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2版 - 东风21之父、巨浪之父黄纬禄访谈:我们什么时候登月?
相关主题
PLA巨浪导弹研发细节公开——新华网《勇士自疆场归来》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中星2A”卫星
此文大泻啊,先后研制成功东风二十一号甲、乙、丙、丁4个型号,完成了从核到核常兼顾,攻击固定目标到攻击慢速活动目标的转变,精度实现了ccp从几百米再到几十米的进步俄拟购中国数十亿美元精密元器件 打破西方垄断
所谓DF41不过是一个传说。中国大型固体火箭尚未出现过。 (转载)含着泪读完:让国人明白什么是真正强大的中国 zz
学导弹制导的能出国么对了,土共的大火箭搞出来没有?
印度机枪国产化了么?日金星探测器“拂晓”号将于12月7日抵达金星
天地九重(十一)TG火箭获重大突破,世界上6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首次试验 (转载)
重温老帖 -- 四个故事和一个强大的中国我国最新火箭发动机双发试车现场-超级震撼
没有钱学森,中国的火箭卫星核弹照样成功 (转载)老毛子当年欺负中国欺负的太惨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黄纬话题: 郭桐兴话题: 导弹话题: 主持人话题: 固体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l
发帖数: 8441
1
黄纬禄:“什么时候我们上月球去?”
http://news.QQ.com  2008年09月24日17:29   腾讯科技
神州7号载人飞船飞天在即,腾讯网特邀了屠守锷、黄维禄、梁守槃、任新民这些
中国航天界的泰斗们做客腾讯,为您献上"航天泰斗--见证"系列访谈。他们有的是“两
弹一星”的建设者、见证者,有的是中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的缔造之父。通过他们
的讲述,我们知道了那些过往岁月中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听他
们讲那些过去的事情。
主持人郭桐兴: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们今天“航天泰斗”系列访谈节目非常荣幸的请
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高
级顾问,曾任航天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总工程师,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科学技术顾问
,“东风一号”副总设计师兼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东风二号”副总设计师,“东风
三号”副总设计师,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及陆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航天部科技
委副主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著名的导弹与控制技术专家,我国固体战略
导弹奠基人黄纬禄院士,黄老,您好!
主持人郭桐兴:您回国以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导弹研制工作的?
黄纬禄:我出国之前是在无线电公司工作,那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我1947年回国,那时
候还没解放。那时候无线电公司搬到上海总公司,原无线电汽车公司是总厂在桂林,我
当时是在重庆的一个分厂,等到回国的时候,无线电公司已经变成无线电的一个研究部
门,在上海有一个研究所,上海解放是49年,我就在那个时候从上海调到北京,在通讯
兵部的一个研究所工作。
1956年,钱学森提议,毛主席拍板,聂荣臻挂帅
中国导弹工程上马
1956年,钱学森同志从美国回归以后做了一次报告,他这个报告主要是针对解放军的高
级将领做的,那时候吸收一部分技术人员,在研究所里的工作比较出色一点,就派我去
参加。当时钱学森同志就介绍导弹的简单的内容,最主要是建议中国也应该搞这个导弹
。当时有一些将领说中国搞导弹能不能搞出来?钱学森同志讲,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
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一定可以办到。那些将领听到很受鼓舞。所以后来每次见这些
将领,党中央汇报这个事情,建议中国也要研制导弹,那时候周总理同意要搞这个东西
,那时候中国正搞12年科学规划,就是中国在这12年之间科学技术方面要发展哪些方面
的项目,然后就把导弹、原子弹列为这个项目,毛主席当时就讲,我们中国没有这个导
弹、原子弹,在国际上说话不算数。有了这个,我们就可以说话算数。所以就决定把这
个导弹、原子弹列入12年科学技术规划里面的项目,有了这句话就要落实,当时国防科
委是聂荣臻同志主持的,由他来主持成立导弹的研究部门,那时候就叫国防部第五研究
院,第五研究院就是研究导弹。
黄老和主持人郭桐兴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当时从通讯兵部调了一部分技术人员到五院来,第一批调的我没有被选上,因为当时我
还不是共产党员。当然心里头很不是滋味。那时候认为,参加这个工作是国家最机密的
工作,最机密的工作是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所以政治条件不够,不能参加。过了一段
时间,我们院整个扩大范围,当时就把通讯兵部的研究所整个的人民都划到五院二分院
,我就跟着去了。
主持人郭桐兴:这是哪年的事情?
