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齐王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g
发帖数: 9656
1
挑拨离间啊。
跟当年秦国派使臣去齐国“祝贺”孟尝君当齐王一样啊。
c**********8
发帖数: 192
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国人,其实自古爱权不忠君
经历了所谓的十五朝代的更迭,中国还会经历第16、17个朝代……乃至……,也许我
们都不知道,但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有句词提到“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很贴切的概括了中国百姓的生活。
我记得有个编辑曾经说我不要用“天朝”来形容中国,其实我觉得“天朝”形容
中国并无不可,因为对于一个崇尚权力,信仰金钱至上的国度来来说,这是最恰当的形
容,所以北大贺卫方曾提到中国人其实骨子里并不忠君,即使历代接受“忠君爱国”思
想洗礼就宛如西方人接受基督洗礼一般,都是从小开始,甚至我们还千古传颂大忠臣岳
飞的“精忠报国”的不世传奇,当作成为人类经典一般供奉起来,可事实上,这套思想
只是皇帝对百姓的忽悠,稍微精明,懂得权术之流,绝对不相信这套。
没有办法,从楚王好细腰,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细腰,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顿饭,
因此,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都是为了希望得到楚王的青睐,能获得更大的权
力,所以明明知道是错的,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还是照样做,其实那些大夫不是因为
楚王圣贤,也不是因为忠诚与楚王,反之是渴望楚王手里的权力,而要想获得权力就必
须这样做,所以一旦...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7299
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红朝皇帝: 悲观论调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sgc (冷暖),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红朝皇帝: 悲观论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6 15:09:02 2012, 美东)
毛是魏文帝曹丕(篡汉的),
华是魏明帝曹叡
胡是魏少帝废齐王曹芳,
赵是邵陵厉公曹髦.
邓是晉文帝司马昭(实际不算皇帝),
江是晋武帝司马炎,
胡是晉惠帝司马衷.......
下面该是五胡十六国.
f****o
发帖数: 8105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冤案(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1 13:32:27 2015, 美东)
岳飞塑像
第一案,“无兵造反”案
汉代韩信之死,最令人同情。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对阵,常吃败仗,刘邦可说是“常
败将军”。高祖二年,刘邦率五十余万人伐楚,至彭城。项羽率三万精兵击汉军,大破
之,汉兵死者十余万人。刘邦带着数十人仓皇逃遁,一路上几次要将女儿推下车。这一
仗,刘邦的父亲和皇后也被项羽捉去。高祖三年,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弹尽粮绝,
将军纪信假扮高祖模样诈降,刘邦率数十骑狼狈而逃。刘邦收兵守成皋,又被项羽包围
,复遁,逃入韩信军中,收韩信之军。高祖四年,刘邦在广武被项羽伏弩射中胸部,假
意摸着脚说,射中我指头了。逢羽必败,我断定刘邦患有严重的“恐羽症”。多亏有韩
信在。汉军出陈仓,就是“用韩信之计”。以后井陉之战,充分显示了韩信的谋略和军
事指挥天才。收赵定齐,韩信立了大功。杀死龙且,斩断项羽臂膀。刘邦几次大败,末
了...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妒嫉之心 害人害己(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5 09:53:23 2016, 美东)
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有这样的话,训曰:“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见人有
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此皆自己实受用处。若夫忌人
之成,乐人之败,何与人事?徒自坏心术耳。古语云:‘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
失,如己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讲,一个人立身处世,应有宽容之心。看见别人有得意的事情,就应该
为他高兴;看见别人有失意的事情,就应该对他表示怜悯、同情。其实这种心态对自己
也很有好处。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妒嫉别人的成功,对别人的失败幸灾乐祸,那怎么能和
别人一起共事呢?只是坏了自己的心思罢了。古人说过:“看到别人有所得,就如同自
己有所得;看到别人有所失,就如同自己有所失。”存有这种心思的人,上天一定会保
佑他。
与人相处,因为他人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自己,便耿耿于怀,心理失去了平衡,...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6
据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如流,已成为了历史上有口皆碑的千古佳话。”然而,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错误。就像古人所说,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出现了一些变化,先是从纳谏体现出来的。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唐王朝开国以后,李世民身边敢于直言的大臣不下30多人,尤其是魏征,先后写了十多万字的意见书,涉及事务多达两百多件。开始李世民的确是从谏如流,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尊重。但后来魏征明显地觉察到,皇帝变了,“渐恶直言”。贞观十二年三月,李世民亲御两仪殿,魏征毫不客气地说:“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这些话,此时的李世民根本就听不进去了,他大兴土木,建飞山宫,担心群臣劝谏,便警告他们说,“若不为此,不便我身。”
