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e 发帖数: 15912 | 1 可能有人还记得10年前有个叫华峥嵘的上海户外运动领队只身爬太白山遇难,
其遇难原因跟绿野的2驴友非常相似:寒冷,装备丢失,迷路。
转载
5月10日下午华峥嵘父母向西安市公安局发出紧急呼救
马中林:5月10日下午,西安市公安局接到一上海群众打来的求助电话,称有一名叫华
峥嵘的26岁男青年于5月2日到西安市周至县太白山后至今未归,请求西安警方协助寻找。
警方接到救助电话后给刘平局长作了汇报。刘局长指示市局指挥中心立即通知周至县公
安局,要求在周至县寻找华峥嵘下落。5月11日上午,华峥嵘的父母抵达西安。刘局长
和我接待了他们。不久,我们又接到省公安厅传达的公安部关于全力协助上海方面寻找
华峥嵘下落的指令。5月11日上午,刘局长召集刑侦、武警、特警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通
报了情况,决定由我带领特警、治安警、武警及周至县公安局民警等共200余人组成一
支搜救队伍。当日下午4时许,搜救队伍赶往周至县公安局,就寻找华峥嵘一事走访调
查。根据华峥嵘父母提供的信息和头一天晚上通过周至县公安局得到的情况,我们认为
首先应搞清楚华峥嵘是否到过太白山,再确定他登山的大概位置,即海拔高度。但华峥
嵘的父母提供的消息不够准确。其实华峥嵘是在4月30日离开上海的,5月1日到达西安
,5月1日晚到达周至县,他还从周至县城给他女友发了一个手机短信息。后来,我们通
过西安联通网的网站很快了解到华峥嵘发短信息的时间,这就进一步缩小了范围。在联
通公司大力配合下,确定华峥嵘5月2日发最后一个信息时人在西安郊区。太白山巅自然
条件险恶、变化无常,海拔高度3767米,一年四季的气温都可以在一天内感受到。因此
,我们(搜救指挥部)决定充分发挥当地老百姓的作用。
为尽快找到华峥嵘,我们在掌握了现有线索的条件下进行了部署。先与华峥嵘登山入口
所在的厚畛子镇取得联系,要求镇政府发动100名老百姓参与搜救。就在召集人时,有
两个当地农民说他们在5月3日曾在海拔3500米左右见过华峥嵘。当时,他们提醒华峥嵘
,上面气候恶劣,不要再往上走了,但华峥嵘充满了自信,觉得他带的设备很专业,一
定能征服太白山。他们看劝不住华峥嵘,就拿出自己带的水给华峥嵘喝。
5月11日晚第一批搜救队员兵分三路登山,进行拉网式搜寻
马中林:得到这一信息后,指挥部马上决定,所有参与搜救的民警立即赶往厚畛子镇
。5月11日晚7时,我们到达厚畛子,会同镇上领导就搜救华峥嵘进行了具体分析。根据
太白山旅游景区线路图,确定他可能发生意外的地点——海拔3600米左右,在大爷海附
近,此处属第四纪冰川遗迹,到处是石林,无任何植被,人迹罕至。当晚7时10分左右
,第一批搜救队员40人兵分三路登山进行扇形拉网式搜寻。指挥部要求发现情况迅速下
山报告。这段路看起来很近,不到5公里,但山上几乎没有路,快的话也要走八九个小
时,走得慢的则需要两天。搜救人员出发后,指挥部根据他们预计到达的时间,决定于
5月12日凌晨5时再召集100名村民与民警联合搜救,当地乡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迅速
征集粮食,准备干粮。指挥部强调:第一,人命关天,必须完成搜救任务;第二,所有
搜救人员都要注意自身安全;第三,发现情况后迅速给山下报告,以确定下一步搜救方
案。
指挥部分析,从5月5日起,山上气温骤降,大雪封山,刮起了七八级狂风,一般人根本
无法行走攀登。5月6日和7日,有山民上山但未见过任何登山游客。指挥部确定华峥嵘
发生意外的时间有可能在5月5日以后,在有水的情况下,华峥嵘还有可能生还。
5月12日上午先发现华峥嵘的行李包,扩大范围搜寻后,发现了他的遗体
马中林:5月12日晨,第二批队员120人出发。
当天上午9时,搜救队员发现一个用红雨布遮盖的登山者的行李包,搜救人员非常振奋
,聚集三路人员以行李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搜寻。5月12日中午12时许,搜救人员终于发
现了华峥嵘的遗体。行李与华峥嵘的遗体相距1.5公里,华峥嵘的行李很专业,完全是
登山队员所具备的设备:有登山用的专用照明灯、御寒服、照相器材等。从现场分析,
当时山上天气发生了变化,雪越来越大,能见度很低。行走困难,华峥嵘便将行李暂放
在显眼处,用红色雨布遮盖起来,以此作为明显标记,之后只身寻找路径,但他未想到
越往山上走能见度越差,越走风雪越大,最后迷失了方向。当他走到石海处时,见到一
个浅石洞,想进去躲避,可该洞穴太小,只能伸进去他的腿,多半个身子都在外面。他
面朝下以避风雪,但雪越下越大,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加之行囊遗失,饥寒交迫中大
约于5月5日晚不幸死亡。
山上“山上天寒地冻,狂风咆哮,我在第一时间初步勘查了现场……”
刘兴智:发现华峥嵘遗体后,我们派出所许多民警积极报名参加行动。指挥部领导决定
让我带所里一名民警上山,我中午没来得及吃饭,抓了两个面包和一瓶矿泉水边走边吃
,可能是饿过头了,吃得太猛,不一会儿我就浑身冒汗,直犯恶心。同志们都劝我别上
山了,可一想到华峥嵘的遗体还在乱石坡,我就无法让自己呆在山下。我回所里换了登
山鞋和御寒的衣服,于次日凌晨5时与3个有登山经验的农民共5人一同上山。临上山前
,我心里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一定坚持到底!
