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 发帖数: 1148 | 1 夜谈天方 (6) 天方夜谭之文学篇:从天龙八部讲起
那宫女问:“先生平生在什么地方最是快乐?”
虚竹轻叹一声,说道:“在一个黑暗的冰窖之中。”
梦姑和梦郎的故事,任何喜爱金庸的人都应该知道,没必要在这里重复。本文所讲的第
一个段子,是马马虎虎可以看作同北宋西夏大理大致同时代的,发生在阿拉伯民间传说
中的梦郎和梦姑。这就是前面几篇反复提到的“戛梅禄太子和白都伦公主的故事”。在
这个故事当中,某仙女和某妖魔为争论远隔万里的太子和公主谁更漂亮,遂将熟睡中的
公主放到太子旁边,比较一番之后又将公主送回其遥远的宫殿。不知是不幸还是万幸,
在这短短几个时辰的同床共处当中,王子和公主各自醒来了一次,倾慕于对方美貌的同
时,还交换了戒指。过程总体来说,属于盖棉被纯聊天--其实连聊天都不曾发生,甚至
彼此都没有把对方弄醒,尽管白都伦公主对她的情郎动手动脚(纳训的中文版中删掉了
,上一篇讨论过)。虽然王子和公主在那一夜不曾象虚竹和西夏公主那样发生实质性的
关系,但如同后者一般,戛梅禄和白都伦都将彼此铭刻于心,并付诸行动来找寻对方,
最后终成眷属。需要打一点儿折扣的是,同白都伦成其好事之后,戛梅禄还娶了另一位
公主,诺芬丝为妻。诺芬丝的父亲,某国国王,起初竟然是招赘女扮男装的白都伦为婿
。白都伦被迫入赘驸马之后,两个女人自然无法成事,遂令岳父国王十分悲愤,几乎要
废掉新驸马。幸亏诺芬丝急人之所急,倾听了白都伦向她吐露的真情,即戛梅禄在一同
回国的路上失踪,自己不得不扮成丈夫的样子以统驭下人,便宽宏大度地替她遮掩,
二人并以姐妹相称。一朝找到了戛梅禄,便成一床三好之佳话。除去最后的三人联姻,
白都伦和诺芬丝这一段同黄梅戏《女驸马》颇为相似。
看到这里,某些读者也许不禁要问,无论是金庸还是黄梅戏,其年代都明显晚于天方夜
谭,终不成这两个段子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借来的?这个担心,虽说显得敏感了些,但无
疑也体现了民族主义的热情。然而这些文学的问题是很难说得清楚的,借用也许是存在
的,但各民族分别原创的可能性也不容否定。大家都是人类,本质上的思维方式是相同
的。比如梦姑梦郎的桥段,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对异性的渴望,幻想着躺在床上不动,
某个美丽的异性从天而降。女驸马这个东东呢,也不妨看作是优秀女性诉求自身价值的
一种体现。这些东西,都是民俗学研究的内容 [注1],说法五花八门,都有其道理,但
也均难免流于片面,此处兹不赘叙。下面再看一个容易令人想起中国古典名著的片断:
狮子张牙舞爪,向公主扑来。公主心灵手快,迅速拔下一根头发,摇摆着念了咒语,头
发立刻变成一把锋利的宝剑。她举剑挥去,狮子被她一剑砍成两截。可是狮子的头刚落
地就变成一个蝎子。公主也随着摇身一变,变成一条大蛇,追赶蝎子,激烈战斗一场。
继而前者变成大鹫,后者变为兀鹰;兀鹰向鹫追逐一阵之后,鹫又变为黑猫,兀鹰变为
狼,在宫中斗了约莫一点钟。黑猫招架不住,摇身变成一个大而红的石榴,落在喷水池
里;狼跟踪追去,石榴逐渐升到空中,随即落在地上,砸得粉碎,石榴子撒在地上。狼
摇身变为雄鸡,啄食石榴子,把石榴子全都啄光,一粒也不剩。。。它转着寻找,最后
发现有一粒石榴子隐在池边,便奔了过去,预备啄食。但是这位石榴子落在水中,变为
一尾小鱼,游到池底去了。雄鸡立刻变为一尾大鱼,跟踪追了下去。过了一会,突然一
声咆哮,吓得我们人人发抖;只见魔鬼火把似地窜了出来。它一张口,嘴、鼻和眼里都
冒出烟火。随后公主也火球似地出现在他后面,彼此用火对攻,双方的火力在一起燃烧
起来,宫中激漫着火和烟。
以上是“脚夫和巴格达三个女人的故事”当中“第二个僧人的故事”,公主与魔鬼斗法
