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发帖数: 177 | 1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五节课
昨天讲了菩萨不能有四相,今天讲无论在见、修、行、果哪个方面,菩萨都不能有所住
——实有的执著。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
触、法布施。”
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布施。即是说,不
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
真正的菩萨不会有实有的执著,以六度中的布施为例,菩萨在行布施时,并不耽著于六
尘——色、声、香、味、触、法。
〖色〗:凡夫对所施之物有颜色、形状的执著,对乞丐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
但菩萨真正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声〗:乞丐来到家门口说:“行行好,给我点儿东西吧。”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
作意:“好,我马上给你啊……”
〖香〗:鼻子不去分辨是香的东西,还是臭的东西。
〖味〗: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触〗: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法是意识的对境。比如,认为“我今天给了乞丐十元钱,应该有很大功德吧!
”这些执著法的分别念也没有。
藏地寺院在安居时,经常念弥勒菩萨的一个愿文,有句偈颂是:“不住一切法,...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 第十五节课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尔时,须菩提请问佛:“世尊,这部经取什么名字?我们应如何信受奉持?”佛说:“
此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此名称与文字,尔等可了知其本义,并如理奉持。”
在具体分析之前,先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学经典不同于学论典,论典一次只讲一个问题
,但经典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内容就像珍宝仓库一样没有次第,有时候看到金子,有时
候看到银子,有时候看到珊瑚……各种各样的珍宝全部堆在一起,可以随意选取。(后
来大德们在造论时,必须将其归纳总结。)同样,佛陀在讲《金刚经》时,有时候讲听
闻此经的功德,有时候讲恭敬此经的功德,有时候开始抉择空性。后来弟子在结集时,
完全忠于现场记录,将佛陀和须菩提的一问一答汇录成文,并没有考虑顺序排列。
当然,每个问题都有甚深的密意,譬如对执著身体的人,佛就问“须弥山般的身体大不
大”,进而将身体抉择为空性;对世界有实执的人,佛陀问“世界是不是很广大”,打
破其实有执著。所以,这些并不是无的放矢。
前面已讲了该经的功德非常大,所以,须菩提就问佛... 阅读全帖 |
|
u*******n 发帖数: 112 | 3
你怎么知道祈祷不能代替禅定? 禅定的定义是什么? 非要打坐气住脉停 一念不生才叫
禅定?
执着于禅定不禅定,祷告不祷告的,没资格说禅定,着相!
请读:
金刚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
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
相,即见如来。”
执着于东方宗教西方宗教,内修祷告啥的,好好读读金刚经第七品
金刚经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
而有差别。”
既然非法非非法,为啥妄分彼此?
金刚经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
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
诸佛,及诸佛阿...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1161 | 4
看来,你挺喜欢谈论释迦摩尼德,我就贴一段释迦摩尼的话,不知你是否能够读懂.读
懂了,你自己就可以回答你提的问题了.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
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
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
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
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
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
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
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
,为...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5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一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6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二节课
以上讲了四圣者都要断除对果位的执著,接着讲往昔佛陀的授记、器世界、有情世界三
方面也无实有。
先讲第一个问题——佛陀的授记无实有: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告诉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往昔在燃灯佛前,是否得到过授记,是否真实有
所得之法?”须菩提说:“名言中虽可如是承认,但依胜义谛观察,如来在燃灯佛前并
未得到任何法。”
看来须菩提什么都说“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当然,胜义中须菩提说得非常对,但
名言中释迦牟尼佛也曾得过法。《贤劫经》中说,在91劫前,释迦牟尼佛是法云童子时
,在燃灯佛面前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简单而言,指对缘起空性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从此不再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获得八地菩萨的果位,然后燃灯佛给他授记:“在91
劫后的贤劫,你将于娑婆世界成佛(第四佛),号释迦牟尼。”所以,名言中释迦牟尼
佛确实得过授记,并在燃灯佛面前得过法,获得无生法忍。
但胜义中,这一切是不存在的。嘎玛拉西拉讲过:“没有所得之法,没有能得之人,也
没有获得之相,能所本来就是大...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7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二节课
以上讲了四圣者都要断除对果位的执著,接着讲往昔佛陀的授记、器世界、有情世界三
方面也无实有。
