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刘云龙:被遗忘的辛亥革命香港烈士杨衢云
相关主题
《尼布楚条约》的谈判过程到底是怎样的疑惑:为啥武昌起义一个暴动推翻满清,而轰轰烈烈太平天国没
日滿關係袁伟时:孙文在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十年的迷误(zz) (转载)
想找个原创的给包子都找不到汉口的兴起和衰落 (转载)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用英语演讲大炮和配和太祖比较?
美国的复兴看来还有南非的资金这两天写头炮坑
两名男性僧侣指责北京龙泉寺住持如果没有辛亥革命,,,
毛周之间辛亥革命的产生是必然的么?
历史上晋商衰败的想法萧功秦: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谢爱明话题: 衢云话题: 香港话题: 云龙话题: 安寺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g
发帖数: 9656
1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香港被国共或主流论述「掩埋」的革命人物,也逐渐曝光,包括
在一八九零年成立香港首个革命团体辅仁文社的杨衢云和谢赞泰。杨衢云后在香港中环
被清廷暗杀,由于亲友害怕被滋扰,墓碑只有编号而无名字。如今在杨、谢家族后人及
作家吴萱人等奔走下,港府当局才宣布会在杨的墓旁立牌,以慰烈士之灵。港产片《十
月围城》张学友饰演的杨衢云角色,也引起共鸣。】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两岸三地众多纪念活动均环绕孙中山这位标志性人物作为主
题,但近年在热心人士的推动下,一些曾被国共官方历史或学院主流论述「掩埋」的革
命人物事迹,也逐渐为人知悉,其中香港人杨衢云、谢赞泰(亦作谢缵泰),以及他们
成立的辅仁文社在革命早期扮演的重要角色,近年亦渐为人们重视,香港与中国革命的
关系,得以藉着这段历史的拨云破雾而重新演绎。
今天香港跑马地坟场的古老坟墓当中,屹立着一座只有编号「六三四八」的无名墓碑,
这座百年墓碑以天圆地方概念设计,四边刻有青天白日图案,柱顶给削去一角,寓意墓
中人杨衢云死于非命。杨死后,亲友担心清廷继续滋扰迫害,没有在墓碑刻上名字;民
国时期,杨的革命同志和亲属多次要求民国政府将杨迁葬黄花岗烈士陵区,但一直未能
成事。香港回归后十多年来,作家吴萱人与杨衢云的堂侄杨兴安等一再致函特首、古物
古迹办事处和区议会,争取在墓侧立牌介绍杨生平,亦没有下文。零四年古迹办曾向媒
体表示会在翌年建牌,但又不了了之,直至今年春,古迹办才正式宣布在墓旁立牌,并
计划在六月完成。
吴萱人对亚洲周刊说:「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古迹办无法再拖了,这是香港唾手
可得的革命遗迹,有关当局实在没有理由回避。」去年电影《十月围城》以张学友饰演
的杨衢云被枪杀作为故事序幕,吴萱人认为这电影对于港人认识这位港产革命烈士,发
挥了很大作用。
多少年来国民党的官方论述,甚至大陆一些学者所着的近代史书,都以一八九四年由孙
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为中国最早的革命团体。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国民党便将
秋瑾、陆皓东等人作为革命烈士的典型,不但常出现在史书中,也是历史教科书常见教
材,一九四一年国民党党史党料编纂委员会出版的革命先烈传记,便有秋瑾、陆皓东、
史坚如等人,而没有杨衢云等早期的革命领袖。马英九最近接见革命烈士后人,也以秋
瑾、陆皓东遗族为主,杨衢云家族后人便从来没有如此礼遇。
不过,已故历史学者唐德刚在他的着作《晚清七十年》却指出:「一部『中国近代革命
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原因是杨衢云、谢赞泰与志同道合者于一八九零年
在香港创立的辅仁文社,曾是早期革命的主要力量。孙中山一八九五年自檀香山返港,
经好友尢列等介绍,与杨衢云和文社成员一拍即合,在中环士丹顿街十三号「乾亨行」
共组兴中会总部,并推选杨衢云为总办或伯理玺天德(President,会长音译)。唐德
刚说:「事实上(香港兴中会)除掉名字外,一切皆是『辅仁文社』的延续;会员们也
大致都是杨衢云的班底。」
兴中会一八九五年在广州的首次起义,以及一九零零年在广东惠州的第二次起义,均由
杨、孙合作策动,两次革命惨败收场,陆东、史坚如等先后被清廷捕杀。第二次革命
更为杨衢云埋下被刺杀的伏线,当时史坚如炸巡抚署失败,两广总督德寿从史的供词得
