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TrustInJesus版 - 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基督教气息与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 zt
相关主题
发包子想听听基督教对于大灾难的看法
时间简史 - 我们的宇宙图象福音与当地文化
《荒漠甘泉》4月24日基督徒就这么遭人唾弃吗?
奥古斯丁《忏悔录》卷二 2读经笔记:创世记1
关于圣诞老人Santa Claus伊斯兰教简介(转载)
我对基督信仰观点的变化其实我是很尊重一些基督徒的
圣经哪里提到三位一体了?zz一个常识反驳myelsa对地狱的误解
范学德:基督徒不能谈政治吗?zz再次发(原创)---你们和我们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安徒生话题: 上帝话题: 基督教话题: 童话话题: 作品
进入TrustInJesu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n
发帖数: 1267
1
专家博客
空间首页 登录 注册

文学翻译之窗
架设心灵桥梁 促进社会发展
个人门户 博客 相册 个人资料

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基督教气息与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梁志坚)
—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基督教气息与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
摘要:通过对安徒生童话进行简要的赏析,探讨了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基督教气息和安徒
生本人的基督教情结,而这正是长期以来被忽略并导致中国读者对安徒生童话作品误读
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安徒生 童话 基督教文化
Influence of Christian Culture upon Anderson’s Literature Cre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rief appreciation of some fairy tales by
Hans. C. Anderson,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hristian culture
upon his literature creation that has long been neglected with the result of
misinterpretation of Anderson’s works by Chinese readers.
Key Words:H. C. Anderson; Fairy Tale; Christian culture
安徒生(Hans C. Andersen,1805-1875)是闻名世界的丹麦童话大师。在其一生中,共
发表了168篇童话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已译为多种文字的文本。2005年是安徒生诞辰
200周年,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在中国,安徒生这一名字及其作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通常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具有充
分民主主义的和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将安徒生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主题,一是对上
层统治阶级丑恶本质的深刻揭露与批判,如《皇帝的新装》;一是对下层劳动人民悲惨
命运的深刻同情,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然而安徒生童话作品中浓郁的基督教气息和
强烈的基督教意识以及安徒生本人虔诚的基督教情结却往往为国人所忽略,有时也因此
导致了中国读者的误读①,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经历了译者的“再解释”赋予了新的
意涵②。
一.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基督教倾向
安徒生的童话中,主祷文、赞美诗等基督教特有的词汇有着惊人的重复率,个别作品甚
至直接摘录圣经诗句以结构情节,具有强烈的基督教意识与气息,表达着安徒生的宗教
情怀和宗教理解。在他的童话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宗教信仰的故事,包括有《在辽远的
海极》、《老上帝还没有灭亡》、《墓中的孩子》、《沙丘的故事》、《红舞鞋》、《
踩着面包走的女孩》、《钟渊》、《沼泽王的女儿》等等。
在《在辽远的海极》中安徒生以“北极”来象征人生的目的或意义的追寻,在经历多年
的航行以及恶劣环境(比严冬还要寒冷的冬天)的考验之下,仍然没有发现其目的地——
陆地和海的界线,人类的意志和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被侵蚀殆尽;此时,人们自然而然
就会去想:这样的航行(人生)有何意义?我当初为何要选择这一航行?为何会遭受这些
折磨、困苦与伤痛?上帝为何要如此待我?在这种感受下,自然而然会去寻求宗教信仰
的力量与慰藉,尤其是在基督教化西方社会,寻求上帝的指引与安慰可以说是一个必然
的途径。此时,圣经的话语通常能够提供极大的安慰,如同安徒生在作品中所提及的“
我展开清晨的翅膀,飞到海极居住,就是在那里,你的手必引导我,你的手,也必扶持
我!”③这是多么大的心灵慰藉啊!于是,疲惫的身体与心灵经过精神的充电后,作品
中的年轻人满怀信心与希望闭起眼睛睡着了并且做了一个充满了幸福的美梦。在梦中,
一切的美好与幸福都实现了。在这里安徒生热忱地歌颂了上帝——这也是他儿时在笃信
上帝的父母影响之下的信仰之展现。”雪屋里是一片漆黑,但是他的头底下放着圣经,
他的心里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在这海极的地方’,上帝在他的身边,家也在他的身边
!”对安徒生而言,上帝不是抽象的“神祗”,而是信心和希望的化身!
