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日本幕府时期也不多嘛
相关主题
长门和萨摩都是当初参加西军的俺再说说全面战争系列对应的历史时代
关于日本的贵族和姓氏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zz
为啥中国制度不适合日本?曹操会找老婆
杀杀杀唯一杀过三位皇帝的牛人
日本有亲王吗?[转载] Re: 提个问题
为什么菊花王朝这么长统计一下中国古代的乱世
丰臣秀吉为啥没当上征夷大将军樱田门事变
[合集] 中国怎么不雇佣日本浪人?[合集] 不知道唐粉整天兴奋个啥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平氏话题: 武士话题: 源氏话题: 政权话题: 义家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54598
1
从源赖朝镰仓开始,很快就是足利尊氏的南北朝了
南北朝一完结,马上就是战国
战国被织田信长终结后,丰臣秀吉屁股没坐热就是德川家康了
然后就是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了
前前后后说起来也就是三个重要时期
第一,源平合战,代表人物,源赖朝,源义经,木曾义仲,平清盛
第二,南北朝,代表人物,军神楠木正成,足利尊氏,新田义贞
第三,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武田信玄,上衫谦信,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毛利元就
前后不过800年不到的时间,在日本历史上也不上很久远了
三分之一强吧,之前平安奈良都是文官政治,贵族统治
学习唐朝,到了源平合战终结,之后是学习西方
开创了日本历史的新时代,日本崛起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一直到二战战败,日本被阉割
f**********4
发帖数: 2617
2
Well,日本有信史的历史也就1500年不到,800年已经占到一半多了
l*******r
发帖数: 39279
3
第一个就是源氏物语那个?
第二个是一休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从源赖朝镰仓开始,很快就是足利尊氏的南北朝了
: 南北朝一完结,马上就是战国
: 战国被织田信长终结后,丰臣秀吉屁股没坐热就是德川家康了
: 然后就是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了
: 前前后后说起来也就是三个重要时期
: 第一,源平合战,代表人物,源赖朝,源义经,木曾义仲,平清盛
: 第二,南北朝,代表人物,军神楠木正成,足利尊氏,新田义贞
: 第三,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武田信玄,上衫谦信,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 毛利元就
: 前后不过800年不到的时间,在日本历史上也不上很久远了

f**********4
发帖数: 2617
4
源氏物语里的光源氏是平安时代刚刚从皇族下放的源氏啦,那时还都是腐朽公卿。源赖
朝已经是源、平氏进入地方成为舞刀弄枪的武家的时代了。第二位是足利幕府的开创人
,一休的时代已经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义满了。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个就是源氏物语那个?
: 第二个是一休

z****e
发帖数: 54598
5
一是平家物语的年代,紫氏部死的时候源赖朝还没出生
二是太平记的年代,到一休的时候南北朝都终结了,他爹是第一个正统的北朝天皇,拿
到了三神器
从而纳入正统,以前的几个北朝天皇因为没有三神器,所以被欲仁踢出了正统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个就是源氏物语那个?
: 第二个是一休

z****e
发帖数: 54598
6
足利,新田,楠木都是源氏的变体,平家在源平合战之后就没灭族了
然后战国之前的幕府将军都姓足利,一直到信长放逐了足利
然后是德川忍辱负重,屁股坐上幕府将军之位
实际上真正屁股坐热的征夷大将军也就是源氏,足利氏和德川氏
其中源氏后期还被北条氏抢了实权
B****s
发帖数: 5731
7
平可多了去了,镰仓的当家人北条执权就是平,织田也是平。所以小日本有原平交替掌
权的说法。
另外,楠木应该是橘氏。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足利,新田,楠木都是源氏的变体,平家在源平合战之后就没灭族了
: 然后战国之前的幕府将军都姓足利,一直到信长放逐了足利
: 然后是德川忍辱负重,屁股坐上幕府将军之位
: 实际上真正屁股坐热的征夷大将军也就是源氏,足利氏和德川氏
: 其中源氏后期还被北条氏抢了实权

z****e
发帖数: 54598
8
我觉得这个还是要看广义还是狭义
广义的源氏和平家本身也不是绝对的,混得一塌糊涂
源平交替是小说家演绎的,信长自己说是藤原氏
楠木是不是橘氏这个有待考证,日语维基上给了一个?号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平可多了去了,镰仓的当家人北条执权就是平,织田也是平。所以小日本有原平交替掌
: 权的说法。
: 另外,楠木应该是橘氏。

f**********4
发帖数: 2617
9
您老风格真是一如既往的天马行空啊,源平本身一塌糊涂给个例子吧?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这个还是要看广义还是狭义
: 广义的源氏和平家本身也不是绝对的,混得一塌糊涂
: 源平交替是小说家演绎的,信长自己说是藤原氏
: 楠木是不是橘氏这个有待考证,日语维基上给了一个?号

z****e
发帖数: 54598
10
你看织田就很难说清楚到底是藤原还是平
德川就很难说清楚是源还是藤原
最初贵族四个姓,源平藤橘,四大家族
源平的剑,藤橘的笔,都是很有名的
源平合战时候,也不是绝对的平家就一定支持平家
源氏就一定支持源氏
支持源氏的平氏
北條時政、熊谷直實、畠山重忠、梶原景時、三浦義澄、千葉常胤、上總廣常等。
支持平家的源氏
新田義重、志田義廣、佐竹秀義、源季貞等。
转篇文章,你可以看看源平及其分支占了多少人
日本宗姓制度(转)
(2009-04-19 11:24:28)
转载
标签:
杂谈

