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深圳特区报》华大基因:放眼世界 决战高端
相关主题
2003年我国专家心头之痛:面对SARS中国科学家打了败仗12月27日,华大基因返回结果,sars阳性
RY大字报系列:为什么认为杨焕明是流氓企业家 (转载)中国的问题还是汉奸的问题:华大基因被罚!14万孕妇基因组已流到国外,细思极恐!
华大基因回应“举报门”“癌变门”话题 “数据比钱重要”华大基因成功克隆“猪坚强”
华大基因又要出事儿了华大基因是咋回事?是不是骗局
华大基因这个地方到底干了些啥正事?ZT基因产业战:中国基因技术的尴尬
医疗领域人们太不敢说话了, 让年轻的生命白白地死掉。。BBC: 中国克隆工厂惊人 已将克隆产业化
我国奋力抗击非典, 千老借机恶意灌水山东济宁辞职市长接受华大基因邀请 职务未定
人类离“再造生命”又近一步: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完整活性染色体贵阳数博会,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出席论坛时称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华大话题: 基因组话题: 基因话题: 华大基因话题: 产业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u****n
发帖数: 7521
1
放眼世界 决战高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8b4ee010187sr.html
from 穿过记忆的河流 by 但斌
放眼世界 决战高端 2011年01月10日07:04 深圳特区报
放眼世界决战高端
“解读生命的奥秘”是华大年轻科技工作者的信条。深圳特区报记者刘启达 摄
基因,是一种新的有限的战略性资源。开发基因资源已成为发达国家之间激烈竞争
的焦点之一。——题记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启达 谭大跃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放眼世界 决战高端)惠州基地昨日传出消息,该基地国内
首批手工克隆猪即将成熟上市,此举意味着中国基因科学研究在成果产业化方面跨出突
破性步伐,这也意味着深圳市委、市政府近年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高端产业布局方面
开始结果。
秋天的收成源于春天的汗水。华大基因作为深圳进军高端产业的代表,在国际基因
领域创造了太多的“世界第一”:首份黄种人基因组图谱、首个大熊猫基因组图谱、首
个SARS的诊断试剂、万种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等等……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深圳华大
基因研究院,试图为您展示一个脚踏实地发展基础科学、掌控产业上游参与全球竞争的
深圳本土企业。
科技之痛:忽视基因研究中国曾付出高昂的学费
华大基因执行总裁王俊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有关“樱桃谷鸭”的故事:全球绝大部分
鸭子都在中国,其中尤其以北京鸭最为出名,但目前遍布全球的培育出来的大型鸭子都
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于不产鸭子的英国。上世纪50年代有一个英国农场主,他发现
很多英国人喜欢吃北京鸭做成的烤鸭,但是都觉得当时的烤鸭品种太肥腻,如果能提高
鸭的瘦肉率,肯定会有很多人喜欢。于是一群育种专家聚集在英国 “樱桃谷”专门研
究北京鸭优化繁育,很快研究出生长快的瘦肉型鸭子,北京鸭在这里变成了“樱桃谷鸭
”。1991年,“樱桃谷鸭”开始大规模杀回它的故乡中国,并迅速占据中国市场,如今
全世界每年要消费超过25亿只“樱桃谷鸭”,作为鸭子故乡的中国甚至每年要花费2亿
元购买所谓英国鸭种。
与此相同情形的还有大豆,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美国历史上种植大豆的时间都很短
,上世纪50年代该国大豆大量患萎黄病,大豆严重减产。20年后,美国科学家在中国找
到了他们所需要的野生大豆,并与美国当地品种通过基因技术进行杂交,培育出一批抗
萎黄病的优良品种,一举使美国变成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王俊告诉记者,培育出这
种新型大豆是美国一个叫孟山都的公司,目前该公司正在对某项大豆的研究申请国际专
利,专利一旦获得批准,中国农民在种植大豆时就有可能面临着侵犯孟山都专利的尴尬
,而中国的某些大豆甚至因为专利权问题无法出口。
科技之难:青年学者集资搞科研寻求国际对话
在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在基因研究以及应用领域已取得长足进展,并且在资源
基因方面已显垄断之象。当时在国外从事基因研究的杨焕明博士和在华盛顿大学从事相
关研究的汪建等人正在考虑基因反控制问题,因为谁先拥有资源基因就意味着谁在这个
物种的培育上拥有话语权,这也就是日后人们讨论的“物种权”。
1998年8月,杨焕明等人回国组建了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一年以后,在
英国伦敦第5次人类基因组测序战略合作会议上,杨焕明等人为中国争取到了1%的测序
任务,其中亚洲黄种人的基因组测序内容是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由此也成
该计划的6个国家中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杨焕明当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来源。据华大基因员工回忆,为了筹集该项目
启动资金,他们开始自掏腰包,杨焕明甚至拿出自己积蓄多年的10万美元用于科研集资
,当时很多员工为此感动不已,这也就有了后来的陆续400多万元捐借款项。靠着这笔
原始资金,杨焕明等人开始了他们的艰难之旅。
为了这个项目,几位创建人甚至几个月没拿工资,有人因此家庭财政“严重赤字”
。可是,有关设备的投入仍在进行,设备不断增加,厂房不断扩大。就这样,华大组建
出世界一流的基因测序平台。