的细节,这是否让我们联想到了孙悟空腾挪变化大战二郎神故事呢 [注2]?然而我们同
样不能就此断定,西游记当中的这段源自一千零一夜。神怪斗法的情节,各个民族的传
说当中都不缺少,西游记在成书之前,各种有关的民间传说更是不可胜数。如果仅凭西
游记成书于明代后期,就认定“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一回深受天方夜谭的影响,那么以
下这段来自《贤愚经》第十卷当中,“须达起精舍品”的文字,是否也看作是上面这段
阿拉伯故事的来源呢?:)
六师众中。有一弟子。名劳度差。善知幻术。于大众前。咒作一树。自然长大。荫覆众
会。枝叶郁茂。花果各异。众人咸言。此变乃是劳度差作。时舍利弗。便以神力。作旋
岚风。吹拔树根。倒着于地。碎为微尘。众人皆言。舍利弗胜。今劳度差。便为不如。
又复咒作一池。其池四面。皆以七宝。池水之中。生种种华。众人咸言。是劳度差之所
作也。时舍利弗。化作一大六牙白象。其一牙上。有七莲花。一一花上。有七玉女。其
象徐庠。往诣池边。并含其水。池即时灭。众人悉言。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复作一
山。七宝庄严。泉池树木。花果茂盛。众人咸言。此是劳度差作。时舍利弗。即便化作
金刚力士。以金刚杵。遥用指之。山即破坏。无有遗余。众会皆言。舍利弗胜。劳度差
不如。复作一龙身。有十头。于虚空中。雨种种宝。雷电振地。惊动大众。众人咸言。
此亦劳度差作。时舍利弗。便化作一金翅鸟王。擘裂啖之。众人皆言。舍利弗胜。劳度
差不如。复作一牛。身体高大。肥壮多力。粗脚利角。爮地大吼。奔突来前。时舍利弗
。化作师子王。分裂食之。众人言曰。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复变其身。作夜叉鬼。
形体长大。头上火燃。目赤如血。四牙长利。口自出火。腾跃奔赴。时舍利弗。自化其
身。作毗沙门王。夜叉恐怖。即欲退走。四面火起。无有去处。唯舍利弗边。凉冷无火
。即时屈伏。五体投地。求哀脱命。辱心已生。火即还灭。众咸唱言。舍利弗胜。劳度
差不如。时舍利弗。身升虚空。现四威仪。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东没西踊
。西没东踊。北没南踊。南没北踊。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或分一身。作百
千万亿身。还合为一身。于虚空中。忽然在地。履地如水。履水如地。作是变已。还摄
神足。坐其本座。时会大众。见其神力。咸怀欢喜。
天方夜谭当中貌似源于佛经的故事不止这一个,本系列第二篇提到的“睡着的人和醒着
的人的故事”,同《六度集经》第八卷九十篇,“察微王经”,非常相似。二者的主人
公都是被君王戏弄,趁其熟睡之际将其放在宫中,醒来以后宫人和朝臣都将之待作主上
,令其无比惊诧;第二天夜里,君王又命人将睡梦中的主人公送回本家,于是再次醒来
之际,又面临着新的角色转换落差。尽管伊斯兰教在中亚几乎完全取代了佛教和拜火教
,但是此前长久以来后者所产生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例如诃论的宰相
张尔蕃所属的,源于阿富汗北部的波斯白拉密克家族,其姓氏Barmecide可能就来自于
梵文Pramukh,大约就是“大师”之意。
好了,我们已经看够了貌似早于其中国同类的阿拉伯故事或更早的佛教故事,现在介绍
一个貌似中国遥遥领先的,第三篇当中讨论的那个一百六十页的长故事,“阿基补、矮
律补和赛百睦三兄弟的故事”当中,矮律补和女王钟莎之间的“血色浪漫”。在这一段
当中,高寿(五百岁)而近妖的女王钟莎,强行挽留主人公,急于回国履行职责的矮律
补为婿,后者强行逃脱不成,于是佯装顺从,伺机将此老妖婆杀死。这个故事是否令人
联想到了很久以前就流传于三峡地区的廪君和盐水女神的传说?