如果有人问及:“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姓氏最多呢?”相信许多人的脑中都会闪现“日本
”这个词。虽然笔者没有具体调查过,但相信日本不会出“三甲”。
抱着这样充满好奇的求知之心,笔者开始着手“研究”日本的姓氏,经过一段时间,
发现它真得很“有的聊”。
首先要阐明的事,日本名义上的国家首脑——天皇及其一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姓氏
的家族。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二战战败之前,天皇一直是以“现世神”的身份统治
日本的。所谓“现世神”,就是“现身在世界上的神明”。虽然这显然是天皇为巩固统
治而使用的“政治手段”,可是从古至今,日本人虽心知肚明,但却没有一个人指出这
点,反而更加愿意拥护天皇,为天皇尽忠。所以历史上没有一个“有姓人”(天皇无姓
)敢染指天皇的宝座,从而使日本的皇室成为世界当之无愧的“老皇室”(自称至今
2606年,实际至今约1600年)。正是由于以上种种,从名义上讲,姓氏是由天皇(“神
”)赐予的,所以作为“神”的天皇自然不可能也不必有姓。
排除了天皇这个“另类”,我们大致看一下日本姓氏的总体状况:日本现在大约有12
万的姓氏在被使用,其中不乏“佐藤”、“铃木”这种正被一百多万人使用的大姓氏,
也有像“香宗我部”这样只有不到十人的“濒危姓氏”。
据笔者手中的的资料来看,日本的姓氏大约出现在440~450年间或更前,是以天皇恩
赐的形势授予大臣或地方豪族的。这些姓氏大多是当时封地的地名(葛城、小野)或所
任官职的名称(中臣、物部)。之后过了几百年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随着大贵
族的产生,渐渐形成了源、平、藤、橘“四大姓氏”。而到了以后的幕府时代(1192~
1868),在政坛、文化、宗教、经济领域的历史要人,也大多是这四个姓氏的族人。而
无论是贵族时代还是幕府时代,都是只有作为“士农工商”最上级的“士”才有称姓的
权利(当然,不乏有“士”阶级中的人因各种原因成为“农”、“工”、“商”依旧称
姓的)。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明治维新之后,从“四民平等”的角度上允许平民(“农”
、“工”、“商”)称姓,但是由于平民称姓采取“报姓”(随意登记)的方式,所以
就有一些平民“冒称”贵族姓氏,惹得许多历史悠久的贵族家族的不满。
日本家族内部也是等级森严。分成许多种家。
一种叫本家,就是“家族的本体”,也就是“本姓的家族”;一种叫分家,就是“分
出的家族”,是从本家独立出来(改了其他姓)但又与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家族
;而本家的嫡流又称为“宗家”,也就是我们中国所说的“嫡系子孙”的家族。这三种
家都可以称为“一门”(一族)。
也许光凭定义不好理解,那就让我们来举个例子:宇多天皇的孙子被赐姓“源”,就
是源雅信,它是一支独脉单传,到孙子成赖时还是一支独苗,也许为了改变晦气,成赖
改姓为“佐佐木”也就成为了佐佐木家的始祖。但他仍旧“独苗”了四代,到他重重孙
子时一下生了五个男孩子,而其中嫡长子定纲这一系就称为“宗家”,他的四个弟弟都
还姓佐佐木,所以都是“本家”的一员。定纲的嫡子信纲有四个孩子,其中最小的那个
立了分家,称姓“京极”,就是京极家始祖——京极氏信。而京极家,也就是佐佐木的
“分家”了。
但也有特例,例如平安时代初期的藤原家,兄弟四人分为四个家,虽然都姓藤原,但
却争权夺势,他们之中既没有主家也就自然没有嫡系,但历史上管他们都叫做分家,最
后北家战胜了另外三个家族,成为天下人认可的“嫡流”。
下面具体讲讲几个家族。
源(みなもと):源氏是皇族的赐姓。如果某为天皇所生皇子众多,生怕他们争权夺
势,或是有其他的想法,就可以赐某一位皇子以“臣藉”,从此他便与天皇一族有了差
别,也就不能继承皇位了。例如清和天皇的儿子贞纯亲王的儿子被赐姓“源”,更名源
经基。而他们这一支,就被称为“清和源氏”。同理,还有淳和、宇多、三条等14支源
氏,其中也出过像源高明那样在朝廷中具有极大威势的人、以及源博雅那样著名的音乐
家,但最著名的还是作为“武家栋梁”(最强武士)的清和源氏一支最为著名。这个家
族与桓武平氏争权,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而最终胜利,由源赖朝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第一
个幕府(以天皇授权的形势由武士占主导地位的武家争权)——镰仓幕府(1192~1334
)。源氏的分家、支族(分家的分家)很多,据笔者不完全估计约有10000个,其中足
利、德川(松平)两姓因开创了室町幕府(1393~1573)及江户幕府(1603~1868)而闻
名,其他的还有赤松、山名、武田、细川、新田等著名家族。现在姓源的人约5400人,
而源氏的分家、支族,如德川20000人、武田210000人、足利3500人等等都还在不断扩
大。
平(たいら):平氏也是皇族的赐姓。相对源氏而言,平氏只有桓武、仁明、文德、
光孝四支,其中以桓武平氏最为有名。同样作为“武家栋梁”的桓武平氏也拥有无数的
分家和支族,如北条、伊势等。今天平氏一共有近40000人(以这个人数看来可以找源
氏报仇了),其支族的后人也不少。
四大姓氏中的“源”和“平”以及其分家和支族,据笔者估计要占日本总人口的20~30%
(可能比这数字还要高)。
藤原(ふじわら):“藤”即“藤原”,是“大化革新”的功臣——中臣镰足临死时
受天皇所赐的姓。中臣是祭祀官职,可见藤原家祖先以前是神官。到中臣镰足死后,其
后代积极参与政治斗争,终于靠与天皇联姻生下小天皇的方法独揽大权,设置“关白”
和“摄政”(两者皆为朝廷最高官职,天皇年幼称摄政,成年后称关白,相当于将天皇
架空)的官职,并规定只有藤原北家的嫡流才能担任。这种藤原家的专制直至幕府时代
,后来幕府掌管全国军政大权,朝廷被架空,所谓的“关白”也没有了意义。藤原家的
分家都是“高家”(贵族),如西园寺、近卫、一条、三条、九条等,直到二战结束前
仍在朝廷中担任重职。另外有一些地方上的支族,如织田、伊达、上杉等也都是有名的
武士或诸侯。现在姓藤原的人约有10000左右,而分家人数已经很少(但是他们的身份
都很高贵),大部分支族却人丁兴旺。
橘(たちばな):同藤原一样,也是受天皇赐姓的功臣。在平安时代初期与藤原家争
权,失势,以后仍然在朝廷之中,作为有名的贵族而尽力,同时也在文学界潜心研究,
有不少橘氏的人成为了著名的学者。南北朝时期(1335~1393)南朝最著名的武士——
楠木正成就是橘氏分家的人。橘氏目前有约36000人。是四大家族中最早衰落的,也是
现在分家、支族最少,影响也最小的。不过就源平藤(原)三家不是皇族就是外戚来看
,橘氏一门能名列“四大家族”之列,也足见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有人曾说:“
源平的剑,藤橘的笔”看来橘氏在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大贵族。
以上就是日本的“四大家族”的情况。总而言之,“四大家族”的地位在日本是举足
轻重的,曾经有人说:“在日本人之中随便找俩人出来,就有一个人出自‘四大家族’
的本系或支族。”这话没错,“四大家族”的地位就像“四个祖先”一样,影响着几乎
整个日本。
但是,“四大家族”毕竟都是历史上的“老帐”,这四个家族的本家或宗家,早已经
是“旧日的黄花”,辉煌一去不复返。而它们的一些分家,如开创幕府的足利、德川;
战国的“出世头”丰臣秀吉;明治维新的功臣大久保、木户、伊藤;纷纷走上历史的舞
台。所以在明治维新之后的“华族百家名门”制度中,“四大家族”的宗家都名落孙山
。但据笔者统计,这“百家”之中,有50%都是“四大家族”的分家。
除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日本“本土”家族外,还有一大部分家族是我们中国或古
朝鲜的后人。
据笔者调查,我国周朝时移民的后裔有大里、长野、广野等12家,秦始皇时有秦、朝原
、太秦、大藏等26家,汉高祖时有厚见、马、浄野等13家,汉灵帝时有坂上、丹波等18
家,其他朝代有额田、清村、江田等40多个。古朝鲜比之中国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共有
500个姓氏。其中有些家族像源自中国的丹波家和源自古朝鲜的船氏家族和冈氏家族,
还成为了一方“大名”(诸侯)。
由此也可见日本与我国和朝鲜在历史上的重要联系是多么的密切,中朝的姓氏(包括
分家)大约占日本总姓氏的20%。
剩下的姓氏大多是两种:古代姓氏和平民姓氏。古代的日本除了四大姓氏以外当然好
有许多姓氏,他们的历史都远远长于四大姓氏。例如:菅原氏、安倍氏、大江氏,也是
历史上传奇不断的大姓。
先以安倍氏为例吧。安倍晴明是历史上公认的最富传奇色彩,同时也最优秀的阴阳师
。安倍氏据说是第一批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的后人,而代代在宫廷中为官(日本古代的高
官是世袭的)。而自从出了晴明之后,安倍家成为了阴阳道的“权威”,他的嫡系也被
称为土御门,从而改姓为土御门,成为直至今日日本阴阳道的领头军。
然后再说说大江氏,大江氏是地方上的豪族,在“源平之战”时出了大江广元这个日
本当时首屈一指的军事家。之后他的后代(分家)——毛利元就从地方豪族经过精心经
营,成为了战国时代的最有实力的大名(诸侯)之一,而他的子孙从此也成为日本的高
级贵族,在明治维新 “华族百家名门”之中占了两个位子(除本家外还有一个显赫的
分家也姓本姓毛利),而且时至今日毛利本家的嫡系也还留存,住在东京。
以上就是笔者所知的日本姓氏的概况,当然还有些尚不清楚以及不详细的地方,还有
待我进一步学习。
在这里笔者还想提及的是中日两国对待姓氏或者说血缘的态度。在日本,两个相同姓
氏的人碰到一起肯定要自报一下家门,从而分析这两个家族的关系和他两个人的辈分,
80%的日本人会得出满意的结论,当然也有例外的(譬如平民称了一个高贵姓氏却与那
个姓氏的“宗家”的人相遇了)。这种场面在我国是不多见的,据笔者所知这只在某些
满族贵族或有身份的人群中还保留着(笔者是满族肃亲王后裔)。由此可见,“家门意
识”在中国已经渐渐被淡化了。当然,我国的庞大人口以及幅员辽阔起了客观作用,但
无疑,中国人对于自己的祖先,又了解多少呢?如果我们随便从街上拉一个人,问:“
请问您的祖宗是干什么的呢?”相信事实会让我们很失望。也许,“家门意识”这个词
在他人眼中多少带有一点“封建残余”,但在我眼中,它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尊敬、对家
族的尊敬、对祖先的尊敬、当然也是对我们5000年文化古国的尊敬。
我们身体内流的是谁的血?这个问题也许的确很傻。但若你答道:“是炎黄的血!”
或许也的确很“爱国”。但是,神话不能当作历史,历史也永远不是神话,拿神话故事
来搪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先人,我不知这又是哪门子的“爱国”!
总之,尊敬先人、尊敬祖宗,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毫无疑问,在这一点上,我
们做得很不够。
宋人范成大有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可谁又知,每个“土馒头
”之中的人,都是一段历史,也注定曾作为某一个家族的一员为家族添加自己的一页。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您老风格真是一如既往的天马行空啊,源平本身一塌糊涂给个例子吧?
相关主题
为什么菊花王朝这么长俺再说说全面战争系列对应的历史时代
丰臣秀吉为啥没当上征夷大将军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zz
[合集] 中国怎么不雇佣日本浪人?曹操会找老婆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z****e
发帖数: 54598
11
所谓的源氏本身就是被贬低为贵族的皇族
平氏和藤原氏亦是如此
橘氏的话,被拔高是因为出了很多女人
很多皇后都是橘氏的
所以被拔高,从这个意义上看
平氏跟源氏应该是亲戚,都是天皇的各个子孙啥的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您老风格真是一如既往的天马行空啊,源平本身一塌糊涂给个例子吧?
z****e
发帖数: 54598
12
望族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一些名将
你看
赤松、山名、武田、细川、新田
赤松丹心
山名宗全
武田信玄
细川定禅
新田义贞
都是名将啊
B****s
发帖数: 5731
13
从来就没有广义源和狭义源的说法。做太政大臣的伊勢平氏也不过是阪东平的庶流而已
。源赖朝自己倒是2代就死绝了。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这个还是要看广义还是狭义
: 广义的源氏和平家本身也不是绝对的,混得一塌糊涂
: 源平交替是小说家演绎的,信长自己说是藤原氏
: 楠木是不是橘氏这个有待考证,日语维基上给了一个?号

f**********4
发帖数: 2617
14
您老说了半天也还没举出一个源平混淆的例子,源平合站有挺源平氏和挺平源氏,这是
日史爱好者的基础知识,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些反骨仔可没有把自己的出身弄混淆,源
就是源,平就是平。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看织田就很难说清楚到底是藤原还是平
: 德川就很难说清楚是源还是藤原
: 最初贵族四个姓,源平藤橘,四大家族
: 源平的剑,藤橘的笔,都是很有名的
: 源平合战时候,也不是绝对的平家就一定支持平家
: 源氏就一定支持源氏
: 支持源氏的平氏
: 北條時政、熊谷直實、畠山重忠、梶原景時、三浦義澄、千葉常胤、上總廣常等。
: 支持平家的源氏
: 新田義重、志田義廣、佐竹秀義、源季貞等。

