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空的觉醒Zz
相关主题
关于初果的断我见
对南传的修习有兴趣,请问该从哪里开始?
休斯顿禅修
世尊的预言-正法律灭亡因缘
佛陀与圣弟子会演戏给众生看嘛?
久离恐怖的佛陀(转载)
转:《杂阿含》760 经 白话摘要, 佛陀为什么出世教法?
智慧第一舍利弗
欲望是苦
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欲望话题: 佛陀话题: 主体话题: 本来面目话题: 杂阿含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Y**u
发帖数: 144
1
一切事物相依相存,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本是至为简单的道理。这整体中的
部分,没有一样独立常存。如果说宇宙是海,那么每一样事物,如同浪花,离开大海,
便不能独立实存。
执著有独立事物的观念,是一种坚固的妄想习气,使我们无法在心意识里随时安住在这
现前简单的道理,而迷惑于无常变迁的事物,固执于得失,于是非妄计中,迷失本心。
把自我的执著放下,当下便简单地明了:一切的一切,尽管事相万千不同,但包括我们
每个人的身体,其实都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
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不再执著自己的肉身,当下便顿显清净,自然心念不动。如是
常常安住,便自然回到本心的平常寂静。一切事物,本来就是如此自性大涅槃,若不起
妄心,本来毫无纷争。
虽然,我们放下心与外境的分别,体会这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无法对这整体,有进一步
的描述,也不知该当如何描述这整体。但恰恰就是如此不知而非木石非痴呆的状态,才
是本来面目。整体,本即不可说,能体会这不可说的心,也是这整体系统的作用,也是
一种不可说的本来寂灭状态。
回到没有人为观念的心的状态,我们便走上了如日月般空灵明照的觉悟之路。
心在这时候,晴空如洗,是一切无有而一切全在的“空的觉醒”!
学会表达这无可言说,但放弃表达的欲望,是一切禅修中最根本的禅修!
N*******n
发帖数: 348
2
《金刚经》说:“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用这一篇文章
解释《金刚经》的这句话倒是很好。
"但恰恰就是如此不知而非木石非痴呆的状态,才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的另一种
表述。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一切事物相依相存,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本是至为简单的道理。这整体中的
: 部分,没有一样独立常存。如果说宇宙是海,那么每一样事物,如同浪花,离开大海,
: 便不能独立实存。
: 执著有独立事物的观念,是一种坚固的妄想习气,使我们无法在心意识里随时安住在这
: 现前简单的道理,而迷惑于无常变迁的事物,固执于得失,于是非妄计中,迷失本心。
: 把自我的执著放下,当下便简单地明了:一切的一切,尽管事相万千不同,但包括我们
: 每个人的身体,其实都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
: 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不再执著自己的肉身,当下便顿显清净,自然心念不动。如是
: 常常安住,便自然回到本心的平常寂静。一切事物,本来就是如此自性大涅槃,若不起
: 妄心,本来毫无纷争。

c***h
发帖数: 2262
3

“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不再执着自己的肉身”
不再执着自身肉体,为何又要把心念放在整个宇宙? 要用另一个目标,转移对肉体的
注意吗? 这样修行不对吧
这….我所知…. 有误
如果在修行过程,无须如此。 心念可以放在一个一个往上的目标,甚至一直在呼吸也
可。
即使最后熟练,也可以无所住念住整个身心。 除了自己身心,还要关注什么呢??
如果涅盘了,更无须如此把心念放在整个宇宙吧???????? 如日常生活一般就好吧。
“整个宇宙”的说法,可能与较高深安止定有关,印度外道常这么说,佛教修习安止定
的也常这么说。
我所知,佛陀没有这么说。
作者好像把安止定的一些体会当做”空”。
这与中观相符吗? 我怀疑。
“学会表达这无可言说,但放弃表达的欲望,是一切禅修中最根本的禅修!”
放弃表达的欲望,那么还有其它欲望吗?
若还有其它欲望,也要放弃吗? 希望作者不是这意思。
欲望,是任何人(包含佛陀)做任何一个动作的动力,根本无法放弃,除非是死人。
佛陀没说过要放弃欲望,而是要不受其干扰。
这一差别,整个方向差了十万八千里。
若只放弃表达的欲望,那又何必?
佛陀放弃表达的欲望吗? 那么佛法如何流传下来。
如果只是说 无法表达涅盘的境界,那倒免强说得通。
可这又怎会成为禅修中最根本的禅修?
说与不说,又不会怎样,有些人还是一直说涅盘的境界呀,例如金刚经。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一切事物相依相存,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本是至为简单的道理。这整体中的
: 部分,没有一样独立常存。如果说宇宙是海,那么每一样事物,如同浪花,离开大海,
: 便不能独立实存。
: 执著有独立事物的观念,是一种坚固的妄想习气,使我们无法在心意识里随时安住在这
: 现前简单的道理,而迷惑于无常变迁的事物,固执于得失,于是非妄计中,迷失本心。
: 把自我的执著放下,当下便简单地明了:一切的一切,尽管事相万千不同,但包括我们
: 每个人的身体,其实都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
: 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不再执著自己的肉身,当下便顿显清净,自然心念不动。如是
: 常常安住,便自然回到本心的平常寂静。一切事物,本来就是如此自性大涅槃,若不起
: 妄心,本来毫无纷争。

Y**u
发帖数: 144
4
"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 这么说的确是不太如法, 就像Nonarisen师兄提醒的"一合相
即是不可说" , 是不应该做如此想的, 但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不是这个, 也不是
具体怎么做, 更像是对目标的一种描述..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不再执着自己的肉身”
: 不再执着自身肉体,为何又要把心念放在整个宇宙? 要用另一个目标,转移对肉体的
: 注意吗? 这样修行不对吧
: 这….我所知…. 有误
: 如果在修行过程,无须如此。 心念可以放在一个一个往上的目标,甚至一直在呼吸也
: 可。
: 即使最后熟练,也可以无所住念住整个身心。 除了自己身心,还要关注什么呢??
: 如果涅盘了,更无须如此把心念放在整个宇宙吧???????? 如日常生活一般就好吧。
: “整个宇宙”的说法,可能与较高深安止定有关,印度外道常这么说,佛教修习安止定

