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程绍国:林斤澜说沈从文
相关主题
汪曾祺的昆明zt
我是怎样慢慢地喜欢沈从文先生和他的作品
【转载】民国文人相轻史(一):“京派”与“海派”之争
【转载】民国文人相轻史(三)新旧对撞:新文人与国学家的骂战
[三月书歌影] 张充和题的沈从文碑文
怎么看沈从文 49 后不再从事文学创作?(转自知乎)
最近读文的一些杂感
转帖:王安忆论汪曾祺: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林斤澜写温州小馄饨
编中国短篇小说选 by sasa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沈从文话题: 林斤澜话题: 小说话题: 孙犁话题: 微笑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n
发帖数: 21641
1
核心提示:林斤澜说:“大约去世三年前,一位美国女记者问起沈从文先生‘文革
’时的情形。沈从文先生说:‘我在文革里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所,我打
扫得可干净了。’女记者很感动,就走过去拥着他的肩膀说了句:‘您真的受苦受委屈
了!’不想先生突然抱着女记者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很久很久。”
几十年中,林斤澜和沈从文接触很频繁,为此几乎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危险的境地。
在林斤澜的家里,留有沈从文的一幅字,内容是刘桢的诗。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
和曹丕至交。一天曹丕设宴招待众士,曹丕命甄氏出堂与大家见面。刘桢愤然,一因曹
丕夺袁熙之妻甄氏,二因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贞。独有刘桢立而不跪,且满面讥意。曹
丕见状勃然大怒,欲问刘桢死罪,由于众人求情和曹操干预,才免于一死。
这首诗是这样的: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沈从文这幅字不标年月,林斤澜说是六十年代。这个并不重要,我想到的是,沈从
文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给林斤澜呢?
林斤澜说,建国后,沈从文的处境就非常艰难。当年鲁迅就不喜欢沈从文,但鲁迅
毕竟是鲁迅,终年时改变了,和美国作家斯诺谈话,点名几个优秀作家时,提到沈从文
。茅盾对沈从文的偏见,是文学观念向左。对沈从文伤害最大的,是郭沫若。郭沫若对
沈从文有个人恩怨,他1948年在香港发表《斥反动文艺》(这个题目就非常“有色”)
,专打沈从文。对沈从文近十年背离左翼的新账老账一起算,将沈从文定性为“桃红色
的”反动作家,扣上了一顶“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大帽子!建国后
,郭沫若的地位如日中天,是中国继鲁迅之后的“伟大旗手”!沈从文的日子就可想而
知了。
沈从文在历史博物馆当了讲解员。但他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历史博物馆有很多办公
室,别人都有,就是不给沈从文!沈从文有一段话,就是写他当时的情形:孤独、伤感
和无望:
每天虽和一些人同在一起,其实许多同事就不相熟。自以为熟习我的,必然是极不
理解我的。一听到大家说笑声,我似乎和梦里一样。生活浮在这类不相干笑语中,越说
越远。
关门时,独自站在午门城头上,看看暮色四合的北京城风景……明白我生命实完全
的单独……因为明白生命的隔阂,理解之无可望……
有件事很有意思。五十年代中,沈从文被通知参加接待市里一位领导同志。他早就
去了,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把领导同志等来了,原来是副市长吴晗。沈从文见了就
躲开了,事后领导追问,他只好说:“我怕他恭恭敬敬地对待我。”他解释说,因为吴
晗是他的学生。对这件事,他的姨子张允和是这样解释的:“当时三妹兆和是蛮疯的女
孩子,活泼,爱运动,在学校运动会上老拿第一。很多人追我们的三妹,沈从文的情书
最多,吴晗也写过一些。”从这件事来看,当时的沈从文又非常非常自卑。
林斤澜说,建国之后几十年,台上的巴金一直和沈从文通信,一旦进京便访问他。
台下的朱光潜一直看好他。除此之外,文艺界著名人士大多对他不好。旧日朋友隔绝联
系,沈从文伤感地说:“那些身在北京城的人,也像是在北京城打听不出我的住址,从
不想到找找我。”林斤澜说:“同是沦落人,萧乾对沈从文也有一句难听的话:‘他卖
乡下人。’萧乾是针对沈从文的自称乡下人说的。沈从文那里也不是找不到一句刻薄话
的,但他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声:‘他聪明过人。’”
林斤澜和丁玲的丈夫陈明关系不错。我在林斤澜家里见到一本丁玲题签送给林斤澜
的书。林斤澜认为丁玲还算一个比较正直的人。可提到丁玲对沈从文的态度,林斤澜大
摇其头,他认为这是丁玲的污点。
建国后的文艺界,年复一年,常常去看望沈从文的,可能就是汪曾祺和林斤澜了。
林斤渊在《微笑的失落》一文,谈到结识沈从文的情景:
我认识沈先生是在解放后的北京,他已经不能教授,不能写作,打发在历史博物馆
里。他的学生汪曾祺在北京市文联工作,我们同事。有回曾祺带我到天安门后边的午门
楼上,看几件出土文物,也是借此引见沈先生。那是建国初年,大家都工作忙——开不
完的会,大家都工作忙——改造不完的思想。倒是有春游秋游,但没有现在的旅游观念
。午门院子里没有人进进出出,城墙、台阶、箭垛都还坑坑洼洼,城墙楼上红漆脱落,
白木乌黑,沈先生当年已年过半百,在这里面坐着,旧窗旧桌旧藤椅。看见我们进来,
招呼的声音细小,听不真。可是的确微笑……
他站起来,自己带我们去看出土文物。我们连声说不必,随便哪位青年指点一下就
行了。他只是微笑,说了句什么听不清楚,只是微笑着往外走。曾祺不放心那坑坑洼洼
,一路指点、提醒、警告,沈先生只是微笑。
走到一些贴在册页上的破绢烂缟面前,沈先生解说着,解说中断,眼光下沉,微笑
也不收不放,就好像录像定格……这些东西都是他亲眼看过多少遍,亲手挑选出来的,
难道又有新发现了?……
这天告别时候,曾祺大声,满屋子都听得见,口气倒像是交代几件事:注意休息,
有的会可以不开。有的事让别人去做等等。
沈先生只是微笑,也说句把什么,还是细小不知所云。
这一次,主客三人没有一句提到文学,提到小说,提到写作。成心不成心,反正是
回避了。
林斤澜说,其实沈从文是见过面的。文艺界搞统战,有时叫做撒大网的活动,也网
罗到沈从文。沈从文大概是寂寞,过来了,脚步都不出声地走来,微笑着。见到老熟人
也不笑得大点,不多说几句。见到陌生的年轻人,也不笑得小点,说两句什么。南方口
音,细微,以为别人没必要认真听,或者以为别人是不会认真听的。
林斤澜说,沈从文爱坐在不前不后又靠边的位置。摸出小本和水笔,记下点什么。水笔
直竖,是拿毛笔的手势。近视眼镜厚重,所以左手把小本托到胸前,才好写字。样子非
常认真。像他这样的大作家,除非听政治家的重要报告,一般是不记的。
林斤澜纳闷:“沈先生为什么记?记下来做什么用?”
后来林斤澜知道,沈从文被迫在历史博物馆,多寂寞啊,多凄惨啊。自己说“天不
亮即出门,在北新桥买个烤白薯暖手,坐电车到天安门时,门还不开,即坐下来看天空
星月,开了门再进去。晚上回家,有时大雨,即披个破麻袋。”他走到文艺界里来,可
能心里暖和。他的心中,还藏着写作一念,这是极好理解的事。他仍然关心文坛,1951
年就说:“文坛太呆板了。”“巴金或张天翼、曹禺等高手都呆住了。”1959年写给他
亲戚的一封信,说到:“一些作家写作差不多,永远在写,永远写不出丝毫精彩过人之
处,真如四川人说的‘不知咋个搞法!’”
林斤澜在《沈先生的寂寞》一文中,写了亲见的一件事。那是1961年,有了个“小
阳春”的政治气候,这个气候的出现,可能是反右太惨了,才给知识分子“怀柔”一下
。在北京新侨饭店,开了一个五百来人的“文艺座谈会”,接连几天。林斤澜写道:“
开幕式上竟说,全国的精华,差不多全在这里了吧。我那时年轻,环顾左右,也知道不
都是精华。也知道确有精华,离这里远着呢。
有一天,周扬来参加文学组的小会。老前辈陈翔鹤徐徐说道:“沈从文想写小说,
听说打算写一个革命家庭,是长篇,可不可以安排……”周扬“立即收起笑容,一沉,
一绷,静默几秒钟——这几秒钟很长,仿佛有一个沉重的生锈的大针,走动一下先嗤嗤
作响,再‘咚’的一声。沉吟道:我们给安排时间,创作假,几年?十年,够不够……”
不久,中国作协办公室给沙汀及作协四川分会发出一封公函,意思是沈从文6月25
日左右动身去成都,初步打算住一个半月左右。但是,作协6月23日突然致电沙汀,告
知领导又重新安排沈从文到青岛休息。
这部作品最终没有写出来。
