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eseClassics版 - 跟古人学敬语:这些词不能乱用
相关主题
中国文化的趣味问题(转载)我为东郭先生一辩
上任公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智”、“大知”思想
诒和兄读“齐物论“吧~
中国古代道德名言倚天屠龙记四十回目录中的典故 3
送春春去几时回?(旧作)zt迎春嫁与中山狼与孙中山
朱伟:糖愵·调饥·吃早饭
朱伟:羹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朱伟:饼春节习俗--------------北京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敬称话题: 古人话题: 引申为话题: 丈丈话题: 公子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g
发帖数: 682
1
敬称,是古人用对方的官职、身份、名字以及美德方面专门性的词语所表示的尊敬,男
性一般多用“君”“子”“公”“先生”“夫子”“卿”等敬词。
“君”,本是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后引申为对一般有地位的人的敬称。如《邹忌讽
齐王纳谏》:“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妻子对丈夫邹忌的敬称
。有时,君对臣讲话,为了表示亲近也用“君”来敬称。如《鸿门宴》:“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子”,是男子的表敬美称。如《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
“公”,作为对尊长或平辈的敬称,是由周代分封诸侯(公、侯、伯、子、男)的头
一等诸侯而引申来的。如《鸿门宴》:“公为我献之。”
“先生”,本义是“父兄”。引申为“老师”,后来用作对人的敬称。如《吕氏春
秋·孟纪》:“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
“夫子”,本义是对大夫以上官吏的敬称,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如《中山狼传》
:“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
“卿”,最初是古代高级官员的称谓,后引申为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敬称。如皇
帝称臣为“爱卿”,称老臣为“老爱卿”。朋友之间也称“卿”,丈夫对妻子也以“卿
”为爱称的。如《孔雀东南飞》:“誓不相隔卿。”
古人对年长的男性,尊称为“叟”“艾”“父老”“丈人”“丈丈”等表敬意。
“叟”“艾”“父老”,皆敬称老年男子。《方言》第六:“东齐、鲁卫之间凡尊
老谓之叟,或谓之艾,南楚谓之父,或谓之父老。”
“丈人”,本指“岳父”,引申为对老人或前辈的敬称。如《中山狼传》:“乞丈
人一言而生。”
“丈丈”,也是对老人的敬称。如《水浒》五十六回:“(戴宗)赔话道:‘丈丈休
和他一般见识,小可赔丈丈一分面。’”
“翁长”,亦是对老年男子的敬称。如《西游记》:“行者含泪道:‘若得翁长如
此,感激不尽’。”
此外,还有“老父”“老爹”“老伯”“老仗”等,都是对父辈的敬称。
古人对年长的女性敬称为“媪(ǎo)”,“老妇人”(义同‘老太太’)。如《国策
·赵策》:“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夫子”,是“门徒”(学生)对老师的敬称。如《论语·微子》:“子路曰:‘子
见夫子乎?’”
“足下”,也是称对方的敬词,常用在书信中。“足下”之称,始子春秋“晋文公
称分之推”,见《异苑》卷十。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如《史记·陈
涉世家》:“足下事皆成。”
古人对王侯之子或年轻男性称“公子”“公孙”“王孙”等表敬意。《礼记·丧服
》:“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后来,“公子”用作对官僚子弟的敬称,
引申为对别人儿子的敬称。如《史记·信陵君列传》:“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
“王孙”,是泛指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又指“朋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
—送别》:“又送王孙去。”这是敬指远去的朋友。
对有官爵的人,常按其职位,用“丞相”“将军”“太守”等表敬意。如《盐铁论
·本议》:“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史记·魏其
武安侯列传》:“能富贵将军者,上也。”《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对帝王、诸侯的敬称,多用“王”“大王”“君”“君王”“陛下”“阁下”等。
“陛下”“陛”是古代帝王的台阶。“陛下”,引申为臣下对帝王专用的尊称。“阁下
”,犹如“门下”。常用在信中尊称职位较高的人。对帝王的妻则尊为“后”或“夫人
”,帝王之母则尊为“太后”。
古人的散称,又表现在名字上,古人认为直呼“你”“我”以及称名道姓,是不尊
敬人的表现。因此,对长辈、平辈不能称名,而要自己称名,或用“某”字代替。如《
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籍”,是项羽的名。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
长辈对晚辈可直呼其名,但对平辈则一律称字。如《答司马谏议书》谏:“冀君实
或见恕也。”“君实”,是司马光的字。
古代男子,往往在名字下面加“甫”“父(fǚ)”,表美称。
春秋时期,男子表字前加“子”,以表尊敬。如孔子、孟子。姓前加“子”,用以
尊其师。如子墨(子)、子程(子)。
此外,古人第三人称的敬称与第二人称的敬称略同。通常称“公”“先生”以及爵
位、字、号、出生地、排行等。如陶渊明被称为“五柳先生”(号);王安石被称为“王
临川”(出生地);王羲之被称为“王右军”(官职)。唐代还以排行为敬称。如白居易被
称为“白二十二”,刘禹锡被称为“刘二十八禹锡”。
我国古人这些用来卑己敬人的称谓,现在除了有极少数仍在沿用外,绝大多数已经
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消亡了。今天,我们重温古人的礼貌称谓,对清除日常生活中的“语
言垃圾”,增强文明礼貌待人和建设精神文明大有裨益。
1 (共1页)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春节习俗--------------北京送春春去几时回?(旧作)
言谈见修养 你该知道的中华礼仪用语朱伟:糖
读懂《礼记》10句,做“会说话”之人朱伟:羹
unidentified_title朱伟:饼
中国文化的趣味问题(转载)我为东郭先生一辩
上任公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智”、“大知”思想
诒和兄读“齐物论“吧~
中国古代道德名言倚天屠龙记四十回目录中的典故 3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敬称话题: 古人话题: 引申为话题: 丈丈话题: 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