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驻扎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d*********g
发帖数: 1213
1
《武斗纪事》(中)
(接上)
5月20日晚上,我到林场“工机联”总部开会。我虽然只是中学生的头头,却是这个总
部始终担任“三人核心”的惟一一个,在整个柳铁以及柳州市,也是“五人指挥小组”
之一,算是说话算数的一个。会上派出去查证的人报告说,在柳州站停了几天的车厢上
,裝的是绿色的箱子、有军人押运所以没法看仔细。与会者对于是否是军火争论了一番
,最后决定管它是不是军火,先拉回来再说。不必问,我至少是态度最坚决的一个。经
过几天不停地争论,总算有了行动计划,由王反修、李振岭两位组织策划。别看平时激
昂的人多,到20日夜晚决定实施之时,却没谁愿意亲自参加行动了。弄了半天,自报奋
勇的只有三个人,还都属于无证上岗:司炉小韦去机务段开车头,工务段的杨鉴平负责
扳道岔,车站的李大道负责摘钩挂上那几节车皮。挂上后直接拉到冷冻厂,那里是我们
的地盘,有铁路专用线和站台,王反修和老桂坐镇指挥。各种传说都不实,甚至1983年
中央工作组调查结论说“动员数千人到柳州火车站抢了八节车皮”也不实,只有三个人
干这件事。这个消息也通知了柳州造反大军指挥部,只不过让他们组织人力来搬军火。
21日凌晨,第一次拉到冷冻... 阅读全帖
p*****c
发帖数: 20445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acific (hh),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史上最贵的白杨树:1976年美国险为它打核战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7 20:16:16 2010, 美东)
板门店事件即斧头杀人事件(韩国方面称之为“板门店斧头暴行事件”、朝鲜方面称
之为“8·18板门店斧头杀人事件”),是指1976年8月18日,美军在朝鲜半岛板门店附
近的“共同警备区域”(JSA)里砍伐杨树时,遭到朝鲜军人的攻击,两名美军军官被
斧头砍死的事件。事件发生后,朝鲜半岛局势一度紧张。美国还准备了具体的军事行动
计划:如果发现朝鲜人民军的坦克部队,考虑使用战术核武器阻止他们的行动。(来源
:凤凰网历史)
作为联合国军美军在“共同警备区域”里的第5观测站观察第3哨所及非武装地带。
第3哨所附近的有一棵杨树,那棵杨树是很久以前在“共同警备区域”生长的。这杨树
的树枝长达12米,阻碍了双方相互监视。考虑到第3哨所被3个朝鲜哨所所包围的状况,
美军决定砍掉这棵杨树。图为斧头杀人事件中砍伐的树木(摄于 1984年)...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8811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郭松龄反奉 69
延伸:一些人的“后来”
【魏益三】魏益三带着部队驻守山海关,一直和郭松龄有联系。但是某日,联系突然中
断,又见前方有四个团左右的军队撤回(这应该是郭留在锦州到白旗堡的部队),就知
道大事不好。不久,日本人给魏益三送来郭松龄夫妇遇害的照片,彻底证实了这个噩耗
。魏益三就召集全军将领开会,他本人是坚决不回奉天的,但是有些部下还是留恋东北
故土,不愿意脱离奉系,他就让他们回归奉张方面了。张作霖电召他回奉,说既往不咎
,并且许以官职;张学良也几次派人前来,说东北保存这点武装力量不容易,还是回归
奉天。其中一次是释放了他儿子,给他带了一封信,他儿子在天津把信寄给他后就自己
回北京上陆军大学去了。一次是派刘伟、高纪毅来见他,他不见,派了郝梦龄去接待。
刘伟转达了张学良的意思以后,自己又对郝梦龄说,“干吧!回去干吗?”刘伟这个人
多有意思啊。魏益三和郭松龄思想相当接近,决心不再回奉,继承遗志,反奉到底。
剩下的虽说有五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加工兵骑兵,但实际只有两千多人。民十五年(
1926)1月3日,他接受冯玉祥的番号,通电就任国民军第四军军长。奉军进逼山海关的
时候,他就撤退到保定去了。他和冯部合... 阅读全帖
e********3
发帖数: 18578
4
曹操家是望族,虽然不像袁绍那样是四世三宫,但也绝对算得上是太子党;其他的军阀,孙策家也是江东望族,周瑜也是大地主,变卖家产来投奔他;刘表,刘璋就更是太子党了。算起来,吕布,董卓,刘备都算是白手起家,以军功起家。
刘备在陶谦的地盘驻扎的时候得到了富商糜家的赞助,还把姐妹嫁给刘备,这就是风投,成事了得了天下的话回报是几百倍的。
糜芳,字子方,东海朐县人。父祖辈都经商,奴仆、宾客多达万人,钱财产业有一亿钱那么多。他和兄长糜竺都擅长射箭和骑马。
徐州牧陶谦死后,兄弟俩就追随刘备。吕布偷袭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刘备就驻扎在广陵海西。糜芳的妹妹(或姐姐,待考证)被刘备纳为夫人。他们就拿二千名奴仆、宾客和大量金银货币来资助刘备的军队。后来曹操表糜竺为嬴郡太守,糜芳为彭城相。但是他们都没有去上任,而是跟随刘备来到荆州。
从这点看,关羽这家伙不是东西,一个人狂傲坏了整个蜀汉的大事,要使能从荆襄出兵北伐,估计早就成事了。
d******a
发帖数: 32122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所以我门应对满清感恩戴德

北宋皇帝自己是武夫篡权,所以担心其他武夫。到了你嘴里,成了“苦心”。
先不说百姓的赋税,先看看所谓的“非常不错”:
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军攻破,共俘虏后妃三千
余人,民间美女三千余人,以及大臣、宗室家属数千人。当时,金国左副元帅粘罕率军
驻扎在汴京城西南五里的北宋皇帝郊祭的斋宫青城,右副元帅斡离不衰君驻扎在汴梁城
东北五里的刘家寺,六千女俘大多集中在这两处。
据《开封府状》记载,在这些女俘中,就有“帝姬,即公主二十一人”。按徽宗共生女
儿二十六人计算,除去早夭4人,最小的年仅一岁的福帝姬北行时下落不明外,其余的
帝姬则一网打尽了。由城破之日,到天会五年四月一日徽、钦二帝北行,其间女俘死亡
很多,如《南征录汇》载:“二十日,信王妇自尽于青城寨,各寨妇女死亡相继。”“
二十四日,仪福帝姬病,令归寿圣院。”随后死亡。“二十五日,仁福帝姬薨于刘家寺
。”“二十八日,贤福帝姬薨于刘家寺。”可见,这些无辜的女俘受到的蹂躏是何等的
惨烈!