黄纬禄:这是57年。
主持人郭桐兴:那么您从事导弹控制的研制、设计已经有50多年了。
58年大跃进,我定一个高指标“什么时候我们会到月球上去”
当时就可笑,不敢笑出声音。
黄纬禄:58年就大跃进了,大跃进都是虚夸得比较多,所以当时在各个单位都把大跃进
变成一个运动,每个单位都要制定规划,要在什么时候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大家都往
高指标来定,事实上,为了实验环境的形势,大家都定高指标。我当时是控制系统一个
主任,我比较实事求是,我就不敢定这个虚假的指标,但是别的单位都定了,领导就批
评我太保守,被形势所迫,我就定一个高指标,“什么时候我们会到月球上去”。
主持人郭桐兴:您当时的设想够大胆的,这在50年前您就提出要到月球上去了。
黄纬禄:这是痴心妄想。不定这个指标,你过不了这个关。
主持人郭桐兴:得跟当时的环境一致起来。
黄纬禄:当时就可笑,不敢笑出声音。然后就有专家带领我们一些同志参观国内的一些
电子方面的工厂,看哪些工厂适合做哪一方面的仿制工作,把这些厂子定下来,我们的
同志就到厂子里面去参加仿制生产,逐步大家对这些产品有所了解,这些仿制的仪器设
备也逐步逐步都完成了。这样综合起来控制系统基本上能够得到预期的目标。另外他们
搞发动机,也有专家指导,所以过了一段时间,大概到60年的时候,仿制导弹的模型已
经基本上完成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60年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拿走资料,不供
应器材,那时候聂荣臻同志就召集大家派了一个动员会,苏联专家撤走,我们就要靠我
们自己的专家要完成这个导弹,要完成这个导弹叫“争气弹”,动员以后大家情绪高涨
,专家撤走了以后,我们自己干了一段时间,导弹完成了。那时候苏联专家没撤走之前
,L2导弹是液氧和酒精,苏联专家就认为这个液体氧气中国产的不够条件,一定要让苏
联产,液体氧气是非常容易挥发,要用苏联的液氧,从苏联运过来,路上氧气就要跑掉
很多,于是跑掉再补充,苏联的液氧就浪费太多。后来专家也撤走,他也不供应液氧,
我们中国就用自己生产的液氧,一次实验就成功了。
主持人郭桐兴:那我们中国人自己还是真的很争气。
黄纬禄:对,各方面我们都仿制,对液氧,建议中国搞液氧生产厂。等到这个导弹实验
成功,当时有的同志建议搞一个相当于“东风三号”的导弹,这个事情被聂荣臻院士知
道了,马上下令停止这个,你们一定要很好的向苏联专家学习,学习的目的是打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知识,你将来自行设计才有条件。所以当时就把研制的“东风三号”撤销
了。
主持人郭桐兴:先把基础打扎实一点,以利于以后的研发工作。
黄纬禄:他这个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大家都按照聂元帅的指示精神,大家都很好的
向专家学习,最后完成了仿制的任务。仿制任务完成以后,我们搞自行设计,自行设计
,第一个搞“东风二号”。
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情况
主持人郭桐兴:您的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做潜地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您能给我们介
绍一下潜地战略导弹研制的情况吗?
黄纬禄:我原来主要从事控制系统是研制型号都是液体导弹,后来国家认为液体导弹不
是发展的方向,所以要搞固体导弹,让我搞固体导弹首先要研制固体的发动机,那时候
内蒙有一个固体发动机的研制基地,就由他们研制固体发动机,他们研制发动机主要的
技术攻克方向就是研制出固体的燃料,怎么样让这个固体燃料的配方能够燃烧起来,发
出的推力更大。这是它主要的研制方向就是固体发动机的火药部分。既研制火药部分又
研制导弹的壳体,用这个壳体把固体的火药装进去,当时内蒙要搞这个固体发动机以外
它也搞固体导弹,这个固体导弹是一个很粗浅的模型,后来国家要搞固体导弹,这个时
候就要搞真正的导弹,不要搞粗浅的模型。这个固体导弹就在潜艇上面发射,它原来导
弹要打,不是一级,有的是两级、三级,为什么要搞一级、两级、三级,导弹的推进剂
烧完了以后,这个箱子要跟着一道飞,这些都变成矢重。
主持人郭桐兴:增加导弹飞行的重量?