三十年唯一一次最大的创作活动夭折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沈从文写革命题材的
小说,本就滑稽,在那个年代真能写出一本长篇杰作来,那真是怪事了。
林斤澜说,从午门见面以后,他和沈从文的关系就非常密切。他还说,他和汪曾祺
一直给沈从文拜年,几十年中接触非常频繁。一是喜爱沈从文的小说,二是和汪曾祺是
至交,汪是沈的关门弟子,谁都知道。邓友梅《漫忆汪曾祺》中说:“我和曾祺、斤澜
感情密切,好心的同志还提醒:‘交朋友要谨慎,不要受小资产阶级意识的影响!’”
这话透出的信息,就是林斤澜把沈从文当老师,看成是艺术心灵的向导。把沈从文当老
师,看成是艺术心灵的向导,这在当时是多么不合时宜啊。
林斤澜和汪曾祺见沈从文过于冷落、过于寂寞,有时就拉先生过来参加北京市文联
的一些活动,沈总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听着。有回是个小会,是下乡下厂的青年作家汇报
汇报,大家讨论讨论。主持人在结束时让一让,礼节性地请沈从文发言,不想沈从文真
的发言了。林斤澜在《微笑的失落》中说:“他说:我不会写小说了(微笑)。现在我
不会写小说了(微笑)。从前我也不会写小说,只是写写回忆(微笑)。”“今天,我
是来学习的,学习写小说(微笑),我不懂下乡几个月,下厂几个月,怎么就会写出小
说来(微笑)。我不懂,怎么好搜集小说材料,搜集了来又怎么好写作小说,我不是谦
虚,我真不懂……(微笑淡化了,忧愁上了眉头)”
“会上的青年交换了眼色。那意思是:瞧,老古董……”
“沈先生激动起来:从前我写点东西,只是把回忆里没有忘记掉的,忘记不了的,
想忘记也没法忘记的,写了出来……(眉头起皱,厚重的眼镜片后边,眼睛圆睁,眼圈
竟是微红)”
“我不会写小说了(微笑失落)。我不懂写小说了(微笑失落)。”
林斤澜说,实际上沈从文是反话,但他的身份又不能明明白白说反话,但,听者是
能听出他对当时文坛情形的怀疑的。
林斤澜说:“也就在这些时候,沈从文对我说:‘写小说要贴着人物写。’这句话
和当时的文学观可不一样,这是他掏心的一句话,就是文化是写人的,写人的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写人性、人情、人生、人世、人道……”
有一回,林斤澜对沈从文说起,自己年轻时读先生的小说《灯》着了迷。以为结构
层层似剥笋,剥出一个老兵的最后的梦,和一对年轻人新生的罗曼史。不料沈从文呵呵
笑着,高高兴兴,高兴地快要叫起来:“那是备课示范。表示小说还有这么种写法。那
是写着好玩的。”先生当时的神情,好像回忆中学时代的调皮,快乐里闪着狡猾,乡下
人的天真。林斤澜转身问张兆和这篇小说,她竟说:“里嗦。”
林斤澜家中有本书,叫《从文小说习作选》。绿皮硬面,《良友文学丛书》特大本
,1936年出版。扉页上毛笔“章草”题着:“兆和存此书廿五年五月十四”。这是建国
初,林斤澜在北京东安市场有个卖旧书的小胡同里买来的。后来林斤澜向沈从文张兆和
问起怎么回事,两位回忆说,抗日战争发生,他们离京奔赴后方。临走把几大箱书寄存
在某某某家里,八年后回来,书箱不知何时叫人撬开,把书偷出去卖了。
这本书有个非同寻常的地方,就是成本书上有沈从文用毛笔铅笔所做的修改。这对
林斤澜非常有意义。林斤澜第一崇拜的鲁迅说道“必须知道了‘不应该怎么写’,这才
会明白原来‘应该怎么写的’的。”从哪里去学“不应该怎么写”呢?最好是揣摩作家
的手稿,那“苦心删改的痕迹”。《从文小说习作选》上每篇都有修改。
林斤澜说:“我应当原书奉还,但又想多看看那修改部分。两位前辈一口叫我留着
。”
林斤澜喜爱沈从文,使他差点在政治上陷入危险的境地。北京市文联秘书长田家,
号称“评论家”,原和沈从文有同乡之谊,曾是沈家座上客。此人拔刀,对林斤澜挥杀
过来。一是为了扩大反右“战果”,好往上爬,二是林斤澜在创作
上不听他的指挥,向沈从文靠近。1957年成立“林斤澜专案组”,杜印是组长,可
是苦于“没有材料”,林斤澜侥幸逃脱。1958年3月,“反右”还在补课,“反右倾”
将要开始,田家在《北京文学》上发表11500字的长篇评论:《林斤澜小说的艺术倾向
》。
文章追踪“倾向”,追到了沈从文那里。
田家举例林斤澜的《台湾姑娘》。小说中女主人公因“二•二八”起义,死
在狱中:
七天后,她盘腿坐在地上,头靠在木头栅栏上,闭着眼睛。值班看守来回走了几趟
,见她一动也不动。叫了一声,也没有答应。伸手一摸,她身上已经凉了。好像一个闺
女坐在窗口,看着街上黄昏了,黑糊糊了,什么也看不见了。闺女闭上眼晴,梦见太阳
初升,万物苏醒。
田家批评道:“这种抒情式的描写,在作者自己,也许感到很有韵味。我们认为这
是一种反现实的有害的倾向……”“木栅是统治阶级所树立的牢笼,而姑娘是革命者,
是被树立木栅的阶级所压迫的人,她的死也是被关在木栅里而同时又无力摧毁木栅所造
成的。因此两者的象征应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关系,正确的描写,应当符合这种特性
的。”
今天看起来,这样的批评只是好笑。但在当时,在“反右”补课的时候,对被批评的人
来说,不啻惊天霹雳。林斤澜哆嗦了一段时日。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沈从文这样冷落、这样倒霉?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作家一旦和沈从
文接近就是“小资产阶级”?一旦文风和沈从文接近就是“自然主义”、就不是“无产
阶级的‘人生哲学’”?
沈从文能答得出这些问题吗?林斤澜说沈从文当然能答得出。他的脑袋一直清楚着。包
括后来到美国怎么答记者,包括怎么看待胡耀邦给他副部长生活待遇。但他后半生的苦
楚实在太大太大。林斤澜说:“大约去世三年前,一位女记者问起先生‘文革’时的情
形。先生说:‘我在文革里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所,我打扫得可干净了。
’女记者很感动,就走过去拥着他的肩膀说了句:‘您真的受苦受委屈了!’不想先生
突然抱着女记者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很久很久。”去世那一年,林斤澜和汪曾祺常
去看望,沈从文木然,看电视一看就是半天。有时忽然冒出一句话:
“我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好说的!”
听了这句话,林斤澜倒吸一口气。
2003年底,在温州均瑶宾馆1101号,我把这些问题交给林斤澜,问他你怎么答。林斤澜
大声说:
“工具论!工具论!”
我问:“工具论是什么意思呢?”
林斤澜激动地站了起来,指头往很远的地方一指:
“这是从苏联那里来的,布尔什维克,斯大林,要求每个人都是‘螺丝钉’,都是工具
。是工具你就不能有主观意志。作家更是如此。你要听话,你要配合政治,你要配合各
种方式的运动,你还要有时刻牺牲自己的准备……而沈从文是个什么样的作家呢?他拜
美为生命,供奉人性,追求和谐。他投奔自然,《边城》的翠翠就是水光山色,爷爷纯
朴如太古,渡船联系此岸和彼岸,连跟进跟出的黄狗也不另外取名,只叫做狗。他的学
生汪曾祺复出后,走笔生命健康,生活快乐,人性人道,师徒一脉相承……你看你看,
人性人道,这怎么是‘螺丝钉’呢?这怎么是驯服的工具呢?怎么好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呢?这就矛盾了,而且是非常厉害的矛盾,是绝对不能容忍的矛盾!”
“用郭沫若的话说就是‘反动’。”我接嘴道。
“对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林斤澜说。
林斤澜说,就是“四人帮”倒台后,也要配合。揭露极“左”,“伤痕文学”吃香了;
要改革了,《乔厂长上任记》出来了;要注意改革的复杂性,《围墙》便是短篇小说奖
的头篇。
1988年11月5日,沈从文去世。林斤澜和汪曾祺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没有政府要员,没
有文艺官员。每人挑选一支白色的或紫色的鲜花献在先生的身旁。先生生前喜欢的柴科
夫斯基的《悲怆》在舒缓地回响,张兆和先生出奇地冷静。一位亲属抑制不住低声哭泣
,张兆和说:“别哭,他是不喜欢人哭。”是的,这是一位有品格的、有个性的伟人!
这令林斤澜想起吴组缃和陈翔鹤共同的一句话:“从文这个人骨子里很硬,他不想做的
事,你叫他试试看!”
来源: 新华网2012-04-23
j******n
发帖数: 21641
2
有件事很有意思。五十年代中,沈从文被通知参加接待市里一位领导同志。他早就
去了,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把领导同志等来了,原来是副市长吴晗。沈从文见了就
躲开了,事后领导追问,他只好说:“我怕他恭恭敬敬地对待我。”他解释说,因为吴
晗是他的学生。对这件事,他的姨子张允和是这样解释的:“当时三妹兆和是蛮疯的女
孩子,活泼,爱运动,在学校运动会上老拿第一。很多人追我们的三妹,沈从文的情书
最多,吴晗也写过一些。”从这件事来看,当时的沈从文又非常非常自卑。