《老上帝还没有灭亡》的主题基本上与《在辽远的海极》相同,在遇到生活的磨难和困
苦时,上帝是一个可以给人予安慰的“神”。故事的开头安徒生借着描写“礼拜天的早
晨,射进房间里来的阳光是温暖的,明朗的”告诉生活艰难的人民:尽管物质生活是如
此的恶劣,但我们的日子仍然是美好的。但故事中的男主角已被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
气来,甚至几次想结束“这个愁苦而无望的生活”。幸好,男主角有个聪慧的妻子,她
借着与男主角的对话,诱发了丈夫心底仅存的一丝对上帝的信仰,进而确认上帝仍未死
亡。在当时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任何宗教信仰,实在很难有任何
生存下去的意志,更不用说向往未来了。
《墓中的孩子》这一故事一开始即铺陈哀伤的气氛——父母最疼爱的独子死了,身为父
母自然难以接受这样一种事实,尤其是母亲。虽然尽心照顾,爱子仍撒手人寰,真是情
何以堪!她留着泪说:“‘即使是上帝,也不能把我的宝贝儿子夺走。’”于是,“在
痛楚中她离开了上帝”,最终死神带她去找死去的儿子。上帝借着儿子之口告诉她:“
‘您不会忘记您的两个女儿吧,他们都需要您!’”母亲若有所悟,发觉了自己为了死
去的孩子,差点忘了活着的家人。经过这一夜,她终于放下了对死去孩子的执着,跪下
祈祷着:“‘主啊!原谅我!请赦免我想要阻止永恒的灵魂飞到你身边的罪行!也请原
谅我忘记你赐给活着的人在世界上需要完成的义务!’”此后,母亲又恢复从前的样子
——丈夫心目中温柔能干的妻子。
《红鞋》则是一则充满宗教意味的童话。宗教在西方是极受重视的一环,尤其对于贫穷
的家庭,更是他们心灵的慰藉,因此,信仰上帝时必须虔诚而无杂念。故事中的女孩,
从小生长在贫困的家庭,能够拥有一双鞋子对她来说是一种奢求,但当她终于拥有一双
新鞋子时,虽然满足了她内心的渴望,却也遭受许多的折磨和痛苦。当她穿上鞋子,满
足欲望时,一件件痛苦的事件不断发生,她的双脚不停地跳着舞,好像整个人被控制住
似的,直到她断绝欲望,要刽子手砍掉她欲望的来源“红色的舞鞋”时,才停下脚步,
不受舞鞋所控制。但在面对这些欲望时,小女孩害怕了,就在她面对困境,找不到任何
出路的时候,她寻求上帝的帮助。等到她的内心已经断绝了杂念,思想已经净化,她才
得到“宽恕”,她的心灵才得以平静,不再受外在所控制,获得身心的解脱。
《最后的一天》这则故事叙述了一个人活在世上的最后一刻,他一生的功与过,美与恶
,就在这一刻,他的灵魂都要上帝面前做个交代。故事中的主人翁,是个“所谓严格的
信徒”,上帝的话,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法律。就在他即将面临死亡时,这个快死的人一
生所经历和做过的事情,就像巨大沉重的浪花一样,向他身上涌来。在这样的一个时刻
,罪孽深重的人会害怕得发抖,而虔诚的人就像一个孩子似的信赖上帝,但这个死者却
没有孩子的心情,也不像罪孽深重的人那样颤抖,因为他知道他恪守教规,天将为他打
开慈悲的大门,而且要对他表示慈悲。事实却不然,这个死者以为他能够进入天国,因
为自己是个恪守教义的人,然而他同时也是一个骄傲、残酷的人,在他身上看不到基督
教教义“和睦、爱和慈悲”。因此,当天国的门打开,一道强烈和锐利的光芒,迫使他
不得不向后退,同时灵魂也颤抖起来,理解到他以前从来没有觉察到的东西“骄傲、残
酷、罪过的重负”与“慈悲”差距很大。于是他不断地往深处坠落下去,直到上帝的爱
充满灵魂的全身,才把他托了上来。
安徒生对基督教的信仰在这里得到真诚的表露,他的信仰与一般人不同,并非严格遵守
教义即可,而是“和睦、博爱和慈悲”。而且他认为人的灵魂,永远是神圣、幸福、善
良和不灭的,因为太空中处处都是上帝的天国,上帝的爱充满了灵魂的全身。
《一点成绩》 是安徒生在嘲讽那些整天只会批评,却什么事也不会做的人的一篇小故
事。作品虽非刻意铺陈宗教理念,却藉宗教信仰里的人物点出作品的主题。安徒生认为
上帝在评判一个人的成绩并非那些所谓的成就,而是存乎心里的那种真诚行善、乐于助