w****j
发帖数: 5581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努米底亚事务略 - 4
上次漏写了Masinissa在西班牙的经历。他参与了迦太基在Castulo的作战,所以两
Scipio之死应该跟他有些关系。在后来的Battle of Illipa中他是Mago和Hasdrubal的
骑兵指挥官。这时Masinissa已经是一个有经验的指挥官了,只是还不够成功。他和
Scipio结盟是在Battle of Illipa 迦太基大败之后。所以也有观点认为他是看到罗马
人成功的希望更大些才投靠过去的,这最终还是一个政治选择。也许,冲冠一怒为红颜
和政治选边二者兼而有之吧。他回到非洲是在206BC,此时他32岁。在重新踏上故乡土
地的时候,不知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是失去父亲而兄弟不合的悲痛,是失去未婚妻的
愤怒,是对权力的野心,还是对财富和土地的渴望,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他在
其后的两年里与迦太基和Syphax进行了艰苦的周旋。204BC, 他盼望已久的时刻来临了
,Scipio带着罗马军队在北非Utica附近登陆了。
Scipio在从西西里到北非航行动途中,迦太基人和Syphax就知道这个消息了。他们于是
决定和Masinissa暂时议和结盟,等打败Scipio以后...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欧洲”中世史上的今天
1632年4月15日,三十年战争莱希河之战(Schlacht bei Rain am Lech),瑞典国王古
斯塔夫·阿道夫率领的新教军击败了帝利伯爵(Johann t'Serclaes van Tilly)指挥
的天主教联盟军。帝利伯爵重伤不治。
1630年,瑞典国王“北欧之狮”古斯塔夫·阿道夫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带领瑞典投入了
三十年战争的洪流中。此前濒于绝境的新教方突然又看见了翻盘的希望。1631年9月在
新教萨克森公国首府莱比锡附近的布莱腾菲尔德(Breitenfeld),古斯塔夫率领的瑞
典与萨克森联军和天主教方“双壁”之一的帝利伯爵约翰·提谢克拉斯率领的帝国军会
战,取得了新教方久违的一场大胜。神马皇帝斐迪南二世得知败讯后不得不丢下面子陪
着笑求此前被“飞鸟尽,良弓藏”的帝国“双壁”的另外一位华伦斯坦重新出山。
与此同时,帝利伯爵向天主教方的巴伐利亚退却,休养生息,重整旗鼓。而古斯塔夫则
一路推进,要把战火烧到天主教的地盘上。期间那些本来已经不抱希望纷纷投降皇帝的
新教诸侯见到新大王的崛起,又陆续变幻了自己的旗帜。当古斯塔夫接近巴伐利亚边境
的时候,手里已经拥有以瑞典,芬兰本... 阅读全帖
h*****5
发帖数: 566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 高卢战记
高卢战记
第五卷
一、在卢契乌斯·多米久斯和阿庇乌斯·克劳底乌斯任执政官的一年,凯撒也
和往年一样,离开冬令营进入意大利。他嘱咐率领军团的副将们留意在冬天大量建
造舰只,越多越好,旧的也都要加以修整,对这些舰只的大小和形状也都作了指示。
为了装载迅速和便于拖上岸来,特别由于他知道那边的海流经常改变方向,大的浪
潮较少,应该把它们造得比通常在我们这边海中使用的低一些;同时,为要载运更
多的重量和大批马匹,也应该比在别的海里使用的略为阔一些。他命令把它们一律
都造成既可张帆航行,又可划桨航行的快艇样子,在这上面,船身的低矮给了他们
很大的帮助。装备船只所必需的那些东西,他命令到西班牙去运来。他本人则在内
高卢的巡回审判大会结束后,赶到伊里列古姆去,因为他听到行省跟庇鲁斯坦人邻
接的那一部分,由于庇鲁斯坦人的侵入,遭到了破坏。当他到那边时,下令在一些
邦中征召军队,并命令他们在一个指定的地点集中。这消息传过去后。庇鲁斯坦人
派使者来到他这边,报告他说:这些事情都不是他们的国家授意做的,他们答应准
备用一切办法来补偿这些损失。凯撒接受了他们的申请,命他们交出人质,并限他
们在一个指定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二战后中国为什么放弃缅甸,
ZZ 《断裂与连续——30年、60年、120年的中国历程》
By: 秦晖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但是抗战以后,中国一度控制了这些地方。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远征军的活动,远征军
占领了这些地方,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当地亲中国的地方势力,包括汉族土司。汉族土司
在抗战一开始就宣布归附重庆政府,当时就被国民党任为少将,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当了
国军的军官,地方基本上就纳入了管辖范围之内。由于这两个原因,实际上抗战后这些
地方都在中国的控制之下,至少是在中国军队的占领之下。网上这篇文章就说这完全是
胡扯,说中国根本没有控制过这些地方,因此中国没有放弃一寸领土。他引了很多材料
,但是我现在不想引用那些,我只想引《人民日报》,你看看《人民日报》是怎么说的
。1957 年周总理在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讲解中缅边界问题上讲,他说缅甸要求我们从
1941 年线以外地区撤兵,我们当时控制了这片地方,为什么说是控制了呢?因为1952年
我们追缴国民党的军队,进入了那片地方。也就是说在那之前,这片地方是国民党占的
,不是缅甸人占的,所以解放军1952 年为了打国民党也进到这个地方。但是后来缅甸...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4225
10
同治六年(1867年)年正月十五日,清廷剿捻主力刘铭传所属铭军与鲍超之霆军函约,
于湖北省安陆尹隆河(今永隆河)夹击东捻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之部。此役清军未料
遭到捻军猛烈攻击,刘部猛将总兵唐殿魁、田履安先后中弹阵亡,几全军覆没,幸赖霆
军解围方免于难。随后清军转败为胜,虽有2,000人伤亡,加上总兵唐殿魁、田履安战
殁,但捻军阵方面损失9,000人、马5000匹,更有8,000人降清,系其成军以来最大挫败
。致赖、任等之东捻军放弃入川计划,北走河南,退出湖北省全境外,更导致捻军在战
略上转攻为守,同年底任柱被杀,来年一月赖文光被俘,东捻军被清廷剿平。
此役,不仅是清军对攻剿东捻军前期战斗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场主力战,亦为捻军由盛
而衰的转折点。此次战役清廷虽然大获全胜,但随着军事统帅们的争功诿过与护短,加
深刘铭传与鲍超的磨擦与冲突,让清廷剿捻停顿数月之久。鲍超也因此愤极病发,从此
退出军队十一年,所部霆军更遭到遣散命运,间接影响湘军与淮军的明争暗斗。因此,
尹隆河战役实为剿捻过程中颇有争议之事件,对尔后战局之发展影响很大。本文即以历
史学的方法,从现有的史料来探究战役前的局势及其经...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2071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将军的表现太极端反共了

》》》》呵呵,这个理由你自己信吗?
