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发帖数: 39120 | 1 在周作人向哥哥鲁迅递上绝交信的前两天,即1923年7月17日的日记,还被他用剪刀剪去了10个字左右,显然是与兄弟反目有关的语句。如果这10来个字在,真相也许早就大白。
周作人与妻子羽太信子合影,左一为羽太信子,左二为周作人(资料图)
作者简介:
谢轶群,男,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徽潜山人。关注近现代史和当代思想文化,在《凤凰周刊》、《同舟共进》、《中华读书报》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60余篇,出版历史大散文和文化述评各一部。现任教于昆明某高校。
一
1923年7月19日,“周氏兄弟失和”这一公案正式发生。这天上午,鲁迅回到八道湾胡同的家。弟弟周作人脸色铁青地走过来,递给他写给鲁迅的一封信,然后转身而去。
关于周氏兄弟失和的相关文献,最直接、最详尽的就是这封信了:
“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可怜的人,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正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的院子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
在这封至今完好保存的信里,周作人称哥哥为“鲁迅先...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2 用半辈子来骂鲁迅的民国才女
送交者: 哆哆2013年04月22日23:47:13于[史地人物]
鲁迅无疑是中国上个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其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文笔犀利,擅长“
骂人”,尤以短篇杂文为长。近代不少同鲁迅有过笔墨官司的文人,大多都没落下什么
好。可鲁迅所处的时代是民国,既然是在民国,那么什么样的事情就都有可能发生。就
在鲁迅去世还不到一个月,民国的文坛出来一位女作家,对鲁迅口诛笔伐,无所不用其
极。这一骂开始之后,连续就是几十年,对鲁迅之斥骂,尚无可出其右者。她就是民国
著名的美女作家苏雪林。
苏雪林,名梅,字雪林,笔名绿漪。安徽太平人,1899年生于浙江瑞安。苏雪林的
祖父在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出身于士宦之家,素以贤慧著称,
给苏雪林以较大影响。她在幼年时候,就极其的好动,男孩的性格很明显,凡事男孩喜
欢的东西,她几乎都非常的上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野丫头”。
她打小由祖母看管长大,由于祖母一直奉行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苏雪林不能像
男孩子一样去读书。直到她七岁时,才开始跟着叔叔及兄弟们“名不正、言不顺”地在
祖父衙署开设的私塾里跟读,囫囵吞枣地背诵了《三字...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3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637
陈明远
从小就在语文课上学习鲁迅。老师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在
青少年的心目中,他身着朴素的中式长衫,再冷的冬天也不戴手套、围巾,一年四季穿
一双黑帆布面胶底鞋。头发乱蓬蓬,很长也不剃。听老师说:国际友人史沫特莱邀请鲁
迅在大饭店吃饭,西仔竟然看鲁迅衣衫朴素而不准他进门!许多回忆录记载:鲁迅虽然
生活俭朴,却节省很多钱支援革命。
“史无前例”时代,25岁的我,从中国科学院被押送到劳改农场。不发工资,每月
仅15元人民币的最低生活费。身披无产者的劳动服、头戴“资修反”的“帽子”。人拉
犁、扛石料,干牛马活、吃猪狗食之余,还是改不掉老九的臭毛病:一到休息时瞪着双
眼就想看书。当时只准学“马恩列斯毛林江”。幸好农场还有一套《鲁迅全集》,这是
作为革命文献发下来给群众轮流自学的。
我这个“专政对象”,当然在传阅“革命文献”方面最靠边站。《鲁迅全集》前几
卷精彩的部分,如《呐喊》、《彷徨》等,都被“内部矛盾处理”的别人抢去看了,连
《两地书》、《集...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53185 | 4 阿Q,人血馒头就是极度丑化国人,让中国人鄙视自己,失去民族自尊心。
看看同时代的文人代表怎么评价鲁迅
《关于鲁迅》
梁实秋
近来有许多年青的朋友们要我写一点关于鲁迅的文字。为什么他们要我写呢?我揣
想他们的动机大概不外几点:一、现在在台湾,鲁迅的作品是被列为禁书,一般人看不
到,越看不到越好奇,于是想知道一点这个人的事情。二、一大部分青年们在大陆时总
听说过鲁迅这个人的名字,或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无意中不免多多少少受到共产党及其
同路人关于他的宣传,因此对于这个人多少也许怀有一点幻想。三、我从前曾和鲁迅发
生过一阵笔战,于是有人愿意我以当事人的身分再出来说几句话。
其实,我是不愿意谈论他的。前几天陈西滢先生自海外归来,有一次有人在席上问
他:“你觉得鲁迅如何?”他笑而不答。我从旁插嘴,“关于鲁迅,最好不要问我们两
个。”西滢先生和鲁迅冲突于前(不是为了文艺理论),我和鲁迅辩难于后,我们对鲁
迅都是处于相反的地位。我们说的话,可能不公道,再说,鲁迅已经死了好久,我再批
评他,他也不会回答我。他的作品在此已成禁书,何必再于此时此地“打落水狗”?所
以从他死后,我很少谈论到他,只有一次破例,抗...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5 近来有许多年青的朋友们要我写一点关于鲁迅的文字。为什么他们要我写呢?我揣想他
们的动机大概不外几点:一、现在在台湾,鲁迅的作品是被列为禁书,一般人看不到,
越看不到越好奇,于是想知道一点这个人的事情。二、一大部分青年们在大陆时总听说
过鲁迅这个人的名字,或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无意中不免多多少少受到共产党及其同路
人关于他的宣传,因此对于这个人多少也许怀有一点幻想。三、我从前曾和鲁迅发生过
一阵笔战,于是有人愿意我以当事人的身分再出来说几句话。
其实,我是不愿意谈论他的。前几天陈西滢先生自海外归来,有一次有人在席上问
他:“你觉得鲁迅如何?”他笑而不答。我从旁插嘴,“关于鲁迅,最好不要问我们两
个。”西滢先生和鲁迅冲突于前(不是为了文艺理论),我和鲁迅辩难于后,我们对鲁
迅都是处于相反的地位。我们说的话,可能不公道,再说,鲁迅已经死了好久,我再批
评他,他也不会回答我。他的作品在此已成禁书,何必再于此时此地“打落水狗”?所
以从他死后,我很少谈论到他,只有一次破例,抗战时在中央周刊写过一篇“鲁迅和我
”。也许现在的青年有些还没有见过那篇文字,我如今被催逼不过,再破例一次,重复
一遍我在那文... 阅读全帖 |
|
t**x 发帖数: 20965 | 6 二十四孝
百善孝为先
不给国家添乱倪萍决定移民,这才叫孝顺!
