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AINAN版 - 【海南征文】海瑞,黄道婆,苏轼
相关主题
海南歌海南人 消失的时光
海南奇葩琼剧纽约首演惊艳华埠开新贴 - 专贴海南的小吃 -欢迎大家都来贴- 一起流口水
你们最喜欢海南的哪个景点?我喜欢琼剧
海南的方言琼剧《太子情归牧羊女》
海南水果之黄皮我这几天会添加整理一下精华区,麻烦大家给些建议
海南菜最新海南话RAP--哆咪哆咪 (注:海口生活写实)
我从海南归来『海南乡土』 1950年儋州国民党溃逃经过的浮水洲
Re: 不知海归海南的朋友多吗? (转载)鹿回头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黄道婆话题: 海南话题: 黎族话题: 海瑞话题: 苏东坡
进入HAINAN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r
发帖数: 2019
1
墨酥建议我多写一些海南历史人文的东西,我使劲儿想了想,感觉已经江叟才尽了。。
。另外我觉得吧,很多方面的细节,早已有专著伺候,我充其量不过是去抄一遍。。。
所以这里还是多谈谈一些自身的体会吧。
平生印象最深的海南历史人物是海瑞,这无疑要归功于这位清官在民间的美名。清朝嘉
庆和道光年间出版过《海公大红袍全传》和《海公小红袍全传》,又合称《海公案》。
1960年我党文艺战线推出了大名鼎鼎的《海瑞罢官》,大约五年后,对此“新编历史戏
”的公开批判,成为了文革爆发的先兆之一,吴晗最终也为此丧命。六年前,《大明王
朝》的一度热播,海忠介公的美名得以在互联网上广为颂扬。
刚峰先生,就正史记载而言,无疑是我中华之楷模,海南之骄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们对他的解读也难免打上明显的时代烙印。清代的《海公案》,遵循的基本上是传统
儒家的套路,为民请命勇斗奸佞固然占据了多数情节,但忠君则是海瑞精神的主旨。到
了新中国,京剧《海瑞罢官》自然要突出海瑞的斗争精神,特别是勇于同地主阶级的总
头目--皇帝老儿的无畏斗争,于是对大明天子的忠诚就相对地被忽视了。然而也许就是
对这种斗争的强调,以及对主人公完美英雄形象地塑造,导致了对此剧的大举批判。历
史进入新世纪,《大明王朝》与时俱进,不但突出了娱乐性商业性,而且还特意强调海
瑞的民族属性(也许是出于统战的需要,不得而知啦)。以下是马连良于六十年代初主
演的吴晗版新编京剧《海瑞罢官》的片断,据说马老板在文革时也为此吃了挂落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s1sWcEFC0U
接下来该黄道婆了。黄大妈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但至少可以算作是黎族人民的
好学生。最早看到的黄道婆,出现在一本小儿书上,内容黑白,封面彩色。当时尚未发
育,对异性的相貌自然不敏感,所以也记不清她老人家在那本儿书上长啥样儿。今天去
网上一搜,得到一些近照,是去年上映的一部叫甚么“天涯织女”的商业电视连续剧。
此片号称是为黄道婆树碑立传,但就百度上的内容介绍来看,应该属于青春偶像+言情+
励志一类,黄在海南的生活也不是此剧的重点--尽管标题中有“天涯”二字。不过历史
上对黄道婆的记载原本就不多,编剧导演自然可以放开手脚去大力拓展想象空间。无论
如何,这毕竟是有关黄道婆的最新的“影视艺术”,送上该剧的宣传照(附图1,图中的
“衣被天下”是其公映前的旧名),大家随便看看吧。最靠前的那个应该就是黄道婆美
眉,剧中称之为“巧儿”。
继续上溯历史,现在轮到苏东坡了。按照模糊零星的记载,黄道婆在海南生活了大约至
少二十年,与她相比,仅在儋州呆了不到四年的苏子瞻就更没有资格做海南人了。不过
人家自己可能并不愿意同海南生分,有诗为证,“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更重要的是,苏老头儿的身份和名气毕竟都在那儿摆着呢,不服不行,这短短的三到四
年的琼崖生活,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俺无力论述苏轼对海南文化的影响,这
方面早已出版了若干专业论文或宣传材料了;同时偶也觉得没有必要为儋州东坡书院做
广告,任何一个喜爱人文历史的人去海南旅游,只要时间允许,都不应该漏掉这所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只想回忆一下从前看过的一部电视连续剧。
印象当中,连续剧的名字大约叫做“苏东坡在海南”,可能是海南电视台拍摄,或海南
同其他电视台联合制作,时间大约为九十年代初。去网上努力找了找,几乎一无所获,
可能是这个片子太老了吧。能记起的主要剧中人物大概有六个,苏东坡,他的儿子苏过
