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7025 | 1 同净兰若的四月阳春,玉兰含苞初绽,野鹿、火鸡徜徉绿野。一次「佛随念禅七」课间偷闲外出,天地豁然开朗,感觉步履轻松如云,一种澄澈的喜乐油然而生。大自然的繁盛,从一个平静的「视窗」涌进,心不加区别概然收纳,自守一片轻安。
我意识到,经两位师父的调教,我坚固的染著之心,出现了一点软化迹象。这应是密集禅修期在师父加持下的一种特殊体验,只是收摄六根后不期而至的良性反应而已,我不敢有丝毫窃喜、自满。几乎可以断定,离开禅堂之后,又将故态复萌,落入各种困缚之中。
回到都市尘嚣,重归朝九晚五的繁琐,带刺的汽车喇叭、不好看的脸色、埋怨的声音纷至沓来。令我惊奇的是,一切都似曾相识,但分明变了模样。以前的反应是,竖起一道「正念」的盾牌,诸如默念「愿此善士没有痛苦」,提醒自己「随缘尽份」,用以抵御、消化迎面而来的袭击。现在发现,已不必举起盾牌,因为只觉得一阵轻风吹来,又飘去,知道有点冷,但不会侵入肌肤,引起寒颤。
再瞻前顾后,想想那些无可奈何、祸福难料的人与事,原来驱之不去的忧惧、不安,已由一片阴霾悄然变成一道薄雾。睡眠明显趋于安稳,即使有梦境,色彩也明朗起来。
学佛几年,从不曾在短短几日内经历如此大的身心变化。回味两位师父言传身教的点点滴滴,不禁感叹真是卓越罕见的医生,怀慈悲大爱赠殊胜法药,用妙心圣手治三毒五盖\。
回想接触佛法因缘,既有义理的概念作用,又有信仰的朦胧感召。后来两者都在强化,但总觉中间有一道隔膜阻挡。是佛随念,将它们熔铸一体,诱发出新的能量。
禅七讲堂上,开印师父细数佛陀十大功\德,正本清源的解析、声情并茂的描述,引领我们穿越2500年时空,走近灵鹫山。师父带来的那尊冰清玉洁的佛像,眉目仪态变得越来越生动,无上的天人师,分明在关切、垂注著我们,散发出无尽的慈悲和智慧。
修习时取像闭目,影像难以持久,但功\德名号的声音和对佛陀业绩的感念之情不时充盈全身。恍然间觉得自己化为一个渺小生命体,依靠著伟岸的佛陀。当然离佛陀的「本怀」还很远,但对佛陀胸怀的宽广无际,多少有了真切的感受。
开印师父的禅修指导,远非循循善诱所能形容。首先是对佛教流变、经藏大海条分缕\析,阐示法义鞭辟入里,经常振聋发聩,令学员茅塞顿开。另外,答疑解惑犹如犀利的手术刀,对实修的大小障碍、疑难杂症,都能精准下手调治。显示了融通南、北传法脉的深邃博大和随方解缚的善巧机用。
开印师父传授方法后,开照长老「接力」开示,教我们如何念念向佛,护心调心。他以慈悲、睿智和幽默,指引我们真实用功\、一生修行的不二途径,展示增进善业、积累福慧资粮的「秘密」。讲台上妙语连珠,学员们心潮澎湃,长老常常嘎然而止,「时间到!」,全场响起一片「Sadhu.... Sadhu.... Sadhu.....」的感激之声,这时有人已经泪\雨滂沱。
两位师父北美弘法,将回南洋结夏安居,我何时再能亲炙聆教不得而知。只知道「佛随念」在心,犹如师父在前,修行有了榜样,有了护卫。唯有精进不息,才对得起师父拳拳苦心。
文/王勇
~~~~~~~~~~~~~~~~~~~~~~~
~~~~~~~~~~~~~~~~~~~~~~~
我在这个禅七里是个小学生,因为从小到大身边没有任何人跟我谈过佛,佛法,连烧香的都没有。里程碑的一步是从一年多前,第一次造访庄严寺,一位不知名的师姐塞给我一盘净空法师的《和谐拯救危机2》,我观后心中如动数次大手术,从此被“领进佛门”的序幕缓缓拉开。
我紧接著参加了庄严寺的三天寺院生活体验营,三天后,平生第一次不想回家,皈依的感觉ready.
我一直实践著不断超越自己,不停学习,不断把自己变得更好的人生意义,可是心中总有一块空白无法填满。我不停的寻找,困难是我不知道我要找的那个东西是什么。遇到了佛法,我知道我再也不用出去找了,因为我已经找到了这世间最美,最好,最圆满的东西,真可谓“朝闻道夕死可以”。
由于自己非早9晚5的工作性质及同时又在读一个master program, 上一次坐在蒲团上还是去年11月开印师父在兰若带慈心禅,我的大部分佛学阅\读也都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完成的。不过再过几个月我的学业就会告一个段落,会赢回更多的个人时间来修习佛法。
师父,上次回去后,我把您教的慈经加在每天早上的礼佛中,读著读著,就背下来了,现在又添加了无比殊胜的佛随念,还有开照长老指示的每天睁开眼睛就要念三皈依,并可在每日的任何场合用佛随念摄心,我又长进了几招,谢谢师父们!
