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 发帖数: 74 | 1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一、法会圣众同俱分
同俱者,俱此正修功德也。从来读弥陀经者往往徒慕西方之极乐,而未明极乐之意
境,徒知西方有相之庄严,而未达无相之功德庄严,徒发愿往生,而未解如何得往生之
义,徒知西方一门之义,而未通西方普门之妙。西方极乐世界者,圆遍十方,一普互摄
,至广大精密之佛土也。凡佛经文浅者义深,如此经与普门品等是,而经首特点出诸名
者,由舍利弗至阿[少/兎]楼驮十六人。为小乘偏空者,未能直证大乘,宏开般若,佛
转说有世界以为证,欲其勿偏空而转知有也。十六人中,特以舍利弗为首者,以佛为小
乘说般若必不离智慧较高之舍利弗也,是谓咐嘱。大菩萨中,以文殊为首者,明此经非
通般若不可,次阿逸多菩萨者,弥勒也。佛先说有相,以融归于性,可知性相融通,非
空非有,而极乐之意境始开,是谓护念。故此经不可仅执文字解,当兼从意境会,然后
知佛之广大慈悲矣。世有愿与诸圣众同俱而往生者乎,幸先除成见,俯纳鄙见,一试其
究竟如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
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
婆多,周利槃陀伽...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2 卷八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花发生。颠倒妙圆真
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
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云何
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
现业。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
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
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
。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
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
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
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
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
淫。及... 阅读全帖 |
|
r*******c 发帖数: 1060 | 3 我昨天和今天看了卷一,好多疑问哦,这里人多,发过来,希望能引来玉,帮助解惑,
嘻嘻。
学习内容:LYJ卷一
学习时间:2011年1月8日
学习方法:先看2-3句白话文,再朗读相对应的经文,再回过头对照白话文
学习笔记:
1) 觉了能知之心(以下简称“心”)不在内
2) 心不在外
3) 心不在根
4) 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暗不等于内,囧+汗)
5) 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心不是由事物作用或与事物遇合而产生的
,物不是心的必要条件)
6) 心不在中
7) 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it is Wrong to say nowhereness or non
-attachment is 心)
8) RL说大家不能成就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
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
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a.不明白第一个“无始生死根本”说什么;第二个初步理解是清净菩提心,不过,
好像如果深究下去什么是清净菩...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慈航法师 著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甚么方法
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是没有呢?据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判断法的有无,要用五种方法
,佛经上叫做五量: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现
在分别说明如下──
甚么叫做现量?「量」是度量,例如:轻重要用秤量,长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
量,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现」有三种:一是现在,简别不是过去和未来;二是
现有,简别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现露,简别不是现在虽有,而隐藏在里面看不见
的东西。要具足现在、现有,和现露这三个条件,而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这境
界,才可以叫做真现量。在佛学上说: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
,那是直觉,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这都叫做现量。
甚么叫做比量?「比」是比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这宗因喻
,叫做三支比量。例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见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将来一定会
破坏,听到隔壁有说话的音声,就知道里面有人,这都是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真如是什么?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
其实、究竟的真如,是常恒不变;智慧与无边功德,也是不离于真实而本有此功德
胜能的,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即佛性)。如来藏即一切法
空性,即一灭谛;而为功德胜能的所依因。人人有如来藏,因而人人都可成佛。1 真如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如不变,这真实不变的法性,说名真如。2
真如即是如来藏,如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如来藏’,约自性说。如,
即真如,即一切法自性。”3
释印顺又于《大乘起信论讲记》说:尽十方,穷三世,一切的一切,无不以真如为
体。众生的心体,即此真如“平等”性。真如是大的,心体当然也是大的。“不增减”
,是平等的解说。真如法性,在众生分中并没有缺少,成了佛也不会增多。大,有圆满
的意义,不多也不少。不增不减,无欠无余的法性,是生佛平等的,迷悟一如的。4
注1 印顺主讲,演培?续明记录,《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新竹县),1998.
1 初版,页7。
注2 印顺主讲,演培?妙钦?文慧记录,《摄大乘论讲记》,正闻出版社(台北市)
,1992.2 修订一版,页269。
注3 同注 1,页248。...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6 真心以及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关系,是非一非异。既然真心藉缘出生了蕴处界
及诸法等法为众生所领受,表示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是为真心的一部分体性,不曾外于真
心而有,所以将生灭不已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真心,蕴处界及诸法
等法也就不生不灭了。菩萨悟了以后来观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与真心的关系,其实就是
非一非异,为什么?佛在《杂阿含经》卷3曾开示我与无我的道理:
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
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凡是色、受、想、行、识的五蕴,不论是过去的、未来的、现
在的、内在的、外在的、粗糙的、微细的、好的、丑的、远的、近的,它们都不是真实
我,也不异于我,虚妄我的五蕴与真实我的真心是和合运作的,佛在这部经已经很清楚
开示两个我:一个是虚妄我是五阴,所以是非我,一个是真实我,是一切有情的真心,
所以是我;虚妄我与真实我是和合运作的,...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7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8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前(8月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我们刚才念的四句是发菩提心。若是有菩提心的摄持,我们的一言一行,每一个起
心动念,都可以成为解脱、成佛的因。学佛修行不在于形式,在于心。若是心发不出来
,即使行为、表面上做得再多、再精进,也没有什么功德,不会解脱,不会成佛。
若是想解脱、成佛,就要发心。大家来参加法会,首先要发菩提心,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发心,只是盲从地跟随,你们千里迢迢地上山参加法会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大家首先应该观察:买车票的时候,尤其是到山上的时候,自己是怎样的起心动念
,自己的心是何种状态?到朗措玛寺大圆满实修中心是为了什么?