根据确凿的历史资料记载,1906年夏秋之间,母亲诈病将在日本留学的鲁迅骗回国,鲁
迅回到绍兴后,发现家里已经挂红结彩时,才醒悟:母亲已经策划好了一切,准备强使
自己和朱安(1878——1947)马上完婚。亲友们向鲁迅打听他回国的原因,鲁迅只好无
奈地回答说:“母亲娶媳妇”,鲁迅对母亲无奈而强烈不满的情绪溢于言表。通过母亲
包办自己的婚姻而品尝到的人生苦涩,鲁迅感悟了在中国“孝”文化指导下的家族制度
里,老年人的许多旧观念已成为剥夺年轻人正常生存权利和妨碍后代健康成长发展的桎
梏,他后来曾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的对象,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我向来的
意见,是以为倘有慈母,或是幸福,然若生而失母,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
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男儿的。”(《伪自由书·前记》)1918年8月20日他在给许
寿裳的信中又说:“人有恒言:‘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仆为一转曰:‘孺子弱也
,而失母则强。’此意久不语人,知君能解此意,故敢言之矣。”鲁迅在说这些话的时
候是顾虑重重的,因为:“现在说话难,如果主张‘非孝’,就有人会...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1257 | 7 2010年末,在一个座谈会上,我说了这样一番话——
“记得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就说过:‘我们从现在起,应该有一个新的觉醒
,要在思想上作好准备:中国,以至世界,将进入一个自然灾害不断,骚乱不断,冲突
不断,突发事件不断的‘多灾多难’的时代”。这话不幸而言中:2009年就发生了全球
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性的大恐慌。2010年中国更是进入一个内外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
从年初的富士康‘大跳楼’开始,到连续发生的‘血洗幼儿园’的突发事件,以及接连
不断的因种种原因引发的暴力事件,都表明底层社会民与官,民与商,弱势群体和既得
利益的强势群体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临界点,随时都在爆发,还随时会有新的爆发。而
这一年,处于社会中层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是因为一再受到压制而和体制的矛盾日趋激
化,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内部的分化日趋严重,以至到了本来是既平常,也是正常的不
同看法,都会引起轩然大波,彼此水火不能相容。也就在这一年,高层的矛盾也到了必
须公开化的地步。这就意味着,整个中国,从高层,到中层,到底层社会,都感觉到:
‘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这是一个全社会的不安全感,全社会的情绪郁闷,不...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8 谈谈鲁迅(散淡道人) zz
毛泽东一直很追捧鲁迅,早在北大图书馆做一名图书管理员时期就非常认可鲁迅,
或许毛本人还亲自听过鲁迅的演讲也未可知。鲁迅一生都在做学问。他和他的兄弟周作
人周建人不同,他是家里老大,自然他的对于兄弟的责任就比其他人要大一些。可是即
便是这样,他依然我行我素,似乎旁人的事毫不关己。从青年时起或许更早,家里就给
他许下了媳妇,估计绍兴当地风俗与中国大多数地区一样,都重于媒妁之言,1906年他
与朱安的婚姻也许是一场不幸,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接受了。说明青年时期的周树人还
是遵守传统礼仪规范的孝子贤孙。可是从他漫长的求学读书以及后来步入北大等学府教
书育人生涯来看,他的思想基本上接受了五四时期反对旧礼教提倡白话文的新文化运动
,说到底是要同当时的学人一起打到孔家店,提倡新思维的。所谓的新思维无非就是反
对自古以来的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对以皇权为代表的特权阶层作一次总清算。当时的
满清政府的确是昏庸至极,国家民不聊生,各级官员贪污腐败,尤其辛亥革命前康有为
等人维新立宪都失败的情况下,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满清政府中除了袁世凯手握兵
权之外,曾国藩李鸿章等其他人不过是顺...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9 注:文章太长,太长的文章这里一般说自己喜欢读书的人是不会看的,所以为了照顾大
家,之后一片文章分几段摘。短些,大家就会看。
【注释】
作为一个文人,鲁迅在中国当代人文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着极为显赫的位置。这其中
自然有政治上的原因,但也有复杂的文化因素纠缠于其中。本文仅就鲁迅与毛泽东时代
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特殊关系,来考察一个也许被学界忽略了问题,即“鲁迅
”作为一种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毛泽东时代鲁迅的尊崇地位意味着什么?
据说,毛泽东在1971年说了这样一段让人颇费猜想的话:“鲁迅是中国的第一等圣
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是圣人的学生。”[1]圣人者,思想
导师、精神偶像之谓也。鲁迅的思想和精神对当代中国——特别是50、60、70年代的中
国,确实有着巨大的影响,乃至在相当的意义上已经被“偶像化”了。毛泽东和鲁迅到
底谁在这方面的影响更大——谁是“第一等圣人”,或许并不重要,但说他们二人在相
当程度上共同打造了那个年代的中国文化,大抵不会太过。[2]如果回到“17年”和“
文革”,看看那时的青少年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这点就...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成就影响和声誉是毋庸赘言的;顾颉刚作为历
史学家,民俗学家也是蜚声海内外的大家,他是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是现代历史地理
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鲁迅生前与很多文化名人打过笔战,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陈西滢徐志摩施蛰存郭沫若成仿
吾,还有“四条汉子”阳翰笙田汉夏衍周扬,甚至地理学家李四光都曾是他批判或论战
的对象。但他最不留情面,最不肯放过的是顾颉刚。
鲁迅文风辛辣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他一向反对用文字对对手进行人身攻击。可
是对于顾颉刚,鲁迅居然违反了自己的原则和主张,他在与许广平的通信中以“鼻”或
“红鼻”代称顾颉刚,取笑顾颉刚的红鼻子,并指顾颉刚为人阴险,还在小说《故事新
编》《铸剑》篇里影射顾颉刚,对其生理缺陷口吃进行嘲笑,这种有欠厚道的做法十分
反常,让人讶异,却也折射出鲁迅内心对顾颉刚所怀有的融化不开的深厚敌意。鲁迅在
厦门大学任教时与顾颉刚同事,两人同在一间办公室,鲁迅因讨厌顾,不愿与之共事而
辞去厦大教职转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后来顾颉刚受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傅斯年所邀同
样也去中大任教,颇有冤家路窄的感觉。鲁迅对中大提出顾来则他走,他...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成就影响和声誉是毋庸赘言的;顾颉刚作为历
史学家,民俗学家也是蜚声海内外的大家,他是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是现代历史地理
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鲁迅生前与很多文化名人打过笔战,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陈西滢徐志摩施蛰存郭沫若成仿
吾,还有“四条汉子”阳翰笙田汉夏衍周扬,甚至地理学家李四光都曾是他批判或论战
的对象。但他最不留情面,最不肯放过的是顾颉刚。
鲁迅文风辛辣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他一向反对用文字对对手进行人身攻击。可
是对于顾颉刚,鲁迅居然违反了自己的原则和主张,他在与许广平的通信中以“鼻”或
“红鼻”代称顾颉刚,取笑顾颉刚的红鼻子,并指顾颉刚为人阴险,还在小说《故事新
编》《铸剑》篇里影射顾颉刚,对其生理缺陷口吃进行嘲笑,这种有欠厚道的做法十分
反常,让人讶异,却也折射出鲁迅内心对顾颉刚所怀有的融化不开的深厚敌意。鲁迅在
厦门大学任教时与顾颉刚同事,两人同在一间办公室,鲁迅因讨厌顾,不愿与之共事而
辞去厦大教职转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后来顾颉刚受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傅斯年所邀同
样也去中大任教,颇有冤家路窄的感觉。鲁迅对中大提出顾来则他走,他...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2 一本介绍鲁迅生平的书籍由于使用鲁迅的照片,引起其孙辈4人的不满。