在这次禅七中,我在理论上学到并听闻了好多新的佛法知识,做人也得到了多次反醒自己的机会。
二位师父知识经验广博,字字珠玑,随处洒落的wisdom nuggets让学员们赞不绝口。
开印法师将方法,义理切成次第的小块喂给我们,那么的严谨,力求准确;每当我们还有疑惑,他就索性把它们掰得更碎。这些好多看似平淡无奇的字面描述被他融会贯通而轻而易举的展开,听得我如痴如醉。师父的智囊系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总是适时地将生活中诸多细节,做人常识揉进来,然后丝丝入扣地将它们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开照长老面对我们几十个人就像面对一千个观众一样地重视,将苦口婆心喻教于无限的机智,灵活与轻松中;功\力,经验了得。长老从宏观上精准的调整著我们的焦距,仿佛能够感知我们的苦乐。在我摸不著门的时候他知道,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知道,在我找到对的感觉时,他也知道;总是蜻蜓点水般的点到痛楚。他叮咛的四件事情,每天都加进新的内容,鼓励,看问题方法。
长老那么样地强调正知,正念,这是佛法独有的。
长老既是一位天赋的演说家,也是一个歌唱家。
头两天我很frustrated, 觉得自己跟佛陀之间隔著太多的layers,没有任何connecting的感觉;真的让我念观世音菩萨,我可能马上受用。晚上问自己,我明明是信佛的啊,怎么感觉著我的这个信不是师父们说的那个的信呢?师父们的开示又一次适时地拉了我一把,原来自己目前的念力就好比一个小孩,时常需要在扶持与引导下调整。到了第六天,阳光般暖融融的感觉海浪一样整个下午拍打著我,这个对的开始来了。我觉得修习
佛随念是在打一个巨大的地基,而它承担起来的可能是一个百年大计,如果用时间略加比喻的话。
另一个tiny的长进是我的左腿跟上了一直领先的右腿,都可在姿势正确的前提下无扰地坐上一个小时,发展平衡。
开印法师有一次开示时说,应当把亲情化为菩提。我找到了这个世间最好,最forever的东西,也找到了我能给我的亲人们的最好礼物。
夜深人静,佛随念巴利文的唱诵调子又一次弥漫著我,耳边响起了王岷师姐的摇铃声,有东西从脸上滚落下来。
愿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三宝中相见!
文╱刘岩
4/18/2011 夜
~~~~~~~~~~~~~~~~~~~~~~~
~~~~~~~~~~~~~~~~~~~~~~~
从同净兰若下山已有数日,Iti pi so bhagava…的旋律却还萦绕在胸,也会时常不经意地溜到嘴边。这吻合了去年底修习“慈心禅”的经历,以及在法鼓山象岗道场净土念佛的体验。我本来是修安般念方法的,在家禅坐完全是观呼吸,从未想过要念佛或念佛。然而,这三次的禅修竟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自去年随开印师父修习“慈心禅”回来后,慈经中的句子 -- 当然是与我最相应的那几句 -- 就再没从脑海中消失过,它们总会在我自觉和不自觉间冒出来,觉得自己的心有变得柔和的趋势。更有趣的是,去年在不明究里的状况下,冒冒失失跑去象岗山参加念佛禅五。前两天实在痛苦 -- 我本无意来念阿弥陀佛嘛。渐渐的,我也能声音或高或低地随著大家念佛号了,但身心总觉得与念佛法门不甚契合。想不到下山后,阿弥陀佛的
佛号却好像驻在了脑中,挥之不去。躺在床上念,提脚走路念。突然间,有种被佛号笼罩住的感觉。记起一位同修的话∶听闻佛法,即便听不懂,也先把种子种下。想必这该是粒佛种吧。
这次随开照,开印两位师父参学“佛随念”,意念佛陀的种子似乎培植得更好。在此,我要先深深地向两位师父顶礼。他们是杰出的,无与伦比的播种高手。有幸我坐在禅堂第一排,抬头仰望佛像时,师父们的身形自然映入在我的视野。由于他们的言传身教恰恰符合我所理解的佛陀功\德,于是我开始从他们身上捕捉佛陀的影子 -- 毕竟,释迦牟尼佛于我来说总有些遥不可及的模糊感。可师父们就在身边、在眼前、在耳畔。他们知
识渊博,法理精深,就像是 “正遍知”; 随机逗教,循循善诱,又好像是 “天人师”。师父们对日常生活的洞观深察如同是“世间解”;他们的言行举止又帮我了知 “善逝” 的涵义。有了这种联想,渐渐的,世尊佛陀的形象开始在我的观想中清晰生动起来。我感觉那尊纯净的佛像恍然有了生命,可以亲近了,不再似我以往感觉的,佛陀如同神话人物,遥远而不真实。这种感应真的好奇妙,倏然间,同净兰若内的其他佛像也
都栩栩如生,活了起来。我发现,门庭前的浴佛有著饱含意味的双眼,斋堂里的那尊谦恭柔和,教室里的那座则安详散发著智慧。师父说,学习“佛随念”有助剔除五盖\中的“疑”,而我一直是“疑心”重重。所以,经过如此把佛“人性化”,我似乎可以用身心去触摸佛陀的一些功\德了。我猜想,对于“信根”不甚具足的人来说,对佛陀先产生亲近感,真实感有助于“信念”的萌生增长。
另外,我还体会到,与安般念相比,“佛随念”和“慈心禅”都能令人产生雨露滋润的感觉。以往我曾一味枯\坐蒲团,费力地观呼吸,时常有山穷水尽的灼燥感,觉得观来的是内心的一片空寂。“佛随念”和“慈心禅”却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让我观,让我念,让我感受甚至感动,而且还不必一门心思非要“定”进去不可 -- 好惬意!现在,我终于明白了Bhikkhu Bodhi说过的一句话。他在讲述个人修行经历时提到,曾有一段时间专
