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g 发帖数: 30882 | 1 (ZT)日本民族心理影响因素探究
来源: 虎落平原 于 2013-10-13 09:18:42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
已被阅读:47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当前在日本甚嚣尘上的新保守主义、新民族主义等。之所以能获得国民的支持,日本民
族优越感是其重要的心理基础。在石原慎太郎与索尼公司会长盛田昭夫合著的 《日本
可以说“不”》中,就认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依据之一是日本民族是优秀的民族。有
自己独特的文化。同样的道理,在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暧昧态
度和拙劣表现,本质上也是与日本民族心理上的民族优越意识分不开的。
二、语言和日本民族心理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性应该反映在其语言之中。”语言并不仅仅是人们表达感情的手
段,而是在语言形态本身之中已刻下了人们各种心理活动的烙 印。对于日语和日本民
族心理的关系,日本听觉专家角田忠信认为。日语不仅是日本民族独特性的证据,更是
其源泉。“日本人的行为为什么会具有某些典型的特征呢?日本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如何
形成的呢?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日本的语言。……日语改变了日本人大脑的功能模式,
而这正是日本文化形成的基础”。素有“魔语”之称的日语极其复杂,它的相对独立性
和暧昧性与日本民族的心理中排外性和暧昧性有着深层次的关系。
(一)日语的相对独立性和日本民族的排外心理
从语系上看,日语是孤立于其他语言的,“在世界各国语言中,日语握最孤立的语言”
。迄今为止,能够证明和日语是同一语系、具有类似形态的语言。只有冲绳语和古代在
朝鲜半岛建国的高句丽语。此外,日语与其他国家的语言交往也很少,虽然它曾受到汉
语的强大影响,但是在发音和语法结构上并没有决定性的改变,依然保留着古日语的原
样。在全世界各种语言彼此碰擅和混杂的过程中,日语构成了—道极为特殊的风景。
日语的相对独立性对日本民族的排外性心理影响深远。在日本人认为日语独特的观念中
, 其实就隐藏着日语比其他国家的语言更加优越的意识,特别是每当日本在政治、经济
和军事实力处于强势和高峰的时候,这种语言——文化上的优越意识便会表现出来。从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学界曾就日语优劣的问题展 开了热烈的争论,日语优势的论
调一直占据上风。到今天,日本人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无论是在表达的清晰准确方面
,还是在语辞的优美丰富的方面,日语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
正是基于这种顽固的优越感,日本人坚信自己的民族文化是举世无双的,这种文化极其
微妙复杂,不在日本生长的人不可能真正溶为这种文化的一部分,从而造成日本对待外
国人的保守及排外心理。因此,从表象来看,日本人对外国人极为热情有礼;从本性上
来讲,日本人不喜欢与外国人接触,也不希望外国人过多了解日本,对外国的日本通总
是抱有戒备之心,对日语讲得很地道的外国人也敬而远之,“日本人把语言用作隐藏自
己真正感情的帷幕,而那些精通日语的人则能刺穿这层帷幕。这使日本人感到是一种威
胁”。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独立的语言和孤立的地理环境,一方面养成了日本人封闭排外的心
态,同时也造成了日本对于外部世界的强烈的求知欲。日本著名学者加藤周一在《杂种
文化》一书里对此作过精辟的分析,“日本人有关外国的知识丰富和与外国人实际接触
的贫乏,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因果的联系。同外国人接触少并不导致对外国的
漠视;正是因为接触少才使人热心吸收有关外国的知识”。
既保守又开放是日本民族心理两面性特征的充分展现,这提醒我们在理解日本民族保守
性、排外性的时候,更要注意到其兼容、开放性的另一面。
(二)日语的模糊性和日本人的暧昧性
不同国家,因为语言、历史、风俗、民族心理的不同,交际方式也各有特色。相对于英
国人的有礼有节,美国人的简单而热情,日本人则礼仪繁多,有时显得过于客套,特别
是在其语言表达上,多采取委婉、暧昧、迂回的表达方式。如日语在表达肯定之义时,
它很少出现过于肯定的语句。即使自己能够肯定的事情 也通常在句末加上“が”“か
しもれなぃ、”来缓和语气,可以肯定的事情却说的模棱两可,以避免把自己的意志强
加给对方。很多研究者将这种以过于含蓄和模棱两可为特征的表达方法归结为“クツシ
ョン(缓冲)”型的交际方式。
由此,日语又被称为“暧昧的日本语”。不可否认,这种语言心理确实在对外交往、增
进友谊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为我们更深一层了解日本人带来了障碍。
日语模糊的表述含义和日本人暧昧的表述方式造就了日本民族的暧昧性。日本民族素被
称为暧昧的民族,其语言和行为方式都很暧昧,除了本民族外, 别人很难搞清楚他们
在想什么,在其对外关系上常常给别国造成难以理解的印象。对此,美国前驻日大使赖
肖尔坚持认为,日语中没有任何因素妨碍明确、简洁、逻辑的表达,但绝大多数日本人
