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 发帖数: 61 | 1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问题上,有很多争论。最近历史
版也有相关的帖子。在这个问题上,我非常敬佩冯友兰先生的见解。
冯先生曾写过一副对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副对联悬于他书房
东墙,人谓“东铭”。
“阐旧邦以辅新命”可以理解为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是旧邦,但这个文明古国面临
着新的使命。新命就是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冯先生在《国立西南联合
大学纪念碑碑文》中说“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
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
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
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转
乾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此可纪念者一也。”
“极高明而道中庸”出自《中庸》第27章:“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高明”,谓性格高亢明爽。“中庸
”,谓不偏叫中,不变叫庸。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我的理解是“阐旧 |
M******d 发帖数: 61 | 2 冯友兰先生活了95岁,可见其胸襟之开阔。如果心胸狭窄,每天蝇营狗苟、浑浑噩噩、
尔虞我诈,那肯定活不了那么长。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个人没学到一种开阔的胸襟,那哲学是白学了。而中
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儒家思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交给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
e***s 发帖数: 6 | 3 谁说没用? 西方人治国制人也借鉴了不少中国古哲的思想. 不过这些思想利于治国,但
却不利于进步. 西方的进步需要杀破狼的精神, 现在太平了,转变成府相格局. 中国想
赶超欧美同样需要杀破狼的精神, 如今掌权的就有不少人是这类人, 这类人的思想会与
中国传统思想较抵触. 所以指望他们是不可能的. 开创中国是需要这些人的,但是治国,
这些人就不行了. 或许等中国经济稳定下来局势自然就会扭转.
【在 M******d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问题上,有很多争论。最近历史 : 版也有相关的帖子。在这个问题上,我非常敬佩冯友兰先生的见解。 : 冯先生曾写过一副对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副对联悬于他书房 : 东墙,人谓“东铭”。 : “阐旧邦以辅新命”可以理解为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是旧邦,但这个文明古国面临 : 着新的使命。新命就是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冯先生在《国立西南联合 : 大学纪念碑碑文》中说“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 : 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 : 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 : 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转
|
M******d 发帖数: 61 | 4 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首先是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冯友兰说:“中国的儒家,并不注
重为了知识而求知识,主要的在于求理想的生活。求理想的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流,
也是儒家哲学精神所在》”那么,中国哲学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是怎么样的?冯先生认为
,《中庸》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是最好的说明。这种理想生活既“超越一般人的
日常生活,而又即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超越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是极高明之意;
而即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乃是中庸之道。所以这种理想生活,对于一般人的日常
生活,可以说是“不即不离”,用现代的话说,最理想的生活,亦是最现实的生活”。 |
M******d 发帖数: 61 | 5 按我的理解,一种理想的生活就是把自己的命运和人民大众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人问佛
:“一滴水怎么才能不干?”佛说:“融入大海中。”
毛主席讲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觉得有些类似。只是毛可能侧重的是政策层
面。
又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为什么秀才造不了反?因为秀才自以为高明,不会和普通
群众结合,一旦他们中的某些人懂得这个道理,就成了气候,比如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