修安般念,结果感觉 “very dry”。于是去修“四无量心”以调适这种乾枯\的感觉。不过我在禅修时,是将安般念与佛随念结合了起来。当我妄念纷飞时,安般念能让我回到正念。当心抚平后,就又可以把佛陀收摄心中了。师父不是说过,修行可以有主有辅吗?我把二者结合起来,似乎比较应合我初尝“佛随念”的现状。
文╱ 张婉玲
2011年4月22日
http://santavana.org/ch/node/312 |
j******c 发帖数: 712 | 2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Bhikkhu Bodhi说过的一句话。他在讲述个人修行经历时提到,
曾有一段时间专修安般念,结果感觉 “very dry”。于是去修“四无量心”以调适这
种乾枯\的感觉。”
说的真好。 |
j******c 发帖数: 712 | 3 我看过开印法师在永修精舍关于佛随念的开示,个人觉得他的chanting比较庄重,但是
不太优美,下面这个更优美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mQylbTSzt8 |
S**U 发帖数: 7025 | 4 谢谢分享。我喜欢视频中的各种图像,跟著唱诵都流泪了。
佛随念以自己喜欢为重。
开印法师的 chanting 我觉得更内敛,内心沉静的时候会更相应。
【在 j******c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过开印法师在永修精舍关于佛随念的开示,个人觉得他的chanting比较庄重,但是 : 不太优美,下面这个更优美些。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mQylbTSzt8
|
j******c 发帖数: 712 | 5 我也很喜欢里面的图像,特别是佛陀站在天人当中那张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分享。我喜欢视频中的各种图像,跟著唱诵都流泪了。 : 佛随念以自己喜欢为重。 : 开印法师的 chanting 我觉得更内敛,内心沉静的时候会更相应。
|
n*****r 发帖数: 137 | 6 我这个门外汉听了没啥感觉啊,55555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分享。我喜欢视频中的各种图像,跟著唱诵都流泪了。 : 佛随念以自己喜欢为重。 : 开印法师的 chanting 我觉得更内敛,内心沉静的时候会更相应。
|
S**U 发帖数: 7025 | 7 It's probably similar to listening to a joke in Russian for you now. You may
appreciate it one day if you learn more about it.
My other posting explains the wonderful, superb qualities of the Buddha. I
also recognize the stories behind each imag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qualities of the Buddha. So they come together in my experience.
【在 n*****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这个门外汉听了没啥感觉啊,55555
|
r*******c 发帖数: 1060 | 8 表示理解这种情怀。
经历过对耶稣的那种深厚感情与信仰的心路历程。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分享。我喜欢视频中的各种图像,跟著唱诵都流泪了。 : 佛随念以自己喜欢为重。 : 开印法师的 chanting 我觉得更内敛,内心沉静的时候会更相应。
|
b**d 发帖数: 7644 | 9 我觉得安般念一点不枯燥。我有一阵子每天都像吸毒一样的修安般念。
【在 j******c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Bhikkhu Bodhi说过的一句话。他在讲述个人修行经历时提到, : 曾有一段时间专修安般念,结果感觉 “very dry”。于是去修“四无量心”以调适这 : 种乾枯\的感觉。” : 说的真好。
|
n*****a 发帖数: 265 | 10 后来改修别的了?
到,
适这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安般念一点不枯燥。我有一阵子每天都像吸毒一样的修安般念。
|
b**d 发帖数: 7644 | 11 没改。就是不修啦。 开始喜欢名车和豪宅啦。虽然说禅悦是很悦的,但是物质生活上
面的享受也是很愉快的。
【在 n*****a 的大作中提到】 : 后来改修别的了? : : 到, : 适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