发心有三种,一种是善念,一种是恶念,还有一种是无记——不善不恶。
有的人来到这里,也不好说是否有其他的目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如果来朗措玛寺
有别的目的,破坏道场,破坏僧团。这是恶念,是要断掉的。还有一些人是无记的状态
,一听别人讲“上山好”“参加法会好”,就跟着来了。还有些人是被父母、家人骗来
的,跟着家人一起来,以为是来旅游的……这些人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9 说法授人,令修佛法,如是之人名为法师。传授佛法之师,则有在家出家之别,是
故法师一词,不单指出家弘传佛法之师,亦泛指在家弘传佛法之居士。
分两点来加以说明:第一点,说法之师名为法师;第二点,说法之师有出家人、在
家人之分,不单单是指出家人。
第一点,说法之师名为法师。佛在《杂阿含经》卷一这么开示:【佛告比丘:“善
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
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
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经》卷一)
解释如下:【佛告比丘:“说得好啊!说得好啊!你今天想要知道如来所说法师的
真实道理吗?”佛告比丘:“对于色阴这件事,应该向人这样解说——色阴是会令人厌
恶的,所以应该要远离它,应该把它灭尽,灭尽之后归于究竟的寂静;能够为人解说色
阴虚妄不实的人,名为‘法师’。同样的道理,能够为人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会令人厌恶的,所以应该要远离它,应该把它灭尽,灭尽之后,归于究竟寂静;能够为
人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虚妄不实的人,名为‘法师’。...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0 【正文三:救赎观比较】
下面就来说说基督教用何方法救人离罪。以及佛教用何方法使人脱离无明、业力及轮回
之苦。
基督教的除罪法
基督教的除罪法,分两部分同时进行。一、人必须先有悔改的心愿。二、相信耶稣救人
的能力。
先从第一方面说:一个人如想脱恶,与上帝和好,必须先悔改重生。耶稣说:「人若不
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三3)悔改重生即是离开罪恶,这在心理与行动上有三
个过程。
1. 人必须先有罪恶的感觉,承认犯了罪。大卫在犯了杀、淫两大罪后,心中极为痛苦
不堪,他在诗篇第五十一篇 3、4 节中,坦白承认说:「我知道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
向你犯罪,唯独得罪了你……。」人在犯罪后,如反而竭力否认,那便踏不进悔改之门
了。
2. 认罪后接着为罪忧,生出忧伤的心来。大卫为所犯罪恶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他悲
哀地呼吁上帝:「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五一17)人在犯罪后,若
反而大喜乐,以为已达到了目的,那就无法重见上帝了。
3. 必须再进一步,热切羡慕由罪中得释放。大卫紧接着哀求上帝:「求你洗涤我,我
就比雪更白……求你涂抹我的一切罪孽。上帝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1 ☆─────────────────────────────────────☆
bluedaddy (你好好) 于 (Tue Aug 14 12:59:23 2012, 美东) 提到:
先请大家放下自己佛教和基督教的身份,心平气和的讨论一下各自宗教的特点。
或许应该说自己信仰的特点。无论是佛教基督教都是想让世界更美好,人类更和谐。
我自己生长在北京,21岁来美国前也没接受过基督教。
但是佛教的经文和语句,我觉得很有智慧,、耐人寻味。
也时不时拜拜。希望祝福和慈悲能存在我身上。
首先我要说,从某种角度说有信仰的人是有福的。不论你信的是什么,你都承认了人的
渺小
谦卑下来,知道有个神。这比无神论者进步了很多。人如果认为空气,阳光,春夏秋冬
这些都是
大爆炸而来的,那么就太,,,
其次,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各自信的神就是那位神呢,那位能救我们的神,我们怎么能知
道,
他给我们的道就是正确的道,是救我们脱离苦海的道呢?这个问题只能从感受讲,不能
证明。
神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神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我们不能证明有神,就像蚂蚁证
明不了
人类有计算机一样。
我具体来讲一下我个人所认知的基...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2 有些人虽然精进行持善法,即生中却遭受各种痛苦和违缘,这是消除恶业的好现象。与
此相反,有些人虽然积累了滔天大罪,今生却过得越来越幸福快乐,不必感受任何违缘
和痛苦,但这种暂时的快乐并不妙,这是往昔的点滴善果在现世成熟,之后便会彻底耗
尽,如今所造的恶业虽然暂时没有成熟,但必将于后世成熟,那时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
会了。这就是所谓的“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
就像播下种子后不可能马上收获庄稼一样,造了善恶业后也不可能立即现前苦乐果报,
但无论如何,因果是不会空耗的,以后必定会成熟相应的果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
理,否则很可能在遇到违缘时对因果产生邪见。
关于造业之后必定感果之理,龙树菩萨曾经开示道:“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
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有些人造了罪业后,虽然不像身体被刀砍后
立即流血那样迅速感受果报,但在死亡降临(或罪业成熟)时,果报必定会毫厘不爽地
现前。《无量寿经》中也说:“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因此,
有些人造了罪业后,并没有立即显现恶果,反而在一段时间内过得很快乐,这些愚人甚
至会觉得越造罪业越幸福,这样的想法完全是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第十四点、意识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是生灭法。意识现行时,必定与了别六尘境
的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今以离开语言文字一念不生而了了灵知的离念灵知心为例,譬
如意识心喜欢长时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于所乐之境,有希望冀求为性,这是五别境心
所有法中的“欲”心所。又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能了知此是离念灵知定境,于所决定
之境,能够印定执持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胜解”心所。意识觉知心以前曾
经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今复进入此定中而能了知是以前所曾经历过的同一种定境,这
就是于所曾习境明记不忘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念”心所。意识觉知心又能
在此离念灵知境界中长时制心一处而安住,即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为性”,正是五别
境心所有法中的“定”心所。又在此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住的定境中,可以不起语言文字