人和关心别人苦难的良知。故事里圣彼得提到两个人,一是老妇人马格利特,二是老大
砖匠,无疑是安徒生赞许的德行,这两个人都真正展现出德行,老大看见老妇人苦于屋
子的残破,因此便把所有的碎砖给了她,此外还有一些整砖,东西虽微不足道,却可以
使老妇人建起一间可避风雨的小屋。老妇人更了不起,愿意贡献自己全部——生命以解
救即将遇难的人们。
故事中老大砖匠的碎砖和老妇人救人的稻草,在常人眼中,均为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但
在人需要时,却是最可贵的。究竟是什么使碎砖和稻草变得可贵的,那便是一颗救人于
苦难的心。纵观安徒生的作品,对宗教认同的是:善行、关怀、宽容,和爱。因为有爱
可以表现出善行,对周围的人给予关心,甚至对施恶行于我们的人,只要我们以爱取代
心中那憎恶的感觉。
人间充满疑惑与冲突,以致使人们看不清自己的脚步而迷失方向。在《犹太女子》这个
故事中,主角就是这么一个尴尬的角色。她听从母亲的安排,不得不拒绝基督教的教义
,然在内心中却有一个声音鼓励她接受基督。但在恶劣的环境下她不得不放弃,因为“
尊敬父母”也是全能的上帝给她的指示。
“每个礼拜天教堂的风琴奏出音乐,做礼拜的人唱出歌声。这些声音飘到街上,飘到对
面的一个屋子里去。这个犹太女子就在这屋子里勤劳地、忠诚地做着工作。‘记住这个
安息日,把它当作一个神圣的日子!’这是她的信条。”
显然安徒生想告诉读者的是:真诚的信仰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至于形式是可有可无的
。教堂里聆听圣乐,诚心祈祷的人们与在水沟旁辛苦工作,却诚心与上帝沟通的犹太女
子并无分别,只是身处的地方不一样罢了。只要坚定信仰,仰望圣诗与风琴的低吟,耶
稣的信息都可以飘进每个人的心里,给人予平静。然而犹太女子虽得到真诚信仰的启示
,却无法摆脱童年时父亲给她的信仰枷锁,对她而言,《新约》仍是一部禁书,为什么
不能接受基督教义是她心中最大的迷惘与渴望。然而人可以欺骗别人却无法欺骗自己;
所以犹太女子一再受到痛苦的折磨,因为她放弃作她自己;所以活在痛苦的深渊当中。
因此安徒生在文末点出了其所要:宗教只是人为的一种限制,真正的信仰是行出来的,
而非局限在小小的宗教框架之中;毕竟“阳光照在基督徒的墓地上,也照在墙外犹太女
子的坟上”
信仰基督教的人将食物视为上帝的恩赐,用餐时都会先作祷告。食物来自于大自然,土
地、阳光、水都是上帝慈悲的化身,人和万物都是上帝的子民,皆为上帝所造,彼此体
内都有对方,所以我们对世间万物都应存有敬爱之意。在《踩着面包走的女孩》的故事
里,女孩对食物的不尊重,是表象的(外显行为),但爱的泯灭,才是她沦入沼泽的真
正原因,她沉了下去,陷得越来越深直到她完全沉没,剩下的只是一个冒水泡的黑泥坑
。这里的沼泽其实是欲望、贪婪、憎恶、傲慢等的组合体,而故事之所以成为故事,在
于意涵的形象化,因此以许多丑恶的事物来表征抽象的概念。当夫人对小女孩说:“你
一定得找一天回家去看看你的老父老母,小英娥!” 她的女主人对她说道。“这里有
一大块小麦面包,你可以拿回去给他们;看见你他们会很高兴的。”因此夫人希望小女
孩能将爱施与她的双亲,而小女孩并没有这样做,她选择将面包丢弃,(同时也是对“
爱”的丢弃)。当一个人的心中的爱被傲慢与欲望取代时,也就成为安徒生认定的“沉
入沼泽中的人”了;就如同圣经箴言第十六章第十八节所言:高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
跌倒以前。而沉入沼泽的小英娥,起初并不能找回爱,因此她将一切的不幸归咎他人,
所以暂时还不能脱离自己为自己筑的沼泽,直到有一天她感受到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给予的关怀时,她才真正感受到爱。这个故事主要阐述安徒生一直想表达的主题:关心
世上每一个人。小女孩不愿见到小英娥受苦,而给予祝福,成功的感动了天国的天使,
也感动了小英娥。因此小英娥放下了骄傲与憎恶,成了一只喜爱助人的小鸟,随时随地