地。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核心提示:林斤澜说:“大约去世三年前,一位美国女记者问起沈从文先生‘文革
: ’时的情形。沈从文先生说:‘我在文革里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所,我打
: 扫得可干净了。’女记者很感动,就走过去拥着他的肩膀说了句:‘您真的受苦受委屈
: 了!’不想先生突然抱着女记者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很久很久。”
: 几十年中,林斤澜和沈从文接触很频繁,为此几乎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危险的境地。
: 在林斤澜的家里,留有沈从文的一幅字,内容是刘桢的诗。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
: 和曹丕至交。一天曹丕设宴招待众士,曹丕命甄氏出堂与大家见面。刘桢愤然,一因曹
: 丕夺袁熙之妻甄氏,二因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贞。独有刘桢立而不跪,且满面讥意。曹
: 丕见状勃然大怒,欲问刘桢死罪,由于众人求情和曹操干预,才免于一死。
: 这首诗是这样的:

c****e
发帖数: 9482
3
郭沫若之流为人真是很差劲
E******u
发帖数: 3920
4
我觉得可能是沈从文想和共产党保持距离的托词,到不一定是自卑。他被郭沫若给批了
以后,是不是害怕共产党了呢?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件事很有意思。五十年代中,沈从文被通知参加接待市里一位领导同志。他早就
: 去了,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把领导同志等来了,原来是副市长吴晗。沈从文见了就
: 躲开了,事后领导追问,他只好说:“我怕他恭恭敬敬地对待我。”他解释说,因为吴
: 晗是他的学生。对这件事,他的姨子张允和是这样解释的:“当时三妹兆和是蛮疯的女
: 孩子,活泼,爱运动,在学校运动会上老拿第一。很多人追我们的三妹,沈从文的情书
: 最多,吴晗也写过一些。”从这件事来看,当时的沈从文又非常非常自卑。
:
: 地。

