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武汉将来真正的城市中心是武昌
相关主题
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古汉阳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朝代的首都兰渝铁路兰州枢纽段年底通车
武汉盘龙城遗址就是商朝的早期都城三千里锦秀江山到底指得什么?
4000年前的武汉pk郑州武汉大学标志性校门牌楼将拆除 日后将异地重建
东湖加省博人文底蕴超过西湖加灵隐湖南污水处理厂5年未能建成 至今仍是空地--天朝速度来了
最新自恨文章:中华帝国主义批判用希腊建筑踩希腊文明就是无知的表现。
先總統蔣公逝世41週年紀念陕西勉县基本口粮田建设虚报5万亩 弄虚作假充政绩
梁文道:艱辛探索的價值觀武汉男子地铁吃包子遭男乘客暴打 口鼻流血掉颗牙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盘龙城话题: 文化话题: 夯土话题: 城垣话题: 歷史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2
发帖数: 632
1
武汉将来真正的城市中心会是武昌的中南路,东湖,街道口,学院路,到关山,光谷,
沿线都是高校,和高科技企业。水果湖省委权力比武汉市委大,资源多,洪山广场和中
南路会成为样板。汉阳的工业区汽车城和飞机城都会很大发展。汉口老区在电商的冲击
下会失去商贸的作用,只是个旅游点高档休闲而已。汉口20年后的亮点是新洲航天城,
现在还不行,缺大学和中小学配套。
武昌将再次成为武汉的中心,因为武昌有湖北省委,而汉口已经没有了租界治外法权。
武昌的中小学高校教育比汉口汉阳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知识经济看的是人才,而不是
人口。
r*******g
发帖数: 32828
2
没有妓院不行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武汉将来真正的城市中心会是武昌的中南路,东湖,街道口,学院路,到关山,光谷,
: 沿线都是高校,和高科技企业。水果湖省委权力比武汉市委大,资源多,洪山广场和中
: 南路会成为样板。汉阳的工业区汽车城和飞机城都会很大发展。汉口老区在电商的冲击
: 下会失去商贸的作用,只是个旅游点高档休闲而已。汉口20年后的亮点是新洲航天城,
: 现在还不行,缺大学和中小学配套。
: 武昌将再次成为武汉的中心,因为武昌有湖北省委,而汉口已经没有了租界治外法权。
: 武昌的中小学高校教育比汉口汉阳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知识经济看的是人才,而不是
: 人口。

w********2
发帖数: 632
3
右岸一直是权利中心,也是文化中心,所以虽然会在特定时期被左岸超过,但长久的看
,右岸必然凌驾于左岸之上。
g***n
发帖数: 14250
4
已经堵得屁似的了,还没成中心啊
w********2
发帖数: 632
5
武昌古迹远远超过汉口汉阳,与岳飞有关的岳王庙,一系列都可以恢复古迹,与张之洞
有关的古迹,以后古武昌今鄂州划归武汉后,三国时与孙权有关的古迹,还有已经建好
的黄鹤楼与李白崔颢有关,简直太多了。旅游开发是个大头,汉口古迹可以是租界和六
渡桥民生路花楼街汉正街老华埠,但和武昌比还是差了很多文化底蕴。武昌的中小学比
汉口好的不要太多,华师一一直在武昌。高校就不谈了,好学校只有同济医学院武汉音
乐学院在汉口。
r*******g
发帖数: 32828
6
大农村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武昌古迹远远超过汉口汉阳,与岳飞有关的岳王庙,一系列都可以恢复古迹,与张之洞
: 有关的古迹,以后古武昌今鄂州划归武汉后,三国时与孙权有关的古迹,还有已经建好
: 的黄鹤楼与李白崔颢有关,简直太多了。旅游开发是个大头,汉口古迹可以是租界和六
: 渡桥民生路花楼街汉正街老华埠,但和武昌比还是差了很多文化底蕴。武昌的中小学比
: 汉口好的不要太多,华师一一直在武昌。高校就不谈了,好学校只有同济医学院武汉音
: 乐学院在汉口。

w********2
发帖数: 632
7
武汉武汉,武前汉后,永远如此。
w********2
发帖数: 632
8
堵是好事,北京过去就是堵,所以下决心铲除老城区,开发新城。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已经堵得屁似的了,还没成中心啊
x****u
发帖数: 32
9
又给武汉招黑,武汉人都看不下去了,安静的做个最大的好县城不行吗
w********2
发帖数: 632
10
你是武汉吖吗?招啥黑?都是历史事实。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又给武汉招黑,武汉人都看不下去了,安静的做个最大的好县城不行吗
相关主题
最新自恨文章:中华帝国主义批判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先總統蔣公逝世41週年紀念兰渝铁路兰州枢纽段年底通车
梁文道:艱辛探索的價值觀三千里锦秀江山到底指得什么?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w********2
发帖数: 632
11
以后可以让三镇独立发展,武昌归湖北省府,汉口归武汉市府,汉阳成立特别区不归武
汉市管。这样除了大的城建和工业布局要协商,平时自己发展自己的,各显神通。
w********2
发帖数: 632
12
武昌现在有武昌站武汉站光谷站,铁路交通很方便了。青山武钢有自己的码头,航运也
没问题。等鄂城的顺风机场修好了,即可运货又可运人,就没必要去汉口天河机场了。
基本武昌交通物流齐活了。又有红钢城,东湖开发区,光谷。应该很不错。千万别大发
展房地产,吸血鬼产业。
x****6
发帖数: 4339
13
你身在海外,心心念念的不忘武汉,不如早点像叔一样的回来算了

:武昌现在有武昌站武汉站光谷站,铁路交通很方便了。青山武钢有自己的码头,航运
也没问题。等鄂城的顺风机场修好了,即可运货又可运人,就没必要去汉口天河机场了
。基本武昌交通物流齐活了。又有红钢城,东湖开发区,光谷。应该很不错。千万别大
发展房地产,吸血鬼产业。
x****u
发帖数: 32
14
你老总是发帖说武汉好,但国人心中武汉就不是真一线城市,以前欠的债太多,一下赶
不上
,慢慢发展就行了,老提这些招口水,没必要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武汉吖吗?招啥黑?都是历史事实。
t**g
发帖数: 784
15
武汉的那个盘龙城很NB,搞不好会是商汤的都城。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武昌古迹远远超过汉口汉阳,与岳飞有关的岳王庙,一系列都可以恢复古迹,与张之洞
: 有关的古迹,以后古武昌今鄂州划归武汉后,三国时与孙权有关的古迹,还有已经建好
: 的黄鹤楼与李白崔颢有关,简直太多了。旅游开发是个大头,汉口古迹可以是租界和六
: 渡桥民生路花楼街汉正街老华埠,但和武昌比还是差了很多文化底蕴。武昌的中小学比
: 汉口好的不要太多,华师一一直在武昌。高校就不谈了,好学校只有同济医学院武汉音
: 乐学院在汉口。

w********2
发帖数: 632
16
这倒是事实。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老总是发帖说武汉好,但国人心中武汉就不是真一线城市,以前欠的债太多,一下赶
: 不上
: ,慢慢发展就行了,老提这些招口水,没必要

w********2
发帖数: 632
17
确实很nb,但太久远了没历史记载。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武汉的那个盘龙城很NB,搞不好会是商汤的都城。
w********2
发帖数: 632
18
回去感觉如何。

【在 x****6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身在海外,心心念念的不忘武汉,不如早点像叔一样的回来算了
:
: :武昌现在有武昌站武汉站光谷站,铁路交通很方便了。青山武钢有自己的码头,航运
: 也没问题。等鄂城的顺风机场修好了,即可运货又可运人,就没必要去汉口天河机场了
: 。基本武昌交通物流齐活了。又有红钢城,东湖开发区,光谷。应该很不错。千万别大
: 发展房地产,吸血鬼产业。

x****6
发帖数: 4339
19
很好啊,除了长沙冷得令人发指以外。你们武汉也差不多。
国内太好玩了。并且稍微有一点资源的男人,一群女生排着队来伺候你

:回去感觉如何。
t**g
发帖数: 784
20
具体讲讲吧,小将老将都爱听

【在 x****6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好啊,除了长沙冷得令人发指以外。你们武汉也差不多。
: 国内太好玩了。并且稍微有一点资源的男人,一群女生排着队来伺候你
:
: :回去感觉如何。
: :

相关主题
武汉大学标志性校门牌楼将拆除 日后将异地重建陕西勉县基本口粮田建设虚报5万亩 弄虚作假充政绩
湖南污水处理厂5年未能建成 至今仍是空地--天朝速度来了武汉男子地铁吃包子遭男乘客暴打 口鼻流血掉颗牙
用希腊建筑踩希腊文明就是无知的表现。湖南一村庄老人接连自杀 当地老人称是解脱方式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x****u
发帖数: 32
21
最后那段,展开一万字说说