2007年,华大移师深圳,在简陋的地方继续他们的高端科研工作。在这里,华大先
后完成了第一个中国人的基因组序列图谱,次年启动了“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大
熊猫基因组计划”以及后来的“万种微生物基因组计划”,去年还启动了 “1000种动
植物基因组计划”。也正是在这里,华大基因开始进入迅猛发展阶段并引起国际广泛关
注。仅在2010年,华大的科研人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就达到20篇,其中
世界顶尖杂志《自然》4篇、《自然》系列杂志4篇、《科学》2篇,对于科技工作者来
说,科研成果登上上述杂志代表了世界公认的高度。
科技之猛:建成超越美国的测序平台
有关信息显示,目前华大正在抓紧建设与其配套的计算每秒2千万亿次,存储 100
P的计算机系统,并且计划3年内计算速度升级到万万亿次,存储达E级,这标志着,
世界最大的基因组研究、生物信息分析中心和软件开发平台将在华大建成。
另一方面,华大在北美的测序中心去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成立,这标志着华大基因
组和生物信息平台建设,已开始从立足国内向进军世界迈进。上述举措在西方国家引起
了强烈震动,纷纷惊呼“中国已成为世界基因组测序领域的巨人”,美国《科学进展》
一文中指出,“中国建立了测序能力几乎两倍于美国最大基因组研究机构的技术平台”
,而“华大是可以承担大项目的少数几个世界基因组中心之一”。
按照华大的设想,他们将探索与包括国资体系等在内的多种资源一道,发展生物基
因产业联合体,用5-10年的时间,在生物基因领域分别打造出新形态的“中粮集团”
、“中国石油”等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大型实体或地方新型支柱企业。
科技之乐:青年才俊纷纷聚集华大
走进位于盐田的华大基因总部,记者看到所有的办公区域都是开放的,老总们和员
工、新分来的大学生都一样,办公设施的配置也没多少区别。一眼望去,全是一个个“
格子”。对于华大的各个部门,他们也起用了年轻人喜欢的称呼:实习培训的地方被称
为“华大军校”,用于科学研究的地方被称为“特种兵团”,古板的部门称呼在这里一
扫而光。
而在宽松的企业管理背后却有着年轻人更喜欢的知识管理。在华大的内部网上,记
者看到被下载得最多的是各种学习视频、同事间分享的工作方法、老师的讲义,这让人
感觉他们好像还在学校,每天都收获着新知识。而在华大团队里,像杨焕明、汪建等学
术前辈也很乐意做这种工作,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老师,知道学生的需求。这种氛围让人
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崇尚的是知识,地位、等级在此是不受注重的东西。
作为华大的学术和产业带头人,也是全球最年轻的领域科学家之一,34岁的王俊一
开始就投身华大的创建与发展,从参与最初的1%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到发起并组织
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是华大前述所有重大科研成果的主要参与者和核心完成者,截至
目前已在国际顶尖杂志《科学》、《自然》(包括系列)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15篇、其中6篇为封面文章,是中国“70后”群体中的杰出科技代表人物。
李英睿和罗锐邦是两个可敬的青年学者。前者24岁,从大二开始来华大实习,2008
年大学毕业后工作仅1年,就担任华大科学体系第一负责人,作为炎黄一号生物信息分
析主要负责人之一,其研究成果“第一个亚洲人的基因组图谱” 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
《自然》上,此后两年内,还相继发表了3篇《自然》系列文章、1篇《科学》,共11篇
国际权威期刊论文,他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本
科生之一。后者今年才22岁,他还在华南理工大学大三期间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登上了
《自然》杂志,该研究成果《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中首次发现亚洲人群特有的
基因序列,还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新全基因组组装方法,指出人类基因组中存在“有或
无”型的基因变异,并首次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的概念。
80、90后的年轻人在高新技术试验室担纲学科带头人的现象也迅速成为国内科研机
构一大特色,当网络还在对80、90后的青年人能力争论不休之时,华大却带领这批年轻
人走进了世界科技的前沿。
科技之美:青年学者讲述基因应用迷人前景
王俊向记者透露,华大基因在深圳近几年成果转化过程中,产值增长速度很快,最
近3年,华大收入成几何积数增加,从最初的4000万元迅速增加到去年的10亿元,而这
10亿元对于华大来说可能是爆发性发展的刚开始。王俊指出,基因产业是一个看不到边
际的产业,在它的名下可以创造出很多个新产业,这个产业链可以延伸到未来各个行业
。比如亚洲人2万多个基因里,实际上每一个基因都可能包含着一种新的产业。
在能源方面,目前华大对一种“麻黄树”进行育种,这种树的种子里面的汁水一挤
就是一滴真正的柴油,都不用经过化学提炼,而这种植物就是综合了几种生物的特性产
生的,它的产生需要对多种生物特有基因进行全面分析,这种分析有赖于每秒运算能力
高达百亿甚至上千亿次的高通量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在医学领域,人体骨髓移植配对是世界医学难题,目前传统做法是组建骨髓库,然
后在库中对骨髓进行匹配,而能够实现匹配的可能性很小,但王俊指出,真正实现成功
配对的物质其实就是很少的几种基因控制,基因手段是将基因进行配对,理论上是任何
4个人的骨髓就可以完成配对,不需要进行传统的大海捞针式的配对方式了。而一个严
峻的现实是,中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等待骨髓移植。