而作分别:此是父亲、母亲,此是兄弟姐妹,此是风声、雨声,此是原有定境、此是比
以前更增益微细之定境……等等,即是于所观境能够拣择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
的“慧”心所。由此可知,离念灵知意识心现起时,一定会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更何
况有念灵知心的散乱意识心,当然更会与五别境心所法具足相应的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4 谈到五欲,一般人所了解的通常是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粗重的欲望;也就
是对于财物、男女色、名声、酒肉饮食以及睡眠等五种世间粗重境界的贪欲。而在佛法
当中,所谈的范围则就非常地宽广,把六种感官所接触到的五尘境界全都函盖在内了;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个识,在面对色尘、
声尘以及香、味、触尘等五种五尘境界的时候,就会对其中的韵味等等产生了乐受而爱
著不舍,因此而生起了贪著之心,想方设法想要继续追求或者保有,所以才称之为五欲
。而意识在这同时,又能够了别五尘境上所显现的微细法尘,产生了对事物的种种认识
,以及得失、分别等等的境界差别;所以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又合称
为六尘。
一般凡夫众生因为不了解五欲六尘本自虚妄不实,而执著以为是真实接触到、得到
的境界,所以就不断想方设法想要去执取,甚至不择手段而去造作了种种的恶业。而佛
弟子在听闻四念处、四圣谛等基础佛法知见之后呢,知道执著五欲六尘就是在积集未来
生死轮转的苦因,所以应当要摄心内住,而远离五欲六尘的贪爱。有许多修行人因此就
远避到渺无人烟的荒山野地,有的人因为没有办法降伏男女欲... 阅读全帖 |
|
q*c 发帖数: 9453 | 15 ☆─────────────────────────────────────☆
binz (binz) 于 (Tue Jan 8 00:24:07 2013, 美东) 提到:
不知该怎样度过
我做错了很多
☆─────────────────────────────────────☆
lila (lila) 于 (Wed Jan 9 02:24:18 2013, 美东) 提到:
央视的两个年富力强的.
死于癌症.
罗京47岁死的,2009年6月,大概六四20周年.
主播了那么多东西.
陈氓(这个氓听着不喜欢)2008年没过平安夜死的,47.
排个什么电视片.死后进了八宝山,前总理赵都没进去成.
可见功劳很大.
人啊,最怕就是恶报,不信报应.
☆─────────────────────────────────────☆
yuuli (听,...听) 于 (Wed Jan 9 11:42:12 2013, 美东) 提到:
所以戒律重要。不守戒律,爽一下然后良心不安好久,生活打坐都立刻被干扰。现在
能理解,戒律的确是不是为了规范限制修行者,而是为了保护...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6 黄檗传心法要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
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亲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
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
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
。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
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
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
。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
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
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
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
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JeanIris (Iris),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8 09:27:50 2011, 美东)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
Concept and Reality
英译中:metta
2010年11月
(This is the appendix B of the book "The Essentials of Insight
Meditation Practice--A Pragmatic Approach to Vipassana" by Ven. Sayadaw
Sujiva 这是舍弃我禅师著《Mahasi毗 婆舍那禅修法要》的附录B)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meditator understan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cept” and “ultimate realities,” because it is the direction
which he...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18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有五
一法有我无门(小乘教) 二生即无生门(大乘始教)
三事理圆融门(大乘终教) 四语观双绝门(大乘顿教)
五华严三昧门(一乘圆教)
第一法有我无门
夫对病而裁方。病尽而方息。治执而施药。执遣而药已。为病既多。与药非一。随
机进修异。所以方便不同。今偏就五停心中。为众生著我者。说界分别观。众生从无始
已来。执身为一。计我我所。然计我有二种。一即身执我。二离身执我。言离身执我者
。谓外道计身内别有神我者是也。广如经论中破。于此不更繁文。言即身执我者。执我
如来慈悲为破此病故。都开四药以治四病。其中别门各有药病。具如后释。言四病者。
一执身为一我。二执四大。三执五阴。四执十二入。言四药者。一色心两法。二四大五
阴。三十二入。四十八界是也。次释。若众生执身为一我而成病者。即说色心二法为药
。亦云。此中乃有色心二法。云何为一我耶。众生闻此遂即转执色心为实成病。即为开
一色即为开一心。色为四色。即四大是也。开一心为四心。即五阴中四阴是也。此乃是
四色四心。云何但执一色一心为一我耶。众生又即转执四色四心成病。佛即为合四大为
一色。即五阴中色阴是也。合四心为一心。即...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9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0 ㄧ、绪論
西方哲学二千多年來的第一哲学論题──「存有」(being)
,经过无數着名的哲学家提出无數的理論來定义其意
义。然而,人類面对着共同的宇宙及生命的现象,但是这个现象根源的事实真
63972;应该只有一个。具有悠久歷史的东方哲思之一的佛教对「存有」的定义是
如何?本文希望提出具操作性意义的定义,能为东西方共同的哲学思想提供新的养分,
为所有生命指引出最终的归依处。
「存有」(being/existence)本來并不具现代所理解的义涵,只
具「是者」(being/to be)之义;「是者」这个概念,來自希臘
文的「einai」动词;在希臘哲人巴门尼德(Parmenides, 500 BC)的思辨下,&
#63965;用此动词的普遍用法,說明其普遍性。因为思想的内容需要由「是」