先讲第一个问题——佛陀的授记无实有: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告诉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往昔在燃灯佛前,是否得到过授记,是否真实有
所得之法?”须菩提说:“名言中虽可如是承认,但依胜义谛观察,如来在燃灯佛前并
未得到任何法。”
看来须菩提什么都说“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当然,胜义中须菩提说得非常对,但
名言中释迦牟尼佛也曾得过法。《贤劫经》中说,在91劫前,释迦牟尼佛是法云童子时
,在燃灯佛面前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简单而言,指对缘起空性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从此不再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获得八地菩萨的果位,然后燃灯佛给他授记:“在91
劫后的贤劫,你将于娑婆世界成佛(第四佛),号释迦牟尼。”所以,名言中释迦牟尼
佛确实得过授记,并在燃灯佛面前得过法,获得无生法忍。
但胜义中,这一切是不存在的。嘎玛拉西拉讲过:“没有所得之法,没有能得之人,也
没有获得之相,能所本来就是大...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七节课
如来的授记,若在实相中存在,不可能是真实的授记。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
中言:“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在
一切所知当中,如果有一法是成实的,形形色色的所知都不会显现,正因为不是成实的
缘故,各种各样的显现才合情合理。犹如镜子中的山河大地,由于不是成实的,才能在
小小的镜子中映出来,万法亦如是。
《金刚经》中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没有,一会儿得授记、一会儿不得授记,好像一句
话中处处有矛盾,所以汉地讲《金刚经》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讲得好的并不多见。这次
我传讲《金刚经》,稍微宣说了一点此经的密意,不敢说是全部,希望能抛砖引玉,引
发大家对经文的深入理解。我以前看过很多讲义,也听过很多录音带,有些大德的语句
非常优美,听起来也很舒服,但从意义上观察,可能因为没有《金刚经》传承吧,有些
地方不太尽人意。不管怎么样,诸佛菩萨是通过不同形象来度众生的,究竟上当然没有
差别。
前面讲了释迦牟尼佛若真实存在,就不会得到授记,不真实存在才得授记。表面看来是
矛盾的,这是为什么呢?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为什么?...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9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八节课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
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发菩提心的菩萨若认为‘我应庄严佛土’,则非真正的菩萨。为什么呢?因
为如来所说的庄严佛土,只是名言假立,实相中根本不存在,庄严佛土也是一种执著。”
在名言中,菩萨应该庄严佛土,《现观庄严论》说:“三清净地的菩萨,先要严净自己
未来成佛的殊胜刹土。”例如,《华严经》、《大日经》提到了华藏庄严世界海;《密
严经》宣说了密严刹土的无尽庄严;《无量寿经》中讲阿弥陀佛依靠不可思议的发心,
庄严无边功德的极乐刹土;还有藏传佛教许多大德的净见量前所现的香巴拉刹土、红色
吉祥铜山(莲师刹土)等等,这些刹土在名言中都是存在的。但菩萨如果执著它,就不
是真正的菩萨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庄严刹土并非实有,只不过是清净心的化现,类
似唯识的清净依他起[ 清净依他起:指清净刹土与现在佛净见境中的刹土、七宝以及光
芒耀眼的无量殿等一切现相。]。如《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既然名言中存在庄严刹土,仔细观察时又不存在,这二者是否矛盾呢?并不矛盾。麦彭
仁波切在...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0 第三节课
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分三十二品,你们在理解的时候,若按这种方式划分,意思
会一层一层比较好懂。
经典与论典不相同:经典里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是一个;而论典
很有层次性,可以依靠科判来划分,且论典还能使经文不明显的意思明显,散于各章节
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以前大家一直是学习论典,现在初学经典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在藏传佛教中,《上师心滴》是非常了不起的法。而在汉传佛教中,最殊胜的非《金刚
经》莫属。这次法王如意宝传讲《上师心滴》的同时,我也给你们传授汉地最殊胜的如
意宝——《金刚经》,希望大家珍惜!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玄奘法师的译文中,前面还有“时诸比丘来诸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
退坐一面”。意思是说,佛陀应供完后,身体端直,于正念中安住,此时一千二百五十
位比丘和大菩萨,亲自来到佛前,在佛足下恭敬顶礼,右绕三匝,然后退到一边安坐。
〖顶礼〗: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是证悟顶礼,中等者是修行顶礼,下等者是五...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1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三节课
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分三十二品,你们在理解的时候,若按这种方式划分,意思
会一层一层比较好懂。
经典与论典不相同:经典里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是一个;而论典
很有层次性,可以依靠科判来划分,且论典还能使经文不明显的意思明显,散于各章节
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以前大家一直是学习论典,现在初学经典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在藏传佛教中,《上师心滴》是非常了不起的法。而在汉传佛教中,最殊胜的非《金刚
经》莫属。这次法王如意宝传讲《上师心滴》的同时,我也给你们传授汉地最殊胜的如
意宝——《金刚经》,希望大家珍惜!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玄奘法师的译文中,前面还有“时诸比丘来诸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
退坐一面”。意思是说,佛陀应供完后,身体端直,于正念中安住,此时一千二百五十
位比丘和大菩萨,亲自来到佛前,在佛足下恭敬顶礼,右绕三匝,然后退到一边安坐。