【在 x****6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好啊,除了长沙冷得令人发指以外。你们武汉也差不多。
: 国内太好玩了。并且稍微有一点资源的男人,一群女生排着队来伺候你
:
: :回去感觉如何。
: :

w********2
发帖数: 632
22
看你能不能动摇老将的心。哈哈哈。

【在 x****6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好啊,除了长沙冷得令人发指以外。你们武汉也差不多。
: 国内太好玩了。并且稍微有一点资源的男人,一群女生排着队来伺候你
:
: :回去感觉如何。
: :

w********2
发帖数: 632
23
说实话,中国现在所谓的一线城市,没有比较完美,适合生活的。北京天津缺水干燥沙
尘暴,上海武汉冬天没水暖,冬天比北京还冷,夏天还湿热。广州深圳香港冬天暖和但
雨季太长,土著人种长得丑。昆明是最好的,四季如春,但不发达,交通不便。
还是美国好。
w********2
发帖数: 632
24
由于盘龙城文化早于二里冈期商代遗存,且分布地 域与传说中汤商活动的地域比较一
致,所以人们把它列为 探索早商或汤商文化的对象之一。不过,对这一问题,学术界
的 看法也有分歧。有人认为盘龙城文化的 4期遗存中,晚期相当于郑州“商”城,整
个盘龙城文化应属于早商文化;有人指出,盘龙城文化在第三期遗存中出现 了一组与
二里冈期商文化的典型器物群一致的器物,表明其年代已经进入商代,所以盘龙城文化
第一、第二期遗存有可能是夏文化。这个问题仍在讨论之中。
如果真是,那河南也跪拜武汉了。
w********2
发帖数: 632
25
盘龙城为啥不在汉水长江交界?应该还有古迹,可能被洪水冲洗淹没了。
m***a
发帖数: 2262
26

是你老家蔡甸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武汉将来真正的城市中心会是武昌的中南路,东湖,街道口,学院路,到关山,光谷,
: 沿线都是高校,和高科技企业。水果湖省委权力比武汉市委大,资源多,洪山广场和中
: 南路会成为样板。汉阳的工业区汽车城和飞机城都会很大发展。汉口老区在电商的冲击
: 下会失去商贸的作用,只是个旅游点高档休闲而已。汉口20年后的亮点是新洲航天城,
: 现在还不行,缺大学和中小学配套。
: 武昌将再次成为武汉的中心,因为武昌有湖北省委,而汉口已经没有了租界治外法权。
: 武昌的中小学高校教育比汉口汉阳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知识经济看的是人才,而不是
: 人口。

x*****8
发帖数: 10683
27
商汤的都城大多在河南,所以盘龙城不可能是商汤的都城,但有可能是商汤军队的南方
司令部所在地。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武汉的那个盘龙城很NB,搞不好会是商汤的都城。
x*****8
发帖数: 10683
28
历史上汉水多次改道。
现在汉口是在汉水以北,但远古汉口是和汉阳连在一起的。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盘龙城为啥不在汉水长江交界?应该还有古迹,可能被洪水冲洗淹没了。
w********2
发帖数: 632
29
呵呵,哥土生土长武汉老城区。

【在 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你老家蔡甸

w********2
发帖数: 632
30
是这样,可能还有古迹在汉南区一带。

【在 x*****8 的大作中提到】
: 历史上汉水多次改道。
: 现在汉口是在汉水以北,但远古汉口是和汉阳连在一起的。

相关主题
湖南一农村多名老人接连自杀:不想拖累子女古汉阳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朝代的首都
相关成果编入中小学教科书武汉盘龙城遗址就是商朝的早期都城
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4000年前的武汉pk郑州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w********2
发帖数: 632
31
现在好像认为盘龙城比商汤还早。

【在 x*****8 的大作中提到】
: 商汤的都城大多在河南,所以盘龙城不可能是商汤的都城,但有可能是商汤军队的南方
: 司令部所在地。

x*****8
发帖数: 10683
32
作为商朝在南方最大的城市,武汉肯定还有很多三千年以上的古迹埋在地下。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是这样,可能还有古迹在汉南区一带。
w********2
发帖数: 632
33
我也这么猜的。盘龙城的地点不是交通最方便的。

【在 x*****8 的大作中提到】
: 作为商朝在南方最大的城市,武汉肯定还有很多三千年以上的古迹埋在地下。
x*****8
发帖数: 10683
34
不太可能。因为中国史书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可信的城市遗址。而
商朝历史是完全可信的。所以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是商朝,
然后是周朝。周朝人按自己的模式捏造了一个夏朝排在商朝之前,然后让夏朝最后一个
君主夏桀和商朝最后一个君主商纣一个死法。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好像认为盘龙城比商汤还早。
w********2
发帖数: 632
35
夏朝是有的,尧舜禹汤都是存在的。没发现甲骨文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商朝是后人编出
来的。

【在 x*****8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太可能。因为中国史书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可信的城市遗址。而
: 商朝历史是完全可信的。所以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是商朝,
: 然后是周朝。周朝人按自己的模式捏造了一个夏朝排在商朝之前,然后让夏朝最后一个
: 君主夏桀和商朝最后一个君主商纣一个死法。

