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s 发帖数: 387 | 1 孙凤鸣(1905—1935),江苏铜山县人,著名爱国人士。16岁随父闯关东。后结识南京学生运动领袖华克之,接受革命思想。1934年,孙凤鸣提出了刺杀蒋介石的设想,并定于国民党六中全会之日行动。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后,100多名国民党中央委员在会议厅前摄影,蒋介石未在现场,汪精卫等排在第一排。伪装成记者的孙凤鸣突然闪出,高呼“打倒卖国贼”,向汪精卫连开三枪,汪精卫中枪倒地,孙凤鸣被卫兵击伤,于11月2日凌晨离开人间。1987年,经党中央批示追认孙凤鸣为抗日爱国志士。
九一八事变后,孙凤鸣到上海参加十九路军,先后担任排长、代理连长。之后十九路军被调往江西剿共,孙凤鸣不愿前往,遂脱下军装。在安宜,孙凤鸣与华克之偶然相遇,又都怀着救国思想,两人成为知己。分手时彼此宣誓:反蒋抗日到底!后来,孙凤鸣在仪征结识了崔正瑶,两人因为爱国志趣相投,结为伉俪。
1934年11月初,南京陆家巷23号挂出了“晨光通讯社”的牌子,社长是华克之。一次会上,经过热烈地讨论,决定由孙凤鸣来承担刺杀蒋介石之壮举。在义举前的一天晚上,大家在晨光通讯社的小阁楼上为孙凤鸣摆酒饯行。在南京火车站分别时,孙凤鸣将之前华克之送给他的一只美国造的金笔又交予了华克之,说是作为永久的纪念。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宁召开。由于采访会议的“特别记者证”取得晚了,孙凤鸣在开幕式和中山陵祭陵之后才得以进入会场。进场时正赶上百余名国民党中央委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前集中合影。于是,孙凤鸣决定趁合影之际刺蒋。但是,性格多疑的蒋介石见会场秩序混乱,预感会出事,全体委员合影时,他却借口身体不适,独自躲进了休息室。当汪精卫上楼请他时,他不仅自己不下楼,还劝汪精卫也不要下楼。心有怨气的汪精卫只好独自下楼参加合影。
镁光灯刚刚闪动过后,置身记者群中的孙凤鸣见蒋介石没有露面,按照第二方案,从记者群中闪出,高呼“打倒卖国贼!”举枪对准第一排正中正要转身的国民党第二号人物、中央行政院院长汪精卫连开三枪,汪精卫中弹应声倒地。在混乱中,汪精卫的卫士本能地还击两枪,孙凤鸣胸中二弹。枪响过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妻子相继从礼堂内奔出。蒋介石从血泊中扶起汪精卫,汪妻陈璧君抓住照相时蒋介石未到场这一点,与蒋介石大吵大闹:“你不叫汪先生干,汪先生就不干,为什么要派人下此毒手?”蒋介石顿时无言以对,显得十分尴尬。
由于很多媒体都在现场,包括《中央日报》、《申报》、《大公报》、《中央社》等各家媒体记者均以目击者的身份作了详尽报道。在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汪精卫三枪全中。其中,一枪中左臂,一枪中左颊,一枪打在背部的脊椎骨上,惨叫声中汪精卫应声倒地,现场大乱。中委张继拦腰抱住孙凤鸣,张学良将他手中的枪踢落,汪精卫的卫兵还击,孙凤鸣当场中枪被擒。
孙凤鸣中弹倒地后被送到医院,因流血过多,危在旦夕。但南京当局者为从其口中获得线索,命医生每小时注射强心针10次左右。孙凤鸣在弥留之际说道:“我是一个老粗,不懂得什么党派和主义,要我刺汪的主使人就是我的良心。”11月2日凌晨,孙凤鸣离开了人世,年仅30岁。
案件发生后,凡是和晨光通讯社有关的人都被抓了起来,孙凤鸣夫人崔正瑶被捕后,受尽酷刑,但没一句口供,后惨遭杀害。因南京当局始终查不清晨光通讯社的背景,关于孙凤鸣的身份及来历,也就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汪精卫在九年之后的1944年,因孙凤鸣行刺留在其脊椎骨中的子弹中毒,死于日本名古屋。(zz)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