根本就不想明确、简洁、逻辑地进行言谈。
为了试探对方的心绪和态度, 日本人在相互交谈或与外国人交谈时愿尽一切可能避开完
全用语言交流,他们认为语言只能说明表面现象,而无法表达人的内心感情,因此,他
们更看重以心灵进行沟通的“以心传心”和“腹意交流”。从种族和文化上讲。日本是
世界各国中民族共性最强的国家,在日本这样一个高度单一性的社会。这种非语言交流
是比较容易进行的。这也是日本之所以能够一方面使其社会西方化而另一方面又能保持
本国特性的首要原因。
但是,日本民族和文化所具有的这种高度共通性和暧昧性要得到外国人的理解是很难的
,从而也阻碍了日本和世界各国的沟通和 交流。
三、地理环境和日本民族心理
地理环境是塑造一个民族性格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该民族的文明的影响是先天性的、无
从选择的。日本的民族性格和所有其他民族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所生活的土地
塑造而成的。地理位置、气候和自然条件这些固定不变的因素,决定了他们发展的限度
,促成了特殊的发展方向。封闭和恶劣的岛国环境塑造了日本民族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
理和强烈的危机意识。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等先天不足和历史上的相对封闭使日本人凡事从小处着眼,精打细
算,国民心理表现是既自私又自卑,而在世代与艰难的生存环境和频发的自然灾害进行
抗争的过程中,时常伴有生存危机的日本人又产生了强烈的命运共同体般的民族主义感
情和征服大自然的自豪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大心态。“在历史上,日
本人对其他国家的态度犹如一个钟摆,摇摆于自卑感与优越感之间。”自卑,使日本人
兢兢业业。不遗余力地学习国外一切先进的东西;自大,使日本人从辉煌的成功和民族
自豪感中获得力量和勇气,不自量力地向更强大的对手挑战,直至失败。
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自卑感是一对孪生姊妹,也是孕育民族主义的天然土壤。
就地缘环境而言,日本地处亚洲东部边陲,犹如一片孤舟飘浮在西太平洋上,就文化环
境而言,古代日本周围分布着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大文明古国。其强大的文化势能都
曾辐射到了日本,长期以来极大的文化劣势无形中给日本民族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逐
渐形成了日本文化心理上的危机意识。近代当日本文化遭遇西方文化时,更强化了这种
意识。岛国环境所形成的生存危机和文化劣势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的潜意识之中。成为
该民族群体无意识的组成部分。
在强烈的自尊、自卑感和强烈的危机感左右下的日本民族又衍生了既保守又开放,既具
有集团意识又拥有排外心理的民族心理特征。造就了日本人灵活 的适应性与务实性。
“日本人极其明白事理,很会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前进,绝对不抱顽固的态度。”
当一个民族以功利性态度用之于对外关系。便会表现出非理性、缺德和原则性不强等不
良形象。近期日本前安倍政府,为摆脱历史问题的束缚,在“慰安妇”问题上的拙劣言
行就充分说明了此点。
强烈的自尊与自卑心理和强烈的危机意识是日本民族精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深层社会心
理,它们一方面是日本民族奋发图强的内驱力,另一方面亦蕴含着对外扩张的消极因素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日本大国意识的复苏、有感于周边地缘政治变化所带
来的危机意识的加深,日本社会面临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第三次开国”——成为一个
“正常化国家”。鉴于历史上的教训,我们不得不密切关注这一现实。
综上所述,在影响日本民族心理形成的诸要素中,除了地理环境这一先天因素外。语言
给予日本民族的思维形式和情感表达形式以很深的影响,宗教加强了日本社会内部人与
人之间的连带意识,发挥着统合社会的核心作用。通过对日本民族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
素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对于日本这个 民族,我们一定要摆脱那种主
观的、想当然的“同文同种”大而化之的肤浅的认知,应该在考虑东亚文化内在的近似
性的基础上同中求异,客观全面地了解日本民族。最近,随着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访华
的“破冰之旅”和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日本的“融冰之旅”的展开,中日双方开始以更
加务实、理性的态度看待彼此间的分歧,中日关系日趋改善。借此契机,认识日本民族
心理及其影响因素,无疑有利于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缓解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
阂和不信任心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