63789;表述,思想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2 索徒等喇嘛教徒实际等同于“主张一念不生时即是成佛”的六识论常见者,落于外
道恶见断常二见之中。当年错悟的卧轮禅师亦宣说“对境心不起”同类恶见,已遭六祖
惠能破斥。诚如 克勤祖师所云:“若向脚跟下,一念不生全体显露,则净裸裸、活鱍
鱍。”祖师的意思,并不是说意识一念不生时,即是空性真心的显见,而是说当意识练
到一念不生时(编案:其实是净念相继),在这个参禅的关头时节,福德因缘成熟的学
人,便能够在一念相应之下,证得那个本来就一念不生而非修行后才一念不生的第八识
真如,是现观与五蕴自己相随自在的真如心第八识;一见之时即是全见,全体显露而不
是只见牛尾才见牛后腿那样一分分逐渐看见全体,所以一见之下更无拖泥带水,当下现
证全体真心净裸裸、活鱍鱍,是第八识真如心本来就没有任何贪瞋而自性清净、不假修
行,也是时时刻刻运行不断而“活鱍鱍”的,不是想象之法,所以才一见之下就看见第
八识真如心的本来自性清净万德庄严,这不是落在意识境界中可以思惟而知或模仿得来
的。
所以,祖师说:“傥或思量拟议即没交涉,所以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即名为佛。”
倘能于意识一念不生时,意识前际断时,一念相应,得证...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四圣谛法门就是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
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这个
圣谛的意思是说,这个谛,它的意思就是说,它是法界里面的“谛实”之理,什么是谛
实之理呢?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可以验证出,这个是法界
里面确实的道理;不管你在东方、西方世界,你去验证这个道理,它都完全成立的;乃
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
?圣谛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般的众生,超凡脱俗;可以让一个众
生,让一个凡夫,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他就可以成为解脱的贤
圣;因为它可以让一切的众生成为贤圣,所以就叫作圣谛!所以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
众生能够超凡脱俗,可以成为解脱道里面的贤圣。
四圣谛里面的道理: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法界里面,大家在三界六道中轮转
的时候,要来观察法界里面─在三界六道之中─它是有苦的;而且这种苦,它是里里外
外都是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就是要从粗糙的来观察到细微的。所以在苦圣谛里
面有三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个问
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读不
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楚佛
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针对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此现实的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5 在“对佛陀以及佛教批判”中 提出了一些观点。
容当一一辨正。
观点既然提出来, 佛教正法从来无惧一些所谓的批判。
不过,末法时期佛教正法确实面对着错综复杂局面。
佛门内外都存在着对佛法的不正确的知见。
首先要辩证的是:“佛陀不承认时空外的非五蕴的
本体的存在”。这也不是什么新观点。
这里上提一篇已发帖文来论证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个问
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读不
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楚佛
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针对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26 大乘佛法以六度万行为修行大纲,菩萨修行在因地的时候,必须依六波罗蜜为修行法则
,一一进修入道,依六度波罗蜜的修证作为桥梁,才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到达涅槃安乐
的彼岸。也就是 菩萨修行为因,成就佛道是果,而由因到果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而
这段距离,就有待菩萨广修六度波罗蜜来圆满成就。
六度波罗蜜是菩萨实践的法门,是成就佛道的阶梯,是转凡入圣的宝筏;此六度法
门成就的时候,就是菩萨成就佛道的时候。
由此可知,菩萨道与六度波罗蜜是一体,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离六度无菩萨
,离菩萨无六度;六度因菩萨而有,有菩萨方有六度,菩萨与六度之关系,形影不离。
六度即:
一、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度悭贪。
二、持戒(律仪度、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度毁犯。
三、忍辱(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度嗔恚。
四、精进(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度懈怠。
五、禅定(身定、口定、意定)度散乱。
六、般若(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度愚痴。
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
菩萨道的精神与特色总摄归纳为五,即:一慈悲无尽。二智慧无尽。三时空无碍。
四空有...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7 问: 世尊,如果觉心本性清净,为什么会有被污染,致使众生迷闷不能证入?只希望
您广为我们开示法性,使我们大家以及末世众生能作为将来修习佛法的眼目。”
答:“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就虚妄地执着自我相、他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
。认为‘四颠倒’是实在自我的本体,由此便生出憎恨、贪爱、于虚妄的我执之上更加
有虚妄的憎爱。这两种虚妄相依,便产生了虚妄的业道。因为有虚妄的业道,就会虚妄
地认为有六道的生死流转。厌恶流转的人,就会虚妄地认为有涅槃境界。因此不能证入
清净本觉,这并不是觉性违拒能证入的人。能证入的人也不是觉性使他证入的。所以起
心动念以及止息心念都归于迷闷。
“为什么呢?因为有不知何时产生的无明做了自己的主宰。一切众生没有生来就有慧目
,身心自性也都是无明的。比如人不会自已了断自己的生命。由此得知,有爱我的人,
我就随顺他们;不随顺我的,便生起憎恶怨恨。因为憎爱心能滋养无明,如果憎爱与无
明相续不断,虽然修行求道,也不能成就。
“善男子,什么是我相?是指众生心所证知了别的善男子,比如有人全身协调,忘记了
自身的存在,如果四肢麻木,调养失当,稍加针刺或艾灸,就会知道有我,所以,只有...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28 宗喀巴大师 造颂
谭影 译颂
堪布索达吉 讲述
----------------------------------------------------------------------
《三主要道颂》
敬礼诸至尊上师!