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
。”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 日光,天地晦冥。
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廪君
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 -- 《后汉书 南蛮西 南夷列传第
七十 巴郡南郡蛮》
根据后汉书,廪君的故事出现在“秦惠(文)王并巴中”之前,而《华阳国志 巴志》
记载,“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仪贪巴、苴之富,因取巴
,执王以归 。置巴、蜀、及汉中郡。分其地为〔四十〕一县”,即秦国吞并巴地的时
间,紧随灭蜀(约公元前316年)之后。故此,廪君和盐水女神这段传说的出现应当不
晚于公元前三世纪。此外,矮律补杀死钟莎的故事,同欧洲文学当中有名的埃涅阿斯和
狄多的故事也有一定相似之处,但狄多毕竟是自杀。虽然倘若从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算
起,埃涅阿斯这个人物的年代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八世纪的荷马(再往前追溯,比如前十
二世纪,前十三世纪什么的,或许就不太可信了,西方史学界很喜欢玩儿这个,关注度
恐不亚于对犹太上古史的兴趣),但维吉尔在他的长篇史诗中首次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
,已经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的廪君和罗马的埃涅阿斯,虽然很难准确无误地辨清孰先
孰后,但他们无疑均大大早于七世纪才开始开疆拓土的阿拉伯人。另外,这类带有妖魔
性质的女性,强留男性成亲的题目,在以西游记为代表的各种神话传说当中也是十分常
见的。
无论如何,中国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路途毕竟十分遥远,中国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物品可
以通过商贸或战争传往大食并进一步输入西方,但说起文化上的影响,后起的阿拉伯人
还是大多继承于波斯,犹太,希腊-罗马等民族,此外印度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当
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例如《酉阳杂俎》当中的叶限美眉,向西经阿拉伯地区一路漂泊而
去,最后变成了欧洲人的灰姑娘 [注3])。别的不说,从宗教学角度来说,伊斯兰教就
可以看作是犹太教的分支,穆斯林的民间传说,也无疑会从犹太人那里借用。本系列的
第三篇已经提到两个关于犹太人的故事。除此以外,苏里曼(所罗门),穆萨(摩西)
等旧约当中的老熟人也反复出现在天方夜谭当中--当然这些人物在古兰经中的出现频率
更高。波斯文化的巨大影响,在这本故事集中更是显而易见的。阿拉伯帝国之前,两河
流域的前一个主人就是波斯萨珊王朝,阿拔斯朝首都巴格达也就建立在过去的安息以及
萨珊都城忒西封旁边(必须强调的是,这两个城市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阿拔斯
朝的巴格达在当时是一座新城,并非建立在忒西封的基础上),阿拔斯朝中颇有不少波
斯族官员,朝野之下更是存在大量波斯臣民。波斯民间故事集,Hazar Afsaneh (“一
千个故事”),同天方夜谭之间,在整体框架上的直接继承关系,也几乎已是定论。事
实上,Hazar Afsaneh本身也曾受到古印度民间故事的显著影响,这也许可以解释上面
提到的佛经故事同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相似性。此外,天方夜谭里面还存在着数量颇多的
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在纳训版中,动物们主要集中在两处,一是第二卷后半部分,从
“鸟兽和木匠的故事”(The Birds and Beasts and the Carpenter)到“小麻雀和孔
雀的故事”(The Sparrow and the Peacock);另一处是第六卷前半部分,国王精理
尔德和太子瓦尔德·汗的故事(The History of King Wird Khan, son of King Jali'
ad with His Women and Viziers)当中,诸位臣下所讲述的众多小故事,在这些相对
短小的动物故事当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伊索寓言的影子在闪动,但它们的主旨则大多
是抒发宣扬逆来顺受乐天知命的宗教精神。例如“鱼和蟹的故事”(The Fishes and
