 因为水饺有包皮
6.有只鸭子叫小黄,一天他被车撞到,他就大叫一声:「呱!」从此他就变成小黄瓜了
!!
7.火柴棍突然觉得头很痒,就伸手挠,挠着挠着就把自己烧死了…
8. 從前從前有一隻鳥
他每天都會經過一片玉米田
但是很不幸的
有一天那片玉米田發生了火災
所有的玉米都變成了爆米花
小鳥飛過去以後……
以為下雪,就冷死了…
9.台湾...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43926
36
来自主题: Joke版 - 学术一个普通话发音问题
质量的质,汉典里就标了就一个4声。我个人觉得读3声显得很土。还有人读2声的,比
如质粒这个词,有人读值粒。好像读“质量”的时候也有人把质读成2声。
质和室的情况很类似,我知道有人把公室念3声,也有人念2声,也有人两种音调都用,
看上下文而定。同样,我觉得读非4声都很土。
暂时和亚洲只见过3声读法。同样,字典里没有3声。
党案对我来说倒不是特别别扭,但是感觉还是4声更加高大上。如果说“存档”(电脑
里),我一般就读成3声了。如果是说官府里存档,又觉得4声更高大上。
我猜上面这些情况多半是北方在方言跟普通话相近的地区,把本地方言的发音或者音韵
揉到当地普通话里去了。把音韵揉进去的就是质和室这样的情况,把发音揉进去就如许
多北京人把允许念成润(2)许。因为当地方言跟普通话差别比较小(又一个例子,有人
读比脚小,似乎这个三声话是个系统),所以大家日常使用的时候根本不觉得这些区别
存在。
普通话有时候也说不清到底是字典对还是人民对,因为字典也总是改,连确zao都被收
编成正式发音了嘛。现在估计基本都是靠装垫台帮助全国人民校准。因为即便是现在,
很多地方的中小学老师自己也念不准。
c*********d
发帖数: 9770
37
来自主题: Joke版 - 空耳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空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3 02:44:37 2017, 美东)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空耳&oldid=4708830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空耳(日语:空耳/そらみみ),本意是“幻听”的意思,在流行文化中衍伸为对声音
(尤其语音)的再诠释行为。
空耳在流行用语为故意将一种语言以另一种语言的谐音重写内容,以达到恶搞或一语双
关的目的。透过谐音改写就好像可以“幻听”成自己理解的语言,故在日本戏称为“空
耳”,词汇直接沿用到华人圈。
目录
1 台湾的空耳
2 香港的空耳
3 中国大陆的空耳
4 日本的空耳
5 同一语言的空耳
5.1 Mondegreen
6 相关条目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链接
台湾的空耳
著名的空耳版译唱歌曲有《唛呀嘻》,原歌词为罗马尼亚语。
其后,台湾也有网民投入制作不同地方歌曲的幻听歌词。
劲舞团-火花(超爆笑MV,感... 阅读全帖
t*******d
发帖数: 2570
3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贞德别传1-2 -- 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Stiletto (小高跟), 信区: paladin
标 题: 贞德别传1-2 --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3 18:14:49 2011, 美东)
第一章 嘉德圣女剑
夕阳西坠,暮色沈沈。此时这一座特鲁瓦大城一片寂然,城中既无喧闹,亦无炊烟,黑
洞洞的城门紧闭不开,好不萧索。在城外三百余步开外,却扎起浩浩荡荡一大片营帐,
帐篷或白或灰,呼号之声此起彼伏,旌旗林立,俨然是一处大军驻屯的军营。在营盘正
中高高竖着一面大纛,大纛上绘着法兰西皇室的金边鸢尾花,旗面随着夜风微微翻卷,
分外醒目。
理查盯住那面大纛看了一阵,微微叹息一声,低下头来,在胸口划了一个十字,喃喃道
:“愿天父保佑。”此时他身处特鲁瓦城与城外军营之间的一片小树林中,距那座营盘
的外围栅栏不过二十余步,整个身子伏在一棵毛榉树下一动不动,蜷曲的双腿紧绷如铁。
待到一队巡逻的士兵走过,理查暗暗运起轻功,双腿猛弹,身子登时轻轻一纵,如电似
影,没有一丝声息,几下起落便来到栅栏之下。他更不停顿,将腰一拧,借着去势一记
旱地拔葱,跃到木...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3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1)