z****e
发帖数: 54598
15
例子近在眼前啊
北条氏的先祖就是源平联姻的产物平直方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您老说了半天也还没举出一个源平混淆的例子,源平合站有挺源平氏和挺平源氏,这是
: 日史爱好者的基础知识,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些反骨仔可没有把自己的出身弄混淆,源
: 就是源,平就是平。

z****e
发帖数: 54598
16
显然你知道我说的是哪一个平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从来就没有广义源和狭义源的说法。做太政大臣的伊勢平氏也不过是阪东平的庶流而已
: 。源赖朝自己倒是2代就死绝了。

z****e
发帖数: 54598
17
平家在一开始做大的时候没少跟地方豪强联姻
其中就包括各种源氏
后来反目成仇那是后来的事
分得很清楚是因为都以父系为纲
源氏女子嫁给了平氏,那就是平,如果反过来
那就是源,所以不存在像织田那样,到底是藤原还是平的问题
这两家势力比较大,而且长期对立,在这种问题上,不容易含糊
但是如果涉及到藤原还有橘的话,那就容易混
像为了配合源平轮流坐庄的说法把信长硬是从藤原改成了平
因为毕竟姓在那边,很好查,但是母亲一边是什么来头
那就不太好说了
我为什么会举例源平合战中的反骨崽呢?
因为就像你说的常识一样
老爸是源氏,老妈是平氏的例子也很多
这也是常识,就像各个百科上,反骨崽前面都会有类似于以下的文字出现
“虽然“源平合战”的两大阵营领袖为源氏和平氏,但并不一定所有的源氏就支持源氏
,平氏就支持平氏。事实上,同族间的战争屡见不鲜。也有父方是源氏,母方是平氏,
因而左右为难,不得不衡量利害得失,以致一族分崩离析,彼此交战的悲剧。”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您老说了半天也还没举出一个源平混淆的例子,源平合站有挺源平氏和挺平源氏,这是
: 日史爱好者的基础知识,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些反骨仔可没有把自己的出身弄混淆,源
: 就是源,平就是平。

z****e
发帖数: 54598
18
源氏一开始被骂成:藤原的走狗
而平家则被骂成:粗俗的乡巴佬
这两家本身并不是完全是靠血缘来区分的
而是依靠地理位置来划分
关东和关西之争贯穿着整个日本历史
当时平家找了关东现在的东京一带予以发展
而源氏则留在关西京都一带笼络关系
所以留在关西的平,容易反水到源一边
而在关东的源,则很容易投靠平一边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您老说了半天也还没举出一个源平混淆的例子,源平合站有挺源平氏和挺平源氏,这是
: 日史爱好者的基础知识,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些反骨仔可没有把自己的出身弄混淆,源
: 就是源,平就是平。

f**********4
发帖数: 2617
19
原来您老把联姻叫做混淆,那全世界各国贵族阶层就没什么不是混淆的了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例子近在眼前啊
: 北条氏的先祖就是源平联姻的产物平直方