并且为自己狡辩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这无非是说,老百姓都是贱骨头,容易无事生非,应该长期当牛...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7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封建社会,王朝不断更替,光皇帝就有几百位,而对于皇帝的评价往往就是功绩论。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安邦定国,也就是结束乱世,统一天下,消除隐患灾祸,天下太平;二是,开疆拓土,对外的征伐和地域的扩展,这样的往往称为有为之君;三是,天下大治,一般来说创造盛世,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四夷宾服。
一般来说这三个条件达到了基本上就是千古一帝,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朱元璋等等。但是呢,其中对于皇帝的私生活一般不作考虑,很多在现在看来禽兽不如,大逆不道的事情,丝毫不影响对皇帝的评价。如下面这位模范皇帝,千古明君,不仅诛杀兄弟,而且囚禁父亲,甚至却连弟妹和嫂子都不肯放过,但是丝毫不影响其作为千古明君的评价。
这位就是我国著名的唐太宗。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囚禁李渊,逼迫其退位。这个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这里不多说。但是其实还有更恶劣的行迹,那就是欺侮弟妹,占有嫂子。当时齐王李元吉有个老婆杨氏,生的那是倾国倾城,是当时有名的美女,估计李世民早就看上了,无奈自己的弟弟先下手为强。
因此,在玄武门之变后,这位弟妹杨氏很快就成为李世民的妃子,而且备受宠爱,还给李世民生下了皇子...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614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夜读《容斋》之二田横吕布
容斋续笔卷四第九则“田横吕布”是这样写的,
“田横既败,窜居海岛中。高帝遣使召之,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横遂与
二客诣雒阳。将至,谓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
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即自刭。横不顾王侯之爵,视死如归,故汉祖流涕称其贤,
班固以为雄才。韩退之道出其墓下,为文以吊曰:“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
其英烈凛然,至今犹有生气也。吕布为曹操所缚,将死之际,乃语操曰:“明公之所患,
不过于布,今己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操竟杀之。布之材未必在
横下,而欲忍耻事仇。故东坡诗曰:“犹胜白门穷吕布,欲将鞍马事曹瞒。”盖笑之也。
刘守光以燕败,为晋王所擒,既知不免,犹呼曰:“王将复唐室以成霸业,何不赦臣使自
效?”此又庸奴下才,无足责者。”
这短短几百字中间包含了三段历史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秦末楚汉争霸时的田横的故事。这段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田儋列传》。
楚汉相争最激烈的时候,田横游离两大势力之外,趁机平定齐国之地,立侄子田广为齐王
,自己担任宰相掌握大政[1]。
为了稳住这股势力,刘邦派郦食其去游说齐国,劝田横同
m******r
发帖数: 4351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政治的要诀是"忍"
看郭松龄反奉有感。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前提是作为当权者,下面要监控的
人和势力许许多多,一时半会不会把力量集中在你的身上。忍的目的就是不要引起对方
的主意,慢慢地壮大自己,等待时机成熟。第二种是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和曾经的仇敌
联手。
当然,忍有前提,也有个限度。第一,自己的核心利益不能丢,比如对方的刀都架到脖
子上了,忍就没用了;第二,自己不能让步过大。为了同盟,付出的代价过多,也殊不
可取。
例子:刘邦在鸿门宴上忍了,在韩信要挟封齐王的时候也忍了;曹操忍了杀子杀爱将之
仇,接纳张绣;西安事变共产党忍了;林彪也忍了,但忍得不够好,终于身败名裂;对
比之下周恩来邓小平在文革中忍的就不错。
总之,郭松龄之才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参谋,或者尚可的将军,但绝不适合做首领,因为
他不知忍。先在第二次直奉之战中的山海关前线负气出走,引起了张作霖对其怀有"骄
横跋扈,尾大不掉"的戒心,不能忍之一;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又举兵反奉,不能忍
之二;贪一时之快,杀姜登选,使士官派齐心,自陷于孤立,不能忍之三;不允阚朝玺
等的输诚,放弃分化对手的机会,不能忍之四;
R***a
发帖数: 41892
10

这是围魏救赵。齐国围魏救赵可以,你让孙膑围魏救齐一个看看?早被齐王砍了脑袋。
J******y
发帖数: 1442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什么叫穿越失败
再来
某男穿越,醒来发现正在花园中泛舟游乐,周围太监宫女一口一个”皇上“,一口一个
”万岁“,再见自己春秋正盛,心中大喜。这时只见一强硕男子身披铠甲,手握长予,
径直来到船上。大惊。只见壮士上前跪下,奏到:”太子与齐王谋反,已被秦王诛杀,
特来向皇上禀报!“
s*****e
发帖数: 16824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黑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这个孟子是说齐王不听他的,打下来了不撤兵,还想把燕国给吞了。
s********e
发帖数: 13723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黑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他是说广播仁义就可以占领,又不给个确切的答案。齐王说我挺仁义的,占了吧。 整
个战国都是在打儒家的脸,他们喜欢的国家都是别人犁来犁去的主。
r****p
发帖数: 1854
14
北魏任城王元澄,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南梁的临川王萧宏。记得哪里看见过,这
种两个字title的亲王, 比起一个字的赵王,齐王什么的等级要低一些?
