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 发帖数: 682 | 1 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方法不是在造字之前就有的,而是后代的文字学家归纳和
概括出来的。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
释。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
、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
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东汉许慎受
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
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
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形声字 秀才识字认半边
形声,“形”即形旁...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456 | 2 【四声】
音韵学名词。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汉语字音分别声调,古已有
之,但“四声”之名始于齐、梁。沈约、周顒等人以平、上、去、入四字作
为各类声调名,总称为“四声”,并沿用至今。古四声的调值已不可考,现
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是从古代四声演变而来的。各
地方言,四声相同,调值却未必相同。古代韵文都注意字音的平仄调节使之
谐协动听,高低错落有致,称为调平仄。平仄,即韵书所谓四声。平声声尚
含蓄谓之平;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返,入声则逼侧而调不得自转,故
均谓之仄。制曲者须知,北音无入声字,《中原》将入声字转派在平、上、
去三声,各有所属,不得假借; 南曲则不然,入声自有正音,又施于平、
上、去三声,无所不可。 作曲宜平不得用仄,宜仄不得用平,宜上不得用
去,宜去不得用上,宜上去不得用去上,宜去上不得用上去,上上去去不得
叠用,单句不得连用四平、四上、四去、四入。但因字格规定的特例除外。
压韵有宜平亦可用仄者,有宜仄亦可用平者,宜平不得已而以上声代之者,
然不宜多用入声代平、上、去字。曲之四声有不可易者,亦有可变化而用之
者,但曲之句末最为重要,宜遵谱式, |
|
c*****h 发帖数: 14923 | 3 王力老师的几本书《诗词格律》《格律概要》《中国音韵学》一直在读。心里不知道崇拜多久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王力老师跟我父亲是同一个祖籍的,同一个氏族。那边的客家话是音调最多的客家话,一共有11个音调,其他地方客家话音调有些没这么多。难怪他研究古汉语这么厉害。
用客家话读先秦以来的诗文很方便,不少汉字,唯有客家话仍旧保留古读音,其他方言都没有保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回祖居,晨曦微露,族里的少年聚在中庭练武,一招一式间,少年们口中诗诀朗朗而出,伴着曦光印染的矫健身影,令人仿佛身置古时。还有岁末跳大傩,以前觉得很土,现在觉得当初为啥不好好看。
我记得李白诗句里有“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阿那,即哪里、那里。以前用普通话甚至粤语都念不明白。后来用客家话念才晓得了。唯有我父亲那边的客家人仍称哪里、那里为“阿那”。其他地方的客家话都不这样称了。
宋万俟咏词:“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初霁,双燕微风斜。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唯有在客家话中,家、斜、赊(包括:车)、花,仍押同一个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客家话仍称渠,即他,第三人称。
...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1642 | 4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莫言与特翁仅一点相同
“文学的欣赏是出于主观想法的。”马悦然说。23日下午,马悦然在复旦大学演讲
。因为观众人气爆棚,活动前一天,地点临时调整到能容纳600余人的蔡冠深人文馆。
马悦然喜欢莫言,也喜欢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面对听众,他直言,这种喜欢就好
...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22 | 5 粤菜的独特,除了烹饪、材料以及进食方式之外,还在于它有一整套相应的语言系
统。因此,我认为一个人要是读不好这些字和词,也就不能把那些菜和饭吃好吃透。
除了“吃力”,广州人很少用到“吃”字,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皆是一个字:“
食”。相比之下,“吃”不仅过于直白,甚至流于粗鄙。单凭一个“食” 字固然无法改
变广州话在外地人心目中“粗俗”的印象,不过广州话俗起来可以是俗不可耐,雅起来
也是能雅死人的。
例如,广州人把“过去”说成“旧时”,“甚么时候”说成“几时”,“多少”说
成“几多”。如果这些口语让你胃口大倒,那么,想想“旧时王谢堂前燕 ”、“夕阳西
下几时回”,或者“问君能有几多愁”这一类美丽的句子吧。
不妨再想一想更权威、更经典的“食、色,性也”。在普通话里,“食色” 不仅是
两个完全不同形的字,发音也不一样。不过,在广州人读来,“食”和“ 色”完全是同
一个音,字典上皆记做Sek,区别只是声调不同而已。音韵学我不懂,不过我估计,
孟子时代的山东话,“食”和“色”大概也是同一个音。以字的同音隐喻性质的同构,
这是文字游戏的一种基本玩法。是故,如果日后有调查发现广州方言地区的居民对“食 |
|
s*******w 发帖数: 2257 | 6 传教士与中国--当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做了什么?