z****e
发帖数: 54598
20
关于日本源氏和平氏关系
2007年03月24日 星期六 20:21
从镰仓幕府成立到明治维新,武士阶级统治日本长达700年之久。武士政权或武家政权
是日本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形态,而且直接与近现代日本相联结,因此在日本社
会和民族性格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991年日本集英社出版了一套(日本历史)丛书,其
中第7卷(武者之世)写武士阶级形成的历史。著者是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入间田宣夫。他
在该书结语中评价了武士政权的历史作用。他先引用了1602年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
全图》中对日本的文字说明:“尚强力”、“权常在强臣”,然后评论道:这个评语决
不是褒奖语,其意思是说,日本人好战,武力优胜者即可掌握权力,由于这种野蛮的风
俗,日本不能成为先进的文明国家,这是很可悲的。著者认为:利玛窦是从国际性的或
普遍性的立场出发评价中世纪的日本人的,而国际性普遍性的立场,例如当时的中国人
认为男子应以习文修学为最高目标,而视武人为鹰犬,而日本正相反,“其民多习武,
少习文”。著者认为:这正是武士政权存在的阴暗的一面,而这一中世纪的遗产即轻文
重武的岛国风气,即使到了近代以至现代也未能消除,对此我们难道不应抱有警惕么?
入间田教授的论断说明了武士政权对近现代日本的深远影响。从了解日本、认识日本的
角度看,研究武士阶级的形成史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关于武士阶级的形成问题,日本学者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尤其从六七十年代以来,无
论在史料的发掘方面,或是在视角的深化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从史料的发掘方面
说,过去被认为史料价值不高的物语(话本)、军记(战记)一类作品受到重视;过去
仅被作为美术史、风俗史史料的绘卷(画卷)也被视为视觉史料而用于历史研究;此外,
日记、考古资料也得到广泛的利用。从视角的深化方面说,随着史料的多样化,社会史
、军制史、地域史等新视角不断提出,并取代阶级分析的旧方法。从阶级观点研究武士
的出现,一般认为是领主为自卫而建立私人武装的结果,但是这个论断缺乏史料的支持
。社会史则从社会职能的角度进行解释,认为武士的社会职能是练武、打仗,可以说是
“杀人请负人”(杀人包干者),而武力的请负化是与当时王朝国家的基本统治原则“
请负制”一致的。军制史则强调武士与地方政权相结合,构成军团制废除后的国衙军制
的一部分,以及武士与公权相结合对武士阶级形成的意义。武士起源于东国,武士政权
亦建立于东国,其原因何在?地域史着重探讨这一间题,指出当时东国是防御师夷的兵
站基地,并由此而在那里形成了军事贵族,他们是武士的前身。
相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累累,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从观点上看,我国学
者有关武士阶级形成的论述基本上也是吸取日本学者的看法,而且是以前的传统看法。
吸取日本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史实,用我们的观点来阐明武士阶级的形,成史,
应该提上日程。本文作一初步尝试,以抛砖引玉。
”武士“一语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中国初出为:唐“天宝十一载(752)改诸卫士为
武士”。日本初出为:宝龟二年(771)“赐亲王已下五位已上丝,各有差。其明经、
文章、音博士、明法、算术、阴阳、天文、历术、货殖、恪勤、工巧、武士,总十五人
赐丝十绚”。这里的“武士”当然与本文所说的武士含义不同。
本文含义的“武士”一语十世纪以前虽已出现,但不固定。同样含义的词语还有“兵”
、“侍”、“武者”等。这几个词语间也稍有区别:“兵”,以战争为职业者;“侍”
,贵族的警卫;“武者”,政权中的武人。日本学者认为这三个词语反映同一实体的不
同侧面,到十二世纪时三者统一为“武士”。
以上是“武士”的语源。
武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应该予以明确的定义。日本学者间有两种定义方法。一种从职
能定义,例如:“以武艺为专业者”(万有百科)、“以武技、战斗为业者”(世界大
百科)。但是,武士不仅是一个职能集团,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集团、社会集团。显然这
种职能定义的方法不能全面反映武士的状况,因此都需要作补充说明。例如:“在封建
时代作为支配者而发挥权势”(万有百科)、“后来成为身分阶层或其所属成员的呼称
”(世界大百科)。但是,什么支配者、什么身分并不明确。另一种从阶级定义,例如
:“拥有武力并在农村居住的本地领主”(现代百科)、“凭依武力统治地方而又任职
于政府者”(小学馆百科)。这些定义虽然指出了武士的阶级性,但又局限于“本地领
主”、“地方统治者”,而实际上镰仓幕府后武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成为全国统治者
。因此这些定义只适用于平安时代,而不适用于镰仓幕府后的时代,尤其是江户时代。
显然这种定义作为定义缺乏普遍性。
武士出现于十世纪,200多年后镰仓幕府建立,以后武士政权延续了近700年,直至明治
维新。在这近1000年间,武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应该以什么时点作为定义的基准
呢?上述两种定义方法的问题恰巧是没有弄清楚武士定义的时基准。我认为定义武士应
把武士作为一个阶级或阶层来看待,以其形成作为定义的时点基准。而作为一个阶级或
阶层的武士,其形成又应以武士政权的建立作为标志。根据以上考虑,我认为应从以下
四个指标来定义武士。第一,经济上为领主,既可以是庄园领主,也可以是封建领主;
第二,社会上以武艺、战争为职业;第三,政治上以掌握政权为目标;第四,思想上以
主从关系为道德准则。作为一个政治集团、社会集团的武士阶级应具备以上四个指标,
尤其是第二、第三点最基本。这样的定义把武士与一般的职业军人、雇佣军人区别开来
,既适用于武士形成期,也适用于武士政权期。当然在武士形成期这些指标不那么典型
,但已具有这些因素。武士政权虽然历经变迁但不出这些基本点。
以下我们把武士作为一个阶级,并以武士政权的建立作为其形成标志,来考察武士的形
成问题。
阶段
武士形成为一个阶级并建立政权,历经近3个世纪的曲折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五
个阶段:
第一,土着扩张阶段,939年平将门之乱以前;
第二,对抗朝廷阶段,平将门之乱----1028年平忠常之乱;
第三,充当鹰犬阶段,平忠常之乱----1156年保元之乱、1159年平治之乱;
第四,形成新贵阶段,保元、平治之乱----1185年平氏灭亡;
第五,建立幕府阶段,平氏灭亡----1192年源赖朝任征夷大将军。
以下以平、源两氏势力消长及有关重大事件为线索,描述各阶段的基本状况与特征。
土着扩张
桓武平氏的始祖高望王,889年赐姓平氏,被任命为上总介,下放坂东(关东)。坂东是
镇抚虾夷的前进基地,是落后的边陲之地。“凶徒结党,群盗满山”。高望王下放坂东
是朝廷为加强边备而采取的一个部署,但却为平氏土着(定居、扎根)关东,扩张势力
提供了机会。因为边陲遥远,朝廷鞭长莫及,控制力弱。
国司官分四等:守、介、椽、目,任期四年。高望王任期届满后,未回京都,而在坂东
定居,以便扩大势力。到其子代,势力已达于上总、下总、常陆。高望王的8个儿子中
,有3人任镇守府将军(长子国香、三子良将、四子良孙)。此外,国香任常陆大椽、
二子良兼任下总介、良孙任上总介、七子良持任上总介、八子良茂任常陆少椽。而到其
孙代,势力更扩大到下野(良茂子良正任介)、相模(良将子将文任守)、武藏(良兼
子公雅任守)、陆奥(国香子贞盛、繁盛任守)等地。在平将门之乱爆发以前平氏已三
代称雄坂东。
平氏扩大势力的手段:与地方豪族联姻,如国香与常陆椽源护有姻戚关系。源护为嗟峨
源氏,也是赐姓皇族。这是和平手段。非和平手段为私斗,如931年良将子将门与伯父
良兼因“女论”而发生战争(后者之女为将门妻)。四年后(935)将门又与常陆椽源
护及伯父国香交战,杀源护子及国香,继而又与国香子贞盛等交战。双方都向朝廷申诉
。先是朝廷发太政官符追捕将门,将门上洛陈弁后又发追捕良兼、贞盛、源护的官符。
贞盛不服也上洛陈词,朝廷又发太政官符责问将门。双方都企图利用与朝廷的联系,使
争斗有利于自己。
十世纪中叶,平氏已在坂东构筑了足以发动反乱的实力。就平将门而言,他在下总国丰
田庄建立据点,势力范围及于相马郡与猿岛郡。他在猿岛郡的石井乡还建有营所。营所
既是将门出巡的休憩处、四方人马来往的住所,又是储藏兵器的仓库、堡垒。将门有一
支自己的武装,大约一千人,称为“驱使”(可能是亲兵)、“从类”。此外,还能动
员、指挥大约八千人的称为“伴类”的其他地方豪族的武力。如上述,他在中央贵族中
也有自己的后台。将门不仅在同族间进行秘斗,而且干涉其他地方豪族与国司间的争斗
。如939年武藏权守兴世王与足立郡郡司武藏武芝发生争执,兴世王违反惯例率兵强行
进入足立郡内,没收、查封百姓的财产和房屋,“将门急闻其由,告从类云:武芝虽非
我近亲,但我欲镇定彼此之乱”。于是率兵“向武藏国”,与武芝一同责问国府。
总之,经过三代人四五十年的扩张,平氏已形成了称雄坂东,足以发动反乱的实力。显
然一旦时机成熟,他们的能量散发出来,必然会形成震动全国的大反乱,而其导体即是
国衙的压迫。
对抗朝廷
本阶段起自平将门之乱,迄止平忠常之乱。先叙述这两次事件的概况。
平将门之乱爆发于939年(天庆二年)。起因是常陆国新资族藤原玄明不服从国司,“
素为国之乱人,至官物叫柬把不济。行文多次,竟敢对抗不服”。于是国司藤原惟几派
兵追捕玄明,玄明逃奔将门的据点下总国丰田庄求援。11月将门率兵攻打常陆国衙,以
千人胜三千国衙军,占领常陆国衙并夺印镒(官印与仓库钥匙)。其时,武藏权守兴世
王建议将门攻占整个坂东,“既已背朝廷,取常陆,则掠取坂东,其罪亦同”。将门接
受此建议,于12月11日占领下野国府并夺印镒,15日又驱逐上野国守并占领该国府。至
此,将门己控制了下总、常陆、下野、上野四国。继而,听从自称八幡大菩萨使者的女
巫宣告的神谕,于12月19日在上野国府宣称自己是新皇,任命了左右大臣、纳言、参议
、文武百官及坂东八国国司,并计划在其根据地下总国亭南建造皇都。朝廷得报,大为
震动。但迟至次年1月1日才任命东海、东山道追捕使,11日向东海、东山道诸国发布追
讨官符;同时停止节会,并向神佛祈祷(在1、3、6、7诸日)。但此次追捕使似乎未能成
行。19日重新任命参议、修理大夫藤原忠文为右卫门督、征东大将军,但组建征讨军又
费时近20天。征讨军由“诸司各所堪兵者”及沿途征集的“诸国之兵”组成。2月8日征
讨军终于出发,但到达坂东时将门已被平贞盛与藤原秀乡的联军打败,并在2月14目的
会战中中箭身亡。藤原忠文不过扫荡将门的残部而已。平贞盛是将门的宿敌,藤原秀乡
也是地方豪族,当时任下野国押领使。两人联合,打着追讨官符,纠集诸国势力,也不
过400兵。其取胜的原因是:利用平将门的约八千人“伴类”返回乡土的时机。3月有功
者叙位,藤原秀乡从五位下,平贞盛从五位上,源经基从五位下。4月25日将门首级送