帮助其它伙伴。
这些故事基本上是在反应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以及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如何以基督教信仰
来看待并加以克服。此外,安徒生的童话作品还有诸多之处演绎着安徒生对基督教的信
仰与理解:
基督教中最原始的蕴含就是“爱和奉献”,再也没有比耶稣为拯救人类在十字架上牺牲
自己的生命的爱更伟大。这种基督的牺牲精神深深地烙刻在安徒生的精神世界里,并体
现在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因此,美丽的海的女儿,为成全他人而放弃了自己的三百年
生命;柔弱的爱丽莎,忍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编织坚硬的荨麻背心以救出自己的
哥哥;小小的格尔达穿越白雪皇后的寒冷宫墙,用温柔和爱融化加伊冰冻的胸膛。
上帝是万能的,有着神奇的力量。凭着对基督教的信仰,沼泽王的女儿脱落了难看的青
蛙皮,获得美丽的人体,因为上帝的仁慈和爱,踩着着面包走的女孩小英娥,从沼泽回
到了温暖的人间。安徒生要让读者相信,上帝的力量能使“沼泽地里的芦苇和草都能开
出花朵”。
上帝是幸福和理想的归宿,仁慈的上帝是快乐和幸福的最高体现,人间的一切贫苦都可
以寄托在上帝身上,上帝带给人们慰藉和希望,卖火柴的女孩和她的祖母一起,飞到没
有寒冷,也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地方去了——她们跟上帝在一起。
当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也不乏揭露和抨击那些道德卑劣,行为龌龊的主教牧师,但这
并不表明安徒生的上帝的信仰的虔诚,就如《十日谈》中对教会司职人员的嘲讽并不降
低薄伽丘对基督教的虔诚。
二.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
安徒生童话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基督教倾向,既是因为基督教对西方文学艺术无以回避的
影响以及宗教与儿童文学题材的关系的密切相关,更是安徒生本人虔诚的宗教信仰在其
童话作品中的映射。
远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社会就与基督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基督教思想渗透到西方社会
各个阶层、各个角落,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进程、民族的心态、风俗和社会道德规范。
基督教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表现社会生活的各种
矛盾、人世间的众生百态,西方文学必然会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作家在
基督教的环境中诞生、成长,宗教就时刻围绕在他的身边,渗透到他的灵魂深处。在西
方文学作品中写不到宗教生活,看不到宗教意识,那是不可能的。基督教对西方文学艺
术的影响源远流长,影响着西方人文艺术精神的方方面面。哲学、宗教是社会的最高指
导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受哲学、宗教的指导,同时也是哲学的基础和表现
。(张岱年, 1995:433) 文学、宗教都同属于文化范畴,而且哲学、宗教指导着文学的
思想、世界观和道德标准,,构成文化的基本精神与要素,成为文化发展的内在源泉,
再反过来影响着文学的创作。但丁的《神曲》,米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