知是杨衢云指使,恨之入骨。一九零一年一月十日傍晚,杨在港岛结志街五十二号寓所
二楼前室,被德寿雇来的凶徒开枪射杀,时年四十岁。惠州起义,世人皆知史坚如,却
鲜少知道有杨衢云牺牲的事。
杨衢云差点湮没于「主流」历史中,与兴中会/国民党内的「孙派」人马对他有意无意
的贬抑不无关系。杨衢云的堂弟杨拔凡在一九五五年写成《杨衢云家传》,但认为时机
不宜,到逝世还没有出版,直至十年前杨衢云百年祭前夕,杨拔凡儿子杨兴安才将其父
的手稿整理出版(最近修订再版),杨衢云与清末革命的关系才有较清晰轮廓。家传中
不少内容是杨衢云长女杨锦霞曾耳闻目睹的事,所以史料价值很高。
杨兴安向亚洲周刊表示,他相信孙中山与杨衢云之间并无不和,矛盾主要来自他们的战
友和副手。他说孙、杨关系可从几件事情看到:首先是广州起义失败后,孙流亡日本,
杨则辗转逃亡到南非,后来又到了横滨与孙会合,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某天,
身怀六甲的杨夫人潘氏忽然临盆,杨情急下请做医生的孙帮忙,孙说潘氏是嫂子,他不
便接生,但会从旁协助,后来杨在孙的指导下亲手接生女儿。杨被杀后,孙在日本闻讯
,立即向党友广发悼文,替杨的家人筹款。革命成功后,孙从欧洲返国,路经香港时曾
与杨衢云胞姐及次女杨丽霞会面,嘘寒问暖,未忘旧友。
国民党的「造神」运动,要将孙中山描绘成由始至终都是最高革命领袖,杨衢云在革命
早期曾是兴中会会长,便难逃被「贬」命运。《家传》中多次暗示孙的好友陈少白是影
响历史论述的主要人物,而杨的战友谢赞泰则对孙中山等人并无好感。据《家传》所载
,民国十七八年间,广州革命纪念委员会招人报告革命史迹,谢赞泰遂具函列举杨衢云
事迹,并请将杨遗骸移葬,但不获回覆,不久后,广州党报作者邓慕韩「以党人传记体
式,对衢云加以诬谤指摘,谓尝闻陈少白言,广州首义,衢云遽通告延期天举事致事
败。又云衢云被刺,乃初答应清吏,允任道台,受巨款,及后又复反前言,致为清吏怀
恨所致,且少白当时曾接孙中山先生函,中有慎防三指(杨少年时意外断了三根手指)
之话」。
替国民党写党史的冯自由更指当初杨当选兴中会会长,是因为「谢缵泰等复拥护之,总
理不欲因此惹起党内纠纷,表示谦退,衢云由是当选」。据蒋介石前妻陈洁如在回忆录
中记述,蒋介石曾不惜以巨款欲收购一张杨、孙与日本友人的合照,照片中杨坐在前排
,孙则「以杨的秘书身分」站在后方。蒋介石说:不计任何代价都要取得该照片及其底
片尽早销毁,「如果给人看见我们堂堂中华民国的国父竟居于随从的地位,那才真叫人
难堪」。
杨兴安指出,杨衢云生前要靠教授英语维生,死后妻子儿女生活拮据,根本不可能收受
了清吏巨款,可见很多指控都难以成立。他说在当时政治氛围下,「革命后人不敢讲(
真相),只有国民党讲,但又没有证据可以反驳,只能任官方史笔说去,连我父亲也讲
明,他死后才可以出版『家传』」。然而今天,唯孙独尊的意识仍深植政界和文化界人
脑中,每有人谈及杨衢云在革命早期的领导地位,都难免招来抨击,以为他们要挑战孙
中山的历史地位。
最近港府要将位于中环百子里的辅仁文社原址辟做公园,作为「孙中山史迹径」一部分
,并取名为百子里公园,吴萱人则积极向当局争取改名为辅仁文社或杨衢云纪念公园。
中西区区议会在五月五日就公园名称讨论及表决,最终以十票比五票仍维持百子里公园
的原议。支持原议的议员认为:「这公园在革命历史上有多方面的背景,用辅仁文社或
其他名称都未必可以带出这公园的价值。」吴萱人表示,在争取过程中,发现这么简单
的事情也可以变得很复杂:「在香港这么一个小地方,区议会内也有很多不同的政治角
力,百年前的历史事务,都可以抬出很多不是理由的理由,例如有人认为将百子里改为
杨衢云纪念园,会对孙中山不敬,捧杨便等于贬孙。」
吴萱人说:「孙中山的历史地位无可置疑,不会因为杨衢云的名声而被取代的。其实杨
与孙是革命手足,分别在于一个英年早逝,一个则完成了建立民国的部分使命。孙死时
五十九岁,在中国人来说是高寿,死后有辉煌的南京中山陵,杨死后只有石头,一根柱
,连名字都没有!」
创立辅仁文社的杨衢云、谢赞泰,两家后人即使在民国年代,也一直背负着革命的十字
架,在「正统」的历史论述下和国民党的威权下,噤若寒蝉,直至近年他们的后人才敢
于向媒体发声,为祖辈的革命事迹「平反」。
杨兴安说,杨衢云被刺杀后,家属很凄凉,既家贫亦承受政治压力,连一张家庭照片都
没有留下。杨夫人潘氏和儿子在民国初年便相继病逝,长女杨锦霞嫁到广州李家为媳,
中共建政后大饥荒,杨兴安父亲曾接济过他们,但文革期间失去联络。次女丽霞嫁给澳
门周家,她儿子后来在香港新界做花农,杨兴安记得小时候曾见过他,当时已届中年,
后来也失去联络。
孙中山接生杨衢云女儿
由孙中山「间接接生」的季女杨秀霞身世最传奇。上世纪四十年代,震华法师着书记述
当时比丘尼的贡献,将「青根斩断出虞罗」的杨秀霞生平记载于其《续比丘尼传卷六》
中,法号观愿的杨秀霞事迹,才不致在人间湮没。
杨秀霞幼年在香港庇理罗士女书院肄业,但常因病旷课,父亲被刺后,因家境萧条辍学
