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入菩薩行論廣解》宣說取悅眾生是諸善之因 ─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相关主题
我們不應該聽的語言有三種 ─ 華智仁波切 開示[合集] 如何发菩提心
《佛子行講記》布施度 ─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隨喜功德 ─ 益西彭措堪布 著《極樂願文大疏》明觀主尊身相 ─ 喇拉曲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入菩薩行論廣解》嗔恨之過患:已見之果 ─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索达吉堪布开示如何对待诽谤
相應部16相應6經/教誡經(迦葉相應/因緣篇/如來記說)(莊春江譯)夏大士念佛论
相應部35相應88經/富樓那經(處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黄念祖老居士 著
恶语(十不善业之一)的过患喇嘛上师 : 食肉與男根
【轉】非我(上篇)如何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基础上做到“自净其意”?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眾生话题: 菩薩话题: 比丘话题: 寶珠话题: 圓滿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n**********a
发帖数: 438
1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丑三(觀察果當恭敬)分三:一、宣說取悅眾生是諸善之因;二、以此方式教
誡勤奮;三、攝義。
寅一、宣說取悅眾生是諸善之因:
悅眾令佛喜,能成自利益,
能除世間苦,故應常安忍。
想方設法取悅眾生,諸佛菩薩必定歡喜。若能做到這一點,既能真實成辦自己
的利益,也能遣除一切世間的痛苦,所以要時時刻刻修安忍,不能損惱眾生。
末法時代五濁橫流,眾生的性格形形色色,可能會以種種粗暴的行為來傷害我
,在這個時候,我應該以正知正念來攝持,一方面想到眾生就是佛,另一方面想到自己
已發了菩提心,盡量不要害眾生,若能如此,修什麼法都容易成就。作為一個發了菩提
心的人,自己的利益就是要圓滿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圓滿這兩個資糧的話,修持安忍
必不可少,以此才能令眾生歡喜,圓滿自己的斷證功德。對菩薩而言,所謂的自利就是
利他,正如《經莊嚴論》中所說,發了菩提心的人,並沒有自己的事情可做,眾生的事
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要圓滿自己的事業,便是讓眾生獲得歡喜,這就是菩薩的無上事業。
華智仁波切講過:“想得到福報,布施是最好的竅訣;想令事業圓滿成功,讓
眾生歡喜是最快的途徑。”以前上師如意寶也經常說:“如果你能利益眾生、幫助眾生
,自己的事情會無勤當中獲得圓滿。”昨前天我給一些大學生開示時,也跟他們講了:
“你們做事情不要目光短淺,應該多想到眾生,多想到人類的利益。如果對眾生和人類
的事情非常關心,並在你的行為中處處體現出來,那你根本不用愁生活飲食,這些都會
自然具足的。”
其實利益眾生就是利益自己,如果你讓眾生歡喜,不僅自己的事業會圓滿,且
能遣除世間上的一切痛苦。真正有利他心的菩薩,無論居住在哪個世界、到哪個城市,
那裡的戰爭、飢荒、瘟疫等都能一併掃除,若將這位大德迎請到該地,那裡就會獲得吉
祥。法王如意寶還沒有圓寂時,我原計劃想請上師從南方到東北走一遍,就算沒有講經
說法的時間,光是到了那個城市,對眾生的善根和相續也有莫大利益。但後來在實行過
程中,我們只去了一部分,全部倒沒有去成。
通過菩提心的加持力而遣除災難,歷史上也不乏其人。明朝的憨山大師,被充
軍流放到海南島時,那裡正值大瘟疫,百姓十室九空、家破人亡。當時大師坐在累累屍
骨中,堅持修法,很多人勸他不要這樣,否則會受瘟疫傳染。但法師置若罔聞,以堅定
的利他之心,一直住在那裡,後來使疫情頓然消失。
修安忍的方法非常多,但歸納而言,就是當你受到侵損時,只要對眾生有幫助
,就一定要忍下來。這類公案在佛陀廣傳中有不少,蓮池大師的《緇門崇行錄》中也有
一個:佛在世時,有位比丘到珠寶店去化緣。珠寶師剛好在為國王穿珠鏈,見比丘來乞
食,就把寶珠放著,進去拿食物。可是寶珠沒有放好,滾到了地上,他家養的一隻鵝剛
巧進來,就把寶珠吞了。珠寶師出來後不見寶珠,除比丘外別無他人,於是懷疑是比丘
偷了。比丘怕鵝被殺,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任由寶珠師狠打,打到頭破血流,倒在地
上。那隻鵝又來舔血,珠寶師怒氣未消,遷怒於鵝身上,把鵝也打死了。 比丘不禁悲
傷流淚。珠寶師覺得奇怪,問他何以被打不哭,鵝死反而哭。比丘因鵝已死,遂告之真
相。珠寶師打開鵝的身體,果然發現寶珠在其腹中。
大家想一想,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為了保護一個旁生,以身體甚至性命為代
價,能不能這樣修安忍?如果能,這就是真正的菩薩,即使什麼地位都沒有,什麼證書
都沒有,那也當之無愧。不管你是在家身分,還是出家身分,只要為保護一個眾生的生
命,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這就是所謂的高僧大德。現在真正的高僧大德,有時候不一
定有這種菩提心,而默默無聞的一個普通人,甚至在街上流浪的乞丐,也可能是了不起
的大菩薩。因此,真正的境界,從外表上根本分不出來,只有內心了知自己到底是什麼
樣。
n**********a
发帖数: 438
2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geyanbzls/main.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10.pdf