如果说有外国军队驻扎就是卖国,请问英国让大量美军驻扎在英国是否卖国?金日成请求志愿军入朝参战是否出卖北朝
鲜?呵呵。
》》》》强不强,要看卖没卖,国民政府卖了外蒙,就是比TG弱。
r*****y
发帖数: 53800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TG起码比越共强
中国事变处理纲要
已经决定的《中国事变处理纲要》议案的提出理由,以及需要说明的事项如下。
中国事变处理纲要 昭和15年11月13日 御前会议决定
方针
中国事变的处理,根据昭和15年(1940年)7月决定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
理纲要》:
一、除继续进行军事行动外,应尽政略和战略的所有手段,如进一步断绝英美的援
蒋行动,调整日苏邦交等,竭力摧毁重庆政权的抗战意志,以图迅速使其屈服。
二、适时地积极改善国内外形势,以使适应进行大规模长期持久战的要求,并且恢
复和增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所必需的帝国国防力量的机动性。
三、为实现上述方针,应特别利用日、德、意三国同盟。
要领
一、为促使重庆政权屈服,谋求以它为对手的停战与和平,应进行下列工作:
本项工作以在承认新中央政府以前取得实际效果为目标进行之。
(一)和平工作由帝国政府进行,有关机关于以协助。
注:以前由军部与民间所进行的各种和平工作一律停止。
进行上述工作时,考虑到以往两国谈判的经过,应特别表明帝国的真意,恪守信义
,妥善处理。
(二)和平条件以即将与新中央政府签订的基本条约(包括与此形成一体的关于驻扎
舰艇部队及开发海...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13

我没想说东征曹军主力驻扎过江东/南。
我想说的是:曹操的绝对主力是步兵,赤壁一带是东吴的薄弱、而对曹军有利的地方(见"曹军的水兵还是比较弱。长江从岳阳到武汉是东北走向。而长江到岳阳和汉水都是东南走向,两者中间比较平坦, 有旱路可行,和长江相遇处是水陆兵共合、驻扎的好地方")。曹军是以江北/西为立足地,而孙刘联军是进攻方。主战场自然是在江北了。演义也是这么说的。:-)
孙刘联军的大部分是水兵。
f********t
发帖数: 6999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uckthrust (...),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姥姥说,我家以前曾住过日本鬼子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0 17:54:26 2011, 美东)
发信人: danjj (丹丹和靓靓是好朋友), 信区: Midlife
标 题: 姥姥家里住过日本鬼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7 19:44:52 2010, 美东)
之所以写下这个题目,其实是在想念母亲。
这两天国内到处在抗日示威,我想起长辈们曾经告诉我,姥姥家里也曾住过日本鬼子。
姥姥、爹爹一
生都在长江边的一个小镇讨生活,原属汉阳今属洪湖。1945年我母亲出世不久,刚好日
本人打过
来。爹爹在外做小生意。鬼子进镇(插一句,当年有家英国报纸报道中国军队进驻香港
,用的是
Chinese are going to fuck into Hongkong。我想这个短语用来形容鬼子,那是再恰
当不
过了),可怜我姥姥一人抱起我3岁的大舅躲在菜园的茅厕。襁褓中的母亲就扔在竹床
上。鬼子兵们
端着枪进... 阅读全帖
f*********0
发帖数: 253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血色荆州:襄樊之战回放(3)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率军北上攻打驻襄樊的曹仁部,留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
士仁守公安。
荆州到底共有多少人马,关羽此次出征又带了多少人,史书上均无明确记载。此时驻扎
襄樊的是刚平息苏伯、田银、侯音叛乱的征南将军曹仁部,从史料推测,曹仁部人马大
约在万人左右,曹仁率数千人驻樊城,吕常率另一部人马驻襄阳。关羽是攻方,襄樊之
地曹军经营已久,城坚池固,所以关羽出征兵力当倍于敌,按荆州人口和粮食供给能力
估算,当在三万人左右。
从建安十五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督荆州事已九年之久,其间关羽与曹军交锋不断,
如《三国志•乐进》记载“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三国志·李通》记载“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
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三国志•文聘》记载“又攻
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三国志•徐晃》记载“又与满宠讨关羽於
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由此可见,关羽驻守荆州期间没过几天安稳日子。但曹
军对荆州的军事行动规模也不太大,大多应该是骚扰性质,有利则进,无利则止,有锻
炼将领和军队...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2651
16
又见白条
Source: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19/083523017231.shtml
78岁的黄海洋老人64年前亲手将枪交给游击队,如今一纸发黄的借据能否兑现? 赵新
星 摄
黄海洋:“借枪指望他们打下江山”
□黄苏强昨日携借据原件赴广州鉴定
□博罗承诺,若借据为真,定照价补偿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 发自博罗
尘封60余年的游击队借据能否步出历史尘埃?
1947年8月,国共鏖战正酣,东江游击队黄虎大队中队长李汉辉向惠州博罗公庄镇
大户黄观荣借枪三支、子弹250粒、稻谷一千斤、猪两头,并立下借据豪情承诺“打专(
出)江山来算账”。
64年白驹过隙,李汉辉、黄观荣都已离世,黄家后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向博罗县
政府提出要将借据兑现,却遭遇一波三折。
8月17日,记者在博罗见到了黄观荣的儿子黄海洋。60多年前,他亲手将枪和子弹
交给了李汉辉的部队。如今他78岁,戴一副老花眼镜,白衣飘飘,信教多年,有些仙风
道骨。至今他和老伴还住在李洞村老家,家对面就是60多年前李汉辉及部下曾经驻扎的
黄家老屋,现已垮塌一半,草木深深。
10天前,将游击队的...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子乔:就义和团运动与袁先生商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0 03:01:07 2011, 美东)
【摘要】
一、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主要是作战的需要,其次是报复洋人,与“敌视现代文明”
基本无关。
二、1900年6月之前,慈禧对义和团基本是以剿灭为主,她没有对袁世凯的那篇奏折“
充耳不闻”。
三、慈禧对外“宣战”并正式招抚义和团,基本是在列强率先动武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
四、首先践踏“国际法”的是列强,而不是清政府。
五、称西什库教堂为“侵略者据点”有一定的根据。
日前,《中国青年报》刊载了袁伟时先生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该文毫不留
情地批评了历史教科书的误人之处,体现了一位老学者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意义重大
,值得有关部门关注。然而文中涉及义和团运动的部分,却存在着一些史实方面的错误
和缺漏,在纠正旧说的同时,又会对读者产生新的误导,似有矫枉过正之嫌。笔者不揣
冒昧,草就此文,以与袁先生商榷。本文就事论事,不涉及袁先生的其它观点... 阅读全帖
g***f
发帖数: 111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齐楚争霸之于美中在南海
齐桓公名正言顺就像美国高举民主自由大旗。楚国蚕食汉水以东就如中国只在南海。
现实是南海诸国的低劳动成本是中国的仓库也是对手。中国如果要压制南海,长远来说
美国是鞭长莫及。08现在来了个中国远古就搞过的会盟。
中国有个好方法就是大幅增加南海军力,和南海诸国搞“竞赛”拖垮一些、还可能打垮