佛陀至言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欲求解脱之大道,我今随力而宣说。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具法缘者净意听。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
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现相缘起不虚妄,性空离许之见二,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 阅读全帖 |
|
h********7 发帖数: 54 | 29 出离:出离心 放下 死亡 暇满人身
出离心
有个弟子跟我说不喜欢无常,有轮回就有无常,不喜欢无常就应该努力寻求解脱。
大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还需要继续从事世间的工作,但不论做什么,都一定要把从
轮回中获得解脱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缺少这份出离心无法脱离痛苦。
希求今生美满、升官发财,来世投生善趣接着享福,以这种求人天福报的心持戒、
修行,无论怎样努力勤奋也不是解脱、究竟证悟的因。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出离心,在一开始就能纯粹地为了解脱而学佛,大多数人的起
点没有这么高。很多人刚入佛门时,是因为遇到了难事,求佛菩萨帮忙,要不就是求福
报,求平安,希望这辈子能少点磨难多点快乐。出离心要一步步地培养。
有多少人真的认为轮回不值得留恋呢?有人或许会想:是呀,轮回很可恶,的确应
该像上师说的那样寻求解脱出离轮回,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这辈子不会再生病,夫妻恩
爱,子女乖巧……一切称心如意,再也没有烦心事。至于下辈子,肯定更好,从一开始
就没完没了地享福,因为摆脱轮回了嘛。如果这就是你追求的“解脱”,恐怕没有比这
更真实的轮回。
人这一辈子,沟沟坎坎是填不完的。快乐不是没有,转瞬即逝。多好的缘分,多好
的人...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0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31 15年莲师法会·噶当教言(三)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2月20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莲师法会的第五天,接着给大家讲《噶当教言》的内容:贡巴瓦格西讲了学
佛修行中的十一种根本。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了解、都明白了,才能知道怎样得
到这些功德,怎样达到这种境界。贡巴瓦格西是旧噶当派的大成就者,修行非常好,关
于他的很多故事非常有加持力,非常有感染力。
格西讲,想成佛,要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两种资粮圆满了,就能成佛了。
成佛要靠积累两种资粮,积累两种资粮要靠菩提心。如果缺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
的摄持,无论学佛修行,还是行善积德,都不是成佛之因。有菩提心的摄持,学修才是
如法的,最终才能成佛;有菩提心的摄持,行善积德才能变成成佛的因。如果没有菩提
心,无论是学佛还是修行,无论怎样精进,最终也不能成佛;如果没有菩提心,无论怎
样行善积德,最终也不能成佛。都不能成为成佛的因。所以菩提心很重要。
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主要指利他心。这种利他心不是普
通的利他心,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之心... 阅读全帖 |
|
q****a 发帖数: 21 | 32 超越矩阵,真正的扬升
“2012”,不是真正的扬升。
在这临近变革的末尾时刻,各种“光与爱”的演讲和宣传接踵而至,各种灵性的分析、
猜测和假设交织而来。我想,但凡现在关注觉醒信息的朋友,关注“2012”的朋友,都
在不同程度上认同“2012”代表了一次意识上进化,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扬升”。由于
其他关于2012的启蒙宣传中已经造成了这种“扬升”概念的约定俗成,因此在前面章节
的讨论中,本书也继续延用了“扬升”这一称呼。随着“2012”的临近,当前网络上的
各种觉醒信息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冥想”、“脉轮”、“光与爱”、“神圣意识”、
“神圣火焰”开始逐渐闯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国的互联网“心灵市场”也迅速的被
这些关键词所覆盖了,大有形成一边倒的趋势,使得很多人对于“扬升”的认识仅仅止
步于此。而实际上,“扬升”有两种,一种是在矩阵幻象内发生的,指在幻象中扬升到
其他维度;另一种是真正的扬升——脱离幻象的扬升,确切的说应该是脱离六道轮回、
分段生死的往生。很显然,我们即将经历的“2012同化银河系”事件属于前者,这将是
一次发生在矩阵内部的扬升。所以,并非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将如那些“心灵文...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3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
|
q****a 发帖数: 21 | 34 超越矩阵,真正的扬升
“2012”,不是真正的扬升。
在这临近变革的末尾时刻,各种“光与爱”的演讲和宣传接踵而至,各种灵性的分析、
猜测和假设交织而来。我想,但凡现在关注觉醒信息的朋友,关注“2012”的朋友,都
在不同程度上认同“2012”代表了一次意识上进化,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扬升”。由于
其他关于2012的启蒙宣传中已经造成了这种“扬升”概念的约定俗成,因此在前面章节
的讨论中,本书也继续延用了“扬升”这一称呼。随着“2012”的临近,当前网络上的