(2014-04-29 16:00:18)
1、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医院
中 国此前也许有太医院之类的东西,但那与现代的医院概念相差甚远。外国传教士
在进入中国后就开始医药活动。利马窦开创了传教与医疗并重的传教路线,法国传教
士张诚曾用金鸡纳霜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马礼逊也曾澳门开办西医诊所。但最早在
中国建立现代意义上医院,对中国的近代医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美国传教士彼 得.伯驾
。 伯驾(PeterParker)1804年生于马萨诸塞,183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34年被美
部会派遣来华,成为基督教第一个来华传教医生。 1835年11月4日,他在广州新豆栏街
7号的丰泰洋行内租屋开设“广州眼科医局”(CantonOphthalimicHospital),又称“
新豆 栏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教会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 1837年,
伯驾在医局内向关韬等3名中国人传授西医知识,使关韬成为中国第一个“西 医学医”
。从这个意义上讲,伯驾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人传授现代医学的外国医生。 后来的一些
教会医院在中国非常有...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7 传教士与中国之最(转载) (2014-07-14 22:56:13) 下一个
2014-07-01 香柏领导力
1、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医院
中国此前也许有太医院之类的东西,但那与现代的医院概念相差甚远。外国传教士在进
入中国后就开始医药活动。利马窦开创了传教与医疗并重的传教路线,法国传教士张诚
曾用金鸡纳霜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马礼逊也曾澳门开办西医诊所。但最早在中国建
立现代意义上医院,对中国的近代医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美国传教士彼得.伯驾。
伯驾(Peter Parker)1804年生于马萨诸塞,183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34年被美部会
派遣来华,成为基督教第一个来华传教医生。1835年11月4日,他在广州新豆栏街7号的
丰泰洋行内租屋开设“广州眼科医局”(Canton Ophthalimic Hospital),又称“新
豆栏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教会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
1837年,伯驾在医局内向关韬等3名中国人传授西医知识,使关韬成为中国第一个“西
医学医” 。从这个意义上讲,伯驾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人传授现代医学的外国医生。
后来的一些教会医院在中国非常有名气,湘...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8 传教士与中国--当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做了什么?
(2014-04-29 16:00:18)
1、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医院
中 国此前也许有太医院之类的东西,但那与现代的医院概念相差甚远。外国传教士
在进入中国后就开始医药活动。利马窦开创了传教与医疗并重的传教路线,法国传教
士张诚曾用金鸡纳霜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马礼逊也曾澳门开办西医诊所。但最早在
中国建立现代意义上医院,对中国的近代医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美国传教士彼 得.伯驾
。 伯驾(PeterParker)1804年生于马萨诸塞,183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34年被美
部会派遣来华,成为基督教第一个来华传教医生。 1835年11月4日,他在广州新豆栏街
7号的丰泰洋行内租屋开设“广州眼科医局”(CantonOphthalimicHospital),又称“
新豆 栏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教会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 1837年,
伯驾在医局内向关韬等3名中国人传授西医知识,使关韬成为中国第一个“西 医学医”
。从这个意义上讲,伯驾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人传授现代医学的外国医生。 后来的一些