书里插图
2014年2月,周令飞等4名鲁迅的孙辈以《鲁迅像传》侵犯鲁迅肖像权为由,将作者黄乔生和出版单位、销售商一同告上法庭。
澎湃新闻获悉,11月6日下午,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对四原告提出的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等全部诉讼请求均不予支持。该案是多起涉及鲁迅肖像纠纷案件中首例以判决方式审结的案件。
鲁迅孙辈:未经其同意擅用鲁迅照片
周令飞、周亦斐、周令一、周宁是鲁迅的孙子、孙女。2013年5月,他们发现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编写的《鲁迅像传》一书,使用了114张鲁迅的肖像照片并配以文字解说。该书通过新华书店、当当网等国内外知名实体和网络书店进行公开销售。
此举引起了四人的不满,他们认为该书已构成侵权。周令飞等人多次试图与黄乔生协商化解此事,但均未果。
2014年2月,周氏兄妹向上海市黄浦区法院递交诉状,要求判令黄乔生、贵州人民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发行,当当网、上海书城立即停止销售该书;黄乔生在媒体公开赔礼道歉;黄乔生和贵州人民出版社共同赔偿5万元,当当网、上海书城各...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3 http://wc.xyhuang.com/1038?sn=f1fc33710c6d0e3f35e29833902029a1871cf31a
紀念反右邉恿L年
1957年7月7日,毛泽东与上海各界座谈。黄宗英(上左一)和赵丹(上左二)坐在毛泽
东后面,罗稷南(下方左三)
© 闵良臣/文
领袖说得多么动听
这两年有人对毛泽东在1957年那段时间讲过的有些话做了点收集,发到互联网上,
这让我们看到,六十年前,毛泽东说得多么好听啊,任谁,听了那些话,都不会想到会
有后来那样一场骇人听闻的“打右派”运动,几乎把中华民族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1956年12月8日,毛泽东召集全国工商联座谈会,诚恳地宣讲:“我们的政府,是
跟人民商量办事。可以叫它商量政府,不是板起面孔训人的,不是意见不对就给他一棒
子,打得他头朝下,脚朝天。我们叫人民政府,你们有意见尽可讲,我们不会借故整人
。”
1957年1月,在省委书记会议上:“对党外人士,让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
”“一定要守法,不能破坏法制。法是劳动人民制定,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一定要守
法。”“不允许工人罢工是不正确的,宪法上没有禁止罢工;...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939 | 14 先看包袱:
10月23号那天,隆重举行大典,嘉宾如云。中午在北大农园大排宴席,由中文系资深工
会干部孔庆东指挥调度,一共摆了120席。高级领导坐了20桌,其他嘉宾和北大师生坐
了100桌。领导席的大闸蟹都是野生的,个头比较小;群众席的大闸蟹都是养殖的,个
头比较大。几位高层领导不明就里,以为搞错了,责问北大校长曰:“怎么这边的小、
那边的大呀?”校长大窘,瞠目怒视孔和尚。孔和尚急忙跑过来解围曰:“各位领导,
听我解释,我们那边都是人养的,你们这边都不是人养的啊!”校长闻听,当场晕
香水是不能喝的
近日孔和尚感冒了,喝了点藿香正气水,心里觉得怪怪的,仿佛喝了香水一般的不是滋
味。且不细论,还是盘点盘点一周来的劣迹吧。
11月5日,礼拜五。姜子牙短信曰:“我认识孔老师,已经整两年了。”时光永是流驶
,街市已不太平。这天21点20,孔和尚在首都机场1号航站楼,乘海航7338飞西安,半
夜到达咸阳机场,住在机场宾馆。因为没有热水,就用冷水大洗了一番,不料次日竟然
感冒了,看来不服老真他娘的不行哟。不过学术界另有一种意见,认为此番孔和尚的感
冒,是第一视频的美女主持石菲传染的,孔和尚认为也有几分... 阅读全帖 |
|
c*y 发帖数: 137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neverforget 所发表 】
北大人,丧钟为谁而鸣?
半个多世纪前, 学子们曾惊呼“偌大的北平,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中国,
在那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今天, 我们竟又看到 “偌大的北大,已容不下
一个优秀的教师!” 北大, 你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啊!
我在震惊之余,更多感到愤怒。
上过钱先生课的人们, 没有人会忘记他上课时的激情--明亮的眼神,简洁而有力的
手势,抑扬顿挫的声音和丰富的表情, 能让你随着他的表达而走向语言深处,和他
一起感同身受。常常感到他是那个站在黑暗中呐喊的人,并不高大,然而倘若你是
感到过“喉咙上锁着锁链”的痛苦的人,你会觉得震撼。
钱先生研究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在学术界以研究鲁迅著称, 而今天, 鲁迅研究
再度成为敏感话题 -- 这是一个什么都敏感的时代, 鲁迅文章正一篇一篇从中学
课本上剥去,据说<<纪念刘和珍君>>就已经没有了。
曾经听人说起钱理群先生感言说“再不研究鲁迅了”,我听他的课时, 讲的就不是
鲁迅。遗憾之余,却也为他宽慰 -- 远离是非是常人保身之道啊。然而此后却依然在 |
|
p****y 发帖数: 23737 | 16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14980
在海外看到很多狗屁文章,最不通的是那些滥批中华文明,滥批中医,滥批孔孟之
道的,这些文章往往都让我觉得有鲁迅的影子在其中。也看见很多捧鲁迅的文章,有的
竟然用了“鲁迅最深刻,最人仁爱, 我可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一类的句子。感觉
十分荒唐。一直想写一篇批鲁迅的文章,但感觉难度很大,因为系统地捧鲁迅的文章汗
牛充栋,鲁迅已成为于许多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祖宗,其人物形象“高大全”已深植入很
多大陆出来中国人的灵魂,鲁迅是个碰不得的人物, 而阿谅才疏学浅是无法和那些专
业写手来较量的,所以我斗胆试作此文,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
鲁迅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钦点的中国现代第一文圣人。伟大领袖一九四零年为他盖棺
论定的时候,称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他的骨头是最硬
的,他是最正确的、最勇敢的、最坚决的、最忠实的、最热诚的’,毛泽东一口气用了
3个‘伟大’,6个‘最’。
我觉得评论鲁迅的关键是要看他的作品是发表在何时。
“鲁迅,1881.9.25...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7 原创2017-12-30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短史记栏目。
文|谌旭彬
1960年初,由“中国男星第一人”赵丹主演的大型历史纪录片《鲁迅传》,正式启动。
传主之身份、演员之规格与高层之关注,让这部影片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文艺界万众瞩
目的对象。
然而,折腾了三年之久,《鲁迅传》只留下了一部蹩脚的上集剧本……
献礼片
关于拍摄《鲁迅传》的缘起,按当年参与其事的沈鹏年的说法,与周恩来的指示有重要
关系。在《行云流水记》中,沈鹏年写道:
“(两年前)叶以群根据周总理的创议,写了《艰难时代——鲁迅在上海》的电影文学
剧本。那时正处于‘大跃进’的高潮,负责上海市委领导工作的那个‘好学生’,提出
要‘超越鲁迅’。他的文章在《红旗》杂志上发表后,周总理认为,要‘超越鲁迅’首
先应该了解和学习鲁迅。为此,他希望上海能够拍摄一部关于鲁迅的故事影片,更好地
帮助群众了解和熟悉鲁迅。于是,叶以群在石西民的支持下,在1958年12月写出了电影
文学剧本的初稿;1959年3月又印出了剧本的修改稿。九个月过去了,上海方面意见不
一。他很想听听总理的意见……”
叶以群...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18 南京是鲁迅走向世界的始发站,这在鲁迅研究中已是定论。1898年,鲁迅面临人生抉择
,放弃“应试”,告别家人来南京投奔本家叔祖。鲁迅夫人许广平曾说:鲁迅“学生时
代,他最高兴回忆到的是十多岁时在南京。”南京师大附中内现就设有鲁迅纪念馆,是
鲁迅就读过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的旧址。
记者联系到了南京鲁迅纪念馆的首任馆长徐昭武。得知周海婴先生去世的消息,徐馆长
非常遗憾,他亲切地称周海婴为“海婴”,“我与海婴在南京有过很多次的接触。”
2006年4月27日,南京鲁迅纪念馆在南师大附中正式开馆。周海婴偕夫人及儿子周令飞
到访。徐昭武告诉记者,周海婴对学者们的研究和询问非常配合,也很热情,“一般名
门之后难免会有点架子。但是海婴非常谦和,没有一点架子,对我们都非常有礼貌。”
以上抄自南师附中的介绍
另外清凉山旁边的龚贤故居和王安石故居有不少字画, 你应该喜欢的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9 二00六年五月的一天,我坐在井然有序的哥本哈根机场的候机厅里,准备转机前往奥斯
陆。身旁不同国家的人在用不同的语言小声说话,我的目光穿越明亮的落地玻璃窗,停
留在窗外一架挪威航空公司飞机的尾翼上。我被尾翼上一个巨大的头像所吸引,我知道
自己过会儿就要乘坐这架飞机前往奥斯陆。为了消磨时光,我心里反复思忖:飞机尾翼
上的头像是谁?