各种觉醒信息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冥想”、“脉轮”、“光与爱”、“神圣意识”、
“神圣火焰”开始逐渐闯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国的互联网“心灵市场”也迅速的被
这些关键词所覆盖了,大有形成一边倒的趋势,使得很多人对于“扬升”的认识仅仅止
步于此。而实际上,“扬升”有两种,一种是在矩阵幻象内发生的,指在幻象中扬升到
其他维度;另一种是真正的扬升——脱离幻象的扬升,确切的说应该是脱离六道轮回、
分段生死的往生。很显然,我们即将经历的“2012同化银河系”事件属于前者,这将是
一次发生在矩阵内部的扬升。所以,并非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将如那些“心灵文...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35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作者: 刘冠锋 (2012/6/7 9:45:02)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以前没有学佛,对于往生,会感到这是非常遥远和飘渺的,但是,实际上,它迫在
眼前。
在现今这个世界,不论大家是什么宗、修什么法门。求什么愿、修什么福,都必须要修
这个法门——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不修这个法门,就算成了亿万富豪,帝王将相,荣华富贵,嫁娶最好的配偶,生最卓越
孝顺的儿女,穿最好的衣服,住最豪贵的别墅;就算经藏全部通透了,开悟了,彻悟了
,三贤十圣了,法力无边了。到死的时候也没用,只有几十年时间而已。
而我们必须要关注今后百千万亿劫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想要福报,怎样保证今后无数恒河沙千万亿劫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福报呢?想要寿命
,怎样保证今后有无量的寿命呢?每个同学必须要求一件关系到今后百亿千亿万亿条恒
河中所有沙子数量这么多无尽无数劫岁月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这就是——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宣化上人说:
我们人间最富有豪贵美貌的帝王,也不如最差的天人生活的百分之一。而阿弥陀佛极乐
世界的生活,比天人,光是外表的美貌就是...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2795 | 36 空海法师:关于日常修行的叮咛
2015-01-14空海法师正念禅修
明心导言
空海法师是台湾嘉义人,未出家时即广泛学习各种宗教和心理学,后专攻中医,成为中
医师。但觉得即使可以医好人病,却不能解脱人生根本的生老病死问题,于是出家专修
,探索生命真意。他先学习研究北传佛法,后参访探究南传佛法。2000年前后在实修基
础上,广泛弘扬阿含解脱道。以我个人看法,空海法师的佛教立场属于立本于阿含,南
北传融合,强调实修,比较圆融。我于2007年前后接触到空海法师所著的《阿含解脱道
次第》,之后几年方有缘细细拜读,非常认同其观点和整理的阿含道次第。影响空海法
师比较大的老师包括台湾印顺导师和杨郁文老居士。这两位也是我深深敬佩,从其著作
受教良多的两位大德。这篇文字是空海法师给其修学弟子的提示。读来质朴实用,确为
实修箴言,在此共享给微信读者。
(薛建新)
【修行重点】
1. 每天打坐一小时以上,不听、不看、不想,六根的冲动慢下来,身心完全放空、放
柔软。
2. 日常不论是走路、工作,或是任何动作都要放慢一些,清清楚楚地觉察各种动作。
身念住方面要加强开发。
3. 讲话的速度要尽量缓慢下来,每天的讲...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7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契理契机。
(仅供参考)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选自《心声录》: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31)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2011-08-22 21:01:21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203
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
,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一) 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
(二)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三) 背觉合尘与背尘合觉勤
(四) 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五) 真觉路会归净土
(六) 觉路进程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
;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
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
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38 ☆─────────────────────────────────────☆
runsun (runsun) 于 (Fri Dec 18 14:14:14 2009, 北京) 提到:
美国加州2009.8.29
D:科学家说数十亿年前金星曾像地球有海洋但干枯了,部分原因是金星太接近太阳,它
有水存在可能表示那里曾有物质生命,今日科学家相信,金星有微生物存在,金星是否
曾像地球能长养生命?
M:是,它过去是,它曾是美丽的星球,现在已不再是,那里完全没有生命了,没有任何
生物,很遗憾。
D:那里过去曾有生命,他们看起来像我们吗?