〖顶礼〗: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是证悟顶礼,中等者是修行顶礼,下等者是五
体投地、以三门恭敬顶礼。此处从显现上讲,是指平时的三门顶...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2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三节课
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分三十二品,你们在理解的时候,若按这种方式划分,意思
会一层一层比较好懂。
经典与论典不相同:经典里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是一个;而论典
很有层次性,可以依靠科判来划分,且论典还能使经文不明显的意思明显,散于各章节
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以前大家一直是学习论典,现在初学经典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在藏传佛教中,《上师心滴》是非常了不起的法。而在汉传佛教中,最殊胜的非《金刚
经》莫属。这次法王如意宝传讲《上师心滴》的同时,我也给你们传授汉地最殊胜的如
意宝——《金刚经》,希望大家珍惜!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玄奘法师的译文中,前面还有“时诸比丘来诸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
退坐一面”。意思是说,佛陀应供完后,身体端直,于正念中安住,此时一千二百五十
位比丘和大菩萨,亲自来到佛前,在佛足下恭敬顶礼,右绕三匝,然后退到一边安坐。
〖顶礼〗: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是证悟顶礼,中等者是修行顶礼,下等者是五
体投地、以三门恭敬顶礼。此处从显现上讲,是指平时的三门顶...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3 第三十五节课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
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如果你认为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来认识佛陀的真相,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
的。须菩提,你千万不要这样想,因为如来的真相并非如此(昨天已讲过)。”
此处的“不”字,藏文与玄奘、义净的译本中均无,连贯上下文来看,没有“不”的话
,意思应该更明确。这个“不”字,不读也可以;但因为是谛实语有加持,读也是可以
的。我个人认为,也许鸠摩罗什的译文中本来没有,后来在流通过程中不小心加上的。
这里再三地讲了“相”,若认为以相获得如来正等觉,这是不对的。所谓的相是什么呢
?《楞严经》云:“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不管是如来的妙相
也好,外在的处所相也好,都不是真实究竟的相,《百论》云:“无相,即不忆念一切
相,远离一切受,于未来、过去、现在之法,心无所住。”
其实,相只是一种因缘,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空相,《大智度论》云:“因缘生法,
是名空相。”若执著依靠相而得无上佛果,就会堕入常边,始终也不可能获得无上佛果。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14 第三十一节课
昨天讲了若认为如来有所说之法,是为谤佛。对大乘佛法了解较深的人,应该不会有什
么怀疑,但没有闻思过大乘佛法、尤其是不太明白大乘密意的人,可能对此大惑不解:
“佛经中明明记载释迦牟尼佛转了三次法轮,为什么说这是毁谤佛法?”
要知道,在了义实相中,并不存在实有的转法轮者、所转的法轮、转法轮度众生的事业
。尽管名言中现而无自性,如幻的世尊转了三次如幻的法轮,度化了无边的如幻众生,
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此处并非破斥这种观点,而是说在胜义实相中,释迦牟尼佛转
法轮度化众生,完全是一种无实的梦幻,在白天醒觉位时根本没有。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须菩提,三世诸佛等说法者,实际并不存在所说之法,因为能说、所说、说者皆无,
所以无法可说,只是名言中假立为说法。”
在《金刚经》中,若把世俗谛与胜义谛分清楚,每个问题都是大同小异,只不过角度不
同而已。从究竟实相而言,佛陀恒时安住于三轮体空的境界中,根本没有“我要转法轮
度化众生”这些分别念,说法只是在迷乱众生面前,为了破除其如梦般的我执而显现的
。《金光明经》云:“佛无是念:我今演说十二分教利益有情。”既然佛没有分别念...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15 第三十四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可否以三十二种清净妙相来观如来?”须菩提回答:“可以
。因为在名言中,佛陀具足了三十二种妙相。”
在名言中,佛陀确有万德庄严的三十二相,每一种相以何种福德而成就,龙猛菩萨在《
中观宝鬘论》中也有详细介绍。《金光经》云:“世尊百福,相好微妙,功德千数,庄
严其身。”了义的大乘经典,如《如来藏经》中也常提及佛的相好。因此,名言中可以
这样承认。
佛陀和须菩提作了一个辩论,说他的这种回答不是很圆满: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佛说:“须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成如来了
。”
这里是一种文字上的辩论,当时须菩提说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从词句和意义两方
面破了须菩提的观点:
词句上:若承许三十二相是如来,则有转轮王也成如来之过,因为转轮王具三十二相。
《本生传》中讲,释迦牟尼佛刚降生时,净饭王请相士来看相,相士说他如果不出家,
就会成为一代转轮王,出家则会成为佛陀。由此可见,转轮王也有三十二...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16 第三十四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可否以三十二种清净妙相来观如来?”须菩提回答:“可以
。因为在名言中,佛陀具足了三十二种妙相。”
在名言中,佛陀确有万德庄严的三十二相,每一种相以何种福德而成就,龙猛菩萨在《
中观宝鬘论》中也有详细介绍。《金光经》云:“世尊百福,相好微妙,功德千数,庄
严其身。”了义的大乘经典,如《如来藏经》中也常提及佛的相好。因此,名言中可以
这样承认。
佛陀和须菩提作了一个辩论,说他的这种回答不是很圆满: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佛说:“须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成如来了
。”
这里是一种文字上的辩论,当时须菩提说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从词句和意义两方
面破了须菩提的观点:
词句上:若承许三十二相是如来,则有转轮王也成如来之过,因为转轮王具三十二相。
《本生传》中讲,释迦牟尼佛刚降生时,净饭王请相士来看相,相士说他如果不出家,
