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iterature版 - 读《人性的枷锁》:通往内心世界的自由之路
相关主题
第四节 私人性话语:《无梦楼随笔》林黛玉和贾宝玉本来可以在一起
做一回自己尼克松告别白宫前夕
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窃 贼
unidentified_title从“将军”向士卒的跌落
serenade (4)昆明冬景
二○○二:菲利普··迪克年欧洲的天空下不下雨
Valerian Ocean Chapter 6 (1) (转载)《王小波致李银河》
诗一首:困兽《以理性的态度》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菲利普话题: 枷锁话题: 丽德话题: 米尔德话题: 毛姆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e
发帖数: 6689
1
1 枷锁
《人性的枷锁》是一个讲主人公菲利普如何抛弃人生的种种枷锁,终于获得精神自
由的故事。菲利普天生患有腿疾,父母早亡,小小年纪被送去古板守旧的伯父家寄养。
作为神父的伯父对小菲利普并无亲爱之情,为人自私冷漠,造成了这个早熟的孩子愈加
敏感害羞的个性。菲利普的人生道路并不顺畅,他进行了许多尝试经历了不少痛苦才逐
渐解除了宗教、学历、爱情、友谊、世人眼光、个性、世俗期待等等加诸在人一生中的
种种枷锁,获得心灵的平静与精神的自由。
菲利普的经历,也就是他如何去除人性枷锁获得自由的过程,每一章节读来都十分
有趣,但综合看待,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倒不是菲利普怎么打通任督二脉获得思想转变,
而是他在内心所望和“枷锁”产生矛盾冲突时他怎么反复进行心理斗争,悔恨—憎恶—
厌弃—放纵—再悔恨的纠结过程。比如他首次狂热崇拜上帝是因为听从伯父的布道以为
只要心足够诚,向上帝祈祷便能治好自己的瘸腿;发现愿望没达成后先是埋怨自己不够
虔诚,然后怀疑甚至憎恨上帝,再之后则是悔恨,在忏悔中更强烈而虔诚地坚持每晚念
诵《圣经》。再比如菲利普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念书时崇拜校长珀金斯先生,全身心的热
情都被激发,要将自个奉献给上帝领圣职;可这热情转瞬即逝,他因为失去同校一个孩
子的友谊开始打心底里讨厌学校生活,决定不要继续进牛津深造当牧师,之后更因看清
了自己大伯作为教士和其他教区牧师们言行不一、心胸狭隘的种种行径,下定决心要离
开既定的圣职道路进入尘世;但当自己这份决心终于经历重重阻碍获得校长同意后,却
又心头沉重,感到无限压抑,“好不容易到达了目的,事后反倒希望自己功败垂成!”
菲利普的种种纠结,正是人性自相矛盾不依逻辑行事的最佳体现。而人的这种非理性是
个性的重要表达,就好象不完美,而非完美,才界定人性一样。菲利普若不如此纠结,
往复扪心自问,便不可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对话获得思维广度与深度的递进,也便
不可能终于意识到他头上的种种枷锁,更不可能打破这些枷锁,获得最后的自由。
正因如此,菲利普必须被套上枷锁,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他都必须首先经历人性枷
锁所带来的一切痛苦与甜蜜、温暖与张狂,才谈得上卸下枷锁获得自由。没有经历过这
种迫切与悔恨纠结的人并没有资格反对枷锁,因为他们头上套着一个叫做“无知”的无
形枷锁,很难做出全面而有效的判断。
菲利普的一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他不吝自我剖析不断自我否定的勇气。
二是他敢于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不管是他年少轻狂一意孤行去德国的冲动,还是从
伦敦会计师事务所毅然辞职跑去巴黎学画,这个小子都没怨天尤人过,他会跟自己纠结
