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先秦时的“重”是多音多义字么?
相关主题
[合集] 先秦时的“重”是多音多义字么?爱新着金也,觉罗者赵也
方舟子真给力。。““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 ” (转载)礼乐崩坏的直接原因是没有计划生育
“好”字的造字解释孔子呼吁礼
问个关于拼音的问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我也倾向于中华文明的外来说古有楚材晋用
为何古文无需标点周礼封诸侯的一个问题
世界最难破译密码竟是戚继光发明的中华文化启蒙于周朝,不是春秋时代
反切法不能定义一个统一的发音系统在人类与大自然的博奕中形成于自由信仰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三重话题: 柱用话题: 王天话题: 周礼话题: 多义字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o
发帖数: 2792
1
汉字,汉语的发展是自简至繁,社会复杂程度增大,词汇也会随之丰富,一个字开
始用在不同地方表达相近或是有联系的意思,但逐渐的区别增大,一个意思就有可能变
成多个意思。
说文解字【卷八】【重部】重 :厚也。从𡈼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柱用切〖
注〗徐鍇曰:“𡈼者,人在土上,故爲厚也。”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重 厚也。𠪋者,𣆪也。厚斯重矣。引伸之
爲鄭重,重曡。古衹平聲。無去聲。从壬。東聲。柱用切。九部。凡重之重皆从重。
所以重最初意思是厚,衍生为重量,衍生为多层,西周时重的用法很可能有时偏向前
者有时偏向后者,没有很明显的区分。而读音也应该是一个,“众”和“虫”分开是后
来的事情。
再来看这个三重门
《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周礼是——“凡丧.王则张帟三重.诸侯再重.孤卿大夫不重。”
按现代汉语,两个三重意思不一,但先秦时区别可能不大,我觉得周礼中丧礼讲
究“王则张帟三重”恰恰就是因为“王天下有三重焉”,韩寒说“王天下有三重焉”可以和“周礼”有联系说得过去。
至于读音,说文上说从𡈼東聲,而且还“古衹平聲。無去聲”。那读chong说
不定比读zhong还合理些,反正韩寒说了当年是卖弄文化,那念什么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h******g
发帖数: 11250
2
这洗地文还不行
周礼那段话也zhong解释不通,"不zhong"怎么解释?
另外,柱用切,已注明读音,用无去声来说明念chong2?

【在 t******o 的大作中提到】
: 汉字,汉语的发展是自简至繁,社会复杂程度增大,词汇也会随之丰富,一个字开
: 始用在不同地方表达相近或是有联系的意思,但逐渐的区别增大,一个意思就有可能变
: 成多个意思。
: 说文解字【卷八】【重部】重 :厚也。从𡈼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柱用切〖
: 注〗徐鍇曰:“𡈼者,人在土上,故爲厚也。”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重 厚也。𠪋者,𣆪也。厚斯重矣。引伸之
: 爲鄭重,重曡。古衹平聲。無去聲。从壬。東聲。柱用切。九部。凡重之重皆从重。
: 所以重最初意思是厚,衍生为重量,衍生为多层,西周时重的用法很可能有时偏向前
: 者有时偏向后者,没有很明显的区分。而读音也应该是一个,“众”和“虫”分开是后
: 来的事情。

t******o
发帖数: 2792
3
我就是说古字的意思是可以发散的,就是又有厚实,又有重叠的意思,不重就是不重叠,有什么问题?
如果把重单解释为层,三层帐幕好解释,"不层"呢?不一样很别扭?
我觉得你要想证明我在洗地,至少应该说明王丧礼的三重帐幕不可能对应“王天下有三重焉”才对。
无去声说清楚是古音。柱用切可没说清楚,段是清人。他有可能知道这个字后来变成去声却不知道千年前是不是也一定是柱用切
所以这个字是不是白字很难说了,而且普通话没有读平声的zhong,
所以即便是zhong2,那“虫”对了音调,“众”对了声母,你也不能说后者就一定对,韩是作者,读什么可以自己决定。

【在 h******g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洗地文还不行
: 周礼那段话也zhong解释不通,"不zhong"怎么解释?
: 另外,柱用切,已注明读音,用无去声来说明念chong2?

k***g
发帖数: 7244
4
呵呵,你这个槽点太多了,都吐不过来了。《礼记·间传》上说:“去麻服葛,葛带三
重。”。按照你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葛带”这种东西肯定特别厚;
2. 天下的男子都是“王”;
还有引用东西的时候要自己先搞明白,不单是说你引的《礼记》和《周礼》,还有《说
文》上这个“从壬东声”,你把断句和意思弄明白了吗?