尢智表居士著

一九四六年七月,汉口正信月刊发表了尢智表居士所著的《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
》一文,我读了之后,不胜欢喜赞叹。尢居士以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身份,怀着求知和好
奇的心愿,以科学方法研究佛经。他的态度是公正的、虚心的,因此他所作成的研究结
果的报告,没有一字不根据事实真理,没有一句不符合科学原则。真是字字珠玉,语语
金石。
以科学理论为方便,向广大的知识分子弘扬佛法,是我数年来的夙愿,现在尢居士却圆
满和实践了我这个愿望,怎不使我欢欣鼓舞呢?我正要设法与他通讯建立友谊,不想尢
居士却先我著鞭,已来信商讨有关佛法与科学的问题。从信中我知道他毕业于交通大学
电机系,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后来又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无线电工程,回国后历任浙
江大学教授等职务。
智表居士的信奉佛法,得力于他的叔父尢景溪居士的培育。尢老居士是前清秀才,对佛
学造诣很深,特别精通楞严、天台、及贤首的教旨。他对智表居士耐心地进行了佛法的
启发教育,终于使智表居士的善根成熟,进一步更能现身说法,向爱好科学的人们报告
他研究佛经的心得和经验。我想智表居士对佛法看法的转变经过,是值得引起一般被所
知障蒙蔽,对佛法不...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去茶馆喝茶有如碰上水灾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58
·梁文道·
我有时候跟别人开玩笑,我每次去北京,其中一个最头疼的东西是什么,是喝茶。什么
意思呢?在北京跟朋友吃饭、聊天,要是喝茶的话,我发现大部分都在喝花茶,这个饭
馆问都不问一上来就给你倒花茶。我觉得花茶是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好像很爱喝,但
是在我们南方人看来,这是什么?这简直就在糟蹋茶,这根本就好像不懂茶的真滋味,
搞什么花茶,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它的作者跟我有相同的想法,这本书就叫《茶
可道》,作者是小说家潘向黎。
潘向黎在这本讲茶的小书,这本文集里面,有一篇文章叫花是花,茶是茶,她就说到了
我们这种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喝茶的这些故事。它里面也说,我没有地域偏见,唯独在
这一点上,觉得是南方人高出一筹,北方人喝一辈子花茶,其实是不懂真茶滋味的。可
是她又有一个反省,她说后来读《浮生六记》,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
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为芸娘的慧心感动,
从此对花茶虽敬而远之,但可以坐视别人弃明前龙井而痛...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1168
41
我不仅文盲,而且定力差,,,汗,没忍住来回帖了,,,@___@,,,见笑了。
凭我中学时代的印象胡和实证主义关系密切;他同侪当中有一个我很讨厌,但是最近令
我很仰慕国文修养的人:鲁迅。同时看的书一堆,拆东补西,导致,我也没有认真看,
没有印象周的观点是否有可喜奇脱处。出于乡巴佬的心情,单纯被文字功夫惊讶了。
关于“诗”你下文所述,也是直接导致我按奈不住上來雷人的:这个描述,恐怕太简单
--简单到粗暴而既不能在抽象的层次脱离积累而在在认识上有所突破(所谓拾人唾余
,而且依我一孔愚见,恐怕還是那些无趣的鱼目),也没有多少审美上的余裕。总之,
我简直看不到一点值得写(或者说重抄上來)的地方:今日信息检索这样方便,知识性
积累实在无益,尤其bbs上;更需洞见;何况在我看来,你重复的这些称不上“知识”
。日久积渍的庸见吧。
文學发展如此复杂,在中国尤其如此;哪有这么简单清晰的几句话好讲的清楚的?我们
工程学科,最近三四十年积累下的人造系统(所谓Internet),尚不能找到简单的模型
描慕其发展,何况积中华精粹,前贤前赴后继,灿烂壮阔的三千年诗之发展?我虽然憎
恨自己无知,但在学习中一些孤陋想法... 阅读全帖
s********k
发帖数: 472
4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写给爱诗的人--什么是诗?