在新型环保材料方面,目前华大试验出一个“轻木”,这种木材的细胞很粗大,木
质非常轻,把一块近30厘米长的方块木头拿在手里,感觉也不过几两的重量,与泡沫无
异,这种轻质的木头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房屋装修和家具加工,且比塑料泡沫环保。
对此,杨焕明院士曾指出,不管哪个国家,都认可生物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
基因工作将以科技之美展示出自身的迷人魅力。
科技之路:深圳着力打造高端化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创新支撑处处长涂欢指出,刚出台的《中共深圳市
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把加快经济
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排在推动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 “七大举
措”之首。
近年来,我市提出了坚持高端提升价值创造,立足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着力打造高端化、创新型的现代产业体系。我市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是
,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引领发展,要把握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抢占新兴产
业发展制高点。
去年,深圳已经出台了包括生物产业的振兴规划,首批扶持计划已经实施。许勤市
长上任后就提出振兴高端产业发展,基因就是其中一个核心产业。
涂欢认为,深圳地少、人多,深圳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不能单单是
卖产品,更重要的是拥有技术,输出知识产权,这是高端产业链。
同时,从华大可以看到,民营科研机构也给国家创造了一个新的科研模式,我市采
取的是“民办官助”方式,市和盐田区两级政府对华大尽力帮助,在政策和资金上更是
提供支撑,但经营还是他们自己说了算。市政府对华大的“4年8000万” 资助政策正在
实施,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建立能源、生物科研平台。在一些具体项目上,更是大力支持
,如基础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不仅是资金,还有土地使用,能给的都给。盐田区
在政策上大力给予优惠,为人才解决住房困难等,为科研发展大开“绿灯”。
科技之光:规划建设深圳生物经济发展“滨海新特区”
深圳作为滨海城市发展滨海产业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市在规划建设深圳生物经济发
展方面酝酿“滨海新特区”概念,对“滨海新特区”进行内容支撑的就有华大基因提出
的“海洋生物计划”。海洋及其海岸带是生物多样性的“伊甸园”,这也意味着海洋生
态系统中蕴含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基因资源。
“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的种类可能多达1000 万
种,远远超出人类先前的认识。海洋微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高盐、高压、低温
、低光照和寡营养),可合成一些陆生微生物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的活性物质,而它们
产生的特殊代谢产物和特殊基因类型则很可能造就一个新的产业。
2010年7月,华大基因、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牡蛎基因组研究团队在青
岛宣布牡蛎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这是世界上第一张养殖贝类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同日,华大在北京宣布绘制出半滑舌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牡蛎及半滑舌鳎基因组测
序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水产生物研究进入了基因组时代。中国是牡蛎的故乡,拥有利用
牡蛎的悠久历史。牡蛎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开启了海洋贝类基因资源发掘之门。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贵阳数博会,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出席论坛时称华大基因这个地方到底干了些啥正事?
说让人类活150岁的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高中学历医疗领域人们太不敢说话了, 让年轻的生命白白地死掉。。
华大基因再起争端,被合作方曝首席科学家是高中学历我国奋力抗击非典, 千老借机恶意灌水
将人血伪装成狗血偷运出境,华大基因真无耻人类离“再造生命”又近一步: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完整活性染色体
2003年我国专家心头之痛:面对SARS中国科学家打了败仗12月27日,华大基因返回结果,sars阳性
RY大字报系列:为什么认为杨焕明是流氓企业家 (转载)中国的问题还是汉奸的问题:华大基因被罚!14万孕妇基因组已流到国外,细思极恐!
华大基因回应“举报门”“癌变门”话题 “数据比钱重要”华大基因成功克隆“猪坚强”
华大基因又要出事儿了华大基因是咋回事?是不是骗局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华大话题: 基因组话题: 基因话题: 华大基因话题: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