一些。美国在澳驻扎一个舰队的成本比中国在南海驻扎舰队的成本高一个量级以上。同
时南海不稳定的气候自然就把美国的“自交区”打破。08这个时候激怒中国很快就有黔
驴技穷的一日。
g*****e
发帖数: 574
19
随便在网上搜一下.苏联援助准能搜出几万条.这是一个让粪粪气愤.国粉兴奋的问题.这
个对于国国来说不亚于登陆月球的伟大发现.俺尺是个白菜.其实也不用什么神密解密资
料就几本大路货的书上面就可以看到二三。
我们要晓得84对于外援是有着急迫的现实需要的。红军历尽艰辛长征地乜有很大一部份
是为了能从新疆,蒙古得到共产国际运到那里的援助物资。毛主席也曾经讲过国际援助
一定要来,如果不来,杀我的脑袋。当然斯大林这个社会主义老大,能眼睁睁的看着美
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在战后把拥有世界第一人口数量,和苏联有着漫长边境线的中国纳入
他们的阵营吗?那就可以直接插毛孑的屁眼了。前边再有个北约这么个壮汉,后面跟着
大春药美国,那苏联可要爽死了。三明治呀。
战后美国必定要反苏,苏联也绝不会让中国投向美国的怀抱。日本也不能答应让中国成
为美国在东亚的头号盟友,如果中国成为反苏堡垒,接受美国的全力扶持,那日本的复
兴就遥遥无期了,就真要吃西北风了。所以各方都有援助84的愿望和实际需要,只有84
在中国获胜才能满足各方的需要。
直接进入正题,大家知道苏联45年8月13日进入东北后,就放手让周保中,李运昌等84
军事将领放...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在斯大林格勒的枪决行动
跟你说了你极度缺乏军事常识你还不信。这里是英国人西顿的苏德战争:
http://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ussr_de_war/026.xml
1944年冬春之际,德军在乌克兰的败北导致轴心国军队退却到加利西亚地区以及苏罗、
苏捷交界处。同年4月,苏军距布格河上游苏德边界线已不到五十英里。1941年希特勒
就是越过这条河实施“巴巴罗萨”行动的。德军从乌克兰撤退已使中央集团军群的右翼
完全暴露。
布施陆军元帅率领的中央集团军群的防线深入到了白俄罗斯境内,从布勒斯特-里
托夫斯克起向东经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南部边缘到博勃鲁伊斯克,尔后向北到维切布斯克
(在这里与北方集团军群衔接),全长六百五十英里,形成了一个大突出部。虽然普里皮
亚特河在新近暴露的南翼上一定程度地起到了阻挡苏军的作用,但是,布施却在右后方
受到苏军的威胁。这些苏军是沿着沼泽地的边缘开到这个地面较为坚实、地形更为开阔
的地区,与科韦耳地区的德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相对峙。布施的中央集团军群编成内有
:沿普里皮亚特河掩护南翼侧的魏斯指挥的第2集团军、驻扎在博勃鲁伊斯克地区的约
尔丹指挥的第9集团军...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21
关于这件事,俄国档案中有两个文件,一个是什特科夫向维辛斯基转达的金日成的通报
,一个是科瓦廖夫向斯大林转达的毛泽东的通报,而这两个文件所通报的情况并不完全
相同。
金日成的通报说,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个朝鲜师中有两个驻扎在沈阳和长
春,另一个正在作战。中国随时准备把驻扎在东北的两个师连同全部装备移交给朝鲜政
府,另一个师只有等战斗结束后才能从南方回来,并至少也得一个月后才能调回。对于
金一提出的这三个师所需弹药能否给予支援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他们能制造弹药,朝
方需要多少他们就能给多少。毛泽东和朱德详细询问了朝鲜形势。毛泽东说朝鲜随时可
能发生军事行动,金日成应估计到这个情况,并做好周密准备。在朝鲜,战争可能是速
决的,也可能是持久的。毛泽东说:“持久战对你们不利,因为这样日本就可能卷进来
,并帮助南朝鲜‘政府’。你们不用担心:苏联就在旁边,我们在东北。必要时我们可
以给你们悄悄地增派中国士兵去,都是黑头发,谁也分不清。”关于东方情报局,毛泽
东很想知道在朝鲜政府代表团访问莫斯科期间是否曾谈到过这个问题,朝鲜劳动党中央
对此问题持何意见。金一回答说对此问题他一无所知。毛泽东谈...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5
22
西藏历史地位明辨(转载)
拨云现日
关于西藏的历史地位,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基于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所采取
的羁縻政策来谈西藏乃至其他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都是无法说清的。本文从阐述羁縻政
策的层次及由此划分的三种羁縻关系入手,对西藏从元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进
行了辨析,同时驳斥了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与观点,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地位建
立实事求是的认识。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三章 明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与前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五章 清朝与过渡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与中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结论 吐蕃历史地位简评
附录一 驳《西藏历史地位辨》
附录二 驳《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属领关系》
附录三 正史对于各朝疆域的记载
附录四 零星驳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藏区,藏族人称为吐蕃(藏文བོད,Bod,英文Tibet),国际
上称为大藏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传...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213
23
关于志愿军战斗英雄,你一定会记得黄继光、邱少云等人,但会想起或知道一个名叫周
德高的英雄吗?记者就此做过随机调查,本市10个人均茫然以对。
59年前的11月26日,朝鲜清川江以南鱼龙浦,一名36岁的志愿军战士,孤身插入有
“世界王牌军”之称的美军第二师九团一营,一个人干掉敌人30多名。随后,他被授予
特等功,在军中赢得“独胆英雄”之誉,金日成元帅亲自授勋。当年,人民日报和全国
所有大报都在显著位置登载过他的英雄事迹。
鲜为人知的是,独胆英雄周德高是本市长寿区云台镇人,1955年就复员回到故乡,
埋首数十年,已于12年前8月一个早晨悄然去世。如今周德高的老伴郭德青依然健在,
记者专程前往探访,重温了当年那段铁血传奇。

7月7日,长寿区石油公司宿舍,47岁的周雄很激动---有人(记者)在打听他的父亲
周德高的情况。周雄一溜烟跑进卧室,捧出一只灰色的旧布袋,摊开,哗啦啦一阵响过
,10多枚各式勋章显露出来。“这是父亲丰功伟绩的见证,我们世世代代都不敢忘。”
周雄说。他与记者重温了父亲那段铁血传奇---
1950年11月26日,周德高所在部队被调到朝鲜清... 阅读全帖
h*******r
发帖数: 1083
24
美国是正义化身,只打坏人,不打好人。(偶尔杀了几百万伊拉克人阿富汗人,是误伤
,已经说sorry了)。
驻扎鸭绿江,是为了保护中国,免受俄国侵略。中国应该欢天喜地,来个大裁军,更好
地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的第一桶金,不一定需要苏联援助五年计划。另一个方法,就是请驻扎鸭绿江
边的霉菌移防东北。这样,美国大兵出手阔绰,拉动东北内需,中国经济就能像日本、
韩国那样起飞了。并且起飞的不是落后的,高污染的重工业,而是前进的第三产业,尤
其是妓女经济。美国大兵需要治病,我国正好发展医药产业;美国大兵吃了官司,我国
正好完善法制制度,把奸杀中国女孩的美国二等兵降级为三等兵,彰显普世价值下法治
的公正无私……
什么?美国会侵略中国,挑动中国“茉莉花”,让中国乱,“take china down”?那
肯定是中国“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更应该自我反省,向美国学习!