,对身边的人事也难免有看法评价,但他并不迁怒于人,成功失败都老老实实接受现实
,哪怕穷途末路也羞于受人恩惠。这份人性里的善,消除了菲利普生命里很多的可能性
,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2 米尔德丽德
菲利普对点心店女招待米尔德丽德的爱情很值得仔细分析。
菲利普最开始是陪朋友邓斯福德去追求伦敦国会街上点心店的女招待米尔德丽德,
他对这个 “瘦长的个子,狭窄的臀部,胸部平坦坦的像个男孩”的女人第一印象颇鄙
夷:“要在巴黎,谁也不会瞧她一眼”。不仅如此,这女人还浅薄刻薄得要命,一副千
金小姐般故作高傲的派头实在惹人讨厌。但正因为她对菲利普那爱答不理的傲慢态度严
重伤害了菲利普敏感的自尊心,这从厌恶开始的感情在纠结抑郁中竟慢慢演化为了魂牵
梦系。不仅如此,随着米尔德丽德每一次对菲利普的玩弄、欺骗、侮辱的加深,菲利普
那种必须获取芳心的欲望反而愈加强烈,到最后竟然发展到出钱给米尔德丽德和露水情
人度假寻欢的地步。这样的爱情实在太不幸了。
但在菲利普和米尔德丽德的关系中,菲利普的无能为力并非是盲目无知的。换句话
说,菲利普自己对米尔德丽德个性的庸俗乏味、对这女人品格的卑贱贪婪都心知肚明,
但他就是放不下。如果说这种眷恋最开始是情欲作怪——菲利普曾自我剖析,认为“只
有使米尔德丽德成为自己的情妇,才能摆脱卑劣情欲的折磨”;那么他在街头发现已沦
为娼妇的米尔德丽德,毅然为其提供食宿却拒绝与她发生肉体关系则令人匪夷所思。实
际上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的可怕情愫是《人性的枷锁》在1915年首次出版后遭受批评的
主要原因:《时代文学增刊》认为毛姆不该在菲利普与米尔德丽德的关系上大费周章:
“我们并非反对被迫花费许多时间在这样一个不招人喜欢的人物身上上,而是这样的人
物被赋予的人生周折。”(It is not only that we resent being forced to spend
so much time with so unpleasant a creature. We resent the twist that is
given to the figure of life.)《纽约世界报》评价菲利普的爱情是对“一个可怜白
痴的多愁善感的奴役”(the sentimental servitude of a poor fool);《费城报》
也说小说主人公是“虚度人生的菲利普”(futile Philip)。
我试图理解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这种近乎自虐的无法放手的爱情,觉得还是得回归
菲利普的性格弱点与人生缺憾。菲利普的先天不足与后天成长环境都进一步促成、加剧
了他过分敏感自尊又害羞的性格,伯母对他的真心喜爱与亲情他虽感激但并不刻骨铭心
;而越是被拒绝被伤害,他心中留下的疤痕就越深越明显。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的爱情
源于被侮辱被拒绝的自尊反弹,尤其对比一下他与一心钟意于他的老姑娘威尔金森小姐
的短暂露水情缘,菲利普其实也颇具薄情寡性的能力,他对威尔金森小姐始乱终弃的无
情还挺让人不齿的。正是在长久的得不到的不甘与成为惯性的屈辱与欺骗中,菲利普的
畸形爱情得以茁壮成长。这种不幸给予了菲利普一个长久的自怜缘由与清晰的人生目标
,在某种意义上说,痛苦的爱情使菲利普获得了个性的自洽完满与循环自证。
至于后来菲利普在意识到自己必须离开米尔德丽德却又如瘾君子一样无法自控,我
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性格中善与弱的悲剧爆发:这时的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凄惨境
遇的感触是一种纯粹的难过——对青春的缅怀,对悲苦的不忍,也许还有潜意识里对自
我历史的肯定。无论是哪种原因,米尔德丽德都已经脱离了实体人物的束缚,成为了菲
利普人格与精神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我怀疑菲利普永远也无法完全卸下这重枷锁