至京都,挂于东市广场示众。
平忠常之乱爆发于1028(长元元)年。平忠常是桓武平氏的一支,将门叔父良文之孙。
他继承父祖的遗产,以上总为根据地,成长为关东东部的有名的军事贵族。他曾任武藏
国押领使、上总介、下总权介等官职。平时即“对抗国司,怀有枭恶野心,反叛皇室,
吞没公物,并夺取调庸等税品”(1046年源赖信在石清水八幡宫祭祀告文中言),从而
得到不满国司苛政的地方豪族们的拥护。1028年6月起兵攻安房国,杀国守藤原惟忠,
公开叛乱。朝廷得知安房守被杀,立即派平直方(平贞盛之子)等为迫讨使,但公卿们
讨论出兵的吉日费了40多天,到8月5日才正式出兵,也不过200骑。而在此以前平忠常
又占领了上总国衙。平直方追讨军与平忠常转战2年,屡战屡败,未能平定。后者在房
总半岛(上、下总、安房三国)掌握政权达三年之久。1030年9月朝廷召回平直方,任命
新任甲斐守源赖信为追讨使。源赖信率“馆乃者共”(警卫国司的直属军)与“国兵”
(国内之兵)共2000人,同时得到左卫大夫平惟基的3000骑兵支援,合计5000人。平忠
常的兵力没有记载,从平直方2年未能平定,源赖信需要平惟基的骑兵支援看,平忠常
的兵力当在他们两人之上。又从上总守在乱后的报告中所称:“追讨忠常后关东之民仍
抗拒公事”看,其兵力大部分如将门那样也是伴类,即得到地方豪族的支持。但当平忠
常得知源赖信出征后,却在其出发以前突然亲自往甲斐向赖信呈名簿和谢罪状,表示服
从与投降。后在押解京都途中病死。日本学者认为:这是因为源赖信初下关东时已使忠
常服从自己,因而当忠常听说自己的主人任追讨使时立即请降,或是因为连年战争,房
总荒芜。据说上总国原有22900余町步田地,战后减少到18町步。离散他乡的民众经数
年以后才返回故里。
平将门之乱与平忠常之乱相隔近一个世纪,但有许多共同点。第一,反乱的主角是恒武
平氏。平将门一文因反乱失败而衰亡,其他平氏仍在关东发展,因而又有平忠常之乱。
在近一个半世纪中,关东为平氏的势力范围。第二,目的明确:以武力耷取地方政权,
对抗朝廷。将门虽开始并不想以朝廷为敌,但一旦举事就十分坚定。不但自称新皇,建
立对立的朝廷,而且提出了一套理论。他在给原主藤原忠平的信中称:“将门为柏原帝
(桓武天皇)的五世孙,即使永久领有半国,岂可谓非运哉。”又举契丹阿保机灭渤海
国建辽国为例,称“以兵威取天下者史书不绝”,“将门扬兵威于关东,耀武功于中外
,必能战胜当世之人而为君”。平忠常虽未称新皇并提出造反理论,但一开始即以国衙
、朝廷为对抗的目标,而无须其他导体的引导,如他人的建议、女巫宣告的神谕等,反
映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建立政权的目标更加成熟。第三,形成了一支有组织的武装
力量,作为夺取政权的工具。将门的驱使、从类、伴类总计约有一万人;平忠常早已是
关东东部无与伦比的“兵”,其兵力决不会在将门之下。将门之乱初,时任武藏介的源
经基曾向朝廷告密,但朝廷未采取行动。而平忠常之乱一开始朝廷就十分重视,也可说
明其规模超过将门之乱。第四,时间长。平将门之乱,不算私斗,从将门干涉武藏国司
与足立郡司之间的争斗算起,延续了一年多。平忠常之乱坚持了三年之久。地方反乱以
前也有,如藤原广嗣之乱(740),不过是中央贵族争斗的延长,所用兵力为军团兵士
,并且不出月余即被朝廷派遣的追讨军平定。将门、忠常之乱无论在反乱目标上、动用
兵力上,或是在延续时间上,都与以往的地方反乱不同,他是不同性质的反乱。第五,
失败非因朝廷军事镇压的结果,而是出于内部原因。朝廷虽派遣了追捕使、追讨使,但
动作迟缓,能动员的兵力远不及反乱军。平将门之乱因平贞盛与藤原秀乡的倒戈而失败
,平忠常不战而降也是由于源赖信的威望。
从上述第二、第三两点看,即从夺取政权的明确目的即阶级意识,与具备独立的武装力
量及主从原则在武力编组中开始起作用这两方面看,应该说武士作为一个阶级似已初步
形成。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又是不成熟的。从政治上看,夺取政权仍属于初步尝试。
因为他们这时的目的仅限于地方政权,还没有夺取全国政权的明确意识。即使将门自称
新皇,其目的也仅限于“暂且夺取坂东各国”。平忠常则局限于房总半岛。他们还没有
完全摆脱对中央贵族的卑屈和崇敬心态,而要消除这种心态,在认识上来一个飞跃,超
越对中央贵族的卑屈和崇敬心态,树立夺取全国政权的观点,还需要经历更长的历史过
程。从组织形态看,虽然主从原则开始在编成军力上发挥作用,但尚未形成严格的规范
。这不仅表现在伴类的集合离散(如将门称新皇后,8000伴类离去,最后所剩不足1000
人,以至被平贞盛等击败),而且驱使从类中也经常出现投敌的情况。与以后以严格的
主从关系和家属结合原理编组的武士队伍相比,尚处于某种自发状态。
但是,即使武士夺取的是地方政权,也毕竟宣告了它作为一个阶级开始形成,并登上历
史舞台。也正因为这样,这两次反乱震荡了日本列岛,使朝廷大为惊恐,“京官大惊,
宫中骚动”。自此以后,朝廷在京都治安的维持、中央贸族的警卫以及地方叛乱的镇定
等,总之一句话,在维护权门贵族的统治方面,只有依靠武士的力量。因为,与将门、
忠常同样的武士平定了这两次反乱。京都贵族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而要利用地方豪族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借助他们的力量来镇压叛乱,利用他们作为爪
牙来维持统治和秩序,也就是要把武士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引进王朝国家体制。
平将门、平忠常之乱的失败,也为武士自身提供了教训。这就是:武士自身的发展也必
须借助于朝廷的威望。当时的社会是一种向心的社会结构,重中央、重贸族,而轻地方
。武士要形成严密的组织,必须以贵族世界的承认为媒介,才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最
后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目的,也必须进入中央政界,而固守于落后边远之地是无法进入
中央政界的。因此,他们以后就由对抗朝廷转向了跻身于贵族世界,即便充当他们的鹰
犬即“侍”也在所不惜,以借助于朝廷的威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用中国的比喻说,就
是采取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中去的战术。这是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但在当时的条
件下又是一条必由之路。平忠常之乱以后再也没有发生武士的地方反乱,其原因即在于
此。
投靠权门,作为其“侍”,以求发展这种路线,在将门之乱以后源氏的动向中己见其端
倪。
源氏的始祖是经基。他是清和天皇第六皇子的长男,将门之乱时任武藏介,因向朝廷告
密将门反叛有功,被授予从五位下,接着又被任命为追捕南海凶贼副使,参加平定藤原
纯友之乱。死前961年赐姓源氏,是为清和源氏之始。至其子满仲时确立源氏在贵族中
的“京侍”地位,满仲被称为“天皇、大臣以下共用”的工具。尤其投靠摄关家,为摄
关政治的确立立下汗马功劳。在关白、太政大臣藤原实赖诬陷左大臣源高明谋反的安和
之变(969)中扮演了告密者的角色;在藤原家内部兼家为与伊尹争夺摄关地位而策划
的花山天皇出家事件(986)中担负警卫任务。满仲还利用与摄关家的关系,历任摄津
等国的国司,积累了盖世之财。他在摄津多田庄建立基地,组织武士团,成为其栋梁(
首领)。《今昔物语》描述满仲晚年出家时的状况称:出家前夜,在其住处四周有四五
百武士警卫,以防有人偷袭;出家当日有50余亲信郎党(侍从)跟随。满仲奠定了源氏
的基础。满仲有三子:赖光、赖亲、赖信,皆仕于藤原道长;尤其赖信为道长之侍,许
可升殿。从满仲开始,源氏的基地在畿内,如赖光以大和为根据地,赖信以河内为据点
,赖信为河内源氏之祖。但赖信不战而平定平忠常之乱,一举提高了源氏在关东的威望
,如忠常之子愿代代为源氏的从者。这不仅巩固了源氏的京侍地位,而且成为其势力伸
向关东的契机。赖信历任伊势、河内、甲斐、陆奥、信浓、美浓、相模等守,并任镇守
府将军。
总之,源氏三代的活动说明,他们走了一条与平氏完全不同的道路。这就是,以畿内为
根据地,投靠权门,借机发展。当然,总的看来,这一路线此时还处于摸索中,其成熟
的实施有待于下一阶段。
充当鹰犬
平忠常之乱的平定意味着武士对抗朝廷,以武力夺取政权阶段的结束;而保元平治之乱
则是源平两氏之间的代理战争,战胜者平氏成为新贵,形成与摄关政治、院政相并的平
氏政权。在这两次事件之间的一个多世纪是过渡期。其特点是:不仅源氏,而且平氏也
走上了投靠权门,充当其侍,或所谓“朝廷之固”,以求发展的道路。如果说前一阶段
源氏充当摄关家之侍,出征平乱是被动的;那么在这一阶段它似乎更自觉地沿着这条道
路前进。它有意识地挑动反乱,制造出征机会,名正言顺地组织地方武士,从而取代平
氏成为以关东为基地的最大武士团,并成为院的近臣,上升为新的权门。前九年之役(
1051一1062)和后三年之役(1083一1087)即其表现。
前九年之役是源赖信之子赖义与安倍氏父子之间的战争。安倍赖时为陆奥俘囚之长,领
有陆奥六郡,形成半独立国,不纳年贡徭役,并攻略邻郡,国司不能制。1051年朝廷任
命源赖义为陆奥守,前往镇抚,安倍赖时一度归顺。但是不久又反,1056年陷入全面战
争。1057年赖时战败死,但其子贞任等善战,大破赖义军。赖义苦战2年,1062年得出
羽另一俘囚长清原武则率兵万余支援,时赖义军3000余,两者结合,战局才为之一变。
9月16日斩贞任,战争结束。
后三年之役是源赖义之子义家与清原氏之间的战争。1083年清原武则之孙真衡与义弟清
衡、家衡之间发生内战,时任陆奥守兼镇守府将军的源义家支持真衡。不久真衡突然死
亡,清衡、家衡降义家,战事一度中止。但是,1086年清衡又与家衡发生争执,家衡袭
击清衡,焚烧其家,击杀其妻。清衡向义家申诉,义家攻家衡,数月不下,后撤退。次
年义家与清衡联合攻家衡,苦战三月胜之,斩家衡等48人。义家要求朝廷补发追讨官符
,朝廷以私战为由,不许,并解除其陆奥守职,召回京都。
11世纪后半期的这两次战争,是当时两大势力即坂东集团与奥羽集团之间的直接冲突,
而且又是镇压化外之民即虾夷俘囚的战争,因此无论时间之长(十二年、三年)、规模之
大(前九年之役中源赖义斩首一万八千级,取千耳二箱回京,建立耳寺埋之)、战斗之
激烈(反反复复,互有胜负),都非以前之反乱可比。因此不仅需要武勇,而且需要武
略,要靠战略策略夺取胜利。赖义被评为“性沈毅,多武略,乃将帅之器也”。前九年
之役时苦战十二年,最后争取清原氏参战,一举结束战争,这是争取同盟者的策略。当
时,“坂东猛士,云集雨来,步骑数万,辎重战具,重叠蔽野,国内震俱,无不响应”
。义家参加了前九年之役,但被当时有名的儒学者大江匡房批评为不懂兵法,于是他拜
匡房为师,学兵法。在后三年之役中,他利用了清原氏内部的矛盾,又传说他从空中飞
雁队列散乱而判断有伏兵,说明这时他已深通兵法。义家不仅善于用兵,而且也善于带
兵。他设刚臆座,鼓励士兵英勇战斗。他爱兵如子,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冻伤的士兵。
后三年之役被朝廷视为私斗而不予赏赐,义家将自己的私产、没收的敌产分赏有功者。
这样,在长期战斗中结成的生死之交又具有了经济上的基础,主从关系更加巩固。义家
的声威大震,甚至超过赖义,被誉为“猛将武略,通神之人也,弓马之达者”,“武威
满天下,诚足为大将军者”,“天下第一武勇者,武士之长者”等,总之,对他赞口不
绝。
由于赖义、义家的武功和声威,各地武士纷纷投奔其门下,宣誓效忠