就会成为一代转轮王,出家则会成为佛陀。由此可见,转轮王也有三十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7 金刚经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
有差别。”】
讲记:“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
”须菩提回答说:“如果我真的了解佛陀所说的真实义理,并没有什么一定的某个法可
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亦没有哪个一定的法是如来可以解说的。为何这么说呢?如来所
说的法,全都不可执取、不可明说,不是法、也不是非法。为何如此呢?因为一切贤圣
全都是由于同一个真实无为的法而有三乘的差别。”
〈无得无说分〉,这是《金刚经》的第七品。上一品中 佛说:“法尚应舍,何况
非法。”接著在这一品中又说:“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得到无上正等正
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答覆说:“没有一定的哪一个法可以说它叫作无上正
等正觉,也没有哪一个法是一成不变而可以让如来为众生说明。”
这意思在说什么?这根本就不是在说世间的某一种法或所有法。若是单从字面来了
解,一定差之千里...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8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19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的“金刚经”(二)
台湾,台北,2004 年 12 月
英文誉稿:Jack Sonnabaum;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Amelia Chow
誉稿汉译: 苏卡;中文审稿:马君美
我想因为如此,所以某位禅宗大师说:「佛来斩佛」。如果你想要空性,这就是了。这
是一部专门讲空性的佛经,《心经》也同样是。我先来根据这部经的名字做个概述,也
许「金刚石 — 切断」不是正确的翻译(汉译注:此处指英文中的 Diamond,不是正确
的翻译),应该是「能断金刚」,这可能更正确,因为金刚石不是不可破坏的,事实上
,它可以被珠宝匠很容易的切割,而金刚是不可毁坏的,不能被切断。
你要注意,这个「金刚」与金刚乘的金刚不是一回事,当然从究竟上,也许它们指的是
同一个东西。这个金刚指的是天神因陀罗的武器,据说,它能摧毁一切,但是,没有什
么可以毁掉金刚。
这部经的精华可被总结为「能摧毁金刚的智慧」。「金刚」是自我的象征,自我,可以
摧毁很多针对它的威胁,而且,很难打败,很难毁坏,很难消除。在这里,自我等同于
金刚,为了消除自我,我们需要《金刚经》中含义的精华。所以,不要以为佛...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0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的“金刚经”(二)
台湾,台北,2004 年 12 月
英文誉稿:Jack Sonnabaum;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Amelia Chow
誉稿汉译: 苏卡;中文审稿:马君美
我想因为如此,所以某位禅宗大师说:「佛来斩佛」。如果你想要空性,这就是了。这
是一部专门讲空性的佛经,《心经》也同样是。我先来根据这部经的名字做个概述,也
许「金刚石 — 切断」不是正确的翻译(汉译注:此处指英文中的 Diamond,不是正确
的翻译),应该是「能断金刚」,这可能更正确,因为金刚石不是不可破坏的,事实上
,它可以被珠宝匠很容易的切割,而金刚是不可毁坏的,不能被切断。
你要注意,这个「金刚」与金刚乘的金刚不是一回事,当然从究竟上,也许它们指的是
同一个东西。这个金刚指的是天神因陀罗的武器,据说,它能摧毁一切,但是,没有什
么可以毁掉金刚。
这部经的精华可被总结为「能摧毁金刚的智慧」。「金刚」是自我的象征,自我,可以
摧毁很多针对它的威胁,而且,很难打败,很难毁坏,很难消除。在这里,自我等同于
金刚,为了消除自我,我们需要《金刚经》中含义的精华。所以,不要以为佛... 阅读全帖 |
|
m***i 发帖数: 4637 | 21 http://www.tlkg.com.cn/maiba/share.action2?code=TVY7NTYzNzAx
吃了很多苦头才念完,有点吃力不讨好。
但是很喜欢这两句:
1。"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就是凭这句话,录了很多遍才录出一个满意的版本
。有些也不错的版本因为技术问题,竟然录音不全,估计改名字的时候,缓存丢失,然
后鼓足气又重来。
2。"可以身相见如来否?" 想必如来是美女一枚? 但佛的回答令人沮丧 "否也,
Lego Guy, 不可以以身相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歌词: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经文
姚秦 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舍卫国 祇qi 树给 孤独园,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 乞食。于其城中次第n乞已,还至本处。饭食
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
有,世尊!如来 善护念 诸菩萨,善 付嘱 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
nuo 多罗 ... 阅读全帖 |
|
m***i 发帖数: 4637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mdcai (玫瑰之名:英雄儿女),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降服其心 仿 王菲 念了一段 「金刚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7 11:43:34 2013, 美东)
http://www.tlkg.com.cn/maiba/share.action2?code=TVY7NTYzNzAx
吃了很多苦头才念完,有点吃力不讨好。
但是很喜欢这两句:
1。"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就是凭这句话,录了很多遍才录出一个满意的版本
。有些也不错的版本因为技术问题,竟然录音不全,估计改名字的时候,缓存丢失,然
后鼓足气又重来。
2。"可以身相见如来否?" 想必如来是美女一枚? 但佛的回答令人沮丧 "否也,
mdcai, 不可以以身相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歌词: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经文
姚秦 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舍卫国 祇qi 树给 孤独园,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91 | 23 这两天开始看《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也叫《佛说第一义法胜经》,看到一段文章,
觉得挺好的。转过来分享。
佛在《大悲经》上说:“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
化,业力所生。”
佛又在《佛说第一义法胜经》的重译本上说过:“不离众生有业。不离业有众生。众生
是业。业是众生。汝当知之众生界者不增不减”
为什么你看到众生,没看到佛?
