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发帖数: 37 | 1 第一,血统原因
从血统上来看,朱棣并不是“嫡出”。当然了,虽然在一个王朝的初期,为了国运长久
而选择能力强的皇子作为储君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这样一来的话,也会造成其他皇
子的不服,所以,朱元璋也不会选择以“贤”任之。
第二,性格原因
其实朱元璋是十分欣赏朱棣的,朱棣的性格和朱元璋的性格也非常的相似,朱元璋也说
过“棣儿类我”这类的话。也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朱元璋在重新选择储君的时候才会
想到他。但是反过来,也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朱元璋才放弃了立朱棣为储君的念头,
为何呢?
朱元璋心里明白,自己晚年的时候杀了太多的人,虽说杀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稳固自己
家的江山,但是这样的行为也和暴君无异,所以新君主一定要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仁义
之君”。所以朱元璋便放弃了立朱棣为储君的念头。
第三,兄弟原因
我们都知道,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标死后,他还有两个哥哥,分别是秦王’
朱樉‘和晋王’朱棡‘。如果立朱允炆为皇储,那么在他们兄弟三个之间便会形成一种
权力平衡,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发生,那么这种平衡就不会被轻易打破。
此外,在当时,燕王朱棣也表现得十分的乖巧,并无任何叛乱之迹象,所以朱元璋也自
然没有对他产生怀疑。
但是让朱元璋想到不到的是,在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秦王和晋王便相继去世,这种
权力平衡很快便被打破,朱棣也有了篡位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朱允炆上台后便发起
了“削藩”的动作,这下子就给了雄才大略的朱棣有充足的理由发动兵变。
总结: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朱元璋选定继承人的前后,我们会发现,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新帝国被
旧制度绑架的经典案例。朱元璋选择传位给朱允炆,是从多方面来考虑的,这本身没有
错。但是他没有考虑到的是,这两种继承制度已经传承了多年,虽然看似十分有道理,
但却很难和实际结合起来。而只要不符合实际,那么就会成为问题的根源。 |
Y**M 发帖数: 2315 | 2 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搞隔代继承,这本身就是大问题,是不用拿“旧制度”来搪塞
的。至于他有什么合情或合理的考虑,那也是他“圣心独裁”的结果,不能由“旧制度
”背过。 |
f****r 发帖数: 5118 | 3 汉朝的推恩令不是挺好的? 为什么不用, 非要削藩, 推恩令比削藩缓和很多 |
Y**M 发帖数: 2315 | 4 汉朝也是先削藩,然后推恩令。
【在 f****r 的大作中提到】 : 汉朝的推恩令不是挺好的? 为什么不用, 非要削藩, 推恩令比削藩缓和很多
|
Y**M 发帖数: 2315 | 5 解释一下:
汉朝如果一开始就推恩令,那也是行不通的。推恩令是因为朝廷有了优势。如果朝
廷一开始就推恩令,而且是以“避免开战”为出发点的,结果就像计划生育。也就是说
,那些听话的藩会执行推恩令,而不听话的尽可能不推恩。
打败七国之乱,是依靠一些听话的藩出力的。由此可以预计推恩令的结果。
而且,汉朝还把推恩令的名声给搞臭了。汉朝为了中央的利益,实际上是剥夺了大
部分宗室的权利(首先是利)。推恩令把宗室的爵位压低以后,就可以分而治之。谁能
无过,找你个茬儿就废爵。
如果没有汉朝这个先例,明朝搞推恩令还容易一点。
最后,明朝还有明朝的问题。明朝的强藩是朱元璋故意设计的,在理论上,比汉朝
的亲藩要重要得多。推恩令一出,就等于违背了朱元璋的意见;而推恩令要发挥作用,
却得等到藩王们自己老死。所谓“未受其利,先受其害”。 |
h***e 发帖数: 28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