前面的西晋八王之乱里面还有楚王赵王啥的,等到了隋唐又有了一个字title的亲王了
r****p
发帖数: 1854
15
南北朝没有统一王朝因该不是主要原因。从心态上说,应该还是各自认为自己
是正统。三国时候蜀汉,曹魏的宗室也有鲁王,楚王什么的。
有点讽刺意味的是,南北朝时侯, 对于对方来投降的宗室被用作政治上的棋子,反倒
给于一个字封王的待遇。北魏立刘昶为宋王伐齐,立萧宝夤为齐王伐梁,北魏北海王元
颢被梁武帝封为魏王。
T****r
发帖数: 22092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简化字——赞成繁简并行
在网上找到一篇王立先生的博客,上面有高中六册语文课文的目录http://wang
li.blshe.com/post/168/43101
(王立先生好象比我晚两年级,但印象中上过的课文和王立先生绝大部分是一样
的.)
第一册(1983年9月第一版)
一 散文二篇
荷塘月色
绿
二 *长江三峡
三 *雨中登泰山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四 南州六月荔枝丹
五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六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七 *蝉
概念间的关系
八 记念刘和珍君
九 包身工
一〇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一一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一二 *路标
比较复杂的记叙
一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四 *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
一五 悼列宁
简单判断
一六 药
一七 *百合花
一八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九 *明湖居听书
二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一 诗经二首
伐檀
硕鼠
二二 察今
二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五 师说
二六 游褒禅山记
二七 赤壁之战
二八 *记王忠肃公翱事
二九 *芙蕖
三〇 原君
第二册(1984年3月第一版)
一 猎户
二 *土地
三 樱花赞
四 *秋
f****r
发帖数: 5118
17
早年生涯
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祖父刘迈、父亲刘蕃都曾出任高官。年轻时和祖逖要
好,相约要做出一番事业,“闻鸡起舞”一词便出自他们二人的典故。但同时他也喜好
奢靡虚浮的清谈风流,是以大富豪石崇为首的“二十四友”的成员。
[编辑]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中刘琨也被卷入。永康元年(300年)被其姐夫司马荂的父亲赵王司马伦重用
。次年司马伦称帝,刘琨任太子詹事,辅佐司马荂。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
王司马颙等诸王讨伐司马伦。司马伦任命刘琨为冠军、假节。刘琨与司马伦手下孙秀领
兵三万抵抗司马颖兵败。司马伦兵败之后司马冏辅政,因为刘琨出身名门,任命刘琨为
尚书左丞,转司徒左长史。再次年司马冏败给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的支持者范阳王司
马虓(不是八王之一)镇守许昌,推荐刘琨为司马。
司马越派刘琨的父亲刘蕃为淮北护军、豫州刺史。河间王司马颙手下刘乔攻击司马虓,
刘琨援救不及,其父母被刘乔俘获。刘琨说服其连襟的兄长冀州刺史温羡让位给司马虓
。光熙元年(306年)从王浚处求得八百骑兵,战败刘乔,救出父母。又斩成都王司马
颖(司马颙的联军)手下大将石超,降司马颙手下荥阳守将吕朗,助司马越、司马虓连
l*********y
发帖数: 1011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成就名将,运气还是很重要的
韩与高祖不合从韩封齐王就开始了。估计大概高祖认为李是韩的人,所以不敢用吧。
s********e
发帖数: 13723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代的黄老与孔孟之争
儒家擅长搞虚的,当年齐王请教孟子执政之道,孟子高谈阔论了一阵,很是雄辩。但是
真正出了具体的事情,比如该不该攻打燕国,打了能不能占,这种问题的时候,孟子给
的意见几乎毫无用处。
t******i
发帖数: 2688
20
譬如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当初立刘肥为齐王的时候,就“能齐语者皆属之”。
我猜想,是不是现在的胶辽方言更接近于古代的齐国方言。类似的,吴语,更接近于古
代的吴国方
言,等等。
d*****0
发帖数: 68029
21
高俅和宋真宗都搞到一起了。前几天我听段子的时候就听袁老师说齐王刘肥是高祖刘邦的大哥,所以没被吕后干掉,一口汤差点没喷出来。
r******t
发帖数: 8967
22
楚还好点,之前已经被打烂了。要是真让他当齐王就事情大了。
f****r
发帖数: 5118
23
秦末大乱的时候,那些张楚的人,或者刘邦项羽等人,都为楚报仇,特别是刘邦沛县,
严格意义应该是吴国故地,没有人为吴越复国的,就是项羽分封诸王,有赵王,齐王,
也没有吴王,越王。 乌江自刎无颜见江东父老,江东父老其实都是原吴地之人。
英布被封九江王,也说明了楚国和吴国都分不清楚了。
吴越之人都自以为自己是楚人了。
而且很不解为何占据彭城那个地方,就称西楚霸王,是不是和江东对应为西?如果看楚
国的疆土,应该称东楚霸王才对
d****z
发帖数: 9503
24