b********n
发帖数: 16354
5
沈从文的感情故事很有意思滴~~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件事很有意思。五十年代中,沈从文被通知参加接待市里一位领导同志。他早就
: 去了,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把领导同志等来了,原来是副市长吴晗。沈从文见了就
: 躲开了,事后领导追问,他只好说:“我怕他恭恭敬敬地对待我。”他解释说,因为吴
: 晗是他的学生。对这件事,他的姨子张允和是这样解释的:“当时三妹兆和是蛮疯的女
: 孩子,活泼,爱运动,在学校运动会上老拿第一。很多人追我们的三妹,沈从文的情书
: 最多,吴晗也写过一些。”从这件事来看,当时的沈从文又非常非常自卑。
:
: 地。

r*********n
发帖数: 234
6
唉,我最喜欢的作家啊,以前听过一段DJ念的文字,是某个电台DJ写沈从文的,结尾一
句,印象至深,“我是爱着这样一个白璧无瑕的人,自凤凰而来,风尘仆仆”
d**e
发帖数: 9591
7
###此帖已应当事人要求删除###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件事很有意思。五十年代中,沈从文被通知参加接待市里一位领导同志。他早就
: 去了,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把领导同志等来了,原来是副市长吴晗。沈从文见了就
: 躲开了,事后领导追问,他只好说:“我怕他恭恭敬敬地对待我。”他解释说,因为吴
: 晗是他的学生。对这件事,他的姨子张允和是这样解释的:“当时三妹兆和是蛮疯的女
: 孩子,活泼,爱运动,在学校运动会上老拿第一。很多人追我们的三妹,沈从文的情书
: 最多,吴晗也写过一些。”从这件事来看,当时的沈从文又非常非常自卑。
:
: 地。

A********2
发帖数: 4075
8
我记得从文小说习作选的事,<从文家书>里,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某封信上说过,
他想出本作品选了,但是他觉得应该低调,所以建议取名叫"习作选"。
不过我倒是不知道这本书真的出版了。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核心提示:林斤澜说:“大约去世三年前,一位美国女记者问起沈从文先生‘文革
: ’时的情形。沈从文先生说:‘我在文革里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所,我打
: 扫得可干净了。’女记者很感动,就走过去拥着他的肩膀说了句:‘您真的受苦受委屈
: 了!’不想先生突然抱着女记者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很久很久。”
: 几十年中,林斤澜和沈从文接触很频繁,为此几乎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危险的境地。
: 在林斤澜的家里,留有沈从文的一幅字,内容是刘桢的诗。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
: 和曹丕至交。一天曹丕设宴招待众士,曹丕命甄氏出堂与大家见面。刘桢愤然,一因曹
: 丕夺袁熙之妻甄氏,二因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贞。独有刘桢立而不跪,且满面讥意。曹
: 丕见状勃然大怒,欲问刘桢死罪,由于众人求情和曹操干预,才免于一死。
: 这首诗是这样的:

A********2
发帖数: 4075
9
我也觉得是,但他这样什么都不再说也好,可以保身,我觉得总好过那些绝望自杀的人
们。
想起来上次有人说张爱玲的十八春比半生缘结局写得好,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这样想。

【在 E******u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可能是沈从文想和共产党保持距离的托词,到不一定是自卑。他被郭沫若给批了
: 以后,是不是害怕共产党了呢?

b********n
发帖数: 16354
10
弱弱地问,张爱玲写的不只是十八春么,半生缘不是电影电视剧么~~

想。

【在 A********2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觉得是,但他这样什么都不再说也好,可以保身,我觉得总好过那些绝望自杀的人
: 们。
: 想起来上次有人说张爱玲的十八春比半生缘结局写得好,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这样想。

相关主题
【转载】民国文人相轻史(三)新旧对撞:新文人与国学家的骂战
[三月书歌影] 张充和题的沈从文碑文
怎么看沈从文 49 后不再从事文学创作?(转自知乎)
最近读文的一些杂感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j******n
发帖数: 21641
11
从文年轻时候闹过自杀,但'复活'了
老舍则没那么幸运,其实老舍解放前的作品的'左'也害得不重