,两个黎族美女--没过门儿的姑嫂关系,一位黎族帅哥--无疑是前两位美女的GG或亲哥
哥,一位风度颇佳,极具领导气质的黎家大娘,或许是当地长老? 王朝云MM此时已埋
在惠州,所以就不用出现了。苏氏父子初来乍到,自然落魄不堪,黎家女长老和村中年
轻人的头领,就是那对帅哥美女未婚夫妇,对他们百般照顾。苏老头儿在贬谪路上,对
即将到来的海南生活忧心忡忡,不仅怕水土越发不适,更对当地人民存了一肚子偏见,
比如看不惯某些饮食,象“烤蝙蝠”什么的。后来在黎族人民热情无私宽怀大度的感化
下,东坡先生终于放下心中块垒,积极投入到海南的文教事业当中去了。事隔多年,多
数情节已经记不住了,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叫做“蜜唧”的东西,就是刚生出来没多
久的小老鼠,活着吃下去,被当地群众认为是珍馐美味。前面提到的美女之一,帅哥的
亲妹妹,貌似看上了苏过,把“蜜唧”送给他吃(也可能是黎家帅哥为了给苏老头儿补
身子,让他妹妹送去的),吓得这小子吱儿哇乱叫,真是不识抬举的土人。另一处记得
比较清楚的是黎族女性的服装--没办法,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俺已经是青少年了,不可能
不注意美女--当时感觉很惊讶,这穿的也太少了吧,那个裙子居然没不过膝盖?不仅两
位美女这么穿,黎家大娘也如此打扮。这个疑问一直存在到有机会使用互联网之后,偶
尔在网上见到黎族服饰,发现那就是人家传统的筒裙--当然某些黎族地区的裙子可能长
一些。不过当代黎族服装是否同北宋时很相似,也不好说,版上各位姊妹肯定有人对民
族服装颇有研究,我就不胡说八道了哈。
很遗憾,还是找不到这个电视剧版的踪迹,无奈之下,贴一张已故琼剧剧作家兼诗人李
放的作品,九十年代末的琼剧,《苏东坡在海南》的剧照,见附图2。
s***n
发帖数: 812
2
lol ... 肤浅得人来冒个泡。。。这个苏轼好帅!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情+
”。
告,
适,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墨酥建议我多写一些海南历史人文的东西,我使劲儿想了想,感觉已经江叟才尽了。。
: 。另外我觉得吧,很多方面的细节,早已有专著伺候,我充其量不过是去抄一遍。。。
: 所以这里还是多谈谈一些自身的体会吧。
: 平生印象最深的海南历史人物是海瑞,这无疑要归功于这位清官在民间的美名。清朝嘉
: 庆和道光年间出版过《海公大红袍全传》和《海公小红袍全传》,又合称《海公案》。
: 1960年我党文艺战线推出了大名鼎鼎的《海瑞罢官》,大约五年后,对此“新编历史戏
: ”的公开批判,成为了文革爆发的先兆之一,吴晗最终也为此丧命。六年前,《大明王
: 朝》的一度热播,海忠介公的美名得以在互联网上广为颂扬。
: 刚峰先生,就正史记载而言,无疑是我中华之楷模,海南之骄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 人们对他的解读也难免打上明显的时代烙印。清代的《海公案》,遵循的基本上是传统

wh
发帖数: 141625
3
真不错。政治气候反复无常,海瑞罢官和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都是宣扬反
抗精神的作品,本来挺符合共产党推翻统治压迫阶级的宣传口径,但党内分裂、执政人
自己成为统治压迫阶级时,就不能容忍这样的反抗作品了。
黄道婆是上海松江人,哈哈。这么年轻漂亮的婆婆令人眼前一亮。
没听说过这个苏东坡电视剧,你大众小众的东西都知道,呵呵。这张琼剧剧照好看。
我这就去总结征文活动申请发奖金啦!欢迎以后再来写征文再来聊,哈哈。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墨酥建议我多写一些海南历史人文的东西,我使劲儿想了想,感觉已经江叟才尽了。。
: 。另外我觉得吧,很多方面的细节,早已有专著伺候,我充其量不过是去抄一遍。。。
: 所以这里还是多谈谈一些自身的体会吧。
: 平生印象最深的海南历史人物是海瑞,这无疑要归功于这位清官在民间的美名。清朝嘉
: 庆和道光年间出版过《海公大红袍全传》和《海公小红袍全传》,又合称《海公案》。
: 1960年我党文艺战线推出了大名鼎鼎的《海瑞罢官》,大约五年后,对此“新编历史戏
: ”的公开批判,成为了文革爆发的先兆之一,吴晗最终也为此丧命。六年前,《大明王
: 朝》的一度热播,海忠介公的美名得以在互联网上广为颂扬。
: 刚峰先生,就正史记载而言,无疑是我中华之楷模,海南之骄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 人们对他的解读也难免打上明显的时代烙印。清代的《海公案》,遵循的基本上是传统

M*7
发帖数: 465
4
你是中南海的巨头吧?