w********2
发帖数: 632
36
http://www.kaogu.cn/uploads/soft/2017/20171222zhangchangping.pdf
本阶段盘龙城大概仍是本地区中心城市,也仍是南方规模与等级最高的城市,最高首领
拥 有勾首刀、金器等奢侈品,仍有较大数量来自长江下游的原始瓷、印纹硬陶,这说
明城市对外功 能并没有大的削弱。
w********2
发帖数: 632
37
武大历史系发了,守着盘龙城,随便灌水高规格文章。
w********2
发帖数: 632
38
盘 龙城目前可统计的墓葬有五十三座,其中随葬青铜礼器的墓葬有三十七座,比例高
达百分之七 十。虽然有不少随葬陶器或无随葬品的墓葬未被辨识,但数量和比例已远
高出郑州商城,这无 疑暗示盘龙城聚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w********2
发帖数: 632
39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盘龙城的遗迹都分布在岗地上,岗地之间遍布湖汊,但在夏商 时
期这些湖汊可能均为陆地,各个居址则连成一片
w********2
发帖数: 632
40
盘龙城遗址所发现的聚落具有典型的商文化特点,并在早、中商时期一直与中原文化同
步 发展。
相关主题
4000年前的武汉pk郑州先總統蔣公逝世41週年紀念
东湖加省博人文底蕴超过西湖加灵隐梁文道:艱辛探索的價值觀
最新自恨文章:中华帝国主义批判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w********2
发帖数: 632
41
目前发现的早、中商时期性质比较明确的城址约有八处,其中属于都城级别的有偃师商
城、郑州商城和洹北商城三处。偃师商城考古工作时间较长,学术界对其布局的认识
较为清 晰。偃师商城是由宫城、小城和大城组成,早期以小城和城中偏南的宫城为核
心,外围分布手 工业作坊、普通居址和可能为府库类的特殊遗迹。晚期宫城得到了修
葺和扩建,并在小城的基 础上修建了大城。扩建后的大城面积达到190万平方米,将早
期城垣外的居民点和手工业作 坊 纳 入 其 中 〔1 〕。
郑州商城考古工作时间最长,但因其位于市中心,遗存多遭破坏,其整体布局不甚清楚
。 郑州商城目前可确认有内城垣和外城垣两道城墙〔2〕,内城面积290万平方米,明
显大于偃师 商城。外城垣不完整,但范围很大,应该是较晚时期的扩建。在内城的东
北角发现大面积的夯 土建筑,推测为宫殿区〔3〕。而在内、外城垣之间,零散分布普
通居址、手工业作坊和墓葬等遗 迹。此外,在宫殿区附近也发现了夯土城墙,表明郑
州商城可能存在宫城遗迹〔4〕。
洹 北 商 城 使 用 时 间 较 短 ,主 要 由 宫 城 和 外 城 垣 组 成 ,外 城 垣
基 槽 南 北 长 2200、东 西 宽 2150 米,其性质应该与郑州商城外城相同。在外城
垣西南角还分布有小城〔5〕。宫城内发现大型宫 殿基址两处〔6〕,而宫城之外则分
布不同形态的夯土建筑〔7〕,应为普通居民点。上述三处城 市,体现了当时的都城规
模与布局情况。此外近年发现的小双桥遗址也被部分学者认为属于 商代都城〔8〕,可
惜目前对其结构及性质的认识还不充分。
w********2
发帖数: 632
42
盘龙城聚落的布局既与中原地区早、中商时期地区性城市的一般规划近似,又因聚落的
兴 衰变迁、地理位置与环境等因素形成一些地域性特征,说明其应为中原王朝二级中
心城市。
w********2
发帖数: 632
43
根据《盘龙城》报告及学者对该遗址年代的认识,盘龙城遗址 的绝对年代约当公元前
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三世纪。在这三百多年间,盘龙城理应经历了一 个从始建到发展
、从繁盛到衰落的过程,聚落的中心区和功能区都可能存在变化。
w********2
发帖数: 632
44
盘 龙 城 城 垣 大 体 呈 方 形 ,南 、北 城 垣 长 约 260 米 ,东 、西 城 垣
宽 近 290 米 ,这 一 尺 寸 是 根 据 地表突起位置来定位城垣、进行测算的,位置
及数据都不十分精准,但城垣规模很小,则是很明 确的。
w********2
发帖数: 632
45
盘 龙 城 城 垣 规 模 颇 小 ,是 否 存 在 外 城 垣 ,一 直 备 受 学 界 关 注
。 2000 年 ,考 古 人 员 根 据 对 杨 家湾岗地顶部的调查,推测岗地顶部存在外
城垣,外城垣向东沿杨家湾延伸到盘龙湖,西部在 楼子湾向南转到艾家嘴〔2〕。由于
缺乏发掘等进一步工作,目前并不确定外城垣是否存在。
w********2
发帖数: 632
46
盘龙城外缘带状夯土遗迹的初步认识
96 周行易 关注
2018.09.24 16:49* 字数 4941 阅读 67评论 0喜欢 0
盘龙城外缘带状夯土遗迹的初步认识
本文作者:刘森淼
武汉盘龙城遣址
2001年下半年,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盘龙城博物馆(筹)、黄陂区文管所一起组队
,对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文物保存现状进行摸底勘探。工作中发现遗址外缘存在带状
夯土遗迹。
现将发现情况作一介绍,并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不当之处,敬祈斧正。
一、带状夯土遗迹的发现
东起杨家嘴,西至艾家嘴,北起杨家湾后,南抵府河,这一区域,正是所谓的文化堆积
密集区。带状夯土遗迹,即分布在除府河外的上述文化区边缘,可以断断续续连成一体
(附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杨家咀:为一海拔40米左右的岗地,北、东、南三面环水,顶部较平坦而东北部濒湖边
缘区为陡坎。钻探表明,该陡坎并非自然堆积而系人工夯土。其残有一个拐角。向西残
存150余米,向南残存30余米,宽度在25米左右。残存厚度0.1~1.5米不等。夯土为黄
褐色,其内很少遗物夹杂。探铲钻探时感觉坚硬,钻心可以分层剥离。夯土厚度,大约
在10厘米左右。自东北角往南约200米,另残存有长约60米的夯土带。据当地年长者说
,杨家嘴东部濒湖一带均有“陡坎”,只因1954年防汛取土挖去2米多厚的“好土”,
才见不到昔日的景象了。
杨家湾后:在杨家湾抽水机站台两侧有一段残留。大体上为东西向,长200余米。其在
距岗项不远处,顺山势而略有弯曲。宽度在25米左右。残存厚度0.1~0.6米不等。夯土
黄褐色,较纯,未见陶片之类夹杂。钻探感觉坚硬,钻心可分层剥离。
马家岗:夯土带在此呈拐角态势,东连杨家湾后,南连艾家嘴。向东的一段长约100米,
宽25米左右,残存厚度0.1~0.3米,夯土黄褐色、较纯土,感觉坚硬。
艾家嘴:又叫长堤岗,自马家岗向南一直延伸入府河的一条南北向岗地。夯土地残存正
好在该岗顶部位置,靠近马家岗的一段保存较好,其连续长度约为400米,宽度23~26
米,残存厚度0.05~0.8米。夯土黄褐色,较纯,偶见包含有细泥红陶片。该段顺岗地
再向南150 米,靠近府府河大堤处,残留有10米方圆的夯土,与北部的夯土带遥相连接。
上述带状夯土遗迹,在1954年发现的夯土城垣东北、北、西面,相距250~500米不等。
盘龙城全景
二、带状夯土遗迹的时代
判定古代遗迹的准确年代,往往需要依靠考古发掘获取的层位资料。目前我们还没有进
行发掘,只能根据钻探情况进行大致推断。此外,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所
积果的大量材料,可以为我们的推断提供重要的证明。
下面两点事实可做为判定其大致年代的依据。
1、以带状夯土遗迹为界,其内、外文化堆积情况有很大不同。其内侧,普遍存在较厚
的商代前期文化堆积,堆积的厚度一般在0.3~2米之间。楼子湾、杨家湾东部的个别地
段,堆积厚度甚至在2米以上。其外侧,绝大部分区域没有文化堆积,杨家湾后夯土外
侧尤其如此。这种情况表明,夯土带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它在商代前期曾对人们的
活动范围有所限制。也就是说,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夯土带应是同一遗迹现象,其发挥作
用时间在商代前期。
2、钻探表明,夯土带所在位置,文化堆积均不丰富。其层位关系,一般是上层为耕土
,耕土之下为夯土,夯土之下为生土。目前只在杨家嘴东北角发现夯土之下有灰坑被叠
压。从该灰坑内获取的少量陶片看,可能为大口尊一类属于二里岗上层较早阶段的器物
(《盘龙城》报告第IV期或略早)。这是目前可以判定该夯士带年代上限的一个最重要根
据。
目前,尚未发现夯土带形成与使用年代晚于商代前期的证据。因此,我们初步认为
,这条夯土带是与盘龙城商代文化诸遗迹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的十分重要的遗迹现象。
盘龙城宫殿复原图
三、带状夯土遗迹的性质
环绕在那座大约290见方的夯土城垣之外,并且把杨家嘴、杨家湾、楼子湾、小嘴等处
重要遗迹囊括在内的这条夯土带,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功用或性质,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
题。
就带状夯土而言,人们较容易联想到的有堤防、道路、城垣这三种可能。
堤防的可能性不大。盘龙城三面环水,西北高而东南低,如就防水而言,其应该筑于东
南方向。至少夯土带分布的杨家岗东北角、杨家湾后及马家岗,恰是盘龙城地势较高之
处,断无被水淹的可能,更无法起保护东南方向城内重要地区的作用。
不排除其上可以走路的可能,但纯粹是道路的可能性也不大,第一、25米左右的宽度,
在今日可以并列行驶数辆汽车,在那时有无修筑如此宽敞的道路的必要?第二、其在杨
家嘴及艾家嘴的南部通向了水面,而无其它的出路,因此不像是那时的“绕城公路”并
且夯土上并未发现与其方向相同的“路土”迹象。第三、如果是道路,就不会出现靠城
内居民区的一侧有大量文化堆积而另一侧没有(或少有)的现象。
只有城垣的遗迹可能性最大。第一、城垣外坡应保持陡峭,因此绝对不允许城内居民往
那儿倾到垃圾,而城内不断填高,对于居住及防守反而有利,这就使夯土带两侧文化堆
积截然有别的现象得到了合理解释。第二、夯土带的宽度在25米左右,依此为基础,可
以建造高度在10米以上,顶部宽度3~4米的夯土城垣;依地势而蜿蜓起伏,具备城垣的
基本特征。第三、它的时代与小城相当,在小城的外围数百米处,距离比较合适,可以
起到拱卫小城保卫大城内居民的作用。因此,它应该是小城外围的重要军事防御设施—
—外城垣。
盘龙城南面与东面是辽阔的水面,目前尚未见有夯土城垣遗迹。但这并不意味着所谓的
“外城垣”的军事防御功能不完善。东面,小城以东是李家嘴,它与杨家嘴隔水相望;
南面,李家嘴、王家嘴、小嘴、艾家嘴均依次隔水相望。其间距离,都不足300米。对
水运交通,这儿是优良的港湾区;就防御而言,陆地两侧发射弓箭,基本上就可以对水
面进出船只予以封锁,如果在水面下布设木栅栏一类防御设施,则安全更为可靠。
实际上,我们可以寻找到这方面的一些迹象。 据当地老人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
雨过后,人们往往提个小篮子,到李家嘴的湖滨捡取青铜箭镞之类,有时捡就是半篮子
,用来换米糖什么的。这种口述材料应该是比较可信的。它暗示李家嘴离小城较近的一
块陆地,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屏障,在战争中曾直接抵挡了来自东边水面的进攻。
至于木栅栏,尽管目前在艾家嘴南端等处尚未发现,但1979年在小城东南角(南城壕东
囗)发现的成片木桩与木板痕迹,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这些木桩比较细,埋得
也不深,但分布得比较密,上面还钉有不太厚的木板。其不可能是桥墩,而应是木栅栏
之类,用于防止王家嘴以东水面的人或船只通过南城壕直接进入王家嘴以西水面。这一
栅栏遗迹的存在,表明当时盘龙城地区的人们掌握了这种技术,并已较熟练地用于防御
。可见,夯土城垣与木栅栏之类岸防工事,共同筑构成了盘龙城外围比较完善的军事防
御系统。
盘龙城遗址发掘现场
四,盘龙城外城发现的重要意义
综合上述,在盘龙城遗址外缘发现的带状夯土遗迹,实际上应是外城垣的残余基址。这
一发现,在考古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迫使我们对盘龙城的考古资料加以重新认识,
去思考一些新的问题。
我们以前谈论盘龙城,不太容易说清其整体关系,把小城周围的文化堆积分成若干个遗
址,如杨家嘴遗址、杨家湾遗址、楼子湾遗址之类,就是这种认识的反映。尽管大家知
道这些遗址的文化面貌基本相同,互相之间联系密切,却因所处位置有别而无法将其视
为一个整体。2001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盘龙城》考古报告就是把它们做为“城外遗址
”加以处理。由于外城垣的发现,现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杨家嘴、杨家湾、楼子
湾等所谓“遗址”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分界,而是连绵不断,互为一体,它们相对于
中间的小城而言是“城外遗址”,对外城垣而言都是“城内遗址”。盘龙城也不再是所
谓南北290、东西260米的小城,而是一个大约东西800米,南北800余米,有内外两重城
垣的较大规模的城市遗址。
随着对遗址整体认识的改变,我们有必要对一些遗迹遗物加以反思。在杨家湾、楼子湾
、小嘴等处,我们发现有较多的水井遗迹。这类遗迹以前往往视为灰坑处理。表面上看
,这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在考古学界几乎成为惯例。实际上把水井、窖穴之类与灰
坑区别清楚还是有比较大的意义的。就考古层位学而言,灰坑与水井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一般意义上的灰坑是一个层位的遗迹单位。水井的使用时间则比较长,其内有使用时
的沉积物与废弃后的堆积之分,因而往往存在两个以上的层位,在发掘时,对某一遗迹
的属性尚未明了,把水井按灰坑编号无可厚非,但在整理时就要把它分辨清楚。这便于
研究者,特别是一些缺乏考古学功底的历史研究者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又因为水井是提
供饮用水的设施,它比灰坑更能说明当时城内居民的分布,居住情况,为分析人口密度
一类问题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城内各处,最常见的陶器是胎较厚、质较粗的陶缸。在杨家湾、楼子湾等处,它们在陶
片中所占的百分比,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它们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回答是:除少量用
于熔铜外,大部分应是贮水的水缸与贮物(如粮食)的器皿。盘龙城虽然临近江湖,但因
地质原因,下水资源十分贫乏。为数不少的井只能解决一小部分水需求,更多的是要依
靠附近湖港中的水。而杨家湾、楼子湾一带,与湖面距离较远,那儿的居民取用水是不
太方便的,水缸于是成了必不可少的日常设施。另一方面粮食贮备也是一个大问题。当
时城内居民的粮食,大部分应该是从外地分批次运来的。由于盘龙城一带地势不高、气
候潮湿,防潮防霉首当其中,此外还有一个防鼠的问题。所以,像这种胎较厚、形体高
大的陶缸就有了较为广泛的用途。杨家湾、楼子湾一带地势相对较高,那儿有较多的陶
缸残片,也许就表明那儿曾经是盘龙城的“粮库”。如果这种认识可信,那么反过来又
可证明当时城内人口密度与对粮食的需求量都比较大。