想。

【在 A********2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觉得是,但他这样什么都不再说也好,可以保身,我觉得总好过那些绝望自杀的人
: 们。
: 想起来上次有人说张爱玲的十八春比半生缘结局写得好,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这样想。

E******u
发帖数: 3920
12
从文在49年自杀过两次,还被搞到精神病院去了,那时候应该是47岁了。张兆和还有他
的小孩都不理他了,感觉他太落后,这么大好日子解放了怎么神经病了。那时候是他最
苦逼的日子,共产党看他不顺眼,家人也都不理解他。熬过来以后的沈从文就非常非常
低调了。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从文年轻时候闹过自杀,但'复活'了
: 老舍则没那么幸运,其实老舍解放前的作品的'左'也害得不重
:
: 想。

E******u
发帖数: 3920
13
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据说是中国的第一个白话电报?呵呵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沈从文的感情故事很有意思滴~~
j******n
发帖数: 21641
14
应该比这早还有过
今天看陈丹青说民国,很有意思

【在 E******u 的大作中提到】
: 从文在49年自杀过两次,还被搞到精神病院去了,那时候应该是47岁了。张兆和还有他
: 的小孩都不理他了,感觉他太落后,这么大好日子解放了怎么神经病了。那时候是他最
: 苦逼的日子,共产党看他不顺眼,家人也都不理解他。熬过来以后的沈从文就非常非常
: 低调了。

A********2
发帖数: 4075
15
十八春是张50年代的时候写成的,那时候她大概对新社会有点好感,所以
把大家写成最后去东北开大会,有了新的生活动力和目标。
后来60年代她在美国把十八春稍作修改,尤其是结局。小说名也改成了半生缘,
我觉得半生缘才是她的典型风格,她写红色题材的小说简直太别扭了。
吐个槽:半生缘的同名电视剧,是我看过最崩溃的电视剧之一啊啊啊啊!那个演世均的
男演员,我看到他就想哭。。。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弱弱地问,张爱玲写的不只是十八春么,半生缘不是电影电视剧么~~
:
: 想。

A********2
发帖数: 4075
16
好像是的,他好像解放前就被批过。张兆和90年代整理沈遗留下来文章和书信时说过,她
以前一直不懂他。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应该比这早还有过
: 今天看陈丹青说民国,很有意思

A********2
发帖数: 4075
17
据说是的:)

【在 E******u 的大作中提到】
: 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据说是中国的第一个白话电报?呵呵
b********n
发帖数: 16354
18
LOL, 原来如此啊~~~惊恐地发现,偶只看过十八春木有看过半生缘啊~~
张的小说改的电视剧好像都差强人意~~其中偶最喜欢陈数的倾城之恋啦~~可惜陈数
怎么都不红~~

【在 A********2 的大作中提到】
: 十八春是张50年代的时候写成的,那时候她大概对新社会有点好感,所以
: 把大家写成最后去东北开大会,有了新的生活动力和目标。
: 后来60年代她在美国把十八春稍作修改,尤其是结局。小说名也改成了半生缘,
: 我觉得半生缘才是她的典型风格,她写红色题材的小说简直太别扭了。
: 吐个槽:半生缘的同名电视剧,是我看过最崩溃的电视剧之一啊啊啊啊!那个演世均的
: 男演员,我看到他就想哭。。。

g********n
发帖数: 209
19
这个作者骨子里的奴才相。
沈先生如果像这个样子, 不知道死了多少遍了。
他能够从那场浩劫中幸存下来,自有他过人的刚强之处,也许看起来有点柔软。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此帖已应当事人要求删除###
C***3
发帖数: 2226
20
这篇文章看完了,就比较能“平视”沈先生了。不象祖国有许多悼念文章,看完了只会
更加地“仰视”被怀念者,会把他放在心中一个崇高的地位,然后重新去过自己卑微的
生活。看完那样的文章,得不到神马鼓励,反而只会觉得自己越变越“小”。。
相关主题
转帖:王安忆论汪曾祺: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林斤澜写温州小馄饨
编中国短篇小说选 by sasa
莫言的文学奖,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j******n
发帖数: 21641
21
这几年类似文章我看过不少,当然我关心的都是写文人(作家)为主,与以往不同,现在的
风格都比较平视,甚至对被怀念者有的生命细节有冷酸反思,接近国外的风格,国外很多
名人传记不管作者和名人是否非常好的关系,在描述事实时往往甚至会很'刻薄',恩,中
国文坛这几十年来私人恩怨很多的,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去写,对照看看有时很有意思,当
然,就象老人院里,一群都快去另一个世界的人去说过去的事情,也不至于刻薄到哪去,他
们更不用仰视谁,倒是一些年轻的记者或者圈内后进,可能出于自己的需要,还是一种敷
衍的热情宣传'大牛'的心态,也可能柴静或崔永元身上那种平等对话的气质也不是一般
人学得来的,因为很多人没有在深夜痛哭过,没有抑郁过,没有'自杀'过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篇文章看完了,就比较能“平视”沈先生了。不象祖国有许多悼念文章,看完了只会
: 更加地“仰视”被怀念者,会把他放在心中一个崇高的地位,然后重新去过自己卑微的
: 生活。看完那样的文章,得不到神马鼓励,反而只会觉得自己越变越“小”。。