the Crab),鱼塘渐渐干涸,鱼们问计于螃蟹,后者却建议大家“祈求安拉保佑。。。
好生忍耐,安心等待安拉的安排”,最后安拉接受祷告,天降大雨,池塘恢复生机。
天方夜谭这颗大树,无疑生长于曾经领先于阿拉伯人的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营养之上,然
而在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半岛本土固有的古代民间传说,也不应被忽视。“艾彼
·顾辽伯和金银城堡的故事”(The City of Many-Columned Iram and Abdullah Son
of Abi Kilabah)。这座“金银城堡”,即伊拉姆城,Iram of the Pillars,也见于
古兰经第八十九章,大意同天方夜谭的这个故事是一致的,即传说中的古代阿拉伯君王
,翁顿之子尚多德(Shaddad,son of Aad),穷奢极侈,不恤民力,执意要建造一座
“宫殿屋宇用金砖银砖建成,柱子用橄榄石、刚玉,拿珍珠当沙石,拿靡香、龙涎香、
番红花等香料制成球丸当泥土撒在地上”的城堡,最终招致遭天谴,在城堡完工即将入
住之际,连同其众多随从一起被洪水吞没。今天,此传说中的,大致位于也门沙漠的古
城也被一些人称为“沙中的亚特兰蒂斯”。这个传说尽管同旧约当中耶和华毁灭所多玛
等地的典故有一定相似之处,但雷同程度并不高。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兴起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犹太宗教,希腊-罗马文明
之后,且从诸位前辈当中汲取了大量养分,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然而相比于十二世纪
才真正开始起步的西欧天主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又当仁不让地为人师表。论述伊斯兰“
黄金时代”同十二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间的继承关系,是西方历史文化学界的一个永恒
的话题,这里我们显然无力去讨论。不过一些简单的显而易见的文学方面的影响,还是
可以略谈一下。薄伽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无论组织形式,还是一些基
本故事情节,都受到一千零一夜的影响,尽管后者真正整理成书的时间晚于前二者。虽
然这两部作为意大利语和英语文学典范的巨著从阿拉伯民间文学当中获益匪浅,乔叟同
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薄伽丘的作品,但这并不妨碍此二者对于十四世纪意大利和英
格兰民间生活的生动描绘,就如同天方夜谭也可以用古波斯故事集的套路去展现阿拔斯
朝的社会风貌一般。已经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欧洲海中仙女或美人鱼的各种传说,也早
就出现天方夜谭当中。“白第鲁·巴西睦太子和赵赫兰公主的故事”(Julnar the Sea
-Born and Her Son King Badr Basim of Persia),以及“渔夫和雄人鱼的故事”(
Abdullah the Fisherman and Abdullah the Merman)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虽然前一
个故事中的海中人类同陆上人类长得完全一样,没有鱼尾巴。阿拉伯民间故事里面的人
鱼,同希腊神话当中的西壬海妖,的确可能存在某种继承关系,但“白第鲁·巴西睦太
子和赵赫兰公主的故事”讲述的海中公主同陆地人类君王相恋的情节,更象是安徒生“
海的女儿”之滥殇[注4]。此外,从阿耳戈斯远征和奥德赛,到辛巴德,再从辛巴德到格
列佛,也体现了出了一条希腊->阿拉伯->近现代欧洲的文化接力路线,如同西方科技哲
学的传播继承一般。
有关天方夜谭同其前后世的其他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应当是不计其数的,本篇
也只能讨论到此了,欢迎大家的积极补充。下一篇,也就是本系列的倒数第二篇或最后
一篇,我们将回到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历史轨道上来,尽可能地论述一下诃论-迈蒙之
后,奥斯曼大征服之前的阿拉伯史。
[注1] 给大家推荐一个有意思的东东,阿尔奈-汤普森分类法(Aarne-Thompson Tale
Type Index),专门讲民间传说的分类和关联的,感兴趣的不妨去看看。
[注2]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记得,封神演义(甚至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当中也有类似
的东东,“他二人各使神通,变化无穷,相生相克,各穷其技;凡人世外之禽兽,无不