N*******n
发帖数: 348
5

:放弃表达的欲望,那么还有其它欲望吗?
:若还有其它欲望,也要放弃吗? 希望作者不是这意思。
:欲望,是任何人(包含佛陀)做任何一个动作的动力,根本无法放弃,除非是死人。
〉〉凡夫有欲望,但证得究竟涅槃的圣者没有欲望。圣者的所作所为只是随顺因缘的自
然显现。慈悲与觉性是一切众生本俱的特性。佛陀及一切圣者的慈悲与觉性的显现及事
业,就像苹果落地,落叶归根是因为大地的引力的特性的显现一样。
:佛陀没说过要放弃欲望,而是要不受其干扰。
:这一差别,整个方向差了十万八千里。
〉〉佛经中讲离欲的句子比比皆是。比如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 遊行經 中说:
佛告比丘:「復有七法,則法增長,無有損耗。何謂為七?
一者、修念覺意,閑靜無欲,出要無為。
二者、修法覺意。
三者、修精進覺意。
四者、修喜覺意。
五者、修猗覺意。
六者、修定覺意。
七者、修護覺意。
如是七法,則法增長,無有損耗。」
:若只放弃表达的欲望,那又何必?
:佛陀放弃表达的欲望吗? 那么佛法如何流传下来。
:如果只是说 无法表达涅盘的境界,那倒免强说得通。
:可这又怎会成为禅修中最根本的禅修?
〉〉你不理解是因为你不明白什么是大乘佛法所说的本来面目的意思。一但学人证得本
来面目,那么安住于本来面目就是最根本的禅修。
:说与不说,又不会怎样,有些人还是一直说涅盘的境界呀,例如金刚经。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不再执着自己的肉身”
: 不再执着自身肉体,为何又要把心念放在整个宇宙? 要用另一个目标,转移对肉体的
: 注意吗? 这样修行不对吧
: 这….我所知…. 有误
: 如果在修行过程,无须如此。 心念可以放在一个一个往上的目标,甚至一直在呼吸也
: 可。
: 即使最后熟练,也可以无所住念住整个身心。 除了自己身心,还要关注什么呢??
: 如果涅盘了,更无须如此把心念放在整个宇宙吧???????? 如日常生活一般就好吧。
: “整个宇宙”的说法,可能与较高深安止定有关,印度外道常这么说,佛教修习安止定

q****u
发帖数: 1421
6
你的问题的唯一的解着就是找到写这个文章的作者,直接追问他操作的细节。真懂这些
的人,不会只扯些虚理想象一番,而是知道操作中的细节和实况。
比如怎么操作可以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不再执着自己的肉身”
: 不再执着自身肉体,为何又要把心念放在整个宇宙? 要用另一个目标,转移对肉体的
: 注意吗? 这样修行不对吧
: 这….我所知…. 有误
: 如果在修行过程,无须如此。 心念可以放在一个一个往上的目标,甚至一直在呼吸也
: 可。
: 即使最后熟练,也可以无所住念住整个身心。 除了自己身心,还要关注什么呢??
: 如果涅盘了,更无须如此把心念放在整个宇宙吧???????? 如日常生活一般就好吧。
: “整个宇宙”的说法,可能与较高深安止定有关,印度外道常这么说,佛教修习安止定

q****u
发帖数: 1421
7
请教:何为您说的“大乘佛法所说的本来面目”?又如何为安住于本来面目?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 :放弃表达的欲望,那么还有其它欲望吗?
: :若还有其它欲望,也要放弃吗? 希望作者不是这意思。
: :欲望,是任何人(包含佛陀)做任何一个动作的动力,根本无法放弃,除非是死人。
: 〉〉凡夫有欲望,但证得究竟涅槃的圣者没有欲望。圣者的所作所为只是随顺因缘的自
: 然显现。慈悲与觉性是一切众生本俱的特性。佛陀及一切圣者的慈悲与觉性的显现及事
: 业,就像苹果落地,落叶归根是因为大地的引力的特性的显现一样。
: :佛陀没说过要放弃欲望,而是要不受其干扰。
: :这一差别,整个方向差了十万八千里。
: 〉〉佛经中讲离欲的句子比比皆是。比如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 遊行經 中说:

c***h
发帖数: 2262
8

那你想一下,日常生活中
佛陀饿了,会不会想吃饭? 有没有想吃饭的欲望?
那他是怎么走到舍卫城乞食? 像云一样没有目的的行为,不小心飘到舍卫城吗?
渴了,会不会想喝水? 有没有想喝水的欲望?
比丘问他问题,他有没有想回答的欲望? 因此内心理解整理,然后回答?
或是没有这欲望,只是顺口说,不小心就恰好回答了比丘的问题。
如果没有欲望这些事怎么发生的?
得道者都没有这些欲望吗? 那他可能整天都躺着或坐着不动了。
只要一动,例如,本来坐着,现在走下床了。
那他想要做什么,为何走下床? 是像云一样没有目的的行为,不小心走下床吗?
若涅盘圣者没有欲望,你怎么解释以上事件?
不过若涅盘圣者没有欲望,是指没有”有我的欲望”,
这个我同意。这才与佛法核心法印”无我”相应。
欲望并不都是坏事,
若修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能灭除、断除所有一切欲望,
那…….我也不知要说什么。祝福你修成功 (诚心希望祖师们不是这个意思。)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 :放弃表达的欲望,那么还有其它欲望吗?
: :若还有其它欲望,也要放弃吗? 希望作者不是这意思。
: :欲望,是任何人(包含佛陀)做任何一个动作的动力,根本无法放弃,除非是死人。
: 〉〉凡夫有欲望,但证得究竟涅槃的圣者没有欲望。圣者的所作所为只是随顺因缘的自
: 然显现。慈悲与觉性是一切众生本俱的特性。佛陀及一切圣者的慈悲与觉性的显现及事
: 业,就像苹果落地,落叶归根是因为大地的引力的特性的显现一样。
: :佛陀没说过要放弃欲望,而是要不受其干扰。
: :这一差别,整个方向差了十万八千里。
: 〉〉佛经中讲离欲的句子比比皆是。比如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 遊行經 中说:

c***h
发帖数: 2262
9

你把我想的太高尚了太认真,我没那么高尚。
我没有想与原作者交流,只是随意看到一篇就回答,
觉得他说的很怪,质问一下,膨胀一下自我而已,甚至无意解释我自己的意思。
有另一个名词叫”灌水”。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问题的唯一的解着就是找到写这个文章的作者,直接追问他操作的细节。真懂这些
: 的人,不会只扯些虚理想象一番,而是知道操作中的细节和实况。
: 比如怎么操作可以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

