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发帖数: 5763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acidia (acidia), 信区: paladin
标 题: 所谓黄宗羲定律就是扯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5 20:33:50 2011, 美东)
只看表面,不找原因
“
黄宗羲定律,大意是指一种现象: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为减轻、规范农民的赋税而出
台的政策,在初期起到一定作用之后,往往最终变本加厉地加重农民负担。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明朝中叶张居正所施行的一条鞭法:将农民上缴的田赋、徭役以及其
他杂徵总为一条,折成银两,并明令不得增加其他名目的赋税。但到了明朝中后期,朝
廷仍然徵收其他赋税,如为了应付满族的入侵而开徵的辽饷等,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客
观上激化了农民起义。
明清思想家黄宗羲将此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后人将此现象称为“黄宗羲定律”。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曾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使用过该名词,而使其声
名大噪。
”
其根源是,历朝历代一开始的土地兼并不严重,纳税的人多,所以平均负担不严重,
到朝代的中后期,土地兼并过于严重,导致少量的人交纳全国的税负,这就是税负
加重的原因...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 清军进占浙东府县后,大学士张国维、督师兵部尚书余煌、礼部尚书陈函辉、大理寺少
卿陈潜夫等先后自杀。督师大学士朱大典据守金华,誓死不降。博洛亲自统率满、汉军
于六月二十三日从绍兴前往金华,二十六日把该城四面包围。由于明军在朱大典指挥下
凭城顽抗,博洛从杭州调来红衣大炮,浙闽总督张存仁也奉命带兵参加攻城②。清军以
绝对优势的兵力猛攻了二十天,直到七月十六日金华才被攻破。朱大典带领家属和亲信
将校来到火药局,用绳索捆在火药桶上,点燃引线,轰然一声,壮烈成仁。朱大典在明
末官场上以贪婪著称,然而当民族危难之时他却破家纾难,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清军进入金华,借口“民不顺命,因屠之”③,又炮制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
关于马士英的末路,诸书记载差异极大。大抵倾向于东林党的人都说他同阮大铖一
道投降了清朝,清军追杀隆武帝时在缴获的文书中发现了他降清后给明方的表文,因而
处斩。借以证明马士英先为奸臣,继为叛贼,死有余辜①。
然而,根据比较可信的材料,马士英并没有降清。清实录记载,顺治三年六月二十日,
“浙闽总督张存仁疏报:副将张国勋等进剿太湖逆贼,擒获伪大学士马士英、长兴伯吴
日生、主事倪曼青等。...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5763 | 3 只看表面,不找原因
from wiki
“
黄宗羲定律,大意是指一种现象: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为减轻、规范农民的赋税而出
台的政策,在初期起到一定作用之后,往往最终变本加厉地加重农民负担。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明朝中叶张居正所施行的一条鞭法:将农民上缴的田赋、徭役以及其
他杂徵总为一条,折成银两,并明令不得增加其他名目的赋税。但到了明朝中后期,朝
廷仍然徵收其他赋税,如为了应付满族的入侵而开徵的辽饷等,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客
观上激化了农民起义。
明清思想家黄宗羲将此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后人将此现象称为“黄宗羲定律”。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曾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使用过该名词,而使其声
名大噪。
”
其根源是,历朝历代一开始的土地兼并不严重,纳税的人多,所以平均负担不严重,
到朝代的中后期,土地兼并过于严重,导致少量的人交纳全国的税负,这就是税负
加重的原因
拿明朝举例子,明朝末年,宗室与官僚文人阶层占据了全国耕地面积的70%左右,而这
些人
全都是不交税的,导致全国的税收从30%的土地上来,这要是没人造反,简直是没天理了 |
|
b*******n 发帖数: 1267 | 4 明朝思想家: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梨洲先生介绍 百科首页 目录 帮助
明朝思想家: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梨洲先生 |
|
a**u 发帖数: 8107 | 5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Tue Aug 3 15:26:24 2010, 美东) 提到:
http://baike.baidu.com/view/42947.htm
中国的“人权宣言”
明末清初,有位伟大的思想家说: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他主张“无君”。
这就是我国近古代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爱国者黄宗羲。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比卢梭的《民约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黄宗羲
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读了这部书,可以知道过去历史上所有帝王制度的弊端。
”《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权,对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很大。梁启超
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
,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黄氏的民权思想,一直影响
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邹容和陈天华等爱国志士。
《明夷待访录》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
主政体的名著。
《明夷待访录》成书于公元...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375 | 6 任堂的话让邓名感到有些惊讶,他对明末人物并没有什么研究,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书
本和网络,在他的记忆力,似乎前世给黄宗羲的评价很高,是反封建反专制的思想家,
虽然这看起来这和黄宗羲称颂满清帝王为圣人有些矛盾,不过邓名并没有深入思考过这
个问题。
现在邓名不愿意接纳黄宗羲的弟子进入他的军队,只是出于不愿意在军队草创的时候出
现思想混乱——就像任堂刚才说的一样,要是邓名再用“祖宗之法不可变”和“事急从
权”做挡箭牌的时候,要是跳出来几个士人给任堂帮腔就讨厌了——对此邓名没有丝毫
的心理负担,即使是前世的宪政国家,军队也依旧是专制堡垒;此外,邓名还有一些实
用上的考虑,暂时这些江南士人无法给明军提供什么实质上的帮助,邓名当然更愿意把
利益给他的同志、或是用来和地方实力派交易,而不是白送给士人。
不过看起来任堂对江南士人的怨恨不仅限于此,邓名觉得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下这员
大将的理由,就试探着问起他为何对黄宗羲等江南士人如此反感。
“我们有今日之祸,全是江南士人造成的。”任堂对江南士人的感情很矛盾,一方面有
