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hanxi版 - 筷笼子里的勺子-从菜糈子说起前传
相关主题
从菜糈子说起——太谷的稀饭和咸菜 抱愧山西(3)
孔祥熙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0)续ZT
走遍山西 (12)——走过金太谷平遥牛肉
活着的清徐的葡萄太谷的饼
豪门国戚孔祥熙 (和BM是不同板本)最近看了'乔家大院'
夸特产晋商也避暑,休闲在山庄(图)
还有咱这有祁县的人吗?
抱愧山西(2)宁化府的醋,太古的饼,柳林的枣,平遥的牛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勺子话题: 米汤话题: 筷笼话题: 筷子话题: 太谷
进入Shanxi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y***c
发帖数: 676
1
看了《从菜糈子说起》一文,特意找了找文中提到的《厨房里的勺子》。该作者原文其
实是《筷笼子里的勺子》。
http://ourfolk.net/2011/01/07/4328/
筷笼子里的勺子
来自:ourfolk.net青马博客
作者:nokia2100
有关筷子握持位置的高低引来了意料之外的回复,令人在欣慰之余还有些许伤感。
每个春节,母亲会将筷笼子里的竹筷全部换成新的,深色的旧筷子换成了浅色的新筷子
,新年就这样来了(正月里只用新筷子,过了正月才逐渐新旧混合在一起使用)。一年
又一年,当筷子的颜色由浅变深,岁月的颜色也由浅变深。
沿用《字典里的厨房》的思路,翻查了网上汉典和康熙字典,筷,义同“箸”(筯
)。按照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解释,箸,饭㩻(危支)(攲)也。
㩻(危支)者倾侧意。箸必倾侧用之。故曰饭㩻(危支)。朱自清《背影
》结尾父亲来信中说:“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
去之期不远矣。”我对信中这个“箸”字记得非常清楚,大概是当时考过很多遍吧。投
箸、辍箸,拿着筷子欲言又止,或者筷子早早地搁在桌子上,席间的空气常常是压抑的。
古文里“匙箸”连用。光夹菜吃肯定不行(羹之有菜者用梜),还得喝点汤,勺子
就派上了用场。喜欢端着碗喝汤的dadishang会不会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呢?《说
文解字》解释说: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与包同意。本义指古代舀酒器,后泛指
有柄舀东西的器具。“勺”字顺时针方向旋转九十度,正好是一把勺子,里面盛有东西
。根据《考工记》的说法和段玉裁的注解,勺是木匠(梓人)喝水、喝酒用的器具,义
同枓、杓,作为计量单位,一升等于百勺。
太谷管厨柜叫“碗架”,家里的小碗架有些年头了,可能是父亲自己打制的,上层
搁调料,下层摆碗盘,筷笼子钉在碗架的外侧(冬天炉子搬回正房,筷笼子挂在木板房
门背面)。筷笼子是用一公分厚的木板榫卯在一起,长(高)近一尺,开口二寸,上宽
下窄,底部钻有小孔,贴着碗架外壁的那段高出开口二寸,粗略勾勒出蟠桃的形状。筷
子、大勺子(fue3zi,太谷话佛、福同音)、小勺子(调羹,匙匙,sher1sher)、漏
勺(罩篱zhao4lir2,捞面条用的;小学时写作文,父亲说是编罩篱,现在干的工作与
“编辑”接近)、锅铲(铁舌)、剔尖板(带把的木板或者钢板,小时候用来打乒乓球
)和剔尖筷子(钢制,tie1jie1,剔出来的两头尖的短面条,太谷管面条叫jie1jie1)
,吃完饭,洗干净之后,把水甩一甩,然后就插进筷笼子里去了。