。“赖义之政教威风大行,会坂以东弓马之士大半为其门客”,“逢坂山以东武士大半
为义家之从者”,“爱知以东武士皆为源氏家来”(会坂、逢坂山、爱知以东,皆指广
义的东国)。后代的许多武士皆以自己的祖先曾从属于“八幡殿”(义家的尊称)为荣
。源氏的势力分布于全国,但核心是关东各国的。“赖义之政教威风大行,会坂以东弓
马之士大半为其门客”,“逢坂山以东武士大半武士,无论赖义军团或义家军团都是如
此。前九年之役攻击小松栅(安倍氏据点之一)时拚死奋战者皆为坂东精兵,后三年之
役攻击金泽栅(清原氏根据地)时右眼中箭仍奋战的三浦为次是号称相模之雄的三浦氏
的始祖。源氏取代平氏成为关东最大的武士团。这个武士团的组织形态已具有主从原理
与家族原理相结合的雏形。后三年之役时义家弟义光听说其兄陷入苦战,辞去官职前往
支援,可见同族结合的加强。但是,主从关系超过家族关系。1091年,义家与其弟义纲
因从者间争夺领地而反目,双方准备在京城会战,“天下骚动无有此大者”。朝廷为此
向五畿七道发布命令,禁止义家在各国的从者上京支援。这说明义家的私兵分布之广,
主人一旦有事,从者有义务支援;同时也说明为保护自己从者的利益而不惜兄弟相争,
也就是说主从关系高于血缘关系。应该指出,源氏的根据地本在畿内,当时他们是作为
京侍而活动的。但是,畿内地区贵族势力强大,在那里不可能形成大武士团。因此,要
摆脱京侍之域,成为独立的力量,必须向关东转移。因为关东接近边境,有用武之地,
又远离中央,易于发展。源氏走的正是由畿内向关东伸展势力的道路,而平氏则正好相
反。军事力的伸展伴随着经济力的扩大和政治力的上升。源赖义因平定安倍氏反乱有功
而升任伊豫守,头两年未赴任,但税收和食封仍须向中央交纳,他只好以私财充抵,可
见其富有的程度。
领地寄进是武士效忠的一种形式。作为武家栋梁的义家已经成为寄进庄园的领家或本所
,其庄园之多引起朝廷的惊恐。1091年朝廷发布命令,“禁止诸国百姓动辄以田地、公
契向朝臣义家寄进”,1092年又下令停止义家所立庄园,对个人立庄发布禁令仅此一例
。源氏以前主要是摄关家之侍,源赖义也不过是敦明亲王的判官代(官职名,亲王的近
侍,五、六位官),而到义家上升为天皇、院(上皇)的近侍。院政时期最重大的社会
问题是僧兵问题,义家成为白河院追捕恶僧、保卫天皇及院的武士。如1081年9月寺门(
园城寺)恶僧300余进攻山门(延历寺),白河院命检非违使并源义家入寺门追捕。同年10
月天皇参拜石清水八幡宫,12月参拜春日社,都由义家率郎党数十甚至百余人武装警卫
。以后成为惯例。1098年义家被授予正四位下,许可院御所升殿;时宫内有反对者,但
因白河上皇压制,而无人敢言。这反映源氏政治力量的上升已非贵族们所能阻止。虽然
义家在朝廷中的地为还不高,还未升入公卿(三位以上)之列,但已成为天皇的近侍、
院的近臣,已接近于构成一个独立的新权门。
然而,源氏到义家时达于极盛,从义家晚年尤其1106年义家死后,走向衰落,而在这期
间平氏势力开始抬头。源氏衰落的原因,一是自相残杀:1091年义家与义纲准备兵刃相
见是其发端。继而1109年义家的继承人义忠被暗杀,义纲受嫌,义忠养子为义率军讨义
纲,义纲及其子被杀。1154年为义孙、义朝子义平与其叔义贤卷入武藏国秩父氏的继承
斗争,义平杀义贤。自相残杀当然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二是义家死后未出现能作为栋梁
的人物,相反其子孙中一再出现因胡作非为而被朝廷追捕者:义家嫡子义亲1101年任对
马守时,杀人民,夺公物,不服从大宰府,被解职并流放隐歧国。以后又偷渡到出云,
杀该国目代,夺调庸物,1107年再次被讨伐,而讨伐者正是平正盛。1108年平正盛挑着
义亲的头班师回朝,给世人以平氏代替源氏的深刻印象。1154年为义三子为朝在九州胡
作非为,不听朝廷召唤,其父因此被免职。这些当然有损于源氏的威望。三是在皇室、
摄关家内部的斗争中站错了队:在保元之乱中,除源为义长子义朝站在后白河天皇一方
外,源为义一族站在崇德上皇一方,因失败而灭亡。义朝又在平治之乱中败于平清盛,
结果河内源氏一支仅年方13的源赖朝(义朝长子)免于一死。源为义站在崇德上皇方面
反对后白河天皇是自源义家以来与鸟羽院方面关系逐渐恶化的结果,这又反映在政治斗
争中缺乏判断力,即完全从眼前利益出发而无远见。反复无常亦是初期武士的本性之一
。总之,以上三方面都说明,即使义家时源氏也还不能说形成了组织严密而有强大制压
力凝聚力的政治军事集团,因此不足以对付公家的各种阴谋诡计,而容易被分化利用,
各个击破。例如,朝廷利用义纲牵制义家,利用义朝对付为义,利用平氏消灭源氏。这
样,从源义家死到十二世纪八十年代,源氏处于衰落中,而其顶点则是平氏政权的三十
年间。《吾妻镜》说源赖朝“长吁短叹地度过二十年,忧心重重地历经四八载”,恐怕
也是他总结源氏成败教训而成长为成熟的政治军事家的苦思冥想时期吧。