N*******n
发帖数: 348
10
你这里有好几个概念没搞清楚。你把欲望和觉知(如实了知)搞混了,你也没搞清欲望
是属于妄想的范畴。饥来吃饭困来眠,这里不需要很多的妄想,只要如实了知冷暖饥渴
的觉受,然后安当时的因缘吃饭穿衣就是。比丘的问答,佛也只要按当时的因缘回答就
好,哪里扯得到回答的欲望?经言: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故圣者善能分
别诸法相,而不是像我们凡夫那样胡思乱想,欲念纷飞。
这里最根本的问题是你对佛的境界以自己的想象去定义,而不是以经论为依据。欲望有
一个主体和对象,这是典型的二元对立状态。佛的境界超越自它,主客,生死等一切对
立。所以欲望根本不可能属于佛的境界。你难道认为佛在圆寂之前还会有贪生的欲望和
怕死的恐惧么?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把我想的太高尚了太认真,我没那么高尚。
: 我没有想与原作者交流,只是随意看到一篇就回答,
: 觉得他说的很怪,质问一下,膨胀一下自我而已,甚至无意解释我自己的意思。
: 有另一个名词叫”灌水”。

相关主题
世尊的预言-正法律灭亡因缘
佛陀与圣弟子会演戏给众生看嘛?
久离恐怖的佛陀(转载)
转:《杂阿含》760 经 白话摘要, 佛陀为什么出世教法?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N*******n
发帖数: 348
11
不用“您”这个字,也不用说“请教”。大家有缘就闲聊几句佛法而已。但我不能把自
己说的当回事,也不能把自己弄得像模像样跟真的似的,那样只能增强自己的我法二执
。所以我宁可视自己为一堆臭狗屎,也不能像模像样地给别人说教。
关于本来面目,就是平常说的佛性,心性,本觉等。至于如何安住,那得要先证到了才
谈得上安住。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教:何为您说的“大乘佛法所说的本来面目”?又如何为安住于本来面目?
N*******n
发帖数: 348
12
这一篇文章楼主转载的时候没有出处,但看文中的用词和句子的连接有些别拗,估计是
从别的语言翻成中文的。
至于“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这个说法,如果换成“把心放在一法界整体上”,大家
也许就容易理解了。其实是一个意思,也就是《大乘起信论》里说的“法界一相,即是
如来平等法身”。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教:何为您说的“大乘佛法所说的本来面目”?又如何为安住于本来面目?
c***h
发帖数: 2262
13

欲有善恶。恶者,一般称为欲贪、贪。
若指明欲专指欲贪,看的人知道,这么说法也ok。
经里说,欲有主体、对象? 后世人的解释吧?
这算不算后人对佛的境界已自己的想象去定义?
佛陀那时应该无常、苦、无我的解释,不是这类主体、对象式的解释吧?
我还说欲有,有我、无我之分呢。怎么不照我的说法。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里有好几个概念没搞清楚。你把欲望和觉知(如实了知)搞混了,你也没搞清欲望
: 是属于妄想的范畴。饥来吃饭困来眠,这里不需要很多的妄想,只要如实了知冷暖饥渴
: 的觉受,然后安当时的因缘吃饭穿衣就是。比丘的问答,佛也只要按当时的因缘回答就
: 好,哪里扯得到回答的欲望?经言: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故圣者善能分
: 别诸法相,而不是像我们凡夫那样胡思乱想,欲念纷飞。
: 这里最根本的问题是你对佛的境界以自己的想象去定义,而不是以经论为依据。欲望有
: 一个主体和对象,这是典型的二元对立状态。佛的境界超越自它,主客,生死等一切对
: 立。所以欲望根本不可能属于佛的境界。你难道认为佛在圆寂之前还会有贪生的欲望和
: 怕死的恐惧么?

q****u
发帖数: 1421
14
此语境中何为“心”?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一篇文章楼主转载的时候没有出处,但看文中的用词和句子的连接有些别拗,估计是
: 从别的语言翻成中文的。
: 至于“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这个说法,如果换成“把心放在一法界整体上”,大家
: 也许就容易理解了。其实是一个意思,也就是《大乘起信论》里说的“法界一相,即是
: 如来平等法身”。

Y**u
发帖数: 144
15
就是这个"能"啊。。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此语境中何为“心”?
Y**u
发帖数: 144
16
你如果站在究竟的角度去看, 当然他有他的问题。。但是也不能说他是错的,这是个
次第的问题。 就好像我们一开始学习观呼吸,到后来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要放弃。 有的
人需要一个具体的所缘来帮助, 有的人就可以在总相上下功夫, 还有的人这些都不需
要,直接修不修。。在各个阶段上, 都是合理的。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欲有善恶。恶者,一般称为欲贪、贪。
: 若指明欲专指欲贪,看的人知道,这么说法也ok。
: 经里说,欲有主体、对象? 后世人的解释吧?
: 这算不算后人对佛的境界已自己的想象去定义?
: 佛陀那时应该无常、苦、无我的解释,不是这类主体、对象式的解释吧?
: 我还说欲有,有我、无我之分呢。怎么不照我的说法。

q****u
发帖数: 1421
17
那个问题我在问Nonarisen。您懂他在指什么?如果您是在替原文作者回答,您懂原文
作者在指什么?如果不知道,您为何可以回答?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就是这个"能"啊。。
N*******n
发帖数: 348
18
看来你不但喜欢无根无剧地胡说八道,而且理解力极差.欲如果没有主体,那是谁有欲?如
果没有对象,欲的又是什么?这么简单的常识你都不懂?
你那么喜欢说无常,苦,无我,那我问你,你承认佛证到无我了吗? 如果承认,那佛都无我
了,还会有欲望么? 欲望的主体都没有了,怎么还会有欲望?
你就象一个井底之蛙,当别人描述大千世界,青山绿水的时候,你虽然不懂,也没见过,也
想象不出来,可能也不愿承认井外有大千世界青山绿水,所以你就只能胡说八道却自鸣得
意.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欲有善恶。恶者,一般称为欲贪、贪。
: 若指明欲专指欲贪,看的人知道,这么说法也ok。
: 经里说,欲有主体、对象? 后世人的解释吧?
: 这算不算后人对佛的境界已自己的想象去定义?
: 佛陀那时应该无常、苦、无我的解释,不是这类主体、对象式的解释吧?
: 我还说欲有,有我、无我之分呢。怎么不照我的说法。

Y**u
发帖数: 144
19
哈, 我多嘴。。啪。。:)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问题我在问Nonarisen。您懂他在指什么?如果您是在替原文作者回答,您懂原文
: 作者在指什么?如果不知道,您为何可以回答?