当时人们还是相信帝王将相有种的。俩人之所以要喊“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本身就
说明当时有种的想法还是主流思想。凡是搞个地盘的人都要牵扯上祖宗是黄帝的某个儿
子,以显示自己有贵族血统。陈胜吴广俩中原人士一个冒充复苏一个冒充香烟,这恰恰
说明是要冒充贵族,而不是要冒充民族呀。
至于周天子,早就没人理了。战国时期大家只知道六国诸侯是贵族,谁知道周天子是谁
呀。就象项羽封的齐王姓田不姓姜。
帝王将相有种的思想在中国破除比较早。在欧洲更晚。直到英国议会军和王党大战的时
候,议会军内部还有很多人认为,再怎么打,人家都是king,这个事实没法改变。中国
基本没有这个思想了,天与人归,花子都能当皇帝。
M**u
发帖数: 10158
25
齐王田姓取代姜姓应该是周天子发布的

,为
该是
m******r
发帖数: 4351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田单的火牛计的疑问
即墨被围了好几年,一点也不缺粮食,还有多余吃的来喂鸟: 田单"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
祖於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
城里还养了一千余牛,这得多大的一个城阿
另外,发现赵国长平之败的重要原因:齐国不给赵国粮食。“赵无食,请粟於齐,齐不
听。周子曰:...且赵之於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
日患及齐楚。...”齐王弗听。秦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遂围邯郸。
m***o
发帖数: 995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武庙十哲
“武庙”是指唐朝开元十九年,玄宗皇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它以
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
十人从之。
这十哲分别是:
齐王国最高指挥官【大司马】田穰苴
吴王国大将军孙武
魏王国西河郡郡长【西河太守】吴起
燕王国昌国君乐毅
秦王国武安君白起
汉王朝初三杰之一淮阴侯韩信
蜀汉帝国丞相、武乡侯诸葛亮
唐王朝国务院右最高执行长【尚书右仆射】卫国公爵李靖
司空【三公之三】英国公爵李世绩(即徐世绩)。
《新唐书》卷十五礼乐五所记载的“武庙十哲”的史料: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
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宣。出师命将,发日引辞
于庙。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天宝六载,诏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乾元
元年,太常少卿于休烈奏:“秋享汉祖庙,旁无侍臣,而太公乃以张良配。子房生汉初
,佐高祖定天下,时不与太公接。古配食庙庭,皆其佐命;太公,人臣也,谊无配享。
请以张良配汉祖庙。”
上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
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
s**********g
发帖数: 55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皇室名字
朱元璋称帝以后,对自己的20多个儿子进行分封,并且为他们的后代起了名字的前一个
字,后
一个字按照火土金水木为偏旁起名。
明朝宗室取名辈分
朱元璋在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字的时候全部用木旁~~古人给同一个辈分的人起名字用同一
个偏旁
其实很正常~    不过因为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意识他自己的子孙中肯定有重名的
~就给
26个儿子每个人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
比如燕王朱棣的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
里面又
规定,每五个字的命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于是我们看到了明仁宗叫
朱高
炽,是高字辈的火旁,宣宗瞻基,是瞻字辈的土旁,英宗祁镇,代宗祁钰是祁字辈的金旁,宪
宗见
深,是见字辈水旁,孝宗佑樘,是佑字辈木旁.这个时候五行转了一圈了,又从火重新开始,
于是武
宗厚照,世宗厚熜是厚字辈的火旁,一直传到由字辈的木旁,朱由校和朱由检为止,明朝灭
亡.同
样其他的王府也有这些规定,比如太子朱标,本来他的名下的辈分表应该是帝系,但是他
的儿子
被他的叔叔夺了位,所以只传到他的孙子.朱标的20字是:允文遵祖...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29
☆─────────────────────────────────────☆
sturtle (huhu) 于 (Wed Mar 10 19:48:48 2010, 美东) 提到:
乐毅不灭即墨和莒,我看还是有养贼自重的嫌疑,否则有五年时间,不用打,只要围住
不让农作,饿也饿死了。

☆─────────────────────────────────────☆
sturtle (huhu) 于 (Wed Mar 10 20:46:17 2010, 美东) 提到:
他在齐地本来就在收买人心,当然他自己说是帮燕国收买,但是这个谁知道。另外拥兵
自重也算做过吧,围了五年,不战又不和,让大军长期留在齐地,这种长期出征的局面