属于同一阶级的亲近感,一方面又有坚持抵抗者对失败主义者的蔑视:“当年就为了一
个拥立的问...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7 http://article.m4.cn/tradition/philo/1098138.shtml
余英时: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
字号:小 大 2011-04-25 10:28 作者:余英时 来源: 爱思想 我要评论(0) 分享到
民主与人权这两个完全起于西方的概念,前者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后者则兴起于文艺
复兴与启蒙之时[1]。然而,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知 识分子对诸如自由﹑平等﹑社会
契约等一揽子西方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如此着迷,以致于他们一直致力于将这些观念移植
到中国来。1949至1976年,中国大陆 的知识分子无法就民主与人权进行严肃的讨论,
而同时期的台湾和香港,自由思想则非常活跃,在那里,民主﹑自由﹑平等与人权受到
了凸出的关注。这一新的思想 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发展,我们可以分辨出两个不同的流
派。
一方面,中国自由传统的主流是以反儒学的面目出现的,在五四运动以及后来集结在台
湾《自由中国》周围的知识分子则强化了这一立场,而“发行人”胡适则独一无二地具
有既是《自由中国》又是反儒传统的双重身分。另一方面,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新儒
家也开始认真视民主和人权的课题。目...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8 余英时: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
http://article.m4.cn/tradition/philo/1098138.shtml
余英时: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
字号:小 大 2011-04-25 10:28 作者:余英时 来源: 爱思想 我要评论(0) 分享到
民主与人权这两个完全起于西方的概念,前者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后者则兴起于文艺
复兴与启蒙之时[1]。然而,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知 识分子对诸如自由﹑平等﹑社会
契约等一揽子西方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如此着迷,以致于他们一直致力于将这些观念移植
到中国来。1949至1976年,中国大陆 的知识分子无法就民主与人权进行严肃的讨论,
而同时期的台湾和香港,自由思想则非常活跃,在那里,民主﹑自由﹑平等与人权受到
了凸出的关注。这一新的思想 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发展,我们可以分辨出两个不同的流
派。
一方面,中国自由传统的主流是以反儒学的面目出现的,在五四运动以及后来集结在台
湾《自由中国》周围的知识分子则强化了这一立场,而“发行人”胡适则独一无二地具
有既是《自由中国》又是反儒传统的双重身分。另一方面,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新儒
家也开始认真视...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11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2 第六章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东源(OCR自《新学苦旅》)
追求“会通”者的苦衷
在礼仪之争以后,西学的传入基本中断。此时中国知识分子虽然在学术上有重要建
树,但在思维方式上、在骨子里,依然不脱固有的模式。总的说来,清代正统学术并没
有导致中国科学的复兴,到“乾嘉汉学”兴盛时反而更深地回到故纸堆中去了。作为掌
握着社会精神财富的知识阶层,竟然作出某种驼鸟式的反应,这是令人惊诧的。
想当年,“西儒”利玛窦带来西方科学文化之初,知识分子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徐光
启提出的“会通中西”思路。即“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历
书总目表》)。与他同时代的李之藻也说:西算“加减乘除,总不殊中土,至于奇零分
合,特自玄畅,多昔贤未发之旨。”(《同文算指序》)以上系就西学中的特殊门类—
—西历与西算而言的。就总体西学而言,则是利用其来“易佛补儒”。他们的这个思路
一直流行于此后若干代人中.如薛凤祚(1600-1680)说:“中土文明礼乐之乡,何讵
遂逊外洋?然非可强词饰说也。要必先自立于无过地,而后吾道始尊。此会通之不可缓
也。”(《历学会通序》)。这一思想指导下,他经三十余年而写成《历学会通》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第六章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东源(OCR自《新学苦旅》)
追求“会通”者的苦衷
在礼仪之争以后,西学的传入基本中断。此时中国知识分子虽然在学术上有重要建
树,但在思维方式上、在骨子里,依然不脱固有的模式。总的说来,清代正统学术并没
有导致中国科学的复兴,到“乾嘉汉学”兴盛时反而更深地回到故纸堆中去了。作为掌
握着社会精神财富的知识阶层,竟然作出某种驼鸟式的反应,这是令人惊诧的。
想当年,“西儒”利玛窦带来西方科学文化之初,知识分子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徐光
启提出的“会通中西”思路。即“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历
书总目表》)。与他同时代的李之藻也说:西算“加减乘除,总不殊中土,至于奇零分
合,特自玄畅,多昔贤未发之旨。”(《同文算指序》)以上系就西学中的特殊门类—
—西历与西算而言的。就总体西学而言,则是利用其来“易佛补儒”。他们的这个思路
一直流行于此后若干代人中.如薛凤祚(1600-1680)说:“中土文明礼乐之乡,何讵
遂逊外洋?然非可强词饰说也。要必先自立于无过地,而后吾道始尊。此会通之不可缓
也。”(《历学会通序》)。这一思想指导下,他经三十余年而写成《历学会通》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4 明末思想家、政论家就相当于现在的公知、意见领袖吧。他们言论的出格程度,远
超过今人的想象。他们敢公然论证帝王都是贼,现在有多少人知道呢。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
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周秦以后,君将豪杰,皆鼓刀之屠人。”
盖自秦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
—唐甄《潜书》
唐甄为明末清初书生,中过举人,做过近10个月知县,然后做了商人。但做了几年
商人最后还是赔了本,他就收摊了,跑去江南,依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
唐甄认为天下的乱源就是君无道。社会上之所以有“小人”、“女子寺人”、“奸
雄盗贼”那些黑恶势力,罪魁祸首就是帝王那样的恶贼,并遭致万民的怨恨。“君之无
道也多矣,民之不乐其生也久矣”
与唐甄同时代还有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被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著名启
蒙思想家”,都是牛人。
王夫之在明末中举,在湖北列第五名,因明亡失去了中进士的机会。明亡后,他积
极参加抗清活动,义军失败后则坚持不仕满清,专心做书生,把自己进阶为杰出思... 阅读全帖 |
|
y*****n 发帖数: 11251 | 15 跟着张煌言来的人看上去岁数不是很大,脸颊削瘦,面色有些苍白。见邓名就在面