家里的勺子大多是铝的,铜的有,少,还是奶奶传下来的,还有一把父亲用装修的
不锈钢余料剪切敲打出来的小勺子。米汤里的的勺子和菜锅里勺子大致是分开使用的。
熬米汤在太谷有一种说法,“锅儿不滚就下米”,意即操之过急。水还没煮开就把小米
下进去,煮出来的米汤清汤寡水,色香味俱无,即便下的是沁州黄小米也不会好喝。母
亲交代熬米汤,“舀上一勺子米”(小米不够或者价钱贵的时候会搭配一些大米,熬成
黄白相间的“二米汤”),拿碗或者瓢(瓢瓢,舀舀)舀点水淘两淘,把炉子抽开,等
水烧开了,下米,过半钟头,黄澄澄、粘糊糊的米汤顶着锅盖芳香四溢。再烙几张饼,
拌个凉菜,一顿晚饭有着落了。熬米汤时在锅里加一碗玉米面,就成了粘稠度更高的面
粥(gelao3lao3,和大家在平遥常见的考姥姥应该不是一回事),米汤和面粥对于有胃
溃疡病史的父亲来说是养胃的良药。
家里的锅铲不是用来炒菜的,而是小米饭(zhuar2,名词,kua1zhuar2,动词加名
词,kua1或近似于刮)或者大米饭的盛饭器具。盛饭的时候,先用锅铲将与锅壁相切的
一小部分铲下,翻到一边,这一口先不吃,相当于给满锅的米饭开了个口子。虽然我无
法解释这怪异的风俗,但习惯保留至今,自己用电饭锅焖饭,也是这样。同样黄白相间
的二米饭,吃起来挺香,小米饭偏硬,大米饭偏软,二者混合,相得益彰。我是在武汉
读书时才吃到了扬州炒饭,母亲炒饭常只用油、盐和葱花,偏咸的口味还原了米饭的清
香。偶尔也会用烩菜来热饭,和焖面的做法相近,也是把菜铺在锅底,饭铺在上面,盖
上锅盖小火慢焖,菜汤汁液由下到上沁入饭粒,控制好水分,不容易粘锅。后来母亲买
了电饭锅,吃大米饭的次数也多了,有时候因为忙活来不及做饭,也会焖米饭,搭配的
是白菜炖粉条,外加一小锅蛋花汤。(羊汤面或者清汤面不提了。)
说到汤,不得不提cai4(菜)xu3zi,米汤快熟的时候给锅里下面条,再切点青菜
丢进去,面条煮熟以后,把勺子放在火苗上热油,油热以后撒点儿花椒和葱花(
lan1diao1he1,蓝调和,一般说“调和”没有热油这个步骤),然后倒进锅里(一般会
先擦拭干净勺子底部,所以会把滚烫的勺子整个没入汤中,只听到哧哧的闷响)。因为
是面条和米汤的混搭,所以cai4xu3zi隔夜之后会非常粘稠,甚至像皮冻那样,我们哥
俩不是很喜欢吃,但父亲特别喜欢,究其原因无外乎养胃。用勺子热油,还会出现在拌
凉菜的现场。豆角、胡芹、土豆丝(片)热水烫熟之后,把带花椒的滚烫的油泼在上面
,这样做出来的凉菜可以吃两三天(与用凉的芝麻油或者橄榄油、色拉油拌出来的凉菜
口味大不同)。
凉菜吃多了容易上火,还是炒菜吧。先来段插曲。家里的铜勺是奶奶留下来的,母
亲常用它热油,结果烟熏油熬得黑不溜秋,奶奶看不过,拿过去用钢丝球擦得锃亮,母
亲当时说起还有点儿不好意思。Annie提到“姥姥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我奶奶也是,
对于东西尤其是好东西(其实又何止是东西)极为珍重。邻居范大爷退休前是太谷师范
学校的厨师,村里村外有人家办宴席(事儿圆),会把这几位会做饭的大厨请过去,范
大爷就会拎着自己的长柄浅瓢马勺过去帮忙。村里会做饭的大厨彼此都很熟悉,每回宴
席的后厨分工明确,菜谱贴在墙上,一日三餐,每顿吃什么由他们来定。村委会(大队
)的院子改建以后,一楼大厅专门来置办宴席,厨房、餐具、桌椅和大厅对外出租(以
前大多在自家院子里搭棚)。红白喜事当天,不管前面是欢声笑语,还是悲痛欲绝,到
吃饭的时候大厨们都会张罗着客人们吃好喝好,上学的孩子单独坐一桌,并提前上菜上
饭,怕给耽误了。
电影《料理鼠王》里那个笨拙的年轻人在厨房实习,掌勺的大厨四处刁难,还好有
精通厨艺的小老鼠帮忙,成就了一段美味佳缘。我不是海沫、小禾那样的美食家,只会
做寥寥可数的几个家常菜、几种面条,于是曾梦想有一只料理鼠王来点石成金、点菜成