C***3
发帖数: 2226
22
年轻的记者或者圈内后进还不在咱们的讨论之列,我说的也是文人作家什么的。那些
写仰视文章的人,你问他反对个人崇拜吗,他肯定反对,可轮到自已写文章时,就会不
由自主地走到“造神”的道路上去。这就是文化的问题乐,就是那个苏联导演罗姆拍的
纪录片“普通法西斯”的问题了。外国人夸人有时候也夸得挺“狠”的,不过好象和祖
国不是一个路数,象他们夸费雯丽,就说:有如此的容貌,就不必有如此的演技;有如
此的演技,就不必有如此的容貌。。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几年类似文章我看过不少,当然我关心的都是写文人(作家)为主,与以往不同,现在的
: 风格都比较平视,甚至对被怀念者有的生命细节有冷酸反思,接近国外的风格,国外很多
: 名人传记不管作者和名人是否非常好的关系,在描述事实时往往甚至会很'刻薄',恩,中
: 国文坛这几十年来私人恩怨很多的,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去写,对照看看有时很有意思,当
: 然,就象老人院里,一群都快去另一个世界的人去说过去的事情,也不至于刻薄到哪去,他
: 们更不用仰视谁,倒是一些年轻的记者或者圈内后进,可能出于自己的需要,还是一种敷
: 衍的热情宣传'大牛'的心态,也可能柴静或崔永元身上那种平等对话的气质也不是一般
: 人学得来的,因为很多人没有在深夜痛哭过,没有抑郁过,没有'自杀'过

C***3
发帖数: 2226
23
我经常纳闷,哈,说是经常,是有点夸张啦,俺是最近才这么想,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有
些长处,和他一定要是道德完人有必然联系吗?写一个在某个方面取得了成就的人,一
定要把他写成处处高人一等,好象超凡脱俗的“圣人”吗?其实如果中国没有为尊者讳
、为贤者讳和为死者讳的传统,个人崇拜怎么会有兴风作浪的环境?而且能够和这样的
“圣人”成为朋友,或者得到他的关注和交流,那自己也不会是凡人了罢。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年轻的记者或者圈内后进还不在咱们的讨论之列,我说的也是文人作家什么的。那些
: 写仰视文章的人,你问他反对个人崇拜吗,他肯定反对,可轮到自已写文章时,就会不
: 由自主地走到“造神”的道路上去。这就是文化的问题乐,就是那个苏联导演罗姆拍的
: 纪录片“普通法西斯”的问题了。外国人夸人有时候也夸得挺“狠”的,不过好象和祖
: 国不是一个路数,象他们夸费雯丽,就说:有如此的容貌,就不必有如此的演技;有如
: 此的演技,就不必有如此的容貌。。

p***r
发帖数: 20570
24
要搞崇拜,就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有人捧,还一个是有人崇拜。极端的崇拜是一种非
常不人道的事情。不过每个人身边没一分钟都在发生这种事情,有些是崇拜某个人,有
些是崇拜某些神灵。在我眼里,这些东西没有最本质的区别。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经常纳闷,哈,说是经常,是有点夸张啦,俺是最近才这么想,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有
: 些长处,和他一定要是道德完人有必然联系吗?写一个在某个方面取得了成就的人,一
: 定要把他写成处处高人一等,好象超凡脱俗的“圣人”吗?其实如果中国没有为尊者讳
: 、为贤者讳和为死者讳的传统,个人崇拜怎么会有兴风作浪的环境?而且能够和这样的
: “圣人”成为朋友,或者得到他的关注和交流,那自己也不会是凡人了罢。

C***3
发帖数: 2226
25
我是觉得经常佩服别人也还可以,经常崇拜别人就不大好乐~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要搞崇拜,就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有人捧,还一个是有人崇拜。极端的崇拜是一种非
: 常不人道的事情。不过每个人身边没一分钟都在发生这种事情,有些是崇拜某个人,有
: 些是崇拜某些神灵。在我眼里,这些东西没有最本质的区别。

C***3
发帖数: 2226
26
一个人的为人处事,除了受文化制约,可能和他的个性也有很大关系。现在琢磨一下,
我之所以会对写名人的文章有这样的看法,很可能是受了一个非常“土八路”作家的影
响,看他写的怀念或者为他人作序的文章,从来不会有仰视被描写者的感觉,可能他的
技法简单了些,我甚至感觉得到,只要他写人,总要写上一点他的缺点。据他自己说,
就是因为他的这个“惯例”,有的朋友看到他为自己文集写的序后,就决定不要了。他
应该是中共培养的土八路作家中,极为罕见的不应该被时代遗忘的作家——孙犁。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经常纳闷,哈,说是经常,是有点夸张啦,俺是最近才这么想,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有
: 些长处,和他一定要是道德完人有必然联系吗?写一个在某个方面取得了成就的人,一
: 定要把他写成处处高人一等,好象超凡脱俗的“圣人”吗?其实如果中国没有为尊者讳
: 、为贤者讳和为死者讳的传统,个人崇拜怎么会有兴风作浪的环境?而且能够和这样的
: “圣人”成为朋友,或者得到他的关注和交流,那自己也不会是凡人了罢。

p***r
发帖数: 20570
27
孙很容易排进20世纪最好的中文作家的前十啊。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人的为人处事,除了受文化制约,可能和他的个性也有很大关系。现在琢磨一下,
: 我之所以会对写名人的文章有这样的看法,很可能是受了一个非常“土八路”作家的影
: 响,看他写的怀念或者为他人作序的文章,从来不会有仰视被描写者的感觉,可能他的
: 技法简单了些,我甚至感觉得到,只要他写人,总要写上一点他的缺点。据他自己说,
: 就是因为他的这个“惯例”,有的朋友看到他为自己文集写的序后,就决定不要了。他
: 应该是中共培养的土八路作家中,极为罕见的不应该被时代遗忘的作家——孙犁。