前后,动作显得有些迟疑,见状张煌言急忙对他说:“不是和你说过么,保国公最喜欢
的就是平礼,尤其是对读书人,保国公是绝对不会受你们大礼的。”
“张尚书说得很对,”邓名笑眯眯地说道,虽然他只有二十岁出头,不过国公的爵
位在手,理论上张煌言见他都该磕头。不过邓名对亲王、郡王都不磕头,以前自封提督
的时候见到煌言只是拱拱手,现在当然不会接受别人的礼:“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这位是晚村先生。”
“草民吕留良,见过国公。”
张煌言和吕留良同时答道,报上家门后吕留良就又陷入沉默,听张煌言把他的情况
介绍给邓名。
吕留良今年才三十三岁,十七岁时,他的兄长吕愿良去扬州协助史可法,城破时极
其幸运地突围逃生。吕留良和侄子变卖家财,组织义勇军在太湖周围抵抗清军,他侄子
吕宣忠(比吕留良的年纪还要长)经张煌言举荐,被鲁王授予都督佥事职务。
鲁王和张煌言在钱塘惨败,君臣逃亡入海,吕宣忠被清军追赶,节节抵抗撤退到乌
镇,一次次尝试重振旗鼓可是次次被击败,最后绝望的吕宣忠解散了军队,命...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16 税负曲线牵扯千年兴衰
1279年,在元军的猛攻之下,雷州失守,逃至崖山的赵昺君臣,相对而泣,束手无策。
当元军的撕杀声渐行渐近时,丞相陆秀夫毅然负上8岁幼主赵昺,面向大海,纵身一跃
,自此南宋灭。
300多年后的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克北京外城,次日凌晨,崇祯帝朱由检在极度悔
恨之中自缢煤山,明朝亡。
不管是南宋赵昺,还是明末崇祯,他们可能至死都不明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葬
送了他们的大好河山。
穿越千年的历史薄雾,重温这些王朝更迭的悲剧结局,看似刀光剑影的力量对决,背后
都有一条神秘的税负曲线,勾勒出王朝大致相同的兴衰轨迹:
立国之初,吸取前朝教训,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人民安居乐业,府库充盈殷实,并达
盛世状况;盛世之时,享乐奢靡之风日盛,官府消耗逐年猛增,税负也就水涨船高,人
民开始不堪重负;盛世之后,官府开始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以致税收枯竭,民不聊生
,直至灭亡。
税负松紧看兴衰
作为维系王朝运转最为重要的经济基础,税负之松紧,不但是国家兴衰的晴雨表,也是
万民苦乐的温度计。
赵宋之殇,朱明之亡,原因杂陈,而其中一个关键,正是明末黄宗羲所说的“税负积累
莫返之弊”,也...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17 大明朝之亡,除了惯常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亡于一
个字,便是那个正人君子的“正”字。
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朝开始
“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到明中叶和明季,
一群腐儒更是走火入魔,不断地推波助澜,几乎完全屏弃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内圣外王
”的治国平天下之道,体用不分,纯以道德文章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节操不重才干,
造就了一大批只会与“异己”分子划清界限、天天猛搞批评与自我批评,余则一窍不通
的道德宪兵,以至大明江山之状况江河日下。
崇祯帝缢死煤山,未始不是因了这个“正”字。
在明清之季的党争中,东林党人就一直孜孜于这个“正”字,并以为这是天下之本。
话是没错。
可惜的是,这“正”也得看怎么个“正”法,譬如素有清名的东林一脉,就未必个个身
上干净有骨气;而阉党中人、贪官污吏,却又未必一定无气节。这个“正”字如何用法
,如何解法,实在很是耐人寻味。
好比东林魁首钱谦益、黄宗羲,还有历来臭名昭著的弘光朝“奸臣”马士英、阮大铖,
乃至著名的南明死节忠臣史可法等人的事迹,就都有着极强烈的... 阅读全帖 |
|
o*****p 发帖数: 2977 | 18 摘自 汗青著 《天崩地解——1644大变局》节选
在明清之季的党争中,素有清名的东林一脉未必个个身上干净有骨气,而阉党中人、贪
官污吏则未必一定无气节,如东林魁首钱谦益、黄宗羲和历来臭名昭著的弘光朝“奸臣
”马士英,以及著名的死节忠臣史可法等人事迹,就有极强烈的代表性。而其中牵涉到
的其他一些所谓正人君子楷模如大儒刘宗周、黄道周等人之表现,则颇令人齿冷。
马士英,字瑶草,贵阳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明
史》将其与温体仁、周延儒、阮大铖等一起列入奸臣传。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
河南、大同三府。崇祯初迁任山西阳和道副使,后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到此时,马士英的仕途都是颇顺利的,只是他做了巡抚后仅一月,就开始动用公款贿赂
朝贵,结果为镇守太监王坤揭发,被罚遣戍,随之流寓南京。
而马士英在南明弘光朝的得势与一方坐大,与当时同在南京的一位名列“逆案”的人物
——阮大铖,有极大关系。马士英与阮大铖两人就此熟识起来,也从此时开始,他们被
东林党人及大多史家指为阉党和大奸大恶的人物。
可实际上,阮大铖的名挂逆案与马士英被指奸臣,多少是有些冤枉的。认真追究起来,... 阅读全帖 |
|
r***u 发帖数: 1272 | 19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这种周期
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后人复哀后人”,不正好反映了中
国历史在变中保持不变的特点吗?这是一种规律,有人称之为历史定律。近来可以看到
,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历史事实,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不同的“历史定律”。这其
中有黄炎培所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定律;柏杨写的“瓶颈定律”;秦晖写
的“黄宗羲定律”;吴思写的“血酬定律”;杨光写的“传统权力合法性定律”以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定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定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定律;“兔死狗烹”定律;“成王败寇”定律;“家族盛衰循环定律”等等。
各种各样的说法,是否都能称之为“定律”,也有疑问。但它们确实是在不断地被
重复,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学者们何以对历史定律产生兴趣?我以为他们的用心,是要
打破我们历史上那些千古不变的东西。“后人复哀后人”,这样的重复,给我们太多的
痛苦。
从各种各样的说法中选出九条,姑且称之为“定律”,也谈一...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梁公启超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智性论
者”和“反理性论者”(anti-rationalist)一方面颇相牵缠,而另一方面又有...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5909 | 21 梁小民
2014年共读三百一十五本,月均二十六点二五本。小数点后没有四舍五入,因
为据调查,全国人均读书不到一本,分到每月也就零点零几,四舍五入后岂不是得出中
国人不读书的结论了吗?据我所知,中国读书的人不少,每个人都不四舍五入,也让咱
在读书上有点面子,别光在GDP上一枝独秀。
12月读书低于平均值,但等于理想值。年初时的计划是全年读三百本书,月均
二十五本。这个月讲了十天课,全在外地,外地学生热情,吃饭应酬占用了一些读书时
间。此外还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是校译完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部分,至此,