M:是,是,他们看起来像我们。
D:火星,地球和金星为何都有类似人类的众生居住,我们有类似的祖先吗?谢谢M。
M:我们只有一个祖先那就是上帝,有些变成堕落天使,他们看起来类似我们,是因为我
们有类似的功德,包括我们银河中的火星,金星等星球,只问我们银河中的不要问太远
的星球,否则我就不用出定了。虽然你的问题很简单,但我要查证,需要一些时间,为
了地球的生存我们也都很忙,所以我得牺牲你们的要求,一直拖到今天,我好不容易才
排进今天的行程里。
D:谢谢M
...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39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作者: 刘冠锋 (2012/6/7 9:45:02)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以前没有学佛,对于往生,会感到这是非常遥远和飘渺的,但是,实际上,它迫在
眼前。
在现今这个世界,不论大家是什么宗、修什么法门。求什么愿、修什么福,都必须要修
这个法门——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不修这个法门,就算成了亿万富豪,帝王将相,荣华富贵,嫁娶最好的配偶,生最卓越
孝顺的儿女,穿最好的衣服,住最豪贵的别墅;就算经藏全部通透了,开悟了,彻悟了
,三贤十圣了,法力无边了。到死的时候也没用,只有几十年时间而已。
而我们必须要关注今后百千万亿劫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想要福报,怎样保证今后无数恒河沙千万亿劫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福报呢?想要寿命
,怎样保证今后有无量的寿命呢?每个同学必须要求一件关系到今后百亿千亿万亿条恒
河中所有沙子数量这么多无尽无数劫岁月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这就是——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宣化上人说:
我们人间最富有豪贵美貌的帝王,也不如最差的天人生活的百分之一。而阿弥陀佛极乐
世界的生活,比天人,光是外表的美貌就是...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0 除阿底峡尊者的“七因果”之外,藏传佛教中,还有一支关于菩提心修行的重要传承
,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法”。寂天菩萨是公元8世纪左右的印度中观派论师,属
于文殊、龙树深观体系的传承。“自他相换法”出自《入菩萨行论》,是寂天菩萨最为
重要的著述,至今有着广泛影响。该论曾在宋代雍熙二年(985)由天息灾译成汉文,
但始终未能引起重视。近代以来,先后有隆莲法师和如石法师重新翻译,引起了很多佛
子的关注。近年来,还出现了修学《入菩萨行论》的热潮,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道次第》中,关于自他相换的修习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说
明自他相换的意义,二是说明自他相换的原理,三是说明怎样修自他相换,四是发菩提
心要达到什么样的量。
1.自他相换的意义
《入行论》云:“谁有于自他,欲速为救护,于自他当换,是即密妙行。”又云
:“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
依此二差别,何须复多说。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谓
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当思惟之。
这一段引《入菩萨行论》的偈颂,说明自他相换的意义。《入菩...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1 学佛法不在于说听闻熏习时即能究竟了知,乃至于说就能够成就实证的智慧;得要
能于法的义理,经过思惟、筹量、观察,才能进一步受持运用。而观察义理时,要依止
于法的究竟义、真实义,而不依止于不究竟的方便善巧法说。那么了义指的就是真实义
,不了义指的就是说是方便指引,以便能够到达真实义。佛所说的经,函盖了了义以及
不了义,佛有时祂会宣说往善趣之人天善法,有时宣说往涅槃解脱生死的四圣谛。因为
当到人间来的时候,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 佛陀要先来让
这些善根缺乏、烦恼深重的众生,能够先避免入到、生于三恶道之苦;要能够远离三恶
道之苦,那么大家要先能够修学往人天的这个善趣去,所以要先宣说往善趣的人天善法
。之后呢,然后乐意于这个善因善果以后,再告诉大众们说,怎么样来往这个涅槃、解
脱生死的这些法是什么?
佛陀的究竟说,其实指的就是众生皆有如来藏、皆能成佛,这才是这个佛法的真实
义理。那么关于这个部分呢,我们来引用一段经文来说明,经中说:“云何了义不了义
经?谓若所说引趣于道,是不了义。引趣于果,是为了义。说世俗行,是不了义。宣说
胜义,是为了义。引趣业行,是不了义。尽业...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2 在前面一集中,我们讲到了 佛在涅槃之前,把大梵天王找来,一样一样地询问他
;藉由对大梵天王的开示,讲佛法中修行的次第,一项一项地完整地铺陈出来。询问大
梵天王:“这是你创造的吗?是你所加上去的吗?”藉由这个机会,大梵天王一一的否
认:“不是的!世尊!这一些不是我创造的。”
此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及百千梵界众生,因为自己过去错误的见解与造作,现在现
出了忧愁之相而感叹地说:“唯有诸佛世尊才能通达如是稀有微妙之法啊!”所以三千
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对于 如来生起了难可得的稀有心:诸佛是如此的稀有难得,
诸佛才能有如此无量不可思议的无尽境界。所以大梵天王此时立刻再度的重申归依为佛
弟子,于 世尊的面前请求 佛陀的教导。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对大梵天王生起了轻视的心,这又变成了过犹不及;大梵天王之
所以能有如此的大福德成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又能在梵天众生为最上尊者,其中最重
要的原因是大梵天王广行成就了四无量心的修行缘故。什么是四无量心呢?也就是修习
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与舍无量。简单的说,慈无量是缘于无量无边的众生,由自己
的至亲诸友开始,渐次地延伸出去,思惟令他们都能得到快乐...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43 (一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
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染着。如是众生于受.想.行.识不味者
。彼众生则不染于识。以众生味受.想.行.识故。彼众生染着于识。诸比丘。若色于
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色。如是受.想
.行.识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识。以受.想.行.识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
于识。诸比丘。若色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色。以色于众生有出离故。
彼诸众生出离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
受.想.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诸比丘。若我于此五受阴不如实
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
不脱.不出.不离。永住颠倒。亦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比丘。我以如实
知此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
人众中。自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亦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
离与不离,不在于...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44 憨山大师《般若心经直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f18eb0100nxmw.html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