C***3
发帖数: 2226
28
最近,咱们这个板上,贴了汪曾祺的文章,也贴了林斤澜的文章,还捎带提了一下何立
伟的名字,他们都应该是新时期文学以来,在文学的文体和语言上,取得了突出成绩,
形成了独特风格的作家。其实,孙犁也是他们其中不能忽略的佼佼者,成就绝不在汪、
林诸位之下。再联想到他成长的经历和背景,就更不容易了。俺在嗯多年前,写过一篇
算是比较全面介绍他创作情况的文章,贴在下面,给大家看着顽罢~~
“老孙犁”之后又出“新孙犁”——
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孙犁现象”
一代接一代的读者通过《荷花淀》、《铁木前传》等传世名作所
熟知的孙犁,今年已经85岁了。可是在文学评论界,近来又开始用
“新孙犁”称呼他。这位早已享誉文坛、功成名立的“老孙犁”,怎
么会先“老”后“新”、越“老”越“新”呢?
有专家认为,“老孙犁”和“新孙犁”一脉相承,分别代表了孙犁创
作的前期与后期,也分别代表了孙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所创造
的两座风貌各异、造诣精新的艺术高峰。
属于1956年之前的“老孙犁”,用他独具风格的小说和理论著作,为
中国革命主义文学争得了不朽荣誉。他继承了
“五四”以来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而以特有的抒情风格独步文坛。
他把非凡的诗人气质与才华全部倾注于小说创作,致使诗名反而隐没
不彰。他长于抒写青年女性的美好形象,擅于描绘战争生活的诗情画
意,精于刻画残酷战争所激发出的人性善和人情美,反映了中华儿女
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建设的历史洪流激荡下所转变的生活道
路和提升的精神境界,为这个改天换地的伟大时代谱写了一曲美的赞
歌。孙犁以散文化的叙事结构、诗性化的叙述语言、简洁传神的白描
手法、细腻隽永的内心描写、明朗乐观的感情基调,所创造的独树一
帜的“诗意现实主义小说”,为解放区文学和开创之初的中国社会主
义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并成为通过了历史严格筛选的为数不多的
传世精品。
不应被人忽视的是,孙犁是以研究茅盾、鲁迅的评
论文章步入文坛的。他也是解放区文学中少见的创作与理论并重兼长、
相得益彰的作家。他以《文艺学习》为代表的一批文论作品,详细阐
发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对于各种形式的大众文艺活动给予了
切实及时的指导,产生了广泛重要的影响。孙犁的文论,短小精警,
注重和读者的感情交流,给人以美的感受,多为出自创作经验的切实
之见和甘苦之言,结论往往平实稳妥、令人信服。自有他人无可替代、
难以企及的学术魅力。时至今日,仍是值得理论工作者刮目相看的典
范之作。
进入新时期文学以来,经历了十年疾病、十年浩劫,重新开始写
作的孙犁,没有成为引导新潮的众所瞩目者。但他以近古稀之龄、抱
多病之躯,在文学创作的思想内涵、表现领域、美学意蕴、文体形式、
语言风格诸方面进行了全新创造,不仅作品数量与以往相等,而且产
生了《芸斋小说》、《书衣文录》、《耕堂读书记》等一大批脍炙人
口的名篇佳作。有许多学者认为,孙犁的后期创作是一个
飞跃性的发展。
这时的“新孙犁”,在体察现实人心的同时,显
示出向中国古典文化全面复归和深入开拓的姿态。他继承了中国“文
史不分”的传统,潜心于各类古代典籍与人物的研求,从诗笔进于史
笔、从反映进于审视、从喻世进于修身,表达了更为广阔深邃的历史
思考和人生感悟,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特有情趣和神采。孙犁进行
了提炼古今、多姿多彩的文体创造。他的《书衣文录》是吸纳了古代
题跋的精粹,在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崭新文体。古代笔记小说、
读书札记的特征也在他的小说和杂文中得以新生。孙犁的文学语言素
以质朴简洁、清新隽永见长,在对古代文言进行了深入借鉴之后,达
到了高度的纯净与素美,为中华民族的语言宝库增添了一种新的语体
风格。孙犁以对古典文化的全面守成和现代转换,为中国当代文学的
民族化贡献了一笔值得推重的财富。
在文学发展史上,能够成为反映一个时代的杰出作
家,已属不易,而孙犁在纵跨65年的写作生涯中,始终焕发出经久不
衰、历久常新的创作活力,对两个不同的历史时代都作出了成功描绘,
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艺术成果,就更为难得。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孙
犁在风格成熟、成绩卓著之后,晚年变法,二度辉煌,实现了对于作
家十分艰巨罕见的创作转型,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作品,呈现出各出
机杼、各辟新途的崭新风貌和独立品格,达到了与时同进、别开生面
的高超境界。所以才引发了学者深入探究的“新”、“老”孙犁之说,
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魅力的“孙犁现象”。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人的为人处事,除了受文化制约,可能和他的个性也有很大关系。现在琢磨一下,
: 我之所以会对写名人的文章有这样的看法,很可能是受了一个非常“土八路”作家的影
: 响,看他写的怀念或者为他人作序的文章,从来不会有仰视被描写者的感觉,可能他的
: 技法简单了些,我甚至感觉得到,只要他写人,总要写上一点他的缺点。据他自己说,
: 就是因为他的这个“惯例”,有的朋友看到他为自己文集写的序后,就决定不要了。他
: 应该是中共培养的土八路作家中,极为罕见的不应该被时代遗忘的作家——孙犁。

C***3
发帖数: 2226
29
哈哈,我就是怕大家忘了他,其实他的小说和书话之类的,也是蛮值得看的。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孙很容易排进20世纪最好的中文作家的前十啊。
j******n
发帖数: 21641
30
昨天也想提他的
提他那废名乃至刘绍棠都带出来了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我就是怕大家忘了他,其实他的小说和书话之类的,也是蛮值得看的。
相关主题
归乡江滨晚饮逢雨有得二首 (转载)
文学的健康大师——史铁生(余继聪) (转载)
荒诞的投稿经历 (转载)
你是风儿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i*********t
发帖数: 5873
31

想做的
事,你叫他试试看!”
这些回忆都很可疑。比如上面这句话,据黄永玉讲,是钱钟书说的。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昨天也想提他的
: 提他那废名乃至刘绍棠都带出来了

C***3
发帖数: 2226
32
废名也是有他的调调啊,不过他的风格好象就略微有点突兀的感觉了,在莫须有先生传
里,他写莫须有先生入厕,劈头就是:“莫须有先生蹲在两块青石板上,悠然见南山”
。哈~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昨天也想提他的
: 提他那废名乃至刘绍棠都带出来了

j******n
发帖数: 21641
33
他不大被人提起过,但喜欢他的人会觉得他才是超一流
孙刘等人则大众化得多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废名也是有他的调调啊,不过他的风格好象就略微有点突兀的感觉了,在莫须有先生传
: 里,他写莫须有先生入厕,劈头就是:“莫须有先生蹲在两块青石板上,悠然见南山”
: 。哈~