第七版的校译任务完成。二是反复思考比较,选出2014年十本休闲好书。其实追求数量
指标无意义,重要的在于享受读书的过程,这个月读的书如下:
1.《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蔡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在经济学家中我最敬佩的人之一就是蔡昉先生。在浮躁的学风中蔡昉先生是少
有的几个认真的人之一。尽管他已是社科院副院长、人大常委,位至副部级高官,但还
在认真做学问。我爱读他的书。我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但他的学风完全不同于那些
常在媒体上...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22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 阅读全帖 |
|
J*******l 发帖数: 133 | 23 一)【灰飞烟灭】
1908年11月,毒杀光绪帝之后,慈禧太后病逝,立光绪帝的五弟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其子溥仪为帝。慈禧是叶赫部,曾经杀害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之铁帽子王郑亲王瑞华、
怡亲王载垣、首席大学士肃顺(瑞华之弟),成功夺权,垂帘听政,引起清朝皇族的不
满。
1908年11月,《大公报》登出袁世凯奏请速开国会,实行宪政以安人心的新闻,让载沣
等恼怒不已。
1908年12月,大清皇帝登基典礼,3岁的溥仪坐在太和殿的宝座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时
,哭闹不止,父亲摄政王载沣哄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典礼结束
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议,摄政王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好象预示一种不祥之兆。
1909年1月,清王朝的开明派要求朝廷平反戊戌变法与维新派,载沣的岳父瓜尔佳·荣
禄正是囚禁、迫害光绪帝的元凶,为寻找替罪羊,载沣解除了军机大臣袁世凯的官职,
引发在朝廷与军队中的汉族官员的不满,“北洋陆军皆袁旧部,闻之大哗,个个摩拳擦
掌”,而载沣自己所任用依靠的这群人,无一不是亲贵、虽无能但权欲极重的庸才。
1909年2月,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清统治集团内部立宪组阁的呼声越来越高
,清... 阅读全帖 |
|
b*********y 发帖数: 203 | 24 黄宗羲定律,大意是指一种现象: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为减轻、规范农民的赋税而出
台的政策,在初期起到一定作用之后,往往最终变本加厉地加重农民负担。
明清思想家黄宗羲将此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后人将此现象称为“黄宗羲定律”。
现在,有土地的农民的税差不多都取消了,失地农民更谈不上赋税了。失地又失业的农
民是吃饱饭问题。
大量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存在,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引发社会动荡--<黄宗羲定律>
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
|
发帖数: 1 | 25 最近国内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誓言要给企业减税降费,来提振经济活力。我们会发现一
个叫做黄宗羲定律的现象,这个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大儒家之一,黄宗羲在曾经总结过
历朝历代的税制变化。一句话,叫做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
有田土无等第之害,就是说历朝税制改革每次都说要给农民减轻负担,而要减税降费,
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不仅减掉的负担又回来了,新的负担还加重了。
在大学历史系的晴辉教授在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时候就总结提出了这个黄宗羲定律,
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王朝以合并税负、减税的方式给农民减轻负担,要不然只是一段时间
能够享受实惠。干脆就是口惠而实不至被减掉那个负担,他总会以各种形式又重新加回
来。
这样的现象其实不仅仅针对农业,目前针对工商业也存在,没什么好处,只能叫人民群
众苦不堪言。 |
|
s*****e 发帖数: 506 | 26 说简体字易于书写,易于交流,所以推广简体字,我想,难道说中国古人就那么笨,
5000年来就从来没有想到把汉字简化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凭什么说古人聪明,凭什么
说什么华夏文明领先世界5000年呢?
然后,我被一些要恢复繁体字的说法忽悠了,也认为推广简体字是割裂中国文化的阴谋
!于是也积极倡导恢复繁体字。
可是,后来我看到马王堆出土的汉墓竹简和帛书,分明里边很多都是简体字啊,我一看
都认识!接着我再一查,啊约,其实大陆简体字比台湾繁体字更古老!90%以上都是古
代就一直在用的!
反而台湾繁体字竟然是完全按照1875年“大清钦定正体字”,是鞑系搞的!本来汉字每
个都有多种写法,而那个“大清钦定正体字”全部选择最笨最繁的写法。满清还多次改
字造字,重复改、重复造,就这么折腾,从满清康熙大麻子开始,每隔一段时间,颁布
一次“大清钦定正体字”,强制臣民必须遵从,否则就是错字。本来汉字是可以有很多
别字的,很多通假字,并没有过分的要求一笔一画都不能错,满清的这种“严谨”其实
是对文化自由的束缚。
总有人说繁体字云云,繁体字源于“大清钦定正体字”,1875年才公布,谁再说这玩意
藏着神马GP我们的血脉...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3199 | 27 看到一篇(博客)文章《聊斋中涉及明清鼎革的故事》[*],其中两篇:《野狗》,《
鬼哭》都发生在山东,是蒲松龄生地,也在他出生前后不久。
其一《野狗》[**],讲于七之乱中避祸故事,于七是洪武状元,“率众反清,反抗
时间持久,至康熙元年,起义失败,清廷决定给山东半岛反清汉民一个深刻教训,于是
大兴株连,对起义地区进行屠杀。”
这屠杀事件正被故事中外出避难,不幸回乡过早的乡人李化龙撞到。惮恐炎昆之祸,李
乡龙藏进死人堆装死,装死期间见识到尸哭,曰”野狗子来,奈何“--所谓野狗子,
是食脑恶兽。相比罹难蹈死,这食脑野狗将恐怖推向新层次--“伏啮人首,遍吸其脑
”。面向这骇尸情景,聊斋描写道:“群尸参差而应曰'奈何!'”--即使(近)四百
年后,重读仍令人战栗。
这战栗大概也是相比五胡乱华,宋元易代,我更憎恨明清鼎革的缘故,不为野蛮屠戮,
只为食脑野狗,奈何!
其二《鬼哭》,讲谢迁起义故事,谢迁顺治六年被清廷重兵围剿,血站二月失败。
起义民众被屠,以至“尸填墀,血至充门而流”,惨死后鬼魂们在当初抗清与被屠所在
官宅(原属 王七襄,崇祯进士,降情),向平乱后归来的王七襄、及其访客王皞迪哭
诉:
...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3199 | 28 看到一篇(博客)文章《聊斋中涉及明清鼎革的故事》[*],其中两篇:《野狗》,《
鬼哭》都发生在山东,是蒲松龄生地,也在他出生前后不久。
其一《野狗》[**],讲于七之乱中避祸故事,于七是洪武状元,“率众反清,反抗
时间持久,至康熙元年,起义失败,清廷决定给山东半岛反清汉民一个深刻教训,于是
大兴株连,对起义地区进行屠杀。”
这屠杀事件正被故事中外出避难,不幸回乡过早的乡人李化龙撞到。惮恐炎昆之祸,李
乡龙藏进死人堆装死,装死期间见识到尸哭,曰”野狗子来,奈何“--所谓野狗子,
是食脑恶兽。相比罹难蹈死,这食脑野狗将恐怖推向新层次--“伏啮人首,遍吸其脑
”。面向这骇尸情景,聊斋描写道:“群尸参差而应曰'奈何!'”--即使(近)四百
年后,重读仍令人战栗。
这战栗大概也是相比五胡乱华,宋元易代,我更憎恨明清鼎革的缘故,不为野蛮屠戮,
只为食脑野狗,奈何!