真不错。政治气候反复无常,海瑞罢官和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都是宣扬反
抗精神的作品,本来挺符合共产党推翻统治压迫阶级的宣传口径,但党内分裂、执政人
自己成为统治压迫阶级时,就不能容忍这样的反抗作品了。
黄道婆是上海松江人,哈哈。这么年轻漂亮的婆婆令人眼前一亮。
没听说过这个苏东坡电视剧,你大众小众的东西都知道,呵呵。这张琼剧剧照好看。
我这就去总结征文活动申请发奖金啦!欢迎以后再来写征文再来聊,哈哈。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真不错。政治气候反复无常,海瑞罢官和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都是宣扬反
: 抗精神的作品,本来挺符合共产党推翻统治压迫阶级的宣传口径,但党内分裂、执政人
: 自己成为统治压迫阶级时,就不能容忍这样的反抗作品了。
: 黄道婆是上海松江人,哈哈。这么年轻漂亮的婆婆令人眼前一亮。
: 没听说过这个苏东坡电视剧,你大众小众的东西都知道,呵呵。这张琼剧剧照好看。
: 我这就去总结征文活动申请发奖金啦!欢迎以后再来写征文再来聊,哈哈。

w***s
发帖数: 15642
5
唔,很不好意思,请你来写海南,然后我就回国了,回来以后忙,我又很贪玩,一直没
有回你的帖子,勿怪!
你说的这几个人物我都很感兴趣,从小就多少耳闻,我也来说说感想。先说海瑞。《海
公大红袍全传》我是十几岁看的,当时觉得真了不起啊,海南有这样耿直的清官,死后
又极尽荣耀,作为海南人我觉得非常与有荣焉。但是后来在别处看到的海瑞形象,和我
后来重读《海公大红袍全传》得到的感觉,似乎把这种光辉磨淡了。现在的我觉得海瑞
是一个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对道德完善的追求高于一切。有这样的人在旁,就像一
面镜子,什么样的皇帝看起来都难免像昏君,什么样的官员看起来都难免像贪官,难怪
他仕途坎坷。虽然还是很景仰,但是内心也多了些批评。我对他的看法变化正是我自己
从黑白分明到随波逐流的变化,想来也有些唏嘘。
《海瑞罢官》引起的风波,固然跟这部剧强调斗争有关系,但我觉得更主要的是它是一
个很好的诱因和借口。统治者内心隐秘的忧虑和谋划,不是我这样老百姓能揣测的,几
百年前历史人物的解读,不过是个幌子。
黄道婆中学课本上语焉不详,我也没看到过很详细的记载,但是黄道婆从黎族人那里学
习纺织,如今想来非常可信。小的时候,我在海南看到硕大的香蕉树皮、香蕉树叶,觉
得纹理漂亮,纤维分明,很适合拿来做衣服。这个念头许多年来一直萦绕不去,以至于
最近在雷版写织布的时候(对了,就是你起了个头的那座万丈高楼。。。),就顺手搜
索了一下香蕉纤维衣服,结果搜到台湾的一个山地民族用香蕉丝纺织。纺织工艺最早发
展起来,一定是在一个植物纤维获取便利、优质植物纤维十分充沛的地方,那就非岭南
莫属了。从黄道婆的故事,也可以看出来那时候异地技艺交流之困难,像她这样远走他
乡、集两地纺织技艺于一身的女性少而又少。
百度百科上有些关于黄道婆的故事,不过现在大家常常拿电视剧/小说当史实往百度上
抄,没有引用出处的话我都不太敢信了。
关于苏东坡当然有很多话可以说,不过说什么都说不尽我对这位风流洒脱的老先生的喜
爱,呵呵。最近回国从老爸那里又捞来一本书,《五指山古今诗抄》,里面录有苏过写
的《夜猎行》,序曰:“海南多鹿豨,土人捕取,率以夜分月出,度其要寝,则合围而
周怯之,兽无轶者。余寓城南,户外即山林,夜闻猎声,旦有馈肉者,作《夜猎行》以
纪之。”
可见,黎人馈之蜜唧,是完全有可能的,呵呵。他们在海南四年的生活很清苦,还是这
首诗里说,“今年岁恶不可度,竹闲有米田无禾。耕牛日欲登鼎俎,野兽脱命理则那。”
苏过的诗写的不如他父亲好,书里只选了一首。读了几首苏轼在海南的诗,觉得有田园