我的思维进入了死胡同,身体一动不动。我有似曾相识之感,他的头发有点蓬松有点长
,他的鼻子上架着一付老式的圆型眼镜。
开始登机了,我起身走向登机口。然后我坐到挪威航空公司航班临窗的座位上,继续想
着尾翼上巨大的头像。我总觉得曾经见过他,可他究竟是谁?
就在飞机从跑道上腾空而起的剎那间,我的思维豁然开朗,我想起来他是谁了。同样的
头像就在一本中文版的《培尔?金特》(PeerGynt),他是易卜生。看着窗外下面的哥
本哈根逐渐远去,我不由笑了起来,心想这个世界上有过很多伟大的作家,可是能在天
上飞来飞去的作家恐怕只有易卜生了。
我降落在易卜生逝世一百周年之际的奥斯陆,绵绵细雨笼罩着奥斯陆的大街,印有易卜
生头像的彩旗飘扬在大街两旁,仿佛两行头像的列队,很多个易卜生从远...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20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28
·佚 名·
有些事情,不能深入去想,一旦深入去想一想,就可能出现问题。例如鲁迅先生,在
1949年以后一直是第一文化伟人的形象,文章道德至高至上,在大陆基本看不到负面评
价,曾经与他文斗的人都被列入“狗屎堆”的行列。有时候我会想:大陆以外的中国人
是如何评价鲁迅先生?是不是也尊他为国学大师?有一次我很大不敬,对鲁迅先生的两
句诗产生疑问:“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先生这是在与谁称兄道弟
?又很轻佻地要泯什么恩仇?
我这个人很懒,想了一下,也就放过去了。最近看到一篇网文,题目是“鲁迅用什么报
答日本人?”,比较深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作者搜集了鲁迅先生题写的很多诗句条幅
,特别是1927年~1936年鲁迅先生在世最后9年的作品,与鲁迅先生的日记对照。这9年
鲁迅先生居住上海,这些作品都是赠送给日本人的,“在这9年里,鲁迅的中国朋友没
有日本朋友多,鲁迅和中国人的来往没有跟日本人来往的多。”
作者逐条展示,有些诗句条幅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温情... 阅读全帖 |
|
y*******g 发帖数: 20 | 21 长虹冤案泡制完成后,立即被鲁迅研究界无条件地认同,并以《两注》为纲,通过《
鲁迅全集·注》、《鲁迅传》、鲁迅研究专著和文章等媒体,进行“照猫画虎”式的拓展
。之后《两注》及其拓展文字又为文化界以至整个社会所接受,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社会力
量的社会共识。拓展过程中,竟然有“突破”《两注》“框框”,把“弄假”发展到及至
的典型例子。这个“典型例子”就是1990年2月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的婚姻与
家庭》一书。在此书的《我是夜,则当然要有月亮的》一节中,作者竟以栽赃陷害的手段
诬陷长虹,可谓是一支黑笔。
一
《鲁迅全集》的注,是鲁迅研究中最具权威性的文字。它不具名,代表鲁迅研究界的看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鲁迅研究机构是国家机构,再加上鲁迅的特殊地位,它的认定就是
社会认定,具有即大的权威性,社会各界对它深信不疑。
据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鲁迅全集》注的初步统计,54篇“鲁迅文字”中,涉及
长虹的注共有注71条。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注与1956年版《鲁迅全集》的注相比较,
有了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是《注8》的内容有了明显的改变,二是增加了《注5》及与 |
|
f*****e 发帖数: 939 | 22 10月30日,孔和尚参加的“平江不肖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反响颇佳。平
江的张奇珍先生写了一篇《孔庆东教授趣谈平江不肖生》:“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最
引人注目的专家学者,首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孔庆东教授,孔教授一下飞机,去机场迎
接他的司机就认出了他,这是因为孔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经常主持《百家讲坛》的缘故,
是专家学者中的明星。”孔和尚插一句,首先认出我并请我签名的,是几名不相干的接
其他客人的孔和尚的粉丝。而平江宣传部的领导并不认识我,反而问我:“他们为什么
要请你签名啊?”孔和尚答曰:“我是著名书法家,你们都不知道么?”他们半信半疑
地点了点头,平江领导之淳朴,可见一斑也。
张文又写道:“这次研讨会,安排孔教授两次发言,一是专题发言,二是总结发言。孔
教授的发言风趣幽默,人称‘孔氏风格’。本次研讨会上,说平江不肖生在中国文学史
上的影响不亚于‘平江起义’的人,就是他。”孔和尚再插一句,俺说的不是在“中国
文学史”上的影响,而是对于中国武侠小说和平江文化的影响。平江广大干部群众只知
道彭德怀张震,不知道向恺然,这是分不清金牌银牌的短视表现也。正所谓,“我的讲
话,好评如潮;我...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2420 | 23 这个排版没法看,下面这个好些。
blog.caijing.com.cn/expert_article-151278-43440.shtml
腾讯微博达人脱口秀2012年9月25日20:00~21:30
周欣 : #提问方舟子聊鲁迅#林语堂女儿林太乙说鲁迅的笔是可以杀人的,老师你
是否认同?
方舟子 : 笔杀不了人,杀人的是权力。鲁迅无权无势,文笔再犀利也杀不了人。
Sagittarius :#提问方舟子聊鲁迅#请问方先生,鲁迅在你的人生中,是一个什么
样的角色,或者说起到了什么作用?
方舟子 :在我人生观形成的阶段,鲁迅的著作起到了人生老师的作用。我没在中国
社会上混过,无多少中国社会的阅历,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很多都来自于鲁迅著作。
liusf969 : #提问方舟子聊鲁迅#在20年代那样如火如荼的年代里,鲁迅这样的性
格和作为,为什么没有加入国民党或共产党?