其二《鬼哭》,讲谢迁起义故事,谢迁顺治六年被清廷重兵围剿,血站二月失败。
起义民众被屠,以至“尸填墀,血至充门而流”,惨死后鬼魂们在当初抗清与被屠所在
官宅(原属 王七襄,崇祯进士,降情),向平乱后归来的王七襄、及其访客王皞迪哭
诉:
...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375 | 29 虽然周培公还没有回来,但是邓名估计明军肯定可以获得崇明岛作为基地。对于邓名放
弃镇江等沿江领地,撤退回崇明岛坚守的决定,张煌言显得有点遗憾。
可上次南京会议的时候已经确定了郑成功的下一步战略,闽军将保护台湾侨民,挑
战荷兰对东亚贸易线的控制权,一旦郑成功取得胜利,那么邓名、张煌言、郑成功这个
同盟就能从海上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当然,郑成功只是打开了局面的一端,如果邓名
和张煌言不能保证东南同盟从内地获得货物的渠道,让满清禁海令发挥了效果,那郑成
功拿下台湾的意义就会变得非常有限,很可能只是相当于为闽军得到了一块开垦种植的
土地而已。
“延平和尚书并为东南支柱,虽然舟山和厦门间隔遥远,和成都更是远隔千山万水
,可我以为我们还是要尽力协作,把我们的力量合起来向一处使。”看出张煌言的遗憾
后,邓名便努力劝说道:“弘光以来,我朝屡屡受挫,恐怕就是因为将帅各自为政,而
被清廷利用;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这次张尚书帮延平突破封锁,让延平收复台湾后能
够得到最大的战果,而延平实力强劲后,自然会对我们的中兴大业有更好的支持。”
“如果延平能够顺利收复台湾的话。”张煌言轻叹一声,他... 阅读全帖 |
|
r*********1 发帖数: 5741 | 30 第六定律——黄宗羲定律
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内容
是关于“帝国千年以来”通过“并税式改革”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历次改革的目的
都是好的,改革者的初衷是要通过“并税”的方式减轻农民负担。一次又一次的改革,
农民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愈益加重。黄宗羲称为 “积累莫返之害”。
依常理来看,是有些奇怪。像王安石这样的改革家,诗文写得极好,富有智慧,怎么也
会犯一些不断被重复的简单的错误?中国的农民对此有他们自己的解释。在农村普遍流
传着一种说法,“上面的经是真经,都是下面这些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歪嘴和尚何
以要把经念歪?考其原因有二。一是和尚水平太差,不会念经;二是和尚故意要把经念
歪。我以为后一种情形居多。吴思先生在其《血酬定律》一书中提到明朝官员的薪俸太
低,其各项必要的支出加在一起高过俸禄的收入。吴先生认为,与其他各个朝代相比,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最低的。明朝官员俸禄虽低,尚有俸可领,而在王莽时期,官员们从
朝廷中领不到钱,俸禄为零。
读史读到这里,觉得十分有趣。不给官员发薪,难道让他们去喝西北风?自古有喝西北
风的老百姓,未见有喝 |
|
b*****t 发帖数: 9671 | 31 右派枪毙的多了,前两天我转的那个帖子里面几个人不都是右派被枪毙的,林昭张志新
,王培英……你睁着俩瞎窟窿看不到?
至于挖坑活埋,还是装麻袋扔海里当然都是无名的了,我认识一个朋友说他的一个老乡
装麻袋的被一个村民救下来的,现在就在美国,山东的,对tg恨之入骨
右派老婆被强奸,你可以去读读文彻赫恩的苦难的历程,还有荒原的隐私等一大堆右派
的文章……
至于卖淫,那年头你卖给谁?
黄河清:被枪毙的右派有多少2009-09-07 01:50黄河清:被枪毙的右派有多少?
07年4月6日,任重/铁流/燕遯符诸右派在北京聚会纪念反右运动五十周年,与会
者首先为死难的右派林昭默哀。已死的右派有几十万,饿死的,病死的,折磨死的,自
杀死的,还有被枪毙死的。林昭是被枪毙的!这些被枪毙的右派不是因私刑因武斗因群
众被煽动的狂热情绪而杀死,而全然是中共党以法律、公理、正义的名义杀死的;是国
家用纳税人的钱豢养的刽子手堂而皇之在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地合法地稳妥地杀
死的!
被枪毙的右派远不止一个林昭。笔者最近因编撰《中国右派:1957》一书,阅读
了较多的右派文章,得知有许多右派被枪毙。...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5581 | 32 清学术发展确实没大成就,主流清学术史的观点是这和清政府专制文化政策是密切相连
的,我基本也认同这个结论,不过说儒学的历史在进入清朝以后就已经结束了就过分了
,明显显示出对清朝学术发展没有了解。清学术发展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康熙朝还是
提倡宋明理学的,但自顾炎武黄宗羲开始,就对理学进行深刻反思,并带动学术主流思
想朝离开理学的方向发展,提倡务实,反对空谈。然后,随着清朝统治巩固,经济恢复
,民族矛盾减弱,反满的情绪渐渐平息,知识界接受了清统治者的正统地位。学术上向
汉学发展。以阎若璩,毛奇龄,胡渭,万斯同,顾祖禹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形成了清早期
的学术特征:强调读书,反对空谈。颇具怀疑精神,考证方法日趋精密。例如阎若璩胡
渭推翻古文尚书,姚际恒做 古今伪书考,对梳理学术史贡献很大,注重考据其实是史
学走向近现代的发轫。古典时期的历史学家,东西方都一样对事实的精确性缺乏概念。
然后就是吴派的惠栋和皖派的戴震反宋复汉,从而使清代汉学走到高峰。戴震在文字狱
的威胁下(有反对程朱而起的案子)还能批判宋儒,难能可贵。戴震之后,汉学就是统
治地位了,有所谓“家家许郑,人人贾马”。
另外,王阳明,黄宗羲怎...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613 | 33 你确定你满口儒学儒家的会阅读中文?你说说蒋是有国学才华还是有思想体系?你摆例
子吧。要不你就先把你的中文给弄利索了,你回去看看我说的是什么?我说了清清楚楚
要说楷模起码三个标准,这是历史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标准,不是我编的,史书上的
标准更高,我就摘取了最基本的三条,然后你再看看孔孟朱程王这些人物是不是符合这
三条,你再看看蒋符合不符合。不说别的,就那两首诗就直接可以略过他了。
怪不得在你们眼里什么人都是楷模了,顾炎武黄宗羲那是大儒,但是连大师都算不上,
你明白?你问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自己敢不敢和王阳明并列?我这里放一句狂话,明史
带点清初的,就凭你现在表现的史学水准,还是不要继续下去了。顾炎武和黄宗羲什么
水准,史书什么地位,自己翻史书去。那里面有明明白白的描述,你再看看史书对王阳
明什么评价,你再看看几个人的作品,自己品去。 |
|
M******8 发帖数: 10589 | 34 http://bbs.tiexue.net/post2_4193609_1.html
作者:杨明文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
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
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
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我不禁为他担心。”
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
,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
火而死”。
为什么事态会如萁子所言,一步一步地发展下去?