变化尽使其巧,俱不见上下”。不过同西游记相比较,杨戬战袁洪这段还是缺乏细节性
的描述。另外杨戬击灭常昊(不是下围棋的那个)和吴龙所用的也是相生相克的变化之
法,但对手并没有随之变化。
[注3] 叶限的故事可能并非灰姑娘传说的唯一源头,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前一世纪
后期至一世纪初期,大致与王莽同时)在其《地理学》十七卷第一章三十三节当中写道
:They tell the fabulous story that, when she was bathing, an eagle snatched
one of her sandals from her maid and carried it to Memphis; and while the
king was administering justice in the open air, the eagle, when it arrived
above his head, flung the sandal into p95his lap; and the king, stirred both
by the beautiful shape of the sandal and by the strangeness of the
occurrence, sent men in all directions into the country in quest of the
woman who wore the sandal; and when she was found in the city of Naucratis,
she was brought up to Memphis, became the wife of the king, and when she
died was honoured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tomb. 这个以托勒密王朝为背景的传
说,尽管其线索物的确是鞋,但内容当中没有继母和虐待,故此该故事同近代欧洲版灰
姑娘的相似度,明显不如酉阳杂俎中的叶限故事。
[注4] 我们还可以看一下《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当中,这段从《洽闻记
》里面引用的描述:
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
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
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洽闻记》是唐代作品,据说目前有原本保存,但我找不到,故此只能二次引用了。中
国古籍以及古典文学当中的“人鱼”或类似典故,如山海经当中“人面手足鱼身”的“
陵鱼”,史记提到的“人鱼膏”,博物志里面的“眼能泣珠”的“鲛人”,镜花缘所谓
的“上身宛似妇人,下身仍是鱼形”的“海外人鱼”,等等等等,就不在这里详述了。
实际上这方面的总结归纳和比较,早已有专业文章发表。:)
两张附图均为著名俄国犹太画家,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克·夏加尔
的作品。第一张,“Julnar the Sea-Born”,即“白第鲁·巴西睦太子和赵赫兰公主
的故事”中的男主人公的母亲,海中公主。不过这里面要打一些折扣。Julnar(纳训版
译为“海石榴花”)虽然是海王的女儿,但如同本篇正文当中已经说过,这些海中人类
并没有鱼尾。夏加尔这幅画未免的确有些“超现实”,也许这是为了适合早已见惯了“
美人鱼”的欧洲读者的口味吧。第二张无疑是“渔夫和雄人鱼的故事”,渔夫打鱼,误
将雄人鱼网住。题外话,纳训译本当中这个“雄人鱼”翻译得很有意思。长期受安徒生
童话先入为主的影响的中国读者,看到“人鱼”二字,首先想到的恐怕会是美女,加一
个“雄”字,无疑就会消除误导。此二版画现均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马克·夏
加尔为一千零一夜故事绘制了很多作品,1948年出版的Four Tales from the Arabian
Nights,以及1958年的Arabische Nächte: 26 Lithographien zu 1001 Nacht,
收录了其中的大部分佳作。
(待续) |
S*E 发帖数: 3662 | 2 从WIKI上看,叶限的故事很生动。为什么以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
l******k 发帖数: 27533 | 3 3P很给力,赞~咔咔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夜谈天方 (6) 天方夜谭之文学篇:从天龙八部讲起 : 那宫女问:“先生平生在什么地方最是快乐?” : 虚竹轻叹一声,说道:“在一个黑暗的冰窖之中。” : 梦姑和梦郎的故事,任何喜爱金庸的人都应该知道,没必要在这里重复。本文所讲的第 : 一个段子,是马马虎虎可以看作同北宋西夏大理大致同时代的,发生在阿拉伯民间传说 : 中的梦郎和梦姑。这就是前面几篇反复提到的“戛梅禄太子和白都伦公主的故事”。在 : 这个故事当中,某仙女和某妖魔为争论远隔万里的太子和公主谁更漂亮,遂将熟睡中的 : 公主放到太子旁边,比较一番之后又将公主送回其遥远的宫殿。不知是不幸还是万幸, : 在这短短几个时辰的同床共处当中,王子和公主各自醒来了一次,倾慕于对方美貌的同 : 时,还交换了戒指。过程总体来说,属于盖棉被纯聊天--其实连聊天都不曾发生,甚至