气息,想起陶渊明。果然他有《和劝农六首》(和陶渊明的《劝农诗》),又有《和陶
田舍始春怀古诗并引》,后者我很喜欢,网上没有,录在此处:
儋人黎子云兄弟,居城东南,躬农圃之劳,偶与军使张中同访之。居其大池,木木幽茂
,坐客欲为醵钱作屋,余亦欣然同之,名其屋曰载酒堂。
退居有成言,垂老竟未践。
何曾渊明归,屡作敬通免。
休闲等一味,妄想生愧靦。
聊将自知明,稍积在家善。
城东两黎子,室迩人自远。
呼我钓其池,人鱼两忘返。
使君亦命驾,恨予林塘浅。
茅茨破不补,嗟子乃尔贫。
菜肥人逾瘦,灶闲井亦勤。
我欲致薄少,解衣劝坐人。
临池作虚堂,雨急瓦声新。
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
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
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
鴂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愿意常居岭南的话,苏轼说过不止一次。他还有《和陶拟古九首》,里面提到另外一个
很著名的岭南人物,冯冼,冼氏夫人。冼夫人是隋朝时候人,家族世代为南越首领,她
本人多次平定岭南局面,受人敬重。后嫁给高凉太守冯宝为妻,还帮助过陈霸先,所以
历史地位挺高。我从前看过一部讲她的电视剧,很短,不到十集吧。冼夫人不是海南人
,不过我小时候还挺喜欢她的。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墨酥建议我多写一些海南历史人文的东西,我使劲儿想了想,感觉已经江叟才尽了。。
: 。另外我觉得吧,很多方面的细节,早已有专著伺候,我充其量不过是去抄一遍。。。
: 所以这里还是多谈谈一些自身的体会吧。
: 平生印象最深的海南历史人物是海瑞,这无疑要归功于这位清官在民间的美名。清朝嘉
: 庆和道光年间出版过《海公大红袍全传》和《海公小红袍全传》,又合称《海公案》。
: 1960年我党文艺战线推出了大名鼎鼎的《海瑞罢官》,大约五年后,对此“新编历史戏
: ”的公开批判,成为了文革爆发的先兆之一,吴晗最终也为此丧命。六年前,《大明王
: 朝》的一度热播,海忠介公的美名得以在互联网上广为颂扬。
: 刚峰先生,就正史记载而言,无疑是我中华之楷模,海南之骄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 人们对他的解读也难免打上明显的时代烙印。清代的《海公案》,遵循的基本上是传统

w***s
发帖数: 15642
6
最后再多说一句:陶渊明真是了不起,给多少古今骚人提供了精神寄托啊。
c**r
发帖数: 2019
7
哎呀呀呀,如此精彩的长篇,让我怎么回复啊 :)
女士优先,从黄道婆说起吧。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这是儒林外史第九回引用的一首--严格地说是半首--元代诗,原作者是吕思诚,当然娄
三公子娄四公子有可能把这首诗当作杨执中的原创了。吕思诚对该诗的创作过程,被
陶宗仪收入南村辍耕录第十二卷。如果将该书再向后翻十二卷,即可看到黄道婆的故事
,这也是黄道婆故事的两个最原始出处之一。
卷二十四
黄道婆
闽广多种木绵,纺织为布,名曰吉贝。松江府东去五十里许,曰乌泥泾。其地土田硗瘠
,民食不给,因谋树艺,以资生业。遂觅种于彼。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子,
线弦竹弧置按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
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帨。其上