3 作者与作品
《人性的枷锁》大概是最接近毛姆自传的一本小说。菲利普自幼丧亲,瘸腿,寄宿
冷漠无情的牧师叔父家,这与毛姆自己双亲早逝,寄宿牧师叔父家的经历不谋而合。毛
姆个头矮小,口吃,在学校受欺负,在家中遭冷漠,小小年纪便内向、害羞,过分敏感
,严重缺乏安全感——这些都与菲利普十分相像。毛姆16岁拒绝再读皇家公学,赴德国
海德堡大学学习德文、哲学与文学;毕业后回英国进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但一个月就
辞职,入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学医。这样辗转反侧的求学与就职经历与菲利普也同出一辙
。尽管毛姆自己说《人性的枷锁》是非自传的文学创造,但1938年(《人性的枷锁》出
版4年后)毛姆承认“事实与虚构在我的作品中如此紧密交织,现在回顾,我几乎无法
将它们分开。”("Fact and fiction are so intermingled in my work that now,
looking back on it, I can hardly distinguish one from the other.")
我一直都认为了解作者对理解一部作品是锦上添花而非不可或缺之举。作品固然从
作者而生,但作品在产生之后便不可逆转地成为一个完整个体脱离作者作为它自己而独
立存在。一件作品从产生到完成不过只走出了艺术实现的一半距离,完整的实现须通过
观众对艺术品的接收才能最终成立。观众对作者的了解与认同可使艺术实现的过程成为
一个圆满的环,但环形并不代表艺术实现的唯一可能;甚至对某些作品而言,环形代表
着思维的封闭与艺术可能性的丢失,因为作家的创作动机并不完全决定作品自身所能开
启的引申空间。作为艺术实现另一半要素的观众其实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每一个不同的
观众,或每一个不同时代的观众都有可能将作品的实现带入完全随机的方向与维度(尽
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方向与维度都是私人性的,不为人知或不具进一步分析的共性价
值),事先对作者的动机或风格有了先入为主的限定,或事后为了靠拢作者动机而放弃
作品引申空间拒绝进一步思考,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媚俗的妥协。这对作品本身和
观众都是令人遗憾的损失。
以这样的角度来看待《人性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与作者毛姆究竟有多少重合对
书的文学价值而言意义微乎其微,当然,对研究分析作者生平或增加八卦谈资则很值得
一探。我不否认在了解了毛姆在皇家公学言语恶毒刻薄的事迹后会产生与书中菲利普痛
失挚友嫉恨交加的心理相印证的快感,但我依然认为毛姆自身的经历并非理解菲利普心
理状态的关键。一个好作者并不会把生活中的真实发生等同于作品中的“公理”,不加
铺垫、渲染、解释便强迫人物发生同样行为。好作品的艺术生命总是完整而独立于作者
动机的。
4 生命的意义
《人性的枷锁》中菲利普卸下的人生最后枷锁是幸福。他经历了自己的理想幻灭与
铭心痛苦,观察到了朋友的自暴自弃、穷困潦倒或空虚无望,得出“人们一生中所作的
努力同其最后结局显得多么不相称”的结论。这个结论一明确,他才真正明白以前在海
德堡诗人克朗肖送给他一条破波斯地毯来揭示生活奥秘的真谛:“生活毫无意义。……
人,并不比其他有生命的东西更有意义;人的出现,并非是造物的顶点,而不过是自然
对环境做出的反应罢了。”东罗马帝国国王的故事中一位哲人把人类的历史总结提炼,
最后结论也是“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
均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这样的结论与米兰•昆德拉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彻底否定生命的轻盈之美,再进一步否定历史的沉重与政
治的要义,以致最终证明人性与幸福在本质上的矛盾是完全吻合的。
但与昆德拉的悲剧结论相反,菲利普在得出人生毫无意义的结论后便毅然抛弃了对
幸福的追求——“人生不过是一种格局而已……生活只不过是满足一个人的乐趣而已。
”通俗点说,既然人生均为幻像,那么不管什么样的人生,也都自有格局自有乐趣。“
幸福跟痛苦一样的微不足道,它们的降临,跟生活中出现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使得
人生格局更趋纷繁复杂罢了。”昆德拉说人性与对幸福追求的本质矛盾是人生悲剧的根
源,而毛姆让菲利普放弃追求幸福,转而意识到一切人生格局的独特性与艺术性,倒不
失为超越悲剧的突破口。这与《士兵突击》中许三多那句淳朴的大白话“好好活就是有
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其实不谋而合——既然一切都无意义,那么一切意义也便都
合理,一切格局也都自成其妙。
我非常喜欢毛姆借菲利普得出的这个人生结论,这是超越否定之上的否定,是最大
程度的肯定。先不说那些无法实现的憧憬与幻灭所付出的惨重代价与不幸,就是真正获
得了成功,那些为此所付出的辛苦、妥协与屈辱加总起来的份量与成功本身只怕也彼此
相当。这并不是说人生不该追求幸福或成功,而是意识到幸福与成功并非人生的唯一衡
量标准。换句话说,成功的标准应该个人化、多元化。以菲利普的例子而言,一个人从
出生走到暮年实现人生格局的顺利完成就是成功,在这期间经历种种颠簸跌宕,一点点
参透生命的奥秘,一天天沐浴人生的风景就已然乐趣无穷。说到底,一个人生命的意义
只有他自己才真正明了。人生不必对他人证明什么,更不必为了追求社会承认而争名逐
利。幸福也好,痛苦也好,成就也罢失败也罢,莫外乎“不负我心”这四个字,此外一
切都是浮云。
我承认,这种极端唯心主义的人生观缺乏对社会责任的考量,缺乏对内心世界与外
在环境相互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我想这也许是毛姆的作品被评论家和同时代作家们批评
“缺乏文学价值”,毛姆本人自谦“排名第一的二流作家” (in the very first row
of the second-raters)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话说回来,宏观的外部世界终究是由作
为个体的人来独立感受体会的。人若不能首先处理好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关系,不能踏踏
实实地做到“不负我心”,那么又何谈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价值与社会责任呢?人云亦云
的责任与使命很容易就变成政客的口号与利益的棋子,而内心的清澈与混沌很可能就是
焰火绚烂与炮灰凋零的唯一差别。至少在我看来,省内与攘外同样重要,这二者并不矛
盾,也根本不分高低。
c********t
发帖数: 5226
2
sf!
c********t
发帖数: 5226
3
羡慕会读书的人。
个人认为心是自由的亮,
枷锁都因为自己是木匠。