N*******n
发帖数: 348
20
既然你这么喜欢追究,那我就多聊几句.
法界本不可分割,但我们凡夫的习惯就是把法界分割成一个个概念,然后又执之为实有.
上面这篇文章讲的"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就是要让我们去体验法界本不可分割的状
态.具体的操作其实很简单.比如你面对一片景观,如山峰,峡谷,树林,上面是蓝天,白云,
这时你先把心和眼光放到前面的景观,但不要关注一特定物体,要对眼前的一切都历历在
目,同时觉性内观自心,应见心内廓然无物,这就是法界本不可分割的状态.如果你关注一
特定物体,产生分别心,那你内心就会生起那个物体的概念,这就是法界被分割的状态.
这操作虽然简单,能不能做到,就看你的心有多清静,见地到不到,还有因缘到不到.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此语境中何为“心”?
相关主题
智慧第一舍利弗
欲望是苦
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上)
不安分的牛儿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q****u
发帖数: 1421
21
嗯,谢谢。我可以结合刚刚坐中的情况来谈。坐中我是闭眼观额前。非注意一个特定
的物体,只是留意一个方向。
“觉性内观自心”是怎么操作的?
“关注一个特定物体,产生分别心”,从法理上我认为是“见”到一物,但不起意,
不转意根。你说的分别心具体是什么?是不是不起意的意思?

云,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既然你这么喜欢追究,那我就多聊几句.
: 法界本不可分割,但我们凡夫的习惯就是把法界分割成一个个概念,然后又执之为实有.
: 上面这篇文章讲的"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就是要让我们去体验法界本不可分割的状
: 态.具体的操作其实很简单.比如你面对一片景观,如山峰,峡谷,树林,上面是蓝天,白云,
: 这时你先把心和眼光放到前面的景观,但不要关注一特定物体,要对眼前的一切都历历在
: 目,同时觉性内观自心,应见心内廓然无物,这就是法界本不可分割的状态.如果你关注一
: 特定物体,产生分别心,那你内心就会生起那个物体的概念,这就是法界被分割的状态.
: 这操作虽然简单,能不能做到,就看你的心有多清静,见地到不到,还有因缘到不到.

N*******n
发帖数: 348
22
闭眼观额前也是个好修法.
你太关心"怎么找",而更重要的是先要搞清"找什么". 好比你要找宝石,首先你要明确的是宝石是什么样
的,什么特质,怎样描述等. 假设你拿起一块鲜艳夺目的石头,你怎么判断那是你要找的
呢? 同样,你在定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境界或觉受,你怎么判断哪个是你要找的呢?这是很
重要的一个过程,叫开佛知见.你觉得呢?你对心性是怎么描述的?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嗯,谢谢。我可以结合刚刚坐中的情况来谈。坐中我是闭眼观额前。非注意一个特定
: 的物体,只是留意一个方向。
: “觉性内观自心”是怎么操作的?
: “关注一个特定物体,产生分别心”,从法理上我认为是“见”到一物,但不起意,
: 不转意根。你说的分别心具体是什么?是不是不起意的意思?
:
: 云,

P****S
发帖数: 2286
23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一切事物相依相存,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本是至为简单的道理。这整体中的
: 部分,没有一样独立常存。如果说宇宙是海,那么每一样事物,如同浪花,离开大海,
: 便不能独立实存。
: 执著有独立事物的观念,是一种坚固的妄想习气,使我们无法在心意识里随时安住在这
: 现前简单的道理,而迷惑于无常变迁的事物,固执于得失,于是非妄计中,迷失本心。
: 把自我的执著放下,当下便简单地明了:一切的一切,尽管事相万千不同,但包括我们
: 每个人的身体,其实都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
: 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不再执著自己的肉身,当下便顿显清净,自然心念不动。如是
: 常常安住,便自然回到本心的平常寂静。一切事物,本来就是如此自性大涅槃,若不起
: 妄心,本来毫无纷争。

q****u
发帖数: 1421
24
找什么我只有一个大的目的就是“持眼根明白何为见性”。我不为任何境界或觉受,
任何境界或觉受来了,我皆不执不做圣解,就是当成狗屁一样。但真做起来,于坐中
,我会保持主题,不因境界和觉受忘失主题。何为主题,一指“持眼根明白见性为何
”这个目的不变,二指行动上继续做该做的事,该怎么观继续怎么观。
何为宝石,何为见性,楞严经中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至于从知见上,了解这些对见性的了解有多帮助,嗯,我看是极为有限的。有一个实
际入门上手的方法,实践出真知。不然凭法理想象,恐怕似经中所云“如萤火烧须弥
山”。
话说回来,我已经回答你我的方向和目的了。也就是“找什么”。我确实非常关心“
怎么找”。实际上我关心两个问题,一是这个方法是否从佛法理论上有不如法之处;
若没有,则如何入手,如何进展。

的是宝石是什么样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闭眼观额前也是个好修法.
: 你太关心"怎么找",而更重要的是先要搞清"找什么". 好比你要找宝石,首先你要明确的是宝石是什么样
: 的,什么特质,怎样描述等. 假设你拿起一块鲜艳夺目的石头,你怎么判断那是你要找的
: 呢? 同样,你在定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境界或觉受,你怎么判断哪个是你要找的呢?这是很
: 重要的一个过程,叫开佛知见.你觉得呢?你对心性是怎么描述的?

P****S
发帖数: 2286
25
没有安住与不安住的分别才可能是本来面目。所以第二个问题就已经问错了。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教:何为您说的“大乘佛法所说的本来面目”?又如何为安住于本来面目?
q****u
发帖数: 1421
26
你的问题“对心性是怎么描述”。即心即佛,所以不心外求佛。明心乃至究竟见性,
即能如佛一般彻底觉悟。明心,心因用而显,见闻觉知等即是在用,所以明心之过程
不离见闻觉知等。

的是宝石是什么样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闭眼观额前也是个好修法.
: 你太关心"怎么找",而更重要的是先要搞清"找什么". 好比你要找宝石,首先你要明确的是宝石是什么样
: 的,什么特质,怎样描述等. 假设你拿起一块鲜艳夺目的石头,你怎么判断那是你要找的
: 呢? 同样,你在定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境界或觉受,你怎么判断哪个是你要找的呢?这是很
: 重要的一个过程,叫开佛知见.你觉得呢?你对心性是怎么描述的?

q****u
发帖数: 1421
27
“安住于本来面目”是Non兄提出的。我不懂他具体指什么,所以才发问,会追问细节
以明白他究竟在说啥。明白他究竟在说啥,是善法有可操作性,并与本人所修相关,
我会予以实践。在实践中去深入了解,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还会再来追问。:-)

【在 P****S 的大作中提到】
: 没有安住与不安住的分别才可能是本来面目。所以第二个问题就已经问错了。
N*******n
发帖数: 348
28
你的见地差远了.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问题“对心性是怎么描述”。即心即佛,所以不心外求佛。明心乃至究竟见性,
: 即能如佛一般彻底觉悟。明心,心因用而显,见闻觉知等即是在用,所以明心之过程
: 不离见闻觉知等。
:
: 的是宝石是什么样

q****u
发帖数: 1421
29
嗯,您有何高见我都愿闻其详,只要能对我实修有帮助。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见地差远了.
P****S
发帖数: 2286
30
“安住于本来面目”的意思不是说有个本来面目让你去安住。“本来面目”是超越我们
思维能力的。如果你认为有个本来面目可以被认识,就已经陷入自己的分别思维了。这
样再怎么用功也是无用的。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安住于本来面目”是Non兄提出的。我不懂他具体指什么,所以才发问,会追问细节
: 以明白他究竟在说啥。明白他究竟在说啥,是善法有可操作性,并与本人所修相关,
: 我会予以实践。在实践中去深入了解,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还会再来追问。:-)