那是你的业力,有业看佛是众生,无业看众生是佛。
所以普贤菩萨的愿力是众生不尽,忏悔不尽。众生是业,他要把所有业都忏悔掉!
(普贤菩萨的这个忏悔法,太太太厉害了,快捡到,快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有人会问:啊,那佛怎么还在度众生?佛的业力化现众生?佛还有业看到众生?
谁看到佛度众生了?是你嘛!!!谁看佛是佛人是人小狗是小狗?是你嘛!!!那是你
的无明妄念在那里流转,关佛嘛事呀????那是你的业力化现出自性佛在度自性众生
的场面,佛和众生都是你的业力造作幻化相!!
(诸佛代表性德,是自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美好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能见到高僧大德
住世说法,看到友爱和睦等等。
如果经常看到别人做善事佛事,跑去嫉妒恨加酸的诋毁,噢呀,你不知道那是你自性化...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4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5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26 第三十七节课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瓶子、柱子等一合相,不说以大乘中观来抉择不存在,小乘俱舍中也认为这是一种假象
。一合相本来无有,离一切戏论,是诸法的实相,可是凡夫不懂此理,经常贪著它,故
无法照见究竟实相。
所以佛陀在很多经典中说:甚深的法要,不可对凡夫宣讲,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解深
密经》云:“我于凡愚不敢言,恐彼分别执为我。”《法华经》亦云:“凡夫浅智,深
著五欲,闻不能解,亦勿为说。”凡夫的智慧浅薄,听到佛陀讲的甚深法要后,本来实
相中没有这些法,他们却偏偏执为实有,不能通达真正的含义。之所以不能通达,一方
面是根基有限,另一方面,凡夫有很多迷乱的因,就像眼翳者面前有毛发一样,无法见
到诸法的实相。
鉴于此,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现前圆满正等觉时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
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说完在七七四十九日内
没有讲法。这即是佛最初不转法轮的原因。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
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7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好解答。您并没有明白这段经文的意思。
“自谓已得阿罗汉”的意思是并没有证得阿罗汉果,所以才说他们是“增上慢人”。
《金刚经》中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解释的很清楚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
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
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
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
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
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
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
。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
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
|
a**u 发帖数: 8107 | 28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Tue Jan 27 18:28:27 2009) 提到:
请你仔细读一下这段《金刚经》。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
、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
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
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
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 |
|
a**u 发帖数: 8107 | 29 ☆─────────────────────────────────────☆
racolf (浣豺) 于 (Wed May 19 11:57:46 2010, 美东) 提到:
请教各位大虾,想为老人祈寿祈福,应该诵哪部经,或者那部书可以为老人增寿免病日
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办,恳请有道之人指点,谢谢。
☆─────────────────────────────────────☆
bigfool (fool) 于 (Wed May 19 13:14:53 2010, 美东) 提到:
地藏经,药师经,金刚经,心经这些是比较常见的。
☆─────────────────────────────────────☆
fishrice (fish.rice) 于 (Wed May 19 13:18:28 2010, 美东) 提到:
哪位高人能讲讲念经发生作用的机理么?