》,班扬的《天路历程》等许多优秀作品都与基督教文化密切相关。而斯达尔夫人(
Madame de Stael,1766-1817)在《论文学与社会制度之关系》(1800)一书内,把欧
洲文学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两类。北方文学乃指英、德及斯堪的纳维亚文
学而言,以奥辛(Ossian—— 古爱尔兰诗人)为鼻祖。……北方文学重情感及灵魂的
痛苦,阴霾如北海的天空。西方文化有两大思潮。一源于希腊之理性的个人主义,重现
实生活及知识的追求;一源于希伯来之情感的救世主义,重未来生活及灵魂的得救。前
一种思潮影响了南方文学,后一种思潮浸润了北方文学。……北方文学是基督教的。(
李赋宁,1997:1)
其次童话题材往往与宗教密不可分。基督教无疑与西方儿童文学关系最为密切。儿童文
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文学是对社会现象的形象反映,是文化的综合和外在表现形式,
而文学中的儿童文学以其明显于其他文学种类的道德、教化功能和作用证明自己是无法
回避文化特性所给予的深刻影响,其民间传说、童话、故事等无不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
的产物。最初的儿童文学是以口头形式流传,渐渐地其普及面超过了区界、国界,从而
使不同区域、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而不同地域、国界的儿
童文学由于讲述、汇编、创作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因此便不自觉地将某种生
活习俗、宗教、政治、社会等对他们的影响融入其中,使作品呈现出或明显或隐约的本
土文化特色,这些特色无论在中西方的文人创作还是民间流传之作里都很突出。叶君健
说在西方很长一段时期内,宗教教义的宣传成为儿童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主题思想,甚至
到了安徒生时代,这种宗教思想的残余也没有完全消除。(叶君健序,1989)
更重要的是安徒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圣经对其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就安徒生个
人而言,他是个虔诚的信徒。我们完全可以从安徒生本人的自传体悟到安徒生对基督教
信仰之虔诚。
《我的一生》作为安徒生的自传,完成于他五十周岁(1855年)之际。这部作品不仅记
载安徒生本人曲折坎坷的奋斗经历,也描绘了安徒生在欧洲各国游历的经历。难能可贵
的是,安徒生绝不单单谈到自己传奇性的经历,而是自觉地把自传,作为他全部作品的
注解。这部作品中,安徒生充分谈到了他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
安徒生的父母笃信上帝,在这种耳濡目染之下安徒生从小就将上帝当作自己灵魂的庇护
者。九岁时的一次遭遇,使得他对上帝信仰更加虔诚。在他的自传中,安徒生写到:
到了收获季节,妈妈有时带我一起到田里去捡麦穗。跟着她,我感觉就像《圣经》里的
路得在波阿斯的田里拾麦穗。一天,我们遇到了一位以性情暴烈远近闻名的农场管理者
。眼见他手里拿着吓人的鞭子走过来,妈妈和其他人赶紧跑开了。我光脚穿着木屐,匆
忙间鞋也掉了。麦秸扎脚,根本跑不快,落在后边。他追上来,抓住我,举起了鞭子。
我紧盯着他的脸,不由自主地喊道:“上帝正看着你,你竟敢打我!”——没想到,这
个严酷的男人竟一下子变得和善起来,他拍拍我的脸,问了我的名字,还给了我一点钱
。我把钱拿给妈妈看时,她看着别人说:“我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可真是个奇特的孩子
,人人都对他好,连这个坏家伙都给了他钱。”我在虔诚和迷信中长大……(安徒生,
1983:11)