越往山上走气温越低,空气越稀薄,呼吸就越困难。药王殿以上的气温达零下10多度。
我们5人渴了就喝泉水,没多久都觉得胃疼,时不时就感到眼冒金星、耳鸣。当晚,我
们5个人挤在简易帐篷里过了一夜。
到达华峥嵘遗体处要经过两处石海,越走风雪越大,几个上去的队员都被风吹得站立不
稳,雪打到脸上像针扎一样疼。派出所的一名民警突然脸色青紫,嘴唇煞白,呼吸急促
,他说:“所长,我实在坚持不住了!”于是我们临时决定,由两个农民护送他下山,
我带领其余两人继续艰难前行。一想到山下有无数双期待的眼睛,我们便互相鼓劲。大
约又走了1公里左右,终于到达遗体现场。当时,我觉得如果遗体现场再远一米,我都
坚持不下去了。此时此刻,我们3个人的身体负荷都已达到极限……我在现场发现,遗
体已经和冰雪覆盖的石穴冻结在了一起,遗体身上结了二三十厘米厚的冰。我用手抓住
遗体表面再松开时,手上的一层皮掉下来了。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坚持把遗体从石穴中
拖出,平放到一块较大、较平滑的石头上。我在第一时间内对遗体进行了现场初步勘查
:华峥嵘呈俯卧状,其额头枕在左臂上,身下压着一根木棍,身旁有一个日记本和一个
钢笔帽。他上身穿黄色单衫,下着乳白色休闲裤,左上衣口袋中装有两张火车票,一张
为4月30日由上海开往西安的,
一张是5月6日准备由西安返回上海的,以及现金200元,另有一副眼镜,数张磁卡和IC
卡,遗体外表无明显创伤,初步估计为冻饿而亡。
由于无法将遗体运下山,当天下午3时17分,我和两名群众背着华峥嵘的行李包下山。
向山下返回时,风雪中互相说话都听不清楚,我们3人手拉手相互搀扶着前行。风特别
大的时候,我们只好趴在地上以免被风吹倒。
山下“我们也考虑过请求空军派直升飞机支援,但气候不允许……”
马中林:发现华峥嵘遗体后,指挥部又派第三批人员上去,欲将其遗体运回。当时太
白山巅已是雨雪冰雹交加,浓雾弥漫,这给搬运遗体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华峥嵘遗体所
在地距有植被有路的地方约1公里,但是走一步有时也许要用一小时,因为所有的石头
上面都结着冰,冰上又覆盖着雪,而且被积雪覆盖的石海高低不平,一不小心就会陷进
雪窖。为确保搜救人员安全,指挥部配置了部分安全设备。第三批人上去后一天一夜无
消息,作为指挥部领导,我昼夜难眠。后又派第四批人上去获取信息。他们带上干粮,
主要任务是将现场的情况给山下传达,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遗体尽快运下来。
在太白山,搜救队员携带的一切通讯设备都无法使用,只能用原始的人人相传、口耳相
传的方法传递信息。第四批人出发是5月13日早晨。当天下午6时许,几名搜救队员从山
上下来报告情况:从5月11日开始,山上浓雾弥漫,仅能看到一两米处的东西。指挥部
多方寻找可行方案,包括请求空军派直升飞机支援等,但因自然条件恶劣,根本无法实
施。最后确定等天气好转后用人力搬运。不久,山上又下来几个搜救队员,说实在无法
把遗体搬下来,说着说着就流泪了。
5月15日晚华峥嵘的遗体终于被运到山下
马中林:也许是华峥嵘在天有灵,也许是西安300余警民冒死救助上海游客的精神感动
了上苍,5月14日下午,接连下了几天的雨雪冰雹终于停了,太白山上出现了蓝天白云
。搜救指挥部下令:抓住时机,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将遗体搬运下山!
5月15日清早天刚放亮,在山上待命的3支救援队伍向遗体所在位置运动,与此同时,山
下又有一支接应队伍出发,两批队员在药王殿附近汇合。经40多小时的艰苦奋战,5月
15日晚7时多,华峥嵘的遗体终被安全运到山下。
警方按程序对华峥嵘的遗体进行了尸检,其死因与现场初步勘验后的分析完全吻合。华
峥嵘母亲含泪亲吻着爱子的脸庞,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5月16日凌晨3时,华峥嵘遗
体被送往西安殡仪馆存放……
此次搜救大行动虽历尽艰辛,但我们还是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
领导对此很满意。华峥嵘父母在了解了我们救援的全过程后非常感动。
太白山景区景色迷人,举国闻名。我们提醒广大登山爱好者和旅游者一定要结伴而行,
随时了解当地情况和气候变化,确定登山线路图,不要盲目独自活动,避免类似悲剧再
次发生。
注:读此文后感慨万千。无知者无畏,无知则无命。真为他感到痛心!他不该就这么死
了。真得不该!假如他结伴而行、假如他听从山民的劝告、假如他……。太多的假如,
于事无补。 农人、华峥嵘,大家记住他们吧!愿警钟长鸣!!!(通讯员辛文轲 记者
秦岭)(2002-05-2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