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a*********7 发帖数: 30080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airdragon77 (QTMDAQ-抢唐门的暗器),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梁公启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15 16:33:20 2011, 美东)
前一阵在微博(文汇出版社·书人书事)上读到: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名声大噪,于是皇上接见,怎奈他的粤语光绪一句都听不懂,改
口的普通话比粤语还难懂。两个人就愣着互相瞅,像处次相亲的男女一样尴尬无言。”
哈哈笑了半天。大名鼎鼎的梁公,竟然有过这么窘的时候,实在是思之忍俊不禁。今天
无意间又读到李德铭著《梁启超与他所处时代的变法》:
“对于梁启超的祖父、秀才梁维清来说,孙子最接近光宗耀祖的一次,应该是1898年的
7月3日,可惜这时他已经不在人世。这一天,光绪皇帝召见了维新派领袖之一的梁启超
。按清代惯例,举人得到皇帝召见,至少也能成为内阁中书。
这次会面并不成功。梁启超不谙官话,将“孝”读成“好”,将“高”读成“古”。皇
帝听不懂他的话,大为扫兴,只赏了他一个小小的六品衔。比起康有为与光绪几小时的
长谈,梁启超的这次召见非常失败。此后,康有为一直以君王师自居,多少受到此次召
见的鼓舞。这也为后来两人思想上的分歧埋下了一个伏笔。”
一时有点感慨。梁公无论学识人品高出康有为都太多;假如他的官话说得再好一些,会
不会让历史走向稍稍有些不同呢?
当然,答案很可能是不;毕竟当时枪杆子并不掌握在皇帝手里。所以,历史的车轮还是
滚滚向前了。变法、变法失败注定了只是梁公奋斗的一生中的一个片断,甚至是不那么
起眼的小片断--虽然梁公在这个片断中也光芒闪闪,虽然这个小片断对于大多数人来
说也足以作为毕生事业之巅峰;但是相对于梁公40册149卷约1400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相对于他的《新民丛报》,这段经历其实不值一提。
依然摘自《梁启超与他所处时代的变法》:“1928年10月12日下午3点,病中的梁启超
正在写作《辛稼轩年谱》,恰好写到辛弃疾61岁那年,朱熹去世,辛弃疾前往吊唁,作
文寄托哀思。梁启超录下这篇文章中的四句:“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
犹生。”这是他的绝笔。”
我对朱熹不怎么感冒,辛、梁却都是心中偶像级别的人物。稼轩赠朱熹这四句,拿来评
论辛、梁二公倒是再合适不过。再摘一段,说梁公死后,
他的墓碑是长子梁思成、长媳林徽因共同设计的。墓碑上,没有任何表明墓主生平事迹
的文字。梁启超曾说,“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坦荡磊落如此。
其实即使是梁公之死,也有性格得很。他是发现右肾中有肿瘤,到协和医院做了切除手
术;后来才发现误切了健康的肾。消息披露之后舆论大哗,反对西医的声音越来越大;
梁公却公开为西医辩护:“我还是继续吃协和的药,病虽然沒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术
之前的确好了许多。” 这件事情流传甚广,拥中医派每每拿来作例子痛骂拥西医者“
宁愿明白死,不愿糊涂生”。所谓燕雀安知鸿鹄志。医史学家程之范却是知音,深明梁
公胸怀。他说:“梁启超主要是考虑到当时西医刚进中国,老百姓对西医还缺乏认识,
如果这时对协和医院大加鞭笞,最终吃亏的恐怕是老百姓。”
梁公壮哉。 | p*********8 发帖数: 336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