☆─────────────────────────────────────☆
racolf (浣豺) 于 (Wed May 19 14:02:14 2010, 美东) 提到:
谢谢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633 | 30 略说修学菩提心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1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加鼓励,但知识分...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2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一节课
前面说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都要断除执著,阿罗汉也必须如此,若没有断除执著,
则不能称之为阿罗汉。此问题还没有分析完,今天继续讲下去。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说:“世尊,您说我获得了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离欲第一的阿罗汉。”
〖无诤三昧〗:藏文中是“无恼禅”,玄奘和义净法师译为“无诤住”。《华严经》云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俱舍论释》中说,在家人由于贪图乐受,为了财产
、田地、牲畜、女人而争论不休;出家人由于对自他宗派有好坏的想法,进而展开辩论
破立。不管是世间人、修行人,如果没有远离争论,不要说获得无上涅槃,就算处理人
际关系也非常头痛——今天两个人相处融洽,明天就可能势同水火。因此,《涅槃经》
云:“一念不生,万法无诤。”只有息灭执著分别念,才能断除一切争论,证得须菩提
的境界。
〖人中最为第一〗:佛陀的十大弟子虽然都是阿罗汉,但证悟的境界各有所长。如迦叶
是头陀第一、舍利子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富楼那是说法第一、阿难是多闻
第一、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或者说离欲第一)。这些都可称为“人...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33 第三十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
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若有人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作布施,以此殊胜因缘
,他的福德是不是非常大?”“是的,世尊。此人以是因缘,所得福德不可限量。”
不要说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就算在殊胜对境前供养一朵鲜花、一杯净水,佛经中
说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你应该明白,假如福德的本体实有,如来根本不会说福德多。正因为福德无
实,故如来在佛经中说:这样的布施,所得福德非常多。”
这里和昨天的问题有一个上下衔接:前文已叙“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
不可得”,有人会生疑惑:“既然三心不可得,那么积累资粮会不会成为无义?”回答
是否定的。尽管心的本性不可得,但在名言中,通过布施积累福德资粮,永远也不会灭
尽,乃至佛果之间都会存在。
大家都知道,佛经中为大乘行人宣说了种种法门,尤其是布施这一方便法,对初学者来
说非常殊胜,依此可迅速积累资粮、忏除罪障,获得殊胜的佛果。那...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34 这也太容易了吧,一开始被误导了。金刚经再贴长一些就好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
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
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
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
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 |
|
d**********l 发帖数: 647 | 35 净土十疑论节选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
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
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
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
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
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
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
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
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
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36 《金刚经》的第一段落
俺在网上搜到汉译《金刚经》有六个译本,其中比较有名和比较流行的是鸠摩罗什
法师译本和玄奘法师的译本。二位法师都是高僧大德,对汉语文字运用精湛流畅,很多
佛教汉译经典都是出自二位大家之手;比如汉地最流行的《心经》译本就是玄奘法师译
的。俺读诵的是鸠摩罗什译《金刚经》,后面提到《金刚经》若不加注即为此《金刚经
》。
昭明太子分《金刚经》为三十二品,并为每品起名,对我们读《金刚经》多有益处
。俺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品把《金刚经》分了几个段落,刚开始几个段落是对佛理的
层层深入解说,最后几个段落是对菩萨的护念和付嘱。下面是第一段,在我们开始经文
前,先让我们升起恭敬心和清静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
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
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
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
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37 《金刚经》的第一段落
俺在网上搜到汉译《金刚经》有六个译本,其中比较有名和比较流行的是鸠摩罗什
法师译本和玄奘法师的译本。二位法师都是高僧大德,对汉语文字运用精湛流畅,很多
佛教汉译经典都是出自二位大家之手;比如汉地最流行的《心经》译本就是玄奘法师译
的。俺读诵的是鸠摩罗什译《金刚经》,后面提到《金刚经》若不加注即为此《金刚经
》。
昭明太子分《金刚经》为三十二品,并为每品起名,对我们读《金刚经》多有益处
。俺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品把《金刚经》分了几个段落,刚开始几个段落是对佛理的
层层深入解说,最后几个段落是对菩萨的护念和付嘱。下面是第一段,在我们开始经文
前,先让我们升起恭敬心和清静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
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
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
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
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三节课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
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
德,胜前福德。”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恒河中所有沙子数量那么多的恒河,这些河中所有的
沙子多不多?”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仅仅是恒河沙数的这些恒河,就已多得
无可计数,何况所有河中的沙子数量,更是令人无法想象。”
“须菩提,我今天以真实的语言来告诉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七宝满恒河沙数三
千大千世界来作布施,所得福德多不多?”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
“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持诵《金刚经》,乃至受持四句偈,并为他人宣说,其功德远远
超过了前面的福德。”
〖恒河〗:在佛经中经常出现,它是亚洲的大河流之一,上游在西藏,其源头是一座形
似大象的山,股股清流从象口中吐出,中途汇集百川,经过印度、孟加拉...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9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三节课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
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
德,胜前福德。”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恒河中所有沙子数量那么多的恒河,这些河中所有的
沙子多不多?”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仅仅是恒河沙数的这些恒河,就已多得
无可计数,何况所有河中的沙子数量,更是令人无法想象。”
“须菩提,我今天以真实的语言来告诉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七宝满恒河沙数三