【在 c********t 的大作中提到】
: sf!
z********u
发帖数: 536
4
每次看了你的书评或影评之后,都有很强的要去看看你评的书或电影的感觉。
a******e
发帖数: 6689
5
赫赫,也许我该去搞marketing。:)

【在 z********u 的大作中提到】
: 每次看了你的书评或影评之后,都有很强的要去看看你评的书或电影的感觉。
L*******v
发帖数: 204
6
拜读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1 枷锁
: 《人性的枷锁》是一个讲主人公菲利普如何抛弃人生的种种枷锁,终于获得精神自
: 由的故事。菲利普天生患有腿疾,父母早亡,小小年纪被送去古板守旧的伯父家寄养。
: 作为神父的伯父对小菲利普并无亲爱之情,为人自私冷漠,造成了这个早熟的孩子愈加
: 敏感害羞的个性。菲利普的人生道路并不顺畅,他进行了许多尝试经历了不少痛苦才逐
: 渐解除了宗教、学历、爱情、友谊、世人眼光、个性、世俗期待等等加诸在人一生中的
: 种种枷锁,获得心灵的平静与精神的自由。
: 菲利普的经历,也就是他如何去除人性枷锁获得自由的过程,每一章节读来都十分
: 有趣,但综合看待,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倒不是菲利普怎么打通任督二脉获得思想转变,
: 而是他在内心所望和“枷锁”产生矛盾冲突时他怎么反复进行心理斗争,悔恨—憎恶—

S*******t
发帖数: 3956
7
小柯看得都是很深刻的书啊,我总是有点对这些深刻的书望而生畏
a******e
发帖数: 6689
8
这本书其实蛮好读的,毛姆的语言平实流畅,是我自己对立面比较哲学的一些东西感兴
趣。
话说目前我觉得比较难读的是《魔山》,立面很多大段大段的哲学、政治、人性等的论
断,因为对欧洲历史不甚了解,读起来很费力气。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柯看得都是很深刻的书啊,我总是有点对这些深刻的书望而生畏
j******n
发帖数: 21641
9
老欧洲的东西是很艰涩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本书其实蛮好读的,毛姆的语言平实流畅,是我自己对立面比较哲学的一些东西感兴
: 趣。
: 话说目前我觉得比较难读的是《魔山》,立面很多大段大段的哲学、政治、人性等的论
: 断,因为对欧洲历史不甚了解,读起来很费力气。

j*****b
发帖数: 1271
10
很同意文章中对幸福的看法,但是很少人能够做到,因为人除了过自己的人生,还有一
份责任,这份责任也许是人生枷锁的一部分,但是没有人可以不考虑责任。
人生而求幸,然无不在枷中.
a******e
发帖数: 6689
11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Strickland就彻底抛弃责任追着月亮跑啦。当然那可不是一般人
,能够狠心抛弃责任彻底为理想献身的确非常人能为。

【在 j*****b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同意文章中对幸福的看法,但是很少人能够做到,因为人除了过自己的人生,还有一
: 份责任,这份责任也许是人生枷锁的一部分,但是没有人可以不考虑责任。
: 人生而求幸,然无不在枷中.

1 (共1页)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以理性的态度》serenade (4)
焦急(zhuan)二○○二:菲利普··迪克年
色彩 余华Valerian Ocean Chapter 6 (1) (转载)
『浮云旧事温柔』白千曾诗一首:困兽
第四节 私人性话语:《无梦楼随笔》林黛玉和贾宝玉本来可以在一起
做一回自己尼克松告别白宫前夕
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窃 贼
unidentified_title从“将军”向士卒的跌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菲利普话题: 枷锁话题: 丽德话题: 米尔德话题: 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