方舟子 :鲁迅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又对中国社会和人性看得透,不至于狂热地投身
到政治当中去。即使在晚年被视为共产党同路人,仍然没有丧失独立、批判立场。
花甲凡童 :#提问方舟子聊鲁迅#鲁迅没活到1966年代是幸运。老舍没投湖就不是老...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24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
客。
——《呐喊 ·自序》(1922)
昏乱的祖先,养出昏乱的子孙,正是遗传的定理。民族根性造成之后,无论好坏,
改变都不容易的。
——《热风 ·随感录三十八》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又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
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
者,但却又绝得日见其光荣。
——《坟 ·论睁了眼看》
虽是国民性,要改革也得改革。
——《华盖集 ·这个与那个》
这是因为中国人底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必至于如此,大概人生现实底缺陷
,中国人也很知道,但不愿意说出来;因为一说出来,就要发生“怎样补救这缺点”的
问题,或者免不了要烦闷,要改良,事情就麻烦了......所以凡是历史上不团圆;没有
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骗骗,这实在是... 阅读全帖 |
|
f**z 发帖数: 186 | 25 涨知识:鲁迅的经典名言 句句让人感叹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
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
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
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
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
领土的作家”。
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
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未有天才之前》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
长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里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随感录二十五》一九一八年
说话到真人厌恶,比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
——《「坟」题记》一九二六年
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枪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
人认...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26 ☆─────────────────────────────────────☆
ssbd (小破喵) 于 (Tue Apr 6 23:39:35 2010, 美东) 提到:
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争论自家人
摩罗本来是老将的
醒过味了,写了本《中国站起来》。可想而知,右右们一定是群起而攻之的。最看不惯
中国人能站起来的
孔庆东是小将
基本是鼓掌的,但是摩罗矫枉过正把鲁迅也批了
孔庆东很为难
写下了这篇博客
全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da3610100gj58.html
下面节选鲁迅的部分
《中国站起来》对鲁迅的批评未必准确
我喜欢《中国站起来》,但是并不同意书中所有的观点。《中国站起来》对五四运动进
行了一些清理工作,对鲁迅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站起来》恐怕
有偏颇之嫌,理解鲁迅可能需要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
“五四”时期有左翼,有右翼,还有“无党派人士”,还有逍遥派。鲁迅作为个体,在
“五四”的群体当中是非常独特的存在。鲁迅的精神活动不始于“五四”,从晚清就开
始了。据我对鲁迅的研究,鲁迅主要的思想框架,在...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27 二、“文革”一代对鲁迅的热爱和崇拜:变态的文化现象
人的诸多需求当中,对知识、文化、思想的追求,维系着他的精神生命,否则他可
能会感到生命的茫然,精神的虚空。若这种寻求答案的精神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成为
“精神饥渴”。人的“求知”的欲望还与另一种欲望,即实现自己本真生命的欲望,结
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人不会心甘情愿地总在欺骗和谎言中生活,否则他一定会有一种
心灵、思想与生命脱节的茫然和恐惧感。祥林嫂到生命要终结时还在追问灵魂的有无,
阿Q临枪毙时还在想“过20年又是一个”,这些文学表达都说明,再愚昧的人在潜意识
里也会通过他特有的方式,追求灵魂在生命中的统一,试图努力把握自己的生命形态。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早就说过,最令人绝望的是“他不得不选择做一个并非自己本身
的人”,“与绝望相反的则是一个人能够自由地成为他自己”。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生命
,真实地面对生命活动着的整个外部世界,在自己所实际经历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精神的
落脚点,对人是极为重要的事。
然而,这一切对于60、70年代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来说,都成了“奢侈”。
当他们落入巨大的恐惧或政治热狂中时,可能暂时...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28 续上
三、当年人们从鲁迅那里学到了什么?
那么,在这种对鲁迅的热爱和崇拜当中,人们究竟学到了什么呢?
一位学者曾这样回忆“文革”中鲁迅对他的影响:“当文革期间,没有什么更多的
书可读的时候,鲁迅的杂文却成了文化大革命中除了《毛泽东选集》之外的最有力的战
斗武器,那时的鲁迅在我们心中则是一个尖锐犀利、充满战斗激情的斗士形象。当然,
他的老到、尖刻和冷峻,也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深刻战法。这个其貌不扬但又高大伟岸
的小老头成为我们一代人的精神偶像。在那个弥漫着战斗硝烟的严峻阶级斗争的年代里
,读‘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样的文章,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无疑是太深奥
了一些。但是,那‘痛打落水狗’的战斗主旨,也还是略通一二的,尽管这种误读扭曲
过我们的灵魂,但它毕竟为我们以后更深刻地认识鲁迅提供了一个参照系。”[10]“文
革”期间这位学者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还没有产生上面说的那些青年的“精神追
求”。他也并未说那“最有力的战斗武器”和“一种深刻战法”在“文革”中是怎么发
挥作用的。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篇回忆中看到当时鲁迅精神的影响:“1966年8月18日,史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9 本来只是随便说说的,没想到海日追了过来,海日是史海沉钩老ID和名ID,不过这个
名气好像不是很好,当然这是题外话,不多说了。
说起拔高,那是时评和杂文吧,说匕首一样的锐利,然后在文革时期,这是可以能够读
很少的作家之一,所以余华怎么说。
只说纯文字意义上的吧,我的还没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外一颗也是枣树,就
让很多人正的不可开交了。
我曾经分析过,这不是鲁迅写错了,只是自己觉得这样写好玩,或者创新,这话不
能说很好,也不能说错,当时语文老师曾经反复分析过,这在语法上是错的,可是我真
不觉得是错的。
鲁迅的文章,这样的话都被人反复解读,不由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红楼梦》是好书,
虽然我没看懂,所以觉得不怎么好。
好吧,这话说的我有点文盲的感觉。但是再好,也无需这么多人集体研究,甚至还成立
了一个研究红楼梦的协会,形成了红学。
这真是吃饱不了没事做撑的,这样为了一本书专门研究,就是无限的拔高。而为了鲁迅
先生这么一个人,这么多人研究和赞美,也是很大的拔高。
至于说阉割,现在就已经全没了。 |
|
s*****V 发帖数: 21731 |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turnV (土星五号),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藤井省三:鲁迅文学永远活在日本人心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 00:42:35 2012, 美东)
日本媒体最早介绍鲁迅,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最后一年——1909年的事,在明治中期
的著名评论家三宅雪岭担任主笔的半月刊《日本和日本人》5月1日那一期上。这期的“
文艺杂事”栏目中,刊登了这样的报道:“本乡(东京的地名——笔者注)周某,不过
二十五六岁的中国人兄弟,读了很多英德两国语言的西洋作品,而后在东京出版了只需
30钱的书《域外小说集》……”记载了鲁迅、周作人兄弟的世界文学全集《域外小说集
》第一卷的刊行。鲁迅的本名正是周树人。这是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最早介绍鲁迅的文