与源氏衰落的同时,平氏的势力开始上升。但与过去发动地方反乱不同,它也走上了跻
身贵族世界,充当权门鹰犬的道路。平氏的根据地本在关东,如平将门、平忠常;与将
门敌对的平贞盛的根据地也在常陆。平贞盛在平定将门之乱中立功,被授予从五位下。
但自其子维衡起即由常陆转移到伊势,其原因不明,很可能以平定将门之乱为机,走上
了与源氏同样的道路。维衡曾接近藤原道长,向右大臣显兴赠马。他是伊势平氏之祖。
维衡以后正庋、正衡两代无起色,到正盛、忠盛两代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就进入中央政
界,势力超过了源氏。平氏得势的原因,一是善于利用时机:1097年正盛通过院的近臣
,如藤原显季(任播磨守时正盛为厩别当[长官])、藤原为房(任加贺守时正盛在该国
检非违所任职)以及宠妃祗园女御,向白河上皇的爱女郁芳门院嫂子内亲王的菩提所(
私家寺院)----六条院御堂,捐献伊贺国靳田村、山田村20余町宅地和水旱田,从而投
靠白河上皇,成为北面武士。这时正是后三年之役后源义家的威势达于极盛之时,白河
院为了牵制义家,利用其兄弟矛盾而起用义纲。1092年任命义纲为陆奥守,次年又命他
讨伐出羽国豪族的反乱,因功而被授予从四位下。正盛正是利用院企图扶植其他势力压
制义家的机会,因此一举得宠而为近臣。忠盛则讨好鸟羽法皇,为其建造得长寿院千体
观音堂(三十三间堂),而被许可由升殿。因破格提升引起不满,在他上殿时险过暗杀。
他的地位已超过源氏。二是运用政治策略:1107年正盛受命追捕义亲,仅一月即捕杀之
,并在返京前即受恩赏,转任但马守。时人评曰:正盛力量下品者,却任第一国,乃因
殊宠之故。这说明时人对此有怀疑,因为不久有自称义亲者在陆奥活动。因此所谓追捕
义亲,可能为一计谋。1129、1135年忠盛两度受命赴西国捕海贼,对此日本学者根据史
料考证,认为也有疑问。因为1129年并无海贼情报,虽有追捕的院宣,但无恩赏。1135
年所捕的70人中有不少人并非海贼。因此实际是以追捕海贼为名,到西国组织武士团。
再加上正盛、忠盛两代利用院的殊宠,历任畿内返国及濑内地区的国守,如伊势、伊贺
、因播、若狭、但马、备前、赞岐、播磨、安艺等国守,因此在西国形成了自己的武士
团。与源氏的东国武士团不同,平氏的西国武士团大多为小武士团。这反映平氏为对抗
源氏而急速在源氏影响小、又无大武士团的西国发展势力。但数量比源氏多百骑,又说
明在正盛、忠盛两代已奠定了战胜源氏的基础。
源平两氏势力的消长都说明,两者走了同一条路。而源氏之所以在义家以后开始衰落,
其原因除主观因素外,就在于当时院的力量还不能忽视。正因为她脱离了依靠院厅的道
路,或说走上了一院对立的道路,于是衰落下去。因此,孙行者策略是当时历史的必然。
平氏的庄园据说多达500余个,分布于全国。如九州萨摩1197年的土地帐水田总数4010
町,平氏庄园12个1105町,占四分之一强。平氏庄园的取得也是其势力扩张的结果。
1158和1166年平清盛与其弟赖盛任大宰大贰,与一般贵族都不亲自赴任相反,赖盛亲自
赴任,其目的即在于加强在九州的势力,建立庄园,扩大从者队伍。平氏庄园的特点是
,平氏非最高庄园主,在其之上另有本家,平氏不过是领家或预所,这与皇室或摄关家
的庄园不同。再一点,本家都是与院或皇室有关者。这都反映平氏是作为院的近臣之一
而上升为新贵的。因此他的庄园也是不稳定的。如1163年平清盛以女盛子嫁于关白基实
,从而取得了摄关家领的实际管理权,但是1179年盛子死后管理权就转入上皇之手。总
之,从经济基础看,平氏基本上依附于旧体制,因而十分脆弱。
平氏的军事基础也同样。平氏的武士团以伊势、伊贺为根据地,组织畿内近国尤其濑内
一带的武士而构成。但作为全国政权仅靠这样的兵力显然不够,他必须掌握全国的军事
权和军力。平氏取得全国的军事权的途径有二:(1)由朝廷授予全国的军事警察权。
平清盛任太政大臣的1167年,根据上皇的院宣,命平重盛(清盛之子,时为大纳言)追
捕东山、东海、山阳、南海诸道贼徒。这不是指具体的追捕任务,而是授予其权力。院
的目的是建立院的军事体制,以应付当时的贼徒和恶僧,平氏则由此而得到了全国的军
事警察权。1176年又再次授予此权限。(2)通过国衙吸收地方武士作为自己的家人。
如大宰府在厅官人(地方下级官吏)有力武士原田种直成为平氏的家人,即是一例。根
据日本学者考证,有史料可查的平氏家人计614人。再,源平内战时平氏通过国衙动员
的各国武士是其军力的主要部分。这些武士被称为“国之驱武者”,意即各国被强征的
武士。可见平氏在军事上也依附于旧体制,作为武士团尚未形成严密的系统的组织。建
立在院宣和国衙基础上的军事权是可以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源平内战后期源赖朝
就得到了后白河上皇的追讨平氏的宣旨。而“国之驱武者”其战斗力远逊于东国武士。
《源平盛衰记》记载,富士川会战前夕平维盛(重盛之子)和斋藤实盛比较双方军力时
说:坂东武者进行战斗时置生死于度外,而畿内近国之驱武者则缺乏斗志。
总之,无论从平氏政权的性质、形态和基础看,都不能说是独立的武家政权。它不过是
王朝国家体制中的一个阶段,甚至可以说是院政时期内的一个小阶段。因为后白河防政
并非仅是形式,它虽被平清盛停止一年,以后又恢复了。武士掌握政权而未脱离旧体制
这种平氏政权,其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武士在以武力夺取政权失败后,走上曲折的投
靠权门的道路的必然结果,也是武士进行的代理战争的必然结果。但是,这种形态的政
权不仅没有解决王朝国家包含的各种矛盾,相反增力了武士与其他权门之间的矛盾。以
前武士是被利用的工具,在矛盾中处于次要地位,现在则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众
矢之的。1179年平清盛发动政变,停止后白河院政,平氏权力达到顶点,这时真正可以
称为平氏政权。但正是在这时各种矛盾一起爆发,各种反平氏力量纷纷起事,使貌似强
大的平氏政权在仅仅五年之中即土崩瓦解。这无疑应该说是平氏政权本身的脆弱性所决
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平氏政权仅仅充当了由王朝国家向武士国家过渡的角色。
建立幕府
这里的幕府指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它
的建立是武士作为一个阶级形成的标志。那么,为什么说它是武士政权,它与平氏政权
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平氏政权不过是小规模带有军事政变性质的武士间代理战争的结果,而镰仓幕府
则是武士间的全国性内战的产物。这次内战称为“源平会战”或“治承寿永内战”。参
加者有平氏、源义仲、源赖朝三大武士集团。历时五年,从1180年(治承四年)4月至
1185年(文治元年)3月,主要在寿永年间(1182--1184)进行,波及全国。1183年以
前平氏处于官军地位,追讨占据北陆的源义仲和占据关东的源赖朝。1183年源义仲进入
京都,平氏西走,双方地位倒转,源氏成为官军,平氏被迫讨。并形成三足鼎立:西方
平氏,京都源义仲,东国源赖朝。最后源赖朝灭源义仲(1184年1日)和平氏(1185年3
月),结束内战。继而又追讨对其不满的弟义经(1185年11日),1189年出征奥羽,消
灭藤原氏,以武力征服了全国。在这个过程中,源赖朝以军事实力和实际占领地为后盾
,先后迫使后白河法皇承认他对东国的实际统治权(1183年10月),对全国派遣守护地
头权(1185-11),以及军事委任权(1190年任大将,1192年任征夷大将军),这样又
取得了合法的外衣。但这不过是利用而己,通过武力夺取的政权,再也不必像平氏那样
依赖于院的权威。日本学者石母田正指出:在全国性内战中成立的镰仓幕府,“早就不
能像平氏政权那样成为贵族国家的一部分了。”(《日本史概说》)
第二,与平氏政权依附于律令官制不同,镰仓幕府建立了独立于朝廷以外的行政系统。
幕府的行政机关是逐步建立的。1180年富士川战役和控制关东后设立侍所,职务是统制
御家人和掌管军事警察。这是最早的机构。1184年10月同时设立负责一般政务的公文所
和掌管诉讼的问注所。这时已灭源义仲,并于一谷战役中打败平氏,离最后消灭平氏已
为时不远,因此源赖朝着手完备其中枢机构。这些机构开始带有源赖朝的家政机关性质
,随着掌握全国的权力而演变成正式的行政机构。1190年源赖朝上洛(进京),被授予
右近卫大将军职,次年1月公文所改称政所。这些机构统称幕府,后来幕府就成为武士
政权的代称。