羹、点米成饭。母亲做好饭菜,用勺子舀一点儿汤出来放在嘴边尝一尝,有时候会喊我
们(包括父亲)过去尝,然后我们把脖子伸过去,母亲把勺子递到嘴边,轻轻地尝一口
,“咸了”,“淡了”,“酸了”,母亲综合各方意见,决定添加什么调料。腊月底做
过年时候吃的大餐,母亲会跑去前院把范大爷请过来,现场教学。看着范大爷颠着大勺
炒菜、端着马勺尝汤的动作,我由衷地感慨:这才是大厨啊!
因为山西以面食为主,所以即便是五六岁的小孩也很早就学会用筷子,对我来说,
换筷用勺(调羹、匙匙)是大学以后的事情(高中食堂提供过水面条和米饭,但我自带
了干粮,晚上去食堂打点米汤回来泡烙饼吃)。喝老豆腐、喝元宵还有抱着半个西瓜的
时候,手里才多一把小勺子。因为“举箸提笔,诸多不便”,于是要给老人和小孩喂饭
、喂药。
我不是球迷,因此最初听到足球比赛里的“勺子点球”不明其里,难道是用勺子把
球扔出去?后来看多了比赛才明白是弧线球,但这个勺子的难度和美感令人推崇,也令
守门员防不甚防。
dadishang的老乡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看来,瓢就是用来喝水的。根据字典解释,瓢,瓠的一种,把葫芦对半剖
来,实际生活中正是如此,舀水、舀面,都用这半个葫芦。抄一段《庄子》里的对话当
作结尾吧。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
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
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
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
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wh
发帖数: 141625
2
最后一段古文看得糊里糊涂……哈哈。赞!

【在 y***c 的大作中提到】
: 看了《从菜糈子说起》一文,特意找了找文中提到的《厨房里的勺子》。该作者原文其
: 实是《筷笼子里的勺子》。
: http://ourfolk.net/2011/01/07/4328/
: 筷笼子里的勺子
: 来自:ourfolk.net青马博客
: 作者:nokia2100
: 有关筷子握持位置的高低引来了意料之外的回复,令人在欣慰之余还有些许伤感。
: 每个春节,母亲会将筷笼子里的竹筷全部换成新的,深色的旧筷子换成了浅色的新筷子
: ,新年就这样来了(正月里只用新筷子,过了正月才逐渐新旧混合在一起使用)。一年
: 又一年,当筷子的颜色由浅变深,岁月的颜色也由浅变深。

l*r
发帖数: 79569
3
所有的乡版你都逛啊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后一段古文看得糊里糊涂……哈哈。赞!
1 (共1页)
进入Shanxi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宁化府的醋,太古的饼,柳林的枣,平遥的牛肉……豪门国戚孔祥熙 (和BM是不同板本)
哥们眼中山西三大饼夸特产
太谷饼真的化肥味太重了还有
揪片抱愧山西(2)
从菜糈子说起——太谷的稀饭和咸菜 抱愧山西(3)
孔祥熙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0)续ZT
走遍山西 (12)——走过金太谷平遥牛肉
活着的清徐的葡萄太谷的饼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勺子话题: 米汤话题: 筷笼话题: 筷子话题: 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