自传中安徒生还回忆了自己在14岁受坚信礼时一段往事。这件事安徒生留下永难泯灭
的回忆。他写道:“在我受坚信礼的时候,靴子在地上发出吱咯、吱咯的响声。这使我
很得意,因为这样,做礼拜的人就能听得见我穿的靴子是多么的新。但忽然间感到我的
心不诚。我的内心开始恐慌起来,我的思想集中在靴子上,而没有集中在上帝身上。关
于此事的回忆,就促使我写出这篇红鞋。”(叶君健,1992: 110)安徒生的这一表白
本能地流泄出“他对上帝的满心虔诚”(韦苇,1991: 162),即信仰上帝时必须虔诚
,不能有一丝的杂念。
在《我的一生》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安徒生不单单在十四岁、刚离开自己家乡到哥本哈
根的时候,跪在地上祷告。到了二十岁时,他写的日记,还是充满了对上帝的祈求和感
恩。哪怕到了四十一岁时,他的作品集要出版了,他还是祷告他的上帝帮助玉成此事。
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安徒生都会祷告祈求上帝,这可以给他勇气和依靠,因为他深信自
己是特别蒙受上帝祝福的孩子,也深信在任何苦难困苦的背后,都会产生美好的结果,
那位有情的上帝,在掌管他人生的明天。这种信念,使得这位敏感、内向的诗人,对人
生之未来、世界之明天,都充满了信心和盼望。
不仅如此,安徒生写自传的一个基本视角本身也是基督教信仰。他多次提及自己写这本
自传的目的就是:“我一生的历史将向全世界表明──有一个亲爱的上帝,在指引著万
物去获取美好的一切。”(安徒生,1983:1)“我整个一生中,无论是光明的日子,还
是黑暗的日子,其结果都是美好的。它好像是在一条固定航线上向某个知名的地点进发
──我在掌舵,我已经选择好自己的道路,而上帝掌管著风暴和海洋。”(安徒生,
1983:320)“生命的自白对一切高尚、善良的人来说,有一种神圣的忏悔的力量。”(
安徒生,1983: 480)
当安徒生成名之后,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上帝可以指引不同的方向。不管发生什
么事,对我都是美好的。这种信仰,牢固地扎根在我的心中,并且使我快活。” (安
徒生,1983: 320)“我觉得我是个走运的孩子……生活是乐事,公开地充满信心地信仰
上帝和人类是乐事。” (安徒生,1983: 320)
正是因为对上帝的虔信,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浸浴在圣经的灵感之中”,(保罗·亚哲
尔,1992:180)演绎着安徒生对基督教的信仰与理解。
注释:
① 参见拙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之死的再解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年2期。(待发)
② 参见拙作《意识形态制控下的安徒生童话译介》,《中国翻译》2006年1期。
③《圣经·旧约全书·诗篇》第139篇第9至第10节。
1 (共1页)
进入TrustInJesu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再次发(原创)---你们和我们 (转载)关于圣诞老人Santa Claus
周末拉,换一种风格-赞美之泉 我要向高山擧目我对基督信仰观点的变化
[灵命日粮]定睛永恒圣经哪里提到三位一体了?zz
读经问题:创世纪第三章范学德:基督徒不能谈政治吗?zz
发包子想听听基督教对于大灾难的看法
时间简史 - 我们的宇宙图象福音与当地文化
《荒漠甘泉》4月24日基督徒就这么遭人唾弃吗?
奥古斯丁《忏悔录》卷二 2读经笔记:创世记1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安徒生话题: 上帝话题: 基督教话题: 童话话题: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