盘龙城出土青铜器
盘龙城出土青铜器
盘龙城夯土城垣的始建年代与废弃年代,也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就始建年代而
言。目前我们了解最多的是小城,至于大城,由于尚未进行科学的发掘解剖难以提出十
分确切的依据。因此,究竟是先有小城还是先有大城,或者大、小两城是同时修建的,
尚须下步工作予以解决。在废弃年代方面,以前是用城垣上的墓葬来判断的。以层位关
系而言,墓葬打破城垣,表明墓葬年代晚于城垣。但这是否一定意味着城垣的废弃,就
值得慎重考虑了。通过对外城垣的勘探,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观象,即墓葬所在,通常
在外城垣的附近。杨家嘴、杨家湾后、楼子湾的商代墓葬一般紧临外城垣的内侧;艾家
嘴中部有一座墓在城垣的外侧,这与小城西垣外侧有一墓的情况类似;王家嘴南端有数
座墓以及李家嘴墓群,则位于城垣有可能从那儿经过的地点。只有城外江家湾、童家嘴
的墓葬,距离城垣较远。这种现象涉及的问题较多,也需要认真研究才能解决。
盘龙城出土青铜器
盘龙城出土青铜器
外城垣的发现,对于认识当时的社会性质,也提供了新的资料。小城内居住的是奴隶主
。大城内的居民,到底是奴隶还是平民?看来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如果古人“事死如生
”是真实的,那么环绕外城垣内侧众多的贵族墓就意味着城内还有贵族居住;贵族墓中
有人殉葬就意味着奴婢的存在。散布大城之内的众多作坊中的劳动者,可能有奴隶,但
更多的应该是平民。在小嘴,我们发现有一处夯土建筑台基;在杨家湾地势较高之处,
存在多处较大的建筑遗迹。其中,有些可能是贵族的居所,然而祭祀坑的发现又暗示某
些建筑可能与宗庙祭祀相关。这究意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图景,同样值得我们
进一步研究。
以前,学者们曾就盘龙城是“军事据点”抑或“方国”进行激烈的争论。那时,尽管"
方国说”赞同者较多而稍占上风,但论据却显薄弱:因为只看到一个奴隶主居住的小城
,而要说它有城有市,是一个城市“方国”,总感到底气有些不足。现在不仅有小城,
其外面还绕了一个大城,说明其城市形态已相当成熟,再也用不着为其是不是城市予以
辩护了,对“军事据点说“也不需要去做大的驳斥了。一切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盘龙城内外两重城垣的布局,与郑州商城异曲同工。心怀征服江汉大计的商人,在给南
方带来发达的青铜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同样辉煌的城市文明。
总而言之,盘龙城外城垣的发现,对于深入全面了解本地区商代文化的内涵,对于长江
流域及全国商文化的研究,都将有所推进。因此,说它是商文化考古中的一件大事,一
点也不算过分。当然,围绕这个问题,还有很多困难没有解决,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
。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
盘龙城出土青铜器
盘龙城出土青铜器
(本文主要依据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年考古钻探资料写成,并参阅了《盘龙城》
报告)
(作者当年系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现为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常务副
馆长、研究员)
w********2
发帖数: 632
47
学界曾普遍认为,早期青铜器为夏商中原王朝垄断,由都城统一生产。“盘龙城遗址联
合考古项目”联合考古队近日披露,盘龙城发现了大规模铸铜遗址,系在夏商都城之外
首次发现,这一重大发现将改变学界主流观点。
为了进一步发掘出盘龙城遗址的功能与性质,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湖北省文物
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近日组成中美联合考古队,开
始了新一轮合作。
在未来3年时间,中美联合考古队将重点研究盘龙城遗址聚落形态和布局、手工业
生产、自然环境变迁、区域聚落形态分布与互动等。
据介绍,武汉大学、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等多家单位5年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盘龙
城进行考古发掘。考古队先采集到一个石范,即古代铸造工具用的模子,遂顺着线索往
北开展工作,后在盘龙城小嘴遗址发掘1000多平方米,惊喜地发现了用来浇铸青铜
器的陶范。此外,又发现各个生产环节相关遗物,如铸铜原料木炭,炼完铜的铜渣,打
碎准备回炉的铜器等,及铜颗粒、坩埚等。随着考古工作推进,考古队还发现了灰沟、
灰坑、房屋等遗迹。
为增强结论科学性,考古队和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对这一区域进行了XRF(X射
线荧光分析仪)地表探测,证实该区域为高铜含量地带。
盘龙城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武汉大学教授张昌平说,盘龙城铸铜遗址是目前所见唯
一远离都城的大规模铸铜遗址,其复杂程度远超想象。盘龙城不仅是曾经认为的“商王
朝南下的军事据点”,而且是有独立青铜器铸造的地方中心。
盘龙城是公元前16-13世纪中原文化向南扩张、在长江流域形成的中心城市,
反映了以夏商王朝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在长江流域的发展。盘龙城遗址是迄今为止,长江
流域发现的夏商时期规模最大、出土遗存最为丰富的城邑遗址,是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
心、武汉城市之根。
自1954年被发现以来,盘龙城遗址经历了60多年考古发掘,出土大批青铜器
。曾入选“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
w********2
发帖数: 632
48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张清俐)夏商周三代文明是华夏早期文明的重要阶段,对同一
考古遗址的不同方法和视角的考察,学者们往往得出不同的学术观点。最近在山东烟台
召开的“王懿荣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山大学教授郭静云、郭立新从反思考古
年代学方法入手,将盘龙城的年代与二里头、郑偃两处遗址进行比较,以几大遗址中出
土文物的碳十四测定数据为基础,辅以类型学比较法,再次论证盘龙城遗址文明形成年
代应早于一般所认为的公元前15世纪左右。
对此,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表示,只有恰当合
理的比较研究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盘龙城遗址中能够找到早于二里岗,即二里头
文化时代的碳十四数据以及遗迹和遗物,只是表明盘龙城在二里头时期已经有人居住,
然而,从该遗址出土物情况看,在二里头时期,该遗址尚不属于都城,其文明发达的程
度低于属于都城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也就是说,在盘龙城的同样年代遗址中没有发
现能和二里头文化相媲美的宫殿、城墙等一些代表文明高度的遗址,只有在公元前1600
年以后的盘龙城遗址中才发现一定规模的宫殿遗址,这就表明了盘龙城的建城时间相当
于二里岗文化即商代时期。而二里岗时期的盘龙城城址的规模、出土的青铜器等与同一
时期的郑州商城是无法相比拟的,中央王国王都文明的发达程度高于四方诸侯邦国都城
,这是一目了然的。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政
府联合举办,划分为“甲骨学组”、“考古组”和“史学组”三个组对夏商周文明进行
讨论。
w********2
发帖数: 632
49
摆在我面前的这部《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无疑是一部学术巨著。全书正文共
525页,其中参考文献便有60页之多,包括了中英俄等多种语言的参考资料,又涵盖了
出土文献、传世文献、考古报告、民族志,以及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光看这60多页的
参考文献,便可知此书分量之重,可知此书是基础扎实的学术研究之著。
待我进一步了解作者本人后,心中久久地萦绕着张光直先生的一番话:“要研究三
代考古,就要学考古、经籍、甲骨、金文和早期王国民族学……”而且,“今天念中国
的考古不是念念中国的材料便行了。每个考古学者都至少要对世界史前史和上古史有基
本的了解,而且对中国以外至少某一个地区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张光直:《考古人类
学随笔》,三联书店,199年,页126-128)。比对一下郭静云教授曾发表的书籍与论文
,她在考古、经籍、古文字及早期民族学均有研究成果,熟悉国外多处古文明的材料,
其学术视野的深度和广度可见一斑。我觉得,决定一个学者的成就,主要在于学术视野
及研究工具。所以,我想郭静云教授所能看见的夏商周,必定是与众不同的。
不出所料,循着作者的思路,我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与教科书中截然不同的夏商周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而书中的上编,“多元文明与集权之滥觞”,则尤如一颗
投入平静湖水中的巨石,定会激起学术界的骇浪。其中,主要的观点有两个,一是夏源
于江汉说,二是实际上有两个商存在,殷商王族是灭亡“汤商”的东北游战民族。由于
本人对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材料较为熟悉,夏之江汉说的观点实在令我震撼,也
与我上两年不断学习中产生的疑问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每当有人提到二里头文化时,脑海中自然会冒出“夏”这一
个字眼。虽然,迄今为止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证明二里头文化就一定是夏文化,二
里头就一定是夏的中心,但我仍会不自觉地认为,夏的中心就在二里头,即便不在二里
头,也必定在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似乎,我们的学科在构建一个“神话”,
一个学术界陈陈相因、人人首肯的“神话”。
如果我们抛开历史文献构筑的认识误区,而直面考古材料,将伊洛地区与江汉平原
的考古材料进行对比,则不难发现,在二里头之前的所谓龙山时代,江汉平原更具备文
明演化背后的动力。
首先,在人口增长方面,郭静云教授引用了乔玉先生对伊洛地区,二里头遗址周围
的人口和土地利用率的研究(乔玉:《伊洛地区裴李岗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复杂社会的演
变——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人口和农业可耕地分析》,《考古学报》2010年第4期,
页423-454),说明二里头人口、聚落的密度无论是新石器时期还是青铜时代早期都相
对较低。相比之下,石家河文化时期,江汉地区突然涌现了大量的小型村落,整个江汉
平原的土地利用率十分高,可见这一时期出现了人口数量的剧増,整个文化面临向外扩
张的压力。
其次,在频繁的战争方面,两湖地区的石家河时期城址接近20座,高筑土墙的城址
自然让人想到了这些城之间的冲突十分频繁。即便如郭静云教授所言,他们可能已经组
成“云梦泽联合城邦国家”,我认为城与城之间还会因为资源的分配而发生冲突,这个
早期国家的纽带并非如我们想像的大一统国家般紧密。相比之下,伊洛地区及其邻近地
区目前所发现的龙山时代城址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城址规模上都远远不及江汉平原。
再次,在农业强化方面,随着稻作农业的发展日益成熟,稻作农业开始从长江流域
北传至黄河南岸。在稻作农业北传的同时,长江中游屈家岭和石家河的文化因素也向北
传播至黄河南岸。伴随稻作农业技术发展,稻作管理的精细化,土地开垦,大型水利设
施的建设,都促使社会日益变得复杂化。而伊洛地区属于黍作农业区,而对黍进行管理
所花费的能量则是远远不如管理水稻所花费的能量。稻作的精细化管理能大幅提高产量
,黍作则不能做到这一点。此外,稻作对水有严格的控制要求,需要集体建设水利设施
,而黍作则不需要。
结合龙山时代的文化因素以及上述几点文明发展的动力证据,屈家岭文化、石家河
文化的北渐说,似乎比王湾三期文化的南渐说更有说服力。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
的眼睛,顺着文明发展的一般模式,把目光从黄河流域移开,聚焦于“江河中原”的中
心——江汉平原,这里最有可能是孕育夏文化的摇篮。
然而,我个人认为有几点还有待确认和进一步研究。第一,在物质交换的发达这个
动力要素上,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外来文化因素,如此丰富的外来文化因
素应作何解释呢?又或者盘龙城早期遗存有比二里头遗址更丰富的文化因素?需要更多
学者来关注这一问题,更深入地研究其文化遗存的内涵。第二,石家河文化与盘龙城早
期遗存的相似度有多大,能不能构成一脉相承之说。
上述两点都是从文化历史主义的研究范式,从类型学的角度来提出的疑问。而上述
提到的几点动力,与生态环境、技术发展等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通则有关,显然是过程
主义的研究范式。我觉得,当代世界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已经不是非此即彼的时代了
。我们完全可以在强调文明背后形成的生态环境、技术、社会压力等的规律时,运用文
化历史主义的研究范式,对文化的传播、文化圈、文化丛的特殊性加以关注。因此,随
着郭静云教授的新书推广,两湖地区的考古工作日益发展,我们应该可以进一步从文化
历史主义的研究范式中获取更多的,更为精确的“夏源于江汉平原说”的证据。
w********2
发帖数: 632
50
如果我们抛开历史文献构筑的认识误区,而直面考古材料,将伊洛地区与江汉平原的考
古材料进行对比,则不难发现,在二里头之前的所谓龙山时代,江汉平原更具备文明演
化背后的动力。
相关主题
兰渝铁路兰州枢纽段年底通车湖南污水处理厂5年未能建成 至今仍是空地--天朝速度来了
三千里锦秀江山到底指得什么?用希腊建筑踩希腊文明就是无知的表现。
武汉大学标志性校门牌楼将拆除 日后将异地重建陕西勉县基本口粮田建设虚报5万亩 弄虚作假充政绩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w********2
发帖数: 632
51
难道盘龙城有夏禹的墓地,那就太牛了。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我们抛开历史文献构筑的认识误区,而直面考古材料,将伊洛地区与江汉平原的考
: 古材料进行对比,则不难发现,在二里头之前的所谓龙山时代,江汉平原更具备文明演
: 化背后的动力。