什么是诗呢?这个可是众说纷纭。从源头上说,诗来自人们劳动中的号子,男女对
唱的情歌,口口相传的历史,以及祭祀时候的祷词。号子是喊的,情歌是唱的,后来的
诗也常常要合乐来歌唱,汉乐府很多就是采自民间的歌谣,所以诗要有音乐美,得好唱
好听。从形式上说,就是要有韵律。
所谓韵律,韵就是要押韵。押韵是诗歌的基本要求,也是韵文的基本要求——不然
还怎么叫韵文呢?从诗经起,到后世的诗词民歌戏曲,乃至今天传唱的流行歌曲,基本
上都是押韵的。押韵是怎么个押法大家都知道,然而方言自古有之,你读起来押韵的我
可未必。所以从隋朝开始,就有所谓官韵,也就是官方的按韵编排的字书,来指导各地
的读书人读书写诗。时代变迁,人们的读音也多有变化,所以后来各朝又常常重订新的
韵书。南宋平水人刘渊编写的《礼部韵略》一百零七韵,后来的韵书韵部大都与之类同
,只是合并为一百零六韵,所以统称这一类韵书为平水韵。
所以我们现在看起古诗来,常常会碰到不押韵不顺口的情况。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斜在唐代是读xia的。我不赞成现在为了押韵,去把斜字读作xia,
读音有变的字还很多,一一都改了来,又是一门黑话。读诗就按现在... 阅读全帖
M*********m
发帖数: 2024
4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合集】风满楼社之上元佳节
(一首忧伤的sax,凄神寒骨,概不负责。)
睡到半截,爬上来看看。
填词是个非常风雅的游戏,也欢迎现代诗人们参与!填词这件事,如果换成现代的说法
,就是有一首好听的歌,可是忘了词,大家就根据音韵来填写新的歌词。尽管隔着历史
的烟云,大家不用产生距离感。:)
帮你找了几首有名的词,给大家起起兴致。
李清照的《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上阕回忆过去,因为梅花绽放,早春来临,内心中的渴望,没有得到思念的人回
应,黯然落泪。这个挼字,就是上次小柯历尽劫波,低头挼衣角的那个挼。:)下阕是
写今天,岁月催人老,那时的心境不再,又怎么能面对这早春的梅花呢?
李煜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词呢,上阕是写眼前的景色,落梅如愁恨一般挥之不去。下阕是写追忆感叹,遥远
的故国,消失在绵延到天际的春草之中。
清平乐上阕是仄声,下阕是平声,音韵的效果是上阕纠结,下阕聊自宽慰。另一个著名
的平仄韵互换的是《菩萨蛮
M******8
发帖数: 8425
4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沔水诗话》(卷四)
89 标题 谈谈诗歌的音韵(5)
Fri Oct 13 16:47:59 2000
曲有南北之分。南北语音不同,南北曲的用韵也就不同,因此曲韵专书
有南北派之分。
第一部北曲韵书是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后来蒲松龄加以订正编成
了“十三辙”。“十三辙”被北方的戏曲、说唱艺人接受下来一直沿用到
现在。
南曲本来没有专门的韵书,等到〈洪武正韵〉出来后,南曲作家和艺人觉
得这部韵书和南方语言较为接近,就拿来作为主要的参考。明清两代,
戏曲界流传“北主〈中原〉,南宗〈洪武〉”,就是指这一点。
后来,朱权在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编成了 琼 盅旁稀担?9
韵。这是第一部南曲专用的韵书。
戏曲在演唱中,由于旋律要求,入声字常因音乐延长而暂时变调,因此常
附入其它三声中。而且,戏曲演唱讲究字正腔圆,有时候就要求故意把字
唱变念变,这种字就叫“上口字”。上口字在一般曲韵书中很少反映,有
的分韵还与之矛盾。
因此,创作戏曲除了要依靠曲韵书,而且还要重视演员代代相传的“上口
字”传抄本,以便弄清其押韵情况。
p******e
发帖数: 5174
4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冬至灌水】今也包了很多饺子
写得很好, 建议MM把关于音韵的部分放在一起, 重新开一帖, 我以后做合集, 可以把讨
论音韵的帖子都放一起, 方便大家学习
谢谢了 :)
b*********k
发帖数: 35031
