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s 发帖数: 42149 | 1 在大家的印象中,西方主流媒体基本上是白人的天下。虽然偶尔也能发现一些华人记者在西方主流媒体工作,但也是寥若晨星。不过近年来,开始有一些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同胞迈进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大门。在西方主流媒体蓝眼睛高鼻梁的世界里,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显得尤其引人注目。
他们为什么要到西方媒体工作?他们是怎样跨进西方媒体的门槛的?在西方主流媒体工作到底是个什么感觉?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待遇怎么样?他们在新闻工作中有没有不同于西方记者的独特视角?带着这些问题,人民网驻美国记者唐勇分别对6位同行进行了独家采访。在跟被采访人聊天的过程中,记者也跟着他们一起分享了一段段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
被采访人:
黄天波(BillyHuang),祖籍山东。1995年-2000年在新华社对外部当记者,2000年离开新华社到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留学。2002年至今,他在CNN亚特兰大全球总部先后担任副制片人及编辑协调人。
钟布,祖籍重庆。1992年-1998年在《中国日报》国际部从事编辑工作,1998年到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留学,2000年-2003年间在亚特兰大CNN/USA新闻制作部担任电视编辑,后离开CNN,目前在马里兰大学攻读新闻学博士学位。
赵轶璐,祖籍上海。18岁来美国留学,先后获得耶鲁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和纽约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2001年成为《纽约时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生长于中国的正式记者,2004年年初离开《纽约时报》,目前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MaggieTan:祖籍湖南。1995年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后即到新华社对外部从事外事报道工作,2004年年初到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驻北京分社担任新闻助理至今。
JaneZhang:祖籍黑龙江。1995年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后即到国家机关新闻部门工作,2002年跳槽到加拿大电视网有限公司驻北京记者处担任新闻助理,随后又到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留学,2004年夏天到《意大利共和国报》驻京记者处担任新闻助理至今。
KathyWu,祖籍北京。1995年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后即到英国路透社北京记者站担任新闻助理,1999年离开路透社到澳大利亚,目前在韩国驻华使馆工作。
中国人实属凤毛麟角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在上述西方媒体工作的中国人确属凤毛麟角。虽然CNN驻北京和香港记者站有不少中国雇员,但目前在CNN亚特兰大全球总部直接从事新闻制作的中国雇员,只有黄天波一人。《纽约时报》的情况也大体相似。当赵轶璐在《纽约时报》工作时,她也是那里唯一的中国人。虽然有几位华裔记者在时报工作,但都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
西方主流媒体驻中国办事处的情况则比较特殊。中国雇员都是做新闻助理。在西方媒体驻京机构中,路透社的规模可能是最大的。KathyWu说,它的雇员约有100来人,包括记者处和业务部。记者处还细分为英文和中文部。记者处包括文字、摄影和电视记者有近10名外国人,剩下的都是中国雇员。路透社驻北京的高层和中层领导大多是外国人或来自港台地区。
《经济学家》北京分社共有两名记者,一名是从英国总部直接派过来的,一名是在北京聘请的美国人。中国雇员只有MaggieTan一人。加拿大电视台驻京记者处有两位外国记者,3名中国雇员,真正从事新闻业务的中国雇员只有1名。《意大利共和国报》驻京记者处有一位外国记者,JaneZhang作为他的新闻助理是目前唯一的中国雇员。
如何跨进西方媒体大门
这6名中国人如何髚开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大门?
黄天波说,虽然他不信仰佛教,但他当年在新华社做记者时在云南玉峰寺看到的一副对联对他触动很大,对他的求职也间接产生了影响。对联曰:“人活是非境,倘若贪赃枉法岂能锦上添花;佛在有无间,只须敬业乐群自有雪中送炭。”
他说,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求学的第四个学期,他来到亚特兰大CNN全球总部“世界报道”节目组实习了3个月,主要负责新闻采集和制作协助等方面的工作。当时CNN来自世界各地的实习生大概有200多人,其中有一位45岁的拉美裔移民卡洛斯,由于年龄和文化等因素,和其他刚出校门的小姑娘小伙子们玩不到一起去,有些郁郁寡欢。每到周末实习生们三五成群出去玩,黄天波觉得单独撇下卡洛斯不合适,于是就经常带他参加当地华人社区的一些活动,每次卡洛斯都是忐忐忑忑出门,高高兴兴回家。
正是这位“忘年交”有一次向黄天波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CNN准备在美国三所顶尖新闻学院(其中包括在美国新闻界声誉卓著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中召三名研究员(CNNFellow),分别到CNN国际、CNN国内和CNN互动业务协助规划、制作新闻节目。得知这一情况,黄天波当机立断,找到该研究员项目的负责人,来了个毛遂自荐。两轮面试和笔试之后,黄天波在包括美国人在内的40名入围研究生中被录取。3个月的研究员项目结束后,CNN对黄天波的表现很满意,遂通知他成为CNN的全职雇员。谈到那幅对联,黄天波说,正是他自己的“敬业乐群”和卡洛斯后来的“雪中送炭”,才使他加盟CNN成为现实。
钟布则说,他到现在也不知道当年CNN为什么会录用他。钟布说他自己一直想做国际新闻,在这方面由于CNN实力最强,自然成了他的就业首选。在密苏里大学留学期间,他曾经在CNN总部实习过。毕业前夕,他来到CNN华盛顿分社,成为一名见习记者。为了给CNN财经频道供稿,钟布几乎跑遍了华盛顿跟经济有关的所有政府衙门,并采访了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哈佛大学现任校长、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尔斯等重量级人物。跟黄天波一样,实习结束后,钟布接到了CNN的正式录用通知。钟布说:“有意思的是,我到了CNN以后,根本就没有做国际新闻,做的全都是美国国内新闻。”
赵轶璐很小的时候,就梦想当一名记者。或许让赵轶璐意想不到的是,她日后竟然能够在西方头号精英报纸当记者。2001年夏天,从纽约大学毕业后,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赵轶璐走进了《纽约时报》的大门,参加时报举行的见习记者考试。虽然在此之前她已经在好几家新闻媒体实习过,但毕竟这是《纽约时报》!400多人参加考试,4个人留了下来,赵轶璐就是其中之一。没过多久,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了。赵轶璐单枪匹马,在纽约一口气采访了60多个遇难者家庭。“每次看到年轻的寡妇在我面前抱头痛苦,我都禁不住泪流满面。”后来赵轶璐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60多篇遇难者家庭的人物特写。2002年1月,赵轶璐被转为《《纽约时报》》的一名正式记者,她是4名见习记者中唯一被留下来的一位。
黄天波说,他在工作中也经常处理一些需要很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事件和画面,比如对伊拉克武装人员将人质砍头的新闻,他就必须亲自看完全过程然后作出编辑判断,但由于多年来的高强度刺激,他已经养成“铁石心肠”。他说,“就算想哭,我也来不及,工作节奏太快了。”
在KathyWu看来,到路透社工作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她说,在中国新闻学院上学时,老师常常说路透社是世界一流的通讯社。作为一个新闻系的学生,特别是学国际新闻的,她当然想进入一流通讯社。“我想,我是在上帝的帮助下,顺利通过考试进去的。其实考试过程很简单。先把当天的《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改写成英文新闻。首席记者看过我的文章以后,聊了几句,就问我什么时候来上班。我在一流通讯社工作的梦想也就实现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