章。
最早登载鲁迅作品日语译文的是北京的日语周刊《北京周报》(1922年6月4日第19
号),译者是周作人,作品为《孔乙己》。《北京周报》其后还刊登了鲁迅自身翻译的
童话《兔和猫》。这两篇是世界上最早翻译的鲁迅作品。
此后在日本国内由日本人翻译的鲁迅作品开始增加。19...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31 日本媒体最早介绍鲁迅,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最后一年——1909年的事,在明治中期
的著名评论家三宅雪岭担任主笔的半月刊《日本和日本人》5月1日那一期上。这期的“
文艺杂事”栏目中,刊登了这样的报道:“本乡(东京的地名——笔者注)周某,不过
二十五六岁的中国人兄弟,读了很多英德两国语言的西洋作品,而后在东京出版了只需
30钱的书《域外小说集》……”记载了鲁迅、周作人兄弟的世界文学全集《域外小说集
》第一卷的刊行。鲁迅的本名正是周树人。这是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最早介绍鲁迅的文
章。
最早登载鲁迅作品日语译文的是北京的日语周刊《北京周报》(1922年6月4日第19
号),译者是周作人,作品为《孔乙己》。《北京周报》其后还刊登了鲁迅自身翻译的
童话《兔和猫》。这两篇是世界上最早翻译的鲁迅作品。
此后在日本国内由日本人翻译的鲁迅作品开始增加。1935年岩波书店出版了岩波文
库版《鲁迅选集》,1937年改造社出版了7卷本的《大鲁迅全集》,由此鲁迅成为了日
本读书界不能或忘的名字。
鲁迅受过夏目漱石的《哥儿》、森鸥外的《舞姬》、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
梦》、芥川龙之介的《毛利先生》等日本文学的影响。另...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32 鲁迅先生一生非常珍惜时间,但与此同时,他却从不把进行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情趣看作是浪费时间。恰恰相反,他以此丰富生活,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养护身心。
鲁迅先生的第一个业余爱好是篆刻。他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便学会了刻印的本领。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在鲁迅的著作中,《蜕龛印存(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贵资料,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其次,鲁迅先生喜欢猜谜语。孩提时,鲁迅先生的祖母常教他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还在《长命灯》里,把儿时的猜谜乐事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番。鲁迅还常幽默地用“谜语”写信、题书名和做笔名,在他用过的一百多个笔名里,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圉”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之意。
除了上述两个爱好之外,鲁迅先生还非常喜欢种花木。鲁迅先生一生喜爱花木。少年时,鲁迅就读了不少有关花木的书籍,如《花镜》、《兰惠同心录》、《广群芳谱》等。中年时,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1923年,鲁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一个四合...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2420 | 33 再说周海婴厚诬鲁迅相信中医
·方舟子·
近日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采访时声称鲁迅并不反
对中医,“我们家里从来没有拒绝过中医中药,对中医一
直都很相信。”举的例子是:“我母亲(许广平)身体不好,当时因过度劳累,患
有妇科病,我父亲买来‘乌鸡白凤丸’给母亲服用,很快见效。这种中药丸,后
来父母亲还介绍给萧红服用,因她也是体弱劳累,生活不安定,以至患了妇科疾
病,结果也治愈了。”
网友纯翔发现许广平在1946年写的《追忆萧红》对这个“乌鸡白凤丸”事件
有详细的记述,与周海婴的说法相比,可谓大相径庭,不仅不能证明鲁迅相信中
医,反而可做为鲁迅不相信中医的佐证:
根据许广平本人的叙述可知,“乌鸡白凤丸”不是鲁迅买的,而是许广平瞒
着鲁迅去买的,因为“鲁迅先生是总不相信中医的”,所以许广平一开始不敢告
诉他。等到病好了以后,才告诉他。鲁迅看到“乌鸡白凤丸”治好了许广平的
“白带”,才“对于中国的经验药品也打破成见”,把这个经验告诉一些朋友。
介绍给萧红服用治痛经,则是许广...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34 人亲儿子厚诬老子干什么,老方真是顽固倔强得可以。
再说周海婴厚诬鲁迅相信中医
·方舟子·
近日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采访时声称鲁迅并不反
对中医,“我们家里从来没有拒绝过中医中药,对中医一
直都很相信。”举的例子是:“我母亲(许广平)身体不好,当时因过度劳累,患
有妇科病,我父亲买来‘乌鸡白凤丸’给母亲服用,很快见效。这种中药丸,后
来父母亲还介绍给萧红服用,因她也是体弱劳累,生活不安定,以至患了妇科疾
病,结果也治愈了。”
网友纯翔发现许广平在1946年写的《追忆萧红》对这个“乌鸡白凤丸”事件
有详细的记述,与周海婴的说法相比,可谓大相径庭,不仅不能证明鲁迅相信中
医,反而可做为鲁迅不相信中医的佐证:
根据许广平本人的叙述可知,“乌鸡白凤丸”不是鲁迅买的,而是许广平瞒
着鲁迅去买的,因为“鲁迅先生是总不相信中医的”,所以许广平一开始不敢告
诉他。等到病好了以后,才告诉他。鲁迅看到“乌鸡白凤丸”治好了许广平的
“白带”,才“对于中国的经验药品也打破成见”,把这个经验告诉一些朋友。
介绍给萧红服用...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233 | 35 上中学的时候,我的物理老师问我:“你说,学好物理的关键是什么?",我说:“不
知道。" 然后她告诉我,是学习建模的的方法;后来我上大学后,才发现建模不仅仅
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在很多领域也是研究经济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方舟子有这样的概念来研究这些文章,可是他建立的模型不够完善,有些原因结果比较
牵强,甚至有吹毛求疵之嫌,这是他不能让所有人信服的原因。
可是,去用这样的方法考虑问题没有什么错误,没什么好耻笑的。
还有就是模型的使用是否得当,即使一个好的模型,它也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或一部分问
题,不是万能的。需要指出的是,鲁迅先生受过高等教育,他自认为成绩平平,未落第而已,
十分谦虚自勉;而且,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人物,负面评价也是层出不穷的,更何况如今
的小辈们。所以用鲁迅先生成绩不优秀能写文章来作为韩寒是个天才,天生精通文墨的反证
也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是是非非专靠网络很难断定,因为网络本身就是虚幻的世界;物质的真假还需呈堂供证以
辨黑白。 |
|
c***s 发帖数: 70028 | 36 常俊曙(受访者供图)
对话人物
常俊曙,29岁,河南平顶山人,2009年7月,因向往北京大学,只身前往北京,辗转成为北大保安队一员。因出书给保安队带来了困扰,几天前选择了离开。
对话背景
日前,常俊曙将自己积累多年的文稿集结出版为28万字的纯文学书籍,并请到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原中文系教授钱理群为其作序。其坚持内心,敢于追梦的执着,被钱理群教授亲切地称为“精神流浪汉”。
被称“精神流浪汉”
华商报:你的这本书是纯文学类的,但似乎这类书不被市场看好。
常俊曙:对,我之前联系出版社时也非常不顺,被拒绝过很多次。一家出版社编辑看了我的文稿后就劝我不要出了,说这种又是散文又是诗歌的纯文学书很难卖,而公费出版既没有名额,也没有市场。但我还是想出,最后花了3.1万元自费出版——其中,书号1.5万元,排版、编辑、冠名费用2000元,一共印了2000册,每本印刷成本7元。因为是自费出版,所以不会给我版税。书印好后我会请出版社在全国的销售点帮我代销,其中34%利润归自己。
华商报:为什么想到要出书?
常俊曙:我从初中开始就很喜欢写作,有什么所思所想我都会写下来,这些年陆续积累了许多文章,有杂文、议论文...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23939 | 37 日本学者永田圭介《秋瑾——竞雄女侠传》一书有助于弥补我们秋瑾研究中的诸多
缺憾。书中首次披露了秋瑾与鲁迅留日时在一些问题上的冲突等易为国内学界忌讳的细
节。
作者根据日本报刊的资料记载,细述革命文豪陈天华因抗议日本颁布“取缔清国留
学生规则”而蹈海自杀和宋教仁、秋瑾等组织追悼活动的经过,云:
翌日(12月9日),留学生们公推秋瑾为召集人,在留学生会馆中的锦辉馆召开陈天
华追悼会,会上,她宣布判处反对集体回国的周树人(鲁迅)和许寿裳等人“死刑”,还
拔出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大声喝道:
“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可见,在如何对待日本政府压制中国留学生革命活动的问题上,自费留学的秋瑾与
官派留学的鲁迅、许寿裳等人之间出现过激烈的冲突,这对深入研究鲁迅的生平事迹与
早期思想,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料线索。为了表明作者不是有意偏袒秋瑾,作者还特意引
用北冈正子在《鲁迅——在日本这
个异文化的国度中》一书中对秋瑾的赞誉,展示这位中华女侠的风采:
这位女性,不仅姿色动人,还言谈爽快,令须眉黯然逊色。事情发生后,秋瑾带头
四处奔走,在学生中做了大量的说服动员工作,在她身边很快就集结了七八百名...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2420 | 38 鲁迅晚年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吗?