相关主题
佛法中“空”的含义
佛度来度去是不是在度自已?
zt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
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ZT)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b**d
发帖数: 7644
31
你要是觉得你自己实修很牛,你就明着说. 能不能不要老是这么拐着弯儿呀? 俺根本
没瞧出来你是真心请教他的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嗯,您有何高见我都愿闻其详,只要能对我实修有帮助。
N*******n
发帖数: 348
32
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很透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嗯,您有何高见我都愿闻其详,只要能对我实修有帮助。
b*****l
发帖数: 3821
33
他们家喜欢抓个东西抓个稻草啥的,
得弄点打坐观光这样的事相的东西才安心,
禅宗大概不适合他们。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很透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b**d
发帖数: 7644
34
我老人家坐中闭眼观额前,曾经看见诸佛,你能看见吗?观光那种东东,我不到十岁就
看见啦.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嗯,谢谢。我可以结合刚刚坐中的情况来谈。坐中我是闭眼观额前。非注意一个特定
: 的物体,只是留意一个方向。
: “觉性内观自心”是怎么操作的?
: “关注一个特定物体,产生分别心”,从法理上我认为是“见”到一物,但不起意,
: 不转意根。你说的分别心具体是什么?是不是不起意的意思?
:
: 云,

q****u
发帖数: 1421
35
嗯,我看过。达摩的血脉论,破相论,悟性论,也看过。说实话,我看不出有何比“
即心即佛”更高明的见地。当然我是土人,看不出来可能也正常。要不您具体说说。
也可以结合我前面所说的见地来谈。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很透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q****u
发帖数: 1421
36
本来面目,安住本来面目,这都是Non兄提出来的。应该由他来回答。
不过我插句话谈点别的。佛法中很多东西是思维不能达的,通过思维这个工具认识真
理是非常有局限的。所以我认识真理的方法是先有基本的禅定,然后从六根择一根而
入。通过实际能入手的方法在实践中参悟,非通过法理想象思维而去了解。

【在 P****S 的大作中提到】
: “安住于本来面目”的意思不是说有个本来面目让你去安住。“本来面目”是超越我们
: 思维能力的。如果你认为有个本来面目可以被认识,就已经陷入自己的分别思维了。这
: 样再怎么用功也是无用的。

q****u
发帖数: 1421
37
您不去除一些我慢的习气,在加上遇事急躁不够耐心,恐怕进步很难。前面简简单单
的一个念佛能否禅定的问题,您可能因为自己的习气到现在都没有机会深入了解。真
是遗憾。这就是有缘分,有机会,但确宁愿错过机会。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要是觉得你自己实修很牛,你就明着说. 能不能不要老是这么拐着弯儿呀? 俺根本
: 没瞧出来你是真心请教他的

b**d
发帖数: 7644
38
不听你的话的人,就是我慢, 就是不耐心. 你的逻辑很强大呀.
你看看清楚,我这个态度不是对所有的人的.
就凭这点,你就够自欺自大的啦.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您不去除一些我慢的习气,在加上遇事急躁不够耐心,恐怕进步很难。前面简简单单
: 的一个念佛能否禅定的问题,您可能因为自己的习气到现在都没有机会深入了解。真
: 是遗憾。这就是有缘分,有机会,但确宁愿错过机会。

b**d
发帖数: 7644
39
这个就比较像样子拉. 原来又是来介绍根法的. 怎么你们是开过会以后,决定换人出来
吗?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本来面目,安住本来面目,这都是Non兄提出来的。应该由他来回答。
: 不过我插句话谈点别的。佛法中很多东西是思维不能达的,通过思维这个工具认识真
: 理是非常有局限的。所以我认识真理的方法是先有基本的禅定,然后从六根择一根而
: 入。通过实际能入手的方法在实践中参悟,非通过法理想象思维而去了解。

c***h
发帖数: 2262
40

喔ˊ,许多法师对欲望的说法,也是和我类似,欲有善恶,欲不全是坏之类。
我就是有根有据---依据无我,才又再分有我、无我,
你怎么会说我无根无据?
当然我不否认许多经里提到欲望,缺省是指坏的。
反而,”主体、对象二元对立”之说,是根据佛陀说的什么?
这是颇现代的说法,应该是后期佛教的说法吧?
我也没否认这样诠释就一定不行,一定错误呀 !!!!!!
现代佛教的确很多人强调”主体、对象二元对立”,
是你先说我没搞清楚这个,那个,
又说我“对佛的境界以自己的想象去定义”
那我反过来质疑那个提出 “主体、对象二元对立”的人,弄清楚是不是也是想象的,
这样不行吗?
难道这是佛陀对欲望的标准说法?
古今没有其它说法,不准人提出其它看法?
更何况,该是最初提出“主体、对象二元对立”的人该生气呀,
又不是你提出的,为何你要生气?
“欲如果没有主体,那是谁有欲?如果没有对象,欲的又是什么? “
照你说的,那我问你,
我饿了,想吃桌上的饭菜。 这是按当时因缘吃饭
有没有主体、对象?
我能不能说,主体就是我,对象就是桌上的饭菜?
不是这样的话,那又是怎样?
这事没发生过吗? 变空气?
有人问问题,我回答他。
有没有主体、对象?
能不能说,主体就是我,对象就是问问题的人?
不是这样的话,那是怎样?
没有主体要回答,没有对象被回答? 大家都变空气,这事没发生过?
我饿了,有美味东西摆在面前,想吃美味的东西。
这算不算按当时因缘吃饭
有没有主体、对象?
好吧,既然我不懂无知,
你懂,你有常识,那你来说说青山绿水。
是你先说我没搞清楚这个,那个,
又说我“对佛的境界以自己的想象去定义”
我都还没生气,怎么你就生气了? 还是不知道你到底气什么?
你懂,那你来说。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看来你不但喜欢无根无剧地胡说八道,而且理解力极差.欲如果没有主体,那是谁有欲?如
: 果没有对象,欲的又是什么?这么简单的常识你都不懂?
: 你那么喜欢说无常,苦,无我,那我问你,你承认佛证到无我了吗? 如果承认,那佛都无我
: 了,还会有欲望么? 欲望的主体都没有了,怎么还会有欲望?
: 你就象一个井底之蛙,当别人描述大千世界,青山绿水的时候,你虽然不懂,也没见过,也
: 想象不出来,可能也不愿承认井外有大千世界青山绿水,所以你就只能胡说八道却自鸣得
: 意.