|
l*r 发帖数: 79569 | 4 说郛涵芬楼100卷本里,只收有洽闻记3则,并无此条,附于下。百度显示太平广记里引
了好几处,不知道网上有没有辑本。
《洽闻记》是唐代作品,据说目前有原本保存,但我找不到,故此只能二次引用了。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夜谈天方 (6) 天方夜谭之文学篇:从天龙八部讲起 : 那宫女问:“先生平生在什么地方最是快乐?” : 虚竹轻叹一声,说道:“在一个黑暗的冰窖之中。” : 梦姑和梦郎的故事,任何喜爱金庸的人都应该知道,没必要在这里重复。本文所讲的第 : 一个段子,是马马虎虎可以看作同北宋西夏大理大致同时代的,发生在阿拉伯民间传说 : 中的梦郎和梦姑。这就是前面几篇反复提到的“戛梅禄太子和白都伦公主的故事”。在 : 这个故事当中,某仙女和某妖魔为争论远隔万里的太子和公主谁更漂亮,遂将熟睡中的 : 公主放到太子旁边,比较一番之后又将公主送回其遥远的宫殿。不知是不幸还是万幸, : 在这短短几个时辰的同床共处当中,王子和公主各自醒来了一次,倾慕于对方美貌的同 : 时,还交换了戒指。过程总体来说,属于盖棉被纯聊天--其实连聊天都不曾发生,甚至
|
R*****d 发帖数: 1148 | 5 同样是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还引了一段《洽闻记》
骨 雷
扶南国出鳄鱼,大者二三丈,四足,似守宫状。常生吞人,扶南王令人捕此鱼,置
于堑中,以罪人投之。若合死,鳄鱼乃食之;无罪者,嗅而不食。鳄鱼别号忽雷,熊能
制之。握其嘴至岸,裂擘食之。一名骨雷,秋化为虎,三爪,出南海思雷二州,临海英
潘村多有之。(出《洽闻记》)
你google一下“卷第四百六十四水族一”,就会看到。。。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说郛涵芬楼100卷本里,只收有洽闻记3则,并无此条,附于下。百度显示太平广记里引 : 了好几处,不知道网上有没有辑本。 : : 《洽闻记》是唐代作品,据说目前有原本保存,但我找不到,故此只能二次引用了。
|
m********a 发帖数: 12601 | |
l*r 发帖数: 79569 | 7 哦,我没有表达清楚,没有怀疑太平广记的引用
只是展开一下,看看有没有洽闻记的较全版本或辑本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样是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还引了一段《洽闻记》 : 骨 雷 : 扶南国出鳄鱼,大者二三丈,四足,似守宫状。常生吞人,扶南王令人捕此鱼,置 : 于堑中,以罪人投之。若合死,鳄鱼乃食之;无罪者,嗅而不食。鳄鱼别号忽雷,熊能 : 制之。握其嘴至岸,裂擘食之。一名骨雷,秋化为虎,三爪,出南海思雷二州,临海英 : 潘村多有之。(出《洽闻记》) : 你google一下“卷第四百六十四水族一”,就会看到。。。
|
R*****d 发帖数: 1148 | 8 啊,我可没那意思,我起先以为你找不到太平广记的原文。。。对了,嘴里念叨了几遍
这个“忽雷”,突然想起来了,这不就是“旱地忽律朱贵”的“忽律”么。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哦,我没有表达清楚,没有怀疑太平广记的引用 : 只是展开一下,看看有没有洽闻记的较全版本或辑本
|
l*r 发帖数: 79569 | 9 哈哈,是啊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啊,我可没那意思,我起先以为你找不到太平广记的原文。。。对了,嘴里念叨了几遍 : 这个“忽雷”,突然想起来了,这不就是“旱地忽律朱贵”的“忽律”么。
|
M******k 发帖数: 27573 | 10 你这个估计连罗贯中都没想到。受招安时候那段绰号评论里没提这个。。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啊,我可没那意思,我起先以为你找不到太平广记的原文。。。对了,嘴里念叨了几遍 : 这个“忽雷”,突然想起来了,这不就是“旱地忽律朱贵”的“忽律”么。
|
p***r 发帖数: 20570 | 11 罗和施自己我估计还是很门清的,呼雷呼律都是鳄鱼别称,鳄在古代就是龙,也是雷神。
【在 M******k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个估计连罗贯中都没想到。受招安时候那段绰号评论里没提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