w********2
发帖数: 632
52
首先,在人口增长方面,郭静云教授引用了乔玉先生对伊洛地区,二里头遗址周围的人
口和土地利用率的研究(乔玉:《伊洛地区裴李岗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复杂社会的演变—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人口和农业可耕地分析》,《考古学报》2010年第4期,页423
-454),说明二里头人口、聚落的密度无论是新石器时期还是青铜时代早期都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石家河文化时期,江汉地区突然涌现了大量的小型村落,整个江汉平原的
土地利用率十分高,可见这一时期出现了人口数量的剧増,整个文化面临向外扩张的压
力。
其次,在频繁的战争方面,两湖地区的石家河时期城址接近20座,高筑土墙的城址
自然让人想到了这些城之间的冲突十分频繁。即便如郭静云教授所言,他们可能已经组
成“云梦泽联合城邦国家”,我认为城与城之间还会因为资源的分配而发生冲突,这个
早期国家的纽带并非如我们想像的大一统国家般紧密。相比之下,伊洛地区及其邻近地
区目前所发现的龙山时代城址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城址规模上都远远不及江汉平原。
再次,在农业强化方面,随着稻作农业的发展日益成熟,稻作农业开始从长江流域
北传至黄河南岸。在稻作农业北传的同时,长江中游屈家岭和石家河的文化因素也向北
传播至黄河南岸。伴随稻作农业技术发展,稻作管理的精细化,土地开垦,大型水利设
施的建设,都促使社会日益变得复杂化。而伊洛地区属于黍作农业区,而对黍进行管理
所花费的能量则是远远不如管理水稻所花费的能量。稻作的精细化管理能大幅提高产量
,黍作则不能做到这一点。此外,稻作对水有严格的控制要求,需要集体建设水利设施
,而黍作则不需要。
结合龙山时代的文化因素以及上述几点文明发展的动力证据,屈家岭文化、石家河
文化的北渐说,似乎比王湾三期文化的南渐说更有说服力。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
的眼睛,顺着文明发展的一般模式,把目光从黄河流域移开,聚焦于“江河中原”的中
心——江汉平原,这里最有可能是孕育夏文化的摇篮。
w********2
发帖数: 632
53
考古與古史重構||郭靜雲《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評介(專題一)
07-10
傳承古史辨派科學求真精神,促成傳統文化現代轉型
編者簡評
郭靜雲教授《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全書貫穿這樣一條主線,中國上古文明是首先
發源於江淮流域,然後由南向北傳播,還是首先發源於黃河流域,然後由北向南傳播?
此書的觀點認為是前者,這與傳統的觀點大相徑庭。」出版以來,如張惟捷教授所指出
的:「全書的體系、觀點和結論卻極具爆炸性和震撼性,我不能具體預測此書出版後,
其主要觀點會有多少學者反對或支持,但它將引起學術界的巨大反響和震蕩是無疑的。」
對於引起的巨大反響和爭議,爭論的焦點似乎主要在盤龍城的規模和一些古文字的釋讀
,這些我不持特定觀點。這裡我們將各方意見以及各方後繼的回應,分成二到三個專輯
陸續推出,讓讀者從中了解其梗概,並隨著討論的深入而推動研究的進展,引發更多的
思考和理論的重建。
對我們新古史辨而言,對考古學與上古史的態度明確的,儘管兩重證據法近代以降對考
古學和古史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如喬治忠先生指出的:「『二重證據法』是
針對『古史辨』派提出的反對理念,在中國現代史學史上起到阻斷史學革命、將傳統史
學過早銜接於新史學的作用。此後史學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將『二重證據法』的負面
作用擴大、濫用,造成不良的影響,應當及早摒棄」,鑒它帶來的一系列的弊端和困擾
,已嚴重製約了考古學自身理論的發展,干擾了古史研究的科學重建;我們認為就目前
而言,已到了必須走出兩重證據法理論的時候了。也就是說,考古學應不以文獻為前提
和目的,而是根據自身材料呈現進行自己的理論建構和科學假說。文獻的歷史亦然。對
於文獻的歷史,首先也應是文獻學的方法,文獻的歷史是一個文獻編輯與文學寫作的過
程,所以首先必須以文獻與文學的方法來研究文獻的歷史,不應前在地以考古學為依據
和前提。總之,文獻是文獻,考古是考古,兩者應互不為預設、前提和依據。如是,才
能更加豐富、多面相和全面地接近上古的史實和社會。
對於充滿未知,無窮魅力,引無數豪傑競折腰的上古史,我們期待更多具有創見的研究
,新古史辨也致力於推動上古史重建的多元理論模式。誠然所有上古史理論或模式都應
是嚴謹的科學論證和假說,這個需要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不懈努力。我們相信只要向著
這一方向努力一定能開出一個光明廣大的上古史研究新局,此必能引領世界中國史研究
的潮流和方向。
對於郭靜雲教授這一方向的努力所引起的反響和爭議,我們相信,隨著討論的深入,無
疑將對上古史研究這一新局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是以特推送此次專輯,以期引起學者
進一步的討論。
郭靜雲《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評介
姜廣輝
我面前的這部50餘萬字的著作,內容並沒有書名那麼浪漫,通篇幾乎是考古學簡報的彙
集,但全書的體系、觀點和結論卻極具爆炸性和震撼性,我不能具體預測此書出版後,
其主要觀點會有多少學者反對或支持,但它將引起學術界的巨大反響和震蕩是無疑的。
全書貫穿這樣一條主線,中國上古文明是首先發源於江淮流域,然後由南向北傳播,還
是首先發源於黃河流域,然後由北向南傳播?此書的觀點認為是前者,這與傳統的觀點
大相徑庭,但卻言之成理,持之有據。
清以前的學者對於西周以前的上古史研究,基本上以漢代司馬遷《史記》等少數傳世文
獻為基礎。由於百餘年來甲骨文的發現和研究,學術界已經對殷商史有了信實的認識,
但對於夏代史,卻沒有相應時代的文字證物。當20世紀中期河南堰師二里頭遺址發掘後
,學術界將它界定為夏代至商代早期的都邑遺址。這樣的上古史研究背景,使學者理所
當然地認為中國的上古文明的傳播路徑是從北方傳播向南方的。後來發現的長江流域類
似二里頭文化的遺址,即被學者解讀為夏、商文化向南方的傳播。此書引據喬玉先生的
見解,提出不同的看法:二里頭周圍的人口和土地利用率研究顯示,此地人口、聚落密
度一直很稀薄,土地利用率也很低,二里頭屬於農耕文化,在農田和居住地足夠的情況
下,農耕社會缺乏向外擴展的動力;二里頭遺址出現的兵器並不多,也未見有以戰爭為
生的族群存在,他們如何將自己的影響力向外擴展呢?
湖北屈家嶺、石家河等古城遺址被發現後,一個漢水流域古代聯合城邦國家的雛形已經
顯現出來。這也就是說,江漢平原在青銅器時期之前,就已形成了完整的國家文明。
堯、舜、大禹等傳說中的聖王和英雄,是不同傳統來源的神話被合併的結果。舜和禹原
本不是北方出生的英雄。例如,舜在《楚辭》里被稱為「湘君」,兩位夫人被稱為「湘
夫人」,都被做為湘江之神。而湘江正是屈家嶺文化範圍的南部。《史記》說楚之先祖
出自顓頊,而《竹書紀年》紀錄聖王家譜說:「顓頊產伯鯀。」鯀就是大禹的父親,這
樣說來,大禹原本是楚人的先祖和英雄。《淮南子·本經》說:「舜之時,共工振滔洪
水……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闕,導廛澗,平通溝陸,流注東海。」「三江五湖」
並不是北方的的風景。反觀北方,渭、汾流域洪水的風險很低,黃河中游氣候相當乾燥
,且在夏代北方明顯可見乾燥化的趨勢,因此,渭汾或鄭洛地區都很難創造治水的神話。
作者認為,夏朝的政治活動中心應該是在南方,具體說,最有可能在湖北的夏水(見於
《水經注》,今名為長夏一河,據《水經注》漢水下游都稱為「夏水」)位於江漢平原
,不少屈家嶺、石家河古城都傍夏水而立,荊南寺遺址也在附近,此地在古代因地形之
故常有水患,非常需要治水,且屈家嶺先民確實早已發明治水的工程系統,既然如此,
吾人何以不將鄧家灣或荊南寺等城址視為大禹治水的夏國呢?作者還提出,在殷商之前
的文明中,存在過一個先楚文明,它的規模、傳統及國家化的程度,可能是當時所有古
文明族群中最高、最為輝煌的。這就是說,楚國文化傳統應當比其它諸國更加古老,尤
其老於從北方南下的商周統治者傳統。
那麼,為什麼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歷史不是這樣的?而原本的歷史不見了呢?作者認為,流
傳於世的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所撰寫的,這就必然滲雜了立足於勝利者觀點的意識型
態,甚至因此而掩蓋原先歷史的真相。這些傳世文獻撰寫的時代始於周,且使用殷、周
文明的文字作記錄,則必然代表殷周貴族出身的北方族群立場。從中國各個文化發展進
程來看,北方族群的發展較晚,其歷史相對較年輕,從殷、周時代起才逐步將廣大城邦
促為一統政權,而成為所謂歷史的「勝利者」,他們也因此掌握了歷史的表述權,能夠
撰寫推揚自己勢力與「德性」的歷史,並將之傳世。他們借用原來南方族群自有的神話
,將舜、禹視為自己族群的聖王。但即使如此,在以北方為中央的正統史里,仍有蛛絲
馬跡,可以讓我們發現古代南方的文明化是比北方還要早。換言之,今日我們普遍認知
的神話,雖然乍看之下似乎是一條一元發展的歷史,但其時內中每一段神話故事、神聖