,后来转投实践女校修业,校长以她是革命遗属,免纳学金。据震华法师描述,杨秀霞
「识解卓绝,秀出常人,每念生父以身殉国,未成硕果,辄为之呜咽不置,默以木兰、
云英自期许」。十九岁时母、兄相继逝世,杨秀霞「茕形踽步,不胜凄凉之感」,「及
阅佛教典籍,言理精辟,且有『一子出家,九族超生』之说,心怀向往」。她以三年时
间,历访诸方名宿,请求法要,解悟日深,民国十一年决志出家,在心安寺剃度,法号
观愿,其后她曾参访弘一大师等名宿,回港在香港佛学会任通俗演讲,兼义学教授,并
仿弘一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为比丘尼编制《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中日战
争爆发后,观愿回心安寺任监院,「数年之间,青阳士女,归信甚多,谓其不但以学识
见长,其行苦精修,尤为一般尼众所不可企及云」。
谢家方面,杨衢云被刺杀后,谢赞泰、赞业兄弟与洪全福(前太平天国瑛王)、容闳(
中国首位留美学生)、李纪堂(香港富商、早期兴中会主要财力来源),在一九零三年
策划了一次名为「大明顺天国之役」的革命,目的除推翻满清外,也不无为杨衢云复仇
意味,但这次革命亦以失败告终,由于策划者和参与者主要属兴中会的「杨派」及太平
天国「馀党」,与「孙派」无关,所以后来国民党党史列举的「十次起义」,均将这次
革命排除。
谢赞泰多才多艺,他是香港《南华早报》创办人,也是中国第一位飞船设计者,虽然他
在早期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国民党的历史纪录几乎没有他的存在。一九二四年谢赞
泰以英文写成《中华民国革命秘史》一书,对孙中山颇多批评,一九三八年病逝香港。
弟弟谢赞业在「大明顺天国之役」失败后去了南非。谢赞业的孙女谢爱明说,谢赞业在
南非看见大量被骗到当地的华工,感到很震撼,他后来写成游历南非洲记,争取华工权
益,这封给清廷的信件今天仍存放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
谢家远离政治
民国成立后,谢赞业与洋商合营轮船公司,一九三三年一月谢赞业在上海获国民党当局
邀宴,回家后便哑了,送院三天后肝胆爆裂去世。家人怀疑事件与当时上海一份英文杂
志转载赞泰所着秘史和赞业照片,以及严词批评国民党当局有关,从此更如惊弓之鸟。
谢爱明说:「家里有条不成文规定:什么党派都不入,远离政治。」
谢赞泰家族后人、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退休教授谢爱明多年来积极搜集祖辈的历史资料,
她向亚洲周刊表示:谢、杨两家都是坦荡荡的君子,一心为国为民,「可是百年来有些
人一手遮天想把历史永远颠倒」,她强调并非吹捧杨、谢,只要还他们在历史中的真面
目:「百年前的香港反清革命,是香港人带头的而不是其他人。」
二零零三年,谢爱明经香港长实集团董事洪小莲介绍,与曾任长实主席李嘉诚中文秘书
的杨兴安认识,两位革命家族后人一见如故。零八年谢爱明与杨兴安联袂到心安寺寻找
杨秀霞的墓地,住持释演慧一路陪同。谢爱明忆述:「可惜文革时心安寺遭红卫兵烧、
砸,住持事前已去查实观愿的墓地,带我们去时只见到一堆乱草,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
零九年谢爱明和家人专程到台湾忠烈祠拜祭了杨衢云,她说:「虽然就一块木牌写上名
字,但也算开国烈士中的一分子,而香港、大陆连这个都没有,很遗憾!」
《亚洲周刊》2011第21期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萧功秦: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美国的复兴看来还有南非的资金
西方中心论的历史观是最靠谱的两名男性僧侣指责北京龙泉寺住持
梁啟超 :辛亥革命之意義毛周之间
評中共學者捍衛軍閥誣衊孫中山历史上晋商衰败的想法
《尼布楚条约》的谈判过程到底是怎样的疑惑:为啥武昌起义一个暴动推翻满清,而轰轰烈烈太平天国没
日滿關係袁伟时:孙文在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十年的迷误(zz) (转载)
想找个原创的给包子都找不到汉口的兴起和衰落 (转载)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用英语演讲大炮和配和太祖比较?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谢爱明话题: 衢云话题: 香港话题: 云龙话题: 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