教会医院在中国非常有...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9 传教士与中国之最(转载) (2014-07-14 22:56:13) 下一个
2014-07-01 香柏领导力
1、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医院
中国此前也许有太医院之类的东西,但那与现代的医院概念相差甚远。外国传教士在进
入中国后就开始医药活动。利马窦开创了传教与医疗并重的传教路线,法国传教士张诚
曾用金鸡纳霜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马礼逊也曾澳门开办西医诊所。但最早在中国建
立现代意义上医院,对中国的近代医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美国传教士彼得.伯驾。
伯驾(Peter Parker)1804年生于马萨诸塞,183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34年被美部会
派遣来华,成为基督教第一个来华传教医生。1835年11月4日,他在广州新豆栏街7号的
丰泰洋行内租屋开设“广州眼科医局”(Canton Ophthalimic Hospital),又称“新
豆栏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教会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
1837年,伯驾在医局内向关韬等3名中国人传授西医知识,使关韬成为中国第一个“西
医学医” 。从这个意义上讲,伯驾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人传授现代医学的外国医生。
后来的一些教会医院在中国非常有名气,湘...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10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
|
w*a 发帖数: 2138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4:00:13 2012, 美东)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阅读全帖 |
|
w*a 发帖数: 2138 |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4:00:13 2012, 美东)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阅读全帖 |
|
h*s 发帖数: 574 | 13 北京大学的顶级定位:国际比较的视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3-06-19 10:22:48
孔宪铎
孔宪铎1
968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马里兰大学代理副校长、香港
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讲座教授,现为香港科大荣休教授,研究方向:植物学,遗
传学,中药现代化。孔著《我的科大十年》详述他们一群海外华人学者如何将世界
主流的研究型大学体制引入香港科大的经历,对北京大学这次教改方案的制定者产
生了一定影响。孔宪铎信奉的办学名言:“
Thebestwaytolearnistolearnfromthebest”(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向最好的学习)
,“Recruitthebestandkeepthemhappy”(礼聘学术高手,使其安居乐业)和“新
聘的教授一定要比现有的教授更好”,在华人教授圈内广为流传。
丁邦新
1972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Agassiz讲座教
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讲座教授,美国全国语言学会荣誉
会员,研究方向:中国语言学,中国音韵学,中国方言学,汉藏语言学。
丁学良
199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香 |
|
s**l 发帖数: 11983 | 14 胡曾,晚唐诗人,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曾经一封书信退敌兵。
**********
邵阳市人民政府网络:
胡曾,号秋田,晚唐诗人。唐邵州秋田(今邵阳县梽木山秋田村)人。生于唐文宗开成
四年(839)。“少负才誉,文藻煜然”。唐咸通十二年(871),赴长安考进士落第。时路
岩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胡入幕府。唐僖宗乾符二年(875),高骈继路岩镇蜀,慕其名
,又召为幕府从事。所有奏议,皆出其手。时南诏王国割据今云南一带,屡侵蜀境,蜀
民历遭兵祸,颠沛流离。胡至蜀,值南诏王骠信以木夹书致高骈,中有“借锦江饮马”
之语,企图占有蜀土,以进窥中原。高骈命胡曾草檄回答,即有名的《答南诏牒》。牒
文喻之以理,威之以兵。南诏王惧,遣使请和。从而兵不血刃,蜀民得以安居。高骈迁