千大千世界来作布施,所得福德多不多?”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
“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持诵《金刚经》,乃至受持四句偈,并为他人宣说,其功德远远
超过了前面的福德。”
〖恒河〗:在佛经中经常出现,它是亚洲的大河流之一,上游在西藏,其源头是一座形
似大象的山,股股清流从象口中吐出,中途汇集百川,经过印度、孟加拉... 阅读全帖 |
|
h***s 发帖数: 1716 | 40 摘 要: “无住”思想在《金刚经》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拟通过分析和阐发《金刚经》“无住”思想及其在佛法
以及修行中的表现和思想进路, 希望能把握《金刚经》这一
佛教重要文本的思想意旨。
关键词: 无住; 金刚经; 法; 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俗称《金刚经》。金刚喻坚固
不可摧毁而能破一切之物之体; 般若之意相当于汉语中的
大智慧, 妙智, 妙慧之意; 波罗蜜则可意为到达彼岸。连
起来, 此名可综释为此经是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 修得悟
透佛道精髓智慧, 能脱离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的经典。相
传此经是释迦牟尼佛涅槃后, 由其弟子阿难诵读的。在中
国佛教史上, 《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
的经典之一。它的译本极多, 我们现在常见的, 是鸠摩罗
什的译本。《金刚经》在中国文化史的影响极大, “无论初
修久学, 内道外道, 男女老幼, 识字或不识字, 无不喜读
此经。”庶几可见此经的巨大影响力。相传佛祖之所以要说
是经, 其意即针对于当时佛徒执迷于佛经修法, 而作是经
以启迪修道者, 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 心念
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 才能修得正果。他的这一思想,...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1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九节课
昨天讲了法布施的功德,今天讲沙门四果必须要证悟空性的道理。
小乘圣果,是沙门四果或沙门八果。“沙门四果”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
汉果。“沙门八果”分别为:预流向和预流果,一来向和一来果,不来向和不来果,阿
罗汉向和阿罗汉果。所谓“向”,是指没有真实达到果位,但在路途之中,马上就要到
了。“果”则是已经超凡入圣,达到那种境界,获得了真正的果位。
不管得到哪一果,都必须要证悟无相、无住的空性,倘若无法断除实执,则与凡夫没有
任何差别。《般若经》云:“凡执实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麦彭仁波切在《辨答
日光疏》、《与萨格西的辩论书》等中也说:“声闻缘觉必须要证悟大乘的法无我空性
,若连一分都没有证悟,别说超离三界,就算预流果也无法获得。”
下面对此一一剖析: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
、触、法,是名须陀洹。”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预流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预流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预流果虽然在名言中称为入流...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2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九节课
昨天讲了法布施的功德,今天讲沙门四果必须要证悟空性的道理。
小乘圣果,是沙门四果或沙门八果。“沙门四果”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
汉果。“沙门八果”分别为:预流向和预流果,一来向和一来果,不来向和不来果,阿
罗汉向和阿罗汉果。所谓“向”,是指没有真实达到果位,但在路途之中,马上就要到
了。“果”则是已经超凡入圣,达到那种境界,获得了真正的果位。
不管得到哪一果,都必须要证悟无相、无住的空性,倘若无法断除实执,则与凡夫没有
任何差别。《般若经》云:“凡执实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麦彭仁波切在《辨答
日光疏》、《与萨格西的辩论书》等中也说:“声闻缘觉必须要证悟大乘的法无我空性
,若连一分都没有证悟,别说超离三界,就算预流果也无法获得。”
下面对此一一剖析: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
、触、法,是名须陀洹。”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预流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预流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预流果虽然在名言中称为入流...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43 第三十八节课
最后总结性地讲《金刚经》的功德: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
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须菩提,若有人以遍满无量无数世界的七宝来作布施,此功德不可思议、无法衡量。
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殊胜的菩提心,念诵受持此经,为人演说,即使只有一个四
句偈,所得福德也远胜于前者。”
〖发菩提心〗:我们念《金刚经》时,最好之前能念三遍皈依、发心,之后作一遍回向
,若以此三殊胜来摄持,不管行持什么善法,功德都会更加增上。
〖为人演说〗:你们若有讲经说法的机会,应该多讲一点《金刚经》,一方面汉地信众
愿意接受,另一方面,我们有传承,也比较方便。如果传讲全经的条件不具足,为别人
演说下面的偈子,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只要发一个清净心,功德也是非常大,这就是积
累资粮的最好方法。
为什么功德很大呢?因为读诵、受持、演说属于十法行,而且经中主要讲了般若空性,
它是一切诸佛的出生处,因此功德不可思议。
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中云:“世间上有三种功德最大,一是发菩提心,一是宣说
大乘佛法,一是观想空性。”所以...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4 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
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
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
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今天这一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很快要回北京去了。今天所要谈的
《金刚经》中自己所体会的一点点,只能说是大海中的一滴,不能说是讲经。
《金刚经》对我来说,佛恩是十分深厚,把我从黑暗无知的牢狱中,挽救出来,顿
入光明无际的宝山。我的家庭世代奉佛,我童年最喜绕佛,曾于北京广济寺释尊成道日
,绕念圣号直达次日凌晨。但稍长到学校读书之后,接触到新思想,例如蔡元培《以美
育代宗教》的文章,产生一些影响,但更主要的则是看到来来往往的佛教界知名人物,
从他们的言行可以看出,世俗的缠绕毫不少于常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妒嫉障碍,
勾心斗角,争名好利,排除异己,一样也不少。于是我十分怀疑,这些人久修多少年,
为什么一点也不脱尘俗!于是产生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佛法无益于人,直等到十九岁
,大学三年级时,寒假考试结束,不想再看书,又无事可做,于是找到母亲的一部有...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5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居士)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曰:「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
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
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又《安乐集》曰:「依天亲《
净土论》(即《往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
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
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方便门
,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顺菩提门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
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
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
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
者,则违菩提门。...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491 | 46 20141017晨起熏法香如是我闻思(个人笔记草稿,仅供参考,正确内容,请以未来大爱
台播出的为主,感恩!)
