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X*********u 发帖数: 20 | 1 中国的农民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资源分派的问题。
到今天,一提起毛时代的城市青年下乡的事,很多人就是骂不绝口,成为很多人恨
毛仇毛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们爱邓拥邓的主因。有人说毛泽东无能解决就业问题才
这样作。其实这话没根据。从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起,县和县级以下企业开始
发展。应该注意的是:那些县和县级以下企业的工人大多是农民出身,大多是户口
在农村的工人,加上一些退伍军人,和一些(县和县级以下)机关干部的家属,很少数的下
放知分子。如从解决大中城市就业问题着想,不搞那些县和县级以下企业,把那些资源集
中在大中城市办厂造楼,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当时,知青下乡有个政策:每家可留一个孩子在城市,加上父母退休后子女可顶替,
这样每家可有三个孩子最终可在城市工作,城市的人口和规模还是会不断发展,但
可以得到控制。
建国以来,钢铁水泥的产量不断在增长,但到1970年代仍然是供不应求。比如,大
部分农村地区的供电系统是在1970年代初建成的,如此幅员辽阔,需要多少电线杆?
那么多电线杆需要多少钢铁水泥?当然按刘少奇的包产到户的小农经济,农村不需
要电,自然那么多的钢铁水泥给大中 | s**d 发帖数: 18498 | 2 偶觉得不对阿,70年代那个时候,中国要增加就业机会最好的办法是增加经济
规模,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扩大国内市场,也就是80年代初做的那些。
而实际上70年代中国实行的是经济紧缩政策。75年邓小平短暂主持中央日常工
作期间的统计数字也显示中国工业企业严重开工不足,那个时候中国也确实消
费品奇缺。你提到乡镇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80年代的增长也远远超过70
年代。比乡镇企业的数目和资产,80年代都是70年代的几十倍。乡乡通公路,
村村通电话,大搞小水利什么的都是80年代的事情,大批国家级省级道路,通
讯,能源基础设施也是80年代建成。通过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大幅度增加地方
财政收入与国家财政收入之比实现,与毛时代的经济紧缩和高积累完全相反。
再说,经济要发展必然扩大城市规模和非农业人口,80年代的事实表明中国的
市场在70年代还有很大空间,完全可以继续扩大生产,何况什么时候中国农村
也不缺乏劳动力,一直过剩。怎么说毛的知青下乡都是没道理的。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的农民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资源分派的问题。 : 到今天,一提起毛时代的城市青年下乡的事,很多人就是骂不绝口,成为很多人恨 : 毛仇毛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们爱邓拥邓的主因。有人说毛泽东无能解决就业问题才 : 这样作。其实这话没根据。从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起,县和县级以下企业开始 : 发展。应该注意的是:那些县和县级以下企业的工人大多是农民出身,大多是户口 : 在农村的工人,加上一些退伍军人,和一些(县和县级以下)机关干部的家属,很少数的下 : 放知分子。如从解决大中城市就业问题着想,不搞那些县和县级以下企业,把那些资源集 : 中在大中城市办厂造楼,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 当时,知青下乡有个政策:每家可留一个孩子在城市,加上父母退休后子女可顶替, : 这样每家可有三个孩子最终可在城市工作,城市的人口和规模还是会不断发展,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