黄纬禄:就消耗了这个动力,所以等到这个液体箱弄完了就甩掉。脱落以后再下第二级。
主持人郭桐兴:这样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
黄纬禄:导弹不是一级,总要两级、三级。他们研制这个潜地导弹,当时钱学森同志就
认为,在内蒙搞这个信号弹缺乏经验,就转到北京。后来经过周总理的批准一部分搞这
个信号弹从内蒙把户口调到北京,那时候户口要到北京不是一个容易事。这个还是周总
理批准的。
主持人郭桐兴:等于是特批的?
黄纬禄:对。到了北京,技术领导干部没有,后来就决定从12所调到四部,任四部总体
部的主任,是一个控制系的就变成要搞整体,控制系统我只搞系统控制这一部分。总体
的要搞导弹,所以我这个职务的调动是从液体转到固体,从控制转到总体。但这个转化
对我来讲,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主持人郭桐兴:也是一个挑战?
黄纬禄:对。但是我那时候并不害怕,因为我搞液体也是从不知道慢慢学习到知道,最
后掌握着。搞固体,我到那个地方我虽然也不知道,我也可以学习,也可以把技术逐步
掌握一些。我到了总体部第一次大家见面的时候,我就说,我到总体部来当主任,但是
技术上是门外汉,我不懂。希望大家对我不懂的人,将来我一定要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希望大家教给我,你教的时候,就从ABC教起,不要认为我已经有什么导弹的知识,你
从ABC教起,我就了解得比较彻底、清楚。我这样讲,并不觉得好像自己丢面子,好想
你是技术领导干部,你不懂技术。但是我不怕别人嘲笑我,这样一来,大家还认为我实
事求是,反而就比较亲近,对我提出来的问题他们都仔细的介绍。
潜艇里打导弹是先打模型弹
主持人郭桐兴: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它的研制和发射的过程吗?
黄纬禄:在潜艇上发射导弹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你要弄得不好会搞得艇毁人亡。假设
在潜艇上发射导弹,导弹爆炸了,把潜艇破坏了,潜艇一破坏了,人也受到损伤。所以
处处要一步一步脚印,要走得踏踏实实,不会出问题。所以我们潜艇里头打导弹,我们
先要打模型弹,所谓模型弹就是做的模型。
主持人郭桐兴:不是真弹。
黄纬禄:这个模型弹外表的尺寸同重量跟真实的导弹基本上一样,把模型弹从潜艇里面
打出来,考核潜艇的动力系统对打真的导弹做一个考核。模型弹本身的设计也是比较严
格的,因为外形要一样,重量要一样。这个模型弹从潜艇里面打出去再掉下来,掉下来
一定要沉到海底,模型弹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空的壳子,做空的壳子重量要同真弹一样的
,就是里面有水舱,就是装水,空的盒子比较轻,你在装了水重量就重了。
82年,中国第一次潜地战略导弹发射向全世界发公告
主持人郭桐兴:第一次正式发射潜地战略实弹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黄纬禄:第一次发射是82年,我是79年正式接受这个任务。那个时候条件差得太远太远。
主持人郭桐兴:第一次发射实弹的时候顺利不顺利?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黄纬禄:到了二院,这个潜地战略导弹正式安排到主要的任务里面,经过大家的努力,
到82年已经具备发射的条件。从潜艇发射是从公海发射打到公海,打到公海的目标的地
方划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里面,从哪一点到哪一点。国外的船只不能进这个范围。
主持人郭桐兴:要向全世界公告?
黄纬禄:公告发出去以后,有效期是两周。
主持人郭桐兴:也就是说您在这两周之内要完成发射任务。
黄纬禄:对。我们去的时候准备多发弹,准备的有可能会失败,第一发弹发射出去,很
快就在空中爆炸了。
主持人郭桐兴:没有成功?
黄纬禄:原因是里面有一个接头提前脱开了,是两级,上一级到下一级,有一些连接器
,然后要把下一级甩掉,这些侧头,一打上去就脱开了,这个车头一脱开,上面的信号
全部到下面了,全部到下面了,控制系统就失控了。就不能够控制,导弹在空中就不能
够飞行稳定。不能飞行稳定,这里头有一个自动爆炸系统,就是飞行的姿态超过多少度
,它就要爆炸。
主持人郭桐兴:自行毁灭?