最容易培养军队对将领的效忠。兵法云,兵贵胜不贵久,既然已经只剩三个城了,要么
就是一鼓作气拿下来,要是拿不下来,就应该媾和,让齐国割地也就是了。长期把军队
放在齐地,空耗燕国的国力,绝对不是一个兵法家应该干的事。
☆─────────────────────────────────────☆
sturtle (huhu) 于 (Wed Mar...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8811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郭松龄反奉 19
张作霖的代表最终同意撤出保大,张作霖本不情愿,但他的考虑也很复杂,也因为段祺
瑞的调和、郭李等前敌将领的和平呼吁。据说,他对呼吁退让换和平的属下将领说,你
们主张让出地盘,如果冯玉祥还不满足,你们怎么办?一是张本心不愿意放弃地盘;二
是张不信任冯玉祥(冯的历史和后来的事情说明,他也确实不值得信任);三说明张作
霖的底线也是土地换和平,如后来不能和平,则他一不能再忍,一定开战,二势必要迁
怒那些要求换出土地的人。
这里面奇妙的事情,就是李景林如何同意放弃保大的。虽说是奉系的地盘,但具体说来
是他李景林这个直隶军务督办的地盘。从各方面分析,他都不是一个主动愿意让出地盘
的人。李的顾问“师爷”韩玉辰自诩是他向李景林出的主意。当时李景林齐王自为,守
成之心甚重,不舍得直隶,更不愿意替张作霖从国民军手里拼抢河南地盘,那里肯定是
国民军、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的四战之地,后来同盟反奉战争、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
的经过都说明了这个判断的正确。所以韩玉辰建议他放弃保大以睦冯玉祥,保存实力。
李景林欣然接受。但是这个说法很有些费解。保大卡住了京汉路,地位显要,财源不少
,这里丢掉了,直隶南部亦要丢掉,难道李...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郭松龄就是一FQ
人这种动物,智力和行为受情绪影响很大。比如在一个半尺宽的平台上行走,如果离地仅
半米,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做到不掉下来。可是如果是摩天大楼上的平台,能做到的可
能就不多了。
而在愤怒,冲动,偏激等状态下,人的智力可以下降到零。
所谓的愤青,就是这样的感情超越理智的一群人。书生造反,虽说十年不成,但十年以
后还是有可能成功的,比如老毛。愤青即使能力很强,也只能做好小事,成不了大事。
做大事,意味着不可能靠自己一个人做成,意味着要寻找同盟者,意味着要在人与人之
间沟通,寻找共同的利益点,也就意味着要适当地妥协和忍让。这就是政治。政治的要
诀就是妥协和忍让。
重发一个老帖子:政治的要诀是忍--论郭松龄反奉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前提是作为当权者,下面要监控的
人和势力许许多多,一时半会不会把力量集中在你的身上。忍的目的就是不要引起对方
的主意,慢慢地壮大自己,等待时机成熟。第二种是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和曾经的仇敌
联手。
当然,忍有前提,也有个限度。第一,自己的核心利益不能丢,比如对方的刀都架到脖
子上了,忍就没用了;第二,自己不能让步过大。为了... 阅读全帖
d****z
发帖数: 9503
32
哪里就七窍生烟了。要知道,当时人的看法和我们完全不同。功臣讨封地是非常正常的
一件事情。就象
你跟老板要奖金一样。老板给你发一万,你觉得少,可以和老板讨价还价。老板不爽是
肯定的,但是不
至于七窍生烟。因为在奖金上讨价还价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讨封地也是一样。除了
秦,一直是功臣
得封地的规矩。韩信可能觉得刘邦最多有些不爽。实际上刘邦也没有打算干掉韩信,就
是降职了。无论
刘邦还是韩信都没有把逼封齐王这个事情看得象后人那么严重。汉以后,异姓封王才成
大忌的。
e********3
发帖数: 18578
33
中国比欧洲容易统一是必然的:
1.人种相同,尤其是秦汉时期的中国,基本上从长江流域一直到漠北草原,人种没有太
大区别。欧洲就不一样了,南欧,北欧,东欧和西欧,肤色,头发,眼睛颜色,个头,
五官都有明显的区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也是蒙古族,满族,藏族好融合,维吾
尔族不好融合的重要原因。
2.文化语言相通。虽然秦朝以前没有做到书同文,但是语言和文字的交流,在六国看来
不是大问题,谋士们跑来跑去做官,直接面见秦王,齐王,楚王说施政纲领,没有语言
上的障碍。但是在欧洲,希腊语系,拉丁语系,日耳曼语系,凯尔特人语系,斯拉夫语
系等,互相之间是无法交流的,甚至大语系的内部都很难流畅交流。语言不通,自然就
难融合,上层和下层都有天然的隔阂。
3.没有宗教的区别。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什么大范围的政教合一的宗教,但是欧洲早期
的Pagan时代,和后来的天主教基督教,宗教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很多时候甚
至是战争起源的直接原因。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容易和平相处,但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
,肯定很难长时间和平共处,就算在武力下统一了,帝国的武力一衰退,很快就分裂了。
4.经济的相同。中国古代,从南到北,从...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897
34

中国比欧洲容易统一是必然的:
1.人种相同,尤其是秦汉时期的中国,基本上从长江流域一直到漠北草原,人种没有太