4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合集] 风满楼词社之《水龙吟》
☆─────────────────────────────────────☆
Microsystem (clam) 于 (Sat Apr 18 01:45:52 2009) 提到:
光阴荏苒,春去夏来,咱们的词社又有一段时间没有活动了。:)上次是SlowRabbit组
织的短歌行,组织得很成功,可是,一直没有评论,也没有做合集。过去一直很忙,也
没有说清楚。
词社的形式是这样的:每次都是社主命题,大家来写诗填词,互相评论。写得好的,由
社主选出,组织下一次的诗词活动。当社主的好处就是,可以不用写诗词,出一些尖钻
古怪的点子,难为大家,然后赏鉴大家的努力。如果没有参加活动呢,社主也可以想个
点子来罚他。词社每月组织一次,月中出题,下个月的月中结社。
要不,这次我权当社主,邀请大家来品品家中的陈酿?:)咱们来尝试一下长词慢调。
《水龙吟》是豪放派的词牌,四字一顿,慷慨激荡,历来都有不少佳作。我们来指点江
山,评古论今,时事争论,都可以。韵脚呢,可以在这里找到。
http://www.xys.org/xys/classics/poetry/ciyun.txt
我喜欢下面这首辛弃疾...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0018
4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风满楼征文] 天净沙. 秋渡
元曲看似自由,衬字可以随便添。其实它的格律严谨,胜过诗词,而且韵书一定要用《
中原音韵》才行。以天净沙为例,牌属越调,一韵到底,是不能换韵的。
其格律如下:
×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
×仄平平厶上△(平)。
×平平厶▲,
×平×仄平平△。
×为平仄均可,厶为可上宜去,△为韵脚,▲为可押可不押。
以此观之,前两句押的是东钟,后面就变成了鱼模,这是不行的。
笠是去声,该处应平;荸是去声,该处同样应平。横木是平去,该处要用去上或去平。
叶是去声,该处应平。舞是上声,该处宜去为好。
填元曲,一定要注意这些东西才行。给你推荐两个资源:
元曲格律:http://beminyu.5d6d.com/forum-21-1.html
中原音韵:http://zh.wikisource.org/zh-hans/%E4%B8%AD%E5%8E%9F%E9%9F%B3%E9%9F%BB
n*n
发帖数: 456
48
【慎用上声】
平、上、去、入四声,惟上声一音最别。用之词曲,较他音独低,用之宾
白,又较他音独高。李渔曰:“填词者每用此声,最宜斟酌。”(《闲情
偶寄》卷二)上声利于幽静之词,不利于发扬之曲,即幽静之词,亦宜偶
用、间用,切忌连二、三、四字,盖曲到上声,字不求低而自低,如十数
字高,而忽有一字之低,亦觉抑扬有致,若十数字皆低,不特无音,且无
曲矣。平、上、去、入,平居其一,仄居其三,,然上声实可介于平仄之
间,其音较之于平略高,较之于去、入又略低, 如声音之过文,又有妙
用。如两句三句皆平或皆仄,求一可代之字而不可得,即可用一上声字;
皆平之句间一上声字,其声是仄不必言矣;皆去、入之句间一上声字,则
其字明为仄却似平,令人听之不知其为连用数仄者。
【慎用入声】
曲之有入声字,如药之有甘草,一遇缺乏,或平、上、去三声字面不妥,
得一入声便可代之。然南北曲自有区别,制曲填词者须慎用之。北曲以入
隶三声,派有定法,某入声字作平声,某入作上,某入作去,一定不移,
《中原音韵》甚详。入派三声音变腔不变,如元杂剧《东堂老》[醉春风]
“倘来之物”,“物”字《中原音韵》读作务,是变音;谱应去声,
I***d
发帖数: 1023
49
来自主题: Xiqu版 - 元曲与昆曲
你说的和他说的没什么本质不同吧,本来诸宫调到院本再到杂剧,这些都是北曲的脉络
。只不过杂剧成就很高,所以后来一说北曲大家就只想到元曲而已了。
还有楼主度到的南北曲的区别,说北曲宗中原音韵,南曲宗洪武以苏州话为主,这也是
不对的。明以后南曲一样宗中原音韵。当然南北曲的韵律是个大问题,一两句话说不清
。只说填词的话,南北曲的区别主要在宫调上。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