r******n
发帖数: 4522
25
当时的世界形势是东风压倒西风,在陆地上除了蛋蛋没啥能阻挡苏联的钢铁洪流,美国
在其重点,欧洲大陆都只好采取守势。但美国海空军是超强,而且朝鲜是个半岛,38线
的划分其实就是双方军事实力的平衡点。金胖跟麦克阿瑟都属于过度自大,迟早要被修
理的。中苏错在没能管住金胖,后来只好被拖下水。
美国没有足够的实力尤其是陆军实力跟中苏在大陆上对抗,美军入侵东北只是中国出兵
的借口。轰炸倒是很有可能,所以防空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苏援。至于美国驻军,从实
用角度看,空军驻扎南韩跟驻扎鸭绿江畔没太大区别,所以要动手就得把美军赶下海,
中苏尝试了没成功。
另外战前双方都低估了对手(否则也打不起来)。
H****g
发帖数: 14447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rzog (singular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历史学家何炳棣谈文革中国的伟大成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4 15:43:58 2012, 美东)
读完后感慨万千。
[原文标题]从历史的尺度看新中国的特色与成就
[作者]何炳棣,美籍中国历史学家,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汤普逊讲座教授,台湾中
央研究院院士。曾在1974年出任美国亚洲学会会长。
[出版时间]1974年
[出版地点]芝加哥
(一)人民的真正解放
“中国人民真正解放了”是今日中国最流行的口号之一。表面看来,凡是口号都或多或
少地具有宣传性。但从历史观点看来,这口号是无可否认的、空前的、崭新的基本事实
。历代少数君主,为延续皇朝的生命,保持社会的安定,有时不得不采取些所谓“惠民
”的治标措施。但无疑义地,两千年来人民始终是田赋、劳役、兵役的对象,是被统治
者、被剥削者、被鞭策者,决不是国家的主人。文彦博对宋神宗说:“殿下为与士大夫
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一语道破了两千年的基本史实。
即使历代“起义”的领袖...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368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真实的汪精卫 (ZT 超长 慎入)
真实的汪精卫
作者:林思云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中国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是妇孺皆知,但问起该人的生平和事迹
时,
却又是鲜为人知。汪精卫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汪精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大
汉奸,可是大家对汪精卫的“卖国事迹”却是一问三不知。这也是中国历史教育的一大特
色;只告诉大家他是坏人,却又不告诉大家他作过什么坏事。好在中国学生头脑比较简
单,
不喜欢刨根究底,所以历史老师还不至遇到太大的麻烦。
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
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
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
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中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实在有碍于中国的发展
与进步。
历史上真实的汪精卫,曾是近代中国有数的叱吒风云的历史人物,对中国的历史走向有举
足轻重的影响。在历史走到21世纪的今天,应该考虑还汪精卫的本来面目,重新认识历
史上真实的汪精卫。
要为汪精卫写一个比较...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28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705996
讨论抗战中的解放区战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团”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概念。这是
因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作战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它以“团”为基本战役组织单位。这
与国军动辄以“师”为基本单位的会战是有很大不同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但有两点最重要:
第一,八路军的兵力有限。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红军整编为八路军后总共只有三个师,
总兵力不足三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根本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会战。
第二,八路军的装备太差,特别是严重缺乏炮兵。八路军只有一个总部直属炮兵团,这
是全军唯一的炮兵团,一共只有12门山炮。在没有一定规模的炮兵支援的情况下,八路
军企图与日军进行大规模正规会战是不现实的。
相比之下,八路军将基本作战单位缩小,从国军的“师”降为“团”,有诸多好处。一
方面,在军队中,团是最基本的合成战术单位,可以发动最小规模的“战斗”级别作战
,从而给敌以相当程度的打击;另一方面,团级部队有大量的人事、行政管理事务,指
挥一个团在很多国家的军队(比如苏军)中被认为是掌握军事指挥艺术的最重要环节,
以“团”为基...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29
重庆谈判蒋介石未捉杀毛泽东显示了道德勇气和高贵风度
冯梦云
题记 1,政敌来到了首都,梦寐以求的捉拿杀机会就在手边,却忍住没有动手放弃了机
会,需要多大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勇气?是愚蠢吗显然不是,是自信吗也未见得。显然是
贵族风度和道德勇气鼓舞了他,要正面决战,所以从首都放走了他的死敌。这显示了蒋
介石的政治操守还不是最低!
题记 2,重庆谈判期间,决定历史走向和力量对比的并非会议桌上的讨价还价,更非新
闻媒体的激情、蠡测和高谈阔论,而是驻扎在中国东北的150万苏联远东军和在中国华
北持续登陆的十来万美国海军陆战队。尽管赫尔利瘦高的身影时时盖过了苏联大使彼得
罗夫矮胖的体形,但苏联红军却远比美军取得了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
《建国大业》影片人性化很多,但是也有硬伤:老蒋派毛人凤去暗杀老毛。老蒋到
底有没有要杀毛泽东?老蒋为何在重庆谈判中没有对老毛下毒手?那时岂不是最好时机
?送上门的,老蒋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吗?难道还需要顾及面子?
无论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在抗战甫胜之日就公开电邀毛泽东来渝“共商国家大计
”,出自谁的主意,事实上,敦促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避免国...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30
"题记 2,重庆谈判期间,决定历史走向和力量对比的并非会议桌上的讨价还价,更非新
闻媒体的激情、蠡测和高谈阔论,而是驻扎在中国东北的150万苏联远东军和在中国华
北持续登陆的十来万美国海军陆战队。尽管赫尔利瘦高的身影时时盖过了苏联大使彼得
罗夫矮胖的体形,但苏联红军却远比美军取得了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
我觉得这才是当时最重要的。毛的背后是驻扎在中国东北的150万苏联远东军!
f****y
发帖数: 7425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了几集坂上云,几个疑问
总督朝鲜
1882年朝鲜发 袁世凯
生壬午军乱,朝鲜高宗李熙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是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事
大党”与大院君有隙, 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袁
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参与者。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
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
他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随后
清军将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
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
试图推翻为“事大党”及闵妃所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
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袁世凯平定了1884年朝鲜的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
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
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
位同三品道员,...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32
从SC转来的,嘿公公是专业研究先秦史的。这是他的帖子摘录。
说到差别大小,这是一个有点主观判断的问题,要看你的标准的。若与华夏(夏商周
为主那一堆)之外的比较,商周就是大同小异;若在华夏内壁,商周各有渊源,各自
已经延续上千年了。忽略这些罗嗦的前提,具体看商周两家异同的话:
【同】基本文化面貌和价值观是一样的。周因殷礼是孔子都认账的,周初在很多地方
,包括礼制、宗教,几乎都是照抄商的。周原甲骨看商周之际周人还继续祭祀商先王
,这里面包含了中国最早的正统论,这玩意不认亲疏,只认统治方式。周人的逻辑是
:你商人祖先那么多代商王,能统治天下,必然是因应天命替天行道的,都是好汉;
但最后2、3代昏暴失德,天命落我身上,要不我咋能干掉你?以前是你老大,现在我
坐庄(周主商客)。周初青铜器根本就是商式的,可能有些就是把商铜器工业搬迁过
去生产的。商的贵族除了被杀掉的,继续当他的贵族。夏商周其实是华夏系统下的地
域集团,相当于现在的两湖、江浙、两广之类人群,后三者有时候冲突起来也是血海
深仇啊,看看太平天国与湘军。周人也像土鳖,灭了国还在正统史观里留个合法位子
给国民党孙大炮,民主先行者云云。到西周...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596
33
摘一段看看,好像说的有些道理, 尤其说陈寿的那段.