C***3
发帖数: 2226
34
说实在的话,废名的格调确实不低呀,转贴他一篇写得“纯情”的把。。
金银花
-------------------------------------------------
小林放午学回来,见了饭还没有熟,跑到“城外”去玩。
这是东城外,离家只拐一两个弯就到了,小林的口里叫城外。
他平常不在家,在“祠堂”,他们的学馆,不在祠堂那多半是在城外了。
初夏天气,日光之下现得额上一颗颗的汗珠,这招引一般洗衣的妇人,就算不认识
他也要眼巴巴的望着他笑。
这时洗衣的渐渐都回去了。小林在那河边站了一会,忽然他在桥上了,一两响捣衣
的声响轻轻的送他到对岸坝上树林里去了。
坝上也很少行人,吱唔吱唔的蝉的声音,正同树叶子一样,那么密,把这小小一个
人儿藏起来了。他一步一探的走,仿佛倾听什么,不,没有听,是往树上看。
这样他也不知道他走了多远。
前面一匹黑狗,——小林止步了。他那里会怕狗?然而实在有点怕,回了一回头,
——你看,俨然是走进了一条深巷子!他一个人!
其实他已经快要穿过了这树林,他的心立刻随着眼睛放开去了——
一边也是河,河却不紧捱着坝,中间隔了一片草地,一边是满坂的庄稼。
草地上有一位“奶奶”带着一个小姑娘坐在那里放牛。
她们望着小林哩,还低声的讲些什么。小林看牛,好一匹黄牛,它的背上集着一只
八哥儿。翻着翅膀跳。但他不敢下去,截然的一转身,“回去”。回头走不过十步——
“呀!”
抬起头来稀罕一声了。
一棵树,不同那密林相连,独立,就是道旁,满树缠的是金银花。他真不知怎样的
高兴,他最喜欢金银花。
树是高高的,但好像一个拐棍,近地的部分盘错着,他爬得上去。他爬,一直到伸
手恰够那花藤,而藤子,只要捉住了,牵拢来一大串。一面牵藤子,一面又抹汗。
树上的花不形得少了,依然黄的,白的,绿叶之中,古干之周,小林的手上却多得
不可奈何,沿着颈圈儿挂。忽然他动也不动的坐住——
树脚下是那放牛的小姑娘。
暂时间两双黑眼睛猫一般的相对。
下得树来,理出一串花,伸到小姑娘面前——
“给你。”
“琴儿,谢谢。”
那位奶奶也走上坝来了。
“哥儿,——你姓程是不是?今年——十二岁了罢,吃过饭没有呢?”
“我还没有吃饭,放学回来我出来玩。”
“那么到我们家里去吃饭好不好呢?”
“你家在哪里呢?”
“那坂里就是,——哈哈。”
小林的手已经给这位奶奶握住了。他本是那样大方,无论什么生人马上可以成为熟
友。金银花绕得他很好看,他简直忘记了。
琴儿一手也牵祖母,那手是小林给她的花,两人惊讶而偷偷的相觑。奶奶俯视着笑
,矇眬的眼里似乎又有泪……
这是两个孤儿,而琴儿,母亲也没有了。
“同你的父亲一般模样,你那父亲,当年总是……”
听得见的却是:
“哥儿,你叫什么呢?”
“我叫程小林。”
“那么,琴儿,叫小林哥哥,小林哥哥比你大两岁。小林哥哥,你叫琴子妹妹罢。”
“琴子妹妹。”
小林就这么叫。立刻他又回转头去把草地上的牛望一下——
“你的牛没有人看哩。”
“不要紧的。”
琴子妹妹说。
这样他们下坂走进那绿油油的一片稻田上一簇瓦屋。
----------------------------------------------------------------------------
----
梦远书城(my285.com)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他不大被人提起过,但喜欢他的人会觉得他才是超一流
: 孙刘等人则大众化得多

j******n
发帖数: 21641
35
我们没分歧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实在的话,废名的格调确实不低呀,转贴他一篇写得“纯情”的把。。
: 金银花
: -------------------------------------------------
: 小林放午学回来,见了饭还没有熟,跑到“城外”去玩。
: 这是东城外,离家只拐一两个弯就到了,小林的口里叫城外。
: 他平常不在家,在“祠堂”,他们的学馆,不在祠堂那多半是在城外了。
: 初夏天气,日光之下现得额上一颗颗的汗珠,这招引一般洗衣的妇人,就算不认识
: 他也要眼巴巴的望着他笑。
: 这时洗衣的渐渐都回去了。小林在那河边站了一会,忽然他在桥上了,一两响捣衣
: 的声响轻轻的送他到对岸坝上树林里去了。

C***3
发帖数: 2226
36
这篇是废名的名作《桥》中的一节,其余的我也木看过。。
废名是狠有趣的人哪,他讲狂人日记的时候,跟同学说,对狂人日记的了解,他比鲁迅
还深刻。吓得大家只有认真听讲乐~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实在的话,废名的格调确实不低呀,转贴他一篇写得“纯情”的把。。
: 金银花
: -------------------------------------------------
: 小林放午学回来,见了饭还没有熟,跑到“城外”去玩。
: 这是东城外,离家只拐一两个弯就到了,小林的口里叫城外。
: 他平常不在家,在“祠堂”,他们的学馆,不在祠堂那多半是在城外了。
: 初夏天气,日光之下现得额上一颗颗的汗珠,这招引一般洗衣的妇人,就算不认识
: 他也要眼巴巴的望着他笑。
: 这时洗衣的渐渐都回去了。小林在那河边站了一会,忽然他在桥上了,一两响捣衣
: 的声响轻轻的送他到对岸坝上树林里去了。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编中国短篇小说选 by sasa
莫言的文学奖,
归乡江滨晚饮逢雨有得二首 (转载)
文学的健康大师——史铁生(余继聪) (转载)
荒诞的投稿经历 (转载)
你是风儿
母亲节随笔
胡果威: 方言歧视和方言自卑
「征文」曾经的阅读体验
ZT【球状闪电与切JJ】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沈从文话题: 林斤澜话题: 小说话题: 孙犁话题: 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