大区别。欧洲就不一样了,南欧,北欧,东欧和西欧,肤色,头发,眼睛颜色,个头,
五官都有明显的区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也是蒙古族,满族,藏族好融合,维吾
尔族不好融合的重要原因。
===========================
欧洲人种也是相同的,都是高加索种,差别没有你说的那么大,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据
考证是希特勒吹的牛b,同一个民族里头发、眼睛颜色不同很常见。
2.文化语言相通。虽然秦朝以前没有做到书同文,但是语言和文字的交流,在六国看来
不是大问题,谋士们跑来跑去做官,直接面见秦王,齐王,楚王说施政纲领,没有语言
上的障碍。但是在欧洲,希腊语系,拉丁语系,日耳曼语系,凯尔特人语系,斯拉夫语
系等,互相之间是无法交流的,甚至大语系的内部都很难流畅交流。语言不通,自然就
难融合,上层和下层都有天然的隔阂。
===============================
这点很有道理。不过南方各地之间的语言差别就相当大,隔几十里的两地人说话互相听
不懂也有很多,却没...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35
☆─────────────────────────────────────☆
cynic (cynic@mitbbs 1998->2010->?) 于 (Sat Apr 10 01:04:30 2010,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dragoncity (dragonc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史海:民国初年有哪种方言只“差一票”成为国语? 文摘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9 23:17:17 2010, 美东)
文章摘自《文摘报》 作者:徐贵祥
核心提示:国音统一会议由于争吵激烈,会议的议长吴敬恒在4月22日辞职,接任的王
照也请了病假,临时由直隶的王璞主持会议。会议过程中,对有争议的字音,以多数票
决定“国音”,所以说在审定的这么多汉字中,也许有一些是“差一票”通过的,但不
存在某一个方言整体差一票被定为国语的情形。整体来说,最后的结果还是以北京语音
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如区分尖团音和保留入声,后人称之为“
老国音”。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成为国
语(...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36
☆─────────────────────────────────────☆
father (father 是 single 的) 于 (Mon Mar 29 16:07:13 2010, 美东) 提到:
韩信率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
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李左车认为,汉军千里匮粮,士卒饥疲,且井
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就可以万无一失。于是,他向赵
国主帅陈余陈述其利害,并自请带兵3万,从间道出其后,断绝汉军粮草。陈余不以为
然,不严守井陉,坚决主战。
如果按照李左车的安排,那么一代名将就是左车了,韩信可能和左车同学的名气做个兑

☆─────────────────────────────────────☆
superyl (superyl@smth) 于 (Mon Mar 29 16:09:24 2010, 美东) 提到:
re

☆─────────────────────────────────────☆
miragedeva (砸锅卖铁养马甲) 于 (Mon...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host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Ghost
标 题: Re: [转贴]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天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 03:50:40 2011, 美东)
11、飞来艳福千万当心
有一个叫段宰的人,带着妻子住在婺州(今在浙江金华)浦江县的一处僧舍内。有一天
,段夫人在门口歇息,一个女人来乞讨,很是可怜,段夫人见她模样也还周正,又正当
壮年,就问她的情况,女人说自己没有丈夫也没有亲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只得乞讨
为生。段夫人动了心思,说道:“既然这样,你何不做人家的小妾而甘愿做乞丐呢?”
女人答道:“我不是不想,只是我贫贱命苦,没人肯接纳我啊!”段夫人说道:“那你
干脆来我家得了。”(自己一家还寄居僧舍,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给自己老公找小妾,
真是可笑可悲。)
女人说道:“要是我能到您家打打杂勉强过活,可真是老天有眼啊!”
段夫人很高兴,请她进屋,沐浴更衣,打扮一番,果然有一分颜色。教她做饭,十天即
会。教她唱曲儿,一个月内也学得像模像样,也算得上兰心蕙... 阅读全帖
a********w
发帖数: 62
38
感慨一下,人真的是抗不过命啊~~
以下为google得来: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608/25/t20060825_8280859.sht
红四方面军为何突然放弃川陕根据地进行长征?