淮南,胡曾未随行。后出任延唐令,有政声。著有《九嶷图经》及《安定集》10卷、《
咏史诗》3卷(见《新唐书艺文志》)。《全唐诗》收入其诗154首。《钦定四库全书总
目》谓胡曾《咏史诗》“追述兴亡,意存劝戒,大旨不悖于风人”。
胡曾《咏史诗》,均为七言绝句。以一人或一事为题,语言通俗,寄意浅白,吊古悲歌
,意存劝诫。自宋至明代数百年中,为最... 阅读全帖 |
|
d*****u 发帖数: 17243 | 15 发信人: sioungiep (老实人), 信区: Linguistics
标 题: 中古汉语语音知识(序言)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Sep 15 02:10:50 2003), 站内
鉴于版主的要求和一些比较肤浅的文章,发以下这些文章。
中古汉语语音知识
中古汉语音韵的知识是汉语语音史(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的基础。
所谓中古汉语,基本上是六朝到宋代的汉语,离现在这么长时间,汉语的
语音必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各种韵书和韵图。所谓
韵书,就是注音的字典,以正音为主。韵图则类似现在的声韵配合表。现
在的总结出来的中古音系,基本上是按照这些韵书中最重要的一本--
隋朝的《切韵》总结出来的。不过《切韵》本身已经失传,因此只能从《广韵》
来研究。《广韵》是宋代编写的韵书,基本上再现了《切韵》。以下的知
识,基本上是按照《广韵》总结出来的。具体的拟音各家不一,因此只能
给大家一个音位的概念。(按,《切韵》,也就是《广韵》,究竟是什么
性质,现在还在争论。有人说是一个方言音系的记录,即“单一音系”。
有人说是各个方言的综合,即“综合音系”。这两派 |
|
d*****u 发帖数: 17243 | 16 http://www.eastling.org/paper/歷史语言学在中國.doc
内容比较基础,很适合有初步语言学知识的人看
(不过窃以为朱先生文笔不佳,文章略显混乱,呵呵)
文中谈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现代中国的历史语言学虽然是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催生的
但从来没有彻底贯彻过“科学”的方法
这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和汉语发展的特点所导致的(导致而非决定)
特别突出的问题是文献的地位
我国古代有大量的音韵著作,它们无疑有巨大的价值
但怎么理解文献?怎么解决构拟结果与文献的出入?这些都没有满意的答案
现代实验语音学和实验音韵学为历史语言学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也许许多旧的模式都会面临变革
现在正是汉语研究的绝好时机,因为我们的方法“不敷使用”
每个研究者都有望做出巨大的贡献! |
|
d*****u 发帖数: 17243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igaku (脑壳遭门夹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我想咨询一下广东话的来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8 18:31:36 2005), 转信
可以参考一下西南官话论坛里“普通话及其他方言”里关于音韵学基础知识的介绍
简单说,粤语大致是唐宋时期的北方官话和南越少数民族语言融合的产物
粤语的确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特征
特别是韵尾的保留是所有方言里最完整的
但是也丢失了许多特征
比如粤语日母字都变成零声母了,韵头和韵腹的融合很多,所以“四呼不全”
多 |
|
发帖数: 1 | 18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9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1879 | 20 中国人讲英语,最大的毛病是元音发不饱满,太靠前。
辅音辅音,顾名思义是辅助的发音,怎么发都不会差得太离谱。
元音发不好,整个意思都错掉了别人根本猜不出什么意思。
还有,音韵学里面,这三个音:
L --这个字母发音最后舌尖要顶着上颚和上牙槽之间
R --这个字母发音时舌头要卷
W --发音类似 double U
算半元音来的。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attywh (红菱艳·新的生活新的人生), 信区: Poetry
标 题: 我就感慨一下,读了这么久王力老师的书,今天才知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9 09:09:37 2011, 美东)
王力老师的几本书《诗词格律》《格律概要》《中国音韵学》一直在读。心里不知道崇拜多久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王力老师跟我父亲是同一个祖籍的,同一个氏族。那边的客家话是音调最多的客家话,一共有11个音调,其他地方客家话音调有些没这么多。难怪他研究古汉语这么厉害。