智者無論再計窮,絕不邁步愚者道,
猶如燕子雖口渴,絕不吸飲落地水。
即便智者身處逆境、計窮力竭,也絕不會邁步愚人苟且偷生的道路。比如燕子
,無論怎樣口渴,也絕不會吸吮落在地面的髒水。
品行高尚的智者縱遇命難也不會喪失自己堅定的信念,更不會步愚者後塵。所
以,患難可以考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才能顯示出非凡的氣節,浩劫來臨的時候
,也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抗爭。在那眾所周知的苦難歲月裡,造反派們企圖讓一位老
喇嘛放棄自己的信仰而誹謗三寶,否則便以肉體折磨相要挾。老喇嘛卻平淡地說:“我
的身體已經布施給你們了,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但是要我捨棄三寶,那是萬萬不可
能的!”造反派們氣急敗壞,聲嘶力竭地咆哮:“你不怕死?”老喇嘛依舊坦然地回答
:“即便是死,我也絕不會捨棄上師三寶。”就這樣,老喇嘛被折磨死了。這正如作家
海明威所講:“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在佛教歷史中,還有著許許多多為信仰而獻身的光輝事蹟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據《法句譬喻經》中所載:有兩位新學比丘行腳前往祗園精舍拜見佛陀。時逢
大旱,水泉枯竭,當他們經過荒無人煙的曠野時飢渴難當、步履艱難,歷盡周折方於一
口枯泉中發現了一點生蟲的水。其中一位比丘喜出望外,迫不急待地將水捧到嘴邊,卻
被另一位比丘攔住,勸言:“水中有蟲,我們不能喝。”那位比丘說:“還是保命重要
,我們是專程來拜見佛陀的呀!”“喝這有蟲的水就會違背佛的教誡,那麼拜見佛陀又
有什麼用呢?”二人各執己見,為了保命之人不聽勸阻飲水後繼續趕路。另一位雖然渴
死荒野,但因持戒的功德轉生於忉利天。成為天人後感知佛的恩德,立即手持香花瞬間
來到佛陀面前,頂禮供養,爾後那位飲水的比丘才匆匆趕到。
古印度中部曾經有一位胡塗的國王,他竟然重用一個漁夫來作國家的大臣。這
位漁夫大臣種姓極其惡劣,篡國弒君,自己當了國王,緊接著又驅擯先王的兩個王子流
落他鄉。這一系列惡劣的行為,使得臣民上下怨聲載道。漁夫王又命令一位前朝的元老
給自己當大臣,而這位元老品性高潔,寧死不屈。漁夫王無計可施,只好假心假意地暫
時將他釋放。隨後元老大臣就逃離本國,歷盡艱辛終於尋到兩位王子。他們共謀大計,
發奮圖強,最終消滅了漁夫王,這也說明高風亮節的正士是不會和愚者同流合污的。
燕子又名喜雨雀或等雨雀,生性高潔,牠們飲用的水都是清淨而甘美的。降雨
之時,牠們便會張開嘴仰望虛空,直接享用老天賜予的甘露,雨過天晴之時,地上雖淤
積著雨水,但牠們絕不會去喝。因落地之水穢濁至極,若飲用會有害於牠們的健康,故
無論怎樣口渴牠們也不會去喝落地的雨水。可見燕子尚有堅貞不屈的美德,我等為人且
具智慧,在絕望之險境怎能經不住考驗呢?
n**********a
发帖数: 438
3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1-05-05/370.shtml
疾風知勁草,歲寒知松柏。在西藏動亂期間,曾湧現過很多這方面的公案:
有一位上師,在有人將四肢被捆綁的牛、羊等動物放在他的面前,又將屠刀交
給他,強迫他去殺害這些生命的時候,曾大義凜然地將屠刀對準了自己的脖子,甘願以
死來捍衛自己的誓言,也絕不向殘害眾生的邪惡勢力低頭;
在“除四害”的年代,一位在監獄服刑的出家人,從管教幹部處得知了第二天
將要捕殺麻雀的計劃後,就偷偷去廁所,用小刀割斷了自己的血管。旁人費了九牛二虎
之力,才將他從死亡的邊緣搶救過來;
前幾年有一個小出家人,他因為病得苦不堪言而到醫院去治療,結果發現折磨
他的病因,是腹腔內的大腸已經腐爛壞死。只有殺死一條狗,並用狗的大腸來替換他自
己的大腸,才能把病治好。當他知道後,便急切地告訴周圍的人:千萬不能為了自己的
病,而殺死狗的性命,寧死也不肯接受這種治療方案。他的上師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開
心,並讚不絕口地說道:“學佛的人就是應該這樣!學佛的人就是應該這樣!!”
這些都是真實的事例,前面兩個公案中的其中一個當事人至今還在,另一個是
否在世我不太清楚,按年齡推算,應該已經去世了。不僅在藏地,包括在漢地等其他地
方,也發生過很多類似的公案。這種為了維護其他眾生的生命,而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
外的精神和行為,就是最上等的戒殺。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如何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基础上做到“自净其意”?相應部16相應6經/教誡經(迦葉相應/因緣篇/如來記說)(莊春江譯)
Re: 神通,成佛,因缘法 [bm recommend]相應部35相應88經/富樓那經(處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南怀瑾先生新著:花雨滿天 維摩說法 7 (转载)恶语(十不善业之一)的过患
南怀瑾先生新著:花雨滿天 維摩說法 9 (转载)【轉】非我(上篇)
我們不應該聽的語言有三種 ─ 華智仁波切 開示[合集] 如何发菩提心
《佛子行講記》布施度 ─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隨喜功德 ─ 益西彭措堪布 著《極樂願文大疏》明觀主尊身相 ─ 喇拉曲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入菩薩行論廣解》嗔恨之過患:已見之果 ─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索达吉堪布开示如何对待诽谤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眾生话题: 菩薩话题: 比丘话题: 寶珠话题: 圓滿