细说三国》二七、诸葛亮德为人
在所有的三国人物之中,最能受到当代与后世的人崇敬的,是诸葛亮。孙权与蜀汉
结盟,盟书中没有提到后主,也设有提到他孙权自己,却明明白白标出了“诸葛丞相”
四个字。赞扬诸葛丞相“信感阴阳,诚动天地”。
被诸葛亮打得抬不起头来的司马懿,一生不曾在别人手中吃过败仗,应该是对诸葛
亮“恨之入骨”了。这位司马懿却在蜀汉军队撤退以后,视察了一番诸葛亮的营垒布置
,忍不住说出“天下奇才”四个字,表露了内心对诺葛亮的佩服。
诸葛亮不仅有才,更重要的是他有德。刘备在临死的时候,一面对诸葛亮亲口说:
“君才十倍曹丕”;一面写给后主与鲁王、梁王等几个儿子,说“能叫人佩服的不是才
,而是德。……你们应该以(诸葛)丞相为师”。字里行间,刘备向儿子们称许了诸葛亮
的道德足以服人。
刘备左右的两员虎将,具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关羽、张飞,膂力与诸葛亮不成比例,
在年龄上也比诸葛亮多出了一大截,而且关羽也念过《左氏春秋》之类的书,张飞写字
也写得出够资格刻在石头上作为碑铭的雄浑的字;这两人虽然在刘备开始对诸葛亮礼遇
之时,有点儿不以为然,过不了...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林党人的舌头与骨头
大明朝之亡,除了惯常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亡于一
个字,便是那个正人君子的“正”字。
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朝开始
“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到明中叶和明季,
一群腐儒更是走火入魔,不断地推波助澜,几乎完全屏弃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内圣外王
”的治国平天下之道,体用不分,纯以道德文章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节操不重才干,
造就了一大批只会与“异己”分子划清界限、天天猛搞批评与自我批评,余则一窍不通
的道德宪兵,以至大明江山之状况江河日下。
崇祯帝缢死煤山,未始不是因了这个“正”字。
在明清之季的党争中,东林党人就一直孜孜于这个“正”字,并以为这是天下之本。
话是没错。
可惜的是,这“正”也得看怎么个“正”法,譬如素有清名的东林一脉,就未必个个身
上干净有骨气;而阉党中人、贪官污吏,却又未必一定无气节。这个“正”字如何用法
,如何解法,实在很是耐人寻味。
好比东林魁首钱谦益、黄宗羲,还有历来臭名昭著的弘光朝“奸臣”马士英、阮大铖,
乃至著名的南明死节忠臣史可法等人的事迹,就都有着极强烈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35
延伸阅读
抗战中国飞机厂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市民为抗战捐款造的国产飞机
海孔洞原是第二飞机厂,曾造出百余架飞机
近年在海孔洞内发现的飞机厂遗物
抗战时一位中国飞行员与自己的战机在一起
抗战时,中国的飞机工厂全部迁往大后方,整合为4家(包括海孔飞机厂)。这些
工厂的主要任务是装配或维修外国军机:
昆明第一飞机制造厂。即原广东韶关飞机制造厂,是北伐期间由广东省主席陈济棠
开办的。抗战爆发后迁昆明,改名为“航空委员会第一飞机制造厂”,1938年底兴建,
1940年初竣工投产,全厂员工600多人,成功试制出“复兴号”双翼轻型飞机56架。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该厂是中国与美国合办的一家飞机厂,抗战爆发后,迁往云
南省瑞丽,改名“航空委员会雷允飞机制造厂”,员工最多时达2929人,工厂曾装配
112架飞机,机型主要是飞虎队驾驶的P-40战机和部分运输机。它是抗战中国最大的飞
机厂。
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该厂于1942年4月建立,有职工约400人,曾仿制15架美国教
练机、15架“大公报”号滑翔机。1942年到1944年,成都飞机制造厂根据苏联的SB-3轰
炸机资料,设计制造了研轰三式轰炸机,全机总...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36
☆─────────────────────────────────────☆
cwlch (cwl) 于 (Sun Jan 13 22:30:36 2013, 美东) 提到:
鲜为人知的1949年前的中国飞机制造业,相当发达(组图)
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
谈到抗战时期中国的航空业,一定要谈到“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
,这座飞机厂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自行研制的第一架运输机——“中运一号”。通常,
经过我们“共和国义务教育”的国民脑海中都会有一个印象:旧中国时期民不聊生,政
治腐败科技工业落后……。然而,事实上在旧中国的军事、科技领域并不是我们一直以
为的那般一无是处。这座第二飞机制造厂吸收当时国际先进技术以及优秀的留学人才,
技术实力在远东地区也是一流,与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杭州飞机制造公司并列中国三大
飞机制造厂。甚至抗日战争中随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在资源极度匮乏和艰难的时期
,在陪都重庆也曾自行设计并生产出多款飞机。
建在山洞中的第二飞机制造厂
建在重庆南川海孔洞中的第二飞机制造厂
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设于重庆南川... 阅读全帖
u*******g
发帖数: 3300
37
相传楚汉争霸期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打了一仗,刘邦惨败,仓皇逃到修武,正好大将
军韩信在这里暂时驻扎。刘邦就命令韩信攻打齐地,包抄楚军后路,以达到动摇楚军军
心的目的。
韩信挥兵杀向齐国,齐国因与刘邦有“和约”,毫无防备,骤然遇到韩信大军,吓得四
散逃窜。韩信乘胜追击,很快攻破临淄城池,齐王田广落荒而逃,到了高密。项羽闻讯
派大将龙且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龙且根本不把韩信放在眼里,领着大兵,快速
前进,与齐王在潍水东岸会合,夹击韩信。
韩信正要向高密进军,听说项羽手下鼎鼎大名的猛将龙且兵到,心想这回遇到劲敌
了,于是韩信率军到达营陵(今昌乐城南街道境内),整军备战。后来,韩信带领整顿
操练好的大军直奔高密,以水破敌,大败龙且和齐王田广的联军,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
包围。这就是历史上与暗渡陈仓、垓下之战等著名战役齐名的潍水之战。
潍水决战前夕,韩信在营陵整军备战。当时,韩信的中军大帐即设在现今的韩信
村。因此留下了“韩信”的村名;韩信的前营、后营两个大寨就驻扎在丹河西岸,就是
今天的南寨和北寨两个村落。另外,听老人们口口相传,韩信在备战其间,到处察看地
形,走到先锋营西...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38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二月,李自成趁明官军征剿张献忠之际,打出商洛山,转战
湖北、四川,又北上一路打到洛阳,旋又包围开封,虽未打下开封,但有力震动了明王
朝的大厦。后又经郊县之战、潼关之战,明王朝的帝国大厦终于倒塌。崇祯自缢煤山,
固若金汤的明王朝彻底崩溃。
一、官逼民反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贪官污吏横行,地主、豪强欺压百姓,农民赖以生
存的土地,多被官府、豪强、地主、强占、兼并,生活没有出路,尤其天启、崇祯年代
,阉宦当权,魏忠贤把持朝廷,朝政昏暗。这时边患也十分严重,后金(清初称后金)
常年与明军在辽、蓟地区作战,战争开支庞大,朝延为应付巨大的战争经费,在农民十
分沉重的赋税负担上,又加派“辽饷”,随后又增加了“剿饷”、“练饷”,谓之“三
饷”。“三饷”如同三座大山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各行业各业也都负担沉重,难以支
撑。天下人心惶惶,深感生存危机。更为严重的是水、旱天灾不断,尤其陕北地方数年
不雨,赤地千里。天灾人祸,造成遍地饥荒,原本就少地或根本无地的农民更加无法度
日,濒临绝路。又加官府讨饷横征,虎狼般地痛叱、催逼、打、抓、坐牢、杀害,种种
摧残之下,致使无数成...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9
对的。汉族政权从唐朝以后,就对边疆地区失去了征服的兴趣。主要原因有两点:
1)对边疆用兵,势必使武将个人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大,可能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典
型的例子,有赵构杀岳飞,和朱棣造反。所以明智的政权,采取的就是俗话说的,宁与
友邦,不予家奴。
看过一个说法,据说明末辽东后金的做大,也和明朝的政策有关。明朝担心李成梁的辽
东的坐大,所以苦心积虑拆李成梁的辽东铁骑。把本地兵员以地酬功的方式变成客军守
土,以中央政府提供粮饷。结果之后明廷的军费年年看涨,却遇到建州女真屡战屡败。
2)就算打下来了,如果不能解决长期驻扎的给养,也不划算。新疆和外东北农业不行,
所以经济账首先划不来,文臣那里就通不过。如果能通过,在长期驻扎,就要和少数民
族长期作战,势必要维持一只精锐。
既是精锐,又听朝廷的话,不容易。因为精锐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组织度。名将如岳飞
得士卒效死力,战斗力自然过硬。但在朝廷眼里,这就是兵为将有,军阀化。要让军
队变得受朝廷控制,就必须打破兵、将之间这种联系纽带,这就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如朱元璋大杀功臣宿将)。这在冷兵器时代基本无解。 即使有了枪炮,如果没有火
车之类的发明出现,...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193
40
这篇纪实文学描述的靠谱否?