佛隐实施权降尊就卑
四子自告白畏大乐小
迷实滞于权不受大乘
佛慈施大教随根施大
佛陀的慈悲,为了要教育众生,就是这样的耐心,这样的爱心。佛陀隐实施权,他
将他所觉悟的境界,所体会了解的大道理,他将它暂时隐藏起来,随顺众生的根机,就
是这样来教育我们,这种降尊就卑,这精神实在是让我们感动。佛陀觉悟之后,他可以
这样享受体会大道理,那个心境与天体宇宙合一。他可以这样逍遥自在,何苦走入人群
,跟人群、比丘众,过同样的生活?这就是佛陀的伟大,爱护众生,就像是疼惜一个孩
子,对孩子这分的爱护倍加,世间慈父就是这样。
他对每一个弟子都是用平等的方法,随他的根机,投给他的教法。看看,我们从<
信解品>开始,四位僧团中的领导者,四位大尊者,由须菩提领导,有四位走出来,向
着佛陀忏悔,表白了他的心,过去所听法,所了解,那种的心态。以为自己知道,「四
谛法」,人间苦不堪,人跟人的中间,这种爱恨情仇,纠缠不清,生生世世,加上了生
老病死,真苦啊!所以没有想要再在来人间,他把这个道理,就这样一直一直就...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7 第四节课
《金刚经》主要宣说了断除实执,获得调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经的内容,按嘎玛拉西拉
的观点,可以归纳在三个问题当中,即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修持六波罗蜜多,最后调伏
自心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果位。
先讲如何发菩提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告诉须菩提:“凡是趋入大乘道的菩萨,应当这样发心:所有的一切众生,卵生、胎
生、湿生、化生,有色界、无色界,有想天、无想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我都会令其
远离轮回的痛苦,获得究竟的涅槃。如此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在实相中,无有任
何众生得以灭度。”
前一句讲了世俗菩提心,后一句讲了胜义菩提心。具体而言,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
发愿求证无上菩提,是世俗菩提心;没有能度、所度、度化方式的三轮执著,叫做胜义
菩提心。虽然发心救度众生是菩萨在世俗中的最大责任,没有这个菩提心,一切的善根...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四节课
《金刚经》主要宣说了断除实执,获得调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经的内容,按嘎玛拉西拉
的观点,可以归纳在三个问题当中,即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修持六波罗蜜多,最后调伏
自心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果位。
先讲如何发菩提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告诉须菩提:“凡是趋入大乘道的菩萨,应当这样发心:所有的一切众生,卵生、胎
生、湿生、化生,有色界、无色界,有想天、无想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我都会令其
远离轮回的痛苦,获得究竟的涅槃。如此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在实相中,无有任
何众生得以灭度。”
前一句讲了世俗菩提心,后一句讲了胜义菩提心。具体而言,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
发愿求证无上菩提,是世俗菩提心;没有能度、所度、度化方式的三轮执著,叫做胜义
菩提心。虽然发心救度众生是菩萨在世俗中的最大责任,没有这个菩提心,一切的善根
无从增长,但也要明白胜义中没有众生可度。
先分析“世俗菩提心...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9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节课
前面说不管是预流果、一来果,都必须远离执著,证悟法无我空性,否则连自果的解脱
也无法获得,同时还提到沙门四果如何包括在“二十僧伽”中。昨天已经讲了两个,今
天接着讲第三个不来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不来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不来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不来果虽然在名言中不来欲界,但胜义之中没
有来与不来的分别,这才是真正的不来果。”
〖阿那含〗:亦名不来果、不还果,是小乘三果。此果断除了五种“顺下分结”[ 顺下
分结:使众生不能脱离欲界的烦恼,包括坏聚见、戒禁取见、怀疑、欲贪、害心。]、
欲界的最后三品修惑,能安住于色界或无色界,不需要再来欲界受生,故称为“不来”
。不来果有10个僧伽位,即1个不来向、1个中般、3个生般、3个超越、1个现法寂静、1
个身证。
与前一样,不来果虽在名言中不来欲界投生,但依胜义理论观察,所谓“来”与“不来
”根本不可得。
按理来说,佛经理应由弟子提问,释迦...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50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四节课
《金刚经》主要宣说了断除实执,获得调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经的内容,按嘎玛拉西拉
的观点,可以归纳在三个问题当中,即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修持六波罗蜜多,最后调伏
自心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果位。
先讲如何发菩提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告诉须菩提:“凡是趋入大乘道的菩萨,应当这样发心:所有的一切众生,卵生、胎
生、湿生、化生,有色界、无色界,有想天、无想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我都会令其
远离轮回的痛苦,获得究竟的涅槃。如此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在实相中,无有任
何众生得以灭度。”
前一句讲了世俗菩提心,后一句讲了胜义菩提心。具体而言,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
发愿求证无上菩提,是世俗菩提心;没有能度、所度、度化方式的三轮执著,叫做胜义
菩提心。虽然发心救度众生是菩萨在世俗中的最大责任,没有这个菩提心,一切的善根
无从增长,但也要明白胜义中没有众生可度。
先分析“世俗菩提心...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