相关主题
以七觉支,成觉悟者―修习七觉支的方法
[转贴]佛法与不二论
自我中心与二元对立
runsun = 如觉?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b**d
发帖数: 7644
41
又开始啦. 你说呢? 你想教训人,就明着说. 不要拐弯. 她高兴答就答啦. 挨着你什
么事情啦? 你管得着吗? 人家好心回答,你应该感激才对. 不感激,还那么多废话,
特别不尊重人. 所以说你我慢. 你入禅定啦吗? 在这儿教育这个教育那个的.

【在 q****u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问题我在问Nonarisen。您懂他在指什么?如果您是在替原文作者回答,您懂原文
: 作者在指什么?如果不知道,您为何可以回答?

N*******n
发帖数: 348
42
说你喜欢无根无据的胡说八道,一点也不过分。你看你罗嗦这一大堆,哪有半点经论的
依据?纯粹是按自己的想象胡诌。你前面说:“佛陀没说过要放弃欲望”,于是我举出
了《阿含经》中佛说“閑靜無欲”的教导。你那样说的根据在哪里啊?说你无根无据的
胡说八道难道是冤枉你了?
你这里把二元对立和问答,吃饭联系起来,又一次显示了你的无知。二元对立是属于意识的范畴,是心行上的内外,有无,自他等对立,跟吃饭做事的行动无关. 关于超越二元对立,看
你实在理解不了,我也懒得跟你再多解释了。但是你不要以为超越二元
对立是只有现代人才兴起的,其实超越二元对立一直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只不过以前叫
"不二法门“。六祖说:佛法是不二之法。《信心铭》说:真如法界,无自无他. 不二法
门在很多大乘经典里都广为宣说。甚至在《杂阿含经》里都有类似不二法门的教导.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佛告跚陀迦旃延:「世間有二種依,若有、若無,為取所觸;取所
觸故,或依有,或依無。若無此取者,心境繫著、使,不 取、不住,不計我,苦生而
生,苦滅而滅;於彼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自知,是名正見,是名如來所施設正見。
所以者何?世間集,如實正知見,若世間無者不 有;世間滅,如實正知見,若世間有
者無 有。是名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
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上面这段里的“離於(有,无)二邊”,不正是现代人说的超越有无的二元对立吗?
我说你像个井底之蛙难道也是冤枉你吗?楼主转的这篇文章对你来说不正是井外的青山绿水吗? 你真的读懂了吗?如果你懂都不懂,你凭什么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你要是对大乘佛法有意见,那也得要搞懂人家在说什么才有资格批吧?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喔ˊ,许多法师对欲望的说法,也是和我类似,欲有善恶,欲不全是坏之类。
: 我就是有根有据---依据无我,才又再分有我、无我,
: 你怎么会说我无根无据?
: 当然我不否认许多经里提到欲望,缺省是指坏的。
: 反而,”主体、对象二元对立”之说,是根据佛陀说的什么?
: 这是颇现代的说法,应该是后期佛教的说法吧?
: 我也没否认这样诠释就一定不行,一定错误呀 !!!!!!
: 现代佛教的确很多人强调”主体、对象二元对立”,
: 是你先说我没搞清楚这个,那个,

S***n
发帖数: 1281
43

意识的范畴,是心行上的内外,有无,自他等对立,跟吃饭做事的行动无关. 关于超越二元
对立,看
二法
说得挺好。
不过呢,对方恰是你的镜子,如果对方越“反”,你就越“正”。想想看,这“正”难
道比“反”要“好”吗?
当然,这也是我的镜子。呵呵。:)
作为其实可以不起念,只是做“传声筒”那样地去“应”。他说的无我的念不知道是不
是就是指这意思。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说你喜欢无根无据的胡说八道,一点也不过分。你看你罗嗦这一大堆,哪有半点经论的
: 依据?纯粹是按自己的想象胡诌。你前面说:“佛陀没说过要放弃欲望”,于是我举出
: 了《阿含经》中佛说“閑靜無欲”的教导。你那样说的根据在哪里啊?说你无根无据的
: 胡说八道难道是冤枉你了?
: 你这里把二元对立和问答,吃饭联系起来,又一次显示了你的无知。二元对立是属于意识的范畴,是心行上的内外,有无,自他等对立,跟吃饭做事的行动无关. 关于超越二元对立,看
: 你实在理解不了,我也懒得跟你再多解释了。但是你不要以为超越二元
: 对立是只有现代人才兴起的,其实超越二元对立一直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只不过以前叫
: "不二法门“。六祖说:佛法是不二之法。《信心铭》说:真如法界,无自无他. 不二法
: 门在很多大乘经典里都广为宣说。甚至在《杂阿含经》里都有类似不二法门的教导.
: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佛告跚陀迦旃延:「世間有二種依,若有、若無,為取所觸;取所

c***h
发帖数: 2262
44

意识的范畴,是心行上的内外,有无,自他等对立,跟吃饭做事的行动无关. 关于超越二元
对立,看
二法
很好呀,你说明了一些,
那么,你到底为何生气?????
大正藏杂阿含17经
“佛言。善哉。善哉。比丘。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者非汝所
应。宜速断除。如是受.想.行.识非汝所应。宜速断除。断除已。以义饶益。长夜安
乐”
你来依经文,断除色(含肉体)、受、想、行、识,
不必速断,只要断就好。
断色, 你要自杀?
没有想,你怎么答问题?
依经,二元法ok,
”我想东西”和”我想吃美味的东西”的差别何在 ?
那你能用”主体、对象”怎么产生欲望,解释得出来吗?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说你喜欢无根无据的胡说八道,一点也不过分。你看你罗嗦这一大堆,哪有半点经论的
: 依据?纯粹是按自己的想象胡诌。你前面说:“佛陀没说过要放弃欲望”,于是我举出
: 了《阿含经》中佛说“閑靜無欲”的教导。你那样说的根据在哪里啊?说你无根无据的
: 胡说八道难道是冤枉你了?
: 你这里把二元对立和问答,吃饭联系起来,又一次显示了你的无知。二元对立是属于意识的范畴,是心行上的内外,有无,自他等对立,跟吃饭做事的行动无关. 关于超越二元对立,看
: 你实在理解不了,我也懒得跟你再多解释了。但是你不要以为超越二元
: 对立是只有现代人才兴起的,其实超越二元对立一直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只不过以前叫
: "不二法门“。六祖说:佛法是不二之法。《信心铭》说:真如法界,无自无他. 不二法
: 门在很多大乘经典里都广为宣说。甚至在《杂阿含经》里都有类似不二法门的教导.
: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佛告跚陀迦旃延:「世間有二種依,若有、若無,為取所觸;取所

b**d
发帖数: 7644
45
mind made body 意生身呀
连我老人家都不执着于肉体,你怎么对色这个事情这么看不开呢?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意识的范畴,是心行上的内外,有无,自他等对立,跟吃饭做事的行动无关. 关于超越二元
: 对立,看
: 二法
: 很好呀,你说明了一些,
: 那么,你到底为何生气?????
: 大正藏杂阿含17经
: “佛言。善哉。善哉。比丘。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者非汝所
: 应。宜速断除。如是受.想.行.识非汝所应。宜速断除。断除已。以义饶益。长夜安
: 乐”