幕府机构的基本特色即是独立于朝廷之外。首先,幕府所在地即武士政权的首都设在远
离京都的关东的镰仓。关东是源氏的根据地,把武士政权的中枢机构安置于此,是为了
有所依托,并可不受贵族的影响,保持武人的本色。其次,不仅有独立的中枢机构,而
且有自成系统的地方机构。设奥州总奉行掌管奥州御家人和有关诉讼,京都守护六波罗
探题负责朝幕间的联络和京都的警卫、治安,西奉行掌管九州的军事、行政、诉讼等事
务;各地派守护(每国一人),主要职责为“大犯三条”,即镰仓等警卫的派遣、杀人
犯和谋反人的追捕;对庄园和国衙领派遣地头,负责维持治安、管理土地和征税。源赖
朝建立独立的行政系统,其理由是:他不想混杂于公卿之间,像平清盛那样毫无顾忌地
出入宫廷,干预朝政。实际上,这样一个独立的行政体系可以不受朝廷的牵制和干涉,
独立地行使对全国的指挥权,控制分布于全国的御家人;同时也可因不占有公家的官职
,而避免朝廷公家的不满和反对。这是吸取了平氏失败的教训。
幕府机构还有一些特点,如比较简单,不像律令官制那么复杂。这适合刚建的武士政权
,便于运作,也便于源赖朝集权于一身。在源赖朝时,幕府机构不过是其辅佐机关,决
定权、判决权集中于源赖朝个人。又如公文所和问注所的长官由下级贵族或下级官吏担
任,前者由大江广元任首任别当,后者由三善康信任首任执事,这两人都是当时有名的
大学者。既独立于朝廷而又利用公家的人才,这也反映了源赖朝政治上的成熟。
第三,形成了主从原理与家族原理相结合的统制武士的制度,这就是以总领制为基础的
御家人制。这是在内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随着战争的胜利进展,占领地不断扩大,家
臣队伍也不断扩大。源赖朝的家臣本以东国为主,随着占领地的扩大,御家人被派到各
地任守护地头,再加上各地新臣服的武士,源赖朝的家臣分布于全国。武士为武勇之辈
,其特性为“杀人请负人”,具有犯罪者的侧面,自相残杀、反复无常、胡作非为,不
一而足。对于队伍大,分布广,而又不易控制的武士如何加以统帅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间
题。而这时形成了以总领制为基础的御家人制,以主从关系(纵的)和家族关系(横的
)的结合来统制武士。
总领制是以总领为中心,由总领统率全族,以加强同族结合的制度。总领即族长,由本
家的嫡长子继承。总领制的基础是土地的分割继承。武士间实行分家制,土地在诸子中
分配,但不是平均分配,嫡长子即总领分得最多最大,剩余的土地再分配给庶子。庶子
分家后并不完全独立,仍在本家总领的统制之下。总领对全族领地享有最后处理权,总
领之名即由此而来。总领制虽为家族的结合,但并不排斥无血缘关系的小领主加入,结
成拟似的血缘关系,成为家子。这是日本家族制度的特点。总领的职责是,对内统帅庶
子,祭祀族神,分配领地和赋役;对外代表全族,为幕府服役,战时率领一族出征。总
领代表全族,关系到一族的兴衰,因此其人选十分重要。总领原则上由嫡长子继承,如
果嫡长子不肖,也可从次子中选择。因此嫡子又有生得嫡子(天生的)与取立嫡子(选
拔的)的区别。而且,总领还有反悔权,如发现已立的嫡长子不行,可反悔另立他子。
幕府也从法律上承认总领制,对一族颁发领地证明书(称为“领地安堵”)以总领为对
象,御家人一族应尽的义务也规定由总领承担。幕府除以下两种情况外,对总领一族内
部事务一般不干涉。(1)在嫡长子因继母谗言或偏爱次子而不立时,幕府规定必须给予
嫡长子以五分之一的领地;(2)总领死亡无遗言,又不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由幕府来
分配遗领。幕府利用总领的统御力来掌握御家人,总领制成为御家人制的基础。
御家人的意思即是家人。因为是将军的家人,为对将军表示尊敬,而称将军的家人为御
家人。同时也有对将军的家臣表示尊敬而称之为御家人的含义。将军与御家人之间的关
系是主从关系。结成主从关系要履行一定的手续:谒见将军并宣誓,称为见参式;将军
则颁发领地证明书,称“本领安堵下文”。继承时也要履行同样的手续。但是西国不那
么严格,因为人多了,改由代官将名簿呈报将军,将军发给下文(通知),即成为御家
人。到后来更加简化,不再由将军发给下文,而由代官给予奉书(奉将军之命而发的文
书)。结成主从关系的基础是所谓御恩与奉公。御恩包括:1、本领安堵;2、新恩给予
(分给新的领地);3、发生领地等纠纷时加以保护;4、向朝廷推荐官职。奉公包括:
1、率领一族参战;2、皇宫、镰仓等的警卫;3、皇宫、幕府、寺社以及驿站等的修建
费用等。奉公义务由侍所通过守护按各人的领地分配。奉公要严格执行,不得怠慢,否
则要削减领地,剥夺身分,甚至处死没收领地。
武士阶级形成史论 ZZ
以总领制为基础的御家人制,形成了以将军为顶点的金字塔式的武士统御制度。若用图
表表示之,则如下页表。
御家人制本来是私人间的主从关系,从1185年源赖朝获得任命守护地头权以后,遂成为
正式的制度。并且与幕府的中央地方官制相结合,形成了将军----侍所----守护----地
头的统辖系统。1189年奥州会战时源赖朝动员66国的武士,命令他们必须按时到达指定
地点,拒不参加者和迟到者将受到处罚,直至没收领地。显然,源赖朝的目的是通过此
举测试各地御家人的忠诚程度,同时重新进行编组。可以认为奥州会战时的军事动员是
以总领制为基础的御家人制形成的标志。这种主从(纵的)关系和家族(横的)关系相结合
的统制武士制度的建立,应该说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而这也正是镰仓幕府与平氏政权在
组织形态上的根本区别所在。这样一种制度的建立才保证了武士政权的长治久安,而不
像平氏政权那样成为短命政权。
第四,制订了最初的武士社会的成文法典----贞永式目,也称御成败式目(审判法规)
。1232(贞永元)年在北条泰时主持下制定。它不是依据或模仿律令法,而是根据武士
社会的道德、习惯和源赖朝以来的惯例而制订的。它的制定并不取代律令法,它是专门
为武士制订的第一部武士法典。
贞永式目共有51条。从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有关守护地头的职权,如第三条规定:
守护的职责是大番催促、谋叛杀人犯的追捕等,即大犯三条;第二类有关御家人的领地
继承,如第二十三条规定:可养子并继承领地,而这在贵族社会是不许可的;第三类有
关领地纠纷的裁决,如第七条规定:源赖朝以后历代将军恩赐的领地,即使旧主提出诉
讼也不得变更;第四类有关朝幕关系的处理原则,如第六条规定:关东(即幕府)不得
干涉国司、领家(朝廷公家)的争端,而公家法也明确规定军事警察权委之于武家(如
1191年3月的公家新制16条);第五类有关其他刑罚等。贞永式目虽多达51条,也不过
是原则规定。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有补充修改,修改补充的单行法称为“式目追
加”。
贞永式目虽以武士为对象,但因镰仓幕府是全国政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逐渐变成全国
性的法律。它不仅对当时的公家法、本所法(本所为名义上的最高庄园主)有影响,而
且成为后世武士政权制定法规时效法的范本。贞永式目制订的意义就在于,它把数百年
武士社会和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加以规范化,并制成独自的法律。当然,贞永式目主要是
为审判提供一个基准,目的是制约武士的不法行为。但即使这样也反映:在思想意识上
武士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成熟了。
从以上四点看,应该说镰仓幕府与平氏政权有着质的区别。镰仓幕府才是真正的武士政
权。但应注意:源赖朝并未否定公家政权,他是在承认公家,并保持其全国政治统治权
的前提下,建立武士政权的。因此形成了公武两个政权并存,并长期保留天皇
制的政治结构。而这也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小结
以上概述了武士阶级形成的五个阶段 ,即土着扩张、对抗朝廷、充当鹰犬、形成新贵
、建立幕府。综合起来说,就是:皇族列,入臣籍,放地方,主要是关东地区,担任地
方官 任期届满后,在当地定居,通过各种方式扩张实力。以此为基础,公开以武力反
抗朝廷,企图夺取地方政权。失败后改变策略,走上了跻身贵族世界,充当鹰犬的道路
。借此以登上中央政治舞台,并逐步成为新贵,掌握实权,进而建立独力的武士政权--
--幕府。
上述阶段划分和综合,是就武士作为一个阶级,其形成和取得政权的总过程而言的,即
是从整体上说的。具体到这个过程中的两个主角----源、平两氏各自所走的道路,则既
有共性也有个性。
从共性即共同点说,两氏都先后走上了充当鹰犬之路。平氏在武力对抗朝廷失败后,转
而采取这个策略;源氏则一开始就充当“京侍”。两者都借助、利用旧制度来发展自己
,并登上中央政治舞台,掌握政权。平氏建立平氏政权,源氏建立镰仓幕府。这说明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充当鹰犬是武士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并取得政权的必由之路,舍此
别无他途。
从个性即相异点说,两氏所走的道路是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平氏发迹于关东,反抗朝
廷失败后放弃关东,投靠院政,借此在西国发展势力,最后依靠西国的力量,在代理战
争中取胜,并在原体制内建立政权。其图式是:关东--京都(畿内近国,伊势平氏)+西
国+京都。
源氏先是以畿内为基地,充当朝廷政争与镇压地方反乱的工具,借此在东国发展势力,
最后以东国为依托,在武士间的全国性内战中取胜,控制全国,建立独立的幕府政权于
东国。其图式是:畿内(河内源氏)+关东+京都(西国)+关东。
两氏所走的道路不同,决定了各自所建政权性质的不同,及其最后结局的不同。平氏所
建政权是王朝国家的变异,是旧制度的最后点缀。源氏所建的政权独立于王朝国家之外
,是真正的武士政权。前者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短命政权。后者则开创了一个武士统治的
新时代,而武士统治的时代在日本历时700年之久。这就是说,源氏所走的这条道路决
定了日本历史发展的方向:使日本最终脱离了东亚历史的常规,成为例外的异常存在,
即尚武而非尚文的国家。
如果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在平氏政权时就打上句号,也就是说武士的最后发展采取留在
旧制度内的平氏政权形态,又将会是怎样呢?那时历史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吧。律令
体制从总体上说将继续下去,虽会有变化,但决不会出现幕府这种武士政权形态;日本
仍将留在东亚国家的总体框架内,成为一个尚文而非尚武的国家吧。那么,为什么平氏
路线行不通,而历史选择了源氏路线呢?我以为,这恐怕和当时日本的人文风土----由
于吸取外来先进文明而高度发达的中央与极端落后的地方相结合----密切有关吧。这是
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有待于今后深入探索。
相关主题
唯一杀过三位皇帝的牛人樱田门事变
[转载] Re: 提个问题[合集] 不知道唐粉整天兴奋个啥
统计一下中国古代的乱世日本文化里哪些元素是学自中国的,哪些不是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z****e
发帖数: 54598
21
那你说的混是什么意思?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来您老把联姻叫做混淆,那全世界各国贵族阶层就没什么不是混淆的了
f**********4
发帖数: 2617
22
母系有血缘交换在任何贵族社会,哪怕是敌对的贵族家庭之间都是司空见惯的。至于效
忠哪一方更不是一个贵族家族甄别自己的依据。贵族之所以为贵族就是因其对自己的家
族(父系)传承特别看重。所以by definition,是不应该有贵族家庭之间的混淆的。
但是日本有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就是过继。父系血统完全不同的子弟过继到别家,还
经常能获得别家的继承权。这往往是战败的或者处于绝对弱势的家族迫不得已只能接受
的政治解决办法,比如战国毛利家的两川体制,丰臣秀吉的诸多养子(比如那篇结城秀
康以及著名的小早川秀秋)。但也有均势家族之间政治妥协的产物,比如上衫景虎。要
说家族混淆,这才更像那么回事。
欧洲的家族混淆则往往是因为女系继承,让其夫入赘本族,从而父系血缘发生变化产生
的。比如从玛丽亚.特蕾莎女王开始的哈布斯堡王朝其实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你说的混是什么意思?
z****e
发帖数: 54598
23
贵族之所以看得特别重是因为跟这些个贵族称号绑定在一起的各种利益
而不是父系传承那么简单
我始终认为混这种东西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看
的一个层次就是血缘上的混,这个好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自我认知的混,也就是自我认知到底是哪一边的那种混
比如说abc就很容易出现我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这种混乱
这两种认知不发生冲突时候还好
但是一旦发生了冲突,那就两论了
尤其是生死攸关时候必需要求做出选择的时候
那这也是最富有戏剧性的时候
人是矛盾动物,这种对于自我认知的选择是一个人命运的转折点
很多文艺作品都跟此有关,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性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母系有血缘交换在任何贵族社会,哪怕是敌对的贵族家庭之间都是司空见惯的。至于效
: 忠哪一方更不是一个贵族家族甄别自己的依据。贵族之所以为贵族就是因其对自己的家
: 族(父系)传承特别看重。所以by definition,是不应该有贵族家庭之间的混淆的。
: 但是日本有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就是过继。父系血统完全不同的子弟过继到别家,还
: 经常能获得别家的继承权。这往往是战败的或者处于绝对弱势的家族迫不得已只能接受
: 的政治解决办法,比如战国毛利家的两川体制,丰臣秀吉的诸多养子(比如那篇结城秀
: 康以及著名的小早川秀秋)。但也有均势家族之间政治妥协的产物,比如上衫景虎。要
: 说家族混淆,这才更像那么回事。
: 欧洲的家族混淆则往往是因为女系继承,让其夫入赘本族,从而父系血缘发生变化产生
: 的。比如从玛丽亚.特蕾莎女王开始的哈布斯堡王朝其实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合集] 不知道唐粉整天兴奋个啥日本有亲王吗?
日本文化里哪些元素是学自中国的,哪些不是为什么菊花王朝这么长
李广在七国之乱时候有啥军功?丰臣秀吉为啥没当上征夷大将军
七国之乱 吴王濞的老将和小将[合集] 中国怎么不雇佣日本浪人?
长门和萨摩都是当初参加西军的俺再说说全面战争系列对应的历史时代
关于日本的贵族和姓氏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zz
为啥中国制度不适合日本?曹操会找老婆
杀杀杀唯一杀过三位皇帝的牛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平氏话题: 武士话题: 源氏话题: 政权话题: 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