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
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
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
,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
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
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
,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
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
故说此经,经即圣人之言教,所谓终古之常法也。
【观自在菩萨...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329 | 45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染著。
如是众生于受.想.行.识不味者。彼众生则不染于识。以众生味受.想.行.识故。
彼众生染著于识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
色。如是受.想.行.识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识。以受.想.行.识为众生患故
。彼诸众生则厌于识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色。以色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
生出离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
.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诸比丘。若我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
.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出.不离。永住颠倒。亦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此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
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亦能自
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E******u 发帖数: 3920 | 46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7 顶
净宗心要
2011-08-22 20:58:35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93
(以一九八九年讲于北京广济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阿弥陀经宗要
大乘无量寿经宗要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
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
愿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
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
出世,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大家想
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经语深。
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师这样
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也是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深
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48 同意您的观点,这些都是。偷盗罪很容易犯,在学习以前末学也经常犯,也不认识是偷
盗罪,还自觉聪明。末学在这里忏悔。愿意和大家再次学习佛经中偷盗罪的定义和过患
,并戒除偷盗的功德利益。愿与大家共勉。篇幅有点长。索达吉堪布用了三堂课宣讲,
但请耐心读下去,对我们生生世世都有极大利益。特别是想要多饶财富的同学一定要看
啊。:-)
先说不偷盗的功德:
“即便不说来世的果报,在即生中也有很大利益:一个人要在世间立足,必须得到别人
的信赖,若能断除偷盗则很容易赢得他人的信赖,这样自己的事业很容易成功。
许多经论中都提到了断除偷盗的功德。如《十善业道经》中说不偷盗有十种功德:一、
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如果一个人不偷东西,众人都
很信赖、喜欢他。三、人不欺负。断除偷盗之人不会受欺负,而偷盗之人则经常受欺负
。偷东西的人总是被人们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甚至他到别人家做客时,主人也会对他特
别防范。四、十方赞美。十方的人和非人都会赞美不偷盗之人。五、不忧损害。不偷盗
之人无需担忧有任何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不偷盗之人在大众之中不会
有畏惧感。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49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藏密问答录” 藏密——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
“印顺法师一直主张复归印度大乘,他对中国化的台、贤、禅宗等宗派颇有看法,认为
其所标榜的“真常唯心论”虽渊自一类大乘经典,但“融摄世俗的方便更多,也与婆罗
门教更接近”,乃为佛教受婆罗门教梵我一如论影响的产物,并非纯正佛法。他不仅以
考据化的治学方法对这些宗派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批判,又在《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等
文中大肆攻击了密法。他称密教乃“即鬼神崇拜而达于究竟”,指认密教的双身法、极
端尊重上师等是渊出自婆罗门教,并讥讽密教修法时自观为佛“无异乞丐妄称国王”。
他更进一步“怒斥”密教为“实行则迷信淫秽,鄙劣不堪,可谓无益于身心,无益于国
族,律以佛教本义,几乎无不为反佛教者。”……
从上引文字中,我们似乎已能感觉到印顺法师以佛教正统自居,对密法恨不能一下剿灭
尽净的决绝态度。但就是在这种表面化的慷慨激昂的态度中,诸多缺陷同时也悄然浮出。
众所周知,要了解密法、评价密法就必须真正地走入密法。如果连密宗任何一个教派的
教义都没有完整、系统地学过,同时也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个教派的清净传承,更没有在
密法理论的引导下,在一位具德上师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道德价值的体系与根源
1.佛教的价值体系
佛教的价值体系是具足世间与出世间的层次,称为十法界。十法界分为第一阶佛
法界,第二阶菩萨法界,第三阶缘觉法界,第四阶阿罗汉法界等四圣法道;以及第五阶
天法界,第六阶阿修罗法界,第七阶人法界,第八阶饿鬼法界,第九阶畜生法界,第十
阶地狱法界等六凡业道,共十法界。六凡业道是以“我爱”为核心的不道德的价值体系
,而四圣法道则以更高的价值──层次不同的无我解脱智慧──作为绝对善的道德价值
体系。因此,佛教的自由意志的抉择智慧是包含业道的抉择智慧以及法道的抉择智慧。
六种业道是可以在人类的生活中体验观察而实证的。譬如,有人天生富贵,衣食无
缺,不必劳动,身体强健,无有病累,眷属满足,一生极尽五欲的享乐,即是近于天的
境界。也有人生在贫苦饥渴之地,饮食难求,形体消瘦,腹大如鼓,即是近于饿鬼的境
界。也有人身受种种疾病伤残等等极端痛苦而不能停止,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即是近于
地狱的境界。除此之外,六种业道可以修学禅定发起天眼明而实际验证之。《长阿含经
》卷 7〈弊宿经〉:
迦叶又言:“汝今生存,识神出入,尚不可见,...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