英雄,其原始的來源,恐怕也是許多不同族群之神聖歷史交相合併、融合而成的結果。
上述為該書的主線和主旨,觀點雖大膽驚人,但並非異想天開,而是由一部在我看來嚴
肅而又嚴謹的學術著作提出來的。此書出版後,難免會受到批評或責難,甚至也可能會
被批得「遍體鱗傷」,但我相信此書值得學界同仁關注。在近百年的中國歷史研究中,
我們的學術界一直缺乏這種以綿密的資料與大思維方法相結合的歷史研究著作。其意義
主要不在於,書中的結論是否完全符合歷史的真實,而在於在面對那些沒有文字記載的
遺址文物面前,我們不能僅將有限的傳世文獻作為解讀它的參照系,而應憑著歷史學家
的辛勤努力,為其創造有助於作可能性分析的新參照系。
(作者姜廣輝,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特聘教授。本文原載於《中國史研究動態》2014年第
2期,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小編)
w********2
发帖数: 632
54
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折叠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本条目的语调或风格可能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寫作方式。(2017年4月21日)
請根據指南協助改善这篇条目,請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
本条目閱讀起來像是新聞稿及包含過度的宣傳性語調。(2017年4月21日)
請協助以中立的觀點來撰寫本條目,非常明显的广告内容請以{{Delete|G11}}删除。
本条目类似广告或包含宣传性内容。(2018年10月5日)
请协助使用中立的观点重写这篇条目。明显的广告请加入{{Delete|G11}}來提请删除。
本條目包含過多僅少數特定讀者會感興趣的過度細節內容。(2018年10月5日)
請重新統整本條目以切合主題,並移除抵觸維基百科內容方針的過度細節內容。詳細信
息請參見處理過剩內容及討論頁。
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
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jpg
第一版封面
作者 郭静云
語言 中文簡體
出版商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
頁數 547頁
ISBN 978-7-5325-6759-1
上一部作品 親仁與天命:從《緇衣》看先秦儒學轉化成「經」
下一部作品 天神與天地之道:巫覡信仰與傳統思想淵源
《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是台灣歷史學者郭靜云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共分上、中
、下三編,分別為“多元文明與集權之濫觴”,“政權承前啟後:殷周王室的關係”和
“商周文獻中歷史觀念形成脈絡考”,對為何要辯證看待傳世文獻中有關夏商記載的理
據作出說明[1]。該書被入选為“2013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之5种文史类提名书目[2]
以及第二届世纪出版奖正式奖[3]。
目录
1 基本觀點
2 影響及宣傳
2.1 媒體報導
2.2 學者評論
2.3 宣傳活動
3 參考資料
基本觀點[编辑]
該書作者認為,傳世文獻雖然並非憑空而來,但它們有自己特殊的內在價值觀點和政治
目的,因此與客觀的史實頗有落差。也就是說,這些文獻記錄雖非完全憑空而來,但同
時亦無法代表客觀事實,而僅是表達出所謂政治上“正統”的概念。這樣的正統概念源
自周,成形於漢。這種三代繼替的一元史觀最符合漢帝國“天下一統”意識形態。所以
,三代研究必須跨越並突破秦漢之際因思想正統化而造成的知識與思想鴻溝,努力還原
和重建三代歷史與文化的某些關鍵方面。在這一類研究中,特別是殷商以前的歷史研究
中,我們需要儘量避開文獻所內隱的意識形態偏見和時代陷阱,重新思考這些描述背後
的歷史關係。與二手的傳世文獻相比,考古材料作為一手史料,具有更大的潛力,應該
牢記以考古材料為主證,傳世文獻僅為旁證和輔證的做法 [4]。
中國原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在長江流域,這是稻作文化的故鄉,中、下、上游均為不同
文明與早期國家的發源地,但在長江中游最早形成了國家大文明。該地區自舊石器晚期
以來,至新石器時代,其文化發展一脈相承至青銅時代早期;一直致力於發展稻作農業
生活方式,在屈家嶺、石家河時期相繼進入銅石並用時代和青銅時代,出現了以雲夢大
澤和江、漢、澧諸水為樞紐的連城邦國和交換貿易網絡,從而開啟了東亞最早的文明化
進程,其情形與兩河流域的蘇美爾非常相似,年代亦相同。我們習慣性以為文獻所敘述
的歷史傳說,都在黃河流域發生,但仔細閱讀,文獻的故事反而不能在黃河地帶發生,
而屈家嶺、石家河文明面貌相當符合堯舜和夏王國的傳說和歷史階段,此乃屈原在描述
其祖國楚的歷史中的堯舜時代和夏王朝。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天門石家河城勢力大,應
該就是夏王國的都城。到了距今3800年左右發生過國家結構的演變:幾個大城的神權中
心變弱,包括石家河作中央的勢力也衰落,而位處其東鄰並更靠近漢口和銅礦山的地區
,出現更大的中央集權政體,這可能就是以盤龍城為代表。考古資料所反映的天門石家
河沒落而武漢盤龍城升起,或許正是湯克夏故事中所隱藏的“現實”,即盤龍城文化或
為傳世歷史神話中所載湯商王朝的歷史階段。[4][5][6]
湯商的核心位置在江漢地帶,但其所代表的文化和影響力的北界到達鄭州、洛陽,所以
二裡頭、鄭偃也屬該文化的脈絡,後者是先楚文明的北界城邦,而非一般所認為的“中
央”[4][6]。
盤龍城文化時期,西北地區,黃河上、中游文化的國家化程度最低,雖然有本地的青銅
文化,但因族群的流動率高或其它因素,直至殷商末期和西周時,其影響力和權威才成
為主流。東北夏家店下層文化是另一系青銅文明,以發展戰爭技術為主要行業。西北、
東北族群都經常來中原掠奪,殷商建都前最關鍵的戰線是在黃河南遊。鄭偃城邦因此成
為非常重要的邊界區,也是南北貿易、行軍路線常常經過之處;它們作為南方農作區抵
抗北方族群的前線而具有戰略意義,也因此而獲得長江中游的資源。[4][6]
直至距今3,400年以後,掌握馬車技術的北方族群來到殷墟建都,大約又再過了幾十到
百年,南下打敗盤龍城而自立為“商”,並逐步將“湯商”的故事與自己的家譜合併,
以此強調“殷宗”政權的正統性,以及對於本土政權的傳承(換言之,所謂“商”文明
,應分為湯商或謂“楚商”、“南商”,和殷商,這是兩個來源不同的朝代)。自此,
原本存在于江漢流域的古老文明,淹沒於後世文獻之中。殷商王族佔領中原的歷史,相
當於加喜特人佔據巴比倫、喜克索斯人佔據古埃及,有其共同的世界史背景。[4][6]
殷商在各地文明的基礎上,以多元及整體化的上古帝國文明面貌出現,形成了一個新制
度的集權大國,開啟新的歷史階段,並為此後一體中國的形成奠定基礎。這個同樣自稱
為“商”的政權,統一了系統化的祭禮結構,又結合了各地信仰、文化。殷商時期,雖
然很多地區仍保留其獨特的文化及信仰,但上古帝國的上層文化呈現出廣泛的一致性以
及深刻的同化程度,在極為寬廣的地域、跨國家的文化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同類的禮
器、相近的祭禮方式等等。即使殷商周圍的國家,也深受其影響,而成為將來跨國多元
文化間彼此同化的基礎。。[4][6]
郭静云認為,過去中國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
際”,但今天考古與甲骨金文研究的資料皆顯示,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商
建國。西周早期政治與文化傳承自殷商。歷史由勝利者寫,傳世文獻來自西周晚期以來
官方筆錄者,所以「表達北方勝利者如何希望後裔看他們的偉大歷史,而不是遵照史實
」。在西亞地區,如果沒有足夠的蘇美爾和巴比倫本身的文獻,我們會以為蘇美爾、巴
比倫的歷史都在北方赫梯發生,因為赫梯將蘇美爾、巴比倫的歷史寫成自己的。提出「
我們終未被赫梯騙到,為何允許周人、漢帝國意識形態繼續使我們誤解?」這一問題,
作者表示自然條件和一手考古資料顯示:洛陽不可能是上古農耕文明的中央,早期歷史
在長江流域發生,多元文化的集合發生于殷商,此後黃河南游才成為南北多類文明結合
的中央。[6]
作者還認為,中國文字的起源應該是在長江中游、江淮、江漢地區所發生的。其發生年
代與西亞蘇美爾文字的起源期差不多相同。早期文字所記錄的語言應相當於長江中游族
群的語言,可能會涉及先楚、先吳及淮南先民的語言。這些早期的先文字系統從一元發
展起,在歷史互動中,也具有某程度互相學習、影響的關聯性。長江流域、江北等地的
文字系統,從新石器晚期以來,並沒有遭到中斷。早期文字已出現在陶器上,但後來字
數增多,可能開始在竹木上寫字。殷墟建都後有計劃地構成了國家禮儀的文字。其主要
基礎是當時最發達的長江中游文明之文字,但是殷墟貴族的語言屬性與南方族群不同,
因此南方的文字被配合、改造為殷商貴族的語文。殷商貴族依照南方構字的規律,另行
造字,使文字更加豐富、系統化,以符合表達不同的語言,因此漢字才在這樣的基礎上
,逐步發展成為跨語言的紀錄工具。[5]
雖然中國文字的歷史源遠流長,但只到了西周晚期,中國文明才到了“認知自己”的歷