如果是真的,刘少奇、贺龙、彭真还真的是有所准备哈?
北京二月兵变——毛泽东运筹东湖,刘少奇步趋黄泉
一九六六年一月,毛 泽 东乘坐他的专列火车离开杭州,移居湖北武昌东湖宾馆。他十
分清醒,自己面临的是一场生平最大的政治权力豪赌:如何调动军队去包围北京,剪除
刘、邓、彭集团。他在军事上的难题,首先是怎样对付北京军区。
北京军区是全国十大军区之一,拥有三十余万野战部队,辖区为河北、山西、内蒙三省
区,司令员杨勇原是彭德怀手下的虎将,政委廖汉生中将更是贺龙的外甥!根本不可能
叫他们派兵去接管北京市,去抓那些中央大头头。可是若从外地调大军进入他们的辖地
,又怎能瞒得过他们,说服得了他们?
再者,究竟从哪一个外地军区调动大军来包围北京?毛 泽 东优先考虑到南京军区。该
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早就向他拍了胸口,立了军令状:「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我带
兵从南京打到北京!」难得少林寺和尚出身的许将军的这分忠诚。派诈世友领军包围北
京,可说是万无一失。问题是南京军区的部队北上,一路上要经过安徽、山东地界才能
进入河北,或者从安徽绕道河南进入河北。只怕大军尚未进入河北地方,已经闹...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41
从“皇军天下第一” 说到中苏恩仇(一)
──读萧峰文想到的
芦笛
萧大侠最近在坛里连载《诺门罕战役》,写得真精彩,看得出是化了功夫的,不仅叙事
生动,交代明白,而且颇有见识。虽然大侠还没写完,却也引动了我早就想说的一点轱
辘话,趁此机会拉杂写出来,就正于方家。
一、锤子剪子布
马弟弟6年前在网上谈兵,拿德军作砝码,给各国武装力量“称重”,让我什么都嘲笑
过来了。记得我告诉他,连孩子都知道“锤子剪子布”的相生相克原理,何以他许大年
龄竟尔不知?照他那种直线称法,英军在北非大败德军,又在南亚向日军投降,那么日
军该强过德军,堪称世界第一了?
那问题一如既往,他到现在也没答出来。好在孺子勉强可教,昨天就写了篇“北洋灭清
,国灭北洋、共灭国(=百姓怕官、官怕洋人=锤子剪子布)”出来,花了6年时间学
会我教他的那点儿童常识,当真是难为他了。
奇怪的是,就是有人认为皇军天下第一。记得赵奸无眠曾在《如果日本战胜中国》中,
把日军吹到了天上去,说什么战后盟国还允许德国保留军队,却不许日本拥有国防军,
因为日军实在太厉害了,云云。
照他这么说,日军远比德军厉害了,其实恰好说反了。日军或许比德军更不怕死,...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113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亡于肺鼠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08c4501019yk8.html
肉眼看不见的历史 - 城头缘何换王旗
中国历史上,164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北京
这座千年古都,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三百六十
多年间,后人对那一年发生在北京的历史,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的探讨经久不衰。
幼时接触这段历史,是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在那个资源贫乏的年代,一遍
又一遍读那本小册子。这篇成于抗战末期的名文,形成了大顺军入城后腐化变质的观点
,以至几年后大军进北京之前,毛泽东也据此告诫就要夺取天下的共产党人,一定要吸
取李自成的教训。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究竟是什么原因使1644年春天的北京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明王朝从万历年间开始走向衰败,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是渡不过崇祯十七年?崇
祯虽然为人猜疑多变,可是在明朝的皇帝里面还算是个勤政的好皇帝。北面,满清皇太
极新丧,多尔衮上台,内部不稳,暂时不会大举入寇。各地民变蜂拥,可是富饶的江南
完好无缺。唯一的燃眉之急就是李自成,为什么偏偏就躲不过去?