世人的贪欲,不都是这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的。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
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成就
大业之后,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文种被杀,范蠡逃跑。
此前,范蠡曾规劝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有很多,如刘邦如朱元璋。
天下汹汹,想要南面为王的野心家何其多。这是一种思维定势,世人无...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35 赶在结束前凑一篇挣包子,轻砸
论起说书人,不能不提起鼎鼎大名的一位:柳敬亭柳麻子。他的名字在当时人笔记里都
有记载,尤其孔尚任桃花扇里他是点缀其中的重要人物,不过遗憾的是现在的昆曲桃花
扇因为时间等限制,而且为突出主角的悲欢离合罢,40出戏一番削减整合,这个人物
整个就被砍掉,更不要说他在剧中说书的段子了。据说当时这种传奇可以搬演几天细细
唱来,想必有柳敬亭说书段子,笙箫且住而听鼓板讲书,应该很是有趣。
柳敬亭在桃花扇里光彩照人,第一出听稗即是中心,为复社的饱学书生们说些稗官野史
,正如柳先生自己所说:
相公都是讀書君子,甚麼《史記》、《通鑑》,不曾看熟,倒來聽老漢的俗談。
他却别开声面,对着书生们不讲那些英雄演义却讲孔子,还是书生们最最滥熟的论语里
的一段: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
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这是当时鼓词,也是剧中讲书最细致的一次,一共五段鼓词,只贴一段未说之前的开场
白罢:
(拍醒木說介)敢告列位,今日所說不是別的,是申魯三家欺君之罪,表孔聖人正樂之功
。當時魯道衰微,人心僭竊,我夫子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那些樂官恍... 阅读全帖 |
|
b**********7 发帖数: 814 | 36 余怀《板板杂记》上卷“雅游”:“旧院与贡院相对,仅隔一河,原为才子佳人而设。”
旧院,“人称曲中”。曲中,就是妓院。古代青楼有所谓“雅妓”,即色艺双全者
。她们的才艺,颇为广泛,可以是诗文、书画、琴棋以至烹饪等,而度曲、演唱是基础
(在中国,妓女的古源是“女乐”),所以也称较高等的欢场为“曲中”。
随着需求扩大,这行业也在变化,慢慢开始出现有无才无艺而仅供肉欲、以色事人
者,如旧北京之八大胡同,一解饥渴而已,别无蕴藉,连留下的故事也是粗恶的。如所
皆知,当年同治皇帝私游其间,染了一身梅毒,死得很不成样子。
明末的秦淮香艳,不是这样。“原为才子佳人而设”,点出了它的特点。其实,当
时南京的欢场,已有不同类型和档次,如“珠市”和“南市”。珠市的客人,多为富商
大贾,单论美色与豪奢,此处不在秦淮之下。“其中时有丽人,惜限于地,不敢与旧院
颉颃。”公认为姿色第一的名妓王月,即属珠市。而论品位,珠市却距秦淮颇远。至于
南市,“卑屑所居”,是廉价的去处。三个地点的服务对象大致固定,秦淮乃文人雅士
的畛域,珠市为阔佬之乐园,南市则供下层社会消遣。
其之如此,环境使然。说到秦淮南岸的旧院,就不能不说北... 阅读全帖 |
|
q*****k 发帖数: 586 | 37 一、在对待百姓的问题上面明清的区别
明朝太祖朱元璋曾言“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
木不可摇其根”,可见,当时的统治者极其注意与民生息。而相对于满清入关,暂不提
起血腥屠杀,满清搞的是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让中国的老百姓完全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二、在政权的组织形式上明清的区别
有人认为明朝落后的一个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明朝出昏君,满清出明君,他们的理由非常
充足——明朝的皇帝几乎不理朝政,而满清的皇帝都很勤勉,一定事必躬亲。这种理由
看似正确其实简直是胡说八道。虽然明朝的皇帝不理朝政,但是明朝的政府机构一直没
有出现混乱局面,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明朝在建国以后,太祖皇帝废除宰相而设立内
阁,建立了一种新的政府体系,就是文官政治。皇帝的权力因为内阁的存在被极大的削
弱了,但是明朝的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
如果从民主上面谈,海瑞曾因反对嘉靖的政策上书大骂嘉靖,但是当时的海瑞不过是一
个六品的知事。大家想想,一个六品小官的奏章可以面呈皇帝,这在满清可能吗?而且
,嘉靖最终没能把海瑞怎么样。
很多人把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拿出来说事,说明朝的特务统治有多么残酷。的确,明朝
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谌旭彬
近年,“复兴儒学”之类的口号频繁见诸新闻报导。比如,2016年6月,曾有一批“儒
家学者”在四川大学召集会议,联名倡议在中国高校设立“儒学一级学科”,与政治学
、社会学等并列。更有所谓“当代大陆新儒家五大重镇”,跟风喊出了“中国必须再儒
化”的口号。
一叶可以知秋。
反对比主张更真实
“儒学”到底是什么,貌似是个不言自明的东西。其实不然。自西汉起,儒家知识分子
内部就已有“真儒”和“伪儒”之争。扬雄说孔、孟是真儒,其后则假儒当道;程颐之
儒、朱熹之儒、王阳明之儒,都曾被朝廷宣布为“伪学”而遭禁止;明末,又有王夫之
指责汉儒、宋儒、明儒乃是伪儒、败类之儒……
要了解某种自称“儒学”的东西究竟是何物,最简洁的办法,不是看它主张什么,而是
看它批判什么,反对什么。主张很可能只是粉饰,批判却往往深藏真意。
比如,孔孟时代,儒学反对“杨墨”——孔孟主张成仁取义,杨朱主张“拔一毛可利天
下,不为也”;孔孟主张按血缘关系有差别的“孝悌”,墨家主张对所有人无差别的“
兼爱”。
再如,秦汉之际,儒、法尖锐对立——儒家重视礼乐,主张仁义,法家却把礼乐、诗书
、良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列为...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39 注:本文摘自韩毓海、王绍光等合著《人间正道》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7
月版,定价39元。
论“群众路线”与“参与民主”
王绍光
政体其实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重要。
在政体决定论看来,以多党竞争为特征的“民主”(王绍光称之为“选主”)是个“好东
西”,好东西必然带来其他的好东西,例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普遍幸福。但是,以“
民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例,对此已有大量实证研究,其中有些发现“民主”促进经济
增长,而有些却发现“民主”阻碍经济增长,有些则发现“民主”与经济增长毫无关系。
因此,总体看来,“民主”这种“好东西”未必能带来另一种好东西——经济增长。 实
证研究表明,“民主”与其他好东西的关系也大致是如此。
以前,我们曾用“实质民主”来批评“形式民主”。我们认为还可以从政体与政道的角
度来讨论民主问题。从政体的角度看,民主与否的关键在于,政府是否有代表性 (
representativeness);但从政道的角度看,民主与否的关键在于政府对民众需求的“回
应性”(responsiveness)。从普通民众的角度看,是“代表性”重要还是“回应性”重
要?当然,两者都重要,但...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0 2014-09-13 新京报
摘要有些人借用“弘扬民族文化”的招牌为专制主义招魂。在转轨过程中,也有人打着
“改革”的旗号干着掠夺大众的勾当。
“忧患任天下,卓见有明珠。奈何书生气,岂能展抱负。”1965年9月,陈敏之给“五
哥”顾准写了一首赠诗。其时,顾准已确定将第二次戴上“右派”的帽子。紧接着,“
文革”开始,狂风暴雨中,他在大字报上只写下两个字:读史。
从历史入手,落脚于现实,处处弥漫着忧患意识,这是一个学者严肃思考、独省如灯的
态度和身姿。
顾准思考的问题包括:“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向何处去?我们
如何看待、维护个人权利?发展科学民主的同时,怎样处理传统思想资源?