用客家话读先秦以来的诗文很方便,不少汉字,唯有客家话仍旧保留古读音,其他方言都没有保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回祖居,晨曦微露,族里的少年聚在中庭练武,一招一式间,少年们口中诗诀朗朗而出,伴着曦光印染的矫健身影,令人仿佛身置古时。还有岁末跳大傩,以前觉得很土,现在觉得当初为啥不好好看。
我记得李白诗句里有“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阿那,即哪里、那里。以前用普通话甚至粤语都念不明白。后来用客家话念才晓得了。唯有我父亲那边的客家人仍称哪里、那里为“阿那”。... 阅读全帖 |
|
j********b 发帖数: 565 | 22 潘光旦,1899-1967,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在1957年被划成“右派份子”,文革中又成
为“批判斗争”对象,从1966年夏天开始,一直在该校“专政队”中“劳改”,1967年
6月10日病重去世。在去世前,他用四个S开头的英文词,即“投降”、“屈服”、“活
命”和“灭亡”,描述了自己的一生。
1、四个S:SURRENDER,SUBMIT,SURVIVE,SUCCUMB
1967年,潘光旦教授病重。那时正是文革仍然在轰轰烈烈进行的第二年。他从1966年文
革开始后,一直就是中央民族学院的“批判斗争” 对象,被编入学校的“牛鬼蛇神劳
改队”里,不断受到侮辱以至殴打。他在1957年被划成“右派份子”,在文革中成为“
反动学术权威”。除了在精神上思想上遭到攻击之外,他本来腿有残疾,加上年事已高
,遭受长期“斗争”,对他来说在体力上也分外难以承受。
去世之前,在最后的日子里,潘光旦的一位老友叶笃义来看望他。早年他们都曾经留学
外国,取得学位,然后回到中国工作。潘光旦告诉老友,他自己的生活,从前一直实行
三个S的政策,这三个S是指三个以S开头的英文词,SURRENDER,SUBMIT,SURVIV...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3 http://talk.ifeng.com/a/20171107/44748626_0.shtml
2017年11月07日14:28:07凤凰讲堂
诸如「沈阳」「张家口」「大连」等地名甚至都不是汉语,而是根据这三个城市分别在
满语、蒙古语和日语中名称的发音,写作Mukden,Kalgan,和Dairen。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北京大学的英文名字不是Beijing University,却叫
Peking University?为什么青岛啤酒也不写成Qingdao Beer而偏偏是Tsingtao Beer?
而为什么有时候四川省的外文不写作Sichuan而是写成Szechuan?
除了Peking,Tsingtao和Szechuan这样较为常见的「非常规」拼法,我们偶尔还能看到
像Tientsin(天津)Soochow(苏州)等在今天中国人眼中看来很「奇怪」的英文拼写
。此外,这些英文拼写的出现似乎也有一个规律:他们都是地名。
实际上,这样的外文拼写叫做「邮政式拼音」(Postal Romanization),是一套曾经
专门用来拼写中文地名的汉字拉丁化体系。
在20世纪80年...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4 这一页是钱杨的两位父亲。有人喜欢读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书。
钱基博与杨荫杭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钱锺书和杨绛都是无锡人,两人的父亲钱基博和杨荫杭也都是文化名人。
无锡钱氏属名门望族,可追溯至吴越王钱镠,至钱基博祖父辈已入寒门,但却一直
奉持着“清廉自守,一心向学”的家风。杨氏虽非望族,却也是累代相传的读书人家。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出生在国事衰朽的清末。他在自述中说:
“因为我祖上累代教书,所以家庭环境,适合于‘求知’;而且‘求知’的欲望很热烈
。”
从5岁至15岁,钱基博与孪生兄弟钱基厚读完了《四书》、《易经》、《尚书》、
《毛诗》、《礼记》、《春秋左传》、《史记》、《唐宋八家文选》、《资治通鉴》等
,并精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打下了极其扎实的文史基础。
杨荫杭(1878-1945)字补塘,笔名老圃,又名虎头。1895年考入北洋大学堂;1897
年转入南洋公学;1899年由南洋公学派送日本留学,卒业早稻田大学,回国后鼓吹革命
,清廷通缉,再度出国,赴美留学。
钱基博16岁时曾从无锡名儒许国风问业,据基厚回忆... 阅读全帖 |
|
c******l 发帖数: 577 | 25 我刚看了8 MILES,觉得这个RAP还真是有点意思。我认为歌和音乐是不同的,虽然很多人
说我喜欢音乐,其实他们是喜欢听歌。
音乐和画相同,都是不需要文字的转借而直接和大脑某处发生联系产生共鸣。
而歌其实和诗一样,因该归类于文学,或者说文字范畴。
比如,诗经就是古代的民歌,能唱的。诗在音韵上非常讲究,这个你是行家啦。
我看那个RAP,就是美国底层黑人的民歌,非常的有情感上的冲击力,那种带草根味儿的
朴实,文字表现力很强。它非常讲究这个音韵。你有兴趣讲讲RAP的音韵学原理吗?让我
学习学习,我是很感兴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