...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又称松锦大战,是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多万大军,从明崇祯
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二月,到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四
月,战争经历了三年,此役是明清双方的最后关键一役。
崇祯十二年(1639年)明廷调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系东北边防,防卫金人。崇德五年
(1640年)三月,皇太极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今辽
宁义县),“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崇德六年(崇祯十四年,
1641年)三月,清兵包围了锦州,“填壕毁堑,声援断绝”[1]。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明
廷报称:“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
山、杏山、锦州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明廷命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
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令各镇总兵“刻期出
关”,速会兵于宁远[2]。
目录 [隐藏]
1 首战初捷
2 突围
3 影响
4 注释
首战初捷[编辑]洪承畴本人多谋善断。崇祯十四年(1641年)四月下旬,洪承畴部至松
山与杏山之间。四月二十五日,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着,“... 阅读全帖
z******4
发帖数: 4716
44
—轩尼诗治港二三事
谁规定了屁股才是法定的挨鞭子的地方?谁对土茅坑情有独钟?又是谁让英女王收到了
来自老鸨和妓女的税金?他,就是19世纪港督轩尼诗。
个人以为,轩尼诗是名字最好记的港督——因为这名字沾了洋酒的光,天天有人在电视
上念叨要论起来,轩大人(John Pope Hennessy 1877-1882任港督)在他的5年任上也
的确被当地华人铭记在心。因为他是最同情华人处境的港督之一,在欧洲同行眼中也是
“天底下最不适合担任殖民地总督的人”。不过本文不谈他有哪些政绩工程,只说几桩
当年的奇闻。废除公开执行鞭刑
1994年6月,美国青年费伊在新加坡挨了一顿鞭子。这鞭子抽在了费伊的屁股上,也抽
在了美国政府的脸上。残忍、愚昧、嗜血……能想象到的形容原始人的词汇都快给西方
媒体用尽了。鞭刑,除了肉体的伤害外,更多的是对一个人的羞辱,好让他记住自己犯
下的过错。19世纪中期,香港治安一片混乱,海盗、流寇横行,活脱脱一个美国西部牛
仔片的外景基地。英国人认为单纯的监禁,非但无助于惩戒华人犯罪者,还提供定时膳
食,实在是亏大了。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认为中国人不怕死刑;相反,
肉刑,...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5
先日本后苏联 抗战后我国东北工业遭拆运实录
2005-08-19 14:25:14
东北工业曾超日本本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全境,随即将东北经济纳入战争体制,对
东北工业实行垄断性经营。一方面对东北人民敲骨吸髓,聚敛可以搜刮到的一切财富,
作为原始资本,投入到工业中去;另一方面从其国内向东北大量转移资本和机器设备,
在东北建设起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到了抗战末期,日本为躲避美国飞机轰炸
,把一些要害的工业部门也转移到了东北。东北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任日本无代价、
无限制地掠夺,东北大量青壮劳动力被驱之如牛马,不分昼夜地为侵略者“勤劳奉公”
。在这种超常生产的情况下,东北的工业飞速发展。据专家估计,到抗战末期,东北工
业生产总量已经超出日本本土之上,东北真正成了日本侵略全中国和东南亚的基地。日
本在东北的工业,自然成为同盟国注意的目标。
中国浴血抗战八年,如从“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对日作战算起,中
国人民抗击日本长达十四年之久。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做出的民族牺牲最
大,所作贡献也最大。所有在华日本资产本应作为对华战争赔偿费用。
抗战结束后,194...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再一点:李鸿章也没有很好地利用被刺事件。
一开始日本漫天要价。伊藤博文向李鸿章提出的停战条件是: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
海关一线所有城池和堡垒,驻扎在上述地区的清朝军队要将一切军需用品交与日本军队
;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由日本军官治理;停战期间日本军队一切驻扎费用开支由清政府
负担等等。
而且日本谈判中伊藤博文此时隐藏了日军正向台湾开进的事实,企图在日军占领台湾既
成事实后,再逼李鸿章就范。
在这个形势下,即使李鸿章想卖国,也没法卖。但是李鸿章的遇刺改变了局势。
网上找到的说法是,凶手小山丰太郎不希望中日停战,一心希望将战争进行到底。但日
本政府想的是见好就收,因为实际上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也耗尽了力量。它担心的是虎视
眈眈的西洋各国借机挑起对日本的战争,坐收渔翁之利。而刺杀事件等于是授人以柄。
而日方而言,此时受到列强的强烈舆论谴责,面临一场非常理亏的严重外交危机。陆奥
宗光最担心的是李鸿章拂袖而去,“再巧妙点借助欧洲几个强国干涉,则可能很容易使
我方对华要求不得不作出极大的让步”。而李鸿章最想要的是停战。心理大概是“我挨
一枪能换来停战,也算值”。所以双方达成妥协。其实日方据之前的让步也...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48
战争给我们的印象无非是硝烟弥漫,死伤无数……然而,在硝烟和伤亡之外,历史上还有很多鲜为人知并至今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军事谜团,等待我们去揭开谜底。
1、史前爆发过核大战?
印度古史诗《摩诃婆罗多》曾记载了在恒河上游发生的两次远古大战,战争的场面极为骇人听闻:“英勇的阿特瓦坦,发射了阿格尼亚武器……这种武器发出可怕的 灼热和狂风,使得地动山摇,河水沸腾,敌兵被瞬间烧死,如同焚焦的树干……古尔卡向敌方发射了一个火球,它具有整个宇宙力,赤热冲天的烟火柱,其亮度犹如 一万个太阳……人畜皆被烧死,食物皆染毒素……” 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这不过是《摩诃婆罗多》这部世界最长古诗作者的“带有诗意的夸张”。但是,当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后,许多学者突然领悟到:这首古诗的描述简直就是原子弹爆炸的目击记录! 近来,考古学家在恒河上游发现了许多已经成为焦土的废墟,并且废墟中的岩石全部都粘合在一起。物理学告诉人们:无论是森林大火还是火山爆发,它们所产生的 温度都无法使地球表面的岩石完全熔化、粘合,只有核爆炸才能达到这一温度。更令人惊奇的是,古战场的许多远古石制品居然全部被玻璃...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49
战争给我们的印象无非是硝烟弥漫,死伤无数……然而,在硝烟和伤亡之外,历史上还有很多鲜为人知并至今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军事谜团,等待我们去揭开谜底。
1、史前爆发过核大战?
印度古史诗《摩诃婆罗多》曾记载了在恒河上游发生的两次远古大战,战争的场面极为骇人听闻:“英勇的阿特瓦坦,发射了阿格尼亚武器……这种武器发出可怕的 灼热和狂风,使得地动山摇,河水沸腾,敌兵被瞬间烧死,如同焚焦的树干……古尔卡向敌方发射了一个火球,它具有整个宇宙力,赤热冲天的烟火柱,其亮度犹如 一万个太阳……人畜皆被烧死,食物皆染毒素……” 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这不过是《摩诃婆罗多》这部世界最长古诗作者的“带有诗意的夸张”。但是,当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后,许多学者突然领悟到:这首古诗的描述简直就是原子弹爆炸的目击记录! 近来,考古学家在恒河上游发现了许多已经成为焦土的废墟,并且废墟中的岩石全部都粘合在一起。物理学告诉人们:无论是森林大火还是火山爆发,它们所产生的 温度都无法使地球表面的岩石完全熔化、粘合,只有核爆炸才能达到这一温度。更令人惊奇的是,古战场的许多远古石制品居然全部被玻璃...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11319
50
中俄混血儿嘎丽娅:日本投降前曾只身进入日军要塞劝降(图)
发表时间:2015-05-04 18:06:39
1945年8月11日,日本正式投降前夕,会日语的中俄混血少女嘎丽娅受苏联红军指派,
只身前往驻扎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日军要塞劝降日军。之后,只有17岁的她再也没有
回来。2天后,苏联红军进行了几小时的毁灭性轰炸,日军要塞成为一片废墟。直到
1984年,当地民众与政府开始寻找这位烈士的踪迹,他们不仅找到了嘎丽娅亲属与照片
,还为她在绥芬河市建起一座青铜雕像。在雕像基座上刻着俄罗斯总统普京给绥芬河市
民回信中的一段话:“我们的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
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和绥芬河市一直重视嘎丽娅事迹的保存和展示。黑龙江省民政厅在
2014年7月1日正式批准嘎丽娅为革命烈士。绥芬河市也专门为解放绥芬河献出生命的嘎
丽娅修建了纪念馆。
嘎丽娅照片。图中“娜”应为“娅”
1945年8月10日傍晚,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渐渐传开。
8月11日,她走进黑龙江绥芬河日军要塞劝降。
她是嘎丽娅·瓦西里耶夫娜·杜别耶娃,身上流淌着中俄两国的血液,人们习惯...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