这可以概括为“中国问题”,顾准的思考、写作莫不以此为依归,那么,近四十年来,
它们是否有了进展、变化与更新?顾准前后的学者们又如何分析、评价?这些问题,在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无疑需要一再审视。
娜拉出走后
有人打着“改革”旗号掠夺大众
顾准:为什么在推翻国民党专制统治的革命成功之后20年——也就是“娜拉出走之后”
,中国又发生了几乎是对一切人的“全面专政”?计划经济为什么没有让中国人富裕起
来?中...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41 ·秦 晖·
五,“知青下乡是巩固专政的需要”?——在意识形态话语的背后
其实,有很多的事都标榜同样的意识形态理由,细看却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就
以“十年文革”期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而论,现在无论称赞的还是反对的,
都把它与1950年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以来的知青史相联系,1968年关于知青接受贫
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12·22“最高指示”发表后,“大有作为,很有必要”
更常被连成简明的口号,认为这都是基于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改造世界观、培养革
命接班人、解决“三大差别”等意识形态动机。甚至连近年否定上山下乡的著作,也是
把这些“极左思想”当作主要归咎对象的〔43〕。
但史实却是:1955年“大有作为”的那些人并非城市知青,甚至也不是乡村“小资
”。按原资料的叙述,其实是郏县大李庄乡因为搞合作化,“全乡在贫农和下中农里面
,有7个没升学的中学生和25个高小毕业生,把两个中学生分配到老社,其余的全部分
配到7个‘社架子’去,以便解决会计和记工员不够的困难”〔44〕。人家原来就是有
点文化的“贫下中农”(其时去土改未远,“贫下中农子弟”尚未长成,贫下中农本身
有人读过书... 阅读全帖 |
|
R*****5 发帖数: 4915 | 42 对了,别说今人,就是当年的明末汉人最后都不再悲愤了
知道黄宗羲吧,那可是抗清名士啊,最后还不是认清形势,自觉自愿地给康熙唱赞歌,
人家比你明白。
晚年的黄宗羲于诗文书札中或向清廷建言献策,或每为“颂圣之词”,甚至采用清朝纪
年。如十九年黄宗羲写作《破邪论》,欲以“一碳之光”向清廷敷陈己见。书中又将《
取士》、《田制》更名为《科举》和《赋税》,使其所论更切合清廷需要。书中称清朝
为“圣朝”、“国朝”,称清圣祖为“圣天子”,称清兵为“王师”,甚或一改《明夷
待访录》之用中性干支纪年而采用清朝正朔。相应地,在梨洲晚年的诗文和书信中,赞
美清朝的字眼不一而见。如称清朝为“国朝”,称清军为“王师”,称清圣祖为“五百
年名世,于今见之”的“圣主”、“圣天子”,其统治为“王道”。此后,梨洲不仅采
用顺治和康熙纪年的文章甚多,而且有时记载南明事迹,亦用清朝年号。 |
|
w********u 发帖数: 3048 | 43 [在 Root005 (Root) 的大作中提到:]
:对了,别说今人,就是当年的明末汉人最后都不再悲愤了
:知道黄宗羲吧,那可是抗清名士啊,最后还不是认清形势,自觉自愿地给康熙唱赞歌
,人家比你明白。
:晚年的黄宗羲于诗文书札中或向清廷建言献策,或每为“颂圣之词”,甚至采用清朝
纪年。如十九年黄宗羲写作《破邪论》,欲以“一碳之光”向清廷敷陈己见。书中又将
《取士》、《田制》更名为《科举》和《赋税》,使其所论更切合清廷需要。书中称清
朝为“圣朝”、“国朝”,称清圣祖为“圣天子”,称清兵为“王师”,甚或一改《明
夷待访录》之用中性干支纪年而采用清朝正朔。相应地,在梨洲晚年的诗文和书信中,
赞美清朝的字眼不一而见。如称清朝为“国朝”,称清军为“王师”,称清圣祖为“五
百年名世,于今见之”的“圣主”、“圣天子”,其统治为“王道”。此后,梨洲不仅
采用顺治和康熙纪年的文章甚多,而且有时记载南明事迹,亦用清朝年号。
有敢不剃头的吗?活下来的都是奴才 |
|
q***s 发帖数: 2243 | 44 十年砍柴 @ 2010-4-4 10:24 阅读(103) 评论(0) 推荐值(0)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摘要:中国自秦朝以后,至民国建立,基本上可算“家天下”,整个国家是属于一
家一姓之私产,因此,这种产权属性,必然导致如黄宗羲所言:“既以产业视之,人之
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
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那么,面对众多对其江山觊觎的匹夫,
皇家是怎样“摄缄縢,固扃鐍”,即将自家房屋的门锁做得更牢固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就是严格对武器的管制。
黄宗羲先生在《原君》中,论及皇权时代的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
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中国自秦朝以后,至民国建立,基本上可算“家天下”,整个国家是属于一家一姓
之私产,因此,这种产权属性,必然导致如黄宗羲所言:“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
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
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 |
|
l*****f 发帖数: 13466 | 45 赶在结束前凑一篇挣包子,轻砸
论起说书人,不能不提起鼎鼎大名的一位:柳敬亭柳麻子。他的名字在当时人笔记里都
有记载,尤其孔尚任桃花扇里他是点缀其中的重要人物,不过遗憾的是现在的昆曲桃花
扇因为时间等限制,而且为突出主角的悲欢离合罢,40出戏一番削减整合,这个人物
整个就被砍掉,更不要说他在剧中说书的段子了。据说当时这种传奇可以搬演几天细细
唱来,想必有柳敬亭说书段子,笙箫且住而听鼓板讲书,应该很是有趣。
柳敬亭在桃花扇里光彩照人,第一出听稗即是中心,为复社的饱学书生们说些稗官野史
,正如柳先生自己所说:
相公都是讀書君子,甚麼《史記》、《通鑑》,不曾看熟,倒來聽老漢的俗談。
他却别开声面,对着书生们不讲那些英雄演义却讲孔子,还是书生们最最滥熟的论语里
的一段: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
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这是当时鼓词,也是剧中讲书最细致的一次,一共五段鼓词,只贴一段未说之前的开场
白罢:
(拍醒木說介)敢告列位,今日所說不是別的,是申魯三家欺君之罪,表孔聖人正樂之功
。當時魯道衰微,人心僭竊,我夫子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那些樂官恍...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419 | 46 http://www.gmw.cn/content/2004-11/26/content_136638.htm
乐承耀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明清浙东学术思想中关于民主启蒙、民本思想、清廉政治等符合