近年一些党史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为了支援中央红军顺利进入四川,发展至鼎盛
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突然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这个当时全国第二大苏区,西渡嘉陵江进行
长征,牵制敌军主力。专家认为,当时中共中央和许多重要干部正随同中央红军行动,
处境困难,如果不能及时赴援,可能招致中国革命的更大损失。原江西省萍乡市党史办
副主任彭江流在《张国焘成败记(新订版)》中说,1935年1月22日,红四方面军接到中
共中央来电,要求川北红军集中全力西渡嘉陵江,突入敌后,运动歼敌,策应中央红军
渡江北进。这就是说,红四方面军将放弃发展至鼎盛时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向嘉陵江
以西发展。红四方面军认为,如果中央红军不是形势紧迫,是不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因
而西进策应中央红军作战成为头等大事。据长期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四川省社会科学
院历史所研究员温贤美介绍,红四方面军是彻底撤离川陕革命...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39
菜九段 于 2005-3-22 14:20:0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闲话国粹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辖列国之师的攻齐之役,其时间持续
六年之久,故而在先秦的政治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战败国,齐国于此期间的存
在状况是怎样的呢?对此,《史记》中有两种较为笼统的提法。按《燕世家》的提法,
即除莒、即墨、聊之外,齐的其余部分皆属燕。《乐毅列传》与《田单列传》的口径较
为统一,齐所有者,仅莒、即墨二城,而没有聊地。这种提法最深入人心,大概是从众
为实的缘故,史学名家全祖望、梁玉绳等都据此判研史料之真伪。另一种提法是《田敬
仲完世家》(以下简称《田齐世家》),称楚与燕共分齐侵地卤器。至田单破燕复国,
《田齐世家》的说法是:“齐故地尽复属齐。”然而,深究于史,就史料所能发现,实
际情况绝非此上述说法所能包容。试论如下。
一、 齐的原有疆域
有关在此役中齐失地的具体情况,《燕世家》称除莒、即墨、聊外,余皆属燕。《
乐毅列传》称:下七十余城以属燕。那么,破齐之前,齐究竟有城多少,史无明证。史
书中专门提到的齐地城邑的具体数字有,楚汉战争时,郦食其伏轼下齐七...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40
秦楚之际,楚怀王心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骤然发达与迅即陨落,都与历史的演进
丝丝入扣。其曾经尊崇无比的外在地位,与其毫无实力支撑的虚弱本质形成了一个巨大
反差。这种反差使得楚怀王心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两千年的历史叙述中受到有意无意地
忽略、冷淡。在时下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他甚至被演绎成一个白痴,用以衬托项羽的不
凡业绩。然而一旦深究历史,就会发现,没有楚怀王心的努力,反秦大业的胜利是难以
想象的。于是,在楚怀王心的历史功绩与他受到的冷遇之间,又形成了一个巨大反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楚怀王心本身的历史地位此前肯定是被低估了。那么,对于这样重
要的历史人物,就有必要梳理其与历史的相关节处。现根据《史记》相关记载,略论如
下。
一、时局的需要,楚怀王心被动地登上历史舞台
由陈胜点燃的席卷全国的反秦烽火,本来与楚怀王心无涉。陈胜失败后,项梁继起,成
了旧楚之地的反秦中坚。尽管项梁在楚地军事上占压倒优势,但政治上还不能名正言顺
地让各路武装听从号令。陈胜死后,广陵人秦嘉拥戴景驹为楚王一事,即可为证。项梁
扑灭秦嘉部后,正名问题仍悬而未决。在确认陈胜已死的情况下,项梁召部将会薛(今
山东滕县东南)...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69
41
韩信后来还是想联络陈豨反的吧,只是没成功就夭折了。要是当初安心做自己的齐王,
不去帮刘邦,下场不会那么惨啊。不过那样的话,中原三足鼎立,匈奴人坐收渔人之力
可能会成立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政权了。
c*******e
发帖数: 865
42
三足鼎立就要被匈奴渔利?当年燕国占领一个省,就能把匈奴杀得找不到北
韩信要是老实做齐王,匈奴不敢越长城一步
项羽要是带兵溜达到北方,匈奴不敢靠近长城五百里
x****o
发帖数: 29677
43

古来酷刑都只能廉洁一时,但是不能长久,春秋战国齐国变法,齐王架起一口大锅烹煮
贪官,最后还不是不行。朱元璋靠酷刑,最后呢,明朝文官集团反弹的结果纳入,只靠
酷刑是不治腐败
你觉得点在哪
k***g
发帖数: 7244
44
韩信统领的汉军应该没有参与彭城之战(败),并且也没有受到较大的损失,因为《史
记·留侯传》里提到:
“汉王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王兵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
曰:“吾欲捐关已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曰:“九江王布,楚枭将,与项王有
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
欲捐之,捐之此三人,楚可破也。”
张良将此三人并提,应该是因为在彭城之后,此三人仍然有较强实力,英布当时还是楚
将,彭越当时在梁地,两人都没有帮助刘邦攻彭城,也没有遭受彭城之败,所以以此推
测,韩信当时也应该保留有比较精锐的部队,这点在《汉书·韩信传》里也有印证:
“二年,[汉王]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令齐、赵共击楚彭城,汉兵败散而
还。信复发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间,以故楚不能西。”
文中提到“[韩]信复发兵与汉王会荥阳”,说明韩信手中有军队,并且不是败散而还的
汉兵。
其实彭城一战仔细看,打得还是很复杂的,项羽在彭城东北边,但是他攻打彭城却是从
西边攻打的,打得汉军措手不及,后来不得不向南溃逃,在睢水二次惨败;
而刘邦输的也没那么难看,...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叫你丫穿越
from Baidu
豫章王萧综是梁武帝次子,为吴淑媛所生。吴淑媛本是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宠妃,萧衍
灭齐建梁后,将她纳入宫中。吴淑媛跟从梁武帝仅仅七个月,便生下萧综。宫中的人们
纷纷传言,说萧综是萧宝卷的骨血。   后来吴淑媛年增色衰,渐渐失宠,而萧综却
一天天长大,在皇子中年居第二。被封为豫章王。在八个皇子中,梁武帝对太子萧统格
外器重,这不仅因为萧统是太子,更因他知书达理,才华超人。对此,豫章王萧综心怀
不满,认为父皇对太子倾心,对自己寡恩,常常对母亲吴淑媛发牢骚。吴淑媛不言不语
,只是长叹,为此,萧综深为不解。
吴淑媛心生怨恨,便对萧综流泪说道:“我本是齐宫的嫔妃,为当今皇上所迫,才
苟活至今,服侍当今皇上才七个月,就生下了你……你是齐王的儿子,不是当今皇上的
骨肉,怎能比得上其他皇子。从前,我见你年幼无知,没有把真情告诉你。现在你长大
了,知道真情也就算了,这样才能长保富贵。你切记母言,千万不要把母亲告诉你的实
情泄漏出去。不然的话,别说保不住富贵,就是我们母子的性命也要丢掉!”萧综闻言
,情急难禁,与母亲抱头痛哭。
萧综一直认为自己是梁武帝的骨肉,没料到母亲却道出如此令人惊骇...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3789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乐毅破齐的疑问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
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
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燕将乐毅破齐﹐连克70余城﹐随即集中兵力围攻仅存
的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时齐愍王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立为齐王﹐号召齐民抗燕。
乐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军撤至两城外九里处设营筑垒﹐欲攻心取胜﹐形成相持局面。
按乐毅之才,莒、墨被围这么久,为啥没能破两城?