·方舟子·
鲁迅《〈呐喊〉自序》一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使得其中对中医的论断—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并经常被人提起。这使得一些中医支持者非常尴尬。有人说,这是因为鲁迅的父
亲在患水肿后被“庸医”——其实是当时绍兴著名的中医——用经霜三年的甘蔗、
原配蟋蟀一对、败鼓皮丸之类稀奇古怪的中药治死(《朝花夕拾·父亲的病》),
痛恨中医而产生的“偏激”看法。其实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得明明白白,
他对中医的这个著名论断,是在新学堂接触到现代医学,与中医进行比较之后,
理性思考的结果:
“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
操。生理学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
了。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
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
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39 http://www.ideobook.com/doc/chinese_academia_corruption.pdf
亦 明
一 前言
学术腐败是九十年代之后风靡中国大陆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继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之
后的另一个大规模、深层次的社会腐败。学术腐败的具体表现就是,学术界人士,上至
院士、
博导,下至研究生、大学生,抄袭剽窃成风,巧取豪夺成性,弄虚作假为常,欺世盗名
为荣。
不仅如此,学术腐败已经从学者的个体行为发展成集体、集团行为,并且有制度化、合
理化
的趋势。比如,大学普遍向高官明赠暗送高等学位,学术界头面人物公开地、明目张胆
地欺
骗政府、舆论和社会,学术机构对学术腐败现象不仅熟视无睹,任其泛滥,甚至包庇纵
容,
等等。
不过,在中国,对学术腐败现象的讨论和揭露目前主要停留在互联网上。在社会上,中
国的一般民众对学术腐败现象几乎一无所知,或不甚关心。在大学,在科研机构,尽管
人们
承认学术腐败的存在,但对它的严重程度却看法截然不同。在中国的常规媒体上,讨论
学术
腐败问题的文章和报道充其量也就是零星的,表面的。而中国的政府部门至今未对学术
腐败
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或...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0 感谢desmond的推荐和链接,看了霍建起导演的这部新片。感觉编导在剧本上花了不少
功夫,但似乎内力稍有不及。说几处我觉得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指点。
电影开始时,病榻上的萧红摸索床头的药瓶。照料她的骆宾基急趋前问找什么,她放下
手闭着眼睛赌气似地说:不找什么。这个镜头立刻让我想起《The Hours》的开头,
Virginia Woolf从楼梯上走下,丈夫问她how is sleep,她无精打采地回答uneventful
。两位病中的女作家都以独特、忧郁的亮相先声夺人。Woolf更为自然真实,用词精彩
有力;萧红面对非亲非故舍命照顾的朋友则显得不很合常理,有点使小性子和小家子气
了。
骆宾基随后表白他为什么愿意舍命陪君子:“您的文字开阔,浩荡,舒缓,流动着无尽
的忧伤,我崇拜您……”这样的文学评论是抒情美丽的,这样的电影对白是虚假无力的
。而萧红听着自抚脸庞而笑,这抚摸显得很自恋。后来当萧红面对好友阿虚和丈夫萧军
私通时愤愤地说“我们像演戏一样”,严重感觉编剧心虚词穷。结尾时骆宾基又来夸示
他对萧红数度被弃的人生悲剧的深刻理解:
“她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她裸露着,不是身体,而是灵魂。她用... 阅读全帖 |
|
h*d 发帖数: 19309 | 41 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博士论文被指存在多处抄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5日03:09 京华时报
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博士论文被指存在多处抄袭
《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一文中,汪晖被指多处
抄袭。本报记者胡雪柏摄
3月10日出版的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刊发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
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文章中,清华大学
中文系教授、《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写于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被指存
在多处抄袭。王彬彬称,他通过比对发现,汪晖的抄袭对象至少包括李泽厚的《中国现
代思想史论》等5部中外专著,抄袭手法则包括“搅拌式”、“组装式”、“掩耳盗铃
式”、“老老实实式”等。
汪晖希望此事由学术界自己来澄清。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
群昨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今天的学术标准来看,《反抗绝望》可能确实在引
文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但不能简单称之为剽窃。钱理群同时表示,该书的核心观
点应该是汪晖独立思考的结果,汪晖对鲁迅研究的贡献不能否定。
>>王彬彬
意外发现 |
|
a**u 发帖数: 7128 | 42 沉默即死亡--刘晓波看钱钟书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39285次) 时间:2001年09月05日 14:58 来源:王宏亮 转载
在当代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文化人成为供人研究的专门学问,为此还要成立专门的研究
机构,出版专门的学术刊物,如"鲁迅研究"、"郭沫若研究"、"茅盾研究"等等,但是这
些被作为专门学问的人物大都已经作古,很少有著名的文化人还活着的时候,就被政府
和学术界作为专门学问供人研究,并且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大力提倡。 但是,改革开放
后的中国,产生了一门新学问,叫做"钱学",为此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钱钟书研究
学会",出版不定期的研究专刊《钱钟书研究》。虽然钱钟书于九十年代末已经作古,
但是"钱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从八十年代就出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解释者周
扬就把钱钟书称为真正的学问家,把《管锥篇》称为学术研究的典范。新世纪伊始,中
共政治局委员、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在《光明日报》发表整版悼念长文,赞美钱钟书
的学问之博大精深和人格之崇高正直。钱钟书活着的时候,中共第三代的江核心对"钱
老"都很尊敬,逢年过节或钱老的生日,都有政治局级的人物登门探望。在中国,能受
到...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3 16日,鲁迅文化基金会、美国鲁迅文化传播协会和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鲁迅与
马克·吐温图片展》在南加州的工业市举行了隆重盛大的揭幕典礼。
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表示,能够在美国洛杉矶参加“鲁迅与马克·吐
温图片展”的开幕仪式,共话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感到非常激动。他代表本次展览的
主办方鲁迅文化基金会,也代表鲁迅家属,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
的感谢。他说,祖父鲁迅出生于中国浙江绍兴,原名是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鲁
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也是他用的最多的笔名。今年恰逢《狂
人日记》发表一百周年,也是鲁迅文化基金会主办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周令飞表示,鲁迅对于美国文化也非常关注,收藏了大量的美国文学著作。1931年,鲁
迅把自己收藏的马克·吐温小说《夏娃日记》请青年翻译家李兰译成中文,并亲自写序
言介绍该书,同年在上海出版。在序言中,鲁迅高度评价了马克·吐温及其作品,指出
他是“只要一翻美国文学史,便知道他是前世纪末至现世纪初有名的幽默家”,认为他
“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由此可见,在鲁迅的内心,己经与马克·吐温展开
了对...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1630 | 44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文章深刻吗?我以为,鲁迅的观点其实非常主观偏激,只不过其
风格“嬉笑怒骂”,增强了说服力。人的心理有一个特征,同样一个观点,以说教的方
式表达人多半会觉得反感,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则会令人放下心防,不由自主的产生有道
理的感觉,并且记忆深刻。鲁迅的强项就在于此。但是他的观点具体如何,我举几个最
有名的例子来分析一下。
第一,阿Q的精神胜利法,或者说YY。这是鲁迅塑造的一个“典型劣根中国人”的形象
。仔细想想,精神胜利法真的是中国人的劣根吗?前几年,昆汀有个大片叫Inglorious
bastards,里面YY一群犹太人特工在二战期间火烧希特勒,改变战争进程,大批犹太
人为此叫好,不知道这算不算精神胜利法的极致?哪些崇拜马克思,爱因斯坦等犹太人
的中国人对此不知有何感想?