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未几,妪
卒,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又为立祠,岁时享之。越三十年,祠毁,乡人赵愚轩重立
。今祠复毁,无人为之创建。道婆之名,日渐泯灭无闻矣。
黄道婆故事的另一个原始出处来自元代江南文人王逢的梧溪集。王逢和陶宗仪的活跃年
代,均为十四世纪中叶,此时距黄道婆回归松江,大约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南村辍耕录
网上很容易找到,但是梧溪集的全本不太容易找到。我把黄道婆祠的前两页作为附件贴
上来。
梧溪集 卷三
黄道婆祠
黄道婆,松之乌泾人。少沦落崖州,元贞间,始遇海舶以归。躬纺木棉花,织崖州被自
给。教他姓妇,不少倦。未几,被更乌泾名天下,仰食者千余家。及卒,乡长者赵如珪
为立祠香火庵,后毁。至正壬寅,张君守中迁祠于其祖都水公神道南隙地,俾复祀亭。
且征逢诗,传将来。
辞曰:前闻黄四娘,后称宋五嫂。道婆异流辈,不肯崖州老。崖州布被五色缫,组雾紃
云灿花草。片帆鲸海得风归,千轴乌泾夺天造。
苏轼没啥好说的了,说冼夫人吧。:) 我也看过那部连续剧--但愿我们说的是一个东西
。还记得那段归顺隋朝的情节,似乎特别突出了冼夫人的深明大义,为国家统一大业而
不拘泥于对南陈一姓的尽忠。实际上,冼夫人对陈朝的忠心还是很深厚的。另外,冼夫
人和冯宝成亲之前的故事也比较搞笑,貌似冯宝要佯装道学。。。作为信都冯氏的后裔
,北燕皇族的子孙,祖上曾同鲜卑乌桓高句丽水乳交融的冯宝,应该不会太拘泥于礼教
。再说南朝的风气原本也开放得狠,呵呵。另外,曾存在于广东西南部的俚人,虽然已
完全融入汉族,但高凉茂名等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和口语片段,或许同海南黎族略有相似
之处?这个我纯属瞎猜了,没有调查自然没有发言权。
海瑞的事儿我就不多说了,要批判,也要由你这个海南人来批判。:)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唔,很不好意思,请你来写海南,然后我就回国了,回来以后忙,我又很贪玩,一直没
: 有回你的帖子,勿怪!
: 你说的这几个人物我都很感兴趣,从小就多少耳闻,我也来说说感想。先说海瑞。《海
: 公大红袍全传》我是十几岁看的,当时觉得真了不起啊,海南有这样耿直的清官,死后
: 又极尽荣耀,作为海南人我觉得非常与有荣焉。但是后来在别处看到的海瑞形象,和我
: 后来重读《海公大红袍全传》得到的感觉,似乎把这种光辉磨淡了。现在的我觉得海瑞
: 是一个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对道德完善的追求高于一切。有这样的人在旁,就像一
: 面镜子,什么样的皇帝看起来都难免像昏君,什么样的官员看起来都难免像贪官,难怪
: 他仕途坎坷。虽然还是很景仰,但是内心也多了些批评。我对他的看法变化正是我自己
: 从黑白分明到随波逐流的变化,想来也有些唏嘘。

1 (共1页)
进入HAINAN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鹿回头海南水果之黄皮
我最喜欢吃的琼菜是海南菜
鸟瞰三亚我从海南归来
三亚图纪(转载)Re: 不知海归海南的朋友多吗? (转载)
海南歌海南人 消失的时光
海南奇葩琼剧纽约首演惊艳华埠开新贴 - 专贴海南的小吃 -欢迎大家都来贴- 一起流口水
你们最喜欢海南的哪个景点?我喜欢琼剧
海南的方言琼剧《太子情归牧羊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黄道婆话题: 海南话题: 黎族话题: 海瑞话题: 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