【在 t******o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就是说古字的意思是可以发散的,就是又有厚实,又有重叠的意思,不重就是不重叠,有什么问题?
: 如果把重单解释为层,三层帐幕好解释,"不层"呢?不一样很别扭?
: 我觉得你要想证明我在洗地,至少应该说明王丧礼的三重帐幕不可能对应“王天下有三重焉”才对。
: 无去声说清楚是古音。柱用切可没说清楚,段是清人。他有可能知道这个字后来变成去声却不知道千年前是不是也一定是柱用切
: 所以这个字是不是白字很难说了,而且普通话没有读平声的zhong,
: 所以即便是zhong2,那“虫”对了音调,“众”对了声母,你也不能说后者就一定对,韩是作者,读什么可以自己决定。

t******o
发帖数: 2792
5
“从壬东声”
我的理解是壬表意,东表声。请指教。

【在 k***g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你这个槽点太多了,都吐不过来了。《礼记·间传》上说:“去麻服葛,葛带三
: 重。”。按照你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1. “葛带”这种东西肯定特别厚;
: 2. 天下的男子都是“王”;
: 还有引用东西的时候要自己先搞明白,不单是说你引的《礼记》和《周礼》,还有《说
: 文》上这个“从壬东声”,你把断句和意思弄明白了吗?

t******o
发帖数: 2792
6
头一个“葛带三重”你批的有些道理。都当厚讲言之过早,现已修改。
但我说张帟三重可能与"王天下有三重焉"相关,不等于说只要是三重就一定和王相关。
这个逻辑你推得也太武断了点吧。

【在 k***g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你这个槽点太多了,都吐不过来了。《礼记·间传》上说:“去麻服葛,葛带三
: 重。”。按照你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1. “葛带”这种东西肯定特别厚;
: 2. 天下的男子都是“王”;
: 还有引用东西的时候要自己先搞明白,不单是说你引的《礼记》和《周礼》,还有《说
: 文》上这个“从壬东声”,你把断句和意思弄明白了吗?

k***g
发帖数: 7244
7
呵呵,你不是也知道作推论需要逻辑么。《十三经注疏》网上随处都可以读到,你要是
感兴趣可以认真读读,没有必要因为一个韩寒就随意糟践老祖宗留下的这么点儿文化。

【在 t******o 的大作中提到】
: 头一个“葛带三重”你批的有些道理。都当厚讲言之过早,现已修改。
: 但我说张帟三重可能与"王天下有三重焉"相关,不等于说只要是三重就一定和王相关。
: 这个逻辑你推得也太武断了点吧。

h******g
发帖数: 11250
8
你自己引的说文没有柱用切?说文可不是清人编的吧

叠,有什么问题?
三重焉”才对。
去声却不知道千年前是不是也一定是柱用切
,韩是作者,读什么可以自己决定。

【在 t******o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就是说古字的意思是可以发散的,就是又有厚实,又有重叠的意思,不重就是不重叠,有什么问题?
: 如果把重单解释为层,三层帐幕好解释,"不层"呢?不一样很别扭?
: 我觉得你要想证明我在洗地,至少应该说明王丧礼的三重帐幕不可能对应“王天下有三重焉”才对。
: 无去声说清楚是古音。柱用切可没说清楚,段是清人。他有可能知道这个字后来变成去声却不知道千年前是不是也一定是柱用切
: 所以这个字是不是白字很难说了,而且普通话没有读平声的zhong,
: 所以即便是zhong2,那“虫”对了音调,“众”对了声母,你也不能说后者就一定对,韩是作者,读什么可以自己决定。

y*d
发帖数: 2226
9

“柱用切”是后人补的,許慎的年代还没发明反切呢
http://www.shuowen.org/view.php?id=5220

【在 h******g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自己引的说文没有柱用切?说文可不是清人编的吧
:
: 叠,有什么问题?
: 三重焉”才对。
: 去声却不知道千年前是不是也一定是柱用切
: ,韩是作者,读什么可以自己决定。

h******g
发帖数: 11250
10
反切东汉即出现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8D%E5%88%87
不过许慎的说文原版确实没有反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A%AA%E6%96%87%E8%A7%A3%E5%AD%
北宋徐铉加入反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A%AA%E6%96%87%E8%A7%A3%E5%AD%
虽然无法证明“重”字的反切是什么时候加入的,但很有可能是北宋时
而编入字典,肯定是已经流行了较长一段时间(超过几十年)
所以至迟唐末五代就念zhong,而且一直没有人质疑
至于现代汉语chong2的读音从何而来,待考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 “柱用切”是后人补的,許慎的年代还没发明反切呢
: http://www.shuowen.org/view.php?id=5220

w***u
发帖数: 17713
11
我们方言到现在也只是音调有别,声母两个都是tz。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在人类与大自然的博奕中形成于自由信仰我也倾向于中华文明的外来说
古代没有毛片,怎么性教育的?为何古文无需标点
孝顺这种概念在春秋时期有么?世界最难破译密码竟是戚继光发明的
左衽 vs 右衽反切法不能定义一个统一的发音系统
[合集] 先秦时的“重”是多音多义字么?爱新着金也,觉罗者赵也
方舟子真给力。。““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 ” (转载)礼乐崩坏的直接原因是没有计划生育
“好”字的造字解释孔子呼吁礼
问个关于拼音的问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三重话题: 柱用话题: 王天话题: 周礼话题: 多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