精神胜利法实为普遍人性的一部分。当一个人受到挫败,会想象如果翻盘了会是怎样,
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自我保护机制,维持心理平衡。当然,最有智慧的人会看破一时成
败,几乎不受影响,最愚蠢的人失败之后则会一蹶不振,自认没出息,对胜利者五体投
地(从这角度讲,那些自恨的中国人其实还不如阿Q)。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居中...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45 “文革”是历史因果链条中的一节,它是“五四运动”从精神到实践的肢体语言;如果
没有钱玄同、鲁迅这帮文人对中国文化的彻底否定,就不会有后来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毛只不过聪明地利用了“五四运动”的肢体语言来达到他的政治目的。因此说鲁迅
等“五四”的精神斗士们才是“文革”的元凶。
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体现在鲁迅的“阿Q”身上,“阿Q”是你,是我,也是鲁迅自己;这
种精神就是实用的功利主义。鲁迅是如何表现实用这种实用的功利主义的呢?
人是追求快乐的动物。实现快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外物刺激感官的文明,这就是西方
的物质文明,另一种是追求内心修养到达天地人一体快乐的文明,这就是中国道德文明
。鲁迅从道德文明的中国一下了来到物质文明的“东洋”日本。他体味到了从没有的洋
玩艺的快乐。这便让他仇恨起道德文明的中国文化来了。这才有了奚落中国文人的《孔
乙已》,否定中医的《药》,攻击儒家文化的《狂人日记》,抽自己嘴巴的《阿Q正传
》,为社会抹黑的《祥林嫂》等等。钱玄同甚至号召国人放弃表意文字的汉字,而改用
洋人的拼音文字。人们恐后人看不懂祖先说过的话,于是给汉语张冠李戴加了拼音。搞
的现在大学生写的字退回到结...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6 看到《无问西东》特写20年代访华的泰戈尔,及其身边的金童玉女徐志摩林徽因等,立
刻想到鲁迅对此事的嘲讽。兴起找来鲁迅的所有记述,基本没有对泰戈尔本人或作品的
直接评价,主要讥刺的是围在老泰身边、被《无问西东》称赞为“自信、笃定、从容”
的诸位精英。
1924年5月8日,鲁迅在日记里记录参加北京文化界为泰戈尔举办的祝寿活动:“晚孙伏
园来部,即同至中央公园饮茗,逮夕八时往协和学校礼堂观新月社祝泰戈尔氏六十四岁
生日演《契特罗》剧本二幕,归已夜半也。”其时,社会名流梁启超联合北大校长蔡元
培、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等人创办讲学社,每年邀请一位国外著名学者访华讲学。泰戈尔
是继杜威、罗素、杜里舒(Hans Driesch,德国哲学家)后的第四位讲者,于24年4月
12日到上海,走访杭州、南京、济南、天津与北京。祝寿当日,名流与高帽云集。胡适
致主席辞,称泰戈尔是革命的诗哲。梁启超主持赠名典礼,送泰戈尔中文名曰竺震旦,
意“如日之东升西落,如雷之震天撼地”。
5月26日,鲁迅给求他帮助出版小说的北大学生李秉中写信说:“《边雪鸿泥记》事件
,我早经写信问过,无复,当初疑其忙于招待‘太翁’,所以无暇。”...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47 http://www.guokr.com/post/46860/
鲁迅
从“中医是骗子”到收藏中医典籍
鲁迅是中国文坛的泰斗。对于中医,他起先是认可的,以其少年时多次请中医大夫为父
亲诊疗即可看出。其后由于父亲不幸病故,鲁迅开始反对中医,个中原因比较复杂。他
曾在《坟·从胡须说到牙齿》中,写到自己早先对中医不满的特殊因由,“其中大半是
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携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鲁迅曾经在他的《呐喊自序》中明确地表达了对中医的不满:“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
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
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也正是由于基于对中医的失
望,鲁迅萌生了到日本学习西医的想法,于1902年赴日本在仙台学医。
纵观鲁迅的一生,他对于中医的态度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其人生前后期发生过很大的
思想转变。从日本回国后,鲁迅先生改变了自己对于中医的态度,逐渐扭转了自己偏激
的观念。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鲁迅先生不断整理收集中国古代的医药典籍,二是他
在日记中不断记录自己利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经历。他... 阅读全帖 |
|
B*V 发帖数: 3365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教育部回应鲁迅文章大撤退 称仅广教版教材微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2 18:15:29 2011, 美东)
教育部回应鲁迅文章大撤退 称仅广教版教材微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3日02:05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昨天回应了有关“鲁迅文章大撤退
”的提问。她表示,在目前全国使用的六套中学语文教材中,只有一套教材撤下了鲁迅
先生一篇文章并换上了鲁迅的另一篇文章,“这只是非常小的微调,事实上没有做太大
的调整。”
昨天教育部举行发布会介绍《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在回答记
者提问时,续梅表示,今年教育部已经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教材的修订工作,目前正在
进行中。
续梅解释说,“鲁迅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不是有所减少”问题的起源可能是一
篇博文,说鲁迅的文章在中学教材中大撤退。去年,编剧刘毅在其微博上发帖称,“开
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3575 | 49 鲁迅的批判是对儒家思想和实践的批判:
第一,阿Q的精神胜利法,或者说YY。这是鲁迅塑造的一个“典型劣根中国人”的形象
。精神胜利法实为普遍人性的一部分。当一个人受到挫败,会想象如果翻盘了会是怎
样,
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自我保护机制,维持心理平衡。
——这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机制,但是如果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真正的翻盘,
岂不是更好?真正的勇者,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阿Q的YY之错
,不在于他没有梦想,而在于他没有意愿去实现梦想,活在自己假设的胜利之中,不肯
向现实迈出一步。骂YY就像骂Jerk一样,是很正常的指责。
——————————————————————————————
第二,孔乙己。孔乙己的回字四种写法,很多人津津乐道。网上也有文章嘲讽北美WSN
为现代孔乙己。这实际上是相当精准的类比,鲁迅对孔乙己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嘲讽,就
和如今网上对WSN的嘲讽一样,刻薄而恶毒。
孔乙己的落魄,就好像某个想当教授的人进不了学术圈,生活拮据,却还是不改喜欢谈
学术的习惯一样,这并不是什么劣根性。鲁迅对这样的人进行嘲讽,从另一面讲是鼓吹
市侩的思维方式,这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26819 | 50 方舟子那篇如下:
超人的鲁迅
·方舟子·
毛泽东毕生推崇鲁迅,起初自然是出于政治需要,到了晚年,我看就有些诚
心诚意了。他在四十年代对鲁迅的评价,后来成为大陆对鲁迅的盖棺定论:“鲁
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这时候,在他看来,
鲁迅首先是个文学家,其次才是思想家、革命家。到了毛泽东最后岁月的一次谈
话中,他却说:中国几千年来只出现过两个圣人,古代圣人自然是孔夫子,现代
圣人不是我,是鲁迅。既然称之为圣人,那么敬佩的自然是其思想,难怪临死前
的毛泽东,双眼已几乎失明,却还在用放大镜阅读那套人民出版社专门为他印刷
的大字版《鲁迅全集》;这位在林彪进贡的“四个伟大”称号中只承认“伟大的
导师”这顶帽子的一代枭雄,这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的“雄文四卷”与《鲁迅全
集》相比是显得多么渺小,而且会人亡书废,不可能传之久远呢?
毛泽东心目中的鲁迅思想的价值,大概与我们认识的并不一致。但是,自从
一九八一年海内外的鲁迅研究者轰轰烈烈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以来,他们越来
越多地把研究重心从鲁迅的文学成就转入其思想价值。在今天,鲁迅首先是作为
一个文学家,还是思想家,已经很难说了,所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