史階段,而原來只有口傳的故事,並自此開始紀錄而形成歷史文獻。筆者從三個角度來
探討中華文明的歷史觀念形成問題。一是商周文獻的類型、結構,以及其中“歷史記載
”的痕跡;二是文獻中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以及“歷史時間”觀念的形成;三是商周
史官任務的演化。[5]
影響及宣傳[编辑]
媒體報導[编辑]
該書出版後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媒體給予了較高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報》以“許宏VS郭靜云:爭議中華文明起源新論”(2014.7.14)為題
推出專版討論本書,並將圍繞本書的討論列為2014年學術爭鳴大事件之一[7];
《文匯報》以“上古文明傳播並非“由北向南”?為題專欄討論本書[8]
《湖北日報》以“新銳學者稱上古文明起源于長江,中華文明起源新論引發學界震盪”
為題[9]。
臺灣《聯合報》以“顛覆!中華文明起源不在黃河在長江”、“郭靜云改變上古史 學
者有喊贊有搖頭”、“中華文明源于長江 郭靜云演講爆滿”等為題連發數篇報道[10][
11][12]。
學者評論[编辑]
《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出版後,也引起學界同行關注。[13][14][15]
台灣歷史學家孙隆基說,“中国上古史研究急需新出发点,笔者望之已久,在郭著终见
曙光。郭著以考古学为基,辅之以古文字学,比较历史学,用它们解开传世文献里暗藏
“史实”之密码。她这部巨著达70万字,能质疑其中的考古学诠释者未必能动摇它在古
文字学上的造诣,两项能力俱备者则未必能评量它的世界史视野”[16]
湖南大學教授姜广辉认为,该书“观点虽大胆惊人,但并非异想天开,而是由一部在我
看来严肃而又严谨的学术著作提出来的。……在近百年的中国历史研究中,我们的学术
界一直缺乏这种以绵密的资料与大思维方法相结合的历史研究著作”[17]
中國大陸歷史學者陈春声教授說,“《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一书,展现了严谨的史
学研究中思想的魅力与冲击力。这部著作超越中国学界以历史文献为出发点解释各种考
古发现的思维习惯,达致考古材料与文字记录在真正平等的意义上,严谨而视野开阔地
相互参证的境界,其背后所蕴含的方法论意义,是革命性的。学术思维方式这种革命性
变革的价值,体现于作者所提出的关于中国上古史的一系列颠覆性结论之中。一旦接受
了作者的观念和观点,包括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内的关于中国历史的常识性描述,就必须
重写。也正因为如此,这部思想深刻的著作必定引发一场影响深远的学术论争。在这样
的意义上,几乎可以肯定,这将是一部会在学术史上留下痕迹的经典之作。”[4]
w********2
发帖数: 632
55
中國原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在長江流域,這是稻作文化的故鄉,中、下、上游均為不同
文明與早期國家的發源地,但在長江中游最早形成了國家大文明。該地區自舊石器晚期
以來,至新石器時代,其文化發展一脈相承至青銅時代早期;一直致力於發展稻作農業
生活方式,在屈家嶺、石家河時期相繼進入銅石並用時代和青銅時代,出現了以雲夢大
澤和江、漢、澧諸水為樞紐的連城邦國和交換貿易網絡,從而開啟了東亞最早的文明化
進程,其情形與兩河流域的蘇美爾非常相似,年代亦相同。我們習慣性以為文獻所敘述
的歷史傳說,都在黃河流域發生,但仔細閱讀,文獻的故事反而不能在黃河地帶發生,
而屈家嶺、石家河文明面貌相當符合堯舜和夏王國的傳說和歷史階段,此乃屈原在描述
其祖國楚的歷史中的堯舜時代和夏王朝。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天門石家河城勢力大,應
該就是夏王國的都城。到了距今3800年左右發生過國家結構的演變:幾個大城的神權中
心變弱,包括石家河作中央的勢力也衰落,而位處其東鄰並更靠近漢口和銅礦山的地區
,出現更大的中央集權政體,這可能就是以盤龍城為代表。考古資料所反映的天門石家
河沒落而武漢盤龍城升起,或許正是湯克夏故事中所隱藏的“現實”,即盤龍城文化或
為傳世歷史神話中所載湯商王朝的歷史階段。[4][5][6]
湯商的核心位置在江漢地帶,但其所代表的文化和影響力的北界到達鄭州、洛陽,所以
二裡頭、鄭偃也屬該文化的脈絡,後者是先楚文明的北界城邦,而非一般所認為的“中
央”[4][6]。
盤龍城文化時期,西北地區,黃河上、中游文化的國家化程度最低,雖然有本地的青銅
文化,但因族群的流動率高或其它因素,直至殷商末期和西周時,其影響力和權威才成
為主流。東北夏家店下層文化是另一系青銅文明,以發展戰爭技術為主要行業。西北、
東北族群都經常來中原掠奪,殷商建都前最關鍵的戰線是在黃河南遊。鄭偃城邦因此成
為非常重要的邊界區,也是南北貿易、行軍路線常常經過之處;它們作為南方農作區抵
抗北方族群的前線而具有戰略意義,也因此而獲得長江中游的資源。[4][6]
直至距今3,400年以後,掌握馬車技術的北方族群來到殷墟建都,大約又再過了幾十到
百年,南下打敗盤龍城而自立為“商”,並逐步將“湯商”的故事與自己的家譜合併,
以此強調“殷宗”政權的正統性,以及對於本土政權的傳承(換言之,所謂“商”文明
,應分為湯商或謂“楚商”、“南商”,和殷商,這是兩個來源不同的朝代)。自此,
原本存在于江漢流域的古老文明,淹沒於後世文獻之中。殷商王族佔領中原的歷史,相
當於加喜特人佔據巴比倫、喜克索斯人佔據古埃及,有其共同的世界史背景。[4][6]
殷商在各地文明的基礎上,以多元及整體化的上古帝國文明面貌出現,形成了一個新制
度的集權大國,開啟新的歷史階段,並為此後一體中國的形成奠定基礎。這個同樣自稱
為“商”的政權,統一了系統化的祭禮結構,又結合了各地信仰、文化。殷商時期,雖
然很多地區仍保留其獨特的文化及信仰,但上古帝國的上層文化呈現出廣泛的一致性以
及深刻的同化程度,在極為寬廣的地域、跨國家的文化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同類的禮
器、相近的祭禮方式等等。即使殷商周圍的國家,也深受其影響,而成為將來跨國多元
文化間彼此同化的基礎。。[4][6]
郭静云認為,過去中國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
際”,但今天考古與甲骨金文研究的資料皆顯示,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商
建國。西周早期政治與文化傳承自殷商。歷史由勝利者寫,傳世文獻來自西周晚期以來
官方筆錄者,所以「表達北方勝利者如何希望後裔看他們的偉大歷史,而不是遵照史實
」。在西亞地區,如果沒有足夠的蘇美爾和巴比倫本身的文獻,我們會以為蘇美爾、巴
比倫的歷史都在北方赫梯發生,因為赫梯將蘇美爾、巴比倫的歷史寫成自己的。提出「
我們終未被赫梯騙到,為何允許周人、漢帝國意識形態繼續使我們誤解?」這一問題,
作者表示自然條件和一手考古資料顯示:洛陽不可能是上古農耕文明的中央,早期歷史
在長江流域發生,多元文化的集合發生于殷商,此後黃河南游才成為南北多類文明結合
的中央。[6]
作者還認為,中國文字的起源應該是在長江中游、江淮、江漢地區所發生的。其發生年
代與西亞蘇美爾文字的起源期差不多相同。早期文字所記錄的語言應相當於長江中游族
群的語言,可能會涉及先楚、先吳及淮南先民的語言。這些早期的先文字系統從一元發
展起,在歷史互動中,也具有某程度互相學習、影響的關聯性。長江流域、江北等地的
文字系統,從新石器晚期以來,並沒有遭到中斷。早期文字已出現在陶器上,但後來字
數增多,可能開始在竹木上寫字。殷墟建都後有計劃地構成了國家禮儀的文字。其主要
基礎是當時最發達的長江中游文明之文字,但是殷墟貴族的語言屬性與南方族群不同,
因此南方的文字被配合、改造為殷商貴族的語文。殷商貴族依照南方構字的規律,另行
造字,使文字更加豐富、系統化,以符合表達不同的語言,因此漢字才在這樣的基礎上
,逐步發展成為跨語言的紀錄工具。[5]
w********2
发帖数: 632
56
一个台湾人为武汉说话,了不起。改变中国教科书,盘龙城才是中国古代夏朝的首都!
!!
w********2
发帖数: 632
57
所謂“商”文明,應分為湯商或謂“楚商”、“南商”,和殷商,這是兩個來源不同的
朝代。
w********2
发帖数: 632
58
湯商的核心位置在江漢地帶,但其所代表的文化和影響力的北界到達鄭州、洛陽,所以
二裡頭、鄭偃也屬該文化的脈絡,後者是先楚文明的北界城邦,而非一般所認為的“中
央”[4][6]。
w********2
发帖数: 632
59
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天門石家河城勢力大,應該就是夏王國的都城。到了距今3800年左
右發生過國家結構的演變:幾個大城的神權中心變弱,包括石家河作中央的勢力也衰落
,而位處其東鄰並更靠近漢口和銅礦山的地區,出現更大的中央集權政體,這可能就是
以盤龍城為代表。
s*****r
发帖数: 43070
60
货运机场咋运人,连航站楼都没有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武昌现在有武昌站武汉站光谷站,铁路交通很方便了。青山武钢有自己的码头,航运也
: 没问题。等鄂城的顺风机场修好了,即可运货又可运人,就没必要去汉口天河机场了。
: 基本武昌交通物流齐活了。又有红钢城,东湖开发区,光谷。应该很不错。千万别大发
: 展房地产,吸血鬼产业。

相关主题
武汉男子地铁吃包子遭男乘客暴打 口鼻流血掉颗牙相关成果编入中小学教科书
湖南一村庄老人接连自杀 当地老人称是解脱方式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
湖南一农村多名老人接连自杀:不想拖累子女古汉阳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朝代的首都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w********2
发帖数: 632
61
顺丰机场定位是货运中国第一,兼任武汉第二客运机场。武昌一直喊右岸机场10年了,
这是个折衷。

【在 s*****r 的大作中提到】
: 货运机场咋运人,连航站楼都没有
w********2
发帖数: 632
62
或者,左岸归武汉市政府,右岸归湖北省政府。主要考虑如果没了汉阳工业区,汉口在
新时代基本无亮点。没了treaty port的待遇,武昌青山港不比汉口阳逻港差。顺风机
场又在武昌,武昌可以成为物流上的老大,汉口可有可无了。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以后可以让三镇独立发展,武昌归湖北省府,汉口归武汉市府,汉阳成立特别区不归武
: 汉市管。这样除了大的城建和工业布局要协商,平时自己发展自己的,各显神通。

w********2
发帖数: 632
63
现在长江汉水改道北京,可能北京以后会成江南春了。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实话,中国现在所谓的一线城市,没有比较完美,适合生活的。北京天津缺水干燥沙
: 尘暴,上海武汉冬天没水暖,冬天比北京还冷,夏天还湿热。广州深圳香港冬天暖和但
: 雨季太长,土著人种长得丑。昆明是最好的,四季如春,但不发达,交通不便。
: 还是美国好。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武汉男子地铁吃包子遭男乘客暴打 口鼻流血掉颗牙东湖加省博人文底蕴超过西湖加灵隐
湖南一村庄老人接连自杀 当地老人称是解脱方式最新自恨文章:中华帝国主义批判
湖南一农村多名老人接连自杀:不想拖累子女先總統蔣公逝世41週年紀念
相关成果编入中小学教科书梁文道:艱辛探索的價值觀
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古汉阳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朝代的首都兰渝铁路兰州枢纽段年底通车
武汉盘龙城遗址就是商朝的早期都城三千里锦秀江山到底指得什么?
4000年前的武汉pk郑州武汉大学标志性校门牌楼将拆除 日后将异地重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盘龙城话题: 文化话题: 夯土话题: 城垣话题: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