N*******n
发帖数: 348
46
不懂你想说啥.好比是演戏,他选择做反角,那我就做正角.既可练心,有可整理我的思路,
何乐而不为呢?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 意识的范畴,是心行上的内外,有无,自他等对立,跟吃饭做事的行动无关. 关于超越二元
: 对立,看
: 二法
: 说得挺好。
: 不过呢,对方恰是你的镜子,如果对方越“反”,你就越“正”。想想看,这“正”难
: 道比“反”要“好”吗?
: 当然,这也是我的镜子。呵呵。:)
: 作为其实可以不起念,只是做“传声筒”那样地去“应”。他说的无我的念不知道是不
: 是就是指这意思。

N*******n
发帖数: 348
47

>>你那种无知值得我生气么?你若愿意显示你的无知,那我也很愿意揭示你的无知.
>>总算开始引用经论了,很好,值得赞扬.但是你理解得太差.这里的断除是生起厌离心,
从而消除对它的喜爱贪欲的意思.
你的理解力实在差得让人晕倒.那两句里,欲望的主体是"我",欲望的对象是"东西".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意识的范畴,是心行上的内外,有无,自他等对立,跟吃饭做事的行动无关. 关于超越二元
: 对立,看
: 二法
: 很好呀,你说明了一些,
: 那么,你到底为何生气?????
: 大正藏杂阿含17经
: “佛言。善哉。善哉。比丘。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者非汝所
: 应。宜速断除。如是受.想.行.识非汝所应。宜速断除。断除已。以义饶益。长夜安
: 乐”

S***n
发帖数: 1281
48
断就是自杀?
我记得西游记里有个故事,说孙猴子给一个圈套住了,那是争强好胜圈。他怎么施展变
化都拖不出去,只好去找太上老君求救。太上老君教育了他一番,他领悟了,知道天外
有天的道理,超越了自己的好胜之心。然后他请求太上老君去掉套他的那个圈,太上老
君说你自己看看,那个圈哪里还有啊?
至于作为需要用念。比如我一拳打向你眉心,你眼睛一眨,你动眨眼的念了没有呢?
也许你要说这是个条件反射的例子。那我再打个比方:比如你在投入地思考问题,你家
人给你拿来一盘菜,你吃个精光。等我问你吃了什么?你用什么餐具吃下去的?你动嘴
了没有?你一无所知,只是想来必然是动嘴了才能吃下去的吧。在那个场景中,你动了
吃的念没有呢?
至于欲,欲需要发生在欲的对象发生之前才行的。比如说你吃了,然后说好吃,那是觉
。如果你看到好看的吃食,想着那好吃,那是联想。如果你想着这个好吃的要放到我嘴
里,放到我的肚子里,那才是欲。
觉是念,联想是念,欲也是念。
觉本身不会带来苦。欲而不得,才有苦。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意识的范畴,是心行上的内外,有无,自他等对立,跟吃饭做事的行动无关. 关于超越二元
: 对立,看
: 二法
: 很好呀,你说明了一些,
: 那么,你到底为何生气?????
: 大正藏杂阿含17经
: “佛言。善哉。善哉。比丘。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者非汝所
: 应。宜速断除。如是受.想.行.识非汝所应。宜速断除。断除已。以义饶益。长夜安
: 乐”

c***h
发帖数: 2262
49

前面我说过,
“欲望,是任何人(包含佛陀)做任何一个动作的动力,根本无法放弃,除非是死人。
佛陀没说过要放弃欲望,而是要不受其干扰。”
我可以承认我没写清楚,应该写清楚为
-- 欲望,是任何人(包含佛陀)做任何一个动作的动力,根本无法” 全部”欲望,除非
是死人
-- 佛陀没说过要放弃”全部”的欲望
-- 这里的欲望是现代人认知的,包含现代人共同认知到的属于欲望的,饿了想吃、困
了想睡。
(毕竟,我是写给现代人看的)
佛陀说要断欲、离欲,是指要断坏的欲望,欲贪,受到”我”所污染的欲望。
这个我已经表明清楚了。
从你后面的回文, 你似乎认为只要是欲望全是坏的。
“饿了想吃东西”,你认为不算欲望,是…随顺因缘…之类。
超乎人类常识。我也无言以对。
这不叫”食欲”,叫什么呢? 这不是人类基本欲望,是什么呢?
这不是常识吗?
人类在沟通的时候,不是都知道这是食欲,这叫欲望吗?
还要忍受你好几天情绪失控骂人。天呀。
杂阿含 752经
说明佛陀这里指的欲,专门指贪,贪嗔痴的贪。
缘起法,
无明触(受污染,无明、有”我”之触),生苦受乐受,
想要这种乐受,生爱,念念不忘….。有这样的贪,才是佛陀这里指的欲,
杂阿含 75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迦摩比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白佛言。世尊。所谓欲者。云何为欲
佛告迦摩。欲。谓五欲功德。何等为五。
谓眼识明色。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
如是耳.鼻.舌.身识触。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是名为欲。
然彼非欲。于彼贪著者。是名为欲
有人会说,是呀,佛陀说,欲只能叫这五欲,或有贪的才叫欲,其它都不算欲。
或者 当时的人也认为这五欲,或有贪的才叫欲。
不是这样解读,因为当时的人知道还有其它,也叫欲。(杂阿含561经)
而且,南传相应部的经文不是这样写,
是写佛陀说了五种欲,什么是佛陀说的五种欲? ….
所以,辅以杂阿含561经及南传相应部对应经文,
杂阿含 752经,,该解释为,
当时知道还有其它叫欲,但佛陀说的欲是专门指有贪的。
相应部45相应30经/郁低雅经(道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那时,尊者郁低雅去见世尊……(中略)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郁低雅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当我独自静坐禅修时,心中生起了这样的深思:『五种欲为世尊所
说,什么是世尊所说的五种欲?』」
「郁低雅!好!好!郁低雅!这五种欲为我所说,哪五个呢?有能被眼识知,令人
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可爱样子的、伴随着欲、贪染的色,有能被耳识知……(中
略)的声音,有能被鼻识知……(中略)的气味,有能被舌识知……(中略)的味道,
有能被身识知,令人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可爱样子的、伴随着欲、贪染的所触,
郁低雅!这些是我所说的五种欲。
郁低雅!为了这五种欲的舍断,八支圣道应该被修习。什么是八支圣道呢?即:正
见、……(中略)正定,郁低雅!为了这五种欲的舍断,八支圣道应该被修习。」
杂阿含561经
阿难用 “想去精舍”表示有这欲望。 ”到精舍后”,这欲望熄灭。
“想去精舍”也是欲, 不是吗?
阿难、婆罗门外道都知道这也叫欲。 可见当时很多人也知道这是欲。
那我问你,
佛陀想到精舍去,佛陀有欲望吗? 有。
杂阿含561经
…..
(阿难)答言。婆罗门。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罗门。于意云何。汝先有欲来诣精舍不
婆罗门答言。如是。阿难
如是。婆罗门。来至精舍已。彼欲息不
答言。如是。尊者阿难。彼精进.方便.筹量。来诣精舍
复问。至精舍已。彼精进.方便.筹量息不
答言。如是。尊者阿难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说你喜欢无根无据的胡说八道,一点也不过分。你看你罗嗦这一大堆,哪有半点经论的
: 依据?纯粹是按自己的想象胡诌。你前面说:“佛陀没说过要放弃欲望”,于是我举出
: 了《阿含经》中佛说“閑靜無欲”的教导。你那样说的根据在哪里啊?说你无根无据的
: 胡说八道难道是冤枉你了?
: 你这里把二元对立和问答,吃饭联系起来,又一次显示了你的无知。二元对立是属于意识的范畴,是心行上的内外,有无,自他等对立,跟吃饭做事的行动无关. 关于超越二元对立,看
: 你实在理解不了,我也懒得跟你再多解释了。但是你不要以为超越二元
: 对立是只有现代人才兴起的,其实超越二元对立一直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只不过以前叫
: "不二法门“。六祖说:佛法是不二之法。《信心铭》说:真如法界,无自无他. 不二法
: 门在很多大乘经典里都广为宣说。甚至在《杂阿含经》里都有类似不二法门的教导.
: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佛告跚陀迦旃延:「世間有二種依,若有、若無,為取所觸;取所