时代要求的真知灼见,在当时闪耀着思想光辉。
在民主启蒙思想方面,明清浙东学者对封建王朝的弊政及两千多年的君主政治进行了
深刻的批判和反省,提出了民主启蒙思想。黄宗羲是其主要代表。张岱年在《黄梨洲与中
国古代民主思想》中说过:民主思想“至少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就是
统治者与人民谁为谁服务;一个是最高权力问题,就是最高权力应该由谁掌握。”黄宗羲
的民主思想也包含了这两层意思。他在《明夷待访录》中对君民、君臣关系提出了新的看
法,明确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认为“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
姓也”,“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原君》)
。这里对于“为”与“被为”的关系讲得很清楚,君主只能“为天下(人民)”,不能使
天下“为君主”。黄宗羲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认为君主颠倒了君与客的关系,侵犯了
“天下人”的利益。封建帝王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 |
|
l*****f 发帖数: 13466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小说讲经史】说书人柳敬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31 14:42:59 2013, 美东)
赶在结束前凑一篇挣包子,轻砸
论起说书人,不能不提起鼎鼎大名的一位:柳敬亭柳麻子。他的名字在当时人笔记里都
有记载,尤其孔尚任桃花扇里他是点缀其中的重要人物,不过遗憾的是现在的昆曲桃花
扇因为时间等限制,而且为突出主角的悲欢离合罢,40出戏一番削减整合,这个人物
整个就被砍掉,更不要说他在剧中说书的段子了。据说当时这种传奇可以搬演几天细细
唱来,想必有柳敬亭说书段子,笙箫且住而听鼓板讲书,应该很是有趣。
柳敬亭在桃花扇里光彩照人,第一出听稗即是中心,为复社的饱学书生们说些稗官野史
,正如柳先生自己所说:
相公都是讀書君子,甚麼《史記》、《通鑑》,不曾看熟,倒來聽老漢的俗談。
他却别开声面,对着书生们不讲那些英雄演义却讲孔子,还是书生们最最滥熟的论语里
的一段: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
少師陽...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164 | 48 一,东西方的“杀人权”是不同的
西方人很早就确立了个人享有的权利与其所尽的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权利越大者纳税义
务越大,如梭伦改革),而儒家确立了他享有的权力与他所尽的义务相反的原则(权力
越大者义务越小,皇帝权力无穷大有杀人权而义务几乎为零)。
无杀人权的帝王是引路的老大。西方帝王无杀人权,只有法院才能判人死刑,现代许多
西方国家还废除了死刑。希腊罗马的王是军事领袖、最高祭司和审判长。他可以被罢免
,无权支配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希腊有“万王之王”之称的阿伽门农在做出决定之前,
需要事先与众贵族开会协商达成协议才行,根本不可能随意杀人。
十诫里说“不要谋杀(Don’t murder)”,而不是“不要杀人(Don’t kill)”。不
道德的杀人是谋杀。犹太教-基督教相信杀人可以是道德的(如自卫、保护无辜的人、
处决谋杀犯),杀人也可以是不道德的(谋杀无辜的人、侵略战争、恐怖主义)。《圣
经》记载希律王为杀害耶稣,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两岁以下的男童都杀尽了。
然而,最终耶稣没有像赵氏孤儿那样复仇,他为所有人做了“代罪的羔羊”,为害他的
人祈求神的赦免和祝福。西方信仰耶稣,滥报复会遭制裁...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手段”比“目的”更重要(下)——从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思想史研究”谈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6 16:47:10 2016, 美东)
·秦 晖·
五,“知青下乡是巩固专政的需要”?——在意识形态话语的背后
其实,有很多的事都标榜同样的意识形态理由,细看却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就
以“十年文革”期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而论,现在无论称赞的还是反对的,
都把它与1950年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以来的知青史相联系,1968年关于知青接受贫
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12·22“最高指示”发表后,“大有作为,很有必要”
更常被连成简明的口号,认为这都是基于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改造世界观、培养革
命接班人、解决“三大差别”等意识形态动机。甚至连近年否定上山下乡的著作,也是
把这些“极左思想”当作主要归咎对象的〔43〕。
但史实却是:1955年“大有作为”的那些人并非城市知青,甚至也不是乡村“小资
”。按原资料的叙述,其实是郏县大... 阅读全帖 |
|
q***s 发帖数: 2243 |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rld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qlnus (dd), 信区: WorldNews
标 题: 古代官府对武器的管制(南都专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5 00:01:32 2010, 美东)
十年砍柴 @ 2010-4-4 10:24 阅读(103) 评论(0) 推荐值(0)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摘要:中国自秦朝以后,至民国建立,基本上可算“家天下”,整个国家是属于一
家一姓之私产,因此,这种产权属性,必然导致如黄宗羲所言:“既以产业视之,人之
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
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那么,面对众多对其江山觊觎的匹夫,
皇家是怎样“摄缄縢,固扃鐍”,即将自家房屋的门锁做得更牢固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就是严格对武器的管制。
黄宗羲先生在《原君》中,论及皇权时代的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
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中国自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