m********c
发帖数: 13337
47
先謝謝提供資料纠正我的言辭。
下面是我從wiki摘錄的嬴政執政時期的灭六国的戰爭。灭六国的战争持续了9年,最多
时秦国出兵60万,一个政权能在9年时间里持续发动多次几十万人的军队进行对外战争
,同时还征集了几十万人在修骊山墓,在当时的西方有相近哪怕接近的例子吗?谢谢。
摘录:
http://zh.wikipedia.org/zh/绉﹀鐨/a>
從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至十八年(前229年),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
策略。秦灭六国之战发动之后,秦国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
年)滅赵;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二十五年(前222
年)滅燕;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具体过程如下:
最先被灭掉的是韩国,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
命运。3年后,十七年(前230年),秦国俘虏了韩王,韩国灭亡,韓國的領土也成為秦
國的潁川郡。
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起,秦国多次攻打赵国,但受阻于赵国名将李牧。十八年(
前229年),秦国使用反间计借赵王之手处死李牧。三个月后,赵军大败于秦军。次年
,赵王迁被...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乐毅破齐的疑问
☆─────────────────────────────────────☆
BenBenqiu (笨笨) 于 (Wed Jul 20 16:31:38 2011, 美东) 提到: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
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
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燕将乐毅破齐﹐连克70余城﹐随即集中兵力围攻仅存
的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时齐愍王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立为齐王﹐号召齐民抗燕。
乐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军撤至两城外九里处设营筑垒﹐欲攻心取胜﹐形成相持局面。
按乐毅之才,莒、墨被围这么久,为啥没能破两城?
☆─────────────────────────────────────☆
SLE (嗯,就这样定了。) 于 (Wed Jul 20 16:54:51 2011, 美东) 提到:
可能最后两城固若金汤粮草充足。而联军的后勤供应不上了。
☆─────────...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739
49
秦始皇虽然“焚书坑儒”和钳制言论,但人身报复也仅止于太学里面的一些儒生。但叔
孙通和他的那批弟子还不是在皇宫里面一直逍遥几十年直到汉惠帝。史书也没有记载孔
子家族和齐鲁等地儒生被杀,只是不能传道,饭碗有点影响。书禁得过分了,不过好像
朝廷的书库里面是有副本(否则萧何怎么收图书)。秦始皇在史书上被骂得狗血喷头,但史书上没有记载其统治期间有大规模饥荒和因此导致农民起义。虽然有大规模对外战争和大规模工程,但史书也没有说国库一空或者民间十室九空或者天下骚动之类的话。秦始皇巡游天下,也没有明确说扰民,老百姓还能很近距离观礼(否者刘项怎么能说那样的话,张良也不可能搞
刺杀),就是博浪沙遇袭和封禅遇到下雨被儒生酸了一顿,还被特意挂在史书上示众。
但我怎么都觉得这些细节更多说明儒家的幸灾乐祸。至于商业,货殖列传也记载了秦朝
的商业大佬,并没有凋零的迹象。和同一本书中的“今上本纪”比比,怎么觉得汉武帝
本人才是暴君。
秦始皇统一中国过程好像也没有屠过城,没有杀过降卒,甚至对六国王室,贵族和大臣
也没有采取屠杀政策。虽然三番五次遇刺,也没有搞后代历史常见的诛三族和灭村之类
的报复行动,也仅仅是罪只其身。饿...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50
古代封王的时候,一字王比二字王爵位要高,比如吴王 楚王 齐王 就比淮南王 胶东王
高一等
我们天朝上国国号取单字,藩属国如朝鲜、安南、琉球就不能用单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