c***h
发帖数: 2262
50

我当然知道要解读为,断掉对色的贪爱。
可经文字可没写清楚,所以,要依整本经的意思来判读。
我只是在讽刺他,依文字解读断欲,离欲,就是要把全部欲望都断除。
那这经文字写,断色,怎么不解读自杀。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mind made body 意生身呀
: 连我老人家都不执着于肉体,你怎么对色这个事情这么看不开呢?

相关主题
关于初果的断我见
对南传的修习有兴趣,请问该从哪里开始?
休斯顿禅修
世尊的预言-正法律灭亡因缘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c***h
发帖数: 2262
51

这好像是另一问题,叫欲神足,再说吧。
我们俩祇是对欲望的定义不同,所以各说各话。
也没什么。
我只是自我膨胀一下,假装自己很厉害,一付要教育别人的模样。
人类对于欲望的认知,与佛陀要讲的欲望有差,
所以,原来我的意思是特别提醒,不是要断除人类所认知的所有欲望。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如果站在究竟的角度去看, 当然他有他的问题。。但是也不能说他是错的,这是个
: 次第的问题。 就好像我们一开始学习观呼吸,到后来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要放弃。 有的
: 人需要一个具体的所缘来帮助, 有的人就可以在总相上下功夫, 还有的人这些都不需
: 要,直接修不修。。在各个阶段上, 都是合理的。

d******e
发帖数: 4192
52
佛陀那时是大觉者活着的时候带着出家的,那些人是放弃了所有的财产的出家人
人家除了吃饭之外别的都几乎没有了,戒律里没有的事情
人家都不做.就是吃饭,也是给什么吃什么,不留食物.
哪还会挑三拣四的,这不吃那不吃,象我们今天的人非要吃某一种菜.
吃什么都好吃,看什么都开心,这才是罗汉的境界.
人家当然就没什么欲望了,否则还叫什么罗汉呢.
当然今天的人可能比古人更高贵也未必.
有行为没欲望,只要心不动也可能,大乘不是这么说的吗?
当然咱们还理解不了什么是行为和欲望的分离状态.
所以还不够大乘.
人就是这么回事,在这个世界上,吃五谷杂粮,一天到晚都泡在这种物质里,
本质上要想发生变化,确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呢,只要是能够克制自己的
欲望一点的人,就基本上是个不错的人,能做到这些,开不开悟,都已经很不错了.
做个清心寡欲的人,就是在修行.

从你后面的回文, 你似乎认为只要是欲望全是坏的。
“饿了想吃东西”,你认为不算欲望,是…随顺因缘…之类。
超乎人类常识。我也无言以对。
这不叫”食欲”,叫什么呢? 这不是人类基本欲望,是什么呢?
这不是常识吗?
人类在沟通的时候,不是都知道这是食欲,这叫欲望吗?
还要忍受你好几天情绪失控骂人。天呀。
杂阿含 752经
说明佛陀这里指的欲,专门指贪,贪嗔痴的贪。
缘起法,
无明触(受污染,无明、有”我”之触),生苦受乐受,
想要这种乐受,生爱,念念不忘….。有这样的贪,才是佛陀这里指的欲,
杂阿含 75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迦摩比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白佛言。世尊。所谓欲者。云何为欲
佛告迦摩。欲。谓五欲功德。何等为五。
谓眼识明色。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
如是耳.鼻.舌.身识触。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是名为欲。
然彼非欲。于彼贪著者。是名为欲
有人会说,是呀,佛陀说,欲只能叫这五欲,或有贪的才叫欲,其它都不算欲。
或者 当时的人也认为这五欲,或有贪的才叫欲。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好像是另一问题,叫欲神足,再说吧。
: 我们俩祇是对欲望的定义不同,所以各说各话。
: 也没什么。
: 我只是自我膨胀一下,假装自己很厉害,一付要教育别人的模样。
: 人类对于欲望的认知,与佛陀要讲的欲望有差,
: 所以,原来我的意思是特别提醒,不是要断除人类所认知的所有欲望。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上)
不安分的牛儿
佛法中“空”的含义
佛度来度去是不是在度自已?
zt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
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ZT)
以七觉支,成觉悟者―修习七觉支的方法
[转贴]佛法与不二论
自我中心与二元对立
runsun = 如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欲望话题: 佛陀话题: 主体话题: 本来面目话题: 杂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