黄纬禄:第一发失败以后,公告所列的两个礼拜的时间已经用掉五六天,剩下的时间不
是太多,要在很短的时间找出问题所在,并且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使它不至于再发
生这样的问题。一旦故障发生以后,我们的工作队的同志马上齐心协力分析原因,马上
就找出问题所在。并且针对这个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当时我们在基地有一个领导小组
,国防科工委的副主任,海军的副司令,分析了这些情况向领导小组汇报采取的措施,
也向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同意马上打第二发,所以这样就把这个信息传到北京来,
在听到这个情况以后,觉得问题不是太大,但是有的同志还是希望停一天,让他们多想
一点,会不会还有什么别的问题。这个问题提到我们那边去,一个方面时间比较紧,一
方面气候条件也慢慢变坏,所以我们建议还是马上就打。我们说现在具备发射条件并且
时机也比较好,我们决定马上发射。如果北京认为不合适,要停一天,我们服从命令。
最后听取一线的意见,同意发射。所以我们就发射了。这一次发射圆满成功。
主持人郭桐兴:太好了!
黄纬禄:工作队的全体人员还有参观的同志,他们有的是坐了大的舰船在海上。
主持人郭桐兴:当时发射的现场还有人在参观。
黄纬禄:对。我们打的方向是那个方向,参观的在这边。等到一成功,大家雀跃欢呼,
包括参观的人们一道鼓掌欢庆。
主持人郭桐兴:这也是您一生当中最开心的时刻?
黄纬禄:不仅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也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刻。
主持人郭桐兴:潜地战略导弹发射成功,它的意义是什么?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黄纬禄:潜地战略导弹因为能够从潜水艇上发射,潜水艇可以在水下航行,海平面就很
大,你活跃在大海里面,任意航行到什么位置,在天上发现潜艇的机会也不是很容易,
目前科学发展探测水下潜艇也有各种的手段。
主持人郭桐兴:是不是也标志着我们国家整个的科技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黄纬禄:对。另外就是国外就讲,中国现在也具备第二次核打击的力量。第一次打只能
打陆上的一些目标,水下目标打不了。中国收到陆上的信号马上可以反击,可以进行第
二次核打击。
主持人郭桐兴:通过您给我们介绍,让我们知道了我们航天界科技老前辈为航天事业的
发展,在几十年前做过那么艰苦的创业,做出那么大的努力和贡献,今天我们之所以有
神舟七号马上要发射,也是像您这样的航天界的老前辈艰苦创业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首先谢谢黄老今天给我们就您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还有您
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表示感谢,同时也预祝您健康长寿。
黄纬禄:谢谢!
主持人郭桐兴:谢谢您!
黄纬禄:这一点成就全是靠大家一道在一起完成的。不是靠个人来解决的。
主持人郭桐兴:最后我们感谢黄老今天就您的工作经历和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给我们
做了这么精彩的讲话。同时我们也感谢观众收看我们的节目,谢谢!再见!
d*****l
发帖数: 8441
2
元勋千古!
d*****l
发帖数: 8441
3
感慨的是这两年两弹一星元勋离世的不少啊。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老毛子当年欺负中国欺负的太惨了印度机枪国产化了么?
开发个喷气火箭混合发动机如何天地九重(十一)
中国火箭的技术差距比航发还大 (转载)重温老帖 -- 四个故事和一个强大的中国
经略太空为和平:中国开始研制重型运载火箭 (转载)没有钱学森,中国的火箭卫星核弹照样成功 (转载)
PLA巨浪导弹研发细节公开——新华网《勇士自疆场归来》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中星2A”卫星
此文大泻啊,先后研制成功东风二十一号甲、乙、丙、丁4个型号,完成了从核到核常兼顾,攻击固定目标到攻击慢速活动目标的转变,精度实现了ccp从几百米再到几十米的进步俄拟购中国数十亿美元精密元器件 打破西方垄断
所谓DF41不过是一个传说。中国大型固体火箭尚未出现过。 (转载)含着泪读完:让国人明白什么是真正强大的中国 zz
学导弹制导的能出国么对了,土共的大火箭搞出来没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黄纬